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2024-05-03

《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精选9篇)

篇1:《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武威第十三中学 王慧芳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我的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五方面。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系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是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本节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下一章内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我们这一节也需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所以本节内容又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2、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

3、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数据的能力。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他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尝试归纳尿液的形成过程(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标》、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这一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学习教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

积极思维,逐步使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学情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2、学法指导

本节的学习我主要培养学生三种学习方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探究法: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 的生物学原理。

基于以上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知识面,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七个环节: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我们每天要通过消化系统从食物中获取什么?还通过呼吸系统获取了什么?人体吸收这些物质后会产生代谢废物”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说出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有哪些?知道废物排出的途径,从而了解什么是排泄?

紧接着教师讲述:在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泌尿系统排出的,进一步引入新课的学习。

活动二:出示任务,指导学习

由幻灯片展示了学习任务: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使学生明白了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将会知道什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活动三:观察图片,积极思考

1、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时,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的模式。幻灯片出示人体泌尿系统的图片,学生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最后教师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结合已有知识做出合理的猜想。

2、关于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主要是借助图片资料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第73页的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幻灯片展示,根据课本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什么?

2、每一个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球”?两边连接的是什么血管?

4、肾小球的外面是什么血管?

问题1和2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问题3、4的设置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肾单位的内部特点,并由这些特点来推导尿液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是有关的。

活动四:解读数据,合作探究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解读数据,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很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活动开始前,先让学生回忆了血液的成分,然后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结合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和动画演示,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出示资料分析的数据,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与血浆相比肾小囊中液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能透过哪些物质?

2、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3、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第一个问题是血浆跟肾小囊中的液体比较。利用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和毛细血管的特点等知识,明确肾小球有过滤的作用。因为比较抽象,是难点,我利用了动画直观的形式突破难点。由此也证明尿的形成跟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有关,是尿形成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原尿和尿液的比较。通过分析数据,明确原尿中的一些成分并没有在尿液中出现,推想与经过的肾小管有关,进而明确尿形成的第二个过程与肾小管的重吸收有关。由此证明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第三个问题是尿液与血浆比较。明确尿液的主要成分。

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描述尿的形成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尿的形成过程,重点强调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以及原尿和尿液中物质的不同。同时播放动画视频,将抽象的内容变的直观、形象,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最终,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意图是整体感知,同时培养观察、动脑和表达的能力。

活动五:阅读课文,深化知识

1、学习了尿的形成过程以后,再结合泌尿系统的组成学习尿的排出,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尿液形成后是如何排出的?排尿有什么意义?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关于废物的其他排出途径,也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的。活动六:知识延伸,形成意识

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又出示了两个思考题,想一想:

(1)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人体呼吸、排汗、排尿、排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

(2)正常情况下,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通过对这两个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有关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本节课的学习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活动七: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突出知识重点,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我来当医生:

1、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毛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2、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通过这一活动,将生活实际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1、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自立、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最终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是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的特点。

2、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3、学生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本节课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通过协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获得相关知识,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本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关爱别人的情感得

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当然,因为我的经验不足,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量大,在讲泌尿系统的组成时,没有准备新鲜的猪肾,缺少了实物的观察,只能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2、因为本课的知识量丰富,难度较大,所以,时间掌握的不是很好,有些练习没能很好的完成。

3、对课堂的创新性开发不够,如果能增加一些趣味性,使课堂更加的活泼生动起来课堂效果会更好!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四日

篇2:《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这节课主要研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之一―尿液。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们对体内的废物排出并不陌生,但如何形成就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1、 讲练结合。这是我本节课采用的最大特点。首先我介绍了排泄和排遗两个不同的概念,然后再介绍泌尿系统,最后深入研究尿的形成过程。每个知识点都非常的清晰明了,这也是我出学案的一大特点,有了这个基础,在讲课的同时,完成一个知识点做一下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刚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觉得这个效果是非常得不错,特别是对于中下等学生,这种教学更容易去接受。

2、模型的好处。在这节课我带上了女性和男性的泌尿系统给学生们去分析。单从课本去掌握,也许学生并不感性趣,而且他们这个年龄段对于很多事情都会很好奇,利用了这一特点带动他们学习的乐趣并引起注意。而且我发现带上模型研究各部分的组成,效果都事半功倍。可以让学生看,也可以让他们去探索,这是重要的一步。

3、动画结合。这节课我设置了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的形成的过程。而且边看动画边在黑板上进行分析。动画中很明显地画出了肾单位的结构,图中不同的物质都用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表示,区别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而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就用了两种颜色的大圆点表示。画面显示了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大分子的都不能通过,而小分子的就能通过,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然后原尿经肾小管时的重吸收过程也非常得清晰明了。让学生看清楚各种物质的来龙去脉,清楚地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这样比单单讲课效果要明显很多。

4、抓细节。单单看课本,相信还有很多的知识点还没列出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细节我们是有所忽视的。在现时的考试中,考试的范围更广,考点更细,所以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抓住细节是我的关键。对于每个有可能出现的细节我都不会放过,这是我对学生所尽的一种责任。所以知识点要明确,细节要稳抓,是我工作中一定要做的一部分呢。

篇3:《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关键词 类比模型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分类号】G642

教材分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自然延续,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接着安排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利用教师自制的肾单位模型来模拟尿的形成过程,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然后用动态图呈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引导学生生成重要概念,最后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这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做好了铺垫,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这些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讲十分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教师引导模型构建的过程来来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能力目标:

通过对模型建构、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尝试归纳尿液的形成过程;运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模型修正来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运用尿液形成的知识说明透析原理,运用储尿排尿的知识解释及时排尿与经常喝水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确立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对血液透析机的分析,认同技术是连接科学与社会的桥梁;通过对泌尿系统保健的讨论,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实物模型展示、类比模型建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全面性。

学法: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尝试弄清楚尿液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动脑去思考、分析、记忆的目的。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问题驱动:细胞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时候,它会产生些废物,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些物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排出体外呢?(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人体内产生的一些尿素依赖于排尿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排出了部分的水和无机盐,那么尿液是如何形成的?接着出示H同学尿液化验报告单,引导学生比较H同学与正常人尿液化驗结果:H同学怎么啦?(学生比较,启发思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师分发解剖好的新鲜的猪肾和相关教具,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泌尿系统结构图分析归纳完成相关问题。①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②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物和直观的图片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尿的形成

第一步 学生在识图基础上通过自学明确肾单位结构(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什么?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肾小球实质是什么“球”?肾小球两边与什么血管相连?他们的管径有什么不同?流经的血液的量可能有什么不同?)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教师及时指导点播使知识更加形象化。

第二步 多媒体展示资料: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比较的数据。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回答: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得出结论。通过小资料的分析,理解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肾单位结构模型,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制做模型并拍摄微视频进行展示(小红豆表示红细胞、薏米表示蛋白质、绿豆表示葡萄糖、FeCl3溶液表示尿素、芝麻表示无机盐,用红蓝的大吸管表示动静脉、乳胶管表示肾小管、塑料瓶表示肾小囊、注满红色墨水的小软管表示毛细血管,用塑料瓶里的折叠的小软管来解释肾小球的功能;用盘绕的乳胶管来代替肾小管,用烧杯来衡量原尿和尿液的量,依此说明肾小管的功能),小组讨论完成:①举例说明什么是过滤和重吸收?②在过滤形成原尿过程中,血浆中哪些成分不能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去?③在重吸收过程哪些成分被重吸收了送回血液中?④肾脏是人体“过滤器”,肾脏如何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老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

第四步 播放尿液的形成过程动画,学生体会到尿液形成过程是动态的、连续不断的。

尿的排出 【自主学习】阅读P75 第2-3段,以及P77“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回答尿是如何排出的?排尿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何意义?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

排泄途径【自主学习】阅读P72第1段和P75-76完成,什么是排泄?人体会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排便属于排泄吗?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H怎么了?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哪里发生了病变?怎样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通过反馈,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学法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模型制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来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即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最终对知识形成完整的构建。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设计中充分利用实物、图解,模型建构、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萍萍、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中的类比模型及其构建.[J]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第6期4-7

篇4:《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课时)

引入: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什么,同时体内会产生什么?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样?出示泌尿系统多媒体课件。

正课:指导学生看书80页观察与思考,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看书82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桨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2页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3页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二、尿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作用)

皮质     肾小体       肾小囊(重吸收作用)      肾单位

肾脏    髓质     肾小管

肾盂

二、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七、课后小结:

1、一个课时比较紧,可以增多半个课时。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第五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人教版)一文由Cn-Admin中国教育学习网www.cn-education.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家庭教育与孩子良好习惯形成

★ 小班数学《4的形成》教案

★ 空调排出的气体会

★ 品尿选才散文

★ 高原的形成

★ 鸡蛋宝宝要尿尿啦随笔

★ 地震诱发山洪形成机理与评估指标初探

★ 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具体实施方案

★ 诗人孟浩然隐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篇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知道肾脏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及组成。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肾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教学难点

1.血液循环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肾脏的结构。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情况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新课

一、排泄 排遗

大家想想,我们人体每天要产生哪些废物呢?这些废物是通过哪种方法排出体外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区分排泄和排遗的概念。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人体产生和废物中,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通过哪个系统排出体外的?展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课本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检查学生自学,完成P72观察思考1题。

通过对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得知,泌尿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强调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你眼前的猪的肾脏,看看它的外形像什么?(蚕豆)。

那么人的肾脏它在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

出示肾脏位置的图片。请同学们对照图片,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

大家继续观察肾脏实物的颜色,完成P72观察与思考2、3题。

三、肾单位的结构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73—74,看看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出示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对照图介绍肾脏实物的结构,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解剖并指出肾脏每部分名称,说出血液从哪进入,从哪流出,尿液形成后又通过哪里流出。

展示肾单位图,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肾脏大约有多少个肾单位组成?那么两个肾脏有多少个肾单位?

展示肾单位组成图,开火车式填上各部分名称。强调肾单位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肾单位由几个管道系统组成?理清肾单位的两条管道系统。血路:由入球小动脉形成毛细血管球,由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外形成毛细血管网。尿路:由毛细血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形成肾小囊与肾小管形成并进入收集管

血流的特点:血液经过几次小动脉?有几套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肾小管毛细血管网。

出示肾单位放大图,要求学生找出肾小球、肾小囊内外壁。引导学生回顾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指出肾小囊壁也是由一层细胞构成。这是为什么呢?强调;肾小球壁和肾小囊壁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

引导学生总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饮食与休息,就会影响到肾脏排出废物的功能,甚至出现肾功能衷竭而无法工作,体内废物就不能排出,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在这里我送给大家一点生活小常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出示生活小常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畅谈收获

巩固练习,考考你。

作业设计

结合本节课知识,预习下节课内容。

附:板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排遗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篇6:《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一、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7:排出“废物”再怀孕

排毒刻不容缓

很多人虽然把排毒挂在嘴边,其实却并不真正知道排毒的重要性。还是让我们用数字来作说明吧:工业社会,我们接触的东西很多都充满毒性物质,哪怕你每天只接触了10g的毒素,一年就是3650g的积累,而十年呢,就是36500g,相当于36.5Kg,约等于你体重的三分之一。这些毒素如果没有及时排出,就会酿成大病。所以排毒的的确确是人类获得健康最关键的途径。

咳嗽气管大扫除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每个人的向往,可是,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不得不每天与空气中漂浮的粉尘、有害气体与金属微粒以及工业废气接触,受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毒性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呼吸会侵入肺泡与支气管,既损害肺脏本身,又能从肺部透过血液而“株连”全身。

为了排出这些被吸入的废物,你可以在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阳台上空气相对清新之处,做做深呼吸。深深吸一口气,同时缓缓抬起双壁,然后用咳嗽把气流从口、鼻喷出,反复做10遍,每做完一遍后要进行几次正常呼吸,防止过度换气。只要每天坚持这样做,段时间后,你的肺部就能得到清洁。

天然食品也排毒

吃对食物也能排毒,这些食物指的是天然食物,不含防腐剂、不被加工二次污染,才是排毒的佳品。

肝脏排毒

各种毒素只要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能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可见,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解毒器官。为了帮助肝脏排毒,我们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大蒜、葡萄、无花果等食物。

肾脏排毒

我们的尿液充满了人体内的废料,这些废料就是通过肾脏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有利尿和清洁尿道作用的黄瓜,不仅能帮助肾脏排出泌尿系统的毒素,它所含的葫芦素和黄瓜酸还能帮助肺、胃、肝排毒。

润肠排毒

消化不良、便秘的人往往脸色不好,这就是毒素没有排出的显现。要促进肠道排毒,最好能多吃一些魔芋、黑木耳、海带、猪血、苹果、草莓、蜂蜜、糙米、芹菜等食物。平时要多喝水,隔一段时间吃两天素食,给胃肠道“放个假”。

饿一饿

饥饿排毒法虽然有些激进,但是效果却很明显。目前比较常见的断食排毒法包括减食法、不完全断食法和完全断食法三种。

减食法多吃一些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笋,促进胃肠道的“运动能力”。高脂肪高糖量高热量的食物则要尽量少吃。

不完全断食法根据自身的情况,每天食用极少的食物,只要能维持身体最低的营养供给就够了,坚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效果明显。

完全断食法这个方法对很多人有一定的难度,就是要在某一段时间内,完全不吃各种食物,每天只能喝水,或喝一些果汁、生菜汁。

出汗皮肤排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所无法解决的毒素。下面几项运动,都是让你大汗淋漓的极好方法。

快步走:如果你每天上下班都要坐车,不妨提前一站下来,然后快步行走,走的时候尽量挥动手臂,这样能刺激淋巴排毒。每天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见到效果。

瑜伽:瑜伽可以称之为“顶级排毒运动”。它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促进排毒。最好去上一些瑜伽课程,让专业的教练指导你训练。

跳绳:淋巴系统能收集、筛检全身毒素,运送到淋巴结,再通过血液经由某一排毒器官排到体外。坚持每天跳绳15分钟,能刺激淋巴系统排毒。

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人体90%的体重,释放关节压力,刺激淋巴排毒。

刮痧发改善健康

中医常用刮痧的方法来治疗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小痛,那么,什么是“痧”呢?其实它就是人体内气血淤积和阻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毒素”。在某一个部位刮痧,这个部位就会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而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刀量加强,体内废物、毒素也就加速排出了。经常刮痧不但能增加身体抵抗力,还能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的作用。

Tips:

1刮痧的手法很有讲究,最好由专业人士操作,才不会由于力度、时间等掌握失当而造成不良后果。

2刮痧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最好等上57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

足贴排毒药懒人最爱

竹酢排毒足贴是最适合懒人们的。不用运动,不必花太多精力,只要每天睡前洗好脚,在足心贴上足贴,第二天醒来撕掉足贴,就是这么简单。竹酢是竹炭加工过程中从竹肉内蒸馏出来的天然贵重精华,略带烟熏气味,最早是从日本流行起来的。足贴到底有没有效果呢?若由此怀疑,你不妨亲眼见证一下。第二天早晨起来,你会发现原本白色的足贴变成了黑褐色,而且还油腻腻的。这些东西就是从你身体里排出的各种毒素!

使用足贴贵在坚持,一般使用20天左右,你会发现足贴的颜色和油状分泌物比以前变淡变少了,这说明你体内的毒素已经慢慢在减少了。这个时候,你可以隔一天使用一次,同样能起到排毒和保健的效果。

好睡眠排毒又护肤

现代人似乎都缺少睡眠,其实睡眠对一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不但对健康有利,对保养皮肤也很有利。

睡眠排毒时刻表

21:00-23:00免疫系统排毒

23:00-凌晨1:00肝部排毒(需熟睡)

篇8:《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一、选择题: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2、下列有关排尿的生理意义不正确的是()

A、排出人体内的代谢废物B、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调节体内蛋白质的平衡

3、吸取一滴尿液放在载玻片上,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烘烤,可以闻到一股酸臭味,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尿液中含有()

A、水分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

4、对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蛔虫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应分别化验()

A、血液、粪便、血液B、血液、粪便、尿液

C、尿液、粪便、血液D、粪便、血液、尿液

5、正常情况下,原尿与最终排出体外的尿液的区别是原尿中含有()

A、无机盐B、水C、葡萄糖D、尿素

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原因是()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D、膀胱的暂贮存作用

7、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

A、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均为小动脉

B、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均为小静脉

C、入球血管为小动脉,出球血管为小静脉

D、入球血管为小静脉,出球血管为小动脉

8、与肾小囊相连通的器官以及该器官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依次是()

A、入球小动脉、滤过作用B、出球小动脉、滤过作用

C、肾小管、重吸收作用D、输尿管,运输作用

9、医生在给一名病人的.尿液做检查后,发现了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输尿管

10、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而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是因为()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膀胱将尿贮存起来,没有排出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肾盂的重吸收作用

11、原尿、血浆、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①蛋白质②葡萄糖③水④无机盐⑤尿素⑥尿酸

A、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

12、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成分的变化是()

①氧气减少了②尿素减少了③二氧化碳减少了④营养物质增加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可能是肾脏中哪个结构的功能发生了障碍()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盂D、肾小囊

14、喝了水,一部分会形成尿排出,这部分水可以不经过的部位是()

A、肾静脉B、左心室C、肾动脉D、肾静脉

15、科学家用小白鼠做实验时,通常用根皮苷使肾单位中的肾小管中毒,此时小白鼠排出的尿液中会出现()

A、红细胞B、血小板C、蛋白质D、葡萄糖

样品成分ABCD

血浆中(克/100毫升)0.1900.750.03

尿液中(克/100毫升)0.0951.602.00

16、下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和尿液的部分化验数据,在A、B、C、D四种成分中,表示葡萄糖的是(A)

二、图表分析题:

1、右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2)当血液流经a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b中形成。

b中液体与血浆相比,除不含外,其它成分相似。

(3)图中c处的几个向上的箭头的含义是,没有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的液体流到f管中就形成了。

2、下表是对健康人肾动脉中血浆、原尿及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数据,据表分析:

主要成分A液

(克/100毫升)B液

(克/100毫升)C液

(克/100毫升)

水909896

蛋白质8.000.030.00

葡萄糖0.100.100.00

无机盐0.720.721.10

尿素0.030.031.80

(1)表中A液是,B液是。C液是。

(2)B液中蛋白质极少的原因是。

(3)C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3、近段时间老王尿量增加,并伴有发烧、浮肿等症状,到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主要成分血浆

(克/100毫升)原尿

(克/100毫升)尿液

(克/100毫升)

水909896

蛋白质8.000.070.10

葡萄糖0.100.100.00

无机盐0.720.720.10

尿素0.030.031.80

(1)分析表中的数据,出现异常的是,可能的原因是。

(2)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肾小管起到作用。

篇9:《人体废物的排出》评课稿

——肾脏的结构及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肾脏的结构,描述肾单位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身体健康,体验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橡皮泥、教师演示实验用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真观看和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并完成相关问题。

学生根据观察现象和泌尿系统结构图分析归纳完成相关问题。

总结: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出示泌尿系统的图片。设问:

(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一、肾脏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组成1.观察图片,明确肾脏的基本结构

2.观看视频,明确肾单位的结构

肾脏的结构: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3.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肾单位的简单结构模型。

1.出示肾脏外形图和肾纵剖结构图,指导学生了解肾脏的基本结构。

2.出示P73插图和视频,明确思考讨论问题:

(1)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什么?

(2)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3.提供材料(橡皮泥),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肾单位模型,并选出优秀的一组,给与评价。

二、尿的形成和排除

1.小组在观看资料分析的同时进行讨论总结、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尿的形成包括: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的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物质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

2.对照图片和视频,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3.观看动画,形成认识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1.组织学生认真分析P74的资料分析回答: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2.进一步分析总结

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尿的形成过程。

3.动画展示: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课堂小结

独立完成练习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肾脏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组成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尿的形成2.尿的排出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上一篇:4新化上梅中学岗位聘用量化计分方案下一篇:关于端午节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