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典型例题选

2024-05-01

初中物理典型例题选(共7篇)

篇1:初中物理典型例题选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力和运动

知识点1:力是,出现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 物体和 物体。力的三要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应 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知识点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物体。应 用:

1、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匀速右转的汽车; B、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C、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 D、进站的火车

知识点3:力的测量工具是:,它的制作原理是:。

应 用:

1、甲、乙两人各用20牛顿的力拉某测力计, 测力计不动, 则测力计示数为:()A、0牛; B、20牛;

C、40牛; D、15牛

知识点4: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

应 用:

1、重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20N的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仍处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30N B.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70N C.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D.物体受到的拉力跟重力是平衡力 知识点5:重力的定义:。大小计算:,方向:,作用点:。施力物体是。

应 用:

1、小华是一位喜欢运动的学生,质量为50Kg,他现在正在斜坡上滑雪,请在上面右图中作出他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6:摩擦力(1)静摩擦力产生的特点:。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和。增大方法:

。减小方法:。

应 用:

1、用50牛力将重10牛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匀速下滑, 物体受摩擦力为:()A、10牛;

B、40牛;

C、50牛;

D、60牛。

2、用20牛的水平拉力拉重100牛的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若运动中拉力变为15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木块的速度将。

3、体操运动员比赛前总要向手上涂些镁粉,其作用是 ;外科医生戴乳胶手套前总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其作用是。

知识点7: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实验方法:。(2)实验结论:。

(3)实验推论:。

应 用:为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做如下实验:同一辆小车,从同样高的斜面A处滑下来,使它在三种不同的表面上分别停在图所示的B、C、D位置上,(在毛巾表面时,小车在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B处停下;在棉布表面时,小车在C处停下;在木板表面时,小车在D处停下)试问:(1)为什么要用同一辆小车从同样高的斜面滑下?

(2)小车在不同表面上前进的距离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3)从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知识点8:惯性

(1)定义:。

(2)决定因素:。

应用: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如果突然向后倾倒,是因为,人向左倾倒是汽车在向 转弯。知识点9:二力平衡条件

(1);(2);(3);(4)。

应 用:1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一定只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C、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D、只要两个力的合力等于零, 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2、一架质量为2吨的轻型直升飞机,静止在空中时,螺旋浆向上的升力是()牛。当飞机匀速下降时,螺旋浆向上的升力是()牛。知识点10:力和运动的关系

(1)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 或。(2)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将保持 或 ;

(3)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将。应 用:

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肯定受到力的作用;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物体运动得越快,所受的外力一定越大; D、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任何外力作用。

2、静止的升降机里挂着一个弹簧秤,秤钩上挂一重物,读数为G牛;升降机匀速上升时读数为F1;升降机匀速下降时,读数为F2;三个读数比较:()

A、G>F1>F2; B、F1>F2>G; C、F2>G>F1;D、F1=F2=G。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篇2:初中物理典型例题选

【例1】如图6-8-1-1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当圆筒的角速度增大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了

(B)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了

(C)物体所受弹力和摩擦力都减小了

(D)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不变

分析与解: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筒壁对

它的弹力FN、和筒壁对它的摩擦力F1(如图6-8-1-2所示)。其中G和F1是

一对平衡力,筒壁对它的弹力FN提供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当圆筒

匀速转动时,不管其角速度多大,只要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则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1大小等于其重力。而根据向心力公式,FNmr,当角速度较大时FN也较大。故本题应选D。2图

6-8-1-

1【例2】如图6-8-1-3所示的传动装置中,已知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3倍,图6-8-1-

2A点和B点分别在两轮边缘,C点离大轮距离等于小轮半径,若不打滑,则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A∶vB∶vC=,角速度之比ωA∶ωB∶ωC=,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aC=。

分析与解:A、C两点在同一轮上,所以角速度相等,即ωA=ωC由v=ωr得vA=3vC;又因为不打滑,所以vA= vB,由v=ωr得:

A13B。∴vA∶vB∶vC=3∶3∶1;ωA∶ωB∶ωC=1∶3∶1;

2aA∶aB∶aC=ArA∶BrB∶CrC=1∶3∶1。

学能提升 图6-8-1-

3★1.如图6-8-1-4所示,小物体A与圆柱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

作匀速圆周运动,则A受力情况是受()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向心力

(C)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向心力和摩擦力

★2.如图6-8-1-5所示,a、b是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两点,a、b

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该两点具有相同的()

(A)运动半径(B)线速度大小

(C)角速度(D)线速度 图6-8-1-4 ★3.用长短不同,材料相同的同样粗细的绳子,各拴着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那么()

(A)两个小球以相同的线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

(B)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短绳易断

(C)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

(D)不管怎样都是短绳易断

★4.如图6-8-1-6所示,汽车以速度v通过一半圆形式拱桥的顶端时,汽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

(B)汽车的向心力是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

(C)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D)以上均不正确

★★5.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当火车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所受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②当火车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所受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③当火车速度大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④当火车速度小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由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在飞越太平洋的过程中,如果保持飞机速度的大小和距离海面的高度均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机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飞机上的乘客对座椅的压力略大于地球对乘客的引力。

(C)飞机上的乘客对座椅的压力略小于地球对乘客的引力。

(D)飞机上的乘客对座椅的压力为零。

★★★7.有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碗边滑向碗底,碗内表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块运动的速率不变,则()

(A)它的加速度为零(B)它所受合力为零

(C)它所受合力大小一定,方向改变(D)它的加速度恒定

★★8.如图6-8-1-7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

块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的静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A不下落,则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应为图

6-8-1-7 ★★9.如图6-8-1-8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等于小轮

2的半径,当大轮边缘上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10m/s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为aS=______m/s2,aQ=______m/s 图6-8-1-8 ★★★10.一个圆盘边缘系一根细绳,绳的下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圆

盘的半径是r,绳长为L,圆盘匀速转动时小球随着一起转动,并且细绳与竖直

方向成θ角,如图6-8-1-9所示,则圆盘的转速是。

★★★11.如图6-8-1-10所示,直径为d的纸筒以角速度ω绕轴O

匀速转动,从枪口发射的子弹沿直径穿过圆筒.若子弹在圆筒旋转不到

半周时在圆筒上留下a、b两个弹孔,已知aO和b0夹角为φ,则子弹的速度大小为

★★12.下述各种现象,属于利用离心现象的是;属于防止离心

现象的是。

A.洗衣机脱水B.离心沉淀器分离物质

C.汽车转弯时减速D.汽车过桥时减速

E.转动雨伞,去除雨伞上的一些水

F.站在公交车里的乘客,在汽车转弯时用力拉住扶手

2图6-8-1-9 图

6-8-1-10

答案:1.C;2.C;3.C;4.B;5.A;6.C;7.C;8.g

r;9.aS=

5、aQ=20;10.12gtanrlsin 11.d

篇3:初中物理典型例题选

【关键词】例题 练习题 达标测试题 展示 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22-01

笔者在基层学校听课过程中,经常看到很多教师对于这三类题目的处理方式不规范,有的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或检测题来处理,失去了例题的示范性,有的把达标检测题当成了练习题,起不到检测学生达标情况的目的。下面对例题、练习题、达标测试题的处理谈谈个人的建议。

一、达标测试题的处理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般都设计了达标测试这个环节。有的教师是把达标测试题印发学生去完成,有的是用多媒体投放出来让学生去完成,其目的,一是检验学生达标情况,二是通过达标情况对本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因此,达标测试的处理方式应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能让学生讨论交流来完成,否则,就达不到检测的目的。

在学生完成达标测试题后,教师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把某一个学生做的达标测试题用投影仪投放出来让大家与自己做的进行对比,然后要求学生与投放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致的举手,让不思路方法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来了解学生达标情况。也可以,在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达标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有意识的把做错的题展示给大家来进行质疑,进一步开展反馈矫正。

二、练习题的处理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科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过例题的学习在了解知识运用的方法之后,进一步对知识运用强化的环节。学生做练习题时,不同于例题的学习,教师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另外,练习题也不同于检测题,也不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的全部。可让学生先独立审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时可与同学进行研讨共同完成,若小组讨论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可求助教师帮助解决。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注意让学生展示和质疑,把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反馈矫正。

三、例题的处理

篇4: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典型例题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原教研中心)编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分析】 木块受到外力作用必有加速度,已知外力方向不变,数值变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木块加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在逐渐变小,也就是木块每秒增加的速度在减少,由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木块的速度大小仍在不断增加,即木块作的是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答】 D.

【例2】 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受到三个大小均为F=10N、与桌面平行、互成120°角的拉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若把其中一个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又为多少?

【分析】 物体的加速度由它所受的合外力决定.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共受到五个力作用: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桌面弹力,水平方向的三个拉力.由于木块在竖直方向处于力平衡状态,因此,只需由水平拉力算出合外力即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

(1)由于同一平面内、大小相等、互成120°角的三个力的合力等于零,所以木块的加速度a=0.

(2)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平衡时,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如果把某一个力反向,则木块所受的合力F合=2F=20N,所以其加速度为:

它的方向与反向后的这个力方向相同.

【例3】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 [ ]

A.力和斜面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支持力

C.重力、正压力和斜面支持力

D.重力、正压力、下滑力和斜面支持力

【误解一】选(B)。

【误解二】选(C)。

【正确解答】选(A)。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 [误解一]依据物体沿斜面下滑的事实臆断物体受到了下滑力,不理解下滑力是重力的一个分力,犯了重复分析力的错误。[误解二]中的“正压力”本是垂直于物体接触表面的力,要说物体受的,也就是斜面支持力。若理解为对斜面的正压力,则是斜面受到的力。

在用隔离法分析物体受力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然后按场力和接触力的顺序来分析力。在分析物体受力过程中,既要防止少分析力,又要防止重复分析力,更不能凭空臆想一个实际不存在的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例4】 图中滑块与平板间摩擦系数为μ,当放着滑块的平板被慢慢地绕着左端抬起,α角由0°增大到90°的过程中,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少

C.先增大后减少

D.先增大到一定数值后保持不变

【误解一】 选(A)。

【误解二】 选(B)。

【误解三】 选(D)。

【正确解答】选(C)。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要计算摩擦力,应首先弄清属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若是滑动摩擦,可用f=μN计算,式中μ为滑动摩擦系数,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若是静摩擦,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物理规律(如∑F=0或∑F = ma)列方程求解。若是最大静摩擦,可用f=μsN计算,式中的μs是静摩擦系数,有时可近似取为滑动摩擦系数,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误解一、二】 都没有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情况,而是简单地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当作是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来处理。事实上,滑块所受摩擦力的性质随着α角增大会发生变化。开始时滑块与平板将保持相对静止,滑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当α角增大到某一数值α0时,滑块将开始沿平板下滑,此时滑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当α角由0°增大到α0过程中,滑块所受的静摩擦力f的大小与重力的下滑力平衡,此时f = mgsinα.f 随着α增大而增大;当α角由α0增大到90°过程中,滑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μN=μmgcosα,f 随着α增大而减小。

【误解三】 的前提是正压力N不变,且摩擦力性质不变,而题中N随着α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例5】 如图,质量为M的凹形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将质量为m的砝码轻轻放入槽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M和m一起加速下滑

B.M和m一起减速下滑

C.M和m仍一起匀速下滑

【误解一】 选(A)。

【误解二】 选(B)。

【正确解答】 选(C)。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一]和[误解二]犯了同样的错误,前者片面地认为凹形槽中放入了砝码后重力的下滑力变大而没有考虑到同时也加大了正压力,导致摩擦力也增大。后者则只注意到正压力加大导致摩擦力增大的影响。

事实上,凹形槽中放入砝码前,下滑力与摩擦力平衡,即Mgsinθ=μMgcosθ;当凹形槽中放入砝码后,下滑力(M + m)gsinθ与摩擦力μ(M + m)gcosθ仍平衡,即(M + m)gsinθ=μ(M + m)gcosθ凹形槽运动状态不变。

【例6】图1表示某人站在一架与水平成θ角的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台阶上,人的质量为m,鞋底与阶梯的摩擦系数为μ,求此时人所受的摩擦力。

【误解】 因为人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即N = mg,所以摩擦力f=μN=μmg。

【正确解答】如图2,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加速度a沿已知力的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加速度

a2=acosθ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 = ma2 = macosθ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计算摩擦力必须首先判明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若是滑动摩擦,可用f=μN计算;若是静摩擦,一般应根据平衡

条件或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题中的人随着自动扶梯在作匀加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力应该是静摩擦力,[误解]把它当成滑动摩擦力来计算当然就错了。另外,人在竖直方向受力不平衡,即有加速度,所以把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当成重力处理也是不对的。

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平面力系的力学问题时,一般是先分析受力,然后再将诸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正交分解,再用牛顿运动定律列出分量方程求解。

有时将加速度沿力的方向分解显得简单。该题正解就是这样处理的。

【例7】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m1和m2的木块,m1>m2,如图1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方向不能确定

D.以上结论都不对

【误解一】 选(B)。

【误解二】 选(C)。

【正确解答】 选(D)。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一]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m1>m2,认为m1对三角形木块的压力大于m2对三角形木块的压力,凭直觉认为这两个压力在水平方向的总效果向右,使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误解二]求出m1、m2对木块的压力的水平分力的合力

F=(m1cosθ1sinθ1—m2cosθ2sinθ2)g

后,发现与m1、m2、θ

1、θ2的数值有关,故作此选择。但因遗漏了m1、m2与三角形木块间的静摩擦力的影响而导致错误。

解这一类题目的思路有二:

1.先分别对物和三角形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然后对m1、m2建立受力平衡方程以及对三角形木块建立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方程,解方程得f的值。若f=0,表明三角形木块不受地面的摩擦力;若f为负值,表明摩擦力与假设正方向相反。这属基本方法,但较繁复。

2.将m1、m2与三角形木块看成一个整体,很简单地得出整体只受重力(M + m1 + m2)g和支持力N两个力作用,如图3,因而水平方向不受地面的摩擦力。

【例8】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球,用一根轻弹簧联结后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下(图1),当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关于两球下落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A=aB=0 B.aA=aB=g

C.aA>g,aB=0 D.aA<g,aB=0

分析 分别以A、B两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未剪断时,A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Ag、弹簧的弹力T,竖直向上细线的拉力T′;B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Bg,竖直向上弹簧的弹力T图2.它们都处于力平衡状态.因此满足条件

T = mBg,T′=mAg + T =(mA+mB)g.

细线剪断的瞬间,拉力T′消失,但弹簧仍暂时保持着原来的拉伸状态,故B球受力不变,仍处于平衡状态,aB=0;而A球则在两个向下的力作用下,其瞬时加速度为

答 C.

说明

1.本题很鲜明地体现了a与F之间的瞬时关系,应加以领会.

2.绳索、弹簧以及杆(或棒)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约束元件,它们的特性是不同的,现列表对照如下:

【例9】 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图1),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

(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_________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___________。

【分析】作用在小球上只能有两个力:地球对它的重力mg、细线对它的拉力(弹力)T.根据这两个力是否处于力平衡状态,可判知小球所处的状态,从而可得出车厢的运动情况。

(1)小球所受的重力mg与弹力T在一直线上,如图2(a)所示,且上、下方向不可能运动,所以小球处于力平衡状态,车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2)细线左偏时,小球所受重力mg与弹力T不在一直线上[如图2(b)],小球不可能处于力平衡状态.小球一定向着所受合力方向(水平向右方向)产生加速度.所以,车厢水平向右作加速运动或水平向左作减速运动.

(3)与情况(2)同理,车厢水平向左作加速运动或水平向右作减速运动[图2(c)].

【说明】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因此,力的方向应与物体的加速度同向,不一定与物体的速度同向.如图2(b)中,火车的加速度必向右,但火车可能向左运动;图2(c)中,火车的加速度必向左,但火车可能向右运动.

【例10】如图1,人重600牛,平板重400牛,如果人要拉住木板,他必须用多大的力(滑轮重量和摩擦均不计)?

【误解】对滑轮B受力分析有

2F=T

对木板受力分析如图2,则N+F=N+G板

又N=G人

【正确解答一】对滑轮B有

2F=T

对人有

N+F=G人

对木板受力分析有F+T=G板+N

【正确解答二】对人和木板整体分析如图3,则

T+2F=G人+G板

由于T=2F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错误地认为人对木板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究其原因是没有对人进行认真受力分析造成的。

【正确解答一、二】选取了不同的研究对象,解题过程表明,合理选取研究对象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重要环节。如果研究对象选择不当,往往会使解题过程繁琐费时,并容易发生错误。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物体(或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在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使用。

【例11】如图1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的物块,另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物块上面,其下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使物块在静止时,下面弹簧承受物重的2/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竖直向上提高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

由于拉A时,上下两段弹簧都要发生形变,所以题目给出的物理情景比较复杂,解决这种题目最有效的办法是研究每根弹簧的初末状态并画出直观图,清楚认识变化过程

如图1乙中弹簧2的形变过程,设原长为x20,初态时它的形变量为△x2,末态时承重2mg/3,其形变量为△x2′,分析初末态物体应上升△x2-△x2′.

对图丙中弹簧1的形变过程,设原长为x10(即初态).受到拉力后要承担物重的1/3,则其形变是为△x1,则综合可知A点上升量为

d=△x1+△x2-△x2′

【解】末态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2依物块的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

F1+F2′=mg(1)

初态时,弹簧2弹力

F2 = mg = k2△x2(2)

式(3)代入式(1)可得

由几何关系

d=△x1+△x2-△x2′(4)

【说明】

从前面思路分析可知,复杂的物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些简单场景的有机结合.通过作图,把这个过程分解为各个小过程并明确各小过程对应状态,画过程变化图及状态图等,然后找出各状态或过程符合的规律,难题就可变成中档题,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轻质弹簧这种理想模型,质量忽略不计,由于撤去外力的瞬时,不会立即恢复形变,所以在牛顿定律中,经常用到;并且由于弹簧变化时的状态连续性,在动量等知识中也经常用到,这在高考中屡见不鲜.

【例12】如图1所示,在倾角α=60°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m的物体,用k=100N/m的轻弹簧平行斜面吊着.发现物体放在PQ间任何位置恰好都处于静止状态,测得AP=22cm,AQ=8cm,则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多少?

物体位于Q点时,弹簧必处于压缩状态,对物体的弹簧TQ沿斜面向下;物体位于P点时,弹簧已处于拉伸状态,对物体的弹力Tp沿斜面向

上.P,Q两点是物体静止于斜面上的临界位置,此时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都达到最大值fm,其方向分别沿斜面向下和向上.

【解】 作出物体在P、Q两位置时的受力图(图2),设弹簧原长为L0,则物体在Q和P两处的压缩量和伸长量分别为

x1=L0-AQ,x2=AP-L0.

根据胡克定律和物体沿斜面方向的力平衡条件可知:

kx1 =k(L0-AQ)=fm-mgsinα,kx2 =k(AP-L0)=fm + mgsinα.

联立两式得

【说明】 题中最大静摩擦力就是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确定的,所以画出P、Q两位置上物体的受力图是至关重要的.

【例13】质量均为m的四块砖被夹在两竖直夹板之间,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试求砖3对砖2的摩擦力。

【误解】隔离砖“2”,因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两侧受摩擦力向上,【正确解答】先用整体法讨论四个砖块,受力如图2所示。由对称性可知,砖“1”和“4”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则f=2mg;再隔离砖“1”和“2”,受力如图3所示,不难得到f′=0。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凭直觉认为“2”和“3”间有摩擦,这是解同类问题最易犯的错误。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内的静摩擦力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交替使用是解题的基本方法。

本题还可这样思考:假设砖“2”与“3”之间存在摩擦力,由对称性可知,f23和f32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这与牛顿第三定律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砖“2”与“3”之间不存在摩擦力。

篇5:初中物理典型例题选

【例1】关于分子电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电流假说最初是由法国学者法拉第提出的B.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铁的磁场与电流的磁场具有共同的本质,即磁场都是由电荷的运动形成的C.“分子电流”是专指分子内部存在的环形电流

D.分子电流假说无法解释加热“去磁”现象

解答:正确的是B.

点拨:了解物理学发展历史,不仅能做好这类题,也能帮助我们历史地去看待科学的发展进程.

【例2】回旋加速器的磁场B=1.5T,它的最大回旋半径r=0.50m.当分别加速质子和α粒子时,求:(1)加在两个D形盒间交变电压频率之比.

(2)粒子所获得的最大动能之比.

解析:(1)T=2πm/Bq,故fP/fα=qpmα/qαmP=2.

(2)由r=mv/Bq可得v=Bqr/m,所以被加速粒子的动能Ek=mv2/2=B2q2r2/2m.同一加速器最大半径r和所加磁场相同,故EP/Eα=1.

点拨:比例法是解物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的程序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确定相应的物理规律,根据题意确定运动过程中的恒量,分析剩余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比例式求解.

【例3】如图16-74所示是显像管电子束运动的示意图.设加速电场两极间的电势差为U,垂直于纸平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的宽度为L,要使电子束从磁场出来在图中所示120°范围内发生偏转(即上、下各偏转60°),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范围如何?(电子电量e、质量m已知)

点拨:这是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理想化以后的模型.先确定电子运动的圆心再结合几何知识求解.

参考答案

例3.13mU≥B≥0 22e

【例4】显像管的工作原理是阴极k发射的电子束经高压加速电场(电压力U)加速后,垂直正对圆心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半径为r的圆形匀强偏转磁场(如图16-75所示),偏转后轰击荧光屏P,荧光屏受激而发光,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幅扫描.若去离子水质量不好,所

2产生的阴极材料中含有少量SO

24,SO4在荧光屏上,将在屏上出现暗斑,称为离子斑.如发生上述情况,试分析说明暗斑集中在荧光屏中央的原



25因.(电子质量为9.1×1031kg,SO2kg)4质量为1.6×10

点拨:电子和SO2

4的比荷不一样,在磁场中偏转程度不一样.

跟踪反馈

1.磁性是物质的一种普遍性质,大到宇宙中的星球,小到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几乎都会呈现出磁性.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一些生物体内也有微量强磁性物质,研究表明:鸽子正是利用体内所含的微量强磁性物质在地磁场中所受到的作用来帮助辨别方向的.如果在鸽子身上缚一块永磁体材料,且其附近的磁感应强度比地磁场更强,则

[]

A.鸽子仍能辨别方向

B.鸽子更容易辨别方向

C.鸽子会迷失方向

D.不能确定鸽子是否会迷失方向

2.关于分子电流的假说,是安培 []

A.通过精密仪器观察到分子电流而提出的B.根据环形电流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提出的C.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取引提出的D.根据电子绕核旋转的理论提出的3.一根软铁棒放在磁铁附近会被磁化,这是因为

[]

A.在外磁场中作用下,软铁棒中的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相同

B.在外磁场中作用下,软铁棒中产生分子电流

C.在外磁场中作用下,软铁棒中的分子电流消失

D.在外磁场中作用下,软铁棒中的分子电流取向变得杂乱无章

4.如图16-76所示,在一个半径R=5.0cm的圆形截面上,分布着磁感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如果在圆面的中心处有一个电子,电子质量m=9.1×10-31kg,电量e=1.6×10-19C.求这个电子要穿离上述磁场区域所具有的动能多大?

篇6:初中尺规作图典型例题归纳总结

典型例题一

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其等于a2b. 分析

所要画的线段等于a2b,实质上就是abb.

画法:1.画线段ABa.2.在AB的延长线上截取BC2b.线段AC就是所画的线段.

说明

1.尺规作图要保留画图痕迹,画图时画出的所有点和线不可随意擦去.

2.其它作图都可以通过画基本作图来完成,写画法时,只需用一句话来概括叙述基本作图.

典型例题二

如下图,已知线段a和b,求作一条线段AD使它的长度等于2a-b.

错解

如图(1),(1)作射线AM;(2)在射线AM上截取AB=BC=a,CD=b,则线段AD即为所求. 错解分析

主要是作图语言不严密,当在射线上两次截取时,要写清是否顺次,而在求线段差时,要交待截取的方向.

图(1)

图(2)

正解

如图(2),(1)作射线AM;(2)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B=BC=a;(3)在线段CA上截取CD=b,则线段AD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典型例题三

求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MON(如图1).

图(1)

图(2)错解

如图(2),(1)作射线O1M1;(2)在图(1),以O为圆心作弧,交OM于点A,交ON于点B;(3)以O1为圆心作弧,交O1M1于C;(4)以C为圆心作弧,交于点D;(5)作射线O1D.

则∠CO1D即为所求的角.

错解分析

作图过程中出现了不准确的作图语言,在作出一条弧时,应表达为:以某点为圆心,以其长为半径作弧.

正解

如图(2),(1)作射线O1M1;(2)在图(1)上,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M于点A,交ON于点B;(3)以O1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弧,交O1M1于点C;

(4)以C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1D. 则∠CO1D就是所要求作的角.

典型例题四

如下图,已知∠α及线段a,求作等腰三角形,使它的底角为α,底边为a.

分析

先假设等腰三角形已经作好,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两底角∠B=∠C=∠α,底边BC=a,故可以先作∠B=∠α,或先作底边BC=a.

作法

如下图

(1)∠MBN=∠α;(2)在射线BM上截取BC=a;(3)以C为顶点作∠PCB=∠α,射线CP交BN于点A.△ABC就是所要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说明

画复杂的图形时,如一时找不到作法,一般是先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草图,再根据这个草图进行分析,逐步寻找画图步骤.

典型例题五

如图(1),已知直线AB及直线AB外一点C,过点C作CD∥AB(写出作法,画出图形).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故作一个角∠ECD=∠EFB即可.

作法

如图(2).

图(1)

图(2)(1)过点C作直线EF,交AB于点F;

(2)以点F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FB于点P,交EF于点Q;(3)以点C为圆心,以FP为半径作弧,交CE于M点;(4)以点M为圆心,以PQ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D;(5)过点D作直线CD,CD就是所求的直线.

说明

作图题都应给出证明,但按照教科书的要求,一般不用写出,但要知道作图的原由.

典型例题六

如下图,△ABC中,a=5cm,b=3cm,c=3.5cm,∠B=36,∠C=44,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数据,画出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把你能画的三角形全部画出来,不写画法但要在所画的三角形中标出用到的数据).

分析

本题实质上是利用原题中的5个数据,列出所有与△ABC全等的各种情况,依据是SSS、SAS、AAS、ASA.

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七

正在修建的中山北路有一形状如下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需要绿化.拟从点A出发,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三个三角形,以便种上三种不同的花草,请你帮助规划出图案(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003年,桂林)

分析

这是尺规作图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要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三个三角形,且都是从A点出发,说明这三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因而只需这三个三角形的底边也相等,所以只要作出BC边的三等分点即可.

作法

如下图,找三等分点的依据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典型例题八

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OC. 错解

如图(1)

作法

(1)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D、E两点;(2)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

1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点; 2(3)连结OC,则OC就是∠AOB的平分线. 错解分析

对角平分线的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而致误.作法(3)中连结OC,则OC是一条线段,而角平分线应是一条射线.

图(1)

图(2)

正解

如图(2)

(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D、E两点;(2)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

1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C点; 2(3)作射线OC,则OC为∠AOB的平分线.

典型例题九

如图(1)所示,已知线段a、b、h(h<b). 求作△ABC,使BC=a,AB=b,BC边上的高AD=h.

图(1)

错解

如图(2),(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A=b,使AD⊥BC且AD=h.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错解分析

①不能先作BC;②第2步不能同时满足几个条件,完全凭感觉毫无根据;③未考虑到本题有两种情况.对于这种作图题往往都是按照由里到外的顺序依次作图,如本题先作高AD,再作AB,最后确定BC.

图(2)

图(3)

正解

如图(3).

(1)作直线PQ,在直线PQ上任取一点D,作DM⊥PQ;(2)在DM上截取线段DA=h;

(3)以A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DP于B;

(4)以B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P和射线BQ于C1和C2;(5)连结AC1、AC2,则△ABC1(或△ABC2)都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典型例题十

如下图,已知线段a,b,求作Rt△ABC,使∠ACB=90°,BC=a,AC=b(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作出∠ACB=90°,然后确定A、B两点的位置,作出△ABC.

作法

如下图

(1)作直线MN:

(2)在MN上任取一点C,过点C作CE⊥MN;(3)在CE上截取CA=b,在CM上截取CB=a;(4)连结AB,△ABC就是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

说明

利用基本作图画出所求作的几何图形的关键是要先分析清楚作图的顺序.若把握不好作图顺序,要先画出假设图形.

典型例题十一

例 如下图,已知钝角△ABC,∠B是钝角.

求作:(1)BC边上的高;(2)BC边上的中线(写出作法,画出图形). 分析

(1)作BC边上的高,就是过已知点A作BC边所在直线的垂线;

(2)作BC边上的中线,要先确定出BC边的中点,即作出BC边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如下图

(1)①在直线CB外取一点P,使A、P在直线CB的两旁; ②以点A为圆心,AP为半径画弧,交直线CB于G、H两点; ③分别以G、H为圆心,以大于

1GH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E点; 21B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M、N两点; 2④作射线AE,交直线CB于D点,则线段AD就是所要求作的△ABC中BC边上的高.(2)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②作直线MN,交BC于点F;

③连结AF,则线段AF就是所要求作的△ABC中边BC上的中线.

说明

在已知三角形中求作一边上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时,首先要把握好高线、中线、角平分钱是三条线段;其次,高线、中线的一个端点必须是三角形中这边所对的顶点,而关键是找出另一个端点.

典型例题十二

如图(1)所示,在图中作出点C,使得C是∠MON平分线上的点,且AC=OC.

图(1)

图(2)

分析

由题意知,点C不仅要在∠MON的平分线上,且点C到O、A两点的距离要相等,所以点C应是∠MON的平分线与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作法

如图(2)所示(1)作∠MON的平分线OP;

(2)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EF,交OP于点C,则点C就是所要求作的点.

说明(1)根据题意弄清要求作的点的特征是到各直线距离相等,还是到各端点距离相等.

(2)两条直线交于一点.

典型例题十三

如下图,已知线段a、b、∠α、∠β.

求作梯形ABCD,使AD=a,BC=b,AD∥BC,∠B=∠α;∠C=∠β.

分析

假定梯形已经作出,作AE∥DC交BC于E,则AE将梯形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ABE,另一部分是AECD.在△ABE中,已知∠B=∠α,∠AEB=∠β,BE=b-a,所以,可以首先把它作出来,而后作出AECD.

作法

如下图.

(1)作线段BC=b;

(2)在BC上截取BE=b-a ;

(3)分别以B、E为顶点,在BE同侧作∠EBA=∠α,∠AEB=∠β,BA、EA交于A;(4)以EA、EC为邻边作AECD. 四边形ABCD就是所求作的梯形.

说明

基本作图是作出较简单图形的基础,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它是许多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要作一个复杂的图形,常常先作一个比较容易作出的三角形,然后以此为基础,再作出所求作的图形.

典型例题十四

如下图,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7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

(2002年,青岛)

分析

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知道,蓝方指挥部必在A区内两条路所夹角的平分线上,然后由蓝方指挥部距B点的距离,依据比例尺,计算出图上的距离为3.5cm,就可以确定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

如下图,图中C点就是蓝方指挥部的位置.

典型例题十五

如图(1),已知有公共端点的线段AB、BC.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002年,大连)

图(1)

图(2)

分析

因为A、B、C三点在⊙O上,所以OA=OB=OC=R.根据到线段AB、BC各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故分别作线段AB、BC垂直平分线即可.

如图(2)

说明

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作图题中的应用是近几年中考中的又一道风景,它往往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典型例题十六

如图,是一块直角三角形余料,C90.工人师傅要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零件,使C为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其余三个顶点分别在AB、BC、AC边上.试协助工人师傅用尺规画出裁割线.

分析

要作出符合条件的正方形,可先作出有三个角为90°的四边形,并设法让相邻的一组边相等即可.

作法

如图.

① 作ACB的角平分线CD,交AB于点G;

篇7:力学、热学例题选析及对应训练

例1 儿童练习游泳时穿的一种“救生衣”实质是将泡沫塑料包在背心上,使用时,穿上这种“救生衣”泡沫塑料位于人的胸部,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必须使人的头部露出水面,儿童体重约 300N,人的密度约为 1. 06×103kg /m3,人的头部约占人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泡沫塑料的密度约为 10kg/m3,求:

( 1 )此儿童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

( 2 )此儿童仅头部露出水面时受到多大的浮力? 

( 3 )此儿童使用的"救生衣"的最小体积为多大才能保证儿童的安全?

例4 某学校沐浴用的简易太阳晒小箱内装水60kg,水箱玻璃盖的面积为0.84m2,从手册中查得地球上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为7.56×104J/(m2·min),这类水吸收太阳能的效率约为50%,散热损失约20%。假设使用中能够及时调整水箱朝向,使阳光总能垂直射入玻璃盖。

(1)太阳光通过透明玻璃罩射在吸热板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并把管中的水加热,以供应用请猜想吸热板应涂成什么颜色,并说明猜想理由。

(2)计较4h后箱中的水升高的温度。

(3)请把太阳能热水器与常用的燃气热水器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解析 (1)要使太阳能热水器吸热板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必然使吸热板具有较强的吸热本领,因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等吸热本领强,所以应猜想吸热板应涂成黑色。

(2)由地球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1min,1m2的面积上太阳辐射的能量,可求出0.84m2的透明罩在4h内太阳辐射的能量,再由吸热板的效果和水箱的散热损失可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据Q吸=cmΔt,可求出水升高的温度。

设太阳在地球1m2,1min辐射的能量为RJ/(m2·min)则Q放=RST。吸热板吸收的太阳能Q吸(板)=η1Q放=η1SRT。在4h内水吸收的热量

Q吸(水)=η2 Q吸(板)=η2η1SRT=80%× 50%×7.56×104J/(m2·min)×0.84m2×4×60min=6.048×106J。

水升高的温度为:

Δt水=Q吸(水)c水m水=6.048×1064.2×103×60=24℃。

(3)因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需的能源不需要花钱购买,且使用起来既安全又方面,太阳能不竭用之不尽。所以太阳能热水器不需燃烧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太阳能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相比具有的优点有:无环境污染,安全,取之不竭和价廉。

例5 下表为190W型柴油机一部分技术数据(柴油热值是4.3×107J/kg)

缸数缸径d/mm冲程t/ mm转速r/min功率P/kw油耗率/g/(kw·h)

1901002 0007.35252

试根据上表数据计算这种柴油机效率及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平均压强。

解析 本题是一道热机,功率的综合计算题,首先要明确油耗率的意义,指的是每千瓦每小时要燃烧多少g柴油?因此可以算出柴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和活塞对外所做的有用力从而可以算出柴油机效率,利用表中的缸径,冲程,功率转速计算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平均压强。

2 对应训练

一、选择题

1.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3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4所示的图像.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其密度(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

3.我国的登月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是这一工程的第一个阶段,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卫星先绕地球转动,然后再绕月亮转动。

B.卫星从地面发射升空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C.卫星从地面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卫星从地面发射升空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4. 一艘宇宙飞船关闭发动机后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飞船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物体的质量消失。

B. 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变快。

C. 蜡烛正常燃烧。

D. 水滴呈球形漂浮在空气中。

5.图6所示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在这些活动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A.射箭。 B. 举重。

C. 击剑。 D. 射击。

6.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7.以下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规律使物体向上运动的是( )

A.气球的升空。

B.潜水艇上浮。

C.大型客机的升空。

D.火箭的升空。

8.瓶盖起子有图7(a)和(b)两种用法,A、B是开盖时起子和瓶盖接触的两点。在瓶盖和瓶口的接触点中,D和E分别是离手最远和最近的两点。开盖时手对起子施加的力F作用在G点,瓶口对瓶盖的阻力可以认为作用于瓶盖的中心C点(图中没有标出)。如果瓶盖在打开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弯折。则( )

A.(a)图支点是A,(b)图支点是B,(b)种用法省力。

B.(a)图支点是A,(b)图支点是B,(a)种用法省力。

C.(a)(b)两图支点都是B,(b)种用法省力。

D.(a)(b)两图支点都是A,(a)种用法省力。

9.如图8所示情景是一种游戏,叫做蹦极。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游戏者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游戏者通过a点之后,绳子具有弹性势能。

D.游戏者到c点时,他的动能不为零。

10.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9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引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C.使用时必须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1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液化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12.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13.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风飘飘。

14.有甲、乙两台汽油机,它们的功率之比是2∶1,它们的热机效率之比是5:4,那么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消耗的汽油的质量之比是( )

A.5∶8。 B.8∶5。 C.4∶5。 D.5∶4。

15.如图10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冰熔化成水后内能不变。

二、填空题

1.如图11所示,是我们常见的订书机。订书机在构造上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找出两处。

示例: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订书机及时复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如图12所示)有许多地方体现了物理知识与高科技产品的结合。其外观图案为红色的祥云图纹从炬身中部向上升腾,炬身下半部喷涂的高触感橡胶漆,能增大_____,使其握之不易滑落。火炬外壳采用______较小的高品质铝合金材料制造,体积虽大而质量却小,显得轻盈高贵。

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图13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______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_____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车的重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神舟六号”在太空中运行时,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___________惯性(选填“没有”仍具有);返回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载人舱的质量为m,则此过程中,返回舱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返回舱的速度应为______。

5.如图14所示,小明同学用200N的拉力拉着物体A以1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N,拉力所做的功率为_____W。

6.有一根重为G的均匀木棒,能以O为轴自由转动,如图15所示,现在另一端用水平拉力F,缓慢将棒匀速向上拉起,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将______,若F′是竖直向上,将棒匀速拉起的过程中,拉力的大小F′将_____。

7.如图16所示,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动滑轮组成的动滑轮组来匀速提升一个重为18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为60N,不计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每一个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N。

8.如图17所示,A、B为一杆秤的两上提钮。如果提将钮分别用两段粗铁丝替换,那么使用提钮_________称物体质量时,称出的物体质量将比物体的实际质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9.有一根外径为Rm,内径为rm,长为2Lm,质量为mkg的均匀铁管( L>R)。现将铁管竖直立放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位同学想把它推倒,他至少需要做的功为_____J;推倒后,若想再把它竖立起来,又至少需要做的功为_____J。

10.小组成员想到: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他们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10℃冰和100g的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并用表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记录的数据如右表所示。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质量___________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

(2)通过查找资料,他们知道为了表示晶体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熔化热这个物理量。仿照比热容的定义,可知:__________的某种晶体熔化成同温度的液体时_________的热量,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用字母λ表示。

(3)他们还查得:冰的熔化热为3.36×105J/kg,请你算出:烧杯中的100g,-10℃冰全部熔化成水共吸收______J的热量。

(c冰=2.1×103J/(kg·℃)

11.“东坡米线”是黄州特色小吃。制作的第一步是熬汤:在锅中放入水和鸡,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然后转用小火烹煮。不断给沸腾中的汤加热,汤的温度将_______。再将以下食料一起上桌: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入米线。碗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向______倾斜了,原因是____________。

13.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___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____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__________。

14.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直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水混合物温度时,则示数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红红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她产生了一个疑问: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⑴她猜想:泡泡的产生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她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液体肥皂泡

管子直径d/㎜35102050

泡泡产生的情况容易较易较难难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对此问题,请你另外提出一种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如下器材:100ml的烧杯一个、弹簧秤一个、细线足够长,你怎样将弹簧秤改装成能直接测出液体密度的装置。

3.张红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与煮沸同质量的豆浆用的时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的办法是: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1.超高压水切割又称“水刀”,它是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对切割表面产生108~109Pa的压强。工业上常用来切割大理石、钢板等坚硬物体。下表是某高压水切割机技术参数:

型号压强/MPa喷嘴横截面积/m2排量/L·min-1)油泵电机功率/kW换向方式电源/V

22303005×10-82.722.5电子380

提示:①表中“排量2.7L/min”表示每分钟从喷嘴中喷出水2.7升。

②1MPa=106Pa, 1L=1×10-3m3。

请回答:

(1)“水刀”有纯水切割和加磨料切割(磨料为密度大于水的石英砂、金刚砂)两种。高速水流能切割坚硬物体是因为高速水流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___(填一种能量名称),加入磨料后切割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水从喷嘴喷出后横截面积的变化,高压水流对切割面的压力为多大?

(3)高压水切割机的切割效率是多少?

2.玻璃是由炽热的玻璃液体冷却后形成的。受油滴能在水面均匀分布开来的启发,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制取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过程是让玻璃液体浮于某溶液表面上,冷凝后用真空吸盘吊运,如图18所示。(g=10N/kg)

(1)该方法的关键是能否找到会浮起玻璃液体的一种溶液,你认为这种溶液应具备怎样的物理特征?(说出两点)

(2)一块密度为2.5×103kg/m3,体积为1.5×10-2m3的平板玻璃,冷凝后用真空吸盘吊运转送,若当时大气压为1×105Pa,则吸盘的面积至少是多少?

(3)将上述玻璃板提升1m,需克服重力做多少功?

3.洗浴用的电热水器的功率是1.2kW,电热水器内筒的直径是30cm,高是50cm,如果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率为10%,则把水从20℃加热到70℃需要多长时间?

4.学习热学知识后,两位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液化汽热值的实验:

取500g水放入锅中,用温度计测得水的初始温度为20℃,读出液化汽的示数为12.560m3,然后用液化汽给水加热,当温度计的示数为80℃时,液化汽的示数为12.563m3。

[c水=4.2×103J/(kg·℃)]

(1)求实验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

(2)他们用水吸收的热量和液化汽表的示数差V(即所用液化汽的体积),根据q=Q/V计算出了液化汽的热值。请回答这个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上一篇:五我家的绿色生活下一篇:党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