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2024-05-14

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精选5篇)

篇1: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

(一)、根据上句写下句。(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笔画清楚。)

山际见来烟。鸟向檐上飞。独坐幽篁里。深林人不知。苍苍竹林寺。荷笠带斜阳。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夜曲中闻折柳。故园东望路漫漫。马上相逢无纸笔?。独怜幽草涧边生。春潮带雨晚来急。岐王宅里寻常见。正是江南好风景。峨眉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黄梅时节家家雨。有约不来过夜半。李杜诗篇万口传。各领风骚数百年。唧唧复唧唧。不闻机杼声。问女何所思。女亦无所思。昨夜见军帖。军书十二卷。阿爷无大儿。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南市买辔头。

旦辞爷娘去,不闻爷娘唤女声。旦辞黄河去,不闻爷娘唤女声。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析,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归来见天子。策勋十二转。可汗问所欲。愿驰千里足。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开我东阁门。脱我战时袍。当窗理云鬓。出门看伙伴。同行十二年。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二)、理解默写。

1.《木兰诗》里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2.《木兰诗》里表现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3.《木兰诗》里表现木兰急切盼望回家的句子是。

4、《山中杂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明思念故乡,怀念故土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岑参《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平时大多数同学喜爱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看着别人在台上演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你也许想亲自上台,一试身手。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七下古诗词、综合性学习及课外名著复习导学

14、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缺点,正如俗语说的,“金无足赤。”

1、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当。在《唱脸谱》中有“红脸的关公战

15、完成俗语上下句。

三十六计。人善被人欺,牵马到河易。,又要马儿不吃草。人在衣裳不相及驴唇不对跳进黄河不到黄河

16、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你写出古代诗人歌咏黄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于《木兰诗》,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相连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两句你喜欢的描写“花”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这么一句,那么“关公”属于这一行当。

2、我国戏曲讲究用四种艺术手段和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3、京剧四大旦角流派分别是。

4、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你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三、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

1、请你仿照栏目

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

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栏目三:栏目四:

2、请你写出至少两句与马有关的俗语。

3、请你至少用上两个带马“马”字的成语,给自己写一句激励性的话。;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的交通工具已经取代了马,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你认为,这个为人类服务了数千年的动物,它的未来命运会是怎样的?

20、写出两句有关月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综合性学习

一、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

1、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请写出至少两句。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3、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两条并写出它的意义。

二、“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考查。

七下古诗词、综合性学习及课外名著复习导学

七(下)语文名著导读

一.《童年》--高尔基(俄国)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

篇2: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拟题人:马建军 班级: 小组: 姓名:

《童年》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外祖母痛苦的面孔都变了样儿,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他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本文选自《童年》,文中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残暴的人,外祖父与两个舅舅争吵的原因是为了争夺家产。这一幕批判了俄国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2、阅读下面选自《童年》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险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约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文中的“我”是阿廖沙,这段文字对外祖母的宽厚善良和“我”的懂事能干进行了细致描绘。读完这段文字你的感受是在黑暗苦难的环境中,仍要保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感受到我与外祖母之间的浑厚的祖孙情。

《昆虫记》

(一)在玻璃罐底部,我放了一个纸袋,作为它的居所。为了观察它的一举一动,我把玻璃罐放在卧室桌子上。它很快便习惯了囚徒生活,最终也习惯了到我手上吃现成的小飞虫。用上颚的毒牙杀死猎物后,它并不满足,还会吮吸死虫的头:它用触须把飞虫肉片塞进嘴里嚼碎,把渣子吐出来,并把住处清扫干净。几乎每次进餐后,它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洗干净。做完这一切之后,它又重归安静。傍晚和深夜是它外出散步的好时候。我经常听到它不耐烦地抓挠纸袋的声音。

1、文段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布尔。

2、文段中的“它”指的是塔蓝图拉毒蛛,请你写出它的一种习性:每次进餐后,它都要整理一下仪容。

(二)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臵,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各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面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为,螳螂现在需要的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1、在作者的笔下,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

威武打猎,突袭,纺丝不动,等待时机,迅速果断,一击命中,运用心理战术,盯人战术等。

2、螳螂捕食善用的战术是什么?

运用心理战术:以动作威胁对方,以外型及声音威胁对方,以眼神威胁对方,使其产生恐惧心理。

(三)它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般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背上,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上下起落着。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它把自己的整个身

体全都放臵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那时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

1、文中的它指的是螳螂,请你写出它的一种习性: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甚至还具有它丈夫的习性。

2、请你写出和选文中“它”相关的两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臂当车。

《伤仲永》

一、整体把握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二、问题研究

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但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贪财短视的父亲造成的。文章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有两条线索:一条从叙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显露到声誉日隆;另一条叙述仲永父亲从发现儿子才能到以儿子才能为谋利手段。这样写的用意: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衰退以至丧失殆尽,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必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不必多说了。

2.“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表明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叙事一气贯通而又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又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又意旨鲜明。这种见闻录的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

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文章叙事部分按时间顺序把“闻”“见”“闻”三个片断结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过渡句就是“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3.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结尾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里要注意,“受之人”是说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而不是说人自身的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方仲永因其父“不使学”而根本无从学习,无从努力),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后者并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内。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我们认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的关系不无裨益。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三、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孙权劝学》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

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臵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臵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三、译文

篇3:新增名著《子夜》导读及模拟训练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但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等。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屠维岳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了交易所的管理机构。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在千钧一发之际,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二、作品分析

(一)人物分析

1.吴荪甫

吴荪甫是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中,放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因此,一方面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于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他们能够联合工农对敌,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在工农觉悟起来的时候,他们又要联合敌人反对工农,具有作为反革命助手的反动性。吴荪甫就是这种既有榨取工人血汗仇视农民运动的一面,又有抵抗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发展民族工业愿望的一面,是具有二重性的复杂人物形象。

2.赵伯韬

他是一个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他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和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交易市场。他施展种种狡诈、毒辣的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斥、打击和控制,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变为殖民地经济。他仗势后台强硬,表现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势。富有胆略和财力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谈笑间就可以打垮的对手。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跟吴荪甫过不去,常常施展小计,使吴荪甫陷入困境后将其打败。他在金融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生活上也极端荒淫腐朽。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能“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不论是聪明无知、年仅十七岁的冯眉卿,也不论是风骚能干的年轻寡妇刘玉英,还是轻佻放荡的交际花徐曼丽,都是他的玩物,都是他空虚的精神生活的寄托。他道德上的堕落和性格上的骄横奸险构成了统一体,充分暴露了买办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反动性、经济上的掠夺性和道德上的腐朽性。

3.屠维岳

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精明能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吴荪甫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怯。他很惯于使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信任。倔强、阴沉、胆子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畏惧。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当他的“平乱”愿望未达到的时候,他的凶恶的面貌暴露无遗。在屠维岳的身上,有着吴荪甫的影子,可以说屠维岳的形象,无论是他的刚强、机智、胆量这一方面,还是他的阴险、毒辣这一方面,都对吴荪甫形象起到一种补充和衬托的作用。

三、艺术特色

(一)作品题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①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②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③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和罢工斗争;

④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使吴老太爷仓皇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的彻底破灭;

⑤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

通过这五条重要线索,《子夜》试图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括城乡、工商、军政、劳资、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图景。

(二)情节结构

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茅盾是写历史画卷的大手笔,概括历史完整画卷的巨匠。他的创作是艺术化的历史,历史化的艺术。通观茅盾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复杂斗争,寻觅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代表人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创作《子夜》时,明确地提出要“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要以农村与都市的对比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正是出于对社会面貌整体把握的需要,他把吴荪甫设计成纱厂老板,因为这一角色便于“联系农村与都市”。

《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而且更注意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他把每一个人都作为他所属的阶级的“标本”来塑造,写出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特性,像吴荪甫、赵伯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像吴老太爷、曾沧海等不同特点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既是“单个人”,又都是带有特指意义的社会角色。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

在进行大规模的全景式描写时,茅盾注意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色彩与波澜,也才符合生活的实际。

他以城市为近景,以农村为远景的布局,以光怪陆离的城市为主要的生活舞台,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谈论或政治形势的变化,起伏不断地引出农村这一条线索。在围绕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各种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线索,形成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的布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茅盾与那些提笔一泻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他这种阔大的构思,为我们贡献出《子夜》这样一部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的百科全书。

(三)真实准则

茅盾执着于现实人生,倾心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他对自然主义大力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关系的复杂性。他在《子夜》的构思和搜集过程中反复调查研究,所以他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一类作品中独领风骚。

(四)史诗性质

以《子夜》为起点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大部分作品,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创作模式,一批作家开始认同和尝试这种创作模式,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正面描写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人们称之为社会剖析小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后,由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渐渐地上升为主流,并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子夜》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是,它以惊人的艺术力量表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提出并回答了当年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模拟训练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吴荪甫一直试图建立自己的“王国”,走实业的道路。双桥镇匪乱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只得和王和甫、孙吉人等走另一条路,要在公债市场上大展身手,狠狠赚一笔。

B.曾家驹弄到了一张共产党党证,这使得曾沧海仿佛看到了儿子光宗耀祖的希望,于是,他立即满足儿子要求,给儿子钱。曾家驹有了这么一张党证,常常向老头子要大把的钱花用。

C.冯云卿使用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而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

D.跟随吴老太爷来上海避难的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这对乡下长大的“金童玉女”刚到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就贪婪地注视与询问周遭的新鲜事物。这让一直信奉文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无法忍受。

E.李玉亭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捉住了吴荪甫的头发”,这是指吴荪甫趁朱吟秋资金困难之际,设计夺取了朱吟秋的干茧,因此说“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赵伯韬设陷阱引诱吴进入公债市场,使他越陷越深,让吴荪甫破产,因此说“赵伯韬又从后面捉住了吴荪甫的头发”。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面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李玉亭一方面周旋于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希望他们捐弃前嫌,联手镇压工潮,一方面又唯恐自已这种不能“从一而终”的丑态暴露而提心吊胆。

B.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但他不甘心这样,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

C.吴荪甫有鲜明的矛盾性格,精明能干,想振兴民族工业,但根本目的则是个人利益;憎恨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他又镇压工农运动。

D.《少年维特之烦恼》贯穿《子夜》全书,此书是雷鸣和林佩瑶的初恋信物。雷鸣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在前线遇难前,他叫林佩珊带这本书给已身为吴府少奶奶的林佩瑶。林佩瑶倍加珍爱,吴荪甫却一直没有发现。

E.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他的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只有他的姐夫杜竹斋还在帮助他,这是最后的安慰。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次见面时,吴荪甫用冷峻的目光打量着屠维岳,屠镇定自如,吴荪甫暗暗赞赏。又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但在罢工一事上顶着自己,打算开除他。屠据理力争分析形势,最终吴荪甫任命他为账房总管。

B.杜竹斋虽然是吴荪甫的姐夫,他们在生意场上也有很多合作。但是他面临着经济利益的诱惑时,杜竹斋毫无犹豫地背叛了吴荪甫。赵伯韬正是看准了杜竹斋唯利是图这一点,成功地打败了吴荪甫。

C.冯云卿从农民那里盘剥来的钱财在债券市场上损失惨重,当何慎庵把这个消息告诉冯云卿时,“冯云卿蓦地站起来又坐下去,瞪出两颗眼珠,呆呆地看着,白眼球上全是红丝,脸色变成了死灰,嘴角的肌肉忒忒地不住跳动。”这段描写活脱脱地描绘出了一个失去钱财的守财奴的形象。

D.1930年的一天,吴荪甫、杜竹斋、赵伯韬、徐曼丽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吴老太爷。后来,吴老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

E.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这时,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老太爷本不愿意到上海,吴荪甫向来也不坚持,但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为了老太爷安全,也为了表现吴荪甫的孝心,吴荪甫坚持让吴老太爷进城了。

B.屠维岳是骄矜自负的狗腿子。他自恃很有才能,他同吴荪甫侃侃而谈时,“姿态大方”,“毫无畏怯的态度”。这种过分镇定倔强的态度,与他的生活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C.茅盾虽然以诗人范博文的抒情语调结束《子夜》第一章,但“五千年古老僵尸”,却并没有因吴老太爷的死亡就“销声匿迹”。茅盾在后文中介绍了另外几个“五千年古老僵尸”,他们是曾沧海、冯云卿、赵伯韬。

D.李玉亭这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依附着吴荪甫、赵伯韬这些人,当吴赵在公债市场上斗法日趋紧张的时候,他曾试图出面调解二者的矛盾。他到赵伯韬的公寓拜访赵,本来想替吴荪甫说情,不料反被赵伯韬一阵抢白,他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

E.对于吴家少奶奶林佩瑶来说,吴荪甫虽然是她的丈夫,但是他从没给过她所渴望的爱情,而且吴荪甫是个工作狂,与林佩瑶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和沟通。所以,当林佩瑶的初恋情人雷鸣出现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刹那间找回了爱情的感觉,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与雷鸣的爱情中去。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冯云卿热衷于公债投机,结果成了吴、杜、赵三巨头形成的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为了“翻身”,他同女儿谈判,决心送女儿给吴荪甫施展美人计,以从吴荪甫那里获取最新的公债信息。

B.在吴老太爷的丧礼上,上海政、工、商、军等的重要人物都来吴公馆吊丧。这些人聚在一起固然是为了给吴家吊丧,其实也是借这个机会交流信息和资料,谋求合作的机会。赵伯韬的出现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他希望和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合作。

C.拥有诗人气质的范博文一直青睐吴家少奶奶的妹妹林佩珊,然而佩珊一直弄不清楚自己的感情,她对范若即若离,既想和他在一起,又担心真的和范结婚,自己会后悔。

D.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再也沉不住气了。尽管厂里的新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决定把公债投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延长工时。

E.曾沧海仗着是吴荪甫的舅舅,总认为这个体面的外甥应该要给这个老舅足够的尊敬。所以,吴老太爷过世后,曾沧海对于吴荪甫居然没有派小火轮来接自己去上海主持大局大为光火。一怒之下,曾沧海决定断绝与吴荪甫的关系。

6.小说以“子夜”命名有什么含义?

答:

7.请简要分析吴荪甫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答:

8.请简要分析《子夜》的结构特点。

答:

参考答案

1.AB(A虽然双桥镇的匪乱打乱了吴荪甫的一部分计划,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走实业的道路,他和王和甫、孙吉人等筹建的“益中公司”主要还是以实业为主,并没有完全依赖公债市场。B曾沧海的儿子曾家驹弄到的是一张国民党党证。)

2.DE(D雷鸣并未战死,书是他自己送过来的。E他的姐夫杜竹斋也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对他反戈一击,直接导致了吴荪甫的彻底失败。)

3.AD(A最后屠维岳并没有被任命为账房总管,吴荪甫只是写了个批条:“自莫干丞以下所有厂中稽查管车等人,均应听从屠维岳调度。”D到码头迎接吴老太爷的有吴荪甫,杜竹斋夫妇,赵伯韬和徐曼丽并未到场。)

4.CE(C曾沧海和冯云卿可以称得上是“五千年古老

僵尸”,因为他们腐朽僵化,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生活的变化,而赵伯韬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买办代表,是一个机会主义者。E雷鸣的出现虽然给佩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然而她依然保持着吴家少奶奶的身份,没有“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雷鸣的爱情中去”。)

5.AE(A冯云卿试图使用美人计的对象不是吴荪甫,而是赵伯韬。E曾沧海虽然对吴荪甫没有来接自己感到生气,却也无可奈何,他更不敢与吴荪甫断绝关系,在双桥镇这个地方,他的这个外甥势力还是很大的。)

6.《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离黎明也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中国旧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定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7.他有鲜明的矛盾性格:精明强干,想振兴民族工业,但根本目的则是个人利益;憎恨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他又镇压工农运动;他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也同中小民族资本家结下了许多矛盾;他既有革命性的要求,又有妥协性的一面。

篇4: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古诗文默写及名著导读口语交际

一、默写1、2、长风破浪会有时,3、停杯投箸不能食,4、欲渡黄河冰塞川,5、安得广厦千万间,6、忽如一夜春风来,7、8、山回路转不见君。9、10、浩荡离愁白日斜。

11、不以己悲。

12、居庙堂之高,13、先天下之忧而忧,14、醉翁之意不在酒。15、16、海内存知己,17、18、行到水穷处,19、长风万里送秋雁,20、俱怀逸兴壮思飞。21、22、最是一年春好处。23、24、25、晓镜但愁云鬓改,26、剪不断,理还乱,27、,自缘身在最高层。

28、明月楼高休独倚,2930、沉舟侧畔千帆过,31、东风不与周郎便,32、,身世浮沉雨打萍。

33、人生自古谁无死,34、35、但愿人长久,36、伤心秦汉经行处,二、理解性默写

1、《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福的句子是,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中,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句子是,3、《已亥杂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是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友情的千古名句是。

5、所学诗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句有。

6、《行路难》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

7、《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忠心不二,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愤懑不平的诗句

是。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

是。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句句,现在常用它来表示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两句是。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0、《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11、《醉翁亭记》中的主旨句是子是。

12、《行路难》中表明作者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的句子是。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13、《小石潭记》中能够把映作者心境伤感的句子是

14、《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15、李商隐的《无题》中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的句子是。

16、《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三、名著导读

1、《海底两万里》是凡而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是,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主人公是船长凡而纳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在于,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它们是和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它具有 凡而纳被公认是 “”。

2、《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名人传》

叙述了国音乐家、国画家和雕、国作家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崇高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四、口语交际

1、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有,2、赞美春天的诗歌有,3、指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成年。指男子20岁。

篇5: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古诗词逢考必有,所以大家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在考试中一定能够用得上。

不仅仅是背诵默写、解释词句,古诗词大多是诗人们用来表达心境、情绪的,虽然有些更像是在写景、写人、写事,但其中都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情绪。在作文写作中如果能不时引用几句古诗词,效果极佳。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

一、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五、战争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六、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七、爱国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0、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1、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2、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八、立志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7、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8、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九、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十、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初中语文古诗60句:

一、长江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高风亮节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陈毅《梅岭三章》)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四、勤奋

1、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5、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6、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五、读书方法

1、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

六、惜时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七、江南风景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八、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九、比喻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拟人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中考语文《西游记》名著导读练习

【中考试题集锦】

1、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_______》 《西游记》

2、《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_________。

大闹天宫、唐僧、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3、《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______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 去西天取经,答“取经”也可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 孙悟空

5、《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 、猪八戒封为_____、沙僧封为_____、白龙马封为_____ 。旃檀功德佛斗战圣佛 净坛使者 金身罗汉 八部天龙马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百变猴头_____,憨厚老成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唐僧

7、“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

《西游记》、大闹天宫等

8、《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

浪漫主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9、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又唤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

菩提祖师、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孙行者

10、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八戒:性情憨直,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诌媚。

11、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12、《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13、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西游记》中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人物姓名:(示例:孙悟空) 作品名称: (示例:西游记) 写一段简短的话: (示例: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标: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的性格;语言通顺、生动;恰当运用修辞方法。)

14、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 猪八戒 白骨精 红孩儿

示例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示例二: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到人间,错投猪胎。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后被孙悟空收服,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示例三: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诡计多端。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于是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把唐僧捉住。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白骨精终于被打得露出原形。

示例四: 红孩儿——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15、某校初三(9)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示例: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16、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3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3分,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17、《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18、请说出下面名著选段所写的人物。

A、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

人物:孙悟空

19、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4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 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 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30字左右) 罗刹女(铁扇公主)

因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

20、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

例二: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往下念……

例三: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体现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

例四: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例五: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2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请从中挑选一人,写出他的法名,并客观说明你对他的看法。

人物法名: 看法:

参考答案:孙悟空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等。 /猪悟能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玄奘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沙悟净 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等;但缺少自己的见解。

22、(1) 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调芭蕉扇采用了 假冒牛魔王方法。

23、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 明 朝的 吴承恩(人名)。(2分)

请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分)

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只写“偷吃人参果”得1分) 表现了猪八戒贪吃、急躁的性格特点。

24、名著导读(4分)

《两游记》第十四至第四十二回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广大。他听说只要吃唐僧一块肉,就会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号山是唐僧西天取经必经之路,于是他变成一个被人用麻绳捆住手脚高吊在松树梢头的七岁顽童,骗取唐僧解救,趁机擒拿唐僧。于是发生了“孙悟空大战红菝儿”的故事。

(1)概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中的任一情节(不得使用导读材料中“红孩儿用计劫持唐僧”情节答题)。

(1)(2分)示例: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打败孙悟空;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打败孙悟空及四海龙王;红孩儿假变观音菩萨诱擒猪八戒;红孩儿识破假变牛魔王的孙悟空;红孩儿被观音菩萨用计擒获收为善财童子。说明: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均给2分。直接抄录导读材料不给分。

(2)概括故事中红孩儿的性格特征。

(2)(2分)示例:聪明狡黠;狂妄任性;野性难驯;胆大心细。

25、《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看女儿和妻子。

2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8分)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1)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4分) 孙悟空大闹天宫(2分),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2分)。

(2)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3分)。

27、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 B.他,斗战胜佛, 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1)A是____(人物),人物性格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2)B是____(人物),与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

(1)林冲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武艺高强 有勇有谋 (2)孙悟空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等。

28、《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他身上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4分)

精神: 举例:

答案示例:精神: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举例:孙悟空大闹天宫。他被骗到天庭,屡遭羞辱,大搅蟠桃会,偷御酒,吃仙丹,勇斗神兵,虽败犹荣。

29、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2分)

猪八戒,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

30、A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上面文段节选自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中的A指的是 孙悟空(人物),请再写一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 三打白骨精 。

31、名著阅读学习小组在阅读《西游记》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请你在“悟能”和“唐僧”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开头,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作为取经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唐僧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他胆小懦弱。走到穷山恶水时,常常“大惊失色”,“流下泪来”。他人妖颠倒,是非不明,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仍是执迷不悟,对忠心耿耿的孙恬空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见,唐僧还真足可憎可恶。

②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唐僧为了从西天取回真经,不畏千难万险,不为财色迷惑,寓有献身精神。他对徒弟要求严格,对自己从不懈怠。处处以“慈悲为怀”,一路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他那普度众生的崇高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执着追求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③我同意“悟能可气”的观点。猪八戒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每当遇到困难。总爱嚷嚷着散伙。他还特别好进谗言,搬弄是非。在“三打白骨精”这一节中,他挑唆不明真相的唐僧念紧箍咒,赶走了孙悟空。这种损人不利已的行为,真是可气可恨。

④我不同意“悟能可气”的观点。在西天取经的曲折道路上,猪八戒虽然投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不少战功。在智取芭蕉扇、大战盘丝洞等战斗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作战,足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他憨厚老实、肯卖力气、富有人情味,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32、请概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的最后一难。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33、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答案】B(2分。“打伤太白星”是后话,应是“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场是孙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闹天宫之后的事情)

34、《西游记》中,沙和尚原是天庭的 (A.托塔天王 B.卷帘大将 C.天蓬元帅),后因 (A、偷吃人参果 B、调戏嫦娥 C、打碎玻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

35、请从下面两个故事情节中任选一个简述。(简述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100字以内)(5分)

A.豹子头误人白虎堂 B.五行山三藏收悟空

示例:A.高俅为让其子高衙内达到霸占林冲妻子的目的,设计陷害林冲,以看宝刀为借口,骗林冲进入军机要地白虎堂,并以林冲带刀私闯白虎堂行刺为由治他的罪,把林冲刺配沧州。

B.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经五行山下,得知悟空经观音点化在此等候取经人。就为他揭去符咒,救下了孙悟空,收他为徒,一同到西天取经。

36、“金蝉脱壳”是中国古代战争经常用到的一种计谋。《西游记》中有一妖怪与孙悟空、猪八戒打斗时就使用了这一计谋。你能简要地把这故事写出来吗? 【答案】黄风岭唐僧有难

37、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 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答案:“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3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

38、⑴ 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

上一篇:面试文员穿什么衣服下一篇:护士业务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