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事迹

2024-04-16

张良事迹(共10篇)

篇1:张良事迹

好媳妇---李婵娟

孝敬公婆是义务,赡养叔公是责任。你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担,不言苦,不言累。

顺儿子---吕保堂

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你完美的诠释了孝道的内涵。

孝顺夫妻---张俊有、张淑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们倾注全身心,让养父母尽享天伦之乐。风里雨里,任劳任怨。

道德楷模---乔金玲

幼儿时你扶着弟弟学步学语,现在你搀扶残疾的弟弟走动散心。你是那样执着、勤劳、淳朴、善良。

好母亲--梁青莲

成家立业,赡养老人,抚育儿女,担当责任。儿女不幸,你毅然担负起看孙义务,不管自己有多累,总是那样坚持着,因为你相信,一切都会好的。好母亲梁青莲主要事迹

她已年过七旬,一有空就在打零工,育三个儿女,可长女生育后,中风早亡,外孙女嗷嗷待哺,她硬是用米汤、奶粉把外孙女养大成人。两个儿子已成婚,本该清闲下来,可二儿子因病致儿媳丢下孩子离家出走,抚育孙子的担子又落在了她的肩上。儿子在外打工,孙子身前身后绕一圈,可她无怨言,一口一口地喂,心甘情愿的付出常人几倍的心

孝顺媳妇—申香香

面对特殊的家境,面对残疾的家人,再苦再累也无怨言,目的只有一个,让全家人都过得好一点,不善言辞,默默奉献是你的品行。

孝顺媳妇申香香事迹

老公公八十有余,且是脑病患者,小叔子是个智障残疾,你不嫌弃,就在家里维系着,你与丈夫承包了百亩田地,没日没夜,土里挖金,养活全家,每个人吃穿住行,都做得是那样细致那样井井有条。孝顺媳妇—卫彩存

照顾儿女,失去双亲的侄儿,更是你的牵挂,你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今天,面对高龄卧床的婆母,你用心在侍奉,吃饭、起居、拉家常,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你是当之无愧的孝顺儿媳。

孝顺儿媳卫彩存事迹

她丈夫兄弟二人,可弟及弟媳一去世十年了,养育自己儿女,无所谓,可她多了一个侄儿,从衣着、吃饭、上学到结婚,无不一一料理。如今,婆婆九十高龄,神志不清,可她还像过去一样,床前伺候吃喝拉撒,不言脏、不说累,她的愿望就是延长老人寿命,她做到了。

孝顺媳妇—刘明亮 不言苦,不言累,不嫌弃,不放弃。自己再苦,挺一挺都过去了,从来都义不容辞,默默奉献,诠释了最美当代儿媳的美德。

孝顺媳妇刘明亮事迹

她,刚成年就嫁到夫家,家境困苦,她不说。就凭着勤劳的双手,义不容辞担负起家庭重担。下游两个小叔子,到了结婚年龄,她就借居别处,但从不放弃对老人的孝敬和对儿女的抚养。由于二公公双目失明,终身孤独,她担当起照顾二公公的责任,从不抱怨。无论春夏秋冬,关注他的饮食起居,不管自己付出再多,总想让老人过得舒心。

祖辈楷模—张合弟

生活再苦,从不叫苦,家务再累,从不叫累,整天整月整年不停地操劳,把家庭照料,照顾了几辈人,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过得幸福快乐。

祖辈楷模张合弟事迹

她,年逾八旬,历经沧桑,如今已儿孙满堂,本该颐养天年,可她没那么幸运,长子长媳长期患病,常年服药控制,可长媳还是早早病逝。次子早已年过半百,至今未娶。孙子孙媳疲于生活,风里雨里奔波。只有她这个耄耋老人还在不停做家务,带孩子,任劳任怨,从不叫苦。

孝顺儿子—卫铁成

你不让母亲感到孤独,常陪母亲聊天、拉家常,看似平常,其实不平常。你把不平常的事做到很平常,母亲的健康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心愿,无论付出多少。

孝顺儿子卫铁成事迹

他兄弟三个,他居中,长兄和小弟因工作忙于外地,不能赡养高堂,父亲早逝,他一有空就陪母亲拉家常,不让母亲感到失落,长年累月,默默无语,尽孝尽心,侍养老母,愿天下老母亲都能健康长寿。

慈祥母亲—刘兰英

赡养上辈,温抚下辈,更贴孙辈,从不考虑自己。如今,年事已高,迈着蹒跚双腿,仍不停地奔忙。言传身教,儿女典范,乡邻楷模。

慈祥母亲刘兰英事迹

她已八十出头,满头银丝,双腿有疾,行动不便。可她总不能闲着,艰辛抚育几个儿子成家立业,现已孙辈成群,可她还不放心,尽心尽力的甘愿为儿孙奔忙,还总是那样乐呵呵的。三个媳妇三个妯娌和谐共处,文明相伴,乡亲们都说她是个好母亲。

篇2:张良事迹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

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张良拜师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穿上。”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张良连忙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说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上等着。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张良墓在哪里 张良为何在刘邦死后绝食

和张良的出生之地一样耐人寻味的是张良的死以及张良死后的归属之地,张良凭借自己超凡的智慧和战略眼光,为汉高祖刘邦战胜项羽和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杀了很多的开国功臣,张良这个大头却能够独善其身。可见张良的智慧不一般,能够在君主的眼皮子底下将自己藏好。

高祖刘邦死后,吕雉当权,留侯张良却以辟谷修炼为由不吃五谷杂粮,打算活活将自己饿死,是为什么呢?总不能是因为追求得道成仙吧!难道张良的老主子刘邦一死,张良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于是想追随刘邦而去,所以他才绝食的。这件事就要慢慢说起了。

刘邦在位时,册封了许多的有功的诸侯王,为的就是安抚他们,给他们和功劳匹配的奖赏。汉高祖论功行赏的时候,让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却拒绝了这个封赏,只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

可是和其他刘邦的臣子们不同的是,张良任职留侯之后就开始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张良看到了功臣韩信、彭越之人的悲惨结局,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他的这种退出的举动可以打消刘邦的疑虑,可以说是功成身退。更何况他多年被病魔缠身,以修炼为由也可以被人理解。

苏轼在《留侯论》中就称赞张良是一位盖世之才。张良为朝廷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帮助太子刘盈稳固太子之位,也就是刘邦掀起的换太子**。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欲立戚夫人子刘如意为太子而废掉吕后子太子刘盈。吕后找到哥哥商量,哥哥给她说张良有办法解决这件事。于是吕后找到张良。按理说吕后的处境不好,态度应该十分尊敬才是,但是相反的是吕后竟然用强迫的手段逼着张良为她想办法。张良为太子想出了请出“商山四皓”的办法来,太子的地位就是这样被保住的。吕后心里对张良一直心存感激,她这种政治高手当然不会埋没张良的才能,在刘邦去世以后就来请张良出山辅佐懦弱的汉惠帝。

张良在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就退隐了,他专注于修炼道法,崇信黄老之学,居住的地方也是僻静幽雅之地。据说他是想要羽化成仙,于是很多天都不吃饭,打算饿死自己。可是吕后不想他死,于是念在张良当年力保太子之功,吕后劝张良“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最后,吕后只能强制性的命令张良吃东西,张良才没有把自己饿死。但是几年以后,体弱多病的张良还是死了。有的人认为吕后之所以不想让张良死,是因为她想要将吕氏扶持起来,将来吕氏和刘氏必然会产生难以想象的争斗,而拉拢了张良,刘氏的人就会忌惮而不敢乱来。所以吕后才会劝张良活下来。

篇3:张良事迹

第一, 将“谢”解释为“辞谢”, 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现代汉语词典》将“辞谢”解释为“很客气地推辞不受”。如:对方送给酬劳, 他辞谢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均未收入“辞谢”这一词条。所谓翻译就是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将“谢”翻译为现代汉语的“辞谢”, 整个句的讽刺艺术;第二种观点, 虽然看到了鲁迅语言的反语艺术, 但由于过于偏执语言表达的技巧, 而忽略了对内涵的全面把握。

笔者认为“惊心动魄的伟大”歌颂与讽刺兼而有之, 既有对“三个女子”的歌颂, 也有对反动派的讽刺。理由有三:

首先, 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分析句子“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上。就句子的表达来说, 尽管被陈述的对象是“三个女子”, 但是, “惊心动魄的伟大”的主语是“这”无疑, 而“这”又代指“当……的时候”。这个句子是对三个爱国青年被枪杀事件的集中概括, 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是三个女子的表现———在枪弹中从容转辗, 互相救助, 不惊慌, 不害怕, 这是真正的惊心动魄的伟大, 是歌颂;另一层是段祺瑞执政府用子就是“只叫张良留下很客气地推辞不受”了。这就文理不通了。

第二, 从文章内容出发, 这里的“谢”也是“道歉”、“谢罪”的意思。刘邦此次去鸿门就是向项羽谢罪的。在项羽“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及范增“急击勿失”的关键时刻, 刘邦采纳了项伯“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建议。这里的“谢”就是“道歉”的意思。宴会中, 范增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 企图“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在刀光剑影、充满杀机的危急时刻, 刘邦托词离宴。尽管形势危急, 刻不容缓, 但是中途离宴, 不告而辞, 也是失礼的行为, 应该道歉。宴会后, 张良的言行, 也表示“道歉”。“沛公已去, 间至“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攒射三个女子, 这也是真正的惊心动魄的伟大, 实质上是罪恶, 是暴行, 这当然是反语是讽刺。

其次, 鲁迅在文章最后 (第七部分第一段) 这样写道: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 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 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这出乎作者意外的三点, 第一、二点是对“当局者”与“流言家”的鞭挞, 第三点是对“中国的女性”的歌颂, 而“当……的时候”恰恰是对歌颂与鞭挞两个方面的集中概括。这一段可以作为对“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所蕴涵的两层意思的最直接、最有力的佐证。

第三, 就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来说, 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军中。张良入谢, 曰:‘沛公不胜杯杓, 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再拜献大王足下, 玉斗一双,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其中, “张良入谢”的“谢”, 就是“道歉”的意思。“沛公不胜杯杓, 不能辞”, 意思是说沛公喝醉了酒, 不能告辞。这是外交辞令, 表面是说不能告辞, 实际上是张良代表沛公委婉含蓄地向项王道歉。至于张良向项王献“白璧”, 向范增献“玉斗”, 就是道歉的具体表现了。

第三, 遍查《史记》, 司马迁的文章当中的“谢”均没有现代汉语“辞谢”的意思。《史记》中的“谢”, 一般当“道歉”、“辞别”、“推辞”、“感谢”等讲。如:

(1) 晏子戄然, 摄衣冠谢曰。 (《管晏列传》) (道歉)

(2) 于是沛公起, 摄衣谢之, 延上坐。 (《高祖本纪》) (道歉)

(3) 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 自造门进躄者, 因谢焉。 (《平原君虞卿列传》) (道歉)

(4)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 固留公子。 (《魏公子列传》) (道歉)

(5)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 乃谢客就车。 (《魏公子列传》) (辞别)

(6) 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 唯大王更选贤将。” (《白起王翦列传》) 。 (推辞)

(7) 公能出我, 我必厚谢公。 (《范睢蔡泽列传》) (感谢)

《史记》中也有几例带“辞谢”的例子, 也都是“推辞”的意思。如:

(1) 齐襄王闻睢辩口, 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 睢辞谢不敢受。 (《范睢蔡泽列传》) (推辞)

(2) 乃相与共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 (《吕太后本纪》) (推辞)

(3) 齐威王欲将孙膑, 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孙子吴起列传》) (推辞)

篇4:张良的“1573 ”神话

继年初推出33.66万元的超高端定制白酒之后,今年7月,泸州老窖又推出了“国窖1573?爱我中华”系列三款高端白酒,售价分别为3180元、5600元和128088元。

“没有定价合不合理的问题,存在即合理。”张良外表朴实,一口正宗的“川普”,说起话来一字一顿。

国窖1573的“饥饿游戏”

2012年,是中国高端白酒史无前例的寒冬,国家限制“三公”消费,高端白酒量价齐跌。而当此之时,泸州老窖却逆势推出超高端白酒。

张良在谋划什么?

“高端白酒在前些年快速发展,量价齐升,特别是去年,在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大批库存产生了,这对高端白酒的长远发展很不利。”与同行的焦虑不同,在张良看来,高端白酒“跑得太快了”。

2010年,泸州老窖曾打算走“多元化”道路,力求低中高三个价位的产品同步推进。2010年泸州老窖做出规划,2013年实现130亿元的销售目标,并确定:国窖1573系列将贡献30亿~40亿元的销售额,泸州老窖特曲贡献50亿~60亿元的销售额,低端品牌实现30亿元的销售额。

但实际上,高端白酒对泸州老窖的贡献远远超乎预料。根据泸州老窖财报显示,2011年全年以及2012年第一季度,国窖1573系列的营收及利润贡献率都占据半壁江山,相较之下,中低端产品表现平平。

高端白酒事实上已经是泸州老窖打天下的关键。而如何在白酒的寒冬,实现保稳定、求增长?张良的办法是“控量保价”。

早在3年前,泸州老窖就提出高端白酒国窖1573的终端零售价格要达到5000元/瓶以上。“百年文物窖池是稀缺资源,如何爱护它呢?价格就是方式之一,通过市场的手来保护它。”在张良看来,“资源稀缺”是泸州老窖推出高端白酒的基础,也是保护资源最直接的方式。

今年5月,泸州老窖发出紧急通知,全面停止分销奖励和通路促销活动,国窖1573的供应量在年初规划基础上调减1300吨,并且从5月21日起,泸州老窖暂停对全国经销商客户发货。

国窖1573突然“限量”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泸州老窖的股价也因此跌到了年内最低点,但面对争议和波动,张良异常坚定。“稀缺资源高贵品质、高尚文化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不能低,市场进入调整期,数量和价格有一定关联性,我们不进行数量控制,珍贵资源就会被低估。”

最新推出的“国窖1573?爱我中华”系列同样贯彻了张良的策略。“第一年只向市场投放50吨,多一瓶我都不卖。”张良打算,把“饥饿营销”进行到底。

搞定文艺圈,搞定“90后”

推广高端白酒,张良一开始就从“文艺圈”下手。

国窖1573选择了赵本山和春节联欢晚会,“国窖1573?爱我中华”系列则选择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爱我中华?中国音乐文学大奖”。

“通过文化搭台、企业唱戏,推广产品,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产品价值。”与高端白酒通常走公务和商务路线不同,在张良看来,泸州老窖“不走寻常路”。“‘爱我中华’系列基本不投放什么广告,我们主要走口碑传播和小型品鉴会,还有视频网络和数据库宣传。”

“年轻人,包括90后都是我们需要争取的消费群体,他们更多在互联网上玩,不是通过报纸、电视来了解世界,所以我们现在都拍微电影了。”

张良把投放广告和促销的钱用来打造高端白酒的“文艺范儿”。“我们通过和文化产业结合,比如演出、创作、评奖等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能快速接触到产品的目标受众,扩大知名度。”

小众传播是奢侈品营销的必备噱头,张良计划,通过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的合作,打造音乐名人效应,实现“圈子销售”。“我们真正的消费者是爱酒、懂酒、好酒的人,对中国文化、酒文化理解深厚,既有品鉴水平也有收藏能力和爱好的人,这就是销售上的差异化。”

根据“圈子理论”,张良全面打造了经销商与股东二合一的销售模式。“每位股东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来销售,产品基本固定在一定的社交范围内,经销商股东大多来自业外,有的是收藏爱好者,有的是文化名人,只有成为股东,才有资格销售。”

消费奢侈品相当于一次财富分配

“百年酒窖,千年文化,祖传酿酒秘方,中国白酒为什么不能出奢侈品?”张良反问。

上世纪,欧洲人在收藏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本世纪,中国人在收藏欧洲的手表和皮包。“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也有了收藏品和奢侈品的概念,我们为什么不参与竞争?”张良认为,“虽然中国白酒走进国际奢侈品的行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要勇于尝试,去提高国际地位和文化品位,打造品牌影响力。”

高端白酒走奢侈品道路曾引发社会热议,很多人认为,这是浮夸、虚荣和暴利的表现,但张良要为此正名:“奢侈品也是收藏品,中国高端白酒走收藏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人民提高精神需求的表现,收藏古玩字画可以获得精神愉悦,白酒同样可以。”

篇5:从苏轼谈张良

“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这是苏轼眼中的张良,苏轼认为豪杰绝非拔剑而起,挺身而斗,那只是匹夫之勇,不足道也。真豪杰应有临辱而不惊,无故加辱而不怒。应能忍。

何谓‘忍’,忍如刀刃在心头而不形于色。韩信因能忍胯下之辱而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代军神,勾践应能忍亡国屈身为卒之辱而灭吴国,刘邦应能忍淮阴称王而一统天下,司马迁应能忍宫刑之辱而成一家之绝唱。他们都因为能忍常人不能忍而取得成功,所以,能成大事者必有大忍。

众多史学家都认为张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得到了黄石老人的《太公兵法》。可苏轼不这么看,他认为黄石老人教张良的不仅仅是《太公兵法》,更重要的是忍。当张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黄石老人拾鞋时,他也没有显得厌烦,还为老人穿上那只鞋子。即便自己祖上三代为相是贵族之后,也没有嫌弃。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这才是他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项羽之所以败,不在于他没有能力,因为他不能忍,即便他力能扛鼎又有何用呢?那只不过是匹夫之勇;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不在于他的功夫怎么了得,因为他能礼贤下士,能忍项羽所不能忍,所以他能成为楚汉之争的胜者。

我们呢?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忍吗?我看未必啊,当你的顶头上司对你呵斥时难道你就甩门一走了之吗?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当你哪天发现自己不能再忍了,你就想想你的家庭,你的责任,或许那时你就能忍了。

忍不是屈服别人,忍是为自己蓄积力量等待下一刻爆发,如果你被人诬陷,你就忍忍吧;

忍不是害怕什么,忍正是你不害怕的表现,如果你忍了,正说明你掌握了真理;忍不是你做错了,忍是为了你的亲人不受伤害,如果家人误解你责骂你了,不要顶嘴,宁可自己忍,不伤父母心啊!现在你还说我们不需要忍吗?

我想应该把忍字当做一种文化传承下去,因为忍不仅是古人需要的,我们需要的,也是下一代人所需要的。

篇6:有关张良的诗词

《咏史上·张良四首》-诗词正文

乳口摇牙向白蛇,一朝电拂青浪沙。

下邳不得编书读,帷幄何妨佐汉家。宋 刘克庄

一槌复九世雠,编书封万户侯。

指视紫芝翁出,身从赤松子游。清 无名氏

除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伴旧烟霞。

如今已得全身计,不是他年博浪沙。王安石《张良》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谢灵运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李商隐《骄儿诗》节录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宋代唐荐的《子房庙》:

博浪沙头触刑车,潜游东夏识真符。

风云知略移秦鼎,星斗功名启汉图。

商老已来宁少海,赤松还约访仙都。

雍容进退全天道,澶澶高风万古流。

李白《咏汉中》

徒为风云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见青天,扪蛋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身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东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河南开封人郑鲜子的一首诗,《行经张子房庙》

七雄裂周纽,道尽鼎已沦,长风晦昆溟,潜龙动泗滨,紫烟羿丹虮,灵媪悲素鳞。

督 亢 陂(清·赵俞)

提剑荆轲勇绝伦,浪将七尺殉强秦。

燕仇未报韩仇复,状貌原来似妇人。陈孚○留侯庙

子房王佐才,其风凛冰雪。天遣鹤发翁,圯上授宝诀。博浪沙中千尺铁,祖龙未死胆已裂。况此喑呜扛鼎夫,不直秋风一剑血。谈笑帷幄间,六合雄雌决。卯金四百年,只在三寸舌。但恨汉德非姚虞,不得身为古稷契。雍熙至治如可作,岂肯脱冠挂北阙。留城古祠【一作庙】今千载,碧藓溜雨眠断【一作短】碣。我恐至人或不死,尚有笙鹤拥玉节。酌泉采菊往奠之,回首芒砀堕山月。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

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朱彝尊「水龙吟.谒张子房祠」

(徐州府留城张良庙)

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河水。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掔涕,向斜阳里。

游留侯洞BY(清)邵弘杰

昔年长揖谢封侯,好看黄冠遁迹幽。

一击未消亡国恨,三期不再圯桥游。

谷城有墓封黄石,古洞藏弓枕壁流。

闻说长从赤松子,到今何处问缘由。

张学良的诗:

人言张汉卿

不合名学良

我惯冒险性

刻意学张良

兵谏华清池

何殊椎博浪

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李隆基《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耀同是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运筹风尘下,能使大地开。(刘长卿《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杜甫《洗兵马》)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赴朔方》)积德韦丞相,神通张子房。(崔泰之《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徐坚《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佐命留侯业,词华博物才。(李(日高);((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李白《送张秀才渴高中丞》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古今,萧陈难与群。两龙争斗时一,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张碧《鸿沟》: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项庄愤气吐不得,亚父斗声天上闻。玉光叩地惊昆仑,留侯气魄吞太华。

费冠卿《闲居即事》: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胡曾《咏史诗·圯桥》:“庙算张良独有余,少年逃难下邳初。逡巡不进泥中履,争得先生一卷书。

开济由来变盛衰,五车才得号鎡基。留侯功业何容易,一卷兵书作帝师。(温庭筠 《简同志》)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彳且)川。(李白《赠烧阳张司户燧》)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李白《猛虎行》)

李白《赠韦秘书子春二首(之二)》: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胡尘灭,白鹤还分楚水深。春诉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阴。

徐寅《忆旧山》:游鱼不爱金杯水,栖鸟敢求琼树枝。陶景恋深松桧影,留侯抛却帝王师。

李德裕《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诗以谢》:未谢留侯疾,常仲蔚园。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徐寅《招隐》:齿发那能敌岁华,早知休去避尘沙。鬼神只阚高明里,倚伏不干栖隐家。陶景岂全轻组绶,留侯非独爱烟霞。赠君吉语堪铭座,看取朝开暮落花。

元稹《四皓庙》: 巢由昔避世,尧舜不得臣。伊吕虽急病,汤武乃可君。四贤胡为者,千载名氛氲。显晦有遗迹,前后疑不伦。秦政虐天下,黩武穷生民。诸侯战必死,壮士眉亦颦。张良韩孺子,椎碎属车轮。遂令关雄意,日夜思报秦。先生相将去,不复婴世尘。云卷在孤岫,龙潜为小鳞。秦王转无道,谏者鼎镬亲。茅焦脱衣谏,先生无一言。赵高杀二世,先生如不闻。刘项取天下,先生游白云。海内八年战,先生全一身。汉业日已定,先生名亦振。不得为济世,宜哉为隐沦。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舍大以谋细,虬盘而蛇伸。惠帝竟不嗣,吕氏祸有因。虽怀安刘志,未若周与陈。皆落子房术,先生道何屯。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去。

白居易《答四皓庙》: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矫矫四先生,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秦皇肆暴虎,二世遘乱离。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八难

掉舌枢,二略役心机。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能宜。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家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暗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卷之不盈握,舒之互入陲。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崔(涂土)《读留侯传》:覆楚仇韩势有余,男儿遭遇更难加。偶成汉室千年业,只读圯桥一卷书。翻把壮心轻尺组,却烦商皓正皇储。

唐彦谦《四老庙》:西汉储宫定不倾,可能园绮胜良平。举朝公将无全策,借请闲人羽翼成。

陈普的四首余下三首

撩乱龙蛇掌上争,罢来闲掉四先生。一棚儿女皆烟散,留得松风万古清。

(《全宋诗》卷三六五○,陈普〈张良四首〉其二,页四三七九七)

本是山东忠孝门,卯金社稷暂相烦。君王良会青云意,长乐钟中无一言。

(《全宋诗》卷三六五○,陈普〈张良四首〉其三,页四三七九八)

太公行辈赤松流,伍叔孙通了不羞。好谢君王深体识,不将身后累留侯。

自注:「子房素志已毕而不去者,遇合之情有不忍也。汉廷群臣,本非其伍,而子房无所不可。故高帝击黥布时,与叔孙通共傅太子,且处其下。然则韩信羞与哙伍,小人之量也。子房卒於惠帝六年,汉事尚堪付托。吕后万岁之问,高帝历举数人,而不及子房。盖知子房素志,生前遇合聊可相从,身后之事不足以辱之矣。」(《全宋诗》卷三六五○,陈普〈张良四首〉其四,页四三七九八)《张子房诗》

【南朝宋】谢瞻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卜洛易隆替,兴乱罔不亡。

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殇。

息肩缠民思,灵鉴集朱光。

伊人感代工,遂来扶兴王。

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

鸿门消薄蚀,垓下殒搀抢。

爵仇建萧宰,定都护储皇。

肇允契幽叟,翻飞指帝乡。

惠心奋千祀,清埃播无疆。

神武睦三正,裁成被八荒。

明两烛河阴,庆霄薄汾阳。銮旌历颓寝,饰像荐嘉尝。

圣心岂徒甄,惟德在无忘。

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济济属车士,粲粲翰墨场。

瞽夫违盛观,竦踊企一方。

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

飨和忘微远,延首咏太康。

《扶风豪士歌》 【唐】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亡国已三年,可恨那韩公子

几时,才找到狙击的力士?

百二斤重的大椎劈空一挥

也不到这暴君的冕顶

博浪沙,天色还未明

桥上正候著那褐衣的老人

鞋踢在桥下,兵书揣在怀里

说星罗一天,棋布满地

这一局阴幢幢的长夜一过

赢家的棋变输家的棋

——余光中<刺秦王>

[张良辞 ] “读谋圣张良之作”

折戟铁消兮

八百诸侯尽归秦

博浪沙击兮

激愤群英起飞扬

谷城黄石兮

圯桥兵略帝之师

死生契阔兮

下邳神交筹幄策

晧素骊山兮

双雄争鹿关中王

鸿门樽俎兮 火龙栈道绝回程

灞上扶危兮

楚歌悲凄乌江殒

赤松游隐兮

紫柏道气千古存

淳观居士 司马兵良 卧云先生 阳鼎道人

春夕经行留侯墓诗

卢思道

少小期黄石,晚年游赤松。

应成羽人去,何忽掩高封。

疎芜枕绝野,逦迤带斜峰。

坟荒隧草没,碑碎石苔浓。

狙秦怀猛气,师汉挺柔容。

盛烈芳千祀,深泉闭九重。

夕风吟宰树,迟光落下舂。

遂令怀古客, 挥泪独无踪。

留侯倜傥,志怀愤惋。五代相韩,一朝归汉。进履宜假,运筹神算。横阳既立,申徒作扞。灞上扶危,固陵静乱。人称三杰,辩推八难。赤松原游,白驹难绊。嗟彼雄略,曾非魁岸。

朱淑真的《张良》

功成名遂便归休,天道分明不与留。

果可人间恋驹隙,何心愿学赤松游。

《博浪沙歌》 明 夏完淳

长空雁断边城破,博浪沙里恨几多?

山悠花寂,芳草碧色,怎将此心托故国?回首情脉脉。

《留侯庙》曾国藩

小智徇声荣,达人志江海。

咄咄张子房,身名大自在。

信美齐与梁,几人饱胔醢。

留邑兹岩疆,亮无怀璧罪。

国仇亦已偿,不退当何待!

郁郁紫柏山,英风渺千载。

遗踪今则无,仙者岂无给!

朅来瞻庙庭,万山雪皠皠。

贺铸的诗《留侯庙下作》

文成念韩痛,破产伺强奏。千金募健士,椎断属车尘。东去变名姓,浮游淮泗滨。忍耻奉遗履,得书何老人。十年风云会,赤帝资经纶。鸿门祸端结,一言即解纷。英彭既合纵,楚项提孤军。伟哉借箸谈,竖儒无复陈。分疆饵两将,来若从龙云。释怨俾侯印,谋销蛇豕群。定都天府国,推功归奉春。四老落吾术,拂巾辞隐沦。东朝羽翼就,楚调徒悲辛。出处能事毕,致君终乞身。岂眷万户封,仅与萧酇均。淮阴败晚节,顾亦非吾伦。愿访赤松子,逍遥云汉津。强饭示终殁,爽灵方上宾。严祠镇川湄,余泽及斯民。客子老将至,低回冗从臣。慙无应时策,肝膈空轮囷。可教固无类,慨然辄求伸。未应终万古,黄石独能神。

《过留侯庙》

宋·李弥逊

倚剑悬弓默运筹,终令敌国初戈矛。

八年楚业守归汉,三万齐封不愧留。

壮岁早从黄石计,功成却伴赤松游。

当时不与人间充,应有文风静九州。

白朴 阳春曲.知己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夏完淳的《博浪沙歌》

东海波翻白日动,秦仇慷慨天门恸。仓海先生矢报韩,博浪沙头风雨阑。

祖龙日观登封还,金泥玉简嵩高山。道遇沙中鼓椎者,副车诀裂龙旗下。

此时一呼乾坤震,大索十日神龙隐.秦亡朱组系子婴,三户复死韩王成.芒砀五云天子气,遇留风雨蛟龙意。垓下乌骓楚霸王,镐池白璧秦皇帝.

嗟乎哉!

大仇既报奇功收,拂衣愿从赤松游。英风飒爽满天地,素书三卷在人世。

《过宜阳城》 宋·邵雍

当日宜阳号别都,奈何韩国特区区。

篇7:张良庙

张良庙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

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之时,正是张良“辞汉”之日,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此举正中刘邦下怀,当他当了西汉开国皇帝之后,就敕封张良晋侯。4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

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实行暴政统治的时候,张良还是个青年,出生于公元前185年,安徽毫州人,号称姬公子,其祖父姬开地,父亲姬平,都相继为韩国相国,侍奉过五朝君王。及韩国灭亡,张良为了报仇雪恨,不畏强敌,乃决心刺杀秦始皇。趁秦始皇东游之际,宫车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张良马上令力士抛出120斤重量的大铁锤,可惜“误中副车”,受惊的秦始皇却安然无恙,力士当场被擒,触树而死。姬公子便隐名匿姓(改为张良)逃亡到下邳(念 pi,一声)。“搏浪飞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有诗云:“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即江苏沂水大桥)遇见黄石老人,黄老为了考验张良的为人和才智,故意将鞋子掉在一桥下,吩咐张良去拾上来,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张良一一顺从照做,获得黄石公的青睐,便约张良5日后天明来圯桥上再见。张良一连两次都迟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才见到了黄石公,黄为了奖励张良的这种韧性、耐性和毅力,授给他—部周文王遗著的《大公兵法》,张良在艰难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读,遂感行刺秦始皇乃为蠢事,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

资料

张良庙原在紫柏山顶,约在明清之际移至山下,相传为张良的“辟谷”之所在。庙有6大院,150余间殿宇,总面积l.4万平方米。庙门是彩石基座。砖构券洞式牌搂。进大门是一座连通二门的大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圯桥为黄石公进履之意,即“圯桥纳履”典故而设计建造的。当年苏轼曾在这里吟颂:“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赞扬了张良一生有始有终里表一致。门院内有钟、鼓楼和三角形的“灵官段”,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碣的前、后过庭,进入二山门便是大殿院。大殿院是张良庙的主题——人生业绩的光辉点。殿上悬有白金匾额,4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帝王之师”。观后,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诗》李商隐的诗句:“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这座殿院当然专为此题设计的。张良辅佐刘邦的功绩很多,知名度特大的首推《鸿门宴》这个故事。鸿门在现今陕西临潼区东新丰镇,为当地所兴办的旅游点,有宴会故址、有“项庄舞剑”的塑像,基本再现了当年“鸿门宴”事件。 西汉建国之时正是张良隐退之时。他只管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麓,日与百姓为伍,躬耕田亩;夜与琴书相伴,悟道参禅。冯玉祥将军,在此留下敬仰张良的楹联: “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庙大殿中供奉着张良的塑像,道骨仙肌,智慧卓然。右侧:“南花园”的池中有张良“辟谷学仙”的“辟谷亭”。于右任题碑:“送秦一椎,辞汉万户”,赞其“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风亮节。左侧北园建有“洗心池”,清冽一潭,青天白云映入池底,使游客在此得到精神的浴涤。“北花园”中还有张良拜黄石公为师的“拜师亭”,还有学成自退,返回云山的“回云亭”。再经翠竹蔽荫的曲径盘道攀援直上便到了庙中的制高点,人间仙境的“授书楼”,它取黄石公给张良授书之意。凌顶举目,天地之间,谷幽漳明,神意飘然。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幅。无数失意官宦和厌世文人纷纷留墨迹托意于此。

篇8:张良陈情献策

一天,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休息,他从阁道上向下眺望,看到将领们三五成群,坐在沙土地上窃窃私语。他召来谋臣张良问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张良回答:“陛下还不知道吗?他们在商量造反的事呢!”刘邦听后大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何要造反?”张良说:“陛下以一介平民夺得天下,所依赖的正是这些将领。如今您当了天子,所封赏的,都是您所亲近的人;所诛罚的,都是您所怨恨的人。现在军中正在论功行赏,如果将所有的功臣都进行分封,天下的土地毕竟有限,这些人怕没有自己的份,同时,他们还怕您清算旧账,最终会被杀头,所以聚在一起讨论如何造反。”刘邦问道:“那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您生平最痛恨的人是谁?”刘邦答:“雍齿和我有旧仇,曾多次使我受辱,我早就想杀他了,只因他的功劳多,所以才不忍下手。”张良说:“那您就先封赏雍齿。群臣看到您最讨厌的人都被封赏了,他们自然也就心安了。”

听了张良的话,刘邦便大摆酒席,欢宴群臣,并当场封雍齿为什方侯。宴会结束后,群臣都高兴地说道:“连雍齿这样的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从此再没人提造反之事了。

司马迁对张良的评价是:“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诚如斯言。《史记》中找不到张良洋洋洒洒的高谈阔论和惊天动地的豪迈义举,他的所作所为,好似信手拈来,却又慎密稳健。张良之所以能从易处入手解决难题,从小处行动成就大业,正是由于他洞悉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也正是这一功夫,成就了张良楚汉第一谋士的美名。(高希)

原文链接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②,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③。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留侯:指张良,因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有功,被封为留侯。

②萧、曹:指西汉开国功臣萧何和曹参。

③趣:通“促”,催促。

篇9:张良五年级作文

说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大家应该都会想起诸葛亮吧?但是,今天我要说的并不是他,而是张良,张子房。

张良,字子房,是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韩国被灭后,为了替故国报仇,他散尽家财,请了一位勇士行刺秦始皇。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个热血青年。但是,一意孤行的他失败了。他带着失落的心情隐居在乡村,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奇怪的老人。

这位老人故意把鞋踢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虽然十分不情愿,但出于对长者的尊敬,他还是捡好后帮老人穿上。老人再次提出要求,让张良第二天早上到桥上来见他,而且必须比他早到。结果连续两天,张良都迟到了。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到了,终于达到了老人的要求。

当老人把那本失传已久的《太公兵法》递过来时,张良才意识到,这位老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黄石老人。试想,如果张良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实际行动尊敬老人,黄石公又怎么会传他那么珍贵的兵家秘籍?正是因为有了这本书,才有了他日后的成就。

但是,当张良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后,却不愿做高官,只是做了个食邑仅百户的留侯,这是为什么呢?做大官,拿高俸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可是他却拒绝了,因为他已经看透了官场的.血雨腥风,也深深意识到“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切切实实地懂得了低位才实在的道理,看得非常透彻。而在当时,甚至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懂得这些,敢于放弃这些名利呢?

在我看来,张良是一位沙场、官场上的智者、高手,他指挥过的战争大大小小几十场,都战绩辉煌,被刘邦称赞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其智堪比管子、孔明,他对功成身退有深刻的理解。

篇10:张良原文、翻译及赏析

张良宋朝

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张良》鉴赏

开头两句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留侯美好如妇人”,虽是出于《史记·留侯世家》中太史公所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然王安石特举出此点以为起调,分明是要与后面所说的张良之奇功构成对照。“五世相韩韩入秦”句更明显地带有反衬的意味。张良的祖父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亲相釐王、悼惠王,故说“五世相韩”,然“韩入秦”三字将韩国为秦并吞,张良失去了贵胄公子的地位等家国之痛、身世之感都包括入内,于是引出下文博浪椎击的描写。

史载秦灭韩后,张良年尚少,然弟死不葬,为报韩仇,悉以家财求刺客,后东见沧海君,得力士,埋伏于博浪沙中(在今河南原阳县境内)以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始皇大怒,下令大索天下,于是张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倾家”四句就写了张良的这段经历,但并不是平铺直叙,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里不仅对张良的忠于韩国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提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对于张良也无能为力,从而赞扬了他的勇敢与机智。

“素书”两句写张良在圯(桥名,一说是水名)上遇黄石公事,这个故事史书中记载得有声有色。《史记·留侯世家》上说:张良在圯上遇一老翁,翁命良为他拾取堕履,良长跪而进,遂相约五日后相见,届时良往,翁已先至,斥之而去,复约五日后相见,如此者再,至第三次,翁授良《太公兵法》一卷,曰:“读是则可为王者师,后十三年,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因而引起了后人的怀疑,司马迁在《留侯世家》后说:“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王安石在此则彻底否定了这种说法,以为张良之深通兵书乃得自天赐而非传自黄石公,言外之意是说张良的奇才异智为其天赋而并非仰仗黄石公的指点。这正是王安石论史的特识处。

“固陵”两句是述张良在楚汉之争中所立下的奇功。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追项王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南,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共击楚军,而信、越兵不至,楚击汉军,刘邦退守固陵,形势万分危急,遂用张良计,许韩信、彭越封地,信、越遂出兵,大败楚军。“解鞍聊出口”是形容张良从容不迫而出奇制胜;“捕取项羽如婴儿”是用夸张的手法,将项羽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比作小儿,表现了诗人对张良的极度推崇。

“从来”两句便转入了汉朝一统后张良所表现的非凡才智。汉高祖晚年欲废太子,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吕后甚恐,求教于张良,良令太子召商山四皓入辅,四皓指隐居商山的四位须眉皆白的老人,高祖曾召而不应。一日,四皓侍太子见高祖,高祖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议。这两句即咏此事。据史载,四皓之来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而王安石说“为我立弃商山芝”,显然是为突出张良而作的想象之词。

咏史至此,似已将张良一生的功业说尽,然结句忽宕开一笔,去写贾谊之事。洛阳人贾谊深得汉文帝赏识,为太中大夫,数上疏陈政事、言时弊,文帝欲以谊任公卿之位,为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所忌,乃遭诋毁,出为长沙王太傅,迁梁怀王太傅而卒,时年仅三十三岁。

历代史家都以贾谊为年少才高,然王安石却说他“才能薄”,分明是用此来作一反衬,烘托出张良的才智绝伦。然细析其中之意,也不是泛泛之言,张良功成名就后遂弃世学仙,欲从赤松子游,而正是这种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使他成为汉高祖功臣中很少几个不受怀疑而得善终的人物。就这一点而言,他比知进而不知退的.贾谊要高明得多。王安石另有《贾生》诗一首,就指出了贾谊缺乏高蹈出世的旷达胸怀。可知这二句诗虽写贾谊,其实未尝离开张良,而且正是顺次写来,由功成写到身退,全诗便神完气足。

咏史之作贵在能有高度概括史实和捕捉典型事件的本领。王安石这里选取了张良各个时期的主要活动,用极精炼的语言写出,如在灭秦和楚汉之争中,张良屡建奇功。然此诗中仅取了固陵议封韩、彭之事,正因为这一战至关重要,直接引出了垓下之战,为汉高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又如写招四皓事,略去种种细节,只写四皓之初征不至而用良计得招至,抓住了要害,突出了张良的作用。

咏史之作往往融入诗人自己的感情和见解,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重新理解和评判,此诗也不例外。诗人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受史书的拘限,如“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一句就是对史书记载的否定,写固陵出奇谋而说“解鞍聊出口”,述太子招商山四皓则云“为我立弃商山芝”,都是凭着想象,用夸张笔墨写出。唯其如此,这篇诗作的意义就超过了一般史实的复述。诗中分明寓有在当日纷扰的政治斗争中作者自己的切身体验,结合王安石在推行变法中屡遭毁谤,最后终于辞官归隐的经历,则诗中对贾谊才薄的叹息与对张良高蹈出世的颂扬,正表达了他自己的深切感慨与立身大节,把咏史和抒怀巧妙结合。

上一篇:早秋山中作,早秋山中作李山甫,早秋山中作的意思,早秋山中作赏析下一篇:电子商务速卖通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