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2024-04-30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通用8篇)

篇1: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读书心得

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开拓者。前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而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追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如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非常普遍,司空见惯。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怎样教养小孩讲述得详细入微,淋漓尽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讲到卫生上的习惯,告诉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到游戏与玩物,提醒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比如讲到责罚孩子时,告诫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等等。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阅读过程中我们与作者体会着各种育儿的心得、感悟着为人父母的苦与乐,“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

“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书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活教育”,“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联,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他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他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今天,人们提倡自主性游戏、综合课程、愉快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强调游戏的作用,重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用“活教育”思想回答了为人父母的三大基本“学识技能”: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成为我们当今对孩子进行德育的目的之一。用什么培养?“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把学生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学生,这也是如今人们倡导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但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与如今所提倡的“综合课程”又非常相似。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如陈鹤琴先生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有三:

(一)剥夺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

(二)养成孩子懒惰性格;

(三)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此外,还对父母如何教孩子待人接物也做了细致研究,如他提出“不准小孩子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应该尊重保姆的劳动,尊重保姆的人格。做父母的应当自己善待保姆,做孩子的榜样,使小孩子也善待保姆。不要让保姆做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否则会滋长孩子的“虚骄之气”等等。他认为培养孩子应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重视儿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致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而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更是如今的家庭教育所大力提倡的。

且读且思,且思且悟,陈鹤琴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中国儿童发展的期盼,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在这种热爱与期盼中,我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爱子女的家长,我看到了无数教育者以此为鉴,努力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培养孩子……陈鹤琴送给孩子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还有健康的人格!

最后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作结“这本书是儿童的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篇2: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张雯婧

在认真拜度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陈鹤琴先生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同其他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渊源关系的学说一样,活教育也是针对传统教育死板、僵化的弊端而提出的。他号召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先生批评旧教育脱离自然和社会,脱离儿童生活,课程固定,教材呆板,只能培养书呆子。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的,与儿童的经验隔离得太远。活教育要有活教材,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传统的课程科目本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主张从儿童生活出发,对课程灵活地进行调整,使各科打成一片,贯通起来。

篇3:听陈鹤琴谈孩子的教育

陈鹤琴被誉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 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 进行了长期开拓性的实践、实验和研究工作, 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这些教育研究成果, 对今天的广大教师、家长, 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对于小学教育,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 第一要有健全的体格, 良好的心境;第二要有爱护儿童的心肠, 认识小孩的个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态度, 要能多方采取新的教材与教法。对于一切, 要假定它是错的, 然后用证明的方法, 找出对的地方, 那才是真对。”

对于家庭教育、幼儿教育,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 (第二版) 、《怎样做幼稚园教师》两本书中都有精到论述。

篇4:高职教育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探析

【关键词】陈鹤琴教育思想 高职教育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90-02

陈鹤琴(1892~1982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他一生从事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创立了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科学体系,并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所形成“活教育”思想,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并以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高职教育如何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

一、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内涵

陈鹤琴师从杜威(John Dewey,1895-1952),并受到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思想和精神熏陶。他的教育思想融合了西方科学“求真”意识和中国传统文化“仁爱”精神,主张走进生活,着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活教育”。“活教育”理论内容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部分。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首先,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下去,必定要与其他人相互发生关系。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与别人友好相处。其次,他强调要做一个与其他国家的人有所不同的“中国人”,培养每一个国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再次,他认为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应当具有时代精神,做“现代中国人”。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的实际状况,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的课程论。他认为,传统的教育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我们活的书、直接的书。但“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在与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主张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获得知识。他提出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在儿童教学方式上,他倡导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此外,他还提出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等一系列教育法则。

二、陈鹤琴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这里的“做”,其本质就是实践。在幼儿教育中他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融入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亲眼观察、亲耳倾听、亲身感受、亲自实践。

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强调学校的教育要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岗位需要紧密结合。因此,陈鹤琴所倡导的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理念对高职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比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高职教育应突出技能培养,通过产学结合,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2+1模式等;在课程设置上,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增强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陈鹤琴一直大力倡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要敢于实践和独立思考,勤于观察和探求真理,善于想象和创新。他提出的“做现代中国人”应具备五个基本条件的其中一条就是要“具有创造力”。他认为,学生的创造性源自对生活、社会、大自然的不断探索,这是书本上无法获得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技能的培养,学生也看重实践训练,但往往是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不求甚解,技能训练也大多停留在“熟能生巧”阶段,这样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充其量只是高级机器人,学生创新能力严重缺乏。以创业能力为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不到1%。高职教育培养的不应只是“操作工”,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学校则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比如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熟悉职业的机会。还应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一切自主探索行为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等,让学生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和信心。

(三)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陈鹤琴提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主张学生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做人。他提出的“做现代中国人”的五个基本条件,是对国民知识、能力和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塑造。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有一些功利主义倾向,学校普遍追求“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全面培养。这种专业化教育,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备受父母宠爱,在学校和社会常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满足职业需要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爱心(爱生活、爱自然、爱国家、爱人类),诚实、守信的品德,健康的心理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主要举措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在江苏省幼儿师范学校(1953年在陈鹤琴先生倡导下创办)基础上改制建立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传承省幼师优良办学传统,积极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主要举措如下。

(一)积极开展陈鹤琴教育思想学习与研究。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自建立以来,明确将陈鹤琴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通过宣讲报告、座谈会以及校园网、校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活动,使得陈鹤琴教育思想深入影响到学院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2007年,学院成立了“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研究会每年定期召开年会和研讨会,交流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经验和心得,并与江苏、上海、安徽等地“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开展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50多篇。

(二)以陈鹤琴“课程论”为指导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陈鹤琴“面向大社会、面向大自然办学”的课程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指导,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建立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三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50%。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经过由企(事)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学院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完善实验实训中心,各专业都具有自己的实验实训室,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实验实训、活动体验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学院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共同办学模式,举办了“城市名人酒店班”、“联想班”、“华为班”、“肯特班”、“艺术图文工作室”、“应天·厚和设计研究所”等多个校企合作班,为企业量身订做所需人才的培养方案,既满足了企业需求,也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企事业单位专家积极承担实际教学工作,引入了企业文化理念,也强化了技能培养。2011年,学院成立了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应天学院校企合作联盟”,建立了稳定、深度合作的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和就业保障。

(三)践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原则。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将陈鹤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原则作为校风,进一步强化“实践第一”的教育理论,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做中教”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法、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一是通过“做”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熟练进行岗位知识和技能操作为学生提供示范;三是通过“做”去指导学生掌握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四是通过“做”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做中学”改变传统死记硬背、被动应试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做”培养学习兴趣、训练职业技能、检验职业素质,并通过“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通过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毕业生“双证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获得率超过90%,体现了“做中求进步”的要求。

(四)推进以“做中考”为特征的考试方法改革。为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的要求,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考试方法改革。“做中考”就是要改变以知识考核为主的传统考试方式,重点突出对职业能力的考核。公共课考试注重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的考试以技能考核、实践考核为主要形式。要求树立全过程考核的理念,除期中、期末考试外,还要将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实践环节、考勤、学习态度等过程因素纳入考核范围,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考核实时获取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而指导和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探索考试方式上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比如物业管理(环境绿化方向)专业把考试地点搬到南京绿博园,现场考查学生对各种植物的名称、原产地、花期、生态习性、绿化用途等的认识和了解,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找出园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既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2015年,我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断学习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陈鹤琴先生及其家庭教育思想。遗憾没有在年轻时看到先生的理论,没有从孩子小时候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希望有缘的年轻父母们能学习到先生的教育思想,那将是他们及子女的幸事。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民国时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中国教育界有四位圣人,他被誉为‚儿童教育的圣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五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智力测验法》《玩具与教育》《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

陈鹤琴先生用自己子女们的成长诠释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学说。2010年4月,陈鹤琴子孙汇聚,陈先生的7位子女都健在,虽已是耄耋老人,却仍然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其中年龄最长的兄长陈一鸣年届九旬,最小的妹妹秀兰已75岁,他们分别从事统战、外交、教育、新闻、医务等工作,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就。从他的子女身上,人们看到了:

健康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和谐的家庭; 正确的人生观、审美的情操与乐观向上的性格;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家庭教育观点

一、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指出了观念变革的必要性,这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

他提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成人应当尊重小孩子的人格。‛ 这是他在批判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父母的错误儿童观和学习西方儿童学研究的新成果基础,提出了20 世纪中国新型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做父亲对待子女应有相当的礼貌‛,这同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所受的消极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反对传统文化中‚父严子孝,法乎天也‛的专制型父子关系。但他又认识到儿童的不成熟性,非常赞同并继承了颜之推的思想;‚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并对此评论道:‚颜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真不错,我们做父亲的实在应当如此。‛ 并希望‚父母待小孩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在儿童教育中贯穿自由和纪律,这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公民所必需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儿童和对儿童充满爱的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充分相信儿童。例如,他反对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同时,也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

(二)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

他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实验观察研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幼儿的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配以相应的摄影来展现儿童心理特点,发现了儿童期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并明确指出‚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这种充分肯定儿童期的关键性和可教性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提供了依据。

他发现儿童期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在1岁前就已具备,学习过程是刺激——联念——动作。成人对待儿童的教育态度是:‚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这充分表明他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并认为父母不能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大多数小孩子尤喜顾全面子‛,‚倘使要小孩子不怨恨父母而且把行为改好,做父母的应当把他的行为说给他听,而且告诉他今天责罚他的缘故,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实在因为他行为不改‛。包含了他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总之,‚小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做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这是其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符合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

二、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基础上,把了解儿童和研究儿童作为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对儿童的喜怒哀乐、儿童的知识与思想、儿童的环境以及由出生到成熟整个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和现象。他在《家庭教育》中,将儿童心理归纳为7个方面:好奇、好动、好游戏、好模仿、喜欢成功、喜欢野(户)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喜欢称赞等。

(一)教育目的:培养勇敢、进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务社会的儿童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以品学为目的‛的家庭教育观,注重从小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这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同时,他也针对当时中国现实中存在外国化和宗教化等教育倾向,提倡办一种中国化、平民化的教育,即‚活教育‛中要求‚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将之与传统教育中退让、保守和明哲保身等区别开来,结合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接触的人际环境——家庭入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利他精神,‚一个人最不好的脾气就是‘利己心’太重。无论做什么事,往往以我为中心。凡有利于我者,没有不高兴‛ 去干的;无利于我者,都不愿意去做,那么到了后来,‘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和社会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德,而且‚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爱国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而他对家庭教育目的要求也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张宗麟的幼儿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同时,要求幼儿合作、勇敢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仍是今天的教育任务。

(二)教育内容:体、智、德、美和谐发展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礼貌举止等精华,增加了体育这一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渗透美育,作为人格陶冶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体育:强调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 而强健的身体是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从吃、喝、拉、撒、睡及相应的设备等方面入手,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要求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未穿衣、洗面刷牙前,不宜吃东西;吃东西前后必须洗手;便溺有固定的场所,形成排便的规律等。这些卫生习惯在幼儿期形成动作定型之后,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终身的健康。尤其是强调应从小训练小孩子独立睡觉等习惯,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提出在幼儿初学吃饭时应有适宜的盘匙,在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中常被忽略,看似繁琐,但它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幼儿的精细动作未发展起来,动作不准确,用宽大的盘可以避免乱撒饭菜;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养成爱卫生和爱惜粮食等良好习惯。强调饭前不给幼儿乱吃零食,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专心进餐,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渐学会节制和纪律观念;但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常无意识地满足幼儿这些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幼儿进食难、正常的饮食规律被扰乱,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要求母亲或保姆不可终日将婴儿抱在怀里,认为这违反儿童好动的天性,而且睡眠质量不高,不利于动作发展和身体健康。但今天由于过分强调母子间的亲情和对婴幼儿的爱抚,而忽略了婴儿具有自己运动的能力这一客观事实。这些都已引起90年代的家庭教育理论从极端的实例中进行反思。

总之,共有25条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与幼儿教育理论中《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中的卫生习惯基本一致,这是陈鹤琴一贯要求幼儿必须养成一定的卫生习惯、学会生活的技能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符合幼儿教育的规律。

德育:注重儿童的情绪发展和学会初步的待人接物。要求成人为小孩创设活泼、轻松、愉快、有秩序的家庭氛围。从婴幼儿最初的情绪——‚哭‛入手,对之进行观察推断其原因(饥饿、疲倦、生病等),使之得到相应的照顾;但到了幼儿期,则必须对幼儿的‚哭‛进行控制,尤其是以器来,要挟父母时,要求父母必须绝对拒绝其不合理欲求,以防幼儿养成不良习惯,渐向积极的情感方向引导。对最常见的小孩偷吃食物之事,他反对父母因此乱藏食物,要求父母探究幼儿行为的根源,并将食物放在小孩知道的食柜,讲明食物是大家的,培养其自尊自爱和对成人的信赖感,以免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严厉的训斥与羞耻心成了负效应的不良后果。另外,他要求父母责罚小孩对事不对人,不能伤害儿童的自尊,讲明责罚的理由,尤其反对父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迁移到儿童身上和凭成人的喜怒去责罚小孩,这都值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借鉴。

幼儿的初步待人接物是从家庭开始的,要求教育小孩要考虑别人的安宁,对长者有礼貌,给予幼儿对病人表示同情的机会,并帮助幼儿用具体的行为传递对他人的关爱。要求从最初用个人感情刺激小孩做事的动机,到逐渐能顾及到公共祸福,培养其牺牲精神和救世济民的意愿,符合幼儿道德发展的规律。另外,他告诫父母应减少孩子的惊慌和哭泣,不要有雷电、黑暗、大声训斥等恐吓孩子,要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反对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任,认为赏罚分明和严格要求正是克服任性和依赖的有效良方。

智育:注重丰富幼儿的经验。要求父母应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并认为家庭应是艺术的、游戏的和阅读的环境,在家中饲养小动物和给予幼儿浇花、玩沙和玩水的机会,通过幼儿与物、与自然界相互作用,满足幼儿的探究心和好奇心,获得对自然和事物的感性经验,对动物具同情心,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和植物的初步特性。而这些最初的经验对幼儿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在剪纸、填图、绘画、音乐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陶冶,使其自己能够想、自己能做,具有独创精神。

总之,其家庭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及良好的情感,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具有独立性、合作性、同情心和责任感较强的现代人格特征。同时,其家庭教育任务与幼稚园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即在于引导儿童在做人、身体、智力、情绪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做人方面——培养儿童具有合作服务的精神和同情心及诚实、礼貌等品质。身体方面——主要是训练儿童养成各种达到强健体格的习惯。在智力方面——主要应以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应有让儿童充分接触自然界和社会的机会,并利用幼儿的好问引导其对日常事物的探究。在情绪方面尤应克服儿童发脾气、惧怕等不良性格,应注意养成幼儿乐于欣赏、快乐等积极情绪。这反映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让幼儿‚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和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教育目的观。

(三)家庭教育原则

首先,应重视家庭教育的科学依据。在70年代末,陈鹤琴建议‚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 并认为家长更应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了解、掌握幼儿的身心特点,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他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 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 这反映了陈鹤琴坚持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总则。

他认为是否了解儿童心理特点,这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并针对幼儿‚撒谎‛这件事,他提出了符合科学的观点。这是由于幼儿本身害怕受到讥笑、怕被剥夺心爱的东西和希望获得称赞和表扬所致。另一方面,则由于儿童思维的局限性,常将现实与幻想、梦境和醒境相互交织,以及儿童语言表达和对词汇的理解欠准确所致,被成人误认为撒谎,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探究儿童行为的动因。

总之,陈鹤琴提出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依据是中国家庭教育由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化的关键。

其次,他非常强调积极的暗示和诱导。根据幼儿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要求父母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诱导。而且,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暗示作用,反对消极的压制和惩罚。比如对于以上所举‚撒谎‛一例,要求父母针对不同的内因,进行分析,并通过正确暗示和自身为榜样,使其逐步改正。并对儿童多进行肯定和奖励,这是儿童向良性发展的内部动力。又如一位母亲看到年幼的儿子看到人的头发剪后可以长出来,于是将洋娃娃头上的头发剪得光秃秃,母亲看见后问明其理由,非但不训他,而且让他观察结果,这种积极的诱导对于培养儿童的科学实验精神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注意环境和游戏的原则。他非常注意环境给儿童带来的潜在影响,要求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是指凡是可以给小孩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的环境还要重要‛。父母的人格,即父母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及家庭的环境布臵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对子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儿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可以说是父母的价值观的一种折射。‚我们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影响小孩子的,他看了听了之后,或立刻就要去做做看,说说看,或到了后来才做出来说出来;他所说做的与我们成人所做的所说的不同,但却有几分是相像的。‛ 由此可知,父母应以身作则,尤其是教育子女时,应持同一态度,以免造成儿童无所适从,难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游戏是儿童的特殊生活,是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认为‚小孩子只喜欢两桩事,一桩是吃,一桩是玩,玩比吃还重要。从游戏中,小孩子可以获得许多经验,兴趣就很浓厚了。‛ 由此可知,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佳途径,是幼儿期获得经验的源泉。

总之,陈鹤琴以儿童心理研究成果作为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以这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为奠基,进行了一种富有中国本土化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探讨,尤其是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进行了中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和方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以适合中国国情为指导思想,以家园合作为途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们‛作为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并明确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体现单元教学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从卫生习惯、音乐等方面入手,围绕主题活动,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小团体形式,在和幼儿的相互合作中,使幼儿在较多的户外活动中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幼儿教育任务。而且,他还不断在幼儿教育领域进行创新,在江西幼稚师范进行了师资培养方面的实验,于40年代末形成了结构完整的‚活教育‛理论。要求以最终学会做现代中国人为教育目标,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并以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为儿童的课程,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方法论,师生共同获得发展。

篇6: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初读《陈鹤琴文集》是通过爷爷。我大学的专业是教育学,爷爷得知后很开心,因为,爷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家中上上下下只有我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临行之前,爷爷送了我一本《陈鹤琴文集》,他对我说:“但凡是搞教育的,都应该有一本《陈鹤琴文集》,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希望你也喜欢。”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陈鹤琴先生是何许人也,信手翻看这本书,便被里面生动简洁的语言吸引住了。儿童心理学、幼稚园课程和活教育等等理论,经陈鹤琴先生一介绍,便不那么晦涩难懂了。现如今,我已然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品《陈鹤琴文集》,心中装载着满满的感动,感谢,共鸣与思考。

一、感动。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后人给予陈老如此高的荣誉,可见大家对陈老的尊敬。陈老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人格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潘菽先生用“不失赤子之心”来形容陈鹤琴先生,潘菽先生说,陈鹤琴同志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纯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我想只有这样一个“富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全心全意扑在孩子身上,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如此大的贡献。陈鹤琴先生病危时,已不能说话,但他用笔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当我看到这里时,闭上双眼,想象着一名老者病卧于床榻,提笔颤颤巍巍写下几个勉强辨认的字,心中的感动满溢于怀。献身教育事业对于陈鹤琴先生来说,已然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个战火纷飞、百业待兴的年代,陈鹤琴先生尽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东西。、在 21世纪这样一个和平安定、欣欣向荣的时代,我们不更应该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么!

二、感谢。

如果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十年辛苦不寻常”,那么《陈鹤琴文集》则耗尽了陈老的毕生心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真的非常感谢陈鹤琴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本“神乎其技”的教育专著。我是一名新教师,虽然在大学读了四年学前教育专业,但真正进入幼儿园,所有事情都是从零学起,由于缺乏经验,我碰到了许多问题。每当困惑不解时,我便会去翻阅《陈鹤琴文集》,总能受到启发。特别是《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从政治思想、业务修养、教学技术和优良品质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幼儿园教师。就保护幼儿健康来说,陈鹤琴先生细化了十一点,包括了培养习惯、身体锻炼、合理营养、预防疾病等多个方面,全面而具体,一目了然,实用性很强。陈鹤琴先生通过实践,归纳、总结了这些理论知识,现在已然成为我们实践的指南针。

陈鹤琴先生的造诣不仅体现在学术上,在做人方面同样给我们留下许多恳切的建议。在《生活的哲学》一文中,陈鹤琴先生提出十个“经常”、一个“假如”与三个“当”,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陈鹤琴先生的风骨与豁达:经常记住别人是对的、经常保持乐观、经常注意去交好朋友、经常要自我克制„„这几句话看似平常,实则饱含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学做人、做好人点燃一盏指路明灯。

三、共鸣。

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定的教育理想和抱负。当看到《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一文时,我满心激动,因为我强烈地感受到:对于幼儿教育,自己有许多看法是和陈鹤琴先生一样的,特别是有关教育公平的愿景。教育公平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在旧中国,教育的不公平不言而喻,现如今,剥削阶级早已不复存在,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不断改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据调查,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仅达56.6%,说明我国还有近一半的适龄幼儿上不了幼儿园,这个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我与陈鹤琴先生一样,“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四、思考。

陈鹤琴先生为我们留下的精神硕果,几乎可以运用到平日里遇到的所有教育问中去,但是,如果忽略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中理论,则是暴殄天物了。陈老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思想精髓。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以做带学、以做促教,将孩子们引领入大自然、大社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做人,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比如陈鹤琴先生强调“做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如何实施?战火和**离和平年代的孩子很遥远,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他们,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换一种方式,我们班级尝试了这样一种方法:班上幼儿都有出去旅游的经历,我们便以“我去过的地方”为中心,通过谈话活动和照片展示,在幼儿心中埋下热爱祖国的种子。

我以为,想要活学活用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成功的关键是立足幼儿实际的思考,因此,不论何时,了解孩子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歌》中这样写道:“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子。你不能教导小孩子,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子。”这首歌是陈鹤琴先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真实写照,我要以陈鹤琴先生为榜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扎根儿童,“变成小孩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一份绵薄之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求富贵,但求问心无愧。

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最近我又重新读了在大学时候学习过的《学前教育概论》里面重点看了陈鹤琴的教育理论,我觉得我们身为现代人思想却是老套得不得了,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向陈老前辈学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陈鹤琴的活教育。

理论提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曾经我看过卢梭的《爱弥儿》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出自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所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人间的“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

这忽然让我想起春秋时期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觉得应该引导孩子们一直保持这个善良。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所以要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延续至今,陈老前辈的活教育就是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去了解这个社会。比如:本学期进行的海洋主题教育,我们就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的家乡,然后请孩子们进行剖鱼的活动,孩子们就是走进了大自然。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说到完整的人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续爱的教育》里面很多的很多的优秀品德都是从一个小小的故事和历史为载体的。所以我也开始学习故事里的主人公将我看到过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比如我们班的孩子总是容易哭泣,碰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流眼泪,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告诉他们我们其实已经很幸福了,要向海伦凯勒一样坚强。所以现在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变得较往坚强了。

我也一直和孩子们说我们在一起要相亲相爱,相互之间要谦让,特别是男孩子要学会让着女孩子。这话让我们男孩子很受益,有一次,一位男孩子的妈妈和我说:“上次在我们单位时,他坐在座位上,然后来了一位比他大的女孩子,他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请她坐下,问他原因,他说,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我忽然发现,孩子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我觉得也是挺开心的。无论是童话里,还是在任何的故事里,善良的人总是会有好报。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引导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晨间谈话中,我也是将生活中看到的不好的现象,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记住将来长大后也要像现在一样,遵守最基本的礼貌,“不乱丢垃圾”“学会排队”„„

让儿童在“做中学”。“活教育”主张解放儿童的身心,“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应该是家长做不到,一直惯着养,所以请孩子帮忙做点小事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了,于是便和我们老师交流:为什么家里这么懒?当听到幼儿园里很勤劳的时候,他们很震惊。于是在平时的交谈中我们又增加了:在家里的时候也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帮助家里的人。并且和家长沟通好,不要因为孩子做得慢就运用包办政策,越慢越要给他锻炼的机会。于是有些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也愿意帮忙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纲要》里提出:教育要贴近生活,要进行“生态化教育”所以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首先要是我们周围生活中的,是孩子们知道的,才能进行活动。

课程内容要相互关联。儿童的认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课程的编排要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方便孩子的记忆和理解。

富于弹性的课程。儿童生活环境不同,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强求一致,要适应各地自然、社会等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

强调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幼儿园和家庭一样,都是幼儿教育的场所。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联系,注重“家园合作”。

发现“童年的秘密”。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蒙台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

很多成年人觉得幼儿很小,往往忽略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目光看待幼儿,应该用完整地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才是最重要的。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由于儿童的发展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成人只能帮助儿童发展,却不能代替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行为。孩子们也可以从孩子们想法中,得到反思,学会新的知识。

强调“有准备的环境”。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填鸭式”教学。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中有不同的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就能事半功倍完成任务。

教师是“导师”。

注重智慧和品格的培养。

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不设课程表。混龄教学。丰富的教材,即教具。

在每次活动中,为孩子们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孩子们在进行活动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所以教师不能偷懒,在每次活动前,就应该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排除奖惩制度。

幼儿园时期应该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应该去引导,所以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和蔼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如果用奖惩制度,会让很多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海燕分二班 於哲伊

《陈鹤琴全集》

我认真地读完了《陈鹤琴全集》,感受颇多,陈鹤琴现身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陈鹤琴老师提出了“活教育”的口号,他主张“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实行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陈鹤琴老师批评就教育是“死教育”,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问儿童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合适,只是一节一节课的做,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要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他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大自然十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而书本上的知识却是死的书,间接的书。活的书比死的书要好,直接的书比间接的书要好。间接的书本知识只能当做学习的副工具,国语、常识、算术都是副工具,它们只能作为“活的书”的一种补充。所以他说:“现在我们在这里主张大家去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就是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他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好,具有健全的身体,更为重要。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凡百具废”,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因此更重视培养建设的能力。

第三,要有创造能力,一般文人学士,摇笔呐喊的能力本领虽有余,而创造的能力则不足。时至今日,我们急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能力,他一向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在团体活动中,常缺乏合作的态度。所以,我们对于小朋友要从小就训练他们合作团结,才能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服务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设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陈鹤琴先生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活动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重视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活教育”把直接经验当作为人们进步的最大功力。陈鹤琴先生还详细阐述解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自己做,但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当教儿童怎么学。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等。” 这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

陈鹤琴先生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动教育的教材,一方面因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知识的来源,它提供儿童的知识是最主动直接,形象鲜明的,它避免了任何形式化的环节和人为的扭曲,便于儿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切合儿童的生活,这种教育最能激化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活动。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环境,直接拿儿童热衷的事物来做教材,有利于儿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把孩子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孩子也正是如今人们倡导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但并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他相信:“小孩子聪明的很,小孩中有许多瓦特,牛顿,爱迪生。”因为反对剥夺了儿童自由,反对教师越俎代庖,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重视儿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同一致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础精神。而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更是如今的新课程理念所大力提倡的。

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 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主动又有趣的变化。我们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摄取营养,这将是一个有效地途径。

篇7: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这几天在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文集,倍觉自身对儿童心理研究之知识薄弱,思考问题之狭窄,故想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东西写出来,并慢慢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在“照片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这一章中,陈鹤琴老先生提到,小孩应该有一两盆花或者一两棵树是属于他的,使他依时灌溉,这是学植物学的初步。我比较乐意把小孩子喜欢种植物或者喜欢研究植物的特性作用等这一现象称为“花盆现象”。在我了解的城市家庭中,大多数家庭喜欢在家里种一些比较名贵的植物和一些普通花草,家中的大人小孩也依时给植物灌溉,但都是小心翼翼地打理着 , 照看着。看着这些花草,孩子自然是去触摸甚至想把它拔起来看看它的根部长得怎么样,可是,在他触碰这植物之前他就已经被制止了。而在农村家庭中,花草树木更是四处可见,由于种种原因,父母没有多余的精力在家中种养植物,更没有时间知道孩子如何让种植花儿等植物。所以孩子们喜欢在漂亮的花草旁边经过,或者喜爱指着路边儿的花儿说“花,花,花”。因为花草树木乃是常见植物,再加上缺少父母的正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植物了。可见,大多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花草是很少的,就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也不例外。()

在学习陈老先生的教育文集之前,我竟也觉得这种普遍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我们注意,殊不知这对教育孩子有极大的影响。当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一棵植物,他就会想尽法子照料好它,时常观察它的变化,并思考着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当植物受到伤害时,他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怜悯之心,并好好地照料它,竭尽所能让它变得更有生机。就在种养植物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并养成了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习惯,并学会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好品格。让孩子在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形成好的品质,比在孩子懂事了再把这些情感或品格用各种方式输入他的大脑来的更容易、更牢固。所以,在孩子年小的时候,他的一切都应该和大自然扯上关系。

篇8:解析陈鹤琴德育教育思想

一、“活教育”思想的形成历史

在1914年, 陈鹤琴和陶行知一起搭上了开向太平洋的客轮, 这两个人都是教育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教育家, 陈鹤琴相比陶行知来说从事教育的时间比较晚。当年陶行知写下了《海风歌》时, 当时的陈鹤琴还在思考着到底是学医还是学教育的问题。他在思想上进行着斗争, 学医在他看来是能够同病人为伍, 能够帮人对抗疾病, 但是教育同医生相比, 教育则是能够对人的灵魂进行拯救, 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于是出于这种考虑, 他选择了教育作为他的终生职业。从此以后, 他专心从事教育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1]。

他怀着很大的决心开始从事教育, 本着“为国家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海外学习多年以后, 陈鹤琴回到了祖国, 开始从事教育工作, 当时正赶上了“新教育”和“新文化”运动, 在这次改革中, 他投入了很大的热情, 并且积极对教育民主化进行探索。首先, 他开始对学生语体文公字进行编辑, 将西方的教育测试结合起来, 对长子进行实验教育和跟踪调查, 时间达到了800多天。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的基础之上, 他完成了《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之研究》两部教育学作品, 从而为今后“活教育”理论的提出奠定基础[2]。

随后, 陈鹤琴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实验, 虽然实验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教育理念, 极力主张在国情以及本体化基础上, 使得幼稚教育不断得到发展。陈鹤琴为了能够推动教育改革, 其积极参与教育行政工作。在从事教育行政工作的期间, 开发了很多教育实验区, 同时中华儿童教育社是由其创建的, 在此基础上, 对很多教材和读物进行编写, 使得“活教育”工作影响更多的人[3]。

在1940年, 陈鹤琴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办学理论, 创新办学观念, 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做官, 到了江西泰合城郊。在这个地方, 他面临了很多困难, 但都努力地克服了, 创建了著名的江西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 他对很多细节问题进行仔细推敲, 最终使得“活教育”观念更加系统更加完善。他建立了两个观念, 一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二是“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4]。

在这里, 陈鹤琴写了很多美丽的校歌。从1940年到1946年, 他写出了很多比较优美的诗歌, 成为“活教育”事业的重要追随者。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名毕业生从这里毕业。在随后的工作中, 在全国幼教战线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 这些人都成为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直至抗战胜利, 陈鹤琴才回到了上海, 并创办了上海市幼稚师范学校, 继续开展“活教育”实验, 并与时俱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不断完善“活教育”理论[5]。

二、用“活教育”改变传统教育的思想

陈鹤琴将中国传统教育同现代教育进行对比, 认为传统教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只能够死读书本, 往往脱离了实际生活。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 他提出了如何将旧传统教育方式激活, 将以往的死教育转变成为活教育。活教育理论极好的诠释了陈先生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的思想内涵。

1. 传统教育和活教育的不同之处。

陈鹤琴指出,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认为做中国人难, 做现代的中国人更难。一个健全的中国人, 必须要达到以下五个标准:第一, 身体要健康、健全;第二, 具备一定的建设能力;第三, 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第四, 善于合作和沟通;第五, 要有服务和奉献精神。

在此观念的引导之下, 他将活教育和传统教育进行区分, 两者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教育目的上的不同。按照陈鹤琴的观点, 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不只是在知识的获得之上, 同时还要为将来的升学做好准备。而活教育的目的, 则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待人接物、利用环境以及控制环境的能力。第二, 课程安排的不同, 在课程设置上, 传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灌输知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没有能够充分消化, 而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兴趣, 面对儿童的个性, 往往采用的是压抑方法。在学习活动过程中, 面对的环境具有单一性, 同时参与的活动也很少。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没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功课内容也比较简单,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积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材, 这些材料都来源于社会和自然。教学材料应当以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为制作标准, 坚决反对学生在学校的教育脱离自然脱离社会。第三, 在教学方法上, 陈鹤琴教授认为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死板的教学方法, 所采用的方式是死记硬背, 教师讲授学生听。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学生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进行把握, 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教师在实践中教会学生相关知识。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活教育的重要宗旨所在, 更是其精髓之处。在该教育理念中, 充分体现的是一种德育教育思想。正如只有在听音乐的过程中, 才能够真正体会音乐, 只有实际接触到花卉, 才能够见到花卉的真正美丽。

2. 全面实施德育教育。

要教会孩子做人, 使孩子做好中国人, 还要做好一名现代中国人。但是要做到这两点, 要面临很多困难。陈鹤琴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要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充分把握, 幼儿有很多心理特征, 比如喜欢受到人们的赞扬、喜欢合群、喜欢野外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起来, 才能够实事求是的提出很多德育教育策略。陈鹤琴有一篇文章《我们的主张》该文中明确表示, 幼儿园的环境安排, 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点,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 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 需要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 还要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 最大程度上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让学生多接触艺术, 接受音乐教育。儿童在大自然中学习, 感受自然的风光。在成长过程中, 能够做到积极乐观, 能够有着热爱生活的态度。孩子在户外活动中, 要根据儿童的不同个性特征, 根据不同的天分进行教育, 提倡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种是个别教学, 一种是分班分组教学。同时按照小团体进行教学。与此同时, 将知识寓于游戏过程中, 使得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5]。

3. 幼儿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陈鹤琴的教育理念中, 将幼儿教师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 幼儿是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而幼儿教师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角色, 有着重大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 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塑造儿童的个性与素质。而教师自身的品质,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健康品格的形成。按照陈鹤琴的观点, 对教师的培养,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思想政治方面、业务方面、教学技术方面、优良品质方面等。针对思想政治方面, 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要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针对业务方面, 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幼教业务, 同时在体、智、德、美等方面进行积极改造, 全方位的进行教育和熏陶。针对教学技术, 要保证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 有生活技能、乐器、画图以及手工等, 同时还可以多听听比较好听的故事。针对品质方面, 则要求教师能够吃苦耐劳, 能够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同时对工作不仅要充满热情, 还要对儿童充满爱心, 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 要喜爱和孩子沟通, 要乐于帮助人, 对孩子要有亲切的态度。陈鹤琴认为, 学生的好与不好,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老师的好坏。孩子的天性天真, 不懂得去遵守规则, 经常犯错误。所以,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当孩子犯错误时, 要对孩子进行惩罚, 但是不能够超过必要的限度。要保证儿童的正常学习, 不能够侮辱儿童的人格, 更不能够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在尊重儿童身体的前提下, 尊重孩子的自尊, 让孩子学会自爱, 对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承认敢于改正。陈鹤琴坚决反对施用体罚的办法, 他主张在惩罚方式上, 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过失的轻重, 采用以下的方法:一是命令式的警告;二是友谊式的劝导;三是对其姓名予以揭示;四是作为惩戒, 将其和别的儿童共同活动的权利剥夺。惩罚的最终目的, 是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而以上几点, 正是陈鹤琴的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从上文进行阐述, 可以发现, 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育理念体系, 有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思想。陈鹤琴注重学生怎样做人, 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力量的发挥, 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尊严和人格给予尊重。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要做到两点, 一是通过社会和大自然教材的活跃性, 注重德育教育过程, 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这种全面发展是涉及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田景正.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评介[J].高等函授学报, 1998 (4) .

[2]张翠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渊源探析[J].理论观察, 2006 (5) .

[3]留春.陈鹤琴与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J].江西教育, 1987 (4) .

[4]顾明远.学习和发扬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J].生活教育, 2008 (6) .

上一篇:蔡琴公开信下一篇:在2007年家长委员会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