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兴乡借“美丽乡村”工程之力“挥拳”清洁乡村

2024-05-02

朋兴乡借“美丽乡村”工程之力“挥拳”清洁乡村(精选3篇)

篇1:朋兴乡借“美丽乡村”工程之力“挥拳”清洁乡村

朋兴乡借“美丽乡村”工程之力“挥拳”清洁乡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垃圾处理为主要内容,不断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美丽生态乡村。

一、完善机制,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体系

1、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专班。乡政府成立“美丽乡村”工程督查小组,办公地点设在乡农办,由农办牵头,乡党政办、纪委、组织办、宣传办人员参入,负责全乡“美丽乡村”工程的运转、考核、督办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该督查小组每月15日、30日,对各村“美丽乡村”工程卫生情况进行百分制考核。考核采取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直接深入到各湾组,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长期有效运转。

2、健全农村垃圾清运机制。我乡结合实际,采取垃圾集中转运、生活垃圾覆土绿化等垃圾处理模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合理设置垃圾箱、建设垃圾池和垃圾清运车转运,由乡镇统一规划、村(社区)组织实施,乡农办验收后给予资金补助,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垃圾无去处的问题。

3、建立严格考评机制。各村(社区)包组干部每周二次不定期对保洁员、清运工和农户门前三包进行检查,清扫保洁质量必须达到“七无”、“六净”的标准。“七无”即无污物垃圾、无堆积物、无砖头沙土、无杂草积水、绿化带无乱种、明沟渠无闭塞、垃圾池无残留垃圾。“六净”即路面净、明沟渠净、边角净、垃圾池净、绿化带净、树头杆头净。村两委每周组织人员开展互评,按照卫生优、良、差状况给保洁员、清运工打分,对于清扫、保洁,清运质量较差且批评不改的保洁员,按照合同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辞退处理。并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卫生保洁工作,对农户则以挂美丽户、达标户、卫生差的牌子加强监督和管理。

4、建立严格考核制度。乡政府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美丽乡村工程,专项经费标准按每人每月2元测算到村。保洁员工资由乡财政专项经费每月统一发放。各村(社区)保洁员工资标准不统一,保洁员工资标准由各村实际工作量情况确定。乡政府成立美丽乡村工程监督小组(由纪委等5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配备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设立乡政府曝光台,每月对村进行2次卫生考核,并不定期进行1-2次抽查,发现有环境卫生问题的村在曝光台给予曝光,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和处理,被督促单位必须按要求整改落实。每月进行一次卫生检查结果通报,考核得分 9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上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每月考核的分数计入年终总考核,考核合格以上的村发放当月保洁员工资补贴,考核不合格的村每少一分就扣除当月保洁员工资补贴的5%。

5.建立严格问责制。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实行严格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不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现象以及考核结果差的村追究责任。每月检查进行通报,达到3次不合格的村,要追究村主要领导责任,乡纪委和组织口对村两委责任人诫勉谈话。全年考核不合格达到5次以上,暂停村支部书记职务,督促限期整改;再考核继续不合格的村,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美丽乡村工程考核结果纳入村和所在指挥部的年终考核结果。

二、保障投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1、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我乡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资金对25个村(社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总共购买垃圾板车91辆,大型垃圾转运车2台,垃圾桶2673个,修建大小垃圾池416个,保洁工具100多套,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有效的保障了“清洁乡村”工程工作的正常开展。

2、健全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全乡25个村按照每村每500-600人配置1名保洁员标准配齐76名保洁员,各村委会同保洁员签订卫生作业合同。每村在保洁员中选定1人为专职垃圾清运员。并统一配备清扫工具和清运车辆,主要负责村内环卫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使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街道清扫保洁、公厕保洁维护、排水沟清洁以及其他与环境卫生有关的事项。实现了垃圾的有效收集、清运、转运。

3、创新垃圾处理清运模式。一是创新回收利用措施。按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原则,探索对沤肥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可再用垃圾采取堆肥、卖废品等方式进行集中处理,降低农村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二是创新清运模式。按照“户清、村集、乡(镇)运、县乡(镇)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统一运到市区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强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化

1、落实分包责任。我乡按照要求成立了“清洁乡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总支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组的方式,层层落实分包责任制,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角。同时,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实现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与总支包村干部考核、村干部奖励工资、保洁人员报酬等挂钩,充分调度了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2、注重宣传引导。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采取出动宣传车、广播、悬挂标语和条幅、发放宣传单、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垃圾处理和公共设施管护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纳入《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生活习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的思想;在农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创建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3、强化督导考核。采取明查与暗访、评先与评差、通报批评和曝光台“揭短亮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责令及时整改。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对各村的工作动态、正反典型和主要成果进行一月一通报,同时,把各村(社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显著的村(社区)兑现奖补;对工作不达标的的年终取消评先资格。截至目前,全乡开展美丽乡村工程督促检查16次,对全乡25个村(社区)进行集中巡回式检查数十次,发通报16期。

4.建立奖惩激励制度。乡政府设置美丽乡村卫生奖,并每年拿出20万元对考核优秀的村给予奖金奖励。每年年终将各村每月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统计结果作为村年终总考核的发奖依据。考核结果将作为纳入村委、村班子人员评优评先的先决条件。2014年共计发放“美丽乡村”工程补贴资金64万元。各村(社区)环境卫生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基本上消除了白色垃圾,群众反响很好。

篇2:朋兴乡借“美丽乡村”工程之力“挥拳”清洁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垃圾怎么样?

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丰城市农村垃圾主要存在“三多”现象。一是总量多。据测算, 农村居民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约0.75千克, 按照全市农村常驻人口75万计算, 丰城市农村居民每日产生生活垃圾总量约560吨, 再加上畜禽粪便、秸秆等生产垃圾及少数工业垃圾, 全市农村垃圾每日约在800吨以上, 用载重9吨的垃圾清运卡车每日要拖运约90车次。二是类别多。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 但类别繁多, 如燃料废渣 (煤渣、草木灰等) 、厨余物 (剩菜、剩饭、剩汤等) 、日用品废弃物 (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 、高科技废旧物 (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 等, 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处理难度也非常大。三是危害多。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危害。第一、降解时间长。农村生活垃圾往往难以降解, 例如:烟头、羊毛织物降解需1—5年;橘子皮需2年;易拉罐需80—100年;塑料需100—200年;玻璃需1000年。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 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 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 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 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 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 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 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 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 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 而且为老鼠、蟑螂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场所, 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卫生为什么这么差?

近年来, 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农村卫生还是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 村民意识有“三差”。环保意识偏差。大多数村民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但是对环保问题的实际认识水平较低, 对环保知识缺少认识, 并且缺乏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大多数村民认为, 环境保护是重要的, 但主要是政府管理的事情, 受个人实际行动的影响微乎其微, “多我一个不多, 少我一个不少”。分类意识偏差。由于农村无明显垃圾回收渠道, 各类垃圾全是混合堆积, 同时未对农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与鼓励, 造成农村居民无分类处置垃圾的习惯。回收意识偏差。由于农村居民受长期习惯的影响, 无法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形成一致的认识, 而农民的经常性消费也不能使有用垃圾形成一定的规模, 这些有用垃圾通过一般处理方式日渐流失, 因此回收利用 (作为副业和用作能源) 只占一小部分。

其次, 村民行为有“三乱”。随手乱扔。人走到哪, 垃圾扔到哪, 只要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不在自己的视野范围, 便觉得与己无关。甚至垃圾就在眼前和脚下, 只要不影响衣食住行, 他们都能习惯忍受。随地乱堆。由于农村垃圾无渠道、无条件外运处理, 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就露天放置, 日积月累就堆积成一个个“小山包”, 进而造成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放火乱烧。为了消纳处理农村日益增多的垃圾, 很多村民不得已采用放火焚烧的简单方式进行处理, 但这种处理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往往更大。据美国环保署对家庭垃圾露天焚烧研究显示, 露天焚烧垃圾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至少有20多种, 包括人们熟知的苯、二恶英、PM10、PM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以及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类污染物及重金属, 都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致癌。

再次, 垃圾处理有“三缺”。缺设施。相对城市而言, 农村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方面比较缺失。通过走访几个自然村, 有些村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没有, 垃圾处理池、垃圾屋就更不用说了。缺资金。农村垃圾处理跟生活密切相关, 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近年来, 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 部分新农村点建有垃圾处理池, 卫生环境搞得比较好。而大部分非新农村建设点由于无法通过自身筹措资金, 农村垃圾无法处理。退一步讲, 就是新农村建设点, 也无法长期依赖财政资金来解决垃圾问题。缺技术。在农村垃圾污染中, 养殖垃圾占了很大比例, 绝大多数养殖户对包括粪便等垃圾如何处理形成了比较广泛的认识, 也知道可以通过沼气等手段使其资源化, 但由于受制于规模与效益, 无法便利的得到技术支持, 只能采取最原始、最简易的处理办法——直接作为肥料或者直接排放。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干部群众怎么做?

建设美丽乡村, 党员干部是中坚, 农民群众是主体。具体来讲, 基层干部群众应在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中当好三种人:

当好服务人。服务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基层干部应从思想上对农村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建设有新认识, “美丽乡村”不仅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涵盖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业建设, 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延伸、升级版。农村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与群众同生产共生活的独特优势, 熟悉村情社情, 准确掌握辖区内群众所需所盼,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乡镇机关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 应围绕包括农村垃圾处理等农村发展问题, 扫官气、接地气, 沉下去、送技术, 浮上来、争项目, 做到真帮实促、服务到农户扫除垃圾, 发展生产。

当好引路人。正确引导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是一面旗帜, 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量大面广, 各级干部应正确引导群众思想, 指导农民群众分好类别、搞好回收、充分利用。要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让农民自身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共识, 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乡镇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要注重环境保护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的指导, 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农村清洁工程。

当好新主人。群众参与是解决农村垃圾、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动力。农民群众是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的直接受益者, 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消除“等、靠、要”思想, 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根据村庄大小和家庭户数, 各村自行聘用2-3名保洁员, 定期上门将农户垃圾收集并送至村垃圾池, 再由乡镇集中收集, 市本级集中处理;每村自行选聘若干卫生督查员, 对保洁员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评比。

建设“美丽乡村”——县级政府怎么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乡村”正成为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全新发展模式。丰城市开展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 上顺国家政策, 下顺群众意愿。清洁工程不能成为口号, 需要政府统筹协调, 需要部门联动支持。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应突出三个抓手:

对接政策抓规划。今年江西省“一号文件”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为主题, 明确提出“以县为单位制定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依据城镇体系规划, 高标准编制中心镇和村庄规划”等重要内容。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把规划摆在首要位置。一是突出重 点, 确保规划的一致性。要以乡镇总体规划为龙头, 中心村规划为补充, 逐步向行政村、自然村拓展, 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要衔接好各项子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 通盘考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 避免各自为政。二是分类指导, 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坚持因地制宜、主题突出、风格各异的原则, 根据各地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 合理制定规划, 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三是强化执行, 确保规划的严肃性。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 整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建设。要全力遏制农民违规违法建房, 不断加大对乡村规划和土地的管理 , 从源头上避免边建设边规划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切实做到“城乡规划一张图, 按图索骥搞建设”。

突出重点攻薄弱。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 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一要常态化清理。以全市“三扫三树”、打击土地领域“四非”专项整治和城区“创三城”等活动为契机, 加大“垃圾、违章、河道”清理力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垃圾乱倒、乱扔、乱堆、乱烧、乱埋现象。同时, 通过两条途径完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 一方面市、乡两级每年把乡村环卫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统一配备垃圾桶、购买保洁车、垃圾运输车、保洁服等 ; 另一方面, 市本级要多方统筹资金, 整合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沼气池建设、畜牧养殖补贴等各种涉农资金, 让项目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相关领域集中。二要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 对农村垃圾处理实行一定的市场准入制度, 有助于让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探索性发展, 而不是止步不前。目前, 国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比如说农村废衣物加工成棉被, 农村秸秆饲草加工, 废旧塑料加工成再生颗粒等, 这些优秀例子正是大力发展市场化垃圾处理模式的结果。既美化了环境, 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空间, 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三要精细化管理。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30% 靠建、70% 靠管, 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 必将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因此, 一方面要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以村组日常管理为主、乡镇定期不定期监督为辅的农村垃圾处理管理机制, 切实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有条件的地方, 可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 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保洁等领域的长效管理机制。

篇3:朋兴乡借“美丽乡村”工程之力“挥拳”清洁乡村

日前,记者如约来到这座充满魅力的古城,所到之处,民风淳朴,街道清洁卫生,处处透露出卓然生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安阳市委,还是所属辖区的各县县委、各区区委都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专门成立了以安阳市委书记丁巍任政委,市长马林青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李文斌任常务副指挥长,市直26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阳市改善人居环境指挥部,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安阳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纪检组长李金渠向记者介绍该项工作在安阳不仅是一把手工程,更是切实为民服务的民生工程。

50多岁的赵启增,是安阳林州桂林镇元家庄的村支书。“原来我们村环境不好,娶媳妇都比周边村庄花费多。整个村庄划分了6个清洁区,每个清洁区全部是低保户的村民负责。荒废的土地和房前屋后都种上绿色植物,现在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村里的休闲中心。现在娶媳妇的花销都比周边村低很多了。”老赵对于村里的变化显然很满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空中楼阁,桂林镇党委副书记郝存昌对此深有感触。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桂林镇村民的意识明显改观,他表示,改变群众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环保清洁意识才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根本。

协调分工保障有力

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

在人员组建上,按照改善人居环境“三保三化”的要求,根据不同单位职能,从安阳市农办、民政、财政、环保等14个部门抽调优秀人才组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在资金保障上,安阳市财政部门下拨专项启动资金;在工作推进上,综合组制订工作方案,组织明察暗访;宣传组宣传先进,曝光落后;帮扶组负责对帮扶单位管理和指导;保障组负责保障办公室正常运转。

伏道乡小屯村是安阳市汤阴县实行市场化保洁比较早的村子之一。“小屯村和靓丽保洁公司签订了环境保洁协议,至今已经3年多了。村子的环境得到彻底清洁,此外靓丽保洁公司还为每个保洁员买了保险,配备了劳保用品,完善了用工机制。”汤阴县委农办副主任魏建刚向记者说道。

“保洁员都是老人和低保户,这样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真正达到了多赢的局面。”安阳市委农办改革科副科长张军毅不由赞叹地说。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为了充分调动各单位资源,安阳市人居环境改善办公室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实际情况总结摸索出了“7+x工作法”,通过该办法,整合了财政一事一议、土地综合整治、环境连片整治、危房改造、扶贫、安全饮水等项目资金,形成了合力,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

同时,安阳市改善人居环境办公室为了充分动员各单位积极参与该项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126个市直单位和74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200个行政村,要求所帮扶村达不到省级示范村的帮扶单位不得撤离。截至目前,各帮扶单位已经落实资金600多万元。

“安阳县每年有2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市场化保洁,市场化保洁率已达到50%,全县570个村都安排了保洁员,每个村里都设有保洁箱、垃圾箱。尤其是东蒋村、黄口村,除了亮化、美化、硬化之外,还在村里实现了墙体美化,把垃圾不落地的习惯落实给每个村民。以后的工作就是要建立该项工作的长效机制。”安阳县委农办主任张富斌把该县人居环境工作作了简要介绍。

安阳县蒋村镇大堰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全村600多人。“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开展,村里实现了地埋管线,修建污水管道,建成了垃圾池。现在村民自觉形成把垃圾倒到垃圾池的习惯。”蒋村镇党委副书记杨宏向记者介绍道。

督导考评显实效

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安阳市为了将该项工程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根据实际制订了一套督导考评机制。

首先,目标考核为依据。安阳市将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市、区)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年底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按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其次,多管齐下严督导。安阳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每人分包一个县(区),平时不定期督导,集中整治期间每天下基层检查;办公室设立了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综合组组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督查单,责令及时整改;宣传组配合督导组进行督导,以县(区)定期召开座谈会,以简报形式及时通报各单位帮扶进度。

“内黄县现在有1531个保洁员,每年工资达530万元。具体是县里拿70%,乡里30%的比例为保洁员发放工资费用。目前已有100个示范村和200个达标村,部分村人居环境已经实现了绿化、亮化、净化、硬化、美化的标准。”内黄县委农办主任陈献忠对于该县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满怀信心。

井店镇东江村是内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亮点之一。“我们村有1555口人,現有耕地2000亩,现有3个专职保洁员。现在环境好了,一到晚上在村里广场跳舞的多了,健身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我看这个工作是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好事。”东江村村民董振国兴奋地说。

“现在井店镇每个村基本都有广场和音响,镇里还有个‘星光大舞台。东江村每年村里自发组织自己的‘春晚,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民风更加健康。”井店镇镇长李家朋对于东江村及整个井店镇的发展自信满满。

由于安阳市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汤阴县引进市场保洁机制已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学习的经验,林州市“见缝插绿”和流动保洁车的做法也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先进方法,安阳县的“垃圾不落地”的保洁办法和内黄县大力发展绿化、积极开展适宜的市场保洁工程都受到了各地学习者的好评。

上一篇:名实论原文及译文下一篇:成功在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