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英语

2024-05-16

选秀节目英语(通用9篇)

篇1:选秀节目英语

关于选秀节目英语作文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a variety of talent shows have emerged on TV channels across the nation, from Super Girls to Happy Boys and so forth. This type of entertainment program is intensely popular, especially among young adults and has produced profound impacts on their studies and life.

There are a couple of reasons behind the tide. To start with, young folks need role models to learn from. So many of them are crazy for contestants participating in these programs. This gives rise to the increasing emergence of these shows because TV networks naturally need to cater to young audiences. Plus, thanks t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s carried out by the government, this crop of young generation have more freedom and desire to express and showcase themselves. Therefore, a growing number of young people desire to get involved in these shows.

This is a divisive topic. On my personal level, the talent show is a superb means of relaxing and amusing and can hugely relieve our strains. As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we could not afford to indulge in them and should be aware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of studies.

篇2:选秀节目英语

With a success of a “Super Girl” show a few years ago, a growing number of “Super Girl” or “Super Boy” have been springing up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ly,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swarm into taking part in this kind of shows. Concerning with this phenomenon,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随着几年前“超级女声”这个节目取得成功后,越来越多的“超级女声”或“超级男声”在我国兴起。据说,有大量的年轻人涌去参加这类节目。针对这一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For one thing, some people sing high praise of it because they consider this kind of shows as another chance to be famous. Some parents also argue that it is a good chance for youngsters to display their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Some also point out thatyoungercan broaden their horizon and increase their social contact through these shows.

一方面,有人赞扬它因为他们觉得这一类的节目是成名的另一个机会。一些家长也认为这是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的好机会。有的还指出,通过这些节目年轻人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和社会的接触。

However, for another, those people who hold diverse views figure that it is not a rational choice for those who have no talent in the fields; on the contrary, taking part in these shows will increase their family financial burden and wasting their time. The worst thing is that some young people give up their studies to attend these shows and that will depress them a lot if they were lost in the shows.

然而,另一方面,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争论道,这对那些在那个领域没有天赋的人并不是理性的选择;相反,参加这些节目会增加他们家庭经济负担,浪费他们的时间。最糟糕的是,一些年轻人放弃了学业来参加这些节目,要是他们在节目中失败了会让他们很难过的。

Taking the above into account, I consider that people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they act, especially those who have no any talents in this field and those whose families are not so rich. But at the same time, I advocate that those who have some talents in singing or acting or other things can make a try.

篇3:谈国内电视选秀节目

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大众媒体, 电视发挥着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为老百姓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等作用。近八年来, 电视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日渐流行, 引起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国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选秀节目, 并在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上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互动关系。

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起步较晚, 诞生于1988年的《美在花城》可视为电视选秀节目的雏形, 之后出现的如广东卫视的《明日之星影视新星大赛》、中央电视台的《CCTV模特大赛》、福建电视台的《银河之星大擂台》等节目, 真正开启了平民选秀的先河。2003年, 湖南娱乐频道正式推出了比《银河之星大擂台》平民气息更浓的《超级男声》及《明星学院》、《绝对男人》、《星姐选举》等等节目, 是平民选星电视模式的一种延伸和创新。

二、特征

电视节目中的选秀, 其“秀”是英文show的音译, 而Show的意思中含有展示、炫耀等意义, 正好迎合了现代年轻人标榜个性、突现自我的特征。《2007年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研究》报告中把电视选秀节目的特征总结为真实性、互动性、故事性, 笔者在此基础上, 把目前国内电视选秀节目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三点:

平民性。参加节目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 是所有愿意表现自己的青少年和成年人。

幕后性。电视选秀节目融入了真人秀节目的表现方式, 在节目中播放选手藏在幕后的真实的鲜为人知的一面。

故事性。电视选秀节目具有连续性, 镜头传递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每一步的成长和变化, 所以受众能全程地看到每一个选手的真实蜕变。

三、成就

从传播角度来看, 电视选秀是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 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真实性, 这对受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新鲜的冲击。电视选秀节目以空前的娱乐优势丰富了荧屏内容, 也将电视的消遣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并引领着电视制作手段的时尚浪潮。

其一, 电视选秀节目的活跃推动了国内电视产业化进程。选秀节目不断开发新鲜模式、增强创意内容, 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吸引了广大广告客户的兴趣, 选秀节目的商业化特点和力挽市场狂澜的示范作用, 促进了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化意识的发展。而选秀节目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 促使了大批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兴起, 尤其是一些民营公司的成长。

其二, 互动使选秀节目越来越被广大观众所接受。选秀节目通过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很自然地把电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增加了亲切感、提高了关注度, 选秀节目实现了电视媒体和受众平等互动的交流关系。

四、弊端

通过电视选秀节目, 受众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 对娱乐文化生活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现今, 电视互动节目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电视选秀节目因为一味地注重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电视节目本应起到的社会效应大打折扣。

一、选秀节目文化品位不够高雅, 道德风范有待提高。选秀节目具有较强的参与度和观赏性, 节目火爆之时, 许多人表现出极端的关注, 形成一股不理智的力量, 一些年轻人甚至产生了过激行为, 因此, 如果能在节目内容上做出调整, 给予观众全新的正面引导, 那么, 在收视率和舆论引导上就会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

二、选秀节目过度泛滥, 形成无序竞争局面。如, 随着“超女”的成功, 国内很多电视台纷纷跟风, 据了解, 很多电视台选秀节目的制作甚至只依赖制片人或编导的个人智慧, 节目出台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节目的核心内容、游戏规则及价值观均缺乏论证。

五、前景

国内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有它的巅峰也有它的低俗, 从一鸣惊人到泛滥、寂寥、回温, 可以说国内电视选秀节目尝遍了酸甜苦辣, 但至今仍是走在国内电视产业的最前沿。如今, 很多电视台都放弃了传统的选秀模式, 正积极开拓新的类型, 笔者认为, 国内选秀节目应根据市场规律进行全新研发, 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效应。

目前, 国内选秀节目已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但只有节目生产者和品牌推广者具备更加健康的经营意识和完整的经营战略, 采取更多、更合理的营销方式, 才能推动电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才能真正丰富大众的业余生活, 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选秀节目是形式比较活跃的电视节目, 我国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不仅丰富了广大受众的业余生活, 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产业的繁荣发展, 然而, 在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正确舆论引导等方面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关键词:电视节目市场化,舆论引导,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陈龙, 《在媒介与大众文化之间:电视文化论》, 学林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第26页。

程前、曾振华, 《电视选秀类节目应践行社会责任》, 《现代视听》2007.8, 第74页。

纪楠, 《从传播心理学看电视真人秀》, 中国新闻传闻网, 2007年4月18日。

篇4:喜剧选秀节目井喷

跟《中国好声音》相比,《我为喜剧狂》的演播厅里几乎就差那么几把能转的椅子。从去年年底开始,几近残酷的季播类节目中又涌进了新品类:喜剧选秀节目。它们将在2014年的电视里扎堆出现,其中包括安徽卫视的《超级笑星》、浙江卫视的《中国喜剧星》、辽宁卫视的《本山带谁上春晚》、湖北卫视的《我为喜剧狂》和东方卫视最新播出的《笑傲江湖》等等。冯小刚、宋丹丹、吴君如、王晶、蔡明、李立群、曹云金等喜剧导演、演员纷纷坐上了评委席。

再加上一些其他形式的新喜剧节目,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将有二十余档喜剧类节目登场,仅第一季度就有六七档。

然而,与直接套用国外模式的唱歌、跳舞类节目相比,喜剧节目必须做到原创或半原创,更为困难;跟喜剧电影、话剧或网络段子比较,电视喜剧节目则又有着更多的条条框框、规则和难以逾越的尺度难题。

为什么是喜剧?

2013年年末,多家卫视在各自的招商推介会中不约而同地撞了“名”。他们纷纷拿出了2014年新喜剧栏目的计划,大部分节目竟然都叫《喜剧之王》。

这让北京长江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周泳大吃一惊。长江传媒是湖北广电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从2013年上半年起,他们也一直在策划推出一档名为《喜剧之王》的喜剧类节目。

情况如此尴尬,主管部门只能规定:谁也别叫“喜剧之王”,不光如此,连“王”字也不准出现。最后,湖北卫视把节目更名为《我为喜剧狂》。

“想到过今年喜剧类节目会是热点,但是没想到那么多。”周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谈到喜剧节目数量之多,他多次提到“井喷”一词。喜剧节目的“井喷”有一个最为直接的导火索。2013年10月,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发出加强版“限娱令”,其中针对过于泛滥的歌唱选拔类节目,明确规定2014年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

根据新政策,众多电视台只能另辟蹊径,喜剧节目成为大多数电视台的首选。这并非拍脑袋的决定。如今各类节目都在考虑细分观众,但喜剧节目几乎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和收视基础。“大家现在压力太大了,喜欢看一些欢乐的东西。”周泳说。

《我为喜剧狂》执行导演牛捷第一次明确感受到喜剧节目对于观众群的重要性是在2012年。那一年,哈文版央视春晚将语言类节目增加到9个;随后江苏台春晚成为地方台春晚的收视冠军,它的三个收视高点都出现在语言类作品时段。“当时《新白娘子传奇》演员聚首是最热门的话题,可收视高点还是小品,我非常诧异。” 牛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的情况依然如此。因为拥有大量语言类节目,辽宁台春晚收视率首次超越湖南卫视,成为地方台春晚冠军。

然而多年以来,电视喜剧节目的数量、质量与观众对喜剧节目的渴求成反比。来自嘻哈包袱铺的相声演员陈印泉是《我为喜剧狂》的选手之一。跟大多数人一样,他印象最深的喜剧类电视节目只有一个:《曲苑杂坛》。“从小就看,” 陈印泉戴着棒球帽、穿一件帽衫,1986年出生的他对《曲苑杂坛》当年的各个小栏目如数家珍。

这个节目首播于1991年,是央视最长寿的栏目之一。

“中国电视人大多是做新闻、专题片等严肃类节目起家的,”《我为喜剧狂》联合出品方、北京能量影视传播副总经理樊庆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即便是文艺节目,语言类节目比例也不高。”在他看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赵本山、陈佩斯、蔡明这样的喜剧明星,而很少有特定的喜剧电视节目。

市场饥饿由来已久。周泳判断,至少在未来两到三年,喜剧类型的节目将有比较大的上涨空间。

喜剧类电视节目集体突围

事实上,各个电视台——尤其有语言类节目传统的北京、东北等地的电视台——一直在尝试制作喜剧类电视节目。其中大部分节目形式都类似《曲苑杂坛》,由单个喜剧节目“拼盘”而成,如北京卫视首播于2008年的《笑动》,以及央视的《周末喜相逢·笑星大联盟》。

然而,这些节目并没有推出类似当年“洛桑学艺”那样的抢眼节目或明星。《周末喜相逢·笑星大联盟》于2012年停播,同样停播的喜剧类节目还包括东方卫视首播于2008年、曾经连续创造收视高峰的《笑林大会》。

与此同时,都市搞笑小剧场屡屡创高票房,电影《泰囧》则引爆了电影市场,电视阵地的喜剧产品自然也让电视人颇为动心。

“除非节目拥有像本山传媒那样丰富的资源,传统的拼盘式喜剧节目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了。”周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很多节目制作者都选择进行节目形式的改变,以期对喜剧节目进行革新。

2011年前后,一批这样的节目开始出现。这一年,黑龙江卫视把辽宁卫视《谁是主角》的一个版块拿过去,制作了“近景爆笑短播出剧”的《爱笑会议室》。第二年,东方卫视针对年轻人推出相声演员王自健的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江西卫视征集普通人的有趣视频制作了《家庭幽默录像》;央视则推出由崔永元主持的即兴表演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

2011年1月,湖南卫视开播了一档集合南北笑星的《喜剧之王》,曾经考虑模仿日本的喜剧节目,以观众笑声的大小来决定表演者是否通过,后来定位为“新生活创意喜剧秀”。但收视率不高,几个月后就失去了音讯。

《我为喜剧狂》的制作方能量传媒最早想借鉴北欧的一个模式,把它做成一档即兴表演节目:一个“导演” 实时对舞台上的几个演员发布指令,指挥他们做即兴表演。方案名为《我的大脑》。

可做了几个样片后,“感觉不好,”《我为喜剧狂》 联合出品方、北京能量影视传播副总经理樊庆元说,“不是很好实现。”这样的即兴表演节目对演员、导演的应变能力要求很高,而国外的一些喜剧表演形式放在国内电视舞台上也会水土不服。

“国外最简单的喜剧包袱就是政治、体制和性,但是这是(国内)电视不能碰的,”一位业内人士说。他认为国内外观众的收视习惯也有所不同,即兴表演、美式脱口秀等方式比较“高级”,而中国人“看电视就是图个轻松,不想思考那么多东西。”

此后,樊庆元和周泳共同决定,将新节目做成大型选秀节目,即一档“喜剧类的《中国好声音》”。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改变以往喜剧类节目的小格局和传统模式、观众也更为熟悉;另一方面也具备可操作性,因为模式、赛制都可以完全照搬《中国好声音》——现场15到20台机位,每个机位都挂录像机,保留海量素材;导师先上演“抢人大战”,第二阶段再进行队内PK……

跟湖北卫视不谋而合的还包括安徽、浙江和东方等多家卫视。“这是喜剧节目的另一次升级,”周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它集合了所有选秀类节目的高收视元素,它不再是喜剧演员表演的单个节目。在我们的逻辑里,喜剧元素还包括演员的背景、出场方式、与导师的互动、二度表演,以及导师的选择和反选。”

喜剧节目的制作难题

陈印泉在《我为喜剧狂》的第三期出场。他做了一段模仿式表演,最后被谢娜选走。但他对自己当时的表现并不满意。

“逗笑别人太难了,”这个职业相声演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你在脑子里打草稿时觉得这点子绝了,可一表演,根本没法呈现。表现不出来,再可笑也只是一个谈资、一个笑话。不是喜剧节目。”他已经真切体会到,在剧场与在电视镜头前说相声有很多不同,电视的形式经常会让包袱打折扣。

“跟剧场相比,电视喜剧没有时间拖沓,你拖沓一分钟,观众就换台了。只能一个小包袱接一个小包袱,把他们紧紧地抓住,”《我是喜剧狂》总编剧李亚说,“很多剧场演员表演时喜欢抻长、加入一些即兴的东西,我们就把这些都砍掉。”

李亚最早是短信段子写手,后来又在网上写搞笑段子,创作过搞笑网络剧《屌丝男士》,也参与过《今晚80后脱口秀》《百变大咖秀》《郭的秀》等喜剧类节目。从网络转向电视台后,他发现创作起来十分困难。

“电视的框框太多,限制性太多,” 李亚说,“网络上的段子把观众口味提高了,观众见得多了,很挑。”他认为,网络和电视喜剧之间更大的不同在于,电视需要更直接的包袱或“梗”,“网络段子看不懂,可以再琢磨一遍,电视喜剧则不行”。此外,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看一个要动脑子而且节奏比较慢的东西,节目必须短小精悍。

在《我为喜剧狂》里,李亚的主要工作是修改、润色选手带来的节目,并创作他们第二、三阶段的表演内容。平均一个节目得改十几二十次。

逗人发笑也有一定的规律。在选手们表演的节目中,体现他们自己生活状态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根据演出经验,陈印泉认为贴近生活的、话题类的事件和目前人们心态类的呈现表演效果最好,比如香港的驱蝗行动,人们的仇富心态等等,“越是贴近民生类的,大伙越买账。” 节目组也会选择一些当下比较热的社会问题,融入段子里让选手表演出来,如买房、堵车或雾霾。

李亚手下一共有二十来个参与创作的编导,即便如此,他对段子的“批量式生产”还是十分头疼,“有时候我坐在那一两个小时,一个段子也写不出来,我现在等于是在吃老本。”做完这一季节目,他决定歇一段时间,给自己充充电。

由于涉及到喜剧原创,喜剧节目自然比歌唱类节目难度更大。在节目策划之初,包括贾玲在内的很多喜剧演员都对周泳表示过,“千万别做这节目”,“喜剧太难了”。“一个春晚,一年下来精挑细选了五六个作品,大家还都不满意,”周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一年能出一个好作品就不错了。”

除了作品难写,选手也不好找。第三期出场的鄂博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科班出身。她完成一段颠狂搞笑的演出后,导师英达问她:“学校里不教这个吧?”她笑着摇了摇头。

毕业后,鄂博没有影视演出的机会,一直以出演话剧为生,“基本上都是喜剧,因为市场上大多是搞笑话剧,”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为了找选手,《我为喜剧狂》的导演组去了很多地方,东北、北京、上海的喜剧演员相对集中,小城市则根本筛不出来。有的导演甚至在东三省待了一个多月,挨个去喜剧团体、夜场、话剧团看演员,还得跟别的喜剧节目竞争。与此同时,导演们也发现很多夜场节目“尺度根本无法上电视”。他们也想过改一改,但是尺度一收,根本不好看。

而事实证明,喜剧选秀果然具有双重收视保障——就算选手或他们的表演无趣,导师之间的抬杠、调侃和抢人也可以成为卖点。拥有郭德纲、谢娜、英达的《我为喜剧狂》首期就打败了同时段湖南卫视的搞笑节目《百变大咖秀》,收视率连续三周排名第一,还带动了湖北卫视的全天收视排名升至第三。

这样一来,优秀导师的抢夺就更为困难。《我为喜剧狂》最早确定的四人阵容是周星驰、赵本山、郭德纲和周立波,但很难实现。为了找人,樊庆元花了4个月时间,亲自接触了30多个跟喜剧沾边的一线大腕,包括冯小刚、徐峥、宁浩、宋丹丹、蔡明、葛优、黄渤、黄海波,甚至还找了有时候写东西带点喜感的韩寒,还有姜文、赵宝刚。

篇5:选秀类节目

1.幻想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某一天突然成名,从而无心学习.2.过分崇拜他们,狂热追星,影响日常生活.选秀选秀,选出的女生剃板寸,男生扎小辫;女生言行粗犷泼辣,丝毫没有淑女风范,男生说话细生细气,动作扭扭捏捏,一点都没男子气概……这样的选秀,不是在诱导„男不像男,女不像女

记者也发现,“中性风”在杭州中小学校园里非常流行。上身校服,下身宽松牛仔裤,腰上系上一些链子,这就是很多女学生的打扮。一位高中校长说,一些女孩认为流行的就是美。于是,盲目地去效仿,根本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己身份、年龄。同时,错误地把“野蛮”当成个性,以此来标榜自我。

女生流行“中性风”,男生中则有太多阴柔面。记者在采访一位重点高中的优秀男生时就发现,他戴着眼镜,显得特别柔弱。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记者在和他交谈的过程中,他竟然伸出了一根兰花指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现在的男孩子实在太阴柔,再这样下去,所谓的„男子汉‟可能就要在这一代渐渐消失了。目前,国内明星选秀泛滥成灾,电视银屏上到处是选秀节目,鼓吹一夜成名,一日富翁,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孩子幼稚、好奇、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引导不良,就会进入教育的误区。许多孩子为了追星成名,成天疯来疯去不愿学习,结果明星梦没做成,学业也荒废了,黄金时代耽搁了,就业成了大问题,甚至误了终生。家长把罪过归罪于学校,学校把罪过归罪于家长,两者在教育孩子方面花费的功夫都不小,孩子仍听风就是雨,效果不理想,而起因就是“选秀活动者本身”和支持的传播媒体,由于隔行如隔山,有关部门不干预管理,学校和家长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看着“花自飘零水自流”。

充斥银屏的选秀活动对孩子有巨大的“杀伤力”,人们还没有忘记80年代校园曾刮起追星族旋风,许多学生做痴迷于“明星梦”。今天的“银屏选秀”仍然会诱引众多的孩子入“明星梦”,“旧病”仍会“复发”。自古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正道是沧桑,明星机遇只会给极少数人,硬去拼争不是等于把大批孩子往火坑里推吗?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应理智地看待选秀活动。特别是媒体,要把住媒体教育的关口,不能见钱眼开,忘了青少年教育的重任,干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秩序。要知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害孩子就是祸国殃民,加大对选秀节目的监管刻不容缓。

篇6:选秀节目利弊谈

如今,众多选秀节目挤满了电视屏幕,2010年,选秀节目更是迎来了又一个大丰收,《快乐男声》、《花儿朵朵》、《中国达人秀》、《名师高徒》、《非同凡响》„„数不清的选秀节目百花齐放、各显神通,肆无忌惮地瓜分着娱乐新闻,势不可挡地充斥着观众的眼球。

选秀出身的平民偶像更是不胜枚举,他们或容貌俊俏,或实力不俗。李宇春、张靓颖、陈楚生、何洁、周笔畅、张杰、BOBO、马天宇„„这些名字如今已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没有选秀节目,就没有这些一炮而红的新生代明星。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式,选秀节目能够在全国遍地开花,办得如火如荼,必然有其合理性。

首先,选秀节目放低门槛(有些甚至是“零门槛”),着力打造“草根偶像”,为普通人展示才华、成就梦想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在这个张扬个性、解放自我的时代,选秀节目对那些怀有明星梦的人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好机会,能够通过这个途径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拥有自己的粉丝,获得经纪公司的合约,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当红艺人,势必会吸引许多年轻人的参与。

其次,选秀节目经过几年的历练,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今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以“不限任何才艺”作为宗旨,不失为一股清流。唱歌、跳舞、模仿等多个门类的节目在同一个舞台上争相辉映,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每一场比拼都称得上是视觉盛宴。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是首个记忆类选秀节目,收视率一度超过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另外,2009年央视春晚让刘谦红遍大街小巷,魔术类选秀节目《金牌魔术团》应运而生,在那个春夏之交,让魔术彻头彻尾地火了一回。以上节目的热播,证明了选秀节目仍有活力,而摆脱单一模式则是挖掘其潜力的不二法门。这些新颖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而选秀节目更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再次,伴随选秀节目所获得的空前成功,一系列的周边产品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选秀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娱乐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广告到短信,选秀节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从宏观上促进经济的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超级女声》的经济效益进行过估算——2005年,湖南卫视、蒙牛以及移动、联通获得的直接总收益之和约为7.66亿元。如此可观的经济效益,正是各个电视台争先恐后涉足选秀市场的主要原因。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选秀节目带来的种种问题令人无法回避。从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超级女声》引发全国范围的选秀热以来,选秀节目的弊端逐渐暴露在公众面前,它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始终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在我看来,选秀节目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造势有余,创新不足。每有选秀节目开锣,总会跟着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势行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似乎所有的媒介都能成为主办方的博弈场。亲情、友情成了噱头,选手们较着劲儿地拿自己的“伤疤”博取评委和观众的眼泪,再加上主持人和节目编导在台前幕后煽风点火,选秀过程中到处都是催泪弹。过度的煽情淡化了“选”(或者说影响了“选”的公平公正),使选秀节目只剩下了“秀”。可能正是因为主办方把财力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了这一方面,绝大多数选秀节目都始终按照老套路年复一年地开展着。这种大同小异的选秀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直接导致了收视率的下降与观众态度的转变。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是内地选秀节目的风向标,自2003年开播至今,其比赛制度、评委组成、选手风格均几乎一成不变,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今年的《快乐男声》人气明显下降,平均收视率仅1.237,总决赛收视率也只有1.98。(2009年《快乐女生》平均收视率2.72,总决赛收视率4.15。两者均被要求“不允许短信投票、不允许煽情、不允许在黄金档播出”。)金牌卫视的强势栏目尚且如此,那么其它选秀节目的处境也不难猜测。然而追根究底,选秀节目的创新,应当从根本抓起,只有充分发挥电视人的原创力和想象力,才能使趋向衰落的选秀节目重燃生命之火。

第二,狂热参与,盲目追星。选秀节目是时下新人出道的主要途径,在很多人看来,更是一条捷径。参赛选手的迅速走红让人们有一种“成名十分容易”的错觉,而这种想法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巨大。选秀节目的低门槛,参赛选手的低龄化,网络、短信参与的方便快捷又从不同的角度拉近了青少年与各类选秀的距离,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踏上了选秀的征程。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张含韵放弃了07年的高考;陈楚生难圆继续深造的梦想;黄雅莉去了新加坡“游学”„„在学业与事业之间进行抉择成了选秀明星们难题。与之类似,粉丝们为了到现场为自己的偶像加油助威,不惜请假逃学、包黑车、买黄牛票、熬夜等待,甚至因为好恶不同而大打出手,这些行为对于大多还是学生的粉丝们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在人们抵制盲目、疯狂追星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选秀节目主办方

社会责任感的加强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病态的追星行为应当受到舆论的谴责;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承担起调整“问题粉丝”心态的责任,用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追星行为。

第三,品味不高,导向偏失。选秀节目往往号称自己走“平民化”路线,门槛磨平了,参赛者的素质自然是良莠不齐。另外由于选秀比赛对文化素养的考察甚少,使得部分选手错误地认为只要才艺方面表现得好就能取胜。选手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薄弱,让“选秀”(尤其是“海选”)成了洋相百出的“耍宝”,本就是业余的表演也因此更显得缺乏深度与内涵。选秀节目对大众审美的导向作用可谓非同一般,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李宇春(2005年度《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引发的一场“中性风暴”。而最近的类似现象同样出现在湖南卫视——今年《快乐男声》的比赛中涌现了大量男扮女装的选手。尽管我们尊重这些选手的个人风格,但不得不说的是,选秀节目的观众主要是青少年,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定型,正处于对性别认同比较模糊的阶段,因此,选秀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应当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肩负起传播者的责任。

2007年是中国选秀节目数量最多的一年,而数量上的猛增却没能使节目质量有所突破。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叫停重庆电视台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称其庸俗媚俗,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管理措施和细则,进一步规范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这盆冷水,适时地阻止了选秀节目的泛滥。经过了2008年整整一年的沉寂,中国选秀节目又一次夺走了人们的眼球,相比之前,此时的“选秀”已经能够在娱乐性与价值观之间做出更好的权衡,选秀节目这种草根娱乐文化正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

篇7:电视选秀节目策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当今时代,娱乐文化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大众消费的主要精神产品。普通大众已不满足于“看客”的角色,而希望成为主导者和参与者。 自20xx年夏天起,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一系列选秀娱乐型节目相继推出,掀起了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超级旋风,创下了中国电视新的收视记录。无数观众,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文化、不分地域,均被牢牢锁定在电视机前,且随着节目进程而喜怒哀乐。参与性强、观众决定结果的形式使得此类节目在全国范围引起火爆的。一些媒体评论认为,这类选秀节目的优胜者百分之百由观众投票选出,因而是一种“庶民的胜利”。现在大众审美情感的满足已经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发生了转变。

二、企划动机:就目前为止,虽然各种电视选秀节目种类繁多,但成功的仅仅是少数几个,更有很多选秀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低下的现象出现,而且大都只是建立在满足受众较低层次精神需求的层面,受众群体过于分散,节目本身只是一种精神消费,少有能够为特定人群特别是当今高等院校里的大学生们设立的一种小众化的选秀节目,同时也少有能够满足较高层次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为参与者自身创造出精神财富之外的物质财富。所以《艺苑大赢家》就是建立在为广大在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物质双重财富的基础上的一档节目。

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艺苑大赢家》

二、节目类别:全省高等院校间的一档选秀节目

三、节目主旨:展现大学生风采,提升大学生素质,弘扬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

四、节目目标: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成果和日常兴趣爱好的实践和展现平台,为参与者提供展示自身素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五、节目定位:为广大在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物质双重财富的基础上的一档节目

六、节目形态:由若干个创意小组组成的参赛团队进行现场竞赛,并有观众参与的互动型录播节目

七、节目内容:自由陈述,此阶段由每个参赛小组分别做现场陈述,简述自己团队推出的创意项目,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项目点评,此阶段有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场上观众对前面自由陈述阶段的`项目发表意见;然后由现场嘉宾做点评。

嘉宾提问,此阶段由现场嘉宾就自由陈述中的创意项目中的问题向参赛小组提问,并由参赛小组选派人员进行解答

观众打分,针对创意小组提出的项目和嘉宾以及观众自身的判断,对参赛小组的表象进行评价,采用10分制。

最后结果,综合嘉宾的评价、选手的表象和观众的反应对创意小组进行打分,

由主持人宣布最后结果,每期设立三个晋级名额,晋升月末的更高层次选拔。

八、节目特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发觉知识经济的巨大作用

九、节目风格:睿智 轻松

十、主持人串联风格:有才气,稳重之中不失幽默

十一、节目长度:60分钟每期

十二、单集节目构成:片头;创意小组亮相及个人资料;创意项目展示资料;比赛进行;各部分比赛均有评委评价和广告时间;场外支持;最终决定

十三、播出时段:每周日晚8:00

十四、播出次数:周日首播;周四晚重播

十五、节目集数:20

摄制要求:

一、主持人:待定

二、节目顾问: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等

三、节目要求:节目不得过于郑重其事,要既有气氛又能够令人感受到文化,使观众感受到比赛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四、整体目标:节目播出时段,可以赢得绝大多数电视观众,创造出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最终目标

五、制播周期:2天

六、工作人员设置:总导演一人,监制2名,策划2名,摄像最少三名,采编五名,制作三名,执行导演二人,化妆三人,服装设计三人,乐队,剧务2人

行销宣传:

一、节目优势分析: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无法被其他任何因素所取代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身在知识和文化潮头的高的院校在校大学生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就是先进文化和进步知识的发源地,平时浸淫在新思想新文化的氛围里,有着太多的创意和理念。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展示平台和畅所欲言的场所将是一件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设计这样一种一大学生新思想、新观念为主要切入点的节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节目市场分析:本节目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其主要受众群是现在在读的大学生、走向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和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其受众类型虽然单一,但受众群的数量并不少,本着将新思想、新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现实物质存在本身就有着创造财富的作用,节目市场并不缺少。

三、广告市场分析:广告方面因节目受众的特征有着很宽广的选择面,考虑到主要受众群的经济实力,和他们日常主要接触的商品,服装、电子产品、银行、餐饮等等都可以作为节目的广告赞助商。

四、节目宣传片规划:突出当代大学生知性、果敢、聪慧、团结的特点,宣传片风格要求具有时代气息。宣传片在各大高校循环播放,并且联合知名的网站共同进行节目的整体宣传。

篇8:“电视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思路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别人很少知道的, 也很少有人能做的才能赚钱。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就是你的东西要有原创性与创新性。美国的电视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具备了上述两种属性, 所以它的成功是一种必然, 而对于国内的这些选秀节目, 只不过是《美国偶像》的模仿版, 虽然有些改造, 但基本上滞后于《美国偶像》的改造,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 刚开始只是体会的新鲜感。当新鲜感过后, 靠什么吸引观众呢?

探究其中, 我们不难发现, 作为一种自觉的节目形态, 选秀节目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挫折到再兴起的过程, 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不自觉到后来的自觉, 从单纯的模仿、引进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而不断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原创性不足, 同质化严重。中国内地的表演真人秀是从美国的《美国偶像》直接拷贝过来的, 本土气息相当薄弱。中国内地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在内容上严重同质化, 现在比赛比的无非就是唱歌外加跳舞。除了内容上雷同外, 在形式上也相似, 长赛程、海选、专家评审和大众短信评选、现场PK等。

煽情性过强。每当选手们站在PK台上或风云对决台上或是即将到晋级待定席上, 主持人都会进行一下采访, 让选手说说自己的感受, 然后不失时机地请出该选手的同学、好友、老师、父母, 甚至有的时候是年纪颇大的粉丝, 让选手们在患得患失中流下泪水。

商业味过重。首先, 广告一统天下。赞助商的LOGO随处可见, 不仅以赞助商的LOGO来冠名, 并且在每次宣布一位选手的命运时总是要“广告之后再回来”。其次, 媒体造星痕迹明显。2005年湖南卫视造出了李宇春这颗平民巨星, 虽然她的唱功备受质疑, 但是湖南卫视很聪明地使出了“中性美”这一招, 颠覆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 赢得了超人气, 赚了个盆盈钵满等。

操作机制的不完善。整个赛事流程操作机制不够完善, 总是有黑幕爆出, 透明程度存在争议, 特别是短信投票机制。短信投票作为除去广告外商业利益追逐的另一个目标, 其目的无可厚非, 但是此类节目中短信收费标准严重畸形, 平常的短信费用一般是“1角/条”, 可在节目里短信费用却高达“1元/条”“2元/条”, 足足高出10倍、20倍, 使得受众对于设立这种投票方式的规范度产生了怀疑, 与其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节目互动, 还不如说是为了主办方更方便地敛财。此外, 短信投票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公正性的问题。关于短信幕后操纵的消息不绝于耳, 短信操作的透明度不够, 使得短信黑幕的存在严重伤害了此类节目的公信力。

电视主要还是承载了娱乐的作用, 但我们此时的“娱乐”并非狭义上的娱乐。选秀节目做的是娱乐, 是要让观众在看的同时可以轻松、快乐, 要娱乐, 但不要弱智, 不要低水平的娱乐。我们电视人更多的是要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增加电视文化创新, 不可一味地去模仿、抄袭国外或港台节目, 仅仅追求简单的感官刺激。致力于健康积极、趣味盎然又没有视觉污染的“绿色娱乐”或许正是中国电视媒体的出路所在。电视选秀类节目要想突出重围, 最终名利双收, 最核心的其实还是要打造好自己的实力。

一切向人民群众看齐。既然是大众化的选秀类栏目就一定要从受众需求出发, 不能曲高和寡, 那样赢不了受众更赢不了市场, 即使是精英化的节目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端, 应该寻找到大众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精英的观点。只有符合大众的口味, 栏目才有人气也就是所谓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多样性的传播途径。电视选秀类节目应该尽可能发挥各种传播媒介的优势去宣传和推广品牌, 通过线上的广告来给栏目造势, 传达尽可能多的栏目信息。再借线下的公关活动来强化品牌, 将栏目的品牌性深深植入受众的心中。

完善的传-受互动机制。电视选秀类节目要想抓住受众的杀手锏便是与观众进行互动, 让观众完全参与进来,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观众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力的时候, 自然就会被牢牢地吸引进节目中。在场内, 现场的气氛主要通过与场内观众的互动调动起来, 这样节目的真实性和现场性就大大提高了。同时场外的观众可以借网络、手机电话等参与到节目中, 或是直接影响节目最终的比赛结果。

多元化的赢利模式。电视选秀类节目的生存需要开拓更多的财源, 比如冠名权、赞助权的拍卖, 广告的投放, 短信的收入等, 通过与某品牌的联动传播, 也可以获得双赢的结果。

中国内地的娱乐类节目经历了《综艺大观》式的明星表演类的娱乐模式, 《欢乐总动员》式的明星、游戏、受众参与类的娱乐模式, 《非常男女》式的情感婚姻配对类的娱乐模式, 《开心辞典》式的受众参与益智博彩类的娱乐模式, 潮起潮落, 这些节目或是风光不再或是黯然退场, 今天风头正劲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又能维持风光多久呢?利润的“蛋糕”正在被瓜分, 大大小小的电视媒体都想开垦这块肥地, 但是“蛋糕”的总量毕竟有限, 后来者瓜分的份额肯定是越来越少。

篇9:选秀节目,越选越秀

看到选秀节目的这些乱象,不禁对选秀二字产生了好奇。于是,查阅字典,发现“秀”字一栏有着这样的解释一“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美丽而不俗气”。可有些选秀节目,从参赛草根、明星,再到嘉宾,真的是很难与“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相匹配,于是,退而求其次,希望看到一档“美丽而不俗气”的节目,然而,结果往往是“艳俗”。

一声叹息之后,恍然发觉,选秀的这个秀,似乎已经不是我们理解的“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美丽而不俗气”,而是从外语“show”舶来的译音。人家的词拿来用一用,可以;但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髓要是丢了。甚至被歪曲了。可太不应该了。

某选秀节目曾经有一期,嘉宾评委对参加选秀节目的小姑娘的点评简直是不堪入耳。她也是曾经年轻过的,面对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儿,让她损得站在台上直掉眼泪,她于心何忍?俗话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方可能是水平不高,但你也不能这么尖酸刻薄地损人家啊,您是心里有不痛快发泄出去了,可这会对对方造成多大的伤害您想过吗?她的评论已经不是自己所谓的“直率”了,而是人身攻击了。一档选秀节目,倒成了嘉宾的秀场。

现在,很多明星显得太过浮躁了,不花时间去研究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把精力投身于选秀节目,在节目摄制过程中,扭捏作态,装傻充愣,装疯卖傻……为了能够吸引观众更多的关注,甚至不惜自己制造炒作点,与其他明星争风吃醋,成为栏目组头疼的“戏霸”。有些明星选秀节目所参与的明星,不少都是要么风光不再,已然过气,要么就是混迹娱乐圈多年却常年不红,甚至是一些已经让人淡忘的明星。他们来到选秀节目中,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这种方式其实只能一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时间长了就会让人厌倦,令人反感。原本立意不错的选秀节目,却让一些明星抢了风头,然而,却是负面的。

还有一些草根秀者,看到选秀节目是一个可以走“捷径”的机会,于是,原本带着一身本事准备展示自己的才华,却到后来,在节目组“剧情”需要下,违心“煽情”,让观众不知道该赞叹选秀者的一身功夫呢,还是该同情他们被添油加醋后变得不寻常的身世。选秀节目,难不成让选手们个十都成为苦大仇深才能让观众接受吗?

上一篇:主题研讨课活动纪要下一篇:暑假应注意的安全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