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汇报

2024-05-03

美丽乡村汇报(通用8篇)

篇1:美丽乡村汇报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中国美丽乡村论坛交流发言材料

中共安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唐中祥

2010年10月29日下午1:30 美林度假村1号会议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金秋十月,宾朋满座。今天,安吉十分荣幸地迎来来参加2010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节暨中国小镇(发起)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们,你们的亲临指导是对安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三次产业莫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安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45万竹乡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以来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安吉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是杭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取《诗经》中“安且吉兮”,赐名“安吉”。县域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5个乡镇(开发区)1个街道,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Ⅱ类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是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 1

林县城、浙江省首个旅游经济强县,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两度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是民革中央、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创建的“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全国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深入开展“奋战五年〃再造安吉”推进行动,按照“一地四区”的发展路径,努力将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切实将五大文明高度融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建的科学发展路子。到2009年底,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52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位居市首位;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8.3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增长24.3%和27.4%,增幅名列全市第一、连续两年居全省前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4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1436元,同比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1.98:1,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安吉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极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加快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生态优势、区位优 2

势、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寻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安吉实践的融合点,实行错位式、差异化发展。为此,我们从2008年初开始,根据中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创新开展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6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规划引领,建设品位全面提升。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合规划中,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乡(镇)村发展规划等相对接,编制《安吉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规划和乡镇、村创建规划,形成一个规划系统引领建设,重点突出强化60个中心村和100个一般村的规划引导,着力体现“三大示范、两个更强、一大突破”。三大示范,即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示范,农村与城市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示范,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示范;两个更强,就是农业特色产业更强、旅游休闲富民经济更强;一大突破,即现代家庭工业实现新突破。二是注重内涵挖掘。结合安吉特色品牌,全力规划和打造“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并按照“一 3

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形成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村庄。充分彰显地方文化魅力,初步形成东北部民间民俗文化区域、西北部书画艺术区域、西南部竹文化区域三大特色文化区域。启动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并按功能建设36个馆点,全面展示安吉特有的生态文明。三是注重执行落实。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各创建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不得开展创建。专门成立勘察设计师协会强化对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专项设计和评审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标准,严格建设门槛。全力探索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创造性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设置“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36项考核指标,力争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2、抓要素支撑,建设活力明显增强。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为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创建热情,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部署。采取“5+X”模式整合、评估、确认、审计建设项目,由 4

县农办、发改委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专款安全使用等全面审核把关。坚持对上争取、招商引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实行整体策划、分头包装、结对共建、归口实施。两年来共完成建设项目977个,投入资金8.66亿元。二是注重财政引领。生态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每年安排1.2亿元资金,对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村镇,按人口规模以奖代补,分别给予基数为300、200、150万元奖励,下保底数,年初预拨,年底兑现。两年来县、乡两级以奖代补资金达3.3亿元,带动各类投资9.6亿元,其中村集体投入1.5亿元、农户投入1亿元。三年累计投入生态类基础设施建设12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40%左右。三是激发基层活力。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干部“一线工作体系”,实施“五百干部深入一线、千名干部服务一线”行动,选调630名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与建设;认真落实省委关爱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村干部报酬三级统筹,激发基层建设积极性;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一线选拔村干部,破格提拔6名新农村建设优秀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3、抓产业转型,乡村经营加快推进。围绕“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以经营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休 5

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一是农村工业集聚提升。依托优势工业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批特色工业专业村不断涌现,如长林垓村的羊毛衫加工,义士塔村、禹山坞村的转椅配件加工,以及竹机械制造专业村、竹制品加工专业村等。深入实施“5211”中国美丽乡村人才合作开发计划,加大科技兴工和科技人才培育力度。二是品牌农业加快发展。编制《安吉县农业产业招商目录》,先后在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大都城市开展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招商。万亩白茶园区已列入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吉白茶富农典型入选2009年全国两会专刊,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两会特刊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安吉白茶总产同比增长10%以上,产量达到850吨左右,产值9.5亿元,同比增21%。继续实施 “双吨百公斤”(每亩产一吨桑果、一吨桑枝条和一百公斤蚕茧)现代蚕业发展模式,蚕桑产业全县累计完成和改造桑园3万亩,产量增幅达30%以上,仅果桑一项,每亩就能产生2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三是休闲产业带动明显。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今年推进22个乡村经营项目建设,并建成5000亩农产品加工区、3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乡村旅游景区,抓住去年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总局作为全国首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试点县的契机,推进传统农产品转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转向休闲景区。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3个,面积7万亩,总投资超6亿元。中南百草园已被命名为 6

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共接待游客544万人次,旅游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8.5%和15.6%(其中农家乐接待146.7万人,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0元)。近三年,安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去年增幅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广大农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效益农业,涉足农家乐乡村游,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抓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把设施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推进生态设施向县域全面延伸覆盖。全面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多样化、网络全覆盖,城镇和中心村污水“就近入网、集中处理”,散居农户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就地净化”,所有乡镇全部建成处理设施,到2009年底,生活污水处理受益率77.3%,全国领先;建立“户收、村集、乡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运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收运一体化、处置无害化。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小流域生态改造,建成生态公益林43.73万亩,每年新增城乡绿化面积万亩以上。引入低碳生活理念,实施农村沼气系统建设、农房节能改造,推广农业生产节水节肥节能新技术;太阳能特色村覆盖面达到98.3%。到目前为止,全县15乡镇全部建成全国优美乡镇,建成市级以上小康示范村33个,其中省级29个。全县每个村都建立集就业职介、社会保险等于一体的劳动保障平台,都拥有农民广场、7

乡村舞台、篮球场、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实现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公共卫生服务站全覆盖;每年500户困难群众告别危旧房;90%的村建有标准化幼儿园,80%以上的村完成中心村建设,60%的村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推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率均达到100%;每年15万多农民享有免费健康体检,9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运行日趋规范;农村社会助学、法律援助、慈善资助和民情反映机制更加健全;初步形成全面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5、抓改革创新,民富县强快速推进。通过重点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难点和要素制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实现民富县强目标。一是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流转制度。制定了《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完善了流转中介服务、价格形成和纠纷调处机制。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6个,村级服务站180家;去年新增土地流转4.45万亩,其中农田流转2.45万亩、山林流转2万亩,累计流转土地54万亩。在全省率先成立第一家毛竹股份制合作社—皈山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二是创新金融体制。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建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总公司,搭建美丽乡村建 8

设投融资平台,破解建设资金难题。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加大“诚信彩虹卡”和“惠农卡”的发放力度。去年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4笔,金额5530万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545万元。探索实施“镇贷村用”模式,通过县财政注资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的利率向美丽乡村建设单位授信近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创新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推行“中国美丽乡村”物业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的总体要求,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强化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

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下步推进重点

今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前段时间,陈敏尔常务副省长莅临安吉指导工作,提出了打造风情小镇的课题,这既指出了安吉美丽乡村建设集镇建设的短腿,又指明了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通过两年多来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我们虽然在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城镇建设,尤其是集镇建设、经营正日益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软肋。我们在前一阶段作了一些调研和 9

思考,我们认为打造风情旅居小镇是加快农村资源要素向集镇集聚集中的重要举措,是丰富和完善我县小城镇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经营新领域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建设思路

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际,立足乡镇原有的生态优势、区位条件、产业特色和人文积淀,按照“经营城市”的建设理念,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遵循“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建设原则,利用10年时间,把15个乡镇打造成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异、百姓生活和美的风情小镇集群,切实形成县、镇、村三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格局,着力深化“美丽乡村”品牌发展内涵。

(二)初步建设设想

1、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小镇发展方向。小镇发展的定位,关系小镇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实施中,我们坚持采取对外邀请省市小镇发展规划专家实地考察帮助提出论证发展意见,对内选派小镇相关负责同志赴同类型先进小镇学习借鉴发展经验的方式,着眼长远,凝聚智慧,提出小镇发展品牌。以即将试点的天荒坪镇为例,我们在综合天荒坪生态环境优美,休闲经济发达,城乡功能完善等诸多要素优势,提出打造“风情旅居小镇”品牌。这不仅贴合了天荒坪10万亩竹海风情及农耕、作坊、节庆、文化的浓厚文化特色,展现了休闲经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产业特色,突出了乡村,淡化了 10

城市,兼具天荒坪小镇和乡村特色风貌、地域特点,可以形成城乡联动、旅游带动、市场推动的共建共享局面。

2、注重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小镇建设步伐。以实施东育、南优、西进、北拓和中间提升五大工程为基础,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准则,坚持按照“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把小镇发展规划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休闲旅游或工业发展规划等体系融合,将美丽乡村、企业、景点等小镇优势资源串点成线、连网成片,扩大规模,建立小镇旅游精品带、企业发展工业园等平台,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小镇发展品牌。

3、注重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小镇镇域经济。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城镇就可能“空壳化”。小镇建设要围绕品牌创建目标,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与小镇品牌发展相适应的大好高产业项目;在规范土地使用制度的基础上,小镇要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对现有与小镇品牌建设不相适应的企业或产业,采取帮助异地搬迁、促使同类集聚发展的方式,推动小镇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小镇建设和产业培育的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4、注重市场运作,着力增强小镇发展活力。注重发挥市场在小镇建设发展上的基础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依靠市场这个主体,坚持市场这个导向,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推动下,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通过企业化运作、村企共建等形式,11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镇发展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5、注重群众受益,放大小镇建设实际效应。小镇发展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群众受益。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小镇建设工作中。同时,通过小镇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镇域经济发展。

6、注重政府引导,凝聚小镇发展建设合力。政府引导是加快风情小镇集群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政府引导,避免政府包办,具体是要增强对建设风情小镇,是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引导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小镇的开发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小镇建设项目;要整合要素资源,形成全县一盘棋关心、支持、参与小镇发展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采取出台《安吉县风情小镇建设总体规划》,组建由县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及小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开展创建考核验收,向省政府争取将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列项等方式,明晰思路,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品牌建设。

安吉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展尚属于初步阶段,以上一些理念还不够成熟,部分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 12

在思维的创新和引导上需进一步加强,人才项目的引进和储备需进一步强化,设施配套及优惠政策需进一步跟进,力争在今后的实践当中进一步丰富完善。今天,我们有幸被国标委授予“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示范县”,我们倍感光荣与责任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和新起点,认真汲取论坛上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将安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与专家对安吉的关切与厚爱。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美丽乡村汇报

工作情况

自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该项活动,成立了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及省级卫生镇创建工作目标,以务实创新,抓长效管理为手段,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全体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工作渠道,打开工作新局面。

一、基本情况

镇隆镇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6万多人,全镇有126名保洁员,每个村至少配备5名保洁员,最多的村有12名保洁员。我镇建有一座垃圾中转站并已投入使用,已建成垃圾屋164间,垃圾压缩车2辆,正常使用垃圾车辆达到15辆,做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2015年以来,我镇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整治大行动,对各村积存垃圾、205国道、357省道、204县道沿线及镇隆河两岸进行整治。在整治过程中租用挖机、铲车等大型机械50次,清运垃圾车200台次,清除卫生死角258处,清运垃圾、杂草378吨。

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加大宣传力度,2015年共制作宣传横幅132条,发放宣传画报250份,发放“小手拉大手”倡议书7000多份。使群众自觉养成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不乱扔垃圾杂物,不随便倾倒农药残液和生产生活污水。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工作,于2015年9

月开始由水费代收卫生费。制作宣传横幅6条,悬挂在主要道路路口;发放《惠阳区环卫收费随水费征收改革宣传手册》10000多份;在自来水公司收费厅张贴通告。

我镇在山顶村黄花岭小组、陂塘角村陂塘角小组、楼寨村新富小组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同投入240升分类桶三套,在分类桶周边张贴垃圾分类宣传画报,并发放600多份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二、保障保洁员开展工作

(一)保洁员保障落实到位

1、确实保障保洁员工资。我镇在册保洁员126名,工资全部由市、区、镇三级承担,从而减轻了村的经济负担。个别村由于外来流动人口多,保洁区域大,根据实际在原有在册保洁员的基础上再聘请保洁员,由镇政府负担保洁员工资。通过实行这一举措,更好地合理安排保洁员的保洁区域,确保每个村都可以完成保洁任务。

2、统一为保洁员投保意外险。为保障保洁员人身安全,解决其后顾之忧,镇政府拨出专门经费,统一为保洁员按最高标准进行投保,使保洁员能够做得放心、安心和舒心。

3、规范保洁员统一标识。为了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规范保洁员统一标识,我镇为每名保洁员配备了两件印有“镇隆环卫”的马甲。该批马甲颜色鲜艳,反光警示标识清晰。

(二)实行环境卫生质量与绩效工资相挂钩

1、实行村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我镇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村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包片村干部主要对本包干区域内聘请的保洁员进行常态化管理,对清扫保洁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工具的使用、保管

进行监督。村干部分片包干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2、建立奖惩制度,实行环境卫生质量与村干部绩效工资相挂钩。为增强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出现“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的现象,我镇从“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全镇各村每月的卫生保洁情况进行检查、评分、排名,并全镇通报。每季度进行一次总分排名,总分排第一名的村,镇政府给予奖励10000元;排第二名的村给予奖励6000元;排第三名的村给予奖励3000元。对连续三个月排名在后三位的村进行通报批评,并扣减该村全体村干部全年绩效工资的5%;一年内第二次出现此类情况的,扣减该村全体村干部全年绩效工资的10%;出现三次的扣减20%,以此类推。

3、加强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工作。每月初一定为卫生行动日。年底前,我镇将对全镇各村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年终考核,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按比例评出镇隆最美丽、最清洁的村庄给予表彰,倒排出卫生差的村庄进行曝光、扣减绩效工资。同时,将对被评为市、区级最美丽、最清洁的村庄或卫生最差的村庄所在村委会进行奖惩。

三、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一是我镇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常导致垃圾清扫不到位或得不到及时清运,一些积存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

二是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保洁员名册》、《保洁员工资发放登记表》《卫生保洁公约》《设施、设备维护及保用情况》《保洁员制度》等台帐资料有待完善,同时需建立健全清洁管护、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清洁乡村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是从我镇实际情况看,我镇企业多,流动人口多,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保洁难度。

四、整改措施

篇3:美丽乡村汇报

1 罗联乡美丽乡村项目概况分析

1.1 地理位置分析

罗联乡位于福建省长乐市西南部,长乐、闽侯、福清两市一县交界处。项目全程约10公里左右(不含1公里罗联溪滨水步道),整体形成一个风景带,主要途径吴村、马厝村(革命老区村)、大坪村(革命老区村)、东林村、三山村5个行政村,以及洋中村、下蔡村、联社村等自然村落,其中借道营融线约2.5公里。

1.2 人文景观分析

沿线人文景观主要有革命老区村:大坪村、马厝村的特色建筑及烈士纪念亭等;寺庙有临水宫、双涧寺、洪岗寺,都具有特殊的地域文化建筑与人文景观。

1.3 优略势分析

优势主要是区内交通便利,村与村距离近,通达性好,事宜自行车的骑行;依山傍水,油菜花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沿线途径两个革命老村,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厚,有种火龙果植体验区,可供游客采摘;罗联乡西侧紧邻笔架山,可供游客登山远眺。罗联溪水横穿整个罗联乡,可将滨水步道与绿道结合,提升区内的交通通达性。劣势主要以乡村民居为主,原有老建筑破坏严重,新旧建筑混杂,风格各异;沿线垃圾堆放杂乱。综合罗联乡的优劣势分析,提出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建设大美罗联的设计远景。

2 罗联乡美丽乡村项目设计理念

2.1 罗联乡美丽乡村项目设计理念

(1)绿道理念引领乡村农业向旅游农业拓展延伸,通过环形村道构建一条绿色生态骑行步道。(2)沿线的风景带进行优化、美化,建立统一的导向系统。

继承弘扬当地红色革命文化,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图1)。

2.2 罗联乡美丽乡村风景带绿道的提升

(1)罗联乡美丽乡村迎宾道路的提升。迎宾道两侧已有较为完整的人行路和平树池,可在此基础上对树种进行更换,提高其观赏价值,树池内部平铺鹅卵石。沿线增加统一的绿道标志,提升乡村的整体面貌及其指示引导的功能。道路现有双向车行道较窄,绿道直接借用车行道,通过绘制自行车LOGO加以标识(图2)。

(2)罗联乡美丽乡村节点景观的提升。根据现有的立地条件,充分结合美丽乡村的设计理念,对罗联乡的入口、道路环岛、农家乐、马厝村入口、大坪村入口等进行景观效果的提升。通过增加必要的配套设施、指示标识,对植物的搭配设计也进一步加以丰富(图3)。

大巴停靠点、生态园、休闲广场、垂钓区等功能分区明显的区域进行优化,贴近美丽乡村的设计理念。

2.3 美丽乡村风景带植物设计及配套设施

(1)罗联乡美丽乡村风景带植物设计。植物的设计需要结合美丽乡村的设计理念,遵循一下设计原则:(1)多样性原则:园林植物如果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所以园林植物配置提倡以乔木为主,实现乔、灌、草、藤相结合,实行高矮搭配;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合理配置,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乔木能改善内部环境,方便市民林荫下休息,也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小环境条件。小乔木或者大灌木等中层树可以充当底层屏障,既可挡风,又能增添视觉景观。下层灌木或者地被可以丰富林下景致,保持水土,弥补地形不足。(2)经济适用原则: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发展节约型园林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植物配置的近远期结合问题,要使远期绿化效果好,就要选用一些寿命长、生长速度慢的针叶常绿树种;要使近期绿化效果好,就要选用一些速生树种,还应该注意乔木和灌木的比例。植物配置中的季相变化中的色彩变化最主要。正因为如此秋色叶树种在植物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应适地适树原则:采用原有的乡土树种为基调,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节约成本,形成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2)罗联乡美丽乡村风景带配套设施。景观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提升主要从指示牌、自行车租赁、机动车停放、垃圾箱、座椅、公厕、医疗点等方面进行增设设计。配套设施设计的材质、位置需要结合罗联乡美丽乡村设计理念相统一。对乡村原有的风貌进行保护性的修缮。厝村(革命老区村)、大坪村(革命老区村)等保留有红色之旅的村庄进行重点保护。通过一些宣传牌、雕塑等景观小品,去记录传承红军的光辉事迹。

3 结束语

美丽乡村的建设,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加强统筹规划。实施串点成线、连线扩面,分片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建设格局。重点推进重要通道沿线、重要流域沿线、重点区域周边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村庄整治建设。这对今后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美丽乡村的建设,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加强统筹规划,实施串点成线、连线扩面、分片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建设格局。同时,重点推进重要通道沿线、重要流域沿线、重点区域周边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村庄整治建设,加强试点小城镇、风景名胜区等周边的村庄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建设。文章就美丽乡村风景带的景观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篇4:信阳:以美丽乡村拉动美丽经济

2013年年底,农业部下发《关于公布“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名单的通知》,信阳市有4个乡村入围,充分说明信阳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国家认可。自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以来,信阳市借助作为河南省唯一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东风,依托独有的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统筹规划 突出山水

今年3月,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在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根据人口流动的趋势,做好人口变动大账,不盲目画方格、求全面、摊大饼,纸上谈兵。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编制有关规划。

信阳市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素有“豫南明珠”“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是一个山水城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信阳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特色,在山水上做文章,而且突出农村特点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持农家风情。

平桥区郝堂村是河南省唯一命名的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该村地处市郊,是以民俗、乡土兼顾城乡结合等规划建立起来的,整个村庄由青砖、绿瓦、古木、阁楼、池塘构成,展现出豫南特有的江南水乡般的建筑风格。

而位于商城县北部的田湾新村,距县城6公里。两年多的时间里,这里不高的山岭上,形成了400余人集中居住生活的新型社区,四周被山包围,而满山的青松与红色的别墅交相辉映,古朴又不失时尚,俨然一个城市山庄。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新介绍,在新型社区建设中,他们注重保护生态自然,立足村庄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当地传统产业油茶种植,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山、田、林、路、业紧密结合,打造和谐新村。

七里冲村位于商城县西南,属3A景区汤泉池管理处管辖。汤泉池不仅有温泉湖大面积水域,更有中原神水“药泉”,温泉清亮微蓝,水温56度左右,含硫纳镁钾等元素,对皮肤病、风湿病、胃肠病都有显著疗效。而七里冲村有部分村民房屋正是建在温泉湖边上,相对分散,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墙体统一刷成白色,硬化路面,保持村容整洁,村民“望得见水”泡得上温泉,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

以人为本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最终受益者,信阳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信阳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形成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舆论氛围。注重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家庭、争当文明公民”活动,加强农民文化知识、公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相匹配。

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一户村民看到别的村民都在改建豫南民居发展农家乐,也想加入进去。可是资金不够,就找到了村里驻村干部副乡长陈辉谈了自己的想法。陈辉看到这户村民这么有积极性,就个人借了5000元给他。如今这户村民的房子也已改建完成,看到古朴漂亮的房子,这户村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新县千斤乡戴湾村村内道路以前全是土路,每逢下雨村民都出不了门,而且村里全是旱厕,到夏季臭味难闻。被列入美丽乡村试点后,当地政府首先解决村民最迫切的问题,进行道路硬化,建立水冲式公厕,而且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成立了“杨摆柳文化艺术团”。戴湾村一位老太太每天三顿饭后不论刮风下雨捡拾村里的垃圾,而且晚上趁着路灯再检查一遍!她的执着,使乡邻大为感动,现在连村里小孩都自觉不乱扔垃圾。

美丽经济蓬勃发展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乡村面貌和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更应是社会繁荣,经济持续增长和人们幸福感的普遍提高。

已建成的平桥区郝堂村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美丽乡村建设直接促进了郝堂旅游业的发展,农家旅社也应运而生,生意非常好,村民收入较之以前增加不少。

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古村落民居有着八百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规划中的民俗村。周河乡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副乡长张一谋说道,该村今年“十一”左右建好,可以对外开放。但是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在还没建好的情况下从郑州来组团游玩的旅游大巴来了好几辆,让他们对未来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信阳市是河南省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近700万农村人口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30多万。美丽乡村的建设,使农村成为了最宜居最宜游的地方,一切功能施设跟城市差不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

七里冲村村民李大爷的儿子在江苏搞拆迁工程,资产上千万,听说村里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毅然回来跟老父亲一起办起了农家乐,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

篇5:美丽乡村建设书记汇报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户村镇位于邯郸市复兴区西部,全镇辖17个村,共6400户,现有人口3.1万人,现有耕地20580亩。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户村镇倾力而为、强力推进,多次代表区迎接市观摩,现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整体进展情况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十二项专项行动开展,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抓好“五化”工程。

一是抓好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的实施城镇和村庄建设,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这种文明的载体。因此,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始终强调规划先行,结合各村周边环境和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既建设了齐村、东常赦等现代化农村,又打造出牛叫河、康河等古村风情。

二是抓好净化。在抓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当做首要任务来抓。聘请卫生保洁员和建立垃圾收集池和垃圾桶,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与农户签订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区运”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在全市环境卫生整治排名中,我镇始终名列前茅,今年第一季度环境卫生联查当中获得全市前三的好成绩。

三是抓好绿化。以今春“绿美复兴”攻坚为契机,重点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按照“见路见树,进村进林”的总体目标,深入宣传,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多措并举,仅用18天率先完成绿化任务,在全区春季绿化观摩评比中名列前茅,全市绿化工作现场会也在我镇召开。全镇累计完成绿化面积3337亩,植树29.58万棵,树种以杨树、柳树、法国桐、核桃树为主。同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德丰生态观光园项目推进小组,赋予项目进地和项目建设坚强保证,坚定了我们努力改善周边环境的决心。

四是抓好美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各村主街道和小街巷违建临建进行集中拆除,对墙体进行改造,对墙面进行粉刷。截止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共硬化街道56500平方米,清理垃圾杂物44810立方米,清理庭院1521户,清理残垣断壁279处,拆除违章建筑279处,治理和利用空闲宅基地31处6740平方米。并对每个村利用空闲用地打造节点,按照村村有广场、村村有游园要求进行建设。重点打造了牛叫河湖心岛景区、康河老村景区等多个独居特色的景点。

五是抓好亮化。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亮化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镇里筹措资金投入125万元为宿庄、康河、涧沟、牛叫河等4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70盏;户村、郭河等村安装了LED路灯。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中心工作摆布不开。2017年春节过后户村镇整体投 2 入紧张状态,全国“两会”信访维稳、“一带一路”峰会信访维稳、涉军群体信访维稳接踵而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小散乱污整治工作趋于热化,又有309国道整治工作、霍北路整治工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边整治”等突发重项任务。造成户村镇整体工作持续高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作为重点工作有安排,但精力和时间投入有限。二是各村进展参差不齐。目前,户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本没有启动的村庄有省级重点村林村、肖河,市级重点村霍北、陈岩嵛、酒务楼;进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村有省级重点村东常赦、涧沟、康河、户村,市级重点村蔡河。其他各村在绿化和整治方面虽有进展,但进程和效果均不明显。

三是建设规划有待完善。目前,户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缺乏完整合理的规划,各村原签订的美丽乡村建设承包商也没有提出完整的合理规划、整村建设方案及打造目标。

三、下半年工作谋划:

年底,户村镇将代表复兴区迎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观摩,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思路举措,凝聚各方合力,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一是抓好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结合复兴区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办法,对户村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进行统一招标,统一规划设计,结合各村周边环境和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策。

二是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 3 重要任务,建立镇领导班子美丽乡村联系会议制度,强化对接、协调,共同解决问题。逐村召开支村两委会议和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动员大会,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作为美丽乡村第一责任人住村抓建设。

篇6: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2014年以来,**镇立足镇内自然生态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众多的优势,精心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到目前为止,重点打造完成了曾子山流域、观音山流域、郑南路生态片区、玉溪河生态片区等4个连线连片区域,完成了63个自然村“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共计硬化面积达67万平方米。按照以硬化带绿化、美化,全面提升绿化档次和水平,以群众喜欢的柿子树、山楂树、木槿花、月季花为主,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万余株,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在全镇开展彩化乡村活动,镇政府出资共购买波斯菊、硫化菊、孔雀草等各类花草种子500余斤,实现了彩化乡村全覆盖,并对杜家山等33个村实施重点彩化提升。新建综合文体广场14处,完善了健身器材、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

两年来,我镇虽然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距离县领导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今后,我镇将

篇7:村创建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村地处***。全村现有 *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党员**名,*个党小组。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2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荣获**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市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年**市委市政府授予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稳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在协调发展、村强民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等方面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组织,深入宣传,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多次调查研究,讨论座谈,多方征求意见,结合本村地理位置、土地情况、产业结构等制定了发展规划。对深山居住的农民实施搬迁,建立了3处移民点;对泥泞土路、出入不便的村主干道、居民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对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并实施绿化美化; 1 合理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养殖业;对街道进行整治,做到宽敞干净整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建设。村两委班子根据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500万元,建立了70户259人的移民搬迁点,解决了居住环境问题,成为我村一处靓丽风景;筹资160余万元,实施主干道和居民小巷道路改造硬化、饮水、亮化等工程,解决了村民方便出行、生活等问题;筹措资金220万元,对街道进行了整治,实施了绿化、文化项目提升等工程。现在村主干道进出畅通,路面全部硬化,村内巷道硬化基本完成,路网布局合理。农户饮用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达到全覆盖,居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保证率达到了100%,土地、山林全部完成了确权登记。合理配置建造了村庄内公厕7座,做到了专人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三是建设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2012年,经过努力,先后筹资108万元,建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农村幸福院、村卫生室、文化娱乐广场、村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设备齐全,规章制度健全,活动经常。村民普遍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全村5户五保户,实现了五保 2 供养,学前一年儿童全部入园,适龄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全覆盖。

二、因地制宜,努力增收,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几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规划,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模式。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我村耕地面积2309亩,林地7137.5亩,主要以劳务输出、干杂果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导产业,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花椒、核桃、蔬菜为辅,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本村主导产业占产业收入达到了75%以上,对本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二是努力增收,发展规模产业。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村两委班子的责任,积极发展规模产业。全村规模养殖户13户,在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带领下,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提高了部分村民收入。本村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上。近三年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

三是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积极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7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在原有花椒1460亩的基础上,新栽花椒366.4亩。同时成立宝鸡市渭滨区晁凤花椒农民 3 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学习先进经验,动员群众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搞活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地域、气候条件,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利用离市区近的优势,发展牛、羊、猪、鸡等规模养殖;利用城乡结合部位,鼓励村民到市区自主创业,进行多种经营;利用在外工作人员,搜集信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村两委班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产业带动,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

三、整治环境,建立长效,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

我们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了***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经过持续环境综合整治,我村道路、房前屋后、墙体周围干净整洁,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了路灯,适宜绿化地段、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树种丰富,农家小院环境优美。我们以全长1050米的主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建设有村史村情墙、商贸一条街、文化传承墙、民俗风情墙等,体现了晁峪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修建仿古式文化墙140 米, 外围墙水泥粉墙716㎡, 围墙仿古式围墙拾脊230米,仿古式广场前文化墙31米 ,粉刷墙面6800㎡ ,水渠加盖板480米,水泥硬化580㎡, 桧柏(高2米,全冠)300 株, 白皮松(2米高)6株,绿化回填土方(深度50cm)453m³,通过整治达到了效果。

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我村设置了公益性岗位,目前配备了卫生保洁5人、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2人,已从事其工作7年时间。我们认真抓好这类服务队伍管理,完善考勤制度,保证街道、各组巷道路、排水渠、村内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环卫设施、公共设施完好。村内合理设置了垃圾站(台)、垃圾筒,做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得到了全面整治,畜禽粪便得到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我们以村民小组长为各组“三堆”巡查清理责任人,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建立“三堆”清理长效机制。

三是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土坯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实施拆除。我们以区、镇党委和政府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契机,积极安排部署,多次进行思想发动,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宣传土坯房改造拆除政策,做拟拆除户思想工作。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分类施策,制定措施,建立台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组到户,做到拆除户满意,拆除土坯房220余户,保证了土坯房改造拆除工作稳妥推进,进一步美化了整体环境。

四、注重教育,倡导文明,建设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近年来,村两委会不断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倡导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注重教育,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多年来,村两委班子注重农民教育,积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 5 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 深入学习宣传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我教育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策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提升年”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提高务农技能,培训数量逐年增加,今年举办了种植、养殖培训班3次,共330人次。

二是倡导文明,不断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了文体活动团队,建设了3个文化活动广场,游园1处,设置了文体器材,每天由村上组织广场舞,村上组织或自发进行经常性文体活动。教育村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崇尚生态文明。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村风民风淳厚朴实、文明和谐。“十星级文明户”宣传全覆盖农户参评率高于96%,悬挂了“星级文明户”标识,统一了悬挂位置,大力宣传“星级文明户”先进事迹。

三是和谐稳定,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心、民心,积极引领全村人员发展各项事业。班子结构合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村“两委会”引领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强。我们积极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到位,新农村建设、农村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落实措施。今年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 6 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票否决事项。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村民主法治健全,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安全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村村民委员会

篇8:美丽乡村汇报

安吉, 地处浙西北, 其名取自《诗经》中“安且吉兮”之意, 由汉灵帝所赐, 至今已有1 8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 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 安吉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平安、吉祥、美丽、富饶”, 这里的人们享受着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 处处洋溢着和谐、自然的生态之美。

美丽源于标准

在安吉灵峰山脚下, 有一个依山而卧的小村落——横山坞, 风光秀美、景色怡人。走进横山坞, 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令人心旷神怡, 陶醉其中。

当你正惊诧于身处现实版的世外桃源之时, 不远处传来了悠扬的歌声, 阵阵欢歌笑语, 飘荡在如画的横山坞。跟随着这美妙的声音, 我们来到了横山坞村民健身广场, 原来是村民们正在开展娱乐健身活动, 开心地跳着广场舞, 唱着“小苹果”, 每个人的脸上无不流露着无以言表的幸福喜悦, 一幅现代化农村的蓬勃景象尽收眼底。

美丽的画卷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然横山坞的魅力并不仅仅如此, 这里有占地面积4 000多平方米的村级便民服务大厅, 可以代办户籍、计生手续, 提供自来水、用电安装维修以及就业咨询等全方位的一站式便民服务;标准化的灯光网球场、篮球场, 标准化幼儿教学点、养老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站一应俱全;同时建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茶叶专业合作社, 2万多平方米的村工业集中区, 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解决一切生活所需和就业问题, 横山坞真正走向了现代化美丽乡村“生活甜美、生态富美”之路, 横山坞人也快乐地享受着标准化、现代化农村带来的富足、惬意、和谐、幸福的生活。

大学生村官程敏告诉记者, 今天的横山坞, 这一切的成果都要归功于一项工作, 那就是——标准化建设。在横山坞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 标准化工作可谓功不可没。从2006年安吉主导制定的《生态村建设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伊始,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就在标准的指引下渐渐展开, 之后随着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系列地方标准及标准体系陆续出台, 横山坞和许许多多的乡村在标准的引领下努力建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美丽村庄。如今的横山坞, 依托标准建设, 已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 美丽乡村建设的经典范本。

美丽乡村, 魅力横山坞。在安吉, 像横山坞村一样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不胜枚举。据悉, 通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 截至目前, 安吉县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 1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 创建总覆盖面达到95.7%, 呈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

标准化圆梦安吉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这是中国美丽乡村的总目标, 亦是每个安吉人的美丽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 安吉积极探索美丽乡村标准化之路, 以标准为统领,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安吉, 一支由30余位县内外新农村专家、标准化专家和7名“三农”专家、教授组成的队伍经常行走在各村之间, 他们是安吉中国美丽乡村专家库的成员和顾问, 经过多年努力, 共同研制了中国美丽乡村标准体系。

这个体系以“一个中心、四个面、三十六个点”为元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一个中心”即:中国美丽乡村总目标, “四个面”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三十六个点”就是36项考核指标。整个体系涵盖了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近280项。从功能上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服务保障、产业经营、公共服务5个子体系, 能够满足生态环境标准化建设、农村产业标准化经营、农村公共事业标准化推进、农村事务的标准化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美丽乡村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规范》、《美丽乡村村落文化展示馆建设与服务通用要求》等标准 (规范) 20余项, 确保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有了标准体系的支撑,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为了将美丽乡村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安吉县采取了4项保障举措, 即建立多方投入机制。安吉县 (乡) 财政、村集体、农民共同投入资金, 用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推进社会工商资本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与经营管理中, 达到了共建、共赢、共享的效果。5年来县财政以奖代补资金达到5.1亿元, 乡财政投入2亿元, 带动村集体投入7.71亿元, 带动农户个人投入1.24亿元, 撬动各类金融、工商资本投入60亿元以上;建立考核机制。以村为单位, 坚持“一个标准、三个档次、捆绑考核、动态管理”的联动考核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根据考核评定结果, 县财政对评定为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的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不等的奖励, 并对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老年活动室、卫生服务站、体育设施等建设项目给予10-30万元的专项补助;建立宣传培训机制。邀请标准化领域专家定期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培训班, 利用高速公路路口广告牌、美丽乡村村村看平台、数字电视点播界面等大力宣传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成果。

以标准体系为基础, 安吉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农村来建设, 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管理, 作为一个大生态博物馆来布局展示。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呈现整体美, 保持真山真水, 因地制宜, 因村而异。“绿水逶迤去, 青山相向开”, 用标准引领, 以生态立县, 成就了安吉这一中国首个生态县。标准圆梦, 安吉人的美丽梦想终成现实。

与此同时, 更振奋人心的是, 以安吉县政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已于6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 这意味着, 安吉人正努力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推向全国、推向国际。

国标促美丽升级

2014年, 安吉被国标委、财政部选作首个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借此契机, 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全面升级。

经过一年的努力, 安吉美丽乡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建设完成了围绕45项新建设指标的升级版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安吉地方标准的梳理;发布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技术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等多项安吉地方标准, 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制定。

安吉作为第一起草单位, 积极联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及浙江省质监局, 共同商议标准起草制定方案, 明确标准制定9家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并赴四川、重庆、湖北等地调研, 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经起草组6次会议、全国意见征求和11次修订, 2015年2月, 在京召开评审会, 通过国标委专家组审查, 并于6月1日发布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的发布是安吉探索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模式的成功缩影, 也是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参考依据。

“安吉模式”值得借鉴

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而且也为全国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标本。今天的安吉已然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 甚至被一些学者誉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创新的典范”。它的新农村标准化建设经验值得大力推广。

2014年8月, ISO秘书长罗博·斯蒂尔夫妇一行来安吉考察美丽乡村标准化工作, 罗博秘书长对安吉运用标准化工具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十分赞赏, 经实地考察, 对安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分类等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鼓励安吉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经验汇总成案例进行推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 “安吉模式”走在了前列, 其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和借鉴。

安吉在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国家农综改试点工作中, 努力把握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即始终充分尊重民意, 保护好美丽乡村本地文化风俗, 发展好各村特色产业, 体现个性特色;紧扣标准的精简实用, 严谨地对待标准体系建立、地方标准规范制修订过程, 避免“泛标准化”, 保障标准这个“和弦”能服务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旋律”;明确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不仅要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更要以农民满意、幸福为最终目标, 避免“被标准化”。

通过发挥标准的规范提升和普惠共享作用, 全面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 使农村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经济活力显著加强, 乡村文化日渐繁荣, 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如公共服务方面, 县级职能部门19大类121项事项全部放到村便民服务中心, 村民存取款、办理各种证件、新农合参保等各种手续均可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办理, 文体广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还拥有免费的电视频道, 实现村内服务信息公开共享。

通过发挥标准的引领示范和支撑助推作用, 在全省作出了示范, 打响了美丽乡村安吉品牌, 有力提升了安吉的国内外影响力和知名度。2011年, 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安吉经验为样板, 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纲要》, 上升为全省战略。2014年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浙江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浙江省委第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 首次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纳入其中, 安吉已成为浙江省两美建设的生动实践区。截至目前, 全国所有的省份均有政府团队到安吉汲取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上一篇:喜迎中秋节作文下一篇:初一科学作业本a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