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2024-05-15

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通用9篇)

篇1: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1.溶液滴速不畅或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角度或变换肢体位置至通畅。

(3)针头阻塞:更换针头重行穿刺。

(4)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位置。

(5)静脉痉挛:药液自然回温或静脉周围局部热敷。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二)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2)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又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3)护理措施

1)预防: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与医生联系,注意体温变化。

3)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热水袋保暖、热饮;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5)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明发热原因。

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2)原因: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量过多有关。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为重要。

2)停止输液,联系医生,配合抢救。

3)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的止血带。

4)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选用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3.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原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化学性炎症)

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机械性炎症)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菌性炎症)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中药治疗,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4)超短波理疗。

5)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胸闷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濒死感觉。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2)原因: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循环有关。

空气进入静脉,经右心房到右心室,空气量少,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进入肺小动脉,经毛细血管吸收;空气量大,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死亡。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

2)停止输液

3)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随心脏的舒缩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4)氧气吸入。

篇2: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1静脉输液环境

静脉输液配制主要是在治疗室完成, 治疗室空气及工作台面的洁净度直接关系到配制输液的质量。如果治疗室及工作台面的洁净度较差, 可能会给配制的输液体带来微粒或细菌污染, 从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现阶段, 部分大医院采取中心配液室[1]的做法, 通过建立高洁净度的配制车间来有效预防。这样可有效的预防微粒或细菌污染所带来的输液反应及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治疗室环境温度不可与输液环境相差太大。如果将温度过低的液体直接输入患者的体内, 会引起患者不适, 甚至会引起输液反应。

2医护人员的卫生

输液配制者操作应该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整洁的着装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操作者自身因素带来的微粒、纤维及细菌污染。输液的配制及输液操作需戴手套。以防止污染和自我保护。

3静脉输液相关用品的变化

3.1 配药器具

通常配药工作是由护士以手工的方式完成的, 不但耗时、费力, 而且不可避免的有细菌和多种微粒进入到所配制的液体内。为解决以上问题, 许多护士和研究人员对器具研制以期通过改革加药器具、改进配药的方法, 提高静脉输液配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 静脉穿刺辅助设备的改进

常规的静脉穿刺法均在灯光或普通光线下依赖护士的感觉、触觉、视觉以及个人的经验, 穿刺成功率不但个体差异较大, 而且于一些特殊患者, 如外周静脉显示暴露差、循环衰竭者, 穿刺成功率均较一般患者低。多次反复穿刺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 有时还延误抢救时机。

3.3 输液调速设备

随着输液调节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产品的研制与使用, 实现了静脉输液过程中自动控制;代替了人工操作方法。

3.4 静脉输液相关产品的变化

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头皮针以及输液容器的产生, 有效地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此外, 各类输液管道接口、精细输液器的面市、避光输液器等出现以及针头使用后针头处理器及锐器盒的使用, 使得静脉输液过程更为方便、安全、有效。

3.5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

目前静脉输液工具分为外周静脉输液工具和中心静脉输液工具。穿刺工具产品种类和性能也的不断优化, 已不再以功能为主, 而是以人体的舒适、造成的损伤最少为目的。另一方面, 随着第1例因针刺伤感染H IV的患者被证实后, 针刺伤受到重视[2]。人们认识到安全输液的对象不应只是针对输液对象, 它还应当包括输液的执行者。

4配液、输液准备及操作

4.1 消毒瓶口及安瓿

要注意消毒时间, 瓶口及安瓿不可残存消毒液及棉签纤维, 以防引入药液, 污染药液。

4.2 配液前检查

应首先检查加液针管的气密性, 如包装袋破损漏气即不可再用;检查活栓的灵活性。加液过程中药物检查不细, 针管检查冲洗不彻底或不当操作, 是造成目前临床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配制输液时, 为节省加药注射器, 配药人员常把使用同一治疗药品的所有患者的药物, 用同一加药注射器按先后顺序依次加完。如果加药注射器污染, 那么使用同一种药品的前几位患者会出现集体输液反应。

4.3 药液稀释

抽吸空气时最好在无菌的空瓶内进行, 可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尘埃及微生物对药液的污染。药物稀释应充分溶解, 并现配现用。

4.4 输液准备

准备胶布置于治疗盘边, 垫小枕, 选择穿刺血管。再次查对药液, 消毒瓶口。检查输液器有效期, 挤压外包装有无漏气, 检查输液管, 并且排净空气。

4.4.1 胶布:

传统医用胶布为氧化锌橡皮膏, 由于个体差异的影响, 部分患者会产生变态反应, 出现黏贴部位起水泡、发红、发痒等现象[3]。使用脱敏、防水、透明胶布等新产品可效地减轻胶布过敏症状。

4.4.2 小枕

小枕作为辅助工具, 可帮助将输液部位相对固定于合适位置。既方便护理人员的操作, 又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小枕需加隔离套, 以避免交叉污染。

4.4.3 血管选择

随着静脉输液工具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静脉输液的危害原因的认识, 现在选择血管与输液工具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疗程的长短、输液的速度、药物的特性等选择不同的血管及不同的穿刺工具。一般经颈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可留1~7 d, 中等长度导管可留2~4周, 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为48 ~96 h,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可留4周到1年以上。输液时应根据疗程选择相应的穿刺工具。对于化疗药、刺激性强的、渗透压大、毒性大等药物时, 应选择粗大, 血流好的血管[4]。

4.4.4 挂瓶、消毒瓶口

传统的立式输液架和现代的导轨式输液架。保持输液架的清洁卫生, 可减少输液污染。

4.4.5 输液器

首先检查有效期, 超过有效期的不可再用。挤压外包装有无漏气, 外包装已破损漏气的不可再用。

4.5 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如果患者有心脏病或肺部疾患, 输液速度宜慢, 一般30~40滴/min, 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患者脱水严重或失血过多引起休克, 则要快速补液, 补充血容量。

4.6 输液后拔针

最佳拔针时机是输液瓶内液体流尽, 输液管内残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最宜。正确的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与进针点稍上方垂直方向, 才可以避免血液渗出。现主张拔针时针头应在无压力的情况下退出静脉, 以减轻或去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4.7 静脉穿刺不良反应的处理

在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做好静脉外渗的防治、 静脉炎的预防, 另外还有其他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积极处理, 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负荷过重引起的肺水肿、空气栓塞等等。

5小结

现阶段, 静脉输液治疗已经是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护理现在是技术性的、高度专业的领域, 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技术经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施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护士必须精通静脉输液技术和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 如液体和电解质、药物学、感染控制、抗肿瘤治疗、肠外营养和保证护理质量措施等。在静脉护理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相关用品, 并且科学正确的操作。, 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去不断实践和提高, 才能更好的完成静脉输液治疗工作, 降低因输液及相关器械操作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反应,静脉外渗,静脉炎

参考文献

[1]李素蓉, 王晓农.建立临床静脉输液配药中心的必要性,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 3 (5) :279-280.

[2]冯军.医护人员接触血液与体液的处置.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4) :441-442.

[3]江早存.胶布过敏的护理体会,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5) :887.

篇3: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关键词】老年;输液;护士;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患病率和老年病的复发率逐年上升。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也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静脉穿刺是医疗护理中常规的技术操作,也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现就我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0例(>60岁)老年患者,在临床工作中输液穿刺不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护理对策,减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痛苦。现就老年输液患者选择护士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常见原因

1.1 环境因素:光线不足的较暗环境条件下不易操作,容易穿刺失败,另外在冬季,血管收缩,穿刺也较困难。

1.2 患者及家属因素。

1.2.1 患者因素:①患者自身静脉条件差:老年水肿和肥胖患者,静脉不明显,不好掌握穿刺的深浅度;老年瘦弱患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手背血管嵌入掌骨间,深浅难以掌握;瘫痪、严重脱水及循环衰竭的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灌流量不足,血流缓慢,血管腔不充盈,穿刺难度加大且穿刺成功后不易回血。②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恐惧紧张,操作时配合不默契。

1.2.2 家属因素:老年人生病后,家属子女心情紧张焦急,患者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要求过高, 大多数患者、家属都要求一针见血。所以输液前患者及家属就要求护士输液时找准静脉,要一次成功。若一针不成功时,有的家属就有不满情绪和言语,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而影响技术操作。

1.3 护理工作人员因素

1.3.1 心理因素:

a紧张:最常见的一种心理,一般以年轻护士多见;b烦躁:身体不适,劳累,工作忙可引起;c胆怯:事先知道患者是难穿刺较挑剔的老病号时,或者当患者是特殊人物如领导,感到压力,缺乏足够自信心,担心穿刺失败,心情没能放开不能发挥正常的技术水平;d固执:有的护士在输液失败时不服输,心情急躁时仍一针针地扎,直到成功,造成病人痛苦。

1.3.2 技术因素:

①护士基本功不熟练,欠缺老年患者穿刺经验。②选择血管不适当。③拔针后按压手法不当而形成局部血肿或瘀斑,影响再次穿刺。④穿刺时的方式与手法欠佳。⑤静脉穿刺输液器具选择不当。

2 穿刺失败的对策

2.1 环境方面:保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低,护士可在每次输液前嘱咐患者用温水或热水袋热敷穿刺部位,扩张血管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2.2 加强业务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本科全员加强静脉穿刺技术,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全体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提高一针见血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放心和满意率 。应用同感心[1]融洽护患关系,当输液时不能一针成功时,患者及家属表现为担心、不信任和焦急时,护士在对方表达不满时要防止自发的防御反映,不回避,不掩饰自已的失误,与其感受起共鸣,适时适度表达自已的歉意,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同时护士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爱心,保持和谐的家庭、护护、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护士应善于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我,稳定自我,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工作。在派班上做到新老搭配,当遇到静脉条件在高难度以上的患者,低年资护士又没有把握穿刺时,尽量高年资护士为其穿刺,避免不必要的投诉和纠纷。

2.3 血管选择:老年人静脉血管的管壁常硬化并且容易滑动,,有的甚至呈阶段性,以致在静脉穿刺时容易造成渗漏。在选择血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选择走向直、手指点触感觉有弹性的大血管;选择血管的位置最好选择容易固定的血管,可以减少渗漏的发生。尽可能避名在四肢关节处行静脉穿刺;选择血管前检查肢体血运情况,选择血液循环畅通的血管;原则上是由上到下、由远到近,依次选择循序先上肢后下肢[2]。

2.4 穿刺时的方式与手法:静脉操作要掌握穿刺的时机、技巧、熟练程度、方式与手法到位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3]。穿刺前调整穿刺针头的斜面向上,穿刺时操作者固定好皮肤血管,手持输液针头的针柄,要与皮肤呈15°~30°角沿血管正面快速刺入,见回血后稍微降低穿刺的角度,沿血管方向前行少许1~2 mm即可,并固定好输液针头。

2.5 静脉穿刺输液器具选择:静脉穿刺时,要根据患者以及病情的具体情况正确的选择输液器具. 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号如5.5的针头以减少血管壁的损伤,利于血管的修复。如老年血管较细、血管弯曲不直、彈性不好,选择6.5性输液器比较理想;需要静脉静脉滴注的药物为刺激性的药物时,要选择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号码就要大一些.如静滴甘露醇时尽量选择8号以上,以达到药效。

2.3 输液时间:一般滴速不超过60滴/min,如滴液时间过多过长,可分次给予静脉滴注。

2.7 拔针及按压方法:拔针按压时需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时间3~5 min,防止局部皮肤皮下出血。对凝血机制差、剧烈咳嗽、烦躁而活动大的影响按压的患者应该适当增加按压力度与时间。

总之,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总结相应的对策,尽力做到一针见血,不做重复穿刺。对患者选择护士的现象进行适当的控制,提出护理对策,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且患者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明香,丁志英。同感心—输液室护士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技巧[J]。天津护理,2007,4(2):95-96。

[2] 林珍平.术中上下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2001,7(2):85.

篇4: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外科各类肿瘤术后行周期化疗的患者125例, 其中男52例, 女28例, 年龄33~85岁, 平均53.2岁。其中, 胃癌25例, 肝癌28例, 乳腺癌24例, 直肠癌17例, 结肠癌14例甲状腺癌10例, 胆管癌7例。随机将125例病人分为留置针组65例和头皮针组60例。2组患者在手术等级、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材料及穿刺方法

1.2.1 穿刺材料及物品

头皮针组选用一次性输液器上带的头皮针。留置针组所用材料同头皮针组, 另再加一支美国B.D公司生产的带肝素帽的套管针、3M透明医用敷贴。常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顺铂、环磷酰胺等。

1.2.2 穿刺方法

选择上肢相对粗直有弹性的静脉, 碘酒消毒皮肤直径8cm×8cm, 针头斜面朝上从血管上方, 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2], 穿刺时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0.5cm, 降低角度, 继续进针2cm, 松开蝶翼把导管送入血管。固定蝶翼, 轻巧的将针芯一次抽出, 3M透明敷料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观察并记录渗漏次数、穿刺次数及针头脱出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60例头皮针组患者化疗期间共接受穿刺2800次, 留置针组65例共接受穿刺420次, 2种输液途径穿刺次数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

(2) 2种静脉输液方法在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针头堵塞方面的结果比较, 见表1。

3 讨论

60例头皮针组患者化疗期间共接受穿刺2800次, 65例留置针组共接受穿刺420次, 头皮针组接受穿刺次数明显高于采用留置针针组。一般每位患者一个疗程要接受2~6次化疗期, 总共20~60次左右的穿刺痛苦[3], 且随着化疗周期延长, 穿刺次数增加, 穿刺难度逐渐加大。随着化疗周期延长, 各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与损伤, 血管破坏严重, 增加穿刺难度。常规输液针头穿刺后由于活动等原因穿破血管壁致化疗药物外渗, 损伤血管。静脉留置针穿刺法,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且留置时间较长, 使患者免受多次穿刺痛苦。

经常规静脉输液患者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因为行常规静脉输液者, 在其活动时, 易使钢针穿破血管壁而造成药液外渗, 有时针头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内也导致药物渗出。化疗药物毒性大[4], 当外渗至皮下组织时, 轻者红肿、疼痛、炎症反应等, 重者可致组织坏死和溃疡,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本研究留置针组在化疗期间液体外渗、针头突出和针头堵塞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留置针组组每天只需常规更换输液器, 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并发症少, 感染率低, 可为患者提供疗程需要 (6~10d) 的治疗通道[5], 有利于紧急抢救, 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 对于肿瘤术后行周期性化疗的患者和输液时间较长的患者, 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化疗法能够减少因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和血管损害, 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血管, 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爱芳.右锁骨下静脉置管行氟尿嘧啶持续泵注化疗患者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1 (12) :20~21.

[2]纪洪丹, 姚源, 李丽丽.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06, 14 (3) :71~72.

[3]王会芹.浅谈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输液途径选择与血管保护[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5) :3400~3401.

[4]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88~289.

篇5: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关键词】 小儿输液室;静脉输液;护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40-01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1]。但在护理过程中,受操作技术、患儿本身及家长心态等因素影响,液体渗漏,按压不当致皮下淤血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保证患儿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我科近年来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因素 受整体医疗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小儿输液室静脉输液患儿数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医院护理人员普遍不足,加之输液过程中患儿多哭闹,陪同家属众多,人员流动大,活动频繁,环境嘈杂,而输液时间的无规律性也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1.2 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 静脉输液穿刺難度较大,尤其是头皮静脉穿刺,部分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静脉穿刺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操作经验,加之患儿血管细、哭闹不配合,家长情绪波动大,这些都给护士操作造成较大心身压力,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

1.3 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 存在个别护士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等情况,对患儿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操作缺乏规范性,对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用药差错等。

1.4 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小,多哭闹,好奇心重,习惯痒抓,关节处活动大,加之家长担忧孩子健康状况,对病情不理解、不接受,情绪波动大,输液配合度较差,易发生头皮针针头脱出、药液渗出等现象。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缺乏技巧,态度生硬,缺乏耐心、细心,易导致护患纠纷。

2 护理对策

2.1 重视“人”的因素 科室护理管理者应深入护理实际,充分体会及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艰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弛张有度,营造宽松、温馨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2.2 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护理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及护患沟通技巧等方式,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水平。

2.3 健康教育 小儿静脉输液合作能力普遍差,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患儿家长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科学的静脉输液知识,加之忧虑孩子的健康,容易手足无措,直接影响静脉输液穿刺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综合评估患儿年龄、病情,结合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向他们明确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并告知其正确的护理方法,指导处理可能发生的状况。

2.4 心理干预 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小,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反抗等负性心理,配合度较差,家长看到孩子哭闹情绪易激动。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儿,并做好家属的解释及宣教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通过为患儿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他们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

2.5 静脉穿刺护理 研究表明[2],3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以选择头皮静脉为宜,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且易于固定,3岁以上的患儿以手背静脉为主,尽量选择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粗直血管进行穿刺,注意避开关节。穿刺操作务必轻巧熟练,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针速度宜缓慢,以减少对患儿血管膜的损伤。

2.6 重视护理细节管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通过建立标识、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治疗依从性的教育,提高治疗配合度。

2.7 加强护患沟通 规范护士言语、护理行为、护理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并予以合理处理,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3 讨 论

静脉输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实现,小儿输液室护士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充分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疏导与干预,同时加强对输液细节的管理,提高对异常情况的预见、处理水平,保持护理工作的细致周到、井然有序,增加患儿及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小妹,余银珍.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6-47.

篇6: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之间, 本院门诊输液约为16万人次, 均集中在门诊输液室完成, 其中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约占55%左右, 老年人占30%, 其它占15%。据本人多年在门诊输液室工作的观察并深入调查, 门诊输液室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主要有:

1.1 未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门诊输液室病员密度大, 人员混杂, 环境杂乱, 病人同名同姓同音或相近, 医生注射处方字迹书写不规范, 有些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 护士呼叫患者出现错误应答, 护士确认名字不够专心等, 造成张冠李戴, 容易导致输错液体。

1.2 护士业务知识掌握不够

由于现在药物品种繁多, 新药频出, 短期内药品更换频繁;又因临床用药的药物多变, 每种药物又有多种规格, 而且药物名称多样, 如化学名、商品名、别名等;医生有时凭经验用药, 忽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护士对一些新药的规格、剂量、性质和应用等没有完全掌握, 往往不熟悉配方禁忌, 导致用药剂量不正确。

1.3 巡视不及时

护士服务不到位, 对输液患者的异常病情观察不细致, 防范措施不到位, 或因护理不周, 观察患者不细心, 不按时巡视, 导致患者病情变化或恶化未能及时发现处理。

1.4 护患沟通不够

门诊输液室由于病人多, 工作量大, 护士往往忽视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未能根据病情告知患者输液速度过快易引起的不良反映, 静脉穿刺成功后, 调节好滴速就离开患者。而有些病人为了赶时间, 往往自己调节速度, 过快而造成不良的反映, 出现晕针、不适感、疼痛等情况, 事后患者对护士不满、指责护士。1.5其他原因输液室病人多, 环境污浊, 易引起交叉感染;有时护士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 在穿刺过程中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有些病人或家长言语不当, 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 容易导致输液穿刺的失败。

2.1 加强岗位职责教育

切实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职责教育,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树立积极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要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护士在收药、配液、注射、换瓶等每个环节都做好检查, 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如果操作失误, 应及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以取得他们的谅解。

2.2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鼓励科室护士参加各种途径的学习及继续教育。对不断推出的新苗, 科室要将药理知识学习纳入年度培训学习计划。要求科室护士及时掌握新药的名称、剂量、性质、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避免执行错误的医嘱。护士长要不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口头或书面考核, 以强化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由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

2.3 加强护理巡视

巡视护士要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 及时更换输液瓶, 并密切观察输液病人的病情变化, 穿刺部位情况和用药后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2.4 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门诊输液不单纯认为是一种技术操作, 在输液过程中, 要利用与病人接触的时间, 给予对疾病预防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的指导, 详细说明输液的目的, 输液速度的控制和药物反应, 避免病人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和离开输液区以发生意外。

2.5 加强输液室的环境管理

对配药室、输液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 护士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输液室要随时进行保洁, 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卫生、整洁的环境。

3 小结

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 患者多、流动快, 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和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由于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更显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因此, 护理人员要严格护理操作规程, 严格护理查对制度, 输液室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严格操作规范, 与病人做好良好沟通, 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为病人提供良好服务和输液环境, 能保证病人输液治疗顺利安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孙楠.强化服务意识.防范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纠纷[期刊论文].-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 (01) .

[2]季淑萍.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09. (1) .

[3]贺晓芬, 丁关幸, 王晓云.优化急诊患者治疗护理流程体会[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2) .

篇7: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关键词】输液反应;护理干预;应急处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86-02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通路将一定剂量的无菌药物输入体内,使药物直接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疗程短,起效快,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门诊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有效途径,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方便,并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输液治疗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

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又称热原反应),其次为过敏反应、急性肺水肿、细菌污染反应。还有, 空气栓塞、静脉炎等也归属于输液反应之列。这里要说明的是: 输液反应并不仅仅是输液本身带致热原而引起的, 影响输液反应的因素还很多, 它既与致热原、药物、环境等外在因素有关, 又与人体本身的体质、机能状态等内在因素有联系。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输液患者18563例,3年间共发生输液反应35例,其中,热原反应19例(54.28%),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寒战、高热、心悸等症状;过敏反应10例(28.57%),临床表现为患者肢体局部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静脉炎5例(14.28%),临床表现为局部静脉红肿、疼痛;急性肺水肿1例(2.85%)。35 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并请内科会诊确定,均在实施得力措施后5 min-10 min 内缓解,无1 例死亡,应急处理后均未发生严重后果。

1.2输液反应表现及原因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发生异常反应现象, 主要有全身性反應、穿刺部位反应、血管疼痛、静脉炎、循环系统和消化道症状反应。全身性反应有过敏性休克, 表现为意识障碍、面色苍白、血压降低、出冷汗; 还有患者表现为全身皮疹、晕厥等, 主要是青霉素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类药物过敏所致。红霉素10 % 氯化钾等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可引发血管疼痛和静脉炎,穿刺部位局部症状包括药物刺激,机体对药物过敏。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未正确调节滴速和交待注意事项不详,以及巡视不及时或药液外渗未及时发现。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患者对输液常识缺乏了解等原因。

2护理干预措施

2.1 应急处理措施

2.1.1立即停止输液: 让病人平卧, 给予氧气吸入,给地塞米松按100mg静推,寒战高热病人给予保暖退热措施,高热抽搐及时应用解痉镇静剂, 同时头部冷敷以保护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 特别高热者给带冰帽及酒精擦浴, 尽快使体温降下。

2.1.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神志变化情况:反应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给右旋糖肝扩充血容量及升压药应用;呼吸有阻塞感给吸氧, 必要时使用呼吸兴奋剂, 对昏迷抽搐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内。

2.1.3心理护理: 病人在发生输液反应时, 往往产生一些不安、恐惧心理, 害怕产生后遗症及加重原发病。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状态,护士在给药治疗输液反应的同时, 还要认真仔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向病人解释输液反应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反应, 一般经过处理很快症状会消失, 不留后遗症, 取得患者配合治疗。

2.2 预防措施

2.2.1严格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认真询问药物过敏史和用药时间。2.2.2妥善配伍药物。静脉输入药物及各种电解质时, 必须了解其理化性质, 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妥善配伍。

2.2.3合理安排液体。应根据输液内容, 合理安排液体输入的顺序及加入药物。输液总量有两组以上的液体加入氯化钾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应将这些液体与其他未加刺激性药物的液体交替使用, 以缓解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2.2.4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 改进穿刺技术, 减轻患者痛苦。根据不同类型病人酌情选择血管, 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老年人、高血压患者, 以及多次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的患者, 因血管壁硬化,皮下脂肪层薄, 血管滚动不易固定。穿刺时, 在靠血管较近的位置或血管上方进针, 针头进皮后, 用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皮肤, 压住穿刺部位血管的上下端, 小心刺人, 不可过猛。若血管扁平不充盈, 脆性增加, 弹性差, 穿刺时极易刺破血管。穿刺前, 可用热毛巾湿敷, 轻轻揉搓, 涂擦酒精刺激等方法, 使血管充盈。进针时, 手法要轻, 角度要小, 不可过猛。见回血后, 不可立即继续进针, 先将液体注入后, 使血管壁上下分开, 再沿血管走向缓慢平行进针少许。水肿病人血管不显露, 穿刺前, 用手指沿血管走向按压水肿皮肤,使血管显露, 立即在血管上方进行穿刺。

2.2.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保持正确输液体位, 根据病情和药物作用特点调节输液滴速, 对特殊用药及药效较强的药物, 输液速度应采取先缓慢后正常的原则, 液体总需求量大, 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 输液速度可快。年老体弱、小儿及心、肺、脑疾患者, 速度宜慢。含有氯化钾, 高渗盐、胰岛素、升压药及影响心功能的药物时,速度宜慢。

2.2.6输液期间, 护士加强巡视, 仔细观察, 及时发现用药反应和异常反应现象, 并及时处理。

3讨论

输液反应的发生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医患纠纷等。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输液流程,积极分析并查找输液反应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这是预防输液反应产生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医疗安全质量的有效前提。静脉输液异常反应现象是较多见的不正常现象, 虽然其临床表现和发生原因不尽相同, 有时1 例患者可能并有多种不同表现和原因。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通过实施预防措施后, 各类药物异常反应现象明显减少。由于滴速不当, 外渗、疼痛等所致异常反应现象更有明显减少。采用以上预防措施后, 输液过程中, 患者痛苦小, 减轻了治疗中的紧张心理, 使各项护理及治疗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谢炜坚.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1047.

篇8:输液途径的选择及护理

1 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心理

初次来门诊就医的患者诊治过程中多存在疑虑、恐惧心理, 怕查出疾病、打针, 特别是未接受过静脉输液的患者, 看到输液针头容易产生恐惧感, 甚至晕针;婴幼儿患者怕护士、怕针头, 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1.2 紧张心理

有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静脉穿刺不顺利或因为穿刺时产生的疼痛, 有的担心药液输入血管会有不良后果, 致使输液过程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1.3 期望心理

患者经过候诊、就诊、交费、辅助检查、取药, 最后到输液室治疗, 期望能尽快治疗, 减少病痛;期望护士输液技术娴熟, 能一针见血, 一次成功。

1.4 急躁心理

部分上班、上学的患者特地请假来门诊接受治疗, 所以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输液治疗, 一旦遇到输液排队人多, 易产生急躁心理, 此时若静脉穿刺不顺利, 极易导致急躁情绪爆发, 轻者护患关系紧张, 重者诱发纠纷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1.5 药到病除心理

患者总希望治疗方法行之有效, 药到病除。多数患者希望名医、专家为自己诊疗;希望医生的诊疗能够及时准确, 尽快见效;希望门诊输液护士技术精湛, 一针见血。

2 护理对策

2.1 人性化护理

凡来门诊输液的患者, 无论年龄、身份, 都应主动招呼、热情接待。不能马上安排输液者应先排号, 同时招呼让座并供应开水、纸杯等, 使患者走进输液室就有一种温馨、宽松的气氛, 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缓解恐惧、紧张心理。

2.2 礼仪化护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服务窗口, 护士自身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很重要, 要求衣帽穿戴整洁, 行为举止大方, 对患者以亲切的人性化称谓与问候, 微笑关怀式的接待等礼仪化服务, 使患者感到亲切祥和。

2.3心理护理

根据门诊输液患者病种多、心理因素复杂的情况开展心理护理。对年幼患儿主要以赞美、鼓励言语, 或用小玩具诱导, 使其消除恐惧、陌生心理。慢性病或癌症患者要给予心理安慰, 帮助建立稳定情绪, 树立坚强的意志, 使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 激发其与疾病做斗争的勇气。老年患者多给予关心、照顾, 静脉穿刺后扶其上座位, 必要时扶其如厕, 需要时帮助电话联系亲人等, 使其感到亲人般的心理安抚。对年轻或心理复杂的患者要注意语言交流技巧,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减轻其心理压力, 营造和谐气氛, 同时也要随时观察其动态的心理变化。

2.4 护理技术精益求精

门诊输液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最受患者关注的是静脉穿刺技术, 尤其是小儿头皮针。这就要求每位护士有扎实的基本功, 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 以“精”为本, 苦练穿刺技术, 以一流的服务质量赢得患者的信赖。

2.5严守规章制度

门诊输液室治疗工作繁忙, 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更要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为亲朋好友而违章, 不为争“效率”而无章行事, 不为抢“速度”而放松“质量”, 不以工作顺利而自满,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马虎, 做到忙而不乱, 有序地工作,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6 巡查护理不松懈

巡查护理对防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 保障医疗安全十分重要。对所有输液患者进行间断性的巡查护理, 可及时发现滴速异常、渗漏、局部肿胀、药物反应等情况并给予正确处置。

2.7 合理管理人力资源

上班时间实行弹性化、多班次制[1]。根据输液患者比较集中的不同时间段, 合理安排人员。各科室设立机动护士, 护理部合理调配, 当输液任务繁重时, 由护理部调动护士, 保证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质量。

2.8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护士的语言修养, 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利用做皮试、静脉输液、换瓶等与患者面对面进行语言交流;采用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 向患者宣传静脉输液相关知识, 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种类调节输液速度, 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可能造成的危害,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2]。

2.9 加强专业培训

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科室每月组织护理操作技能考核, 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 包括法律、法规教育。鼓励和支持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及院内外的专业知识培训, 通过各种培训, 使低年资护士尽快适应工作节奏,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是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 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高, 才能赢得患者的满意, 求得医疗过程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韩荷玉.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管理探讨[J].护理与康复, 2008, 7 (6) :453.

篇9: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如何预防输液性静脉炎

在输液过程中虽然护士的观察很频繁,也很重要,但是患者的自我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接受输液治疗的人,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在输液过程中尽量不要活动或尽量减少活动输液侧肢体:防止因活动导致输液针头摆动而刺破输液血管。

2.细心感受输液局部皮肤肌肉的疼痛程度:患者在输液时要认真感受输液局部的刺激,如局部刺激过强则会出现较强的疼痛感,此时必须立即告知护士。因为局部刺激过强多由药物副作用过大或浓度过高、损伤血管、药液渗漏、血管破裂等因素,引起输液进针直径1~5厘米甚至更大范围的局部疼痛不适。

3.肉眼观察输液局部是否有肌肉皮肤肿胀:如果出现输液侧肢体较对侧肢体变大、肿胀,即表明药液渗出血管漏入皮下或肌肉,应立即通知护士予以处理。

发生了静脉炎怎样办

对已经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病人,我们曾对硫酸镁湿敷患处、单纯香莲金黄散外敷患处、先冰敷患处再用香莲金黄散外敷患处等方法分别予以处理。结果表明先冰敷患处,再用金黄散外敷患处见效最快、疗效最佳。

1.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时应及时拔除液体: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局部肿胀,或红、热、痛、条索状红线,均表明可能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输液性静脉炎。此时应立即通知护士,护士则会及时拔除液体。

2.立即抬高输液侧肢体: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局部组织肿胀。

3.冰敷静脉炎处:针对静脉炎初起时的红、肿、热、痛,凡无皮肤溃烂者均应立即采用冰袋外敷整个患处和条索状红线处,如有溃烂者应作消毒、包扎溃烂伤口后再冰敷。冰敷持续10~20分钟(为防止局部皮肤冻伤,冰敷时应仔细观察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待静脉炎处局部皮肤温度降至与健侧肢体对应处皮肤温度相同后,方可停止冰敷。

局部冰敷可以有效降低或阻止输液性静脉炎进一步发展。当局部肌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热象症候时,按中医辨证施护原则应予以临证施护(热则寒之),及时给予冰敷,能有效降低局部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冰敷疗法的机理系冷效应作用原理,能促进血管收缩,降低组织渗透,降低组织张力,降低耗氧量,从而减轻或抑制水肿、渗出、出血;冰敷又能有效地减轻局部疼痛。因此冰敷能将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局限在最小范围内,并减轻局部的不适感。其实冰敷疗法早在我国唐代《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地记载了冰敷治疗乳痈的疗效。

4.香连金黄散外敷静脉炎处:如冰敷静脉炎局部仍未治愈者,则应再对应局部予以香连金黄散外敷,能够有效地对局部进行解毒、消肿、止痛。香连金黄散方中,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祛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姜黄活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的作用,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和消除局部红肿、疼痛,使机体组织得以康复。

采用冰敷合并香连金黄散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具有取材方便、操作成本低、简单易行、见效快、疗程短、痛苦少等优点。

上一篇:秋季开学校长励志讲话稿下一篇:家属晚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