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2024-04-19

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共10篇)

篇1: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一)

1、本课程总结:

首先感谢张勃老师和张娟老师对本课程的努力和辛勤劳动,以及张勃老师给我们的机会让我们与建筑师面对面交谈,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其次,对于引进统计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有所扩展知识面,再次,张勃老师所请校外专家所给的作业评论让我认识到学习思路上的缺点和漏洞。

2、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基于建筑师特点做一个关于建筑师top10的排行,还要走向国际化,这个会削弱采访建筑师的意义,前半部分主要在采访,刚了解了这个建筑师立马专向后半部分的搜集其他建筑师的数据,而数据搜集全部来自网络,结果就是,采访的建筑师一知半解,譬如很多同学连采访建筑师的实地作品都没有见过;搜集资料的建筑师也是一知半解,缺少深入的去学习他们的设计内涵的时间,不能将所了解内容用到学习中去。

我的建议是可以专注一部分,譬如主要研究所采访的建筑师,去研究他的建筑,评论他的优缺点,刚好可以面对面让他帮助解答疑问。

其次,对于建筑师的排行这个范围有点过大,现在的建筑师作品量都比较大,总结、评论、数据搜集的过程就比较复杂漫长,个人觉得对一个优秀建筑的全面解读的作用胜过对一个建筑师的泛泛总结,所以可以适当改为对建筑的排行,简单精化课程内容。

第三,top10 要求有点多,既要采访建筑师入榜又要走向国际化,这样某些建筑师必然进不了榜;好不容易进榜,又出现各种限定条件,与国际化不沾边。

我的建议是可以根据全班所采访的建筑师进行排行。

第四,统计学的加入可以扩展知识面,但了解之后发现并不像想象中的全能,他们也存在着各种限制条件,在我们不停量化各种因子,不停去掉各种带有主观色彩的因子,不停的为了让各种因子之间产生关系而牵强的修改之后所剩的一些因素已经没有原来趣味和意义了,最后就是一个枯燥平淡的因素产生的一个平淡枯燥的结果,在各种修改之后,最能体现主题的因素反而不见了。

批评和评论本身就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词汇,我们所做的就是如何让别人去信服我们的评论,如何寻找更多有利理论依据,如何去发现这些建筑的优缺点,然后进行自己的评论,在其他人的赞同和反对中继续完善自己的批评依据。

 

篇2: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这门课程的建议,我觉得经过半学期的时间,我还没有对建筑批评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8周的时间我们的课堂时间基本都在汇报中度过,没有学到一些建筑批评的相关方法和方式,也没有看到一些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而且汇报这种方式在课堂后半段往往会比较乏味。()我觉得,可以利用上午的一半时间进行相关建筑批评方法的理论和案例的学习,这样对我们的设计能力,考虑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

其次,我感觉在这门课程中没有看到关于建筑的“批评”,更多的是对建筑师以及建筑特点的资料收集和了解,没有落到“批评”的实质上面。

希望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建筑批评这门课程有所帮助。

篇3: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城镇教师的支教或高等师范院校 (包括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 下同) 师范生的顶岗实习, 置换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并组织其参加教师培训, 从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与能力, 促进了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培训的组织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必须与师范生顶岗实习、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两项工作紧密衔接, 互为支撑, 同步实施, 整体推进。具体形式为:省内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当地已派出支教教师的城镇学校或农村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城镇派出的支教教师或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 通过两次置换或一次置换出来的农村教师参加由师范院校和当地教育局联合组织的脱产培训。

培训的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采取在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实施。师范院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的农村教师开展分类培训, 会同当地教育局共同确定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特级教师、名教师等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授课教师, 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交流互动、说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应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 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突出案例教学和参与互动。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针对农村教师实际需要, 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 学科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应用,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设计实施等。

目前, 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为使置换培训模式更优化, 置换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本人采集了一些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现简述如下。

二、研究方案

(一) 问卷调查———国培教师1.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平行学校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2.步骤

对本校教师发放问卷, 统一回收;对其他平行学校则运用电子邮件进行调查。

3.问卷材料及调查结果

在邢台柏乡县三所平行中学抽取教师施测。发放教师问卷60份, 回收有效问卷5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4.研究报告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参加国培的教师认为培训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的为25人, 有帮助的为29人;对课程设置很满意的为18人, 满意的为24人, 一般的为12人;54个人都认为培训班授课教师责任心强, 备课认真;对于培训时间, 18个人希望可以加长培训时间, 而36个人认为恰当;对培训班的教务、组织管理有12个人很满意, 36个人认为较好, 6个人认为一般;42个人认为授课课时应适当增加, 12人认为应当减少课时;教师们对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法培训较感兴趣。

对于最为实用, 效果最为明显, 启发最多的课程, 教师们各有看法:部分教师认为《青春期教育》《初中生“网络沉迷”的预防与矫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这几个课程最能联系当下的学生,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教育会有所帮助;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最为实用, 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管理学生并与学生沟通交流, 主要教会掌握学生心理的一些方法技能;还有些教师认为《开放式试题讲座》《社会问题解析》对其启示最为明显。

教师们都认为有机会参加“国培”很好。首先, 参加培训可以与名师面对面交流, 可以聆听名师们的精彩讲解, 提升了教学理念, 拓宽了思路,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思想。其次, 教师们反映在农村教学多年, 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 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等不断地被输出、掏空,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职业倦怠。国培给了教师们难得的机会, 不仅让教师们在知识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 提高了师德修养, 提高了知识素质, 还有机会结识很多新朋友, 让教师们收获很多, 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在一线教师们补充新能量的同时, 顶岗实习生们也有了一个上讲台的机会, 很难得。

当然, 也有教师认为参加国培就不能照顾家庭, 家庭与事业不能兼顾。另外, 还有些教师担心顶岗实习生不能独当一面。

(二) 自我剖析———一个参加了国培的农村中学教师

说起国培, 有褒有贬, 但我觉得国培活动利大于弊。首先,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 国培活动的开展使大量中小学的教师岗位空缺出来, 给了师范学生 (顶岗实习) 支教的机会, 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给了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其次, 对国培的教师来说, 虽然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当今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 如:新出现的幼儿园教育对小学的教育存在不利的影响;农村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人们大众化选择教师职业, 造成了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这些现象与弊端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阻碍,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国培计划开设了针对各专业、针对各教育理念等的课程, 提高了各地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 也培养了各地方教师对21世纪教育的理解与实施。国培计划又一次实现了教师向学生的转变, 使教师能亲身体会到学生的感受, 对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育缺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让教师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去真正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鼓励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听听大学教授幽默诙谐、意义非凡的课程, 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超脱, 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净化。再加上课下如此“充实”的电子作业及各种课件与反思等, 给每个地方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三、结论

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较为满意, 在亲自参加过“国培”之后, 教师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并且获益匪浅。为继续更好地开展这项培训活动, 让以后参加“国培”的教师们能够收获更多, 教师们对国培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具体有如下几点: (1) 多增加一些学生心理方面的课程, 以便与学生沟通交流。 (2) 增加一些教师心理方面的课程, 以便自我调节。 (3) 最好增加跟岗学时, 让接受培训的教师真正体验到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换句话说就是, 一节好课应该如何上。 (4) 多与一线教师交流, 包括从备课到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等方面。 (5) 希望专家在讲解理论之后可以亲自上一节示范课。 (6) 应注意教学新理念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有脱节的现象, 进行改进。 (7) 适当增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法的培训。 (8) 多增加专业性讲座。

摘要:“置换教师培训, 顶岗实习支教”, 这样做无疑是利大于弊, 不仅可以使一线教师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 也使得师范学生接受了现实的磨砺。

关键词:置换培训,置换培训教师,顶岗支教,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篇4: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中心问题 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70

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项改革措施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一个地方改了合适,对其地方也合适。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學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一、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但总的来说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二、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做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篇5: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大学生

一选择题

1.你觉得大学近代史的学习氛围如何?

A 活跃B 比较活跃C 一般般D 死气沉沉

2.你觉得近代史的学习对现实的意义如何?

A 意义重大 B 较大C 一般D 基本无用

3.你对大学历史老师的教学印象如何?

A 特好B 一般C 较差D 很差

4.你认为近代史的课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A普通满堂灌 B分小组讨论C 学生讲解

5.你认为学习了近代史的最主要意义是

A 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培养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

B了解优秀民族英雄的事迹,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C记住外国侵略者对国家的掠夺,不忘国耻

6.你觉得历史教学课程的改进方向是

A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老师教学学生参与

B分配学生任务 学生教学讲课

C选择学生到其他老师课堂听课 提出改进意见

7.学习了近代史可以提升你哪方面的能力

A 自我认知能力 B社会交际能力 C 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D 对人生的规划能力

8.学习历史课程对你其他课程有帮助吗?

A 非常有帮助 B 有帮助C 帮助不明显 D没有帮助学习习近平现代史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认识历史

A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B 记住国耻 发奋图强

C学习西方,强大祖国

二简答题.请你对历史的教学方式提点意见,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新的体会你在学习了近代史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请你根据你的问题对历史课的改

篇6: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平丘壑

作为一名新员工,有人跟我说,按照惯例,一般是不便于讲公司的一些情况的,尤其是一个新员工。在国有公司,有些事情,是可知而不可说的,——这些叫中国的“特色国情”。

我们华兴公司无疑是将这“特色国情”发挥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的特色企业。

虚的我就不多讲了,直奔主题吧。

看过网上对华兴的评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公司,大型的国有公司,外界的评论那么差,人才流失那么严重,管理层面一团污七八糟,公司内幕不得见人?

这样的公司,它的运营理念是什么?不错是盈利。

我们还要问,是盈少数人的利,还是盈整个公司大众的利?盈这种利能不能被人所接受,这种方式能不能走的长远?

既然是盈利,为什么不能盈双赢的利呢?那如何去盈双赢的利呢?

为什么现在的公司体制不去选择这种盈双赢的利?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弄懂的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一位员工跳槽时对主管人员说的话:“你可知道,这三年来我一直隐忍不发的原因是什么?家里培养我上大学,花了多少心力财力?他们寄予了我多少多少希望?

你可知道我工作都将近四年了,一个月还不到四千块钱,一年出去花费,在城市里两个平方都买不起?我这几年,看了多少技术规程,买了多少规范,光这些书花了我多少钱?我肚子里装了哪些货,积累了多少经验,适合做那些活,你可曾想过?你现在问我为什么要跳槽?为什么?(范文网 )我还要问你呢。”

我们华兴公司无疑是免费为中广核之类的公司,培养人才的训练基地。问题出在什么身上?

再看一下华兴公司一年的利润率,1.6%,什么概念?就是我出一万块钱,一年只挣160块钱。我感觉,银行存储的利率好像都比这高。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技术的落后,管理层面的有不如无,人才的高度缺少和流失,公司制度的僵化;仅仅比原始社会好那么一点。现在是21世纪,又称高科技数据化信息时代,这不是讽刺吗?

有人想问,这些问题,上面的领导不知道吗?怎么可能不知道。没办法改变吗?其实有的,但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利益既得体。你想一想,一个人,会拿自己开刀吗?

而某些不错的领导,就算想到了,也因为害怕改革的阻力太大,触动到掌握实权的集团的利益,而引起的强有力的反弹,或许把这种病根归结在“中国特色国情”上去,然后连这个想法也打消了。

所以我们只能,跟以前一样官僚制度盛行,转个正时请人帮忙,进入总部托人走关系,基层员工年终奖金一拖再拖,大家一窝蜂的想管理层次疯追,不管他是不适合自己。

所以我们有怨没处诉,情绪高涨,该跳槽的跳槽,该干嘛干嘛;公司不会理你的,反正中国人多,“不怕招不到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有人说,既然是这是民族的特色,“劣根性”,那我们不妨看看新加坡的公司情况。“中国特色”,内地特色,我们分别再将眼光转向香港和中广核。

不是的,这些都是一些浅见者,逃避责任的托词。中广核,中建八局,不都是我们效仿的典范吗?西方国家,为什么公司运营的那么良好,大家不但不抢着走管理路线,人家愿意走经济技术路线。经济技术永远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动力啊。

我感觉我讲到现在,讲的都是废话,人家不愿意听。其实按目前的形势的话,我最多在这公司干两年,但毕竟这是我第一家签约单位,我还是提点意见吧。如果有人听得进的话。

到底我们的路该怎么走?

第一,“加大自己做大蛋糕的能力”。

华兴这几年,做大“蛋糕”的能力,无疑一年不如一年。科技的落后不讲,人才的稀缺,管理,造价,施工,技术,法规,……无一不缺。

尤其是技术、人才领域,如何能吸引人才?丰厚平等的待遇,宽松的环境,对人才的重视,都是吸引人才保住人才的条件。而人才正是做大“蛋糕”的必要条件。

如何能让技术领域颇有创新,我们开通管理技术双向平等的通道,让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有同样平等的待遇,如高工享受副总级待遇,让更多的人去搞技术(尤其那些适合搞技术的人),这样技术才会有创新,自己的施工操作才有更高的效率,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样,来扩大资本,来增加员工工资,提高员工投入技术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采取企业与高等学校联姻的制度。现在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在暑假期间培养一部分学生,通过公司内部优良的环境(假如话有),吸引他们毕业以后进公司来。这样为公司的将来输入技术骨干,增加公司的新鲜血液和创新力。当然,这需要公司高层高瞻的眼光了。

我们也可以对公司员工,进行实际有用的培训,“有用的”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把眼光纠结在培训那几百块几千块钱上,我们要考虑培训后的技术经济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公司想发展,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不做大蛋糕”,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第二,加强自己如何公平分蛋糕的能力。

这一点比第一点更重要,(第一点已经有所论述了——只有公平分蛋糕,才能更好的做大蛋糕),这要求管理层次比较开明,自身公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绝对真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想要管理层次比较开明,在中国,比较难。但中国管理层次比较开明的,也不是没有。我们不能老是向落后靠齐。

蛋糕的分配问题,就涉及到利益冲突,各方矛盾。这不光是人的自私的原因,其实主要问题还出现在公司利益分配的体制上。

篇7:对工会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是推动建立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职工对工会意见和建议。按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实际的情形是,企业老板不热情,企业工会不热心。和谐企业创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包罗万象,要考核的指标内容很多,企业工会为了迎检要准备很多的材料,认为劳民伤财,又没有激励的措施。文明单位创建就有激励的措施。按照等级标准分为A级、AA级、AAA级。其中,A级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拨缴工会经费;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察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等。AA级标准要求企业:在达到A级标准的基础上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AAA级标准要求企业:在达到AA级标准的基础上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低于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凡被命名为各等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享受不同等级优惠待遇,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一年免于劳动年检。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两年免于劳动年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再对其进行日常检查。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两年免于劳动年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再对其进行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于对其进行社会保险稽核。市总工会对和谐企业创建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真正做到让业主有盼头、干部有想头、职工有甜头。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二、关于工会组建工作

工会工作发展到现在,工会的组建工作应该不是当前工会的中心工作了,而仅仅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前些年各地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建企业如雨后春笋,繁星点点,建会工作当然首当其冲。那么自金融危机之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很多企业被淘汰出局,名存实亡。那么我们的着重点就应该放在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星级工会的建设上来。引导企业工会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让工会成为凝聚职工、发动职工、教育职工的组织,这才是工会组建的目的所在,上级工会要为企业工会的发展创造条件。比如要为企业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机制,等等。

三、关于困难劳模生活补助问题

劳模困难生活补助从20xx年开始发放,至今已有四年了。0x年6个发放18404元,0x年6个发放22263元,0x年6个发放24087元,xx年4个发放14921元。补助的标准按年均200元增加,xx年1100元,xx年1300元,xx年又增加到1500元。虽然从xx年开始封顶600元,但一年下来一个人就要7200元。政府觉得负担重,工会帮扶资金也经不起折腾,同时懈怠了困难劳模的创业斗志,座吃困难劳模救济金,失去了劳模的本来风采。比如我区92年劳模何燕,65年生,原黄石市丝绸厂职工,获得市劳模时年仅27岁,94年丝绸厂买断,42岁就开始拿困难劳模生活补助,xx年5268元、xx年7200元、xx年7200元、xx年7200元,差不多3万元了,今年我们办公室的小刘又报上来了,又是7200元,我觉得吧这有点不对头呀,就找她所在的社区和她本人谈了谈,还真谈开了。因此我建议在劳模救助的问题上,把握两点就可以了,一是对困难劳模仅仅实施临时救助,由市总工会建立困难劳模数据库,县市区总工会将真正困难的劳模纳入数据库,并实施临时救助,救助的标准可以适当高于一般困难职工,范文《职工对工会意见和建议》。二是由县市区总工会将困难劳模的补充养老保险协调包办到位。

四、关于工会工作考核工作

目前正直年关,市总各个口子、各条线正在各县市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验收,年底工作千头万绪,忙工作收尾,忙明年谋划,等等。市总能否组织集中性考核,建会建制一起考核。市总编制《工会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通过“刚性考核定档次,弹性考核定级别”,建立起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考评机制,使每个工会组织工作有规范、对照有标准、奋斗有目标,让工会主席一上任就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先干什么、必须干什么,推动工会特别是新建工会组织尽快步入正常工作轨道。

五、关于工会经费的征收

搞工会工作再怎么搞,离不开工会经费;你再怎么行,就是离不开钱。有钱好办事。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的征缴工作,我们区总工会在去年与政府联席会上已经得到解决,区财政将向区总工会独立账户足额划拨工会经费。难点是企业工会经费的征缴工作很难到位,企业欠缴、少缴、不缴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我们城区国税部门更是没有压力和动力,他们只要完成市国税局下达的指标任务就行,因此企业工会经费完全没有达到应收尽收。我们曾经考虑过像配备工会协理员一样,和区国税部门协商配备一名工会经费征稽员。但是难度很大,因为不是征稽的难度,而是区国税部门认为只是帮忙,只是完成上级国税部门交办的任务,对区国税部门一点实惠都没有,5%的提成全部在市国税局,城区国税局顶多是局长出去旅游一下。我们也没有能力来打点区国税局税源管理科的8位同志。这就需要市总加强与市国税局的协调联系,研究出台一个新的激励政策。还有现在很多三产业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那么地税能否履行三产业企业工会经费代收任务,或者通过国税以单管税的形式征收三产业企业的工会经费,也值得我们工会认真研究。

篇8: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干部业务水平工作状况

1. 现将农村干部的基本问题谈一下:

经过充分的调研发现, 当前村干部管理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归纳起来, 主要体现为: (1) 新阶段农村工作的新要求与村干部素质不很相适应的矛盾。我国农村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涵义在经济上主要是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贯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 加大工业小区建设力度, 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 壮大区域经济等;在政治上主要是扩大基层民主, 完善村民自治, 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 减轻农民负担等。新阶段农村工作的这些新特点, 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 目前乡村干部的综合水平还偏低, 特别是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偏低, 文化素质基础薄弱, 思想水平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 只能机械抓落实;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 “上面让干啥就干啥, 上面让咋干就咋干”, 能动性、创造性不够。 (2) 一些干部能力水平不高, 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 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 宣传贯彻不到位, 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 “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 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 少数干部方法简单、作风不实。等等。

2. 客观上存在的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与村干部补贴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 根据情况, 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指出:“村干部应当是不拿工资、只拿补贴的农民”, 这是目前关于村干部定位的最权威的论述, 其核心是“不脱离生产”。但在现实中,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 村干部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 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一些有责任心的村干部特别是村主干往往是“眼睛一睁, 忙到熄灯”, 实在没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的事业, 想不脱离生产都难。所以村干部越来越难当, 而且客观上有日趋专职化的倾向。尤其是我区开平镇这几个村, 人均耕地面积0.5亩, 只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 由于村干部平日工作忙事务多, 不可能再从事其他工作, 只靠每个月800元工资生活。可是由于当地经济原因, 奖励补贴对于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说无异于“镜中花, 水中月”, 看得见却摸不着, 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一些干部工作动力不足, 心态不稳。有的感到经济上没实惠, 政治上没奔头;有的认为工作上没抓手, 工作积极性不高, 不安心基层工作。

二、加强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篇9: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卫生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对信息化人才需求增加的现状,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如何利用行业优势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需要体现医学与计算机结合的特点,这样当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将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以应用为宗旨,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素养。为此本人根据我校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计算机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计算机课程现状

现各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标准制定基本上是由各个学校自行制定,国家没有制定一个统一标准。各学校制定的标准可能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中对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操作要求为依据而制定的,这只是具有阶段性意义。随着国民教育水平和计算机素养的提高,我们现有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标准也要相应做调整,也应与时俱进。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现在许多学生入学时就具备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操作能力,这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现在各类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以办公软件为主的内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主要以简单操作性技能为要求。教学内容多年不变,不能顺应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再有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和医学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做到“所学即所用”。

(二)忽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生源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差异、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对计算机的知识的接收和动手能力差异很大。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又无法根据这种差异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造成学校学生兩极分化,好的很好,差的很差。

(三)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认识不到位、把该课看成“豆芽菜“,学时安排少,甚至对该课程学时增减太随意。经费投入少、机房多年未更新、硬撑现象严重。对师资的培养也不重视,许多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很很少有机会出去进修学习,所以业务水平不高,也没有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来钻研教法。

(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现在许多学校对计算机教学效果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要么以传统考试方式来对学校各专业各层次进行一种统一标准和要求的考核;要么干脆硬性规定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是否拿到计算机操作等级证来评价是否合格,自己撒手不管。这种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每个学生,而不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起点水平,也没有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技能要求的差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背离。

二、医学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事实上就是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根据医学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在专业信息方面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医学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为本专业服务。

考虑到学生对计算机认识和操作的程度不同,以及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要求的差别,我们将医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分成基础和提高两个阶段。

(一)基础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与方法,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适用于各医学高职院校低年级各专业。以我校为例,本校处于三峡库区,生源主要来至本地。由于地区性教育程度和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差异,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有少部分来至边远山区的新生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平时几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对于新生不论计算机基础如何,应该统一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的课程。该阶段可不用再分层教育,而应该是对有基础者要温故知新,对无基础者打下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就是要“就高不就低”。《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基本操作、软硬件基础理论、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以及Internet基本操作等内容。这些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通俗易懂,特别是Office办公软件,学生学习后会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到,非常适合入门教学。

(二)提高阶段

该阶段重在培养学生拓展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学生要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为专业服务。这要根据各学校不同专业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与专业联系紧密的课程。例如在我校主要开设以下方而的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计算机硬什的组装以及常用软件的安装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硬件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医药卫生信息管理:针对某些专业讲述如何在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上检索各种医药卫生相关信息,以及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和利用;讲解介绍医疗机构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随着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以及Internet的日益普及,网上的各种医药信息越来越丰富。学会对这些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本专业服务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级语言和数据库应用与开发:该课程主要针对高年级生,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开设。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高级应用能力。特别是通过对数据库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特别是解决医疗管理的问题方面,学得好的甚至还可参与医学数据库的开发和管理。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为本专业服务的能力,并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践教学

基础阶段的计算机知识的教法和学法是大家探讨最多的问题。对于学法,各校同仁提出的各种理论都很有见地,也有许多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或手段,但都无一例外地强调实践性,这非常正确,因为这是由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而教法,探讨最多的则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例如,在讲讲C语言或数据库时,先编制一个有趣的小软件来演示,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想一探究竟。

再有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玩娱乐性软件。其实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特性,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好方法就是游戏娱乐,许多学生就是通过计算机游戏而进入计算机之门的,关键是怎样来引导,是疏不是堵。大家都知道,但凡游戏高手往往也是计算机高手。因为在玩耍的过程中要涉及到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故障处理等,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这样的场所。

医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的过程。既是探索出了一条路子也还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进行不断地适当地调整,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真正做到科学有效,才能真正提高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各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医学类人才。这就要求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和执着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创造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使计算机教育适应新时时期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爽,安杰,山艳.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2010,13

[2]苏传琦.浅述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J].无线互联科技,2011,09

篇10: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昨天孩子从学校带回来一份家长问卷调查交给我,并叫我填写,下面是我拟的草稿,希望大家能给我更好的指点和建议,为谢!

首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家长这样一个机会,因为对孩子的爱,我们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了百年老校(万州一中)培育,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台起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作为家长现在也不在是仅仅把孩子养大,其实家长和老师一样也应该是教育者,我也越来越感到家长是多么的难做,虽然我做的还不够,但是我会与学校积极配合,让孩子有一个即严格又宽松的成长环境,范文《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我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对孩子们进行责任感和上进心的教育。并还要理性的看待孩子们课堂上的开小差。

我提几条;1,孩子们已经进入初三了,我觉得应该恢复早晚自习,以便更好的迎接中考。

2,关于孩子们在学校的饮水问题,也应像以前一样,取之于孩子,用之于孩子,于人于己都方便。

3,孩子们的作业要加强监督,尽量杜绝抄袭。

上一篇:封丘一初中教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等奖作品 职业场景模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