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2024-05-17

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共11篇)

篇1: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长沙百川超硬材料工具有限公司原材料消

耗定额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以物资消耗定额为基础,不断降低各种物资消耗,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更好的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制订本成本管理规程。

第二条

原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是工艺管理制度中得重要制度,也是运行经济核算,降本增效的基础。

第三条

原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某种生产任务消耗物资数量的标准。第四条

本制度中原材料是指公司生产经营的为生产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如人造金刚石粉末、炭黑、金属钴粉、铜粉、碳化钨粉、绳锯基体、钢丝绳、塑料、橡胶、机油、银基焊丝等。

第五条

原材料消耗管理的一般原则:

(1)计划性原则。生产部负责制定并下达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的单位消耗定额计划,生产车间领用应按照所下达的计划进行申领;

(2)归口控制原则。按审批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

(3)责任成本原则。各车间处室根据所管职责,严格按照公司定额管理规定和综合成本考核原则执行。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六条

制定消耗定额时,应根据年初预算结合产品产量、产品工艺规程、生产设备状况和技术要求,以及本公司历史水平综合统计分析,由生产部先提出初稿,会同有关部门、生产车间、分管领导讨论修改后,报公司经理批准下达。

第七条

生产部职责划分

(1)编制月度(季、年)原材料消耗分解计划;(2)审核外协件的需求计划;(3)临时性采购计划下达及审批;(4)生产领料单的审批;

(5)“超定额”或“补充领料单”的审批;(6)参与对生产环节原材料消耗的盘点分析。第八条

生产车间职责划分

(1)各车间设置一名专职定额负责人,车间定额员负责组织、分析、执行、检查、考核原材料消耗管理执行情况,定期编制报表和提出分析报告。

(2)定额员检查监督物资流通领域中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包括对原材料的定额计划、申请、分配、保管、检验和使用;

(3)节约利用、消耗定额、经济核算,节约生产用料;

(4)摸清物资消耗规律,针对原材料消耗原因和漏洞,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5)向领导及时汇报、严肃处理;

(6)定额员要积极收集信息,对有关原材料方面的问题,做到件件落实,对违反领用物资纪律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以得到迅速解决。

第九条

定额管理中仓储部门的责任划分

(1)凭加盖定额管理专用章的“领料单”为依据对存货办理出库;(2)依据“定额”或“超定额”、“补充领料单”发料;(3)定期存货盘点 第十条

采购部门职责划分

(1)供应处根据原材料消耗定额、生产计划和质量要求,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

(2)分解“阅读采购计划”;(3)下达“订货通知单”;

(4)协助仓管及质检部门对存货进行验收入库;(5)设定采购周期,达到经济订货量的要求;(6)其他原材料的采购工作。第十一条

财务部门职责划分

(1)月(季、年)原材料需求计划的审核;(2)根据采购资金需求计划筹集资金;(3)入库物料数量的核对;(4)物料价格监控及差异分析;(5)经济存货量的考核;(6)负责组织对存货的盘点,并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第三章 原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

第十二条

在下达生产任务时,原材料消耗定额也应同时下达,将定额标准落实到车间、班组,达到按任务和进度,有计划地领料。控制使用。

第十三条

生产各车间处室,依照生产定额消耗标准,编制、打印“生产定额领料单”,“生产定额领料单”经生产部领导定额签署批准后下达,作为仓库定额发料的唯一凭证。

第十四条

对于某些难以分批领用或分批领用难以适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允许按月度排产计划分批领用。

第十五条

各车间、班组要做到每日对材料消耗定额进行日核算、日公布、旬分析节超,月总结执行结果,防止超耗浪费。

第十六条

要坚持科目负责任和有权领料人制度,控制专科专用,凡违反规定用料的。生产处不得审批,仓库一律不给发放。

第十七条

原材料消耗定额要贯彻“三权管理”,即全员、全过程、全面管理,不断增强管理意识,推行“小包干”等经验,真正达到全方位控制,消灭丢失和浪费。

第十八条

原材料消耗定额要强化三级管理,层层把关,达到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1)生产部负责全厂的原材料消耗管理、审批、考核;(2)车间核算员负责车间定额落实及核算分析;(3)班组兼职核算员负责本班组材料消耗的核算分析。第十九条 坚持对重点物资管理,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和月末对其重点物资进行专项盘点,做到防止丢失和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对一般生产原材料领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1)车间应设立消耗台账,逐项登记消耗;

(2)生产处每月安排专人对消耗台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实际消耗,如发现台账记录不符,将检查结果上报效能监察室,月底对车间负责人纳入绩效考核。

(3)在领用原材料时,车间主任核实实际需要,检查测算依据,亲自签发用料申请表;

(4)生产处要根据规定严格控制审批,仓库依据审批发料;(5)对领出的各种物资,车间应该安排专人点收,杜绝一切外流和公物私用。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定额、限额领料发料标准,要求:(1)车间、班组不得借故超限额及超定额领料;(2)仓库不得超限额发料;

(3)车间因超定额损耗等责任原因需超定额领料的,须填制“超定额领料单”办理。“超定额领料单”由领料人注明详细情况由车间主任签署并报生产领导签批,核准后交仓库发料。

(4)生产过程中发现材料质量不合格并将材料退回给仓库后,车间可凭仓库已签收的“生产退料单”填制“补充领料单”,办理补充领料。

(5)严格按照领料管理制度执行,违反时严格追究责任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章 存货盘点制度

第二十一条

实行定期盘点制度,即十天一盘点、一旬一总结;熟料、生料车间每月6日、16日组织专人对本车间的原材料消耗及库存情况进行盘点,于当天下午2::0汇总生产部,计算出十天的消耗及库存情况,每月26日生产部组织所有盘库人员,详细盘点上个月的全厂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将汇总数据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第二十二条

各类存货必须做到日清月结,保管员每月对存货明细账及实际存货情况进行核对自查。财务部将不定期对各类存货进行抽查。

第二十三条

生产部将组织有关人员每月对各类存货进行盘点,查找差异原因,对由于没按本规定执行而造成超支消耗的将上报效能监察室,月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

第五章 原材料消耗定额统计分析

第二十四条

车间应建立原材料消耗台账及揭示板,做到:(1)逐日登记公布,按旬进行认真分析;(2)找出节超原因,发现节约典型、总结推广;

(3)对超耗项目向生产部提报定额耗分析报告,要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尽快扭亏为盈;

(4)每月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向生产部提报:

——原材料领用核算表、主要物资消耗分析表

——原材料消耗核算报表、库存情况报表(5)上报数据准确,不得漏报、瞒报、错报

第二十五条

班组也应建立消耗登记簿和消耗揭示板,执行日登记、旬核算。月分析、月总结制度,及时上报车间,车间将根据班组的消耗情况进行考核,做到有奖有罚,与当月的工资二次分配中兑现。

第二十六条

各管库员在办理发料时应先检查核对定额,对所发物资应分录登记,以备统计分析,规范使用发放行为,对库存、超耗领用、物资积压及时预警,从而提高原料到管理水平、提高成本管理手段,使库存管理达到最优化。

第二十七条

定额的执行结果,生产部要做好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措施,认真组织解决,确保定额标准完成。

第六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考核与执行 第二十八条

原材料消耗考核

(1)每月26日之前生产部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将下一个月的生产计划及生产成本预算下达到各个车间。

(2)每月13日之前生产部根据生产情况将上个月的生产成本经营分析整理并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各车间将消耗定额情况做汇报。(3)每月5日前财务部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做汇报。

(4)每月6日前成本管理办公室根据财务部提供的成本指标对各车间处室进行考核。(5)每月7日前人力资源部根据成本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考核结果对被考核部门兑现。

第二十九条

消耗定额的执行

消耗定额下达后,各车间应对定额实行经济核算,内部分配,生产部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生产各岗位负责人应严格把关,对物料消耗应严格按确定的消耗定额范围进行控制。第七章 附件

第三十条

本制度由效能检测室负责监督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制定并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正式执行。

篇2: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一、材料消耗定额是正确确定材料需要量,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的需要依据。是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二、材料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公司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算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合理的消耗定额。

第二章材料消耗定额的内容

三、材料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 工艺消耗定额:

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

2、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非工艺消耗定额: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第三章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

四、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工装部负责制订,经总工艺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采购部参照实际情况指定采购定额。

五、工艺消耗定额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六、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一年修改一次。有采购部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

七、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

1、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

2、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

3、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

八、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九、限额供料范围:

1.产品用料、包括本公司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

2大宗的辅料和能源。

十、限额供料的依据:

1.工艺工装部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2.生产制造部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

篇3: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网络化,信息化,成本管理,油漆定额,物资采购

1 引言

推行战略成本管理, 是我们积极寻求的一种全面和系统地解决成本问题的先进的管理方式, 需要我们树立系统的、全面的科学成本观念, 通过全面、系统地降低成本, 获得在同行业中领先的成本优势。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是企业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成本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定义和特性

2.1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定义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M是由零件或产品的净重Mp和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性损耗Mt两部分组成 (M=Mp+Mt) 。它的比较确切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根据产品设计结构、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生产技术条件等规定, 为制造单位产品 (或零件) 所必须消耗的各种原材料的标准数量。

零件净重是原材料的有效消耗, 是制定原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基本数据。工艺性损耗是由技术加工特性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无效损耗。

工艺性损耗=下料损耗+工艺加工损耗

2.2 材料消耗定额特性

材料消耗定额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它不仅是技术管理的组成部分, 而且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 它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都有很大的作用。材料消耗定额要想发挥它的作用, 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1) 试制产品材料消耗及时性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要在物资采购和限额发料中使用, 必须有它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假如所编制的材料消耗要等工艺和路线全部完成后编制, 就无法满足试制产品的采购。因此试制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要想指导物资采购, 一定在公司下达生产计划之前完成, 必须提前编制。

(2)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准确性

材料消耗定额的计算数据必须准确, 这就要求材料消耗的计算程序、计算公式、材料的单位重量参数必须准确无误。另外还有废料的处理问题, 例如:绞车或箱体上的连接法兰的外径和内径都非常大, 现在Kmbom材料消耗计算程序无去除内孔的程序, 但实际上内孔很大时还有再利用的价值, 不能作为废料处理, 否则计算出的材料利用率不超过10%, 当内孔比较大时, 与实际用料严重不符。

(3)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网络化

如果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没有施行网络化管理, 新编制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只有本部件图号的材耗信息, 物资采购时需先找出图纸的借用件, 并把借用件的材耗数据累加到本部件的材耗数据中, 作为物资采购的依据。对于借用件比较多的产品, 累加材耗数据工作量非常大, 并且人为操作很容易出错、工作效率极低。现在制定出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数据只能作为生产制造部指导物资采购的依据, 不施行网络化管理, 车间限额发料、产品报价、成本核算都不能进行资源共享, 不能发挥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4)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日常维护

对于产品的扩展、优化、完善造成的变动, 所下发的各类更改通知单, 材料工艺消耗定额要随时维护。对于通知单更改某个零件的尺寸或材料规格某一项内容, 而材料消耗工艺定额需分别更改材耗明细表中、部件汇总表的毛坯尺寸、单件定额、单台定额、材料利用率各项内容, 都要及时更改, 只有这样所得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才能广泛运用于成本管理中。图1、图2是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时用到的两种表格。

3 改进推广应用分析

3.1 改进后材料消耗的制定过程

3.1.1 改进后的优点

PDM的材料消耗程序和现在KmBOM程序相比改进的地方:PDM的材料消耗程序直接从CAD图纸明细表中自动读取数据, 自动加下料切口和加工余量, 并自动写进毛坯尺寸中;对需要去除内孔的零件, 可选择去除内孔的程序, 并且程序可以汇总出部件中所有零件的材耗数据。计算出的材耗数据准确、全面, 有效地减少了工作量,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1.2 材耗毛坯尺寸的填写的自动化

毛坯尺寸在明细表中已有标注的零件的常用格式:板材“板厚×长×宽”来表示, 型材用“L=…”, 对于材料消耗明细表中板材长和宽按照表1数据加割口宽度, 型材的长度按照表2数据程序直接加割口宽度后, 程序直接写入材耗明细表毛坯尺寸中。

对需要加工的板材, 所用钢板的厚度规格由工艺人员来确定, 板材长和宽按照表1数据加割口宽度, 型材的长度按照表2数据程序直接加割口宽度, 再加上加工余量后, 程序直接写入材耗明细表毛坯尺寸中。

/mm

对需要去除内孔的板材零件, 材耗编制人员遇到这样的零件时, 把成品外圆和内孔尺寸输进去, 再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程序自动计算出零件的材耗定额。

对锻件, 设计人员毛坯规格、长度不能确定, 必须由锻卡来确定。

对毛坯尺寸不同种填入法, 分别对应不同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 具体用哪一种计算方法, 由材耗编制人员来选取, 通过这套材料定额管理程序的运用, 系统自动将产品材料消耗明细表, 汇总进行统计并且写入到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中。

3.2 用于油漆定额

这是材料消耗在成本管理中推广应用的一亮点, 在某一产品工艺定额汇总表中, 所需的每一种规格板材的长和宽尺寸、每一种型材的长度都已计算出, 就是该产品整个材料的表面积已知道了, 这正好是计算油漆定额的基础数据, 在材料定额的基础上计算出油漆定额, 为油漆的定额发料提供技术依据。这在油漆用量方面为公司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油漆利用率。

3.3 指导物资采购

在某一产品工艺定额明细表中, 每一零件毛坯的尺寸已存在, 包括借用件 (PDM借用时已把借用件的材耗数据写入明细表中) 在内, 这样通过程序可汇总出生产一台该产品所需的全部材料数椐, 用于生产制造部编制采购计划。这样生产制造部物资采购时就不需先找出图纸的借用件, 并把借用件的材耗数据累加到本部件的材耗数据中, 作为物资采购的依据。对于借用件比较多的产品, 累加材耗数据工作量非常大, 并且人为操作很容易出错、工作效率极低。

3.4 指导限额发料

物流管理部门负责按某一产品材料定额和公司计划限额发料。限额发料只能用于型材, 板材下料车间用套裁软件下料, 其中板材利用率与公司计划、生产的批量、工人综合套裁水平都有很大关系, 材料定额对板材来说只能作为参考。

如何提高钢板利用率、降低成本, 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需要通过工艺人员和车间技术人员的努力, 提高拼焊工艺水平和综合套裁水平, 发挥套裁软件优势, 搞好现场余料利用, 提高钢板利用率。

3.5 指导成本核算

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中, 每一零件毛坯的尺寸数据通过PDM程序集成到ERP系统该产品结构中, 每一零件的工艺信息和所发生的工时定额也写入到该产品中, ERP系统财务人员在ERP系统上点击计算窗口程序自动计算该产品的制造成本, 材料定额在成本核算和产品报价上发挥作用。

3.6 在降低成本中发挥作用

通过定额的计算分析, 可以反馈设计更改优化, 降低原材料消耗, 可以指导工艺人员用科学套裁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从而降低成本, 还可以通过考核降低油漆材料指标降低成本。材料消耗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 对机械制造业通用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与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广泛应用可用图3来形象地表示。

4 结论

改进后的材料消耗程序项目实施后, 程序直接从CAD图纸明细表中自动读取数据, 自动加下料切口和加工余量, 计算出的材耗数据准确、全面, 有效地减少了工作量,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准确的材耗数据在物资采购、限额发料、产品报价、成本核算、油漆定额各个环节推广应用, 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构建了快捷、高效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平台, 保证了产品设计制造的快速、准确、优化与先进。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在成本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先进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方式, 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成本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如福.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77-281, 1010-1037.

[2]罗鸿.ERP实施全程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篇4: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材料消耗定额是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它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是编制企业的物资供应计划及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组织限额发料、分析考核物资利用率的依据,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由工艺部门归口。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编制

编制材料工艺定额,由工艺部门负责。其依据是产品图纸、工艺分工路线表、作业指导书及有关消耗定额的技术文件。编制材料定额可采用技术计算、实际测定、统计分析等方法。

1.1 专业工艺组在产品零件技术准备工作中提出“材料定额工艺准备通知单”,工艺技术管理组专职材料定额员根据此单编制“材料消耗定额生产准备通知单”,经工艺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送至材料采供部门作生产备料依据。

1.2 因产品、工艺需要而变动材料情况的,由原提出材料通知单的工艺组开出“材料定额工艺修改通知单”,专职材料定额员根据此单编制“材料消耗定额修改通知单”经批准后发送采供部门执行。

1.3 因工艺需要、生产需要而发生短期用料情况的按1.1、1.2规定编制材料定额通知单,但须明确其临时性及使用有效期。

1.4 因采购、库存情况而需变动供料内容的,采供部门应办理代用手续,经各有关部门认可会签后,由定额员作为临时修改消耗定额。

1.5 生产单位(含外协单位)对材料定额的修改意见均应通过各专业工艺组按规定程序要求实施。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日常管理

2.1 各专业工艺组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要为降低材料消耗定额进行工艺分析,改进加工方法和用料方法,力求先进、合理、有效。日常工艺整顿要兼顾材料定额的整顿。

2.2 工艺验证时,材料定额必须同时进行验证,及时记录实际消耗情况,并提出

共2页

第1页 书面修改要求。

2.3 严格定额供料,限额发料,杜绝管供不管用,限额不限量的现象。2.3.1 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生产分厂投料计划的审核和在制品管理,及时提供在制品丢失统计数据,及时按消耗定额和期量标准调整控制在制品量。

2.3.2 采供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a 材料发放前必须对领料计划按材料定额和投料计划进行核对,防止超额领料。b 内部下料工作,严格执行按定额下料,齐全实耗与定额差异记录、做到料头料尾残料的综合利用并进行记录。

c 内部检验工作,对下料是否符合定额、材质、牌号、规格是否正确进行监督(记录)。

d 内部技术(工艺)工作,根据材料工艺定额确定先进的供应定额,对下料、检验工作是否符合材料定额要求进行检查监督。

2.3.3 工艺部门经常对材料工艺定额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考核,并纳入工艺纪律检查记录,对严重违规事件反馈公司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共2页

篇5: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一. 适用范围:公司内部的各种标准梯的成本核算。

二. 零件材料消耗定额计算

● 板材:根据零件的下料尺寸计算其面积,再根据面积查下表确定

应增加的耗损。(以下料净重加损耗为工艺重量)板材:钢板,不锈钢板,铜板,铝板,绝缘材料等。

注:因门板采用定制板,耗损按10%。●型材:根据零件的下料长度确定应增加的耗损。

注:圆钢,方钢,角钢,槽钢,工字钢,钢管等均为型材。● 线材:导线,铜线,电缆,等按增加3%长度计入耗损。三.零件加工工时的确定

●零件的加工时间=作业时间+准备时间。

● 作业时间: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本草案包 括操作时工件上机,下机,翻转,调头及过程测量等动作)

● 准备时间:用于开机前的接受任务,设备编程,阅图,工具准备等。1.剪板(作业时间):根据下料板厚、长度并计算剪切刀数参考下表确定。

注:准备时间需另加。2.折弯:根据实测或根据板料厚度,使用设备,参考下表数值确定,因长度不同 的影响可在表中酌情选择时间。注:表中为作业时间。(准备时间另加)四.多工位冲床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或根据部分零件的实测时间进行类比测算。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C3000 多工位冲床 M5000 多工位冲床

五.激光切割机(C2000B)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或根据部分零件的实测时间进行类比测算。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

六.等离子切割机(KPD0448)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或根据部分零件的实测时间进行类比测算。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

3.计算作业时间:可根据零件的切割长度(指展开线长度),设备设定的常用切割 速度及板厚参考下表计算时间。

3.计算作业时间:可根据零件的切割长度(指展开线长度),设备设定的常用 切割速度及板厚参考下表计算时间。注:上表不含机准备时间。七.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

3.计算作业时间:可根据零件的钢板厚度,焊缝的接头形式,焊角高度,按常 用工艺参数计算零件的焊接时间。(详见下页附表)对接接头

CO2气体保护焊坡口形式及焊接规范 角接焊缝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规范 八.点焊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2.按零件上的焊点数计算时间: 参考时间: 2—2.5秒/点(此时间为常用点焊工艺参数下的综合时间含操作 过程中的移动时间,但不含准备时间)

附:常用轿壁点焊工艺参数

焊接材料:Q235-A 板厚1.5+1.5 mm 焊接电流:7000—9000 A 焊接时间:0.3—0.7 S 电极压力:1400—1600 N 九.螺柱焊(碰焊)

1.按每件板上焊接的螺柱数量及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计算作业时间。2.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7—9秒

3.零件作业时间的计算=面板上焊接的螺柱数量乘以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此作业时间为综合作业时间,含操作过程中的移动时间及装钉时间,但不含 准备时间)

例:操纵箱面板上的焊接螺柱数量为16,如果选择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为 8秒,则该面板的作业时间=16×8= 128秒(2.13分)十.拉铆:螺母,抽芯铆钉

1.按每件板上接铆的螺母数量及每一螺母接拉铆的时间计算作业时间。2.铆接的作业时间

3.零件作业时间的计算=面板上铆接的螺母,抽芯铆钉数量乘以每一螺母铆接的时间。

(此作业时间为综合作业时间,含操作过程中的移动时间及装螺母,抽芯铆钉 时间,但不含准备时间。十一.喷粉

1.按喷粉的面积计算(双面),侧面面积按单面面积计算。

2.装配后喷粉的组件或部分折弯件的面积:按组件的外形面积(喷射面积)计算,不需按装配零件的展开面积计算。(如轿顶等组件)。十二.备料

1.圆钢,槽钢,和钢,槽钢等型钢锯料以实测或以每刀锯切时间计算作业时间。2.圆钢锯料:(带锯GB4025 — 每刀作业时间参见下表)注; 每件零件的下料一般按一刀计算作业时间。3.角钢下料(冲剪机)

角钢在冲剪机上下料的时间以每刀冲切时间计算作业时间,一般每段料按 冲切时间2分计算(含上,下机等动作的综合作业时间,但不含准备时间)十三.其他

钳钻,装配,测试,油漆等作业时间由于操作变化较大,现均以实测与估工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零件的加工工时。十四.准备时间

根据本公司各工种的现行工作状态,按约25件小批量生产的准备工时计算,平均每件的准备时间参考数值见附表。(可根据零件外形尺寸的大小酌情确定时间 范围中的参数。十五.工时填表

篇6: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办法

(一)规章概述

物资消耗是指物质形态的资产转化为其他形态的过程。物资消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转化为产品的一部分;一种为物化为产品的价值。比如,水电的消耗就物化为产品的价值,而螺丝的消耗就成为新产品的一个零部件。对于企业来讲,要以尽可能少的物资消耗,产出尽可能大的效益。因此,对物资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减少浪费,是必要的。

(二)规章主要内容

该办法涉及到公司的生产全过程中,包括公司办公材料的消耗,因此,规章管理的对象则比较复杂。从公司的一般流程上考虑,该规章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公司物资管理归口部门,由归口部门负责全公司的物资消耗管理。2.核定各部门的物资消耗量,鼓励各部门节约材料,提倡节约勤俭办公司。

3.监督检查,各部门应定期向归口部门报告物资消耗情况。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需要变更物资消耗定额的,应向归口部门提出要求。

(三)规章制作要求

制定该规章要求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性能,明确定额标准,完善物资的交接手续,明确责任,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

(四)范本

公司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办法

****年**月**日发布

字()第_______号 第一章 总则

1.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2.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厂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

第二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内容

3.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定额两部分。

3.1工艺消耗定额:

3.1.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

3.1.2厂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石蜡,功州土等。

3.2非工艺消耗定额:

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第三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

4.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科负责制订,经供应科、车间会签,总工程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供应科参照实际情况制定供应定额。

5.工艺消耗定额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6.物资消耗定额一般一年修改一次。由供应科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由于管理不善而超耗者,不得提高定额。

7.凡属卜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

7.1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

7.2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影响到消耗定额:

7.3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第四章 限额供料

8.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9.限额供料范围:

9.1产品用料,包括本厂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

9.2大宗的辅料和能源。10.限额供料的依据:

10.1工艺科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10.2生产调度科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

10.3半成品库提供的半成品盘存表;

10.4车间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余料盘存表和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11.办法修改及生效

本办法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总经理发布施行。修改亦需董事会批准。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办法(2)

一、总

则

(一)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二)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

二、物资消耗定额的内容

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

(一)工艺消耗定额:

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

2.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石蜡,苏州土等。

(二)非工艺消耗定额:

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三、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

(一)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科负责制订,经供应科、车间会签,总工程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供应科参照实际情况制定供应定额。

(二)工艺消耗定额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三)物资消耗定额一般一年改修一次。由供应科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由于管理不善而超耗者,不得提高定额。

(四)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

1.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

2.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影响到消耗定额;

3.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

四、限额供料

(一)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二)限额供料范围:

1.产品用料,包括本厂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

2.大宗的辅料和能源。

(三)限额供料的依据:

1.工艺科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2.生产调度科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

3.车间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余料盘存表和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 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2.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

第二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内容

3.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定额两部分。工艺消耗定额:

¬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

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石蜡,功州土等。非工艺消耗定额:

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第三章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

4.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科负责制订,经供应科、车间会签,总工程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供应科参照实际情况制定供应定额。

5.工艺消耗定额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6.物资消耗定额一般一年修改一次。由供应科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由于管理不善而超耗者,不得提高定额。

7.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

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影响到消耗定额; ®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第四章 限额供料

8.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9.限额供料范围:

¬产品用料,包括本厂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 大宗的辅料和能源。10.限额供料的依据:

¬工艺科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生产调度科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 ®半成品库提供的半成品盘存表;

¯车间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余料盘存表和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

销售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 企业销售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确立“用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维护工厂声誉,重视社会经济效益,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投放市场,满足社会需要是我厂产品的销售方针。

第二条 掌握市场信息,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沟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用户的关系,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厂产品销售管理的目标。

第二章 市场预测

第三条 市场预测是经营决策的前提,对同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状况和市场覆盖状况要作全面的了解分析,并掌握下列各点:

1.了解同类产品国内外全年销售总量和同行业全年的生产总量,分析饱和程度。技术 2.了解同行业各类产品在全国各地区市场占有率,分析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的新途径。

3了解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反映及技术要求,分析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满足用户要求的可行性。4了解同行业产品更新及技术质量改进的进展情况,分析产品发展的新动向,做到知已知彼,掌握信息,力求企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条 预测国内各地区及外贸各占的销售比率,确定年销售量的总体计划。

第五条 收集国外同行业同类产品更新及技术发展情报,外贸供求趋势,国外用户对产品反映及信赖程度,确定对外市场开拓方针。

第三章 经营决策

第六条 根据工厂中长期规划和生产能力状况,通过预测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由销售科提出初步的年产品销售方案,报请厂部审查决策。

第七条 经过厂务会议讨论,厂长审定,职代会通过,确定经营目标并作为编制生产大纲和工方针目标的依据。

第四章 产销平衡及签订合同

第八条 销售科根据工厂全年生产大纲及近年来国内各地区和外贸订货情况,平衡分配计划,对外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并根据市场供求形势确定“以销定产”和“以产定销”相合的方针,留有余地,信守合同,维护合同法规的严肃性。

第九条 执行价格政策,如需变更定价,报批手续由财务科负责,决定浮动价格,经经营副厂长批准。第十条 销售科根据生产计划,销售合同,编制销售计划,根据市场供求形势编报季度和月度销售计划,于月前十天报计划科以便综合平衡产销衔接。第十一条 参加各类订货会议,要本着先国家计划,后市场调节,先主机配套,后维修用户,先外贸后内销,照顾老用户结交新用户,全面布点,扩大销售网,开拓新市场的原则,巩固发展用户关系。

第十二条 建立和逐步完善销售档案,管理好用户合同。第五章 编制产品发运计划,组织回笼资金

第十三条 执行销售合同,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供货期编制产品发运计划,做好预报铁路发运计划的工作。

第十四条 发货应掌握先出口后内销,先主机配套后维修,先远后近的原则,处理好主次关系。第十五条 产品销售均由销售科开具“产品发货通知单”、发票和托收单,由财务科收款或向银行办理托收手续。

第十六条 分管成品资金,努力降低产品库存,由财务科编制销售收入计划,综合产、销、财的有效平衡并积极协助导务科及时回笼资金。

第十七条 确立为用户服务的观念,款到发货应及时办理,用户函电询问,三在内必答,如质量问题需派人处理,五天内与有关部门联纱,派人前往。

第六章 建立产品销售信息反馈制度

第十八条 销售科每年比喻一 次全面的有用户访问,并每年发函到全国各用户,征求意见,将收集的意见汇总、整理,向工厂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由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列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将用户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等方面来信登记并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负责产品销售方面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用户档案,收集同行业情报,提供销售方面的分析资料,按上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销售报表。

十、市场调查及预测工作管理制度文参考格式 企业市调查及预测工作管理制度

搞好市场调查及预测工作,并据此作出正确的经营方针,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的环节。为对广泛的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作出近乎实际的市场预测,特制定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 市场调查及预测工作在经营副厂长领导下由销售科归口,全质办、研究所、计划科、信息中心等有关科室参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第二条 市调查及预测的主要内容及分工:

1.调查国内各厂家同类产品在国内外全年的销售总量和同行业年生产总量,用以分析同类产品供需饱和程度和厂产品在市上的竞争能力。此项资料每年六月前由工厂信息中心提供。

2.调查同行业同类产品在全国各地区市场占有量以及本厂产品所占比重。此项资料每年六月前由工厂信息中心提供。

3.了解各地区用户对产品质量反映,技术要求和主机厂配套意见,借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满足用户要求。此项资料由全质办和研究所分别在每年六月前提出。

4.了解同行业产品更新其改进方面的进展情况,用以分析产中发展新动向。此项工作由研究在每年六月前提出。5.预测主机配套,全国各地区及外贸销售量,平衡分配关系,此项工作由销售科在当年六月前予以整理并作出书面汇报。

6.搜集国外同行业同类产品更新技术发展情报,外贸对本厂产品销售意向,国外用户对本厂产品的反映及信赖程度,用以确定对外市场开拓方针。国外技术更新资料由研究所提供,外贸资料由销售科提供。

第三条 市场调查方式:

1.抽样调查:对各类型用户进行抽样书面调查,征询对本厂产品质量及销售服务方面的意见。根据反馈资料写出分析报告。

2.组织厂领导、设计人员、销售人员进行用户访问,每年进行一次,每次一个月左右,访问结束,填好用户访问登高表并写也书面调查汇报。

3.销售人员应利用中货会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征询用户意见,收集市场信息,写出书面汇报。4.搜集日常用户来函来电,进行分类整理,需要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反馈。

5.不定期召开重点用户座谈会,交流市场信息,反映质量意见及用户需求等情况,巩固供需关系,发展互利协作,增加本厂产品竞争能力。

6.建立并逐步完善重点用户档案,掌握重点用户需要的重大变化及各种意见与要求。

篇7:无寿可修航材消耗定额模型

航材消耗定额一直采用经验制定,部队申请航材时比较随意、盲目,结果造成一些航材大量积压,而一些关键航材则出现短缺。因此,必须研究航材消耗规律,建立航材消耗定额模型,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无寿可修航材一般比较贵重、对飞行影响较大,本文主要探讨该类航材的消耗定额预测模型。

1 假设条件

(1)飞机所有航材发生的故障相互独立。

(2)当基地发生第一层级航材(Line Replaceable Unit,LRU)需求时,如果当前有库存就发出一件,否则LRU就发生一次短缺。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在基地修理有故障的LRU,而在修理过程中认定其所属第二层级航材(Shop Replaceable Unit,SRU)有故障,若SRU有库存就拆换故障件,完成修理,否则SRU发生一次短缺。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在基地修理SRU。每次LRU故障仅因一项SRU故障所致,SRU的修理不会因零配件不到位而延误。另外,由于大部分航材需求都服从泊松分布,因而本文主要研究第一层级航材服从泊松分布的二层级需求问题。

(3)基地一项航材的故障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修理,通过均值为T(单位:年)的概率分布予以表述,并满足航材消耗定额的平衡公式s=OH+DI-BO。其中,s为航材消耗定额,是一个常数;OH为基地现有库存量,DI为基地在修件数,BO为航材短缺数。上式是建立本模型的基本依据,其物理实质是:当发生一次需求,DI增加一件,若OH为正整数,它就减少一件,否则BO增加一件;当一次修理完成,DI减少一件,如果有短缺则BO减少一件,否则OH就增加一件。不论哪一种情况,上式都保持平衡,其再次订货点为s-1。

(4)无串件拼修。

2 航材消耗定额模型建立

2.1 确定航材需求分布

由于航材消耗定额预测不仅要预测平均需求量,还需要对安全库存量进行预测,因此,确定需求分布要综合考虑需求的均值和差均比(即方差与均值之比),这一点在过去的航材消耗预测研究中经常被忽视。多数航材在短期内的需求服从均值为常数的泊松过程[1,2,3],其需求差均比为1。当差均比大于1时,可用负二项分布建立消耗定额模型。另外,当航材发生多层级需求时,即使第一层级航材的需求服从泊松分布,但由于某些零备件的短缺会造成对它的间接需求,使其供应渠道件数(即年需求均值与平均修理时间之积)的差均比要超过1,此时符合第一层级航材需求概率分布的不再是泊松分布,而是负二项分布,其参数可用供应渠道件数的均值和方差进行估计。当差均比小于1时,这类航材服从于方差小于均值的二项分布[4]。

2.2 确定消耗预测评估指标

航材消耗定额预测需要确定消耗预测的评估指标[5,6],以对“供应系统效能”进行评估:既要评估逐项航材相应的误差,又要评估综合所有各项航材的总的误差。逐项航材相应的误差标准就是其满足率指标,但是总的误差标准并不是满足率的简单求和,而是所有航材组成的系统的总满足率。

满足率是随时能满足供应的需求所占百分比,它只与发出需求当时的情况有关,是最适用于衡量基地仓库部门工作效能的指标。如果需求量x小于或等于s-1,此时航材有库存,对满足率来说发生一次需求的满足,而且,满足率随着消耗定额s的增大而增大。若设EFR(s)为期望满足率,则有

其中,Pr(x)为需求量x的稳态概率分布。

2.3 模型建立

本文以航材系统的总满足率最大为目标函数,总保障费用和各项航材的最低满足率为约束条件,建立消耗预测优化模型,即

其中,I为航材数量;Ei为第i项航材的最低满足率;ci为第i项航材的单价,C为装备系统各项航材的保障总费用,单位:万元。

航材最低满足率的制定主要考虑对飞行影响大小和筹措的难易程度两个因素。对飞行影响较大以及较难筹措的航材一般都是品种规格复杂、专用性强、配套要求高的航材,是航材保障工作的重点,也是预测的难点,所以其最低满足率可稍高一些;其他航材的最低满足率则依据对飞行影响大小和筹措难易程度逐步降低。如:对飞行较重要、筹措较难的,最低满足率为0.90~0.95,筹措较易的则为0.85~0.89;对飞行有一定影响、筹措较难的,最低满足率为0.80~0.84,筹措较易的则为0.75~0.79;对飞行没有太大影响的,则不需要设定最低满足率。

2.4 模型求解

首先,计算差均比,确定各项航材的需求服从何种分布,并计算其参数,其中,发生二层级需求的航材用第一层级航材供应渠道件数的均值和方差来估计其负二项分布的参数。然后,根据消耗定额模型计算可达最大总满足率、最优消耗定额和需求量,本文采用边际分析法求解[7,8,9,10]。

3 算例

某基地保障某型飞机24架。该基地仓库中有三项第一层级航材LRU1、LRU2、LRU3,LRU2有两项第二层级航材SRU1、SRU2,其故障概率均为0.5。这五项航材从2000~2009年共10年的需求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在2009年底,三项LRU的航材库存量分别为(5,4,2),SRU1、SRU2库存量为0,它们都没有在修件,2010年这五项航材的经费预算为60万元,下面对其2010年的消耗定额进行预测。

(1)计算发生二层级需求航材的负二项分布参数:r=60.4444和p=0.9669。(2)计算仅发生第一层级需求航材的需求分布参数:n=25和p=0.2。(3)计算航材系统保障总费用(包括库存金额和经费预算)。库存金额为4×5+2×4+1×2=30(万元),则2010年的总费用为30+60=90(万元)。(4)根据五项器材对飞行的重要性和筹措难易程度设定其最低满足率分别为(0.9,0.85,0.8,0.8,0.8)。然后,将以上参数代入模型计算满足率、消耗定额,如表2所示。

在总费用为90万元时2010年的总满足率为4.8744,消耗定额分别为(16,6,10,13,14),此时SRU1、SRU2的消耗定额分别为13、14。需求量分别为(11,2,8,15,15)。

4 结论

(1)平均满足率为97.4%,不低于95%,对于航材保障人员来说这是可接受的。五项航材各自的满足率分别为(91.33%,97.88%,98.27%,99.97%,99.99%),显然,第一项航材满足率低于95%,比较容易发生短缺,但可通过非正常供应方式得以有效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满足率。(2)若不考虑二层级需求,则LRU2服从泊松分布,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的平均满足率为97.4%,比本模型预测值偏大。另外,如果五项航材不论其差均比是大于、等于或小于1,都按照泊松分布计算,总满足率达到100%,但这是不太可能的。上述两种假设都没有按照航材需求实际服从的概率分布进行预测,因此得出的满足率可能产生较大误差。(3)本模型采用的是一种系统方法,可以对航材总体需求和经费配置进行优化,使航材系统保障效能更高。

摘要:根据航材需求差均比大于、等于或小于1三种情况,提出负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三种需求分布。对服从泊松分布的二层级航材需求问题,采用负二项分布改进预测精确性。用满足率作为航材保障程度的衡量标准,并根据航材消耗定额的影响因素制定最低满足率。以给定的总保障经费和最低满足率为约束条件,总满足率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航材消耗定额模型,采用边际分析法求解。算例证明本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

关键词:消耗定额,无寿可修,航材,边际分析

参考文献

[1]何亚群,谭学峰,金福禄.基于可用度的飞机可修件需求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26(6):848-849.

[2]陈建华.我国航空公司航材周转件计划与库存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王琨.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

[4]杜俊刚,杜鑫,何亚群.基于飞机使用可用度的航材二级库存优化配置[J].兵工自动化,2009,28(1):39-41.

[5]陆四海,郑金忠,季鸣.基于ARINC模型的航材保障效能指标分析[J].仓储管理与技术,2007(4):29-31.

[6]杜俊刚,何亚群.美空军精确保障下航材可修件供应指标探讨[J].徐州空军学院学报,2007,18(4):87-90.

[7]程海龙,康锐,韦艺,等.备件满足率与备件短缺量对比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34(5):580-583.

[8]杨秉喜,李金国,张义芳,等.CJB4355《备件供应规划要求》实施指南[M].北京:总装备部技术基础管理中心,2006:46-47,50-51.

[9]程海龙,康锐,肖波平,等.备件满足率约束下的备件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8):1314-1316.

篇8:产品消耗定额考核办法

根据江苏蓝海化工有限公司实施节约节能的指示精神,为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物耗,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研究,特制定产品能耗定额考核办法,以明确各单位产品消耗定额标准及分管责任人的责任和权力,确定消耗定额节超奖罚考核办法。具体规定如下:

一、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酞菁蓝B能耗:1800千克标准煤/吨 酞菁绿G能耗:900千克标准煤/千瓦时 香精能耗:900千克标准煤/吨

二、单位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

1、各单位所界定的物耗负责人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蓝海公司考核部门负责,受蓝海公司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双重领导;

2、物耗责任人有本单位所属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的使用权和管理权;

3、物耗责任人有权对本单位所购进的各种原材物料、备件的数量、质量、价格进行把关、验收;

4、各种原材物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水电汽的结算必须经所分管的物耗责任人签字认可;

5、物耗责任人有权对原材料的使用配比把关;

6、物耗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物资进消存台帐;

7、物耗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车间、班组物料管理网络,并明确各级责任人,实行一级管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8、各单位物料责任人有对本单位各级物料管理员的考核奖惩权;

三、考核奖惩办法

1、各项物耗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厉行节约,定额考核标准执行《各单位产品消耗定额标准》,消耗定额标准依据2011预算确保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的,因特殊情况,定额标准进行调整时,依据月度预算消耗定额考核;

2、各项考核按照节超总额的0.5%奖罚,完成确保消耗目标,按照节约总额的1%奖励,未完成确保消耗目标,按照超出总额的1%罚款;

3、奖罚额按季度兑现50%,年终兑现50%;

4、奖罚额兑现后,由物耗责任人负责分解到车间、班组责任人;

5、单位负责人(一把手)对所有物耗指标负责,按照奖罚额的50%与工资挂钩;

6、如因物耗责任人原因,降低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购进价格,按照降低总额的1%给予奖励;

7、如弄虚作假,造成物料消耗不真实,骗取奖金,一经查处,对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按照奖励额的双倍罚款,并罚没所有已兑现的奖金。

四、考核奖惩兑现程序

考核奖惩按季度兑现50%,其余50%年终统兑,季度终了,由会计核算出本季度实际产品生产成本,与预算对比节超数量、金额,附质检处原材料计量报表和工艺考核结果,上报集团企管委、财务公司审核兑现,年终财务结算完毕后,对各单位的物料消耗节超情况实施奖罚兑现。

五、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9: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子目系数、综合系数发生多项可多项计取,一般不可在同级系数间连乘。

1、超高增加系数:是指安装物设计高度离操作地面的垂直距离。有楼层的按楼层地面计,无楼层的按设计地坪计。

(1)分10米、15米、20米内、20米以上四个系数。但是,起算点高度仍按各册的规定计算;

(2)计算系数时,不扣除起算点以下部分,按全部定额人工乘以规定系数;

各册章中已说明包括超高内容的项目部不再计算该系数。

2、高层建筑增加系数:指高层民用建筑物高度以室内设计地坪为准超过六层或室外设计地坪至檐口高度超过20米以上时,其安装工程应计取高层建筑增加系数。

该系数仅限于给排水、采暖、燃气、电气、消防、安防、通风空调、电话、有线电视、广播等工程。

但是,以下情况不可以计取:

(1)定额中已说明包括的不再计取,如电梯等;

(2)高层建筑中地下室部分不能及时层数和高度;

(3)层高不超过2.2米时,不计层数;

(4)屋顶单独水箱间、电梯间不能计算层数,也不计高度;

(5)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可按垂直投影以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6)高层建筑物坡屋顶时可按平均高度计算;

(7)若层数不超过六层,但总高度超过20米,可按层高3.3米折算层数;

该系数的计算是按包含六层或20米以下全部工程(含其刷油保温)人工费乘以相应系数,

其中70%为人工费,30%为机械费。

3、洞库暗室增加系数:指设置于没有自然采光、没有正常通风、没有正常运输行走通道的情况下施工,而进行补偿的施工降效费。

层数超过一层的地下室应计算该系数。

洞库暗室施工时,其定额人工、机械消耗量各增加15%。

4、系统调整系数:是由于工程专业特点,须对其安装系统进行调整测试后才能交工或使用,而定额没有设子项,只规定用系数计算,如:采暖系统调整费,通风空调系统调整费,小型站类系统调试费。

系统调整费的计算除定额另有规定外,均按系统全部工程人工费乘以相应系数计算。全部工程人工费包括附属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

5、脚手架搭拆系数:除第一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第四章起重机设备安装、第五章起重机轨道安装,第二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10KV以下架空线路等脚手架打拆费用已列入定额外,其它册需要计列的均已规定了调整系数。

脚手架费用的计算按定额人工费乘以相应系数。其中25%为人工费,其余75%为材料费。

6、安装于生产(或使用)同时施工增加费:是指施工中因生产操作或生产条件限制(如不准动火)干扰了安装工作正常进行而增加的降效费用,不包括为保证安全生产和施工所采取的措施费用。如安装工作不受干扰的,不应计取此项费用。

该项费用按定额人工费的10%计取,其中100%为人工费。

7、有害身体健康的环境中施工增加费:是指施工中由于有害气体、粉尘或高分贝的噪音等,超过国家标准以至于影响身体健康增加的降效费用,不包括劳保条列规定应享受的工种保健费。

篇10: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三)第六册 《排水工程》

一、主要修编项目:

1.删除定型管道基础、出水口定额项目。2.删除不常用的定型井项目。

3.新增双壁波纹管、HDPE缠绕管定额项目。4.补充管道顶进中缺项项目。

二、需要说明的共性问题: 1.本册所称管径均指内径。

第一章非定型井渠、管道基础及砌筑

一、定型混凝土管道基础按基础体积套用本章非定型管道基础相应定额项目,基础体积根据标准图集计算。每米定型混凝土管道基础可参考下表计算。

砼管道基础体积(m)

管径

平接(企口)式管道基础

(120°)

管径300mm以内 管径400mm以内 管径500mm以内 管径600mm以内 管径700mm以内 管径800mm以内 管径900mm以内 管径1000mm以内 管径1100mm以内 管径1200mm以内 管径1350mm以内 管径1500mm以内

0.0789 0.1034 0.1307 0.1723 0.2053 0.2435 0.2902 0.3487 0.4329 0.4996 0.6544 0.7985

平接(企口)式管道基础

满包混凝土加固

(180°)0.0947 0.1243 0.1578 0.2127 0.2728 0.3684 0.4465 0.5319 0.6628 0.7659 1.0045 1.2228

0.1558 0.2020 0.2530 0.3557 0.4378 0.5578 0.6587 0.7675 0.9244 1.0541 1.3465 1.6386

管径1650mm以内

管径1800mm以内

管径2000mm以内

管径2200mm以内

管径2400mm以内 0.9547 1.1607 1.432 1.773 2.0414 1.4623 1.7858 2.1969 2.7278 3.1469 1.9595 2.3938 2.9448 3.6577 4.2178

二、本章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定额内均未包括构件本身价格,构件单价套用本章相应预制混凝土项目计算或采用成品价,并计1%的安装损耗。

三、非定型井的井深超过1.5m时,另行计算井字脚手架项目。不论井深多少,井内壁抹灰均不得计算脚手架项目。砌筑高度超过1.2m时,井外壁抹灰另行计算相应脚手架项目。

四、渠道沉降缝定额的沉降缝均按立缝考虑。

第二章管道铺设

一、混凝土管道基础定额未包含基础垫层以及模板的制作、安装、拆卸,基础垫层套用第三章相应项目,模板的制作、安装、拆卸套用第七章相应项目。

二、无筋混凝土管的损耗率为2.5%,钢筋混凝土管的损耗率为1%,设计混凝土管材质与定额取定不同时,应调整损耗率。

三、UPVC双壁波纹管、HDPE加强管铺设定额中已考虑接口内容,不得重复计算。UPVC双壁波纹管、HDPE加强管铺设按设计图示井中至井中的中心线长度扣除检查井长度计算。

第三章定型井

一、本章各类定型井按1996年《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编制,设计与定额不同时,套用第三章非定型井相应项目。

二、检查井基础已包括在检查井定额内,如用于有地下水需另增加垫层的,套用第一章非定型井相应项目。

三、定型井中预制混凝土构件指钢筋混凝土井室盖板,其混凝土套用第一章相应项目,模板套用第八章相应项目,钢筋套用第七章相应项目。

四、本章中各类井已包括井内抹灰,如设计要求井外壁抹灰时,套用第三章“井内抹灰”项目,人工乘以0.8系数,其他不变。

五、各类定型井的深度大于1.5m时,另行计算井字架项目。

第四章顶管工程

一、顶管设备的安装拆除未包括在定额内,在施工机械台班单价中考虑。

二、工作坑挖土方定额按人工挖土考虑,若采用机械挖土,套用《通用项目》册相应项目。

三、工作坑、接收坑支撑安拆项目已综合考虑了支撑的使用周期,各种支撑的吨·天使用费已包含在定额内,不得重复计算。

四、工作坑回填土套用《通用项目》册相应项目。

篇11: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

混凝土是近现代最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 也是当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 混凝土计价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何合理、有效的编制混凝土消耗量定额尤为重要。混凝土的计价主要是对组成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的计价, 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对计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混凝土材料单价是根据组成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用量即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计算的。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提出了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等概念[1,2,3], 新规范采用改进的保罗米公式来计算水胶比, 与JGJ55-2000有较大的改动, 配合比各参数都发生了变化, 其对混凝土消耗量定额具有重要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受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砂率、单位用水量等多个参数的影响, 研究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子, 就是研究各个参数的内在关系。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施工要求的和易性、使用要求的耐久性的条件下, 通过试验确定[4]。因此, 为方便混凝土单价计算, 利于工程造价管理, 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依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规程、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以普通混凝土为例进行研究, 探讨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因子的内在联系。

2 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子研究

普通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及水等基本材料组成。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子研究的实质就是确定组成混凝土的五种基本材料用量的三个比例关系, 即水与胶凝材料的关系、砂与石子的关系、胶凝材料浆体与骨料的关系[5]。这三个比例关系可以分别用三个参数来表示, 即水胶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2.1 水胶比

水胶比W/B是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 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水胶比越大, 混凝土强度越低;反之, 水胶比越小, 混凝土强度越高。但是水胶比也不宜太小, 因为流动性过低会影响混凝土振捣密实, 从而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水胶比的确定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选用较大值, 但最大水灰比不应超过规范JGJ55-2011之规定。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C60时, 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W/B—混凝土水胶比;

αa、βb—回归系数, 按规范的规定取值;

fb—胶凝材料28d胶凝抗压强度 (MPa) , 可实测, 且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 》GB/T 17671执行, 也可按规范公式fb=γfγsfce计算, γf、γs分别为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根据矿物掺合料掺入比例查规范表格选用。

fcu, 0—混凝土配制强度 (MPa) 。当混凝土设计强度小于C60时, fcu, 0≥fcu, k+1.645σ;当混凝土强度大于C60时, fcu, 0≥1.15fcu, k。fcu, k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这里取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 (MPa) , 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MPa) 。

从公式 (1) 可以看出影响水胶比计算值的参数与水胶比计算值如下, 水泥强度等级越高, 水胶比越大;水泥强度等级富余系数越大, 水胶比越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 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越大, 水胶比越小;矿物掺合料越多, 水胶比越小。

2.1.1 矿物掺合料影响系数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规程》 (JGJ55-2011) 新增加了矿物掺合料的概念, 并将其套入水胶比公式的计算。从某种意义上讲, 新规程的使用即意味着过去两种掺粉煤灰混凝土计算规程的终止。不同种类的矿物掺合料的影响系数有所差别, 掺合料掺入比例不同亦使影响系数有所差异。矿物掺合料掺入比例越大, 影响系数越小, 水胶比越小,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

2.1.2 水泥强度等级值富余系数

水泥强度等级值富余系数γc是水泥实际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值的比值。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 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 γc值相对稳定;但不同厂家, 或不同品种的水泥, γc值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理论上讲, γc是为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fcu, k而对水泥强度fce, g提出的要求, 因此γc值应大于1;若小于1说明水泥不合格。一般情况下, γc有大致的波动范围, 如果过大, 一是难以达到, 二是增加成本。当fce, g相同而fcu, k不同时, fcu, k越高, 要求的γc越大;如果fce, g较低而fcu, k较高, 为使水灰比不致过小 (一般不小于0.4) , 势必要求γc较高, 若γc偏离正常值太多, 说明该强度等级的水泥不适宜用于配制该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当fce, g不同而fcu, k相同, 则fce, g越高, 要求的γc越小;如果fce, g较高而fcu, k较低, γc值可取1, 亦即水泥质量只需达到合格标准;若此时计算出的水胶比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大水灰比, 说明该强度等级的水泥不适宜用于配制该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因此, fce, g与fcu, k之间存在合理配制关系。根据研究得出:

32.5水泥不适宜配制C3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42.5水泥不适宜配制C15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52.5水泥不适宜配制C25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是反映混凝土强度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 体现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在正态分布曲线上, 其值等于拐点至对称轴的距离, 该值越小, 表明混凝土质量波动越小, 均匀性越好。

σ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fcu, k有关, fcu, k高, σ就大;反之, fcu, k低, σ就小。规范JGJ55-2011列出了28d龄期时的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应的σ值, 见表1。

2.2 砂率

砂率βs是指混凝土中砂的重量占砂、石总重量的百分率。βs过大或过小, 都会使流动性降低。因此, βs应合理确定, 既要使混凝土拌和物具有最大的流动性, 并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且水泥用量最小。准确、合理的砂率不是采用计算方法得出的, 一般根据经验, 在保证拌和物不离析、便于浇筑、捣实的条件下, 尽量选用较小值。根据JGJ55-2011, 混凝土最佳砂率如表2所示。

注:本表中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 对细砂或粗砂, 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

从表2可以看出砂率与其影响参数如下, 水胶比越大, 砂率越大;粗骨料粒径越大, 砂率越小;细骨料粒径越大, 砂率越大。由水胶比与其影响参数可以推出, 水泥强度等级越高, 砂率越小;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 砂率越小。在编制定额混凝土消耗量时, 可在该取值范围内, 结合βs与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

2.3 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mw是混凝土流动性的决定因素。mw增大, 流动性随之增大。但mw增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 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强度和耐久性。

mw与粗骨料的品种、粒径以及细骨料粗细相关, 粗骨料的粒径越大, mw越小;细骨料越细, mw越大。确定原则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的基础上, 尽量选用较小值。规程JGJ55-2011列出了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表。在编制定额配合比参考表时, 可以此为基础, 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修正。

2.4 其他参数

除了水胶比、砂率、单位用水量等多个因子影响外, 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性质亦会使混凝土配合比有所变化, 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和成本。因此, 正确的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3 结语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是编制混凝土消耗量定额的关键。各材料用量受众多参数的影响, 有些影响因子还按一定的规律相互关联。所以, 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对这些参数进行充分研究并恰当确定, 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使混凝土消耗量定额不仅能起到指导工程计价、利于造价管理的作用, 而且使隐含在定额中的配合比参数关系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摘要:混凝土的计价工作主要是对组成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的计价, 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对计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由水胶比、砂率、单位用水量等多个因子确定, 研究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子, 就是研究各个参数的内在关系。在编制混凝土消耗量定额时, 分析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使计价工作既符合规范要求, 又满足实际。

关键词:混凝土消耗量,定额,配合比,影响因子研究

参考文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S].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2008) [S].

[3]丁威, 冷发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简介[J].混凝土世界, 2011 (30) :76-79

[4]吴佳健, 林国熊.浅谈新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特点及应用[J].混凝土, 2011 (6) :117-119

上一篇:普外科感控自查表下一篇:挂职锻炼干部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