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2024-04-15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共10篇)

篇1: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法制民警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执法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规范执法的任务具有艰巨性。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民警只有在执法中做到严格公正执法,热情贴心服务,正确处理好警群关系,才能化解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矛盾,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也只有这样才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现就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谈几点意见:

一、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方式,树立良好形象。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切实认识到交警的执法,事关稳定大局,事关和谐大局,不能脱离社会的效果而孤立的看待执法问题。为此,在思想上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把执法为民作为执法的目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执法办案中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艰辛,了解群众愿望,真正把“压事故、保畅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统一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积极因素,确保执法严格、公正、文明。

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树好良好形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联网站的联系,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从弘扬主旋律着眼,多宣传公安法制工作业绩,多宣传公安法制民警的好人好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尽可能地把平时与媒体的沟通做细做扎实,形成共识,对负面的、个案的东西尽可能不作报道,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要继续提高公安法制工作透明度,深化警务公开、做好阳光执法,自觉全方位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深化。认真分析研究每个环节,积极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精简高效,最大限度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系统规范执法工作,开展文明、规范执法教育,规范民警的执法活动,努力取得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首先要强化民警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法律法规“一口清”活动,使民警对有关法律法规熟记于胸,准确理解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法的精神,熟练操作法律事务,具有较强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护意识,把好执法每个环节,确保不出疏漏。作为人民的警察,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让群众满意,让老百姓认可。要通过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公安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整治行动,确保整治效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成果。

总之,新时期法制民警必须要站在人民利益重于泰山的高度去执法、去服务,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只有警民关系和谐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篇2: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打交道最密切、最直接、最广泛的基层公安机关,怎样处理好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尤为重要,是我们一线从警人员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一些现象分析入手,探讨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一、高素质的警察队伍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

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谐的人和事。有的不会办事也办不好事,有的人办事态度恶劣,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民警,更有甚者把“五条禁令”当耳边风违法乱纪。象今年2月13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公安局发生一起民警酒后开枪致人死亡案件,在社会上就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也仅是个别民警素质差的问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个别民警的个别行为在人民群众眼中却成了所有民警及整个公安机关的问题,严重影响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整体评价。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从警民关系的内涵外延看,警方处于警民关系的主导地位,是影响警民关系的主动因素。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在警方自身上做文章,全力打造严谨高效的公安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警民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密切。一是思想要严抓。要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积极引导广大公安民警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真正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永恒追求,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二是素质要苦练。全面推行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每年基层和一线民警实战必训的“三个必训”制度,积极探索“战训合一”模式,着力提高民警能办事、会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三是队伍要严管。“细节决定成败”、“队伍建设抓养成教育,业务工作重平日积累”。对公安工作的日常管理要精细化,实行周清月结、平日考核、按季兑现、年终总评的考核机制,工作好坏用数字说话。对治警更要从严,“五条禁令”等“高压线”的警钟要常敲,违规违纪的要严处,绝不能因为怕“家丑外传”而心慈手软,造成“一粒老鼠屎打坏一缸醋”的被动局面。

二、打击与服务并重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

当前,我们民警中有一部分人对公安工作中的“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暴力机关,除了“严打”“严管”还是“严打”“严管”,与服务挨不到边。这恰恰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老百姓的要求是:违法犯罪要“严打”“严管”,日常服务要跟上。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期待我们打击与服务两手并举,这既是群众的心声,也是公安工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

篇3: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

一、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警民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然而, 有些民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思想保守, 因循守旧, 习惯按“老规矩、老思维”思量问题, 存在几个深层次问题。

(一) 重管理轻服务。

少数民警宗旨观念淡薄、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常以管理者自居, 具体表现在:在执行警务活动时耍特权, 抖威风;在接待上门办事、求助群众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 态度生硬, 方法简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办案不公, 不作为、乱作为, 利用职权办理“人情案”、“关系案”, 侵害了群众利益, 引起群众反感, 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

(二) 重打击轻教育。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少数民警总认为不打击就凸显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 在工作的摆布上, 总把打击放在首位, 而教育挽救似乎与己无关, 认为是社会或是教育部门、监管场所的事。为此, 他们一味追求破案率、打击处理率, 以多破案、多打击为杠杆来要求衡量自己, 对教育则不屑一顾, 特别是对青少年犯罪, 没有严格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宽严无度, 不注重心理矫正, 从而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偏见。

(三)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

孟部长指出:小事连全局, 小事连民心, 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 就不会办大事, 也办不成大事, 一些小事、小情, 对我们警察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怪、微不足道, 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 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而事实上, 一个大案、要案告破后, 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纷至沓来, 名利双收;而诸如“东家相骂、西家被盗”的“芝麻小事”难以引起关注, 久而久之,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的“陋习”便逐渐形成, 致使事关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影响当前警民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和矛盾呈现多元化, 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凸显,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 不可避免处于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前沿, 处置稍有不当, 则会成为矛盾的“焦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

(二) 群众因素。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群众权利民主意识与义务责任意识发展失衡, 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 往往把处理结果理想化, 要求难以满足时, 就归咎于公安机关, 甚至无理取闹, 挑战民警执法权威。

(三) 民警因素。

主要表现在部分民警缺乏服务意识、执法为民意识, 执法水平不高,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警务工作透明度不高等方面。基于上述种种原因, 目前的警民关系已非常脆弱,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唯有此, 公安工作才能真正地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对策

(一) 强化宗旨意识, 不断教育民警树立群众观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宗旨意识是根本, “人民警察爱人民”, 才能“人民警察人民爱”。如果没有解决民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亲民、爱民、为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教育民警始终掌握“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真情换理解, 以奉献赢民心, 寓管理于服务, 寓服务于管理相互交融;在执法执勤、行政管理等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尊重人权, 保障人权, 关注民生, 保障民生、服务民生, 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真正为民办事、为民谋利。

(二) 提高队伍素养, 努力打造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公安机关作风优良与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与否的重要“看点”。为此, 要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重点,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纪律作风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制约体系, 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断增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意识, 提高民警的素养和水平, 树立起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真正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三) 突出公安主业,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信任满意, 主要源自安全感。如果人民群众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和谐的警民关系则无从谈起。因此, 要进一步突出打击犯罪的主业意识, 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的同时, 要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那些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案件, 集中优势兵力快侦快破, 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影响,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 对一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诸如鸡、猪、牛被盗的小案子也不容疏忽, 勿以“案小”而不为!此外, 要加大群防群治力度, 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还群众以安宁。

(四) 公正廉洁执法, 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公正廉洁执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 也是消除群众误解、促进警民和谐、确保队伍纯洁稳定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实际, 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切实做好两点:一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目前, 公安机关都在网上执法办案, 对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步伐, 实现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全面推广网上办案, 明确责任, 严格案件网上录入、审批、查询, 增强民警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着力解决执法不公、宽严失度、粗放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 加强公正廉洁执法。二是提高执法透明度。实行“阳光执法”, 将各项公安工作程序尤其是执法办案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 增强工作透明度, 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和打击破案工作的监督, 增强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力度与信赖感。

(五) 提升宣传效果, 营造良好的的舆论环境。

。首先,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以及内部工作简报等形式,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公安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 在内外部营造人民警察爱人民的良好舆论氛围, 进一步弘扬正气, 凝聚警心、民心;其次, 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事件, 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及时有效地澄清事实, 发布正面报道, 从源头上避免“流言”的扩大化;再次, 要加大互联网络的监管力度, 对故意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涉警事件, 要在及时澄清事实的基础上, 对恶意“炒作者”予以依法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1].林黄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警民关系问题研究——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J].公安学刊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2012

[2].李学良, 徐霞.正视警民关系现状构建和谐警民关系[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

篇4: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关键词:皮尔原则;和谐;警民关系

1 罗伯特·皮尔与“皮尔原则”

在世界警务理论发展历史过程中,罗伯特·皮尔爵士绝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在1829年的英国建立了“大伦敦警察厅”,开启了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改变了世界警察发展史,而且在同一年颁布了世界警察历史第一个警察专项法令,名曰《警察训令》,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警察行为准则的经典法律文件,对警察行为中的克制、礼貌、公正、群众满意度和最小武力原则进行了逐一界定。这一训令总共包含了12条原则,实际上成为近代以来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重要参考,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国警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罗伯特·皮尔又提出了“九条警务原则”,即我们通常所简称的“皮尔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

1.1 警察的基本使命是预防犯罪和无序,而不是用军事力量和严厉的法律惩罚来镇压犯罪和骚乱。

1.2 警察履行其职责的能力,有赖于公众对警察的存在、行为以及获得并保持公众尊重能力的认可。

1.3 警察必须获得公众心甘情愿的合作,他们必须自愿地遵守法律,才能得到和保持公众的尊重。

1.4 警察得到公众配合的程度高低,与为实现警察目标所需要使用的武力与强制的多少成反比。

1.5 警察不靠迎合公众的意见,而是靠展示他们对法律绝对公正的忠诚来寻求和保持公众的喜爱,他们靠乐于不分种族与社会地位地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个人服务与友谊,靠礼貌和友谊的良好脾气,靠乐于牺牲个人以捍卫和保护生命来获得公众的喜欢。

1.6 警察只有在说服、建议和警告都不足以实现警察的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确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复。并且,警察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仅仅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实现警察目的。

1.7 任何时候警察都应该和公众保持这样一种关系,以实现警察是公众和公众是警察的历史传统。警察仅仅是这样一种公众,他们专职就社区的福利向每个市民负责并由此获得报酬。

1.8 警察应该一直为实现其功能而行动,而绝不用为个人和国家报仇或武断地审判犯罪和惩罚罪犯的方式篡夺审判权。

1.9 警察效率的判断标准是没有犯罪和骚乱,而不是警察为对付他们而采取的行动的那些看得见的证据。

“皮尔原则”的核心是要解决警察与民众的关系问题。我们看到,从第2条到第7条原则都是围着警察如何建立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这一关系而设定的。这些原则将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2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准则上的框定、价值目标上的指引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警民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民主和专政两个手段实现国家的治理。警民关系中的“民”是指人民群众,是指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的人们的总称,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采取民主的方式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把人民群众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警民关系中的“警”是指人民警察,具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职责。人民警察隶属于人民,它是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是专政职能的承担着。当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非法侵害时,人民群众通过使用警察、军队等暴力工具来反对犯罪的暴力行为。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行政和人民警察的专政性质决定了我国警民关系的应然状态是和谐统一,但由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社会矛盾增多和利益诉求复杂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警民关系目前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处于不和谐、不统一的非应然状态,警民矛盾在一定范围内甚至还极为紧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势在必行。因此,我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努力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和民情,但同时需要吸收和借鉴英国经典警务原则的指导价值。作为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警务原则体系,“皮尔原则”规定了处理警民关系的基本原则、价值目标和方法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可以将其视为重要的参考。

2.1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准则上的框定。

2.11 “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原则。“皮尔原则”第六条中指出了“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基本处理原则,即“警察只有在说服、建议和警告都不足以实现警察的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確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复”。在警察的实际执法中,确实出现过由于警察过度执法而导致的警民关系紧张的情况。这是导致警民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准则上的框定。

2.12 预防的原则。“皮尔原则”第九条“警察效率的判断标准是没有犯罪和骚乱,而不是警察为对付他们而采取的行动的那些看得见的证据。”它指出了判断警察业绩的标准在于预防,而不是事后惩戒。导致警民关系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对于警察执法绩效的不认可。如果警察执法能够做到准确、及时地预防犯罪的发生,主动出击,而不是靠事后惩戒,就能有效提升警察执法效率,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警察职业的满意度。这显然有助于优化警民关系。

2.2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价值目标上的指引。

“皮尔原则”的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实现“警察是公众和公众是警察”的优良警民关系状态。皮尔原则承认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但其最高要求是淡化警察和公众在职责上的严格区分,一方面降低警察自我认同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提升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即回归到“警察是公众和公众是警察”的优良传统。

降低警察自我认同的特殊性重点在于摆脱警察职业特殊性的固有观念,不是要降低职业的自我归属感,而是将自我认同更多地定位到公众上,将自己视为公众的一员,是公众赋予了警察执法的权力,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实现“警察是公众”的身份认同。这一点对于解决当代中国警察执法中的乱用权、乱执法,甚至是警察特权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升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实现“公众是警察”的责任认同。公共安全是公众最基本的需求,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安全服务是警察的基本义务,但公众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警察的行动,树立对公共安全的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这一点对于完善当代中国群众性公共安全队伍建设,倡导公众参与公共安全事业,改善警民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2.3.1 依法办案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努力践行执法为民思想,是各级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一项重大使命。警察执法应当严格依法,警察执法的基本依据应当是法律,倡导树立对国家法律的尊重。警察权力的运行应当回归法律的权限,避免警察办案凌驾于法律之上。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不能停留在口号或者理念上,而是应当通过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真事,才能将和谐之名落到实处。

2.3.2 文明、公正、勇敢执法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皮尔原则”第五条规定,“警察不靠迎合公众的意见,而是靠展示他们对法律绝对公正的忠诚来寻求和保持公众的喜爱,他们靠乐于不分种族与社会地位地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个人服务与友谊,靠礼貌和友谊的良好脾气,靠乐于牺牲个人以捍卫和保护生命来获得公众的喜欢。”也即是说警察通过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安全服务来获取被服务对象的肯定和赞许,从而有效改善警民關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

总之,作为欧洲经典警务原则的“皮尔九条原则”在当代警务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当依据当代警务的发展实际,深刻挖掘这一经典原则的时代内涵和当代指导意义。这是警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学术界的责任。

基金项目:

篇5:学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心得体会

一、当前警民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质量不高。治安大队是一线执法单位,直接面对辖区群众,其执法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的工作主动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个别人员在执法执勤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民警宗旨意识不强,执法为民的思想不牢固;有的民警执法水平不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掌握,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人员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内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缺乏有效渠道,出现了执法监督的“真空”地带。这些极易引发案事件当事人及群众的不满,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二)工作作风不扎实。有的民警身体素质、语言表达、业务能力不强,在与群众交往中说外行话,办外行事,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面对群众求助束手无策,引起群众不满;有的处理问题时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有的对待群众盛气凌人,甚至情绪急噪,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在行政执法中缺乏深入扎实的作风,使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执法不严、办事不公的错觉;有的把群众的合理诉求斥为“无理”,把来访群众视为“刁民”,不能与群众形成良性互动。分析原因,主要是一些民警不注重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自身业务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不高,作风漂浮,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效果,让群众对民警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和依靠,甚至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对群众工作重视不够。***同志说过:“你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你的感情就有多深”。如果我们不用真实的感情去与群众交流,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当前,有的民警过多抱怨执法环境不好,对待群众工作表现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主动去做群众工作;有的以高位自居,凡事不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分析原因,主要是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甚至存在特权思想,工作中常以管人者自居,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对待群众“冷、硬、横、推”,不能带着感情去工作,其结果是影响警察整体形象,造成警民情感上的疏离。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具体做法

(一)强化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教育民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坚决摒弃工作中出现的“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做法,不断提高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充分发扬公安机关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大走访活动为载体,深入群众,熟悉群众喜好和需要,掌握群众心理,用心去总结、沟通,拉近距离。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一点一滴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累积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用真心和真情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民警群众工作能力。保持积极主动的姿态,认真学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经常向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学习,不断锻炼、培养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以平等的姿态多结交群众中的朋友,了解民情,获取线索,争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支持;要走村访户、深入群众,把触角延伸至每个人,自觉地扎根于群众中去,不能只停留在村、单位、办公室;要不断探索总结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真正做到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

(三)向群众报告工作,增强警务工作透明度。着眼群众所需、所盼,进一步加强警民沟通交流,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警民恳谈会,利用警营接待日这个平台,与群众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开门评警,虚心听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取群众对治安热点问题的看法,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为抓好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执法教育培训,提高民警执法水平。深入开展执法为民思想教育,端正执法思想,纯洁执法目的,使民警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切实尊重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大执法培训力度,特别要搞好法律法规和基础业务的培训,依托执法培训机制,分层次、分科目展开多种方式的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案件审核监督制、错案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监督制度,通过监督和制度来管理人。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作业,体现执法的公正与公平,将社会监督机制纳入监督执法的全过程,不断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减少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因素。

(五)加强新闻报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宣传工作是民警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安大队联系人民群众的纽

篇6:开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纪实

一、向阳社区警务室化解一起邻里纠纷

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立足基层实际,积极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全面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及社会动态,从小处着手,主动上门服务发放治安防范宣传资料,在走访中发现矛盾并及时为群众化解纠纷,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位于城关镇西三角地供销社商住楼六楼住户谭某、翟某为解决楼顶漏水问题,于2011年9月以修建楼顶遮雨棚为由,擅自在楼顶加筑房屋一层,引起了同楼王某等10家住户的不满,考虑到楼房承重和居民安全,王某等住户多次要求谭某、翟某拆除违章建筑,并向城建部门和社区反映此事,要求相关部门维护住户的合法权益,给予妥善处理。

向阳社区警务室民警陈华了解到情况后,为了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2011年11月9日,他主动联系社区干部,赶到供销社商住楼实地察看顶层违章建筑情况,并组织10余住户在谭某的家中现场调解,与居住该楼层的群众进行了沟通、交流,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二、城关所巡警大队热心救助一名外乡老人

2011年11月15日下午15时许,一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带焦急之色走进城关派出所求助,经值班民警询问了解,得知该老人叫陈万山,今年已经66岁高龄,家住四川省广安县,来我县投奔儿子,寻找多日未果,现在身无分文没钱回家,便到派出所求助。

篇7:公安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汇报

化解小纠纷,做好“娘家人”

“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这是

公安分局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确立的基本思路。

面对接处警数量有一半以上属于矛盾纠纷的实际,该局始终站在社区警务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考虑,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基层民警特别是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出台了与之相适应的《社区(驻村)民警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考核办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拆迁、医患、劳资、环保等纠纷时有发生。然而,小矛盾、小纠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往往会引发大的群体性事件和治安事件。对此,该局灵活利用“大走访”、“警民恳谈”、“百警挂百村”等有利机会,深入大街小巷,走进田间地头,及时排摸掌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9年,该局共摸排各类涉及矛盾文秘杂烩网纠纷方面的不稳定因素21个。

对于矛盾纠纷,掌握发现是前提,妥善调处才是关键。妥善调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该局党委一班人集思广益,通过举办的5期“轮值轮训,战训合一”暨三项建设培训班以及年初的春训班,专门邀请兄弟单位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的行家里手,对400余名一线民警进行了经验技巧的传授。

2009年,该局共调处矛盾纠纷2800余起,调结率达98%以上,全区未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国庆60周年庆典期间未发生一起进京赴省事件。

侦防小案件,争当“保护神”

侦防小案件,给受害群众一个说法。这是公安分局在侦查破案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原则。

他们要求命案、大案必破的同时,对涉及群众安全感、侵犯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一般性案件,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严格落实“追逃、追赃”责任制,形成破大案、控小案的打防新机制,形成以小带大的新局面。

该局刑侦、治安等部门建立起了“小案”侦破责任制,从制度上明确入室盗窃、街头诈骗、盗窃自行车、扒窃、拎包等量大面广、涉案价值小、涉及民生的“小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侦办流程,落实案件侦办责任,制定破案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破小案”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小案“无人抓、无人管”的局面,用破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以破小案赢得民心。

2009年9月4日夜,67岁的李典镇新坝村黄桂英老太家有3只下蛋的母鸡被蟊贼“光顾”,老太心痛不已。民警获悉后,立即开展调查,很快破获了这起不起眼的“蝇头小案”,并帮黄老太及时追回了被盗的母鸡。像这样的故事,在民警当中已不胜枚举,在百姓当中早已佳话一片。

此外,该局还严格执行立破案告知制度,及时回访未破案件、疑难案件当事人,告知案件办理进展情况及未办结、未退赃原因,听取他们对案件受理、调查处理、办案结果、执法态度等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009年,该局共电话、信件、上门回访未破案件、疑难案件当事人110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36个。

堵塞小隐患,铺就“五彩路”

小康,群众的“住”、“行”、“乐”已悄然升级。为了达到安居乐业、出入平安的美好境界,公安分局主动出击,严密堵塞小隐患,防止“小隐患”酿成大事故,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他们经常深入实地,对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重点部位、特殊行业进行深摸细排,对发现的隐患,进行了分门别类,及时督促整改。

“有针对性地集中整治和清查”,是今年该局堵塞小隐患的一把利器。治安部门严格加强危爆物品、管制刀具的管理;经文保部门定期上门指导内保部门加强值班守卫、巡逻防范;交巡警部门加强路面巡查,加大路面管控,会同有关部门对运输企业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防部门加大对各类场所的检查频次和巡查力度,提高排查整治火灾隐患的能力。

扎实积极的措施在工作中收到了明显效果。2009年,该局共排查发现各类隐患18个,督促整改责任书及时发放率达100%,全区未发生一起因失管、漏管或管理不实导致的安全事故。

与此同时,该局还从加强对群众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入手,增强他们的自查、自防能力,形成了警民一心、共筑平安的良好氛围。2009年7月23日,邗上街道兰苑小区c区16幢某居民电话反映到派出所,称一楼某住户经营液化气生意,家中堆满了液化气罐,安全着实让人担心。接报情况后,邗上派出所迅速出动,及

时铲除了这颗“定时炸弹”。

12月29日晚,扬州市电视总台八百米演播厅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扬州市公安局《向祖国敬礼》新年文艺晚会正在这里举行。

彩幕璀璨,舞美曼妙。气势恢宏的歌舞《祝福祖国》,拉开了晚会的序幕。台上,40名民警齐声高歌,抒发着赤子情怀;台下,一位位观众挥舞国旗,激情澎湃。台上台下,真情互动,气氛热烈。

一曲歌罢,扬州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少鹏走上舞台致辞。他在致辞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今年我市公安工作情况。一组组数字、一项项工作,一句句简练的话语,使人感受到了全市公安机关为“保稳定、保发展、保民生”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采用电视晚会这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报告工作,可算市公安局的一项创举,公安部主办的《人民公安报》还曾以“一场特殊的报告会”为题,报道过这一做法。

2009年是共和国60华诞,为了祖国的安宁,多少公安民警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仅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就有26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有6人被授予革命烈士。群口扬州评话《金色盾牌铸忠魂》,为人们讲述了革命烈士孙瑞林、汤春苗的英勇献身的先进事迹。

小品《病历上的遗嘱》,是根据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徐兆华的事迹创作的,观众对剧情耳熟能详,但当舞台上艺术再现这一爱心义举的时候,人们又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振憾和精神的洗礼,无不为之感动。徐兆华,这位公安民警的优秀代表,用他无私的爱点亮了和谐之灯,给困难群众带来了希望和温暖。徐兆华的事迹被人们传颂,是今年公安工作的一大亮点,有人说2009年是“徐兆华年”。诚哉斯言,年年岁岁,爱民是公安机关的永恒主题。

“你把人民装在心里,大地上留下你匆匆的背影,你把爱给了人民,铁骨柔情是你的忠诚……”一曲《人民英雄》的歌声,在大厅响起,饱含深情,蕴藏力量。大屏幕上,巍巍群山,静默耸立,一位位烈士的遗像渐次叠现,这曾经是一个个熟悉的面孔,这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曾经是我们的战友,可为了大地更祥和、国旗更鲜红,他们却洒尽一腔碧血,奉献全部忠诚,令人心碎,令人动容,更令人奋进。“人民把你爱在心里,声声呼唤着你的名字,千里万里你慢点走,再看一眼你的笑容。”情感炽热的歌声,使人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激荡起一股去谱写人民江山长治久安乐章的宏伟壮志。诗朗诵《胥浦河的述说》、淮剧道情《爱民警察刘建荣》,热情讴歌了仪征市公安局胥浦派出所副所长潘明胜、宝应县公安局范水派出所民警刘建荣,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的感人事迹。小品《办户口》情景、小合唱《一路情深》则为观众艺术再现了行政服务窗口民警和交巡警,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无畏,热心为民的崇高情怀。诗朗诵《勇者金祥》,向观众讲述了被授予“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 “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两项荣誉称号的仪征市谢集街道个体厨师金祥,面对歹徒滴血的尖刀,大无畏地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搏斗的壮举。危难时刻,每一个人该怎么做?让人们在静静地倾听中思索。歌舞《红歌联唱》、《平平安安》动感时尚,激情四射,热烈喜庆,唱出了人民警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心愿和期许。

“自从穿上这身警服,我就牢记着为民服务,老百姓是咱的父母亲,共和国是咱的主心骨……”大型歌舞《中国警察》,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展示出人民警察肩负使命,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寄托着人民警察对人民、对祖国的平安祝福,将晚会推向高潮。

整台晚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情感真挚,气氛浓烈,公安特色鲜明,较好地反映了向人民汇报、向祖国敬礼的主题,体现了徐兆华等新时期先进典型爱民情怀,展示了扬州民警的时代风采,弘扬了公安敬业奉献精神,倾诉了人民警察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

“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就不会办大事,也办不成大事!”

“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公安机关的大事来做,在一点一滴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

篇8: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一、什么是和谐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应该达到警察热爱、尊重、服务人民, 真正保一方平安, 视人民如父母, 受人民监督, 让人民满意, 警民亲如一家、水乳交融的状态。

和谐警民关系, 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公安机关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 通过与人民群众的良性沟通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 旨在谋求公安机关的凝聚力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使人民群众自愿与公安机关进行合作所形成的互助互利的人际关系。

二、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

当前, 警民关系的主流是和谐、健康、融洽的, 但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 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影响警民关系的原因很多, 既有主观方面的, 也有客观方面的, 既有社会群体因素, 也有民警个体因素。

(一) 来自社会环境方面

1. 部分基层组织弱化, 对警民关系造成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因社会转型诱发的矛盾和纠纷越来越多, 由于一些基层组织、企业内部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弱化或处置不力, 导致群众上访告状, 甚至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往往充当“消防队”, 但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在群众中形成积怨。

2. 社会舆论存在偏差对警民关系造成影响。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一些传播媒介为了吸引大众眼球, 对“涉警”问题喜欢以偏概全或推波助澜, 无限放大公安队伍中的负面因素, 致使公安工作陷于被动。

3. 群众安全感不强影响警民关系。

随着人财物的大流通, 社会治安愈趋复杂, 一旦社会治安欠佳, 大要案频发, 群众就会埋怨公安机关或办案民警, 致使警民关系紧张。

(二) 来自公安机关自身方面

1. 执法为民意识淡薄。

个别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廉等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有的民警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充当犯罪保护伞, 如“文强案”, 动摇了做群众工作的基础。

2. 执法行为不规范依然存在。

少数民警执法办案不公, 办理关系案、人情案, 在办理刑事案件中, 仍然存在对当事人进行打骂体罚、刑讯逼供的现象, 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3. 民警素质参差不齐, 执法水平不够高, 也是影响警民关系的重要原因。

4. 基层警力不足, 影响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来自人民群众方面

由于我国法制化程度还不高, 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还显落后,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以致公安机关正常的刑事侦查、治安查处、交通管理等警务活动都会被误解, 甚至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要从公安机关内部抓起, 强化公仆意识, 狠抓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一)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树立四种理念

1. 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理念。

警民和谐关键在民警。因此, 干警必须深入基层, 沉入辖区, 融己于民, 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 以平等、平和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 减少人民群众对公安的偏见。要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做到警力前移, 让群众能时刻见得到民警, 有问题能找得到民警帮助处理。

2. 树立服务前移理念。

通过开展“大走访”、爱民服务活动, 在情感上贴近群众, 倾听群众的心声, 了解群众的难处, 视群众为亲人, 时时刻刻、事事为人民群众着想, 真正做到“走百家门、认百家人、帮百家忙、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3. 树立规范警务理念。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执法理念, 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

4. 树立社会监督的理念。

要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使公安干警的执法行为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同时, 强化涉警舆论的正确引导, 驳斥揭穿谣言, 消除负面舆论影响。

(二)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坚持以人文本

1. 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公安民警要充分履行职能, 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其次, 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着力化解矛盾。

公安机关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 从源头上缓和社会冲突, 维护好社会政治稳定。

3. 创建城乡警务联动体系。

逐步实现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和实战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城乡数字化的警务指挥系统和网络, 实施城乡警务联动战略, 加强城乡治安防范和治理, 打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 形成多警种联动和广大群众配合的局面。

4. 打造亲民爱民的警察队伍。

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最大限度地做到亲民便民利民,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5. 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

要注重警民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建立警民互动的有效平台, 使民警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 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服务。

摘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 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对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篇9: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

身为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长、盟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的成映泽,是一位锤炼摔打近三十年、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警界老兵。三年前的2008年7月,也是北京奥运会前夕,他从内蒙古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总队长的岗位上,受命来到了蒙元文化的发祥地、辖区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的锡林郭勒盟,主职这里的公安工作。荣膺“中国马都”的锡林郭勒盟是我国最大草原之一,它北邻蒙古国、南接京津冀。境内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大口岸,边境线长1098公里,是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屏障。南部草原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是首都北京的“护城河”,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的103.6万人口中,由蒙、汉、回、满、达斡尔等十四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占百分之三十一,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公安工作要面对牧区、农区、矿区、城镇、边境等不同类型地区,可谓复杂多样。由此来讲,锡盟地区的每名公安民警平均要管辖近1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任务非常艰巨。用局长成映泽的话来讲,我们的民警是一以当十、当百来工作战斗着。

成映泽在锡盟的公安工作中,在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首任的同时,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最重要一项工作来做。他说“锡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造安定祥和环境,是民生大事,发展大事,更是公安工作职责所在。为此,我们始终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公安工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公信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为发展保驾护航、为各族百姓守护安康的目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锡盟公安民警倾心服务各族群众,用赤诚构建平安和谐家园,受到了草原各族百姓一致称赞。

在锡盟公安机关,局长亲自接访,已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铁律,只要是来访者,第一次到公安机关都能受到局长或副局长的亲自接访。在成映泽他们看来,接访无大事小事之分,件件事事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是公安机关管辖以外的信访事项,公安机关也同样热情接待,给予答复。前些日子,有几名因企业转制问题而上访的群众来到盟公安局,就受到了成映泽的热情接待。在祥细了解了事情原委后,他及时召集信访、法制等部门负责人对上访情由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来访者进行了真诚耐心的解释,告知其正常的诉求渠道。“公安机关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几位信访者离开时留下的赞语。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成映泽下大力气加强公安机关的窗口建设,他们出台了《便民利民50项措施》,实现了各警种、特别是窗口单位便民利民工作的全覆盖。锡盟公安机关的这一做法,切切在在地为这个地域辽阔的边疆地区百姓尤其是牧民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今年10月份,成映泽驱车7个多小时赴全盟最偏远的宝格达山边防派出所调研慰问时,了解到官兵们所在驻地的宝格达山林区,全年无霜区只有四个月,老百姓因为大雪封山经常是半年才能下一次山。而且,撤乡并镇后,派出所就是当地唯一的政府机关。辖区老百姓子女上学、外出购物、探亲访友、紧急救护等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依靠派出所仅有的一辆交通工具。为了保障派出所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同时也是解决群众的紧急通行问题,成映泽当即决定为派出所购置了一辆雪地越野车。在车辆配发时,当地宣传、精神文明办、财政等部门对公安机关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宣传、精神文明办表示将大力弘扬公安机关的为民服务举措,以此推动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财政部门也表示将对公安机关为民服务工作给予积极的财力支持。现场的官兵们看着“爱车”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老百姓们更是齐夸公安机关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利,更是一种“实惠”。再有,锡盟东乌珠穆沁旗总人口5.65万人分散居住在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地广人稀,牧民居住极为分散,特别是偏远边境地区的牧民外出办事,受路途远、恶劣气候环境等制约,很不方便。对此,公安机关自行设计了移动警务车——“奥尔特警务室”,上门为当地牧民服务,使这里的牧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涉及公安机关的各项业务。与此同时,民警们还承担起为牧民代办涉及医疗、民政、畜牧等不需牧民亲自到场办理的各类事项,还为他们捎医送药和生产、生活必需品,为牧民们排忧解难,让牧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的阳光和温暖。

在成映泽看来,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和谐是草原经济繁荣发展之本。三年多来,在打击犯罪,维护边疆安定的同时,锡盟公安机关从上到下开展了结队帮扶活动,启动了送温暖工程,他们通过每个单位包一个嘎查,每个所队包扶一户牧民,每个单位和业务警种的领导包扶一人的结队帮扶,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走上富裕。盟公安局和14个基层公安局投入帮扶资金70多万元,使56户贫困户彻底告别了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三年多来,民警们还为特困群众捐款近90多万元,捐赠了价值35万多元的慰问品。他们主动上门为3200多位残疾人、老年人办理身份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多件,救助受困群众1200余人。此外,他们还通过与当地群众举办警民那达慕、警民联欢文体等共建交流活动,搭建警民沟通渠道。这样做既融洽了警民关系,同时也活跃了牧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千里草原上谱写出了一篇篇警民一家亲的感人故事。今年11月22日锡盟公安机关举行了首届爱民模范表彰会,盟公安局和盟精神文明办联合命名了爱民模范集体15个、爱民模范个人30名。爱民模范的事迹通过现场颁奖和电视实况、报纸等媒体刊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共鸣,警民相爱相助之风吹遍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也再一次撼动了草原人民的心,警民相亲、群众和睦,极大的推动了和谐草原、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锡盟公安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更加有效,北疆安全屏障铜墙铁壁,这里的每一位牧民就是一位哨兵,每一个蒙古包就是一座边境上的哨所,实现了广袤草原的和谐安定。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打掉每一个犯罪团伙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清枪治爆”专项行动中,锡盟公安机关收缴散失在社会上的枪支弹药,近90%是群众主动上缴。还有今年五月份开始的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成映泽他们在全自治区率先达到了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的工作目标,并有50%多的网上逃犯主动投案,他们的抓逃规劝工作得到了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同。所有的成绩,浸透着锡盟公安机关全体民警的汗水,也倾注了成映泽的全部心血。他为了边疆草原的和谐安稳,有很多时候是白天赶路、晚上工作。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他几乎是通宵达旦或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他的爱人和孩子都在呼和浩特,离家远,繁忙的工作使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短则两三周、长则一两个月他才能回趟家。而与此不同的是,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哪里发生了重特大案件、哪里发生了突发事件,却总能看到成映泽和他带领民警们忙碌的身影。

成映泽认为,公安工作要想让群众满意,就必须首先树立民警来自人民的思想,坚定民警的主观信念、群众理念,自觉做到“以民为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锡盟公安局从抓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入手,挑毛病、找问题、搞整改、抓落实,

警用车辆的不规范,曾令群众反感。2008年底,锡盟公安局一句“禁停令”拉开了警用车辆治理工作的序幕――没有牌照的警用车辆严禁停在公安局门口。与此同时,锡盟公安局规定,各旗县市(区)公安局、直属分局因经费等原因办不全手续、上不了牌照的,一律不准购置新车。2010年初全国公安机关专项治理行动开始后,他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彻底根治警用车辆无牌、套牌、手续不全、违规停放、违规驾驶等问题,并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2011年初,公安部对专项行动进行了验收,锡盟公安局名列全自治区前茅,受到了公安部表彰。

创新公务用枪管理,是锡盟公安局加强队伍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公安管理创新向社会管理创新的延伸。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锡盟公安局历时半年时间,自主研发建成了“科学、智能、规范、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枪弹管理系统,此举添补了全国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机制创新的空白,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取枪难、监管不力、还枪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了基层公安机关战斗力和应变力。系统的建成,得到了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的高度认可,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长赵黎平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对锡盟公安局智能化枪弹管理系统给予充分肯定,自治区公安厅在全区推广使用。在加强队伍管理树形象工程中,锡盟公安局还先后开展了“查思想、查执法、查纪律、查作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忠诚胜利核心价值观”等多项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检察机关领导到局机关宣讲,开展防范职务犯罪教育,强力预防公安民警职务违法违纪的发生。

长期的警界经验让成映泽深知,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是否信任,是否拥护,主要看违法犯罪是否得得强有力的遏制与打击,社会治安是否平稳安定,而这也是实现和谐警民关系的前提。几年来,锡盟公安机关以“严打”专项行动为牵引,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杀人、绑架、爆炸、抢劫等暴力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案件侦破捷报频传。

在公安民警的努力下,多伦县特大抢劫(杀人)信用社案,锡林浩特2起以剥离土方为名、涉案成员遍及20多个省近300人的聚众诈骗案,公安部督办的涉及6省区三聚氰胺严重超标问题奶粉案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案件接连告破。案件的成功侦破,多次受到公安部、公安厅领导的批示肯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5日成映泽他们将二连浩特“2010.07.31”跨国绑架、偷越国(边)境案的最后一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也是该案的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白某某成功抓获,至此锡盟警方历时14个月的时间,成功侦破了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的,2010年7月发生在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跨国绑架、偷越国(边)境案件。这起案件的告破,充分、全面的检验了锡盟公安机关打击跨国犯罪,处置反恐应急事件的能力。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对此案全面告捷给予了高度赞扬。

近年来,锡盟公安机关成功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0余个,命案现案基本全破,公安部、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全部破获。积压20年、16年、13年、11年的一批案件成功攻克,一批潜逃20年、18年、16年、15年、14年的网上在逃人员相继被抓获,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仅今年,全盟公安机关已有28个集体、347名个人立功。

锡盟公安强有力的高压态势和高效率的打击力度,不仅极大地震摄了不法分子,树立了公安机关威信与尊严,也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称赞。从锡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到大要案侦破,都让我们也看到了成映泽这个从河套平原上走出来的优秀男儿的风彩,他谦虚务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打硬拼,用心血和汗水为警界争辉。人们常说:平安是福,我们相信,有了像成映泽他们这样心系草原的忠诚卫士,有了各族人民群众做坚强后盾,平安、吉祥将永驻锡林郭勒草原。

篇10: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和谐警民关系,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的社会关系。公安机关如何清醒分析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深入剖析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努力采取措施、全力打造和谐的警民关系?笔者认为,用好四大平台、抓住四个载体、拓宽三个渠道是构建好和谐警民关系的三大有效途径。

一、用好“四大平台”有效了解群众需求

公安机关要把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重点要用好以下“四大平台”:

1、通过接警处警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接警时,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群众所想、所需、所求,详细记录报警群众最迫切、最希望公安机关解决的问题。处警时,要争取群众理解和配合,第一时间收集了解群众的报警原因、目的等需求信息。警情研判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在群众需求信息中发现规律、把握趋势,为领导决策和回应群众需求提供依据。

2、通过网络媒体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搭建网上三个平台,利用互联网搭建网上交流平台,拓宽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开辟网上警务栏目,直接倾听社会民众的呼声;建立网上互动论坛,了解网民关注的警务工作重点和热点。建立网上三支队伍,通过建立舆情导控队伍,及时收集掌握网民的情绪变化和实质意图;通过建立网评专兼职队伍,掌握网民的言行举止,了解其真实观点和真实需求;通过建立舆论领袖队伍,帮助网民多角度看问题,引导网民的需求方向。

3、通过来信来访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接访时,广大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拉下面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仔细倾听群众呼声。处理中,要通过换位思考,认真倾听信访人的情况反映和诉求,让其把话说完、把事情说透、把诉求讲清。问题解决后,要主动上门了解信访人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准确掌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通过社会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要重视警风警纪监督员的反映,通过他们了解掌握群众对公安工作、公安队伍的意见和建议、期盼和想法,建立起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重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反映,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过程中,采取电话沟通、上门走访、联合调研等形式,认真领会群众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及时了解掌握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抓好“四个载体”巩固警民关系建设成果

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为民”这个重心和主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成果。重点要抓好“四个载体”:

1、抓好打防体系建设这个载体,立足破大案。结合各级公安机关部署的一系列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暴力犯罪活动,及时公布案情;立足破小案,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件,以小民安促大和谐。要集中整治,针对影响群众安全、群众深恶痛绝的治安问题,开展“黑窝点”、“城中村”、藏污纳垢、秩序混乱地区场所的集中整治。要严密防控,充分发动群众,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治安防控;要定期向群众通报辖区治安特点和趋势,不断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要加强辖区内保工作,指导开展治安防范。要重点管控,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整治力

度,加强警车规范化管理;结合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大对消防隐患的排查整改;做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严防因监督不力、管理不当发生伤害群众的安全事故。

2、抓好公安“大调解”这个载体,切实化解民怨。确立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把调解工作放到与执法办案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做到调解规定、调解场所、调解队伍“三个规范化建设”。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积极利用各级调解中心、警务室、调解室,充分发挥专职、协助、特邀调解队伍的作用。拓宽对“大调解”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公安机关与党政部门,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之间的“三个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

3、抓好行政效能发展提升建设这个载体,切实服务民生。要坚持首问责任制,认真承办属于自己负责的事项,及时引导移交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坚持限时办结制,清理现有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缩短群众办事时间。要坚持责任追究制,实行部门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

4、抓好公正廉洁执法这个载体,切实维护民利。要规范执法源头,健全公安执法制度制定、清理和评估机制,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评价和奖惩机制,细化量化公安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款,探索推行“执法工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执法制度和管理规范。要规范执法程序,深入推进网上办案,实行办案程序网上流转,开展“说理执法”、“阳光执法”。要规范执法结果,增强规范、公正、廉洁执法意识,建立案件审批告知、执法回访、执法结果即时测评等制度,全面推行执法警示教育和执法过错诫勉谈话制度,缩小执法民警的自由裁量范围,确保执法结果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拓宽“三个渠道”加强警民沟通交流

广辟警民沟通渠道,加强联系、深入交流,努力形成警民互动互信、和谐与共的大好局面。重点要拓宽以下三个渠道:

1、打开警营知公安,不断拓宽沟通联系群众渠道。广泛开展“警民恳谈”、“警营开放日”、“当一天警察”等活动,通过法律咨询、装备展示、参观展览、角色互换等形式,让群众近距离了解公安工作;深入开展公安“大走访”,通过“领导干部大走访”、“功模大走访”以及网络、短信、电话、QQ群走访等有效方式,仔细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纾危解困;积极培育警察艺术团体,打造公安文艺精品,深入人民群众进行慰问、汇报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公安英雄模范人物,宣传真实感人的警民故事,展示公安民警恪尽职守、牺牲奉献的高尚情操。

2、跳出公安识公安,不断拓宽塑造公安良好形象的渠道。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积极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辟公安频道或栏目,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加强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能和取得成绩等方面的宣传,唤起群众对公安民警的理解;加强公安队伍模范典型的宣传,教育感染群众,要强化引导塑造形象,深入推进警务公开,采取开设警方提示专栏、网上政务中心等形式,提供规范化的办事公开内容、流程、要素和收费标准,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公安机关阶段性工作、社会治安和重大案件侦破情况等人民

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执法服务行为的透明度,树立起公安机关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

上一篇:尹明述职报告下一篇:人类遗传病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