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

2024-05-02

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精选8篇)

篇1: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

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

1、扔飞标。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 还有一种用筷子投入酒瓶中的游戏,当然,人在酒瓶的上方。

2、抢椅子.比方说十个人九把椅子,围成一圈随音乐起步,音乐停就枪坐椅子,没抢到的表演节目。

3、踩气球 吹气球比赛 抢椅子.比方说十个人九把椅子,围成一圈随音乐起步,音乐停就枪坐椅子,没抢到的表演节目。

4、你们玩过夹弹珠吗?就是用那种滑的筷子,把在水里的弹珠夹到边上另一个容器里,有一定难度哦!在一分钟之内,几人一起比赛,看谁夹的最多,给他一个棒棒糖!

5、或者贴鼻子,在黑板上画个大脸,随便什么脸型,画上眼睛,嘴巴,让贴的人蒙上眼睛去贴,保证笑料百出!

6、套圈。同学自筹奖品,可以是家里的旧玩具……然后自己找几个用纸糊的圈,接着当然就是套了~

7、托乒乓球。此游戏可4人同时进行,准备乒乓球拍和乒乓球,每人分别绕教室2圈,中间还有障碍物,谁不掉就赢啦。

篇2: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

一年级:“顶球高手”DD掷球绕弯细则:参加者手持球板(板上有球),绕着凳子来回走动,不掉下者为满分(奖6颗糖),如果掉下1次减去1颗糖,依次类推,

二年级:“超级合作”DD挤气球细则:每次进场6对,即12位同学,2人背靠背合作挤破气球。挤破1只气球两人各奖2颗糖,挤破2只气球两人各奖3颗糖,依次类推。

三年级:“吹球过杯”DD吹乒乓球细则:杯子内放一些水,水上放乒乓球,用嘴吹乒乓球,分别从1号吹到2号,从2号吹到3号,依次类推。吹进一个得一颗糖,吹出杯外,按所得的分数得糖。

四年级:“百发百中”DD投掷圈子细则:参加者站在白线处(离柱子3米),每人投掷3次,投进1次奖2颗糖,投进2次奖4颗糖,投进3次奖6颗糖,。

五年级:“千钧一发”DD夹弹子细则:参加者在半分钟用筷子夹弹子,能够夹到10颗弹子(及以上)得满分(奖6颗糖),能够夹到8D9颗奖5颗糖,能够夹到6D7颗奖4颗糖,依次类推。

六年级:“快乐保龄”DD打保龄球细则:参加者在4米线上,将保龄球滚向雪碧瓶,倒2只得1颗糖,倒3只得2颗糖,倒4只得3颗糖,依次类推。(最高奖6颗糖)

游戏规则:主持人准备好一个篮球。参赛者两人一组。两人互相传球。一人在传球时必须先说出一个运动项目名称(如滑冰),另一个人在接球时必须马上说出另一个运动项目名称,

在一分钟内,谁说出的运动项目多,谁即得1分。 快乐呼拉圈游戏规则:在地上摆放五个空易拉罐。每个易拉罐之间的距离为二十厘米。参赛者应站在离易拉罐一米远的地方,才能向易拉罐扔圈圈(圈圈的.大小要适当)。每扔中一次即得1分。每人有三次机会。

游戏项目:步步为营活动规则:准备好12个等高的杯子。每个杯子都要装满水,竖排。每四个杯子排成一排。每排的第一个杯子都要放一个乒乓球。参赛者要将乒乓球从第一个杯子吹向另一个杯子,一个一个地吹,不能跳杯子。若乒乓球吹落了,则不能得奖。若一次性吹完则得奖。每次参赛3人。

游戏项目:一掷千金 活动规则:活动者每人两个沙包,站在3米线外向前方圈内掷沙包。看沙包落在哪个分值上,分值分别为10、8、6、4、2两次成绩以最高分记录在活动卡上。(注:如果两次都落在圈外则作零分处理)

游戏项目:掌上明珠 活动规则:主持人要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和一个乒乓球拍。参赛者将乒乓球平放在乒乓球拍上,沿着桌子走。走至终点,球未丢就得奖。桌子竖排三张。参赛者沿桌子绕一圈.

相关文章推荐:

1.六一儿童节游戏大全

2.六一儿童节集体游戏

3.小学六一儿童节游戏

4.5个六一儿童节游戏

5.六一儿童节好玩的游戏

6.六一儿童节玩的小游戏

7.12种六一儿童节亲子游戏

8.小学生夏令营经典小游戏

9.幼儿园六一儿童节亲子游戏

篇3: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

《有奖有法》节目特色剖析

节目形态的创新性融合。《有奖有法》采用典型游戏节目形态, 其中巧妙穿插市民语境下的案例短片, 局部再现“举案说法”的成功节目形态, 让情节曲折、具备影视观赏价值的“准电视片”唤起观众的收视兴趣。观众可能记不住深奥的法律条文, 却能回忆起一段段精彩短片以及对短片疑问的生活化回答。这远远超越了主持人念题观众答题的古老游戏模式, 让观众不仅仅局限于参加一场现代传播技术营造的电视狂欢节。 (1)

百姓陪审团的组建也颇具开创性, 几个“意见领袖”在节目现场构筑了一个七嘴八舌的“法治现场”。正是百姓代表对自己所思所想的陈述, 展现出案例错综复杂的一面, 让人们在情与理的取舍间重新审视自己的法律软肋和周遭的生活环境。最后双方观点代表的PK, 则借鉴了凤凰卫视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的辩论模式。

每一个节目形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当今社会的海量信息加快了观众的收视疲劳和节目的老化速度。过于静态的法律讲堂, 过于理性的以案说法, 过于刺激的案件现场, 都难以适应观众不断提高的收视需求。只有各种艺术形式和节目形态的融合创新才是解决法制节目传播难题的良方。也许有人担忧《有奖有法》“不伦不类”, 可是正是电视节目这种相互借鉴、优化组合的无限创造性和突破性, 才使得我们今日的荧屏上有了各式各样的新面孔。《有奖有法》就是这种努力的产物。

演播室内外的多层面互动。“互动”成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新动力。法律信息具有天然的传播难度, 它的权威与严谨曾经让遵循线性传播规律的电视望洋兴叹。但是互动传播可以有效地传递法律信息, 解答法律疑难, 提供法律援助, 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需要。

不同形态的媒体互动可以有效增加媒体的信息流量, 扩大信息传播的影响面。在演播室外, 《有奖有法》通过创新的形式, 加强与互联网、数字广播、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合作和联动, 打造一片除电视之外的与公众互动的新空间。当受众能够因为媒体的影响而行动起来, 这就达到了传播学中的行为效果要求。 (2)

法律难题的平衡化表达。电视法制节目面临以下几个难题:第一, 如何在电视艺术传播技巧和节目法律专业性间寻求平衡, 怎样既能在电视屏幕上把案例表现清楚, 又不会太过“业余”, 放弃对法律本身缜密而学理性的追求。第二, 如何在尊重法律权威和不忽视道德层面的关怀间寻求平衡, 怎样处理法理、道理和情理的关系。第三, 如何在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间寻求平衡, 不搞媒介审判, 把握好公众介入和法律守则间的微妙分寸。

对以上几个难题, 《有奖有法》处理得较为巧妙。第一, 每个案例经过选手选择、嘉宾讨论之后, 都会有一位资深律师现场作答, 给出最专业的解释。这回避了电视传播的“伪专家化”, 让最终的结果不经过为媒介代言的主持人说出, 而是经过律师之口公布于众, 说服力自然不打折扣。第二, 每个案例之后都给观众充分发言的机会, 一般的观众没有受过专业的法律培训, 习惯从道德层面考虑问题, 这又让传统道德在人文关怀中得到朴素流露, 唤起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第三, 每个案例都不是真人真事, 而是在已有案例基础上的排演, 这就不存在媒介过多地介入处理真实案例, 而干扰司法公正的嫌疑。

个性时代中的娱乐化包装。虽然本节目没有综艺娱乐那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但从内容到表象, 也借鉴了许多娱乐节目的结构手法和包装方式。电视的大众媒体和休闲特征决定了法制节目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当然, 娱乐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强化社会责任感是这种栏目类型不可逾越的底线。

法制游戏互动节目的挑战

年轻的《有奖有法》在摸索中成长, 在成长中壮大, 显露出强劲的生命力和长远的发展潜力。但是社会在不停地变迁, 利益主体分化, 受众需求更加多元, 快节奏的消费时代给法制游戏互动节目带来了更多无形的压力。节目制作将如何进化, 栏目管理如何升级?

“眼球经济”中的媒体责任。转型中的中国在发展中存在不平衡, 矛盾激化之处会直接影响大众的正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 媒体应当直接关注社会矛盾,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冲突, 对广大公民的权利、义务及社会安全公正地进行广泛探求。法制节目不仅需要电视传播技巧, 更需要高度的法律专业水平和能力, 在本质上需要的是对复杂的社会矛盾的理性认识, 以及对人民和国家发自内心的责任和关怀。 (3)

品牌的进一步固化和拓展。《有奖有法》可以借鉴一些节目品牌推广的成功案例, 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比如可以与当地普法办联手, 通过社会化活动扩大节目的影响, 让系列化、特别化成为一种常态;通过特别节目以高端化的定位整合打造法制资源品牌, 在特殊的法制宣传日进行系列宣传……有了雄心壮志和缜密筹划, 《有奖有法》完全可以走出湖北, 走向全国, 争当全国电视法制节目的领跑者, 它成为观众喜欢的法律课堂、贴心的法律顾问, 就不会只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苗棣、王昕:《加冕游戏与明星神话——电视游戏节目〈非常6+1〉的文化分析》, 《现代传播》, 2005 (1) 。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

篇4:探访京城儿童广播节目

专家建议:看书、听广播、看电视时间比例5:4:1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嘀——嗒——”相信30岁以上的人都对广播里的这段声音记忆犹新,很多人还能哼唱出这段旋律。当年的孩子几乎没有不知道《小喇叭》的,收听《小喇叭》节目是很多孩子雷打不动的事情。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就拧开收音机,等着听康瑛奶奶、孙敬修爷爷、曹灿叔叔讲故事。

如今,电视机普及,各种色彩缤纷的动画片充斥银屏,电脑、游戏机、iPad也吸引着孩子们。相对几十年前。听广播的人少了,依然每天播出的《小喇叭》还有多少小听众在听呢?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专题部副主任、《小喇叭》节目负责人李晓冰,他是目前节目组里资历最老的成员,28年来见证了广播的辉煌与低潮,始终没有离开《小喇叭》,因为除了喜欢,他知道,每天都有无数小听众和他们的家长在收听节目。

《小喇叭》曾经很辉煌

节目组家属每天帮着给听众写回信

1956年9月4日,《小喇叭》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学龄前儿童广播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出。作为那个年代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小喇叭》被电波传送到大江南北,成为干万少年儿童离不开的好朋友、好伙伴,影响力之大可以说是现在许多电视节目也难以企及的。康瑛老师、孙敬修爷爷、曹灿叔叔讲的孙悟空、神笔马良、周扒皮、匹诺曹等许多故事深入人心,让老听众们至今难忘。那时,栏目组每天都会收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来信,“听当时的老编辑说,组里十几个人,他们是每信必复,可由于来信太多看不过来,只好每天都拿一摞回家让家属、包括孩子帮忙阅读、回信。”李晓冰说,为此《小喇叭》油印了统一的回信:——小朋友,来信收到……你的问题我们将在——(时间)回答。

改革开放复播后《小喇叭》再度红火

因为报名的人太多,警察都跑来维持秩序

1978年《小喇叭》复播。“‘文革’以前是《小喇叭》最辉煌的时期,从1978年到1988年这段时间也相当辉煌。”李晓冰说,这10年间少儿文学随着广播的日趋繁荣也呈现欣欣向荣之势,“那时作品多,编辑也多。”李晓冰1984年大学毕业来到《小喇叭》,能分配到这里当编辑是件很荣耀的事情。按照规定,故事播出前都要到幼儿园给小朋友试讲,小朋友听懂了才算通过,否则要重编。“我们有个办法,讲完后让孩子们复述,记下他们的语言,回来后再修改。”那时的收听情况如何?李晓冰说,当年还没有收听调查,但从每月听众来信得用麻袋装即可见《小喇叭》在小朋友心中的地位。

李晓冰讲了—件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少儿广播剧团恢复招生,家长们听到《小喇叭》播出通知后报名。“我们在电台正门(北门)摆了张桌子,结果那天门前的道路堵塞了,交警、民警都来了。”李晓冰说,有个实习生请在公安大学卖书的同学帮忙,马上一个班的学生身穿制服跑来维持秩序。“报名队伍从北门一直排到西门,还不断有人来。由于当天报不完名,我们只好发号,大家把办公室里的空白稿纸都撕成小纸条(用来写号码)也不够用……”

如今《小喇叭》的听众有增无减

除了收音机,小朋友还从车上听广播

20世纪90年代,电视的崛起拉走了很多听众,“即使广播陷入最低潮,也有《小喇叭》节目,而且听众都是铁杆的,虽然他们也看电视。”李晓冰介绍说,那时《小喇叭》仍是广告盈利的主战场,曾经制作的广告也广为传播,“电台有个同事住在筒子楼,晚上小朋友在水房里刷牙洗脸时就演起《小喇叭》制作的小白兔牙膏广告。这说明低潮时听众也不少。”

随着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广播再现生机。“这些年,《小喇叭》的听众越来越多。”李晓冰说,“很多家长反映他们是在开车接上完课外班的孩子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听到《小喇叭》的,‘这是我们小时候听的节目呀!’家长们‘找回’《小喇叭》感到欣喜,于是就让自己的孩子听,孩子们听了也很喜欢,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200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小喇叭》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做了4小时的直播。李晓冰告诉记者,当天南方许多工厂都生车间里播放《小喇叭》,工人们边工作边听广播,有听众发来短信:听广播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弦子。直播中,《小喇叭》还连通各地的留守儿童,让他们通过广播与外出打工的父母通话……家长们都很激动,收音机旁的听众也很受感动,“那天短信特别多,有6000多条……”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台将上万台收音机送到灾区,在暂停娱乐节目数日后,《小喇叭》率先挂名恢复播出,通过特别选择的故事抚慰灾区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节目很受欢迎。

“广播是不可替代的媒体。”李晓冰表示,作为少儿节目乃至广播界的品牌栏目,《小喇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听广播能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多动脑、多思考。

《小喇叭》也要与时俱进

主持人是小听众的知心姐姐

《小喇叭》节目主要针对4至6岁的小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爱听故事,所以我们就以讲故事为主,其他的歌曲、话题等也配合故事播出。”节目里的“博士爷爷”就是李晓冰,他给孩子们讲了很多小知识,主持人还带孩子们诵读古诗、回答他们的问题,小朋友也可在节目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故事内容、歌曲要有时代感,不与时俱进孩子们就不听了。”李晓冰说。

记者还采访了《小喇叭》的两位主持人郑晶和春天姐姐。在主持人春天的办公桌周围摆满了毛绒玩具,“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图书、歌曲我也看、也听。”春天说,主持人得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听他们说说高兴和不高兴的事儿,这样孩子们才会愿意和你亲近。

郑晶已经主持了16年《小喇叭》,她说有一次进直播区,刷证件的时候值班的武警战士看到了她的名字,“你就是郑晶姐姐呀!”小战士特别兴奋,他说小时候特别爱听《小喇叭》。作为小听众的知心大姐姐,她认为主持人应该想孩子们所想,但也不主张像电视里某些主持人那样超级幼稚,“要给予孩子一些东西,我希望我传递出来的东西缜密性、科普性更强,包括语言的通俗化、规范化。”

儿童节目粉丝不少

孩子们听了《睡前故事》才睡觉

中央电台文艺之声《睡前故事》开播将近6年了,先后有李佳、滨洋阿姨给孩子们讲过故事,现在的主持人叫董乐。《睡前故事》每晚8:30到9:OO播出,面向3到10岁的小听众。“刚上小学的孩子课业不太紧张,他们想听也应该有一档自己的广播节目。”

董乐介绍,节目也是以讲故事为主,周一至周五还有一个“小河马哒哒的小百科”,她扮演的小河马哒哒向动物园园长提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周末的节目则加入了亲子内容“巧妈妈”板块,让妈妈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之所以没有请专家来讲,是因为现在很多妈妈都照着书、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方式养孩子,我是80后,有两个孩子,也是这样过来的。”

凭着自己跑幼儿园的便利,董乐经常向家长们“借”孩子,帮忙给节目录故事、录儿歌,“这样能吸引更多的孩子听节目”。此外,《睡前故事》还保持与小听众互动,并举办“小脚丫走北京”活动,借此让家长多陪陪自己的孩子。“我们的节目很受欢迎,搞活动经常大大超员。”

董乐说。听广播还能培养孩子生活的规律性,因为孩子知道听广播前要做好作业、洗完澡,听完节目就刷牙睡觉。“有家长反映,孩子听《小喇叭》和《睡前故事》的一个小时里,自己可以脱身做事情。”其实这是最好的亲子时间,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听,然后再一起讨论。

《爱星满天》孩子、老师、家长都爱听

每天19:00至19:30在北京文艺广播播出的《爱星满天》今年已经18岁了,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和中学的同学都知道这档节目,知道主持人小雨姐姐。“前几天我去汇佳学校,不少同学都能说出我在节目里播讲的故事。”

小雨介绍,《爱星满天》主要办给5岁到15岁的孩子,节目设有小雨讲故事、校园报道、亲密沟通、今天我主持、我爱地球妈妈、大课堂等小栏目。校园报道由学生讲新近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很爱听,都想了解其他学校的事儿,老师们听了也表示很受启发。”进校园是小雨一直坚持的,每周她至少去学校、幼儿园一次,她称这样能接地气,“接触我的受众并了解他们,做节目才踏实、才能做好。”小雨还经常让孩子们参与节目,扮演角色,她说“让孩子们表达非常重要”。

还有很多家长也是节目的粉丝,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40来岁的男性听众,一名男司机说回到家他会学着小雨的样子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这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状。”小雨说,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外力、需要补课,而《爱星满天》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18年前听《爱星满天》需要用专门的收音机,现在在调频播出收听的人群大大增加。”小雨说,文艺广播在北京地区的收听率位居第二,而《爱星满天》在同一时段则排四、五名,去年还占据二、三的位置。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受00后小朋友追捧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从2009年创办至今,收听率一直保持明显的上升态势,受到北京小听众的广泛好评,在所在频率北京爱家广播的收听率排名中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北京几十个广播落地频率中,《毛毛狗的故事口袋》21:30-22:00时段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对于一个在中波频率播出的窄众节目来说,这可以说是比较好的表现。

主持人小群说,该栏目是专门针对3-6岁孩子设计的,播出优秀儿童故事和其他文艺作品,陪伴孩子入睡前的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由于孩子睡觉的时间段差别较大,应家长要求并考虑到实际情况,2011年起,节目播出时间调整为每天20:00-22:00。前一小时为首播节目,后一小时重播前一天的节目,以便让小听众依据自己的作息习惯来选择收听时间。今年节目还尝试向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征集故事并在节目中播出;小栏目“和爸爸妈妈说”不定期推出,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为爸爸妈妈服务,在将更多时间留给孩子的前提下也兼顾了继续为父母服务、和父母保持沟通的原则。

也有很多孩子不听广播

今年6岁半的李显赫小朋友是个广播迷,显赫的妈妈赵芳告诉记者:

“我们是无意中听到爱家广播《毛毛狗的故事口袋》的,孩子听了几次就喜欢上了这个节目,我们给他买来小收音机他就每天按时听,如果没赶上听就想办法补上。听多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变得自信了。经显赫的推荐,现在有好几个小朋友也成了节目的粉丝。”显赫的妈妈说之所以孩子们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其互动环节非常有吸引力,节目中他们发去的问题被专家解答了,特别是听到主持人提到自己的名字可以提高他们的自豪感。显赫的妈妈特别强调该节目还经常邀请小朋友到电台讲故事,显赫讲的《小象睡着了》马上就要播出了,孩子很期待。

像李显赫一样,很多孩子都爱听广播,市民刘海平就反映她所在的社区里上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毛毛狗”和小群姐姐,家长们聊天时也会提到这个节目。

与此同时,不少家庭的孩子却从不听广播,因为功课紧没时间,更多的理由是电视的吸引力更大。

刘蔚然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基本上没听过广播,偶尔看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刘女士说,动画片既有声音又有彩色能动的画面,更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平时小朋友们谈论最多的也是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和故事。

和静怡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基本上没听过儿童节目,有时在路上听的也是交通广播。现在的三年级学生负担挺重,虽说学校留的作业并不多,但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几乎都被各类补习班占满了。和女士觉得孩子挺可怜,就给她买了些动画片光盘,有时间时就看会儿。

家住宣武区的李莉告诉记者,她的儿子还不会走路时就开始看电视了,孩子不爱吃饭、吵闹的时候,家里^就打开电视,儿子就不哭不闹了。后来,看电视就成了他最喜欢的一件事。现在,上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李莉说:“我知道孩子看电视对视力有影响,但我没有好办法让他远离电视。如果听广播比看电视对孩子更好,我愿意试一试,买个收音机给他。”

东城区红桥社区梁女士的小外孙已经5岁了,平时特别淘气,总是闲不住,但只要看电视他就能安静下来。梁女士认为,孩子从电视中一样能获得很多知识,只是要让他注意和电视的距离。看的时间别太长就行了。“现在的广播里还能有像孙敬修那样的老爷爷每天讲故事吗?如果有,我要让孩子听听。”

刘九如是幸福泉世茂幼儿园园长,“我们的幼儿园从来不给孩子看电视。”“至于广播,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听。据我所知,现在给孩子听广播的家庭已经很少了。但如果广播节目办得好,还是会有很多孩子爱听的。”

专家观点:

多听广播、少看电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张凯旋认为:孩子们应该多听广播、少看电视,听广播比看电视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思维等能力的综合发展。

张凯旋(见图)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看书、听广播优于看电视。因为看电视过于直观,而听广播的时候,孩子们会把听到的声音与过去的经验在大脑里合成,变成自己感觉的东西,比如,当孩子听到“苹果”这两个字,就会想到以前吃过的苹果的颜色、味道、形状。这个合成的过程对人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综合锻炼。但看电视,就少了这种加工功能。国外有研究表明,看电视多会使大脑功能下降,使孩子们的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听广播还能激发想象力。张凯旋举例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人都看过,也在广播里听过,现在看金庸电视剧却骂声一片,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看书、听广播时想象过里面的人物形象、打斗场面、使用的兵器等,可看到的电视剧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所以才会不喜欢。孩子们老看电视,不仅会限制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看电视都是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就会限制孩子们的主动性,对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也是个限制。

张凯旋说,假如把孩子们一天的时间分成10份,建议5份看书、4份听广播、1份看电视。而现在,孩子们听广播太少,应重新把听广播、看书放在主要位置,尽量少看电视。

张凯旋还建议通过演故事,把孩子们从电视机前拉回来。很多动画片都有配套的书,家长要引导孩子去看书,然后跟孩子一起把书里的故事演出来,这样会更有意思,如何分配角色,怎么说台词,演什么情节,让孩子多参与、多思考,让孩子按照自己理解的去演,这样还能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有利于亲情的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在演故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表演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提高。张凯旋说,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两三岁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孩子们演得多了,从中获得的乐趣多了,看电视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篇5: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

通过画线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将平坦的桌子一分为二,妈妈和宝宝分别坐到线的两边,之后把准备好的羽毛放在线中间,妈妈和宝宝都努力把羽毛吹到对方的桌面上,也可以把羽毛拿在手中,抬头把羽毛往高处吹。

效果:增强肺活量,感受羽毛的轻柔。

适合年龄:2~3岁

2.盲人摸象

妈妈和宝宝一个当盲人,一个当大象玩瞎子摸象的游戏。妈妈可以先当盲人,让宝宝当大象,方便宝宝了解游戏规则。游戏开始,妈妈把眼睛蒙上,然后四处摸宝宝,摸到哪里就高兴地和宝宝说:“这是宝宝的头。”

“这是宝宝的耳朵。”之后把宝宝的眼睛蒙上,宝宝来摸妈妈,摸到什么就说什么,并问妈妈对不对。当宝宝熟悉游戏后,可以把游戏升级为“瞎子找象”,即把宝宝的眼睛蒙上,妈妈则站在离宝宝不远的身旁,让宝宝通过摸索去找妈妈,为方便宝宝寻找妈妈可通过发声给予线索,让宝宝根据声音去寻找。

效果:锻炼幼儿的触知觉、听觉、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适合年龄:2~3岁

3.抓尾巴

妈妈用皱纹纸剪成长条状当做尾巴,塞到妈妈和宝宝的裤子中。游戏开始,妈妈让宝宝来追妈妈,把妈妈身后的尾巴拽下来,妈妈也作势去抢拽宝宝的尾巴,谁先拽下对方的谁胜。妈妈要故意让着宝宝哦!如果家里没有皱纹纸,还可用布条、丝巾、小长毛巾当尾巴。

效果:综合练习躲、闪、追、跑、抓等多方面的运动能力。

适合年龄:2~3岁

4.金锁银锁

妈妈打开手掌,手心朝下,宝宝手握拳头,只伸出一个手指来顶在妈妈的手掌中央,之后妈妈和宝宝一起念儿歌:“金锁银锁,嘎啦啦一锁。”念到最后“锁”字的时候,妈妈的手掌突然合拢,以抓住宝宝的手指,宝宝则尽力迅速地将手指拿开,以避免被妈妈的手掌锁住。

如果宝宝手指逃开了,宝宝赢,如果被抓住了,就和妈妈一起念:“开开开,开锁喽。”妈妈将宝宝的手指放出。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不仅游戏的角色可以互换,5个手指甚至脚趾也都可以尝试,宝宝一定会和妈妈乐作一团的!

效果: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适合年龄:2~3岁

5.节节高

妈妈和宝宝可以惬意地坐在床上玩这个游戏。游戏开始,妈妈先伸出一只手的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然后妈妈引导宝宝也像妈妈一样伸出一只手的大拇指,其余四指则握住妈妈伸出的大拇指,之后妈妈和宝宝的另一只手依次像刚才一样叠加,形成节节高的样子。

等到妈妈和宝宝的四只手都用完后,游戏循环进行,即不断把最下面的一只手抽出叠加到最上面。熟悉后,妈妈和宝宝可以不断增加抽出最下面手的速度,看看谁的反应更快。

效果:锻炼宝宝手指运动的灵活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适合年龄:2~3岁

6.捻捻转

找一个小一点的药瓶盖,橡皮的、硬塑料的都可以,在瓶盖的正中间扎个小眼,把牙签插进去,这样一个简易的捻捻转就做好了,玩的时候,妈妈可以先示范着转,然后让宝宝尝试着转。做捻捻转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牙签和圆黄瓜片、牙签和圆胡萝卜片等都可以做成。

效果:锻炼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发展捻的动作。

适合年龄:2~3岁

7.轱辘轱辘

在胸前作绕线动作,接着分别做出不用的手指动作。如轱辘轱辘剪,就是在绕双拳后,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样子,咕噜咕噜一,在绕拳后伸出一个手指头,妈妈可以鼓励宝宝自我想象作出多样的手势。

效果:培养手口一致的协调能力与手指的运动能力。

适合年龄:2~3岁

8.弹杏核

准备一些干净的杏核,随意地撒在桌面上,让宝宝用食指拨动一个杏核去碰击其他的杏核,刚开始,妈妈可引导宝宝弹杏核间距离短的,这样孩子能建立自信,慢慢地再弹远一点的。

效果:能锻炼宝宝手指灵活运动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适合年龄:2~3岁

9.纸飞机

在整天玩电动飞机的同时,爸爸不妨“低碳”一下,为宝宝叠一架纸飞机,画上机翼、机头等,让孩子在宽阔的空间中尽情地玩耍,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别看纸飞机简单,它对宝宝身体的锻炼可一点不亚于电动飞机哦!

效果:锻炼手和手臂的力量。

适合年龄:2~3岁

10.数字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的儿歌拍手游戏伴随我们一代代长大,如今拍手游戏依旧在继续,只是拍手时所唱儿歌的内容却出现了很多个版本。有关于安全教育的、有关于习惯培养的等等,妈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儿歌让宝宝学唱,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和宝宝一起来创编一个,让宝宝记忆里有首自己专属的儿歌。

效果:发展语言能力、儿歌创编能力,锻炼与他人配合进行手部运动的能力。

篇6:六一儿童节节目——游戏节目方案

大家可以买一些色彩鲜艳、有声响的摇铃,把摇铃放在距离宝宝胸口上方25cm的地方,上下左右地摇动摇铃,让宝宝目光追随摇铃。

游戏2:骑马游戏

家长屈膝坐在地板上,把宝宝放在你的膝盖上让他背对你坐着,这个时候宝宝可能坐得还没那么稳,一定要用手扶好他的胳膊。

然后缓慢地左右晃动你的双腿,让宝宝感觉像是骑着小马前行一样。

游戏3:快乐地踢腿

选一个体积大点的皮球或健身球,这样目标明显,方便宝宝看到它移动的过程。

让宝宝平躺在地垫上,把球放在他脚边,引导宝宝踢球。

等宝宝发现他通过踢腿就可以让球动起来,他很快就会爱上这项“地垫足球运动”。

游戏4:交出去拿过来

把摇铃或者其他玩具放在宝宝手里,引导宝宝把玩具从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

大家可以轻轻抓着玩具往宝宝空着的那只手移动,让宝宝有一个可以双手摆弄玩具的机会。

如果宝宝空着的那只手一直没有抓住玩具,那大家可以帮他五指合拢来抓住玩具。就这样引导,直到宝宝可以自己完成把玩具换手的过程。

游戏5:抚摸感知

大家可以从家里找各种不同材质的东西让宝宝去触摸。

比如床单、桌子、椅子、水杯、茶几、积木块、围巾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让宝宝触摸。

★ 六一儿童节节目主持稿

★ 六一儿童节节目串词

★ 年会游戏节目串词

★ 元旦节目游戏策划方案

★ 创意年会节目游戏方案

★ 六一儿童节游戏程序与主持词

★ 六一儿童节亲子游戏的活动方案

★ 访谈节目范文

★ 节目通告范文

篇7:六一儿童节节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的情感,展示少年儿童的风采,欢度一个有意义、有趣味的六一儿童节,促进我校校园文化深入开展,特制定此“六一”活动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王文武

副组长:蒲玉林韩培德

组员: 刘美兰司社德王三贵李海燕三、六一庆祝活动筹备:

王三贵(负责六一庆祝活动期间后勤服务工作)

韩培德、蒲玉林((负责六一表彰活动)

王三贵(负责摄影工作)李新军、(负责照相)

刘金凤、王瑞、张玉朝、陈永德(负责秧歌队、花束队、仪仗队队列)队列总指挥:王国平

队列指挥:尚安林

主持: 赵松柏 梁静

报道:韩培德、司社德、李新军、王新平

音响:王新平、尚称平

舞台 装饰:

组长:刘美兰

组员:韩向平、王文涛、刘福、王永、王银福

巩小云、王德社、冶军平、杨虎彪、李国栋

(负责会前摆放鲜花、会后收拾会场)场地规划:李秀文、李文军、徐万德

卫生负责:赵朝福

安全保卫:

组长:蒲玉林

组员:李文军、龙义平、尚安林、兰建明、王庆珍、王海忠

教学楼安全:赵朝福、李勤俭、马海荣

六一节主席台及评委桌椅摆放:杨海军、哈小丽

四、活动有关要求

(1)六一活动前教师,组织好学生,要求全班同学都参与

(2)六一活动前全校开展一次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六一”。

五、活动内容:表彰及文艺汇演

时间:6月1日上午8点

地点:学校操场

1、请领导来宾主席台前就座

2、鼓号队、仪仗队、花束队,各中队绕场一周。

秧歌队、花束队表演,仪仗队疏散。

六、活动程序:

1、宣读两水学区庆“六一”活动开始。

2、全体起立、奏国歌

出旗(播放出旗曲及队歌).3、介绍领导来宾并致欢迎词

4、领导来宾讲话。

5、王校长致词。

6、宣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员、校园之声优秀播音员。表彰决定。

7、优秀辅导员及优秀少先队员代表讲话。

8、新队员代表讲话。

9、全体起立、出旗、少先队员行队礼、唱队歌(播放出旗曲及队歌)

10、一年级部分学生入队仪式及请中队辅导员(佩戴红领巾)

薛丽娟 周菊艳 李海荣 刘景芳 王秋英 陈芳 何晓霞 马秀英

(七)活动工作人员安排:

一、巩留成张秀六

二、赵松柏韩向平六

三、杜希全王文涛六

四、赵桂花李云珍

一、梁静陈凤云五

二、王利平尚称平

三、杨海军王德社五

四、陈小龙冶军平

一、郭丽萍汪文花四

二、张玉朝尚东云

三、李海燕尚仓成四

四、王瑞杨虎彪

五、陈永德孟建云三

一、马孜云刘福

二、路红红张珍英三

三、何积兰李国栋

四、王银福赵娟二

一、马瑞芝王海忠

二、李丽萍王润军二

三、张志红王庆珍

四、李小红兰建明一

一、薛丽娟周菊艳

二、李海荣刘景芳一

三、王秋英陈芳

四、何小霞马秀英

(三)评委:

组长:刘美兰统分:刘美兰、赵鹏

评委:司小琴、杜洁、胡姸婷、张秀、汪文花 赵鹏 何彩德 李军 桑庆丽 刘玲玲

在热烈喜庆的同时,全体老师要加强安全教育,保证每个同学能在自己的节日里玩得开心,过得舒心,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六一节。

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篇8:韩国户外游戏类节目模式探析

一、节目发展概述

最早为过渡时期的韩国综艺带来转机的是MBC电视台2006年5月推出的《无限挑战》。《无限挑战》每期设定一个挑战主题, 成员们围绕主题进行挑战, 但其并非纯户外游戏类的节目, 它融合了脱口秀、情景剧、户外游戏等形式。但不能否认, 韩国游戏节目开始由室内走向室外, 并受到节目制作者关注。

之后KBS电视台和SBS电视台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推出了自己的户外节目《两天一夜》和《家族诞生》。《两天一夜》主要是前往韩国比较有特色的城市度过两天一夜的时间, 在旅游的过程中主持人和嘉宾需要历经多项考验, 比如攀冰岩、跳冰水等。《家族诞生》则走温馨路线, 几名家族成员一起去到某户农家, 为家里的老人做农活、玩游戏, 体验农村生活。但后期由于改版等因素, 《家族诞生》在开播2年后落幕。

不久SBS电视台重振旗鼓, 打造了一档全新的艺能节目《running man》。如果说《两天一夜》、《家族诞生》还带有一些旅游、体验性质的话, 《running man》则称得上一个纯粹的户外游戏节目。《running man》2010年7月开始播出, 没有固定环节, 主要是成员们和嘉宾开展一系列户外游戏, 比如高台跳水、棒球比赛、摘姓名牌等。斗智斗勇的比拼、互相打趣的笑料、最后赢家的悬念, 都牢牢吸引着电视观众, 现已成为SBS的王牌综艺节目。

二、韩国户外游戏类节目特性

韩国户外游戏类综艺节目的基本构架是设置若干室内和室外的游戏环节 (以室外游戏为主) , 让参与者进行比赛, 并通过淘汰的方式决出最后的优胜者。但是为了增加节目的看点, 节目制作者往往会在游戏主题的设计、规则的制定和营造悬念等方面下工夫, 以表现更多的矛盾冲突, 制造紧张刺激的氛围。韩国户外游戏节目通常呈现以下几点特性:

(一) 游戏主题化

即便是游戏节目, 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从而使得任务的开展有针对性、不杂乱。韩国户外游戏类综艺节目每期都会制定一个主题, 同时这些主题的选择千变万化, 穿越古今。出其不意的题材设计, 使得节目始终保持着新鲜感, 让观众始终对这类节目怀有好奇心。以《running man》为例, 该节目的制作者常常会根据邀请的嘉宾、特殊的节日或者时下热门话题等因素来设计主题。比如呼应大火韩剧而制作的节目《来自R星的你》, 为配合新学期开学而打造的《RM新学期特辑》等, 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即便是没有固定节目形式的《无限挑战》, 开展游戏时也少不了主题设计, 如《寻宝捉迷藏》、《数字棒球游戏》等。

多样化的游戏主题设计, 除了为节目增加新鲜感外, 还有利于节目成员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处在于丰富节目表现形态, 呈现多元化的节目内容, 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例如《running man》节目组在制作《来自R星的你》特辑时, 先是让主持人和嘉宾穿上韩服, 回到四百年前完成寻人任务。在这一环节中, 我们看到画面中都是身穿韩国传统服装、漫步在古朴的村落中的普通民众, 营造出鲜明的历史感。这一环节落幕后, 场景回到现代, 男扮女装的千颂伊和身份不明的都敏俊再次相遇, 开始新一轮的比赛。古代与现代的穿越, 使得节目内容生动、丰富, 而角色的扮演和反串更是制造了令人捧腹的笑料, 成为亮点。

(二) 游戏规则差异化

游戏节目要好看, 少不了精确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决定了游戏节目的精彩程度, 更是游戏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使节目具有不可复制性, 实现差异化生存。韩国户外游戏节目尽管在游戏类型上时有碰撞, 但因为差异化的游戏规则而拥有各自独特的节目风格, 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两天一夜》和《家族诞生》中的规则设计比较宽松, 团队成员通过完成一些比赛任务, 以争取拥有较好的住宿条件和食物。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一些区别。《两天一夜》的挑战对象是制作组, 他们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一定的任务, 才有希望吃上一顿热饭, 睡个好觉。为符合“体验野生”的节目宗旨, 考验的难度相对较大。而《家族诞生》中的游戏则是在成员内部之间展开。家族之间借助农村的一些既有设施开展小游戏, 在荷塘里进行划船比赛、在麦堆上跨栏、在水中“骑马”摘帽等, 激烈程度较低。《无限挑战》和《running man》则是根据制作方设计的主题开展挑战, 结局具有开放性。《无限挑战》的户外游戏节目围绕一个主题, 没有其他多余环节, 专注于全程展现团队成员为挑战胜利而做出的努力。《running man》的一期节目则是由众多的游戏环节贯穿其中, 有强调体力、耐力的测试, 也有涉及机智、应变、团队合作的考验。比赛形式分小组赛和个人赛。经过三到四轮的游戏才能决出最后的优胜。为了使节目更精彩, 《running man》在规则设计上有时还存在优胜豁免权或者复活制, 使得局势更加变化莫测。

(三) 游戏不可预测性

对于游戏类节目来说, 悬念永远是吸引观众的最大法宝。节目制作方需要精心设计游戏环节, 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制造接连不断的刺激, 让不同选手之间上演戏剧性的故事, 并且产生无法预知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目光, 体现游戏节目真正的魅力。

还是以《running man》为例, 在《公主争夺战》一集中, 被节目组分为三队的节目成员为了赢得宋智孝扮演的公主芳心, 经历了绑着蹦极绳在泥水中奔跑, 不顾形象地卖萌搞笑, 还有抓狗找食物等考验。但是最后的决胜局却是采取抽牌比大小的方式进行。队员们依次和宋智孝手中的牌进行交换, 但三轮过后却没有一队手中的点数大于宋智孝。这意味着三队成员之前所有的辛苦都付之东流, 只能眼看公主坐收奖金。但正是因为这般不可预测的结局, 让观众们和参赛者一样感受到起伏跌宕的情绪, 牢牢沉浸在节目之中。

三、韩国户外游戏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由2006年开始的《无限挑战》, 到如今在东南亚地区都备受关注的《running man》, 韩国户外游戏节目不断进行着革新, 无论是从环境选择、节目包装还是观众互动上较之以往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变化, 以更好地满足观众日益挑剔的审美需求, 赢得更高的收视率。

(一) 环境选择更加新奇

作为户外游戏类节目, 游戏开展的背景环境至关重要。环境越新奇, 观众的好奇心就越强;环境越陌生, 选手的挑战难度就越大。因此韩国节目制作方在环境选择上不断推陈出新。《两天一夜》的环境选择倾向于风景优美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 因而常会呈现出少见的美景和别样的韩国风貌, 让观众大饱眼福。《家族诞生》则前往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民风淳朴的小村庄, 展现乡村风情。《无限挑战》和《running man》更是大胆走出国门。前者2008年来到北京制作奥运特辑, 之后还前往纽约、牙买加拍摄特别节目。后者也在2013年初去到澳门、越南等地拍摄亚洲特辑。无论是身着当地民俗服饰的少男少女, 还是悠久的神话传说, 抑或深藏在幽幽山谷中的神秘洞穴, 均带给韩国观众完全不同于本国风貌的全新体验。

(二) 包装制作日益精良

尽管户外节目拍摄和制作存在困难, 但是韩国户外游戏节目仍然在外在包装上不断革新。同样是SBS电视台的户外节目, 《家族诞生》在设计游戏时, 主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开展一些比较简单的小游戏, 比如水中骑马、网鱼、划船比赛等, 不需要准备太多道具。到了《running man》时期, 节目组精心制作了很多游戏道具, 比如神秘惊喜的UFO、精美的马车等, 不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 为了保证节目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节目内容, 实现制作者天马行空般的设想, 后期制作时还加入大量的特效, 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例如《超能力棒球》一期中, 几名主持人需要和职业棒球选手展开对决。为了比赛公平和节目趣味性, 制作方特地为主持人设计了诸多特异功能, 例如球停止术、变身、满垒支配术等。这些根本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功能, 唯有依靠大量的后期特效和特技技术。

(三) 加大与观众互动

加大了与观众互动娱乐的“戏份”, 让电视节目也能成为普通人的舞台, 这也成为韩国户外游戏类节目的发展趋势之一。节目制作方不想让在家观看电视的观众仅仅做个沙发土豆, 而是鼓励和欢迎他们参与节目。《两天一夜》在拍摄过程中, 就时常与路遇的普通市民产生大量互动, 比如问路、一起做游戏、帮助成员完成任务等。为此, 《两天一夜》特意做了一期特辑《与观众一起的两天一夜》, 在申请的几千名观众中挑选了60名幸运者, 邀请他们一起经历《两天一夜》的经典游戏环节, 让观众对节目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最后观众和成员们互相拥抱合影, 为节目画下完美句点。

四、结语

韩国户外游戏类节目因其积极健康的节目主旨、精彩纷呈的游戏环节, 为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也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 但有时也会出现节目制作粗糙、游戏类型创新不足等缺陷。因此今后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电视从业者们应当时刻注意节目创新, 力求不断为观众带来新鲜体验, 从而让户外游戏类节目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保和.电视文艺节目策划[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

[2]谢耕耘, 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节目串词下一篇:小神童幼儿园在职教师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