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用好干部情况汇报

2024-04-10

选好用好干部情况汇报(精选7篇)

篇1:选好用好干部情况汇报

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

2013年07月29日 09:17:05 来源: 瞭望

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

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于如何选用年轻干部,选用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解决当前什么问题,有着清晰明确的要求。

“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不仅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要想事业兴旺发达,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来干。”

避免极端化

在这方面,当前社会关注热点之一,是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应如何把握。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的每个干部都要是年轻的,也不是每个领导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怎样为宜?

“老中青合理搭配,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和作用。”辛鸣说,“如果一个部门里是清一色的老同志或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对于工作的展开都不是很有利。”

“之所以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因为过去在用人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好的现象——论资排辈。年龄大的同志,资历搁在那儿,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一到提拔都排在前面。但有的论资排辈排上去的干部,不一定是真正能干事的干部。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强调突破论资排辈,提拔年轻干部。”辛鸣说,“但也需注意,不能从‘论资排辈’这个极端走到了‘唯年龄论’的另一个极端。哪种极端都要不得。”

“五六十岁省部级、四五十岁地厅级、三四十岁县处级,这种年龄上绝对化的‘一刀切’,肯定有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志强分析,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是干部使用越年轻越好,而是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梯队结构,要更符合干部新老交替规律,符合“传、帮、带”的实践需要,符合事业发展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当前在有的地方、单位出现了机械理解、矫枉过正的倾向,选人用人时简单以年龄划线,不良影响已经产生:

其一,造成选人用人标准降低。当前,社会上对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出来的年轻干部议论较多,对有些年轻干部的工作也有意见。

辛鸣说,有的地方和单位简单追求年轻化,拔苗助长地提拔年轻干部,有的甚至放松了基本的标准和规矩。机械地理解年轻化,把一些业务素质不太强、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不太够,能力经验也不够足的年轻干部,在选拔任用程序不严格的情况下硬提拔起来。“选拔干部,不管是什么年龄,都应该严格按照规矩和制度办事,标准不能降低。这一点任何情况下不能放松。”

其二,导致一些年富力强的干部难于安心做事,乃至未老先哀“度日子”。

“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干部提拔上以年龄为杠杠,级级设限、层层递减,以年龄为标准提拔的‘天花板’隐性存在。这就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印象:到了一定岁数未提拔到一定级别,就觉得自己前途无望了。”辛鸣谈到,比如说,30多岁还没当上县处长,40多岁还没当上厅局长,有的同志就会灰心丧气,乃至怨这怨那,好一点的是放松努力度日子,不好一点的是耍脾气、撂挑子、混日子。而周围的人也会说这说那,猜这猜那,无事生非,闲言碎语不断,让这些干部心生烦恼,无心甚至无法干事。“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说过了什么岁数就不能提拔为什么干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在有的地方有的部门这已经成为一种‘天花板’。”

其三,导致了“急功近利”情绪的产生。

蔡志强说,“少数干部总算着年龄‘坎坎’,就可能容易急功近利,做一些‘短平快’出政绩的事情,甚至出现‘一年出成绩的事大干,两年出成绩的事小干,三年才可能出成绩的事不干’的现象。因为,如果坚持做打基础、看长远的事情,短时间不出效果,过了一定年龄,就只能‘过点儿’了。这种年龄框框带来的心理扭曲和恐慌在干部队伍里确实存在。”

有关权威专家指出,4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了?5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这是干部队伍年轻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天花板’必须打破。”辛鸣说,转变需要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组织部门用人的观念需要转变,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30多岁的可以提拔,50多岁的也可以提拔。提拔的标准不是年龄,而是干部的德才和能力、群众的口碑。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的心理状态需要改变。党员干部不能看着升迁无望,就“养老”、“应付”,甚或怨气在胸“撂挑子”。“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不同。党员干部真想通了这一点,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就化解掉了。因此,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很有必要。”辛鸣说。

蔡志强认为,不能因为要鼓励年轻人,就让经验丰富的“老一点”的干部“靠边”,这实际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既要鼓励年轻人的激情迸发,也要利用好年富力强的干部宝贵的经验和阅历。“关键还是要根据岗位的职能要求、实际需要来挑选干部。”

不良倾向必须警惕

有关权威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有一些不良倾向需要警惕:

比如,在有的地方,给地方和部门领导当过秘书的干部提任比例太大,你安排了,我也要安排,成了“利益均沾”;少数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经查有些都与领导干部沾亲带故。

“领导秘书提拔比例大是个客观现象,这个问题不应该回避。”辛鸣说,“这种情况容易给社会造成小圈子选人的印象,并由此产生种种负面舆论,嘴上不说,心里不平。不是说小圈子里的人一定水平不高、素质不高,但就算你水平再高,这种现象如果成为十分普遍和固化的状态,本身就不太正常了。”

辛鸣分析,这实际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干部,领导了解熟悉,但群众不熟悉;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领导不见得全了解,但基层的党员群众却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这就要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不能以领导意志为唯一准绳,而要加大群众公认这个标准的力度。“群众普遍认为不错的干部,基本上错不了。”

对于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事涉裙带关系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有的年轻干部的提拔靠关系、有背景、走门子,这样的例子确有存在,其根子还是不正之风。选拔年轻干部不是选拔个别人,而是选拔一批人、一代人。不正之风必须坚决打击。”

上述情况怎么避免?蔡志强说,“其一,选拔任用的标准一定要科学、经得起推敲。其二,要有选拔任用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以此保障党员群众对选拔过程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了严格、科学的标准,有了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有了全程的党员群众监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绝这种现象不难。一句话,只要我们严格遵守组织任用程序,就不会出问题”,辛鸣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对于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也是保障手段之一。“一方面,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凡是出现违规的,一定要严加惩治;另一方面,还需建立完善用人失察追究制度。选的人用的人能力很差、根本无法胜任,甚至有严重问题、搞贪腐,那就要倒查倒追,看看选拔中间到底有没有问题。建立了这个制度,有利于釜底抽薪。”

不磨练是不行的

“年轻干部的培养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要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汪玉凯说。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培养不是照顾。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走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

辛鸣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对于年轻干部里的‘好苗子’,一定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练。不磨练是不行的,那种顺风顺水的干部,很难应对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只有在磨练的过程中,才能出现出类拔萃的干部。”

“在一个艰苦岗位上,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需要在要素不具备的情况下寻找要素,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创造条件。一个年轻干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锤炼,才能得到扎实成长。有意识地加强一些困难挑战的训练,是培养年轻干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蔡志强分析。

但当前,也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存在。有的人认为,组织把谁放到艰苦岗位上、放到基层去锻炼,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往往会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他了、边缘化他了。这样的风气如果蔓延开来,我们培养年轻干部会走弯路。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感受国情、社情、民情,能够“接地气”。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

“要扭转这种风气,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岗位来进行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我们应看到,不同岗位的工作难度是不同的,政绩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你在容易出成绩的岗位上干出十分成绩,我在艰苦岗位上只干成一分,但是相比之下,我这一分比你那十分更加重要和难得,也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有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在艰苦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就既能得到磨练,又能得到认可。大家也就不会再视艰苦岗位为畏途”,辛鸣说。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关键还是遵循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拔苗助长,既不能刻意打压,也不能置之不理,关心爱护与艰苦磨练要相结合;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上,根本原则还需体现正向激励,确保公平性,还要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形成上下互动的,既能确保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又能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系。”蔡志强这样说。(记者陈泽伟 实习生谢舒 唐朵朵)

篇2:选好用好干部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牢牢把握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通过建立健全比较科学的干部工作民主运行机制,切实把民主的要求、方法和程序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重要环节,群众的参与面不断扩大,参与渠道不断拓宽,参与程度不断增强,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推荐环节中的民主,提高选人水平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作为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保证;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充分体现民主的提名推荐机制,真正把推荐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提高了选人水平。

1、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制度。一是规范民主推荐程序。在每次进行推荐前,我们都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推荐工作方案,明确拟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推荐方式、推荐时间及具体工作安排等内容,规范民主推荐的程序和方式等。在进行民主推荐时,我们都及时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并进行正确的思想动员,打破了干部工作的神秘化,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推荐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我们从适当扩大民主推荐范围入手,充分听取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等各方面的意见,使获取的干部信息更加贴近客观实际。在推荐市直单位领导干部人选时,参加范围扩大到市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在推荐镇领导干部人选时,参加范围扩大到镇全体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必须占应参加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进行,切实保证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三是坚持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我们根据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的特点以及实际需要,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会议投票推荐,然后再在单位中层以上干部直至领导班子中进行个别谈话推荐,而对人数较少的单位则在全体干部中进行个别谈话推荐,使两种推荐结果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以此作为提出和确定考察对象的主要依据,切实防止用人失察失误。

2、积极推行二次民主推荐。在较大单位推荐人选得票过于分散或推荐人选的情况不符合班子结构时,我们一般进行二次民主推荐产生考察人选。即:第一次,群众根据拟选干部的职级、岗位、标准和条件,经过比较筛选,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荐出自己满意的人选;第二次,我们在参考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已经提出的推荐人选进行筛选,按拟推荐人选的1:2或1:3提出后备人选,再组织群众进行集中推荐,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在镇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我们根据镇领导班子全额定向民主推荐结果,参考面上个别谈话推荐情况,并考虑镇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对多名拟提拔人选进行了二次会议推荐,并把推荐的结果作为酝酿、确定镇换届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保证新提拔人选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进一步扩大考察环节中的民主,提高识人水平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努力建立和健全充分体现民主的考察机制,切实把评价识别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进一步提高了识人水平。

1、改进考察方法,准确识别干部。一是完善民主测评,准确反映民意。我们注意将测评范围扩大到能够直接反映测评对象工作效果的相关部门和其分管单位的领导,并视考察岗位需要适当吸收被测评人员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等真正了解干部情况的人员参加。同时,采取集中讲解、统一发放、分头填票、限时集中投票的方式,积极创造有利于群众真实表达自己意愿的条件和环境,使测评者反映真实情况,增强民主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对测评结果我们除按规定向被测评单位领导班子通报外,还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群众反馈和公开,提高参评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参评人员的责任感。二是讲究谈话艺术,深化识人层次。我们在注意被谈话人员的代表性的同时,特别注意选择那些更了解考察对象的人谈话。除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同级和下级的干部,组织、纪检部门的人员外,还注意从被考察人员的服务对象中选人;除领导干部外,还从一般干部中选人;除“工作圈”外,还从“生活圈”、“社交圈”中选人。在谈话中,我们注意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和方法,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使谈话对象消除思想顾虑,提高谈话质量。三是实行写实性民主评议。我们通过向考察所需听取意见的干部群众发放干部征求意见表,让群众对考察对象进行写实性民主评议,独立地向组织提供自己了解的具体情况,为市委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民主评价尺度。

2、实行延伸考察,拓宽识人渠道。我们注意延伸考察范围,做到由机关向社会延伸,由中层向基层延伸,由定时向平时延伸,由工作向生活延伸,坚持做到不仅注意考察干部在单位的工作情况,还注意考察干部在“社交圈”、“生活圈”中的日常活动情况;既了解干部在现单位的工作表现情况,又坚持“回头看”,注意根据实际需要到被考察对象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进行了解,听取民意。如在考察座谈时,我们有意识地拓宽考察范围,将座谈对象扩大到考察对象服务部门的有关人员,了解他们对考察对象的直观现象和感性认识,从侧面获得干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对考察对象做出比较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实行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我们坚持通过张贴公告等形式将考察对象的拟任职位、基本情况、简历以及反映情况途径等有关事宜向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全体干部群众发布,鼓励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负责地向组织部门反映考察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和存在问题,弥补干部考察工作接触群众不够广泛的问题,提高了考察的准确性。同时,我们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每个职位确定2-3名考察对象。考察结束后,由组织部门根据考察结果和平时掌握情况,择优确定1人为拟任人选提交市委集体研究决定,从而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竞争性和民主性,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扩大讨论决定环节中的民主,提高用人水平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从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入手,着眼于扩大党内民主,努力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干部任用决策机制,不断提高用人水平。

1、坚持程序,充分酝酿。为了确保提出一个领导层意见基本一致、能够反映绝大多数干部群众意愿,并为各方面代表人物认可和接受的干部任用方案,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前,对拟任人选,我们坚持在一定范围内认真做好沟通协商和征求意见工作。一是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的任免,分别征求分管领导的意见,属于市直单位正职的,还征求市委委员的意见;属于依照法律和政协《章程》规定履行任职手续的,还分别征求市人大、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属于党外干部的,还征求市委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属于二级单位领导职务的,还征求市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二是凡提拔任用的干部,书面就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建设和计划生育等情况分别征求市纪委、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的意见。三是镇领导班子正职,分别征求市委委员、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镇领导班子副职,分别征求镇党委、政府正职的意见。四是双重管理单位市管为主的职务任免,在市委常委会讨论后,征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意见。五是市管干部的任免,由市委组织部部务会集体研究,提出任免建议方案后,提交市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近年来,在镇和市直领导班子调整中,我们都坚持在一定范围内认真做好沟通协商和征求意见工作,并在对各种各样的意见加以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从而为市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2、尊重民意,严把决策关。市委常委会在讨论干部的提拔任用时,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把干部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重点考察中的情况,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市委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时,坚持做到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研究;没有经过组织考察的不研究;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大多数群众不拥护,社会公论不好的不研究;程序不对、材料不齐的不研究;常委会成员达不到三分之二的不研究;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在没有核定清楚之前不研究。

篇3:选好用好干部情况汇报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解决人们现实政治思想认识,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健康品德和情操的工作。这一工作不可能是空中楼阁, 做好这项工作也不能仅靠一味的课堂教育, 它需要一定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 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土壤, 选择了合适的土壤,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生根、开花、结果, 才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1 要以活动为载体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群众性活动, 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舆论热点, 调动教育对象的参与热情, 使之在参与中引发思考, 受到感染, 深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这一载体的时空范围可大可小, 适用于各个教育层次。比如开展的创建文明单位、创先进党支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读书竟赛等活动是载体, 时间跨度可长可短, 往往一年为宜, 影响面也较大。以活动为载体, 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改变不进会议室不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定势, 根据教育内容需要和现有条件, 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

2 以具体实物为载体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教育的内容需要, 借用一些带有某种特殊含义的客观实物作为教育的“引子”为由头, 激发教育对象的情感, 深化教育的主题。这类载体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教育所用的永久性的实物为载体, 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另一种是根据政治思想工作内容而随机选择、带有某种特殊含义的物品。这些物品所代表的特殊含义一旦被揭示, 就能直接触动人的喜怒哀乐, 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及时引导和深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 要以大众传媒为载体

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教育功能, 为思想政治工作所用。社会学家研究表明, 现代社会, 人们所接受的各种信息, 有半数以上来自大众传媒。针对这一特点, 坚持认真组织观看一些影视作品、经常读书看报, 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干部职工以及青年职工中存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及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等问题的模糊认识, 要及时组织干部群众读书、看报, 提高大家的认识, 使大家明白了很多问题, 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起到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当今社会是网络媒体发达, 信息传播快负面的东西也不少, 政工干部要注意利用好引导好。

4 要以行政管理为载体

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还要通过制定条例、规章制度等行政管理手段,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认真抓好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 实行科学的、公平的、规范化的管理, 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管理为载体, 关键是要坚持经常性的管理, 这样既帮助人明其理, 又帮助人导其行, 从而较好地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如果选择了好的载体, 就能目标明确、易于操作, 抓出实效。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多种多样, 选择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有广泛的群众性, 尽量从人们的兴趣需要出发, 以便调动教育对象的参与热情, 保证教育落到实处。二是要考虑到现代的特点。人们的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都与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政策、形势有关, 因此,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时代, 不能千篇一律。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到主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如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讨论制度, 就比较易行而有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小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 它们两个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小环境好可以促进大环境的改善, 小环境不好会促使大环境的恶化。同时, 大环境的好坏对小环境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立足自身, 从自己做起,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运用环境教育法, 第一步就是努力改变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 美化硬环境, 优化软环境, 为群众创造一个赏心悦目、心情愉快的生存环境。运用环境教育法的第二步, 就是要把眼睛往外看, 看到自己本单位小环境以外的大环境, 作到尽可能地利用大环境的正面因素来影响教育本单位的群众, 尽可能地抵制大环境的负面因素, 减少其对本单位群众的不良影响。社会大环境是很复杂的, 当前社会大环境中有许多好的现象、正面的因素, 也存在许多丑恶的现象、负面的因素, 而这些不良现象的彻底清除尚需时日。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务实方针是利用其有利因素, 防止其不利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就是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之中, 通过运用一定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来约束、规范和协调人们的行为, 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管理载体的特征, 一是强制性。大凡管理都要借助一定的权力来保证执行, 如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纪的手段进行管理, 一般都具有相当的严肃性, 都对全体成员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人们必须依章办事, 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二是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 管理的主体是人,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管理制度隐含着一定阶级内容,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管理都是为实现一定的预期目标、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阶级性尤其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思想管理。三是组织性。思想政治教育以管理为载体, 就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组织机构, 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 才能有效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使人们从他律走向自律, 最终实现提高人员素质的组织目标。没有一定的组织性,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不能实施, 也就不能成其为教育了。四是规范性。管理所依托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 一般都通过文字以书面的、条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5 结束语

总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依附和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活动载体中去, 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各表现形态还各具特点。我们只有不断拓新、综合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 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贺才乐.理论与改革, 2003年06期.[1]贺才乐.理论与改革, 2003年06期.

篇4:选好用好加湿器

冬季给居室加湿的做法由来已久,过去在屋里放湿毛巾、水盆的办法加湿效果有限。自从有了加湿器,人们开始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健康。但是,专家指出,加湿器使用不正确,非但不能净化空气,反而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

怎样选择加湿器

加湿器分为电热式、超声波加湿与纯净加湿3种。

电热式加湿器技术最为简单,用发热体将水加热至沸点,产生水蒸气并释放到空气中进行加湿。电热加湿式的加湿量大,无水质要求,不会产生杂质,价格也很便宜。但这种加湿器耗电量大,安全系数较低,容易结垢,目前在市场已经很少见到。

超声波加湿器主要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分子雾化为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至空气中,实现加湿效果。其优点是强度大,加湿均匀,效率高,耗电仅为电热加湿器的1/10~1/15,还有无水自动保护。缺点是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如果水质较硬,在使用中会产生白色粉末状杂质。

纯净加湿器纯净加湿器采用分子筛蒸发技术和水幕洗涤空气技术,在对空气加湿的同时还能对空气中的病菌、粉尘、颗粒物等进行过滤、净化。应用这种技术的加湿器,可以预防流感,尤其适合有老人、孩子的家庭。纯净加湿器不受水质限制,无水雾现象,加湿更均匀。但是价格较高,一般比超声波加湿器贵200元左右。

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加濕器,您可以根据自己家的需求选择。

使用加湿器3注意

1.定期清洁加湿器使用时,一定要定期清理,否则加湿器中的霉菌等微生物随着汽雾进入空气,再进入人的呼吸道中,容易患加湿器肺炎。

纯净式加湿器清洗保养较为方便,只需1~2年换一次蒸发器、过滤网即可。而电热式加湿器需定期清洗水箱中的水垢。注意不要用硬物刮除水垢,也不要用洗涤剂、煤油、酒精等清洗机身和部件,以免损坏机件。直接加自来水的超声波加湿器,每个月必须用原厂配的专门清洗剂清洁1次,否则积累下来的水垢可能会堵塞甚至烧坏机器。

2.空气湿度不是越高越好实践表明,人体最适宜的空气湿度是40%~60%,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环境,人体都会不太适应。在使用加湿器时,如果湿度过高,加上合适的温度,一些霉菌、细菌、放线菌都会有所萌动,侵袭人体,对老年人尤其不利,会诱发流感、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使用具备自动恒湿功能的加湿器能有效避免湿度过高或不足的问题。

3.摆放位置有讲究为防止电器干燥产生静电,很多人喜欢将加湿器放在电视柜或电脑附近。实际上,湿度过大不仅使电视柜受潮而长霉斑,还会影响电脑和电视机的绝缘性能,出现高压打火的现象。还有人为了让湿气能够有效流通,提高房间的湿度,将加湿器放在空调的出风口下方或者暖气旁,结果导致空调内的元器件因为受潮而影响使用。因此,最好不要将加湿器放在其它家用电器附近。

篇5:选好用好干部情况汇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发的领导集体。这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真正把优秀人才选任到领导岗位上来,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选好用好人才

选好用好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领导的政治领导能力、思想领导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的核心,是向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推荐选拔干部的能力,也就是选人用人的能力。因此,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选好用好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组织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的主体,领导班子是由领导干部组成的,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强弱,进而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人选好用好了,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加强;人选不好用不好,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

选好用好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不强、执政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选人用人上出了问题,一些素质低、能力差、作风浮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提高这些地方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仅靠对现有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不够的,要把重点放在组织调整上,放在选任优秀领导干部上。也就是说,要严把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不是把素

质低的人选用上来再提高,而是选用上来的人一开始就要有高素质,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治本之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选人用人是关键,但这并不是说其他方面不重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仅取决于干部的素质,而且取决于干部所处的制度环境。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应当看到,我们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不完善,而且健全这些体制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选用人水平,切实选好用好人才,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人用人

执政能力是一个大概念,不仅包含决策能力、管理水平、办事效率,也包含理论水平、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还包含作风方面的内容。因此,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选人用人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德、才是干部素质的两个方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强调的是思想、品行,才强调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德才兼备要求干部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德才兼备是辩证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在选人用人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既要防止重德轻才的现象,也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

一是在才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德放在第一位。德决定才的使用方向。才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效用,完全取决于德的好坏优劣。德好,才就能为人民造福;德差,才就会危害党的事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不仅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反而会严重削弱党的执政

能力。在新世纪新阶段,看干部的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看是否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廉洁从致。

二是在德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才放在第一位。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高尚的德,还必须有才。才强,执政能力强;才弱,执政能力弱。看干部的才,主要是看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怎么样。在这些总的要求下,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的才还应有具体的要求。

三是在德、才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优化结构放在第一位。实践证明,所有成员的素质、能力都很优秀的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一定都强,而是结构合理的强,结构不合理的弱。因此,当德、才都很优秀的时候,选用谁不选用谁,主要应当看班子结构优化的需要。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切实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是选贤任能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就是适应当今时代要求,始终坚持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用人观;就是适应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用人观;就是坚持党的干部路线,贯彻落实德才兼备原则的用人观。具体来说,一是树立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的理念。注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评价干部,引导干部把心思用在科学发展上。二是树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理念。把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以实绩定上下、论奖惩,让能者有舞台、贤者有机会,使那些安于现状者思想“不安”、四平八稳者位子“不稳”。三是树立重公论选人用人的理念。把干部的评价考核权交给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用群众的意愿抑制少数人的意志。四是树立“因位择人”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腐观

念,根据事业需要选用干部,做到唯才是举,人岗相适。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既要用好“望远镜”,深入考察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发展潜力,又要用好“显微镜”,认真负责地考察分析和核实各种反映,实事求是地对待干部;同时,要注意不用“有色镜”,不先人为主考察评价干部;不用“老花镜”,破除陈旧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其次,要切实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防止和消除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和根本途径。一是要高度重视干部的推荐提名。二是要认真落实集体决定权。三是要加大公开选拔工作力度。四是要改革选举办法。

再次,要以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公道正派,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选人用人者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客观要求。公道是做事之标准,正派是做人之准则。公道是一种社会评价,正派是一种自身追求。公道来自公心,正派源于正气。对选人用人者来说,公道正派是选贤任能的必备素质,又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以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就是要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坚持选人为公、用权为民。要建立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选人用人者行为规范,使公道正派成为一种纪律约束,体现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落实到选人用人的各项制度中。做到公道正派,关键是要心底无私,廉洁从政。守住了这条线,做到公道正派就不难,选人用人也就出不了大问题。要强化对选人用人者的教育,加大监督惩处的力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工资待遇问题,为选人用人者廉洁从政、公道正派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抓紧培养选拔优秀青年人才

抓紧做好培养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的工作,解决好接班人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党的各级领导层的生机与活力,是关系大局、关系长远的一个战略问题。要做好青年人才的选拔工作,就必须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特别是要引起党政一把手、共青团领导和广大组织人事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

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善于识别和大胆起用优秀青年人才。要坚决抛弃妨碍识别和起用优秀青年人才的各种陈旧落后思想与私心杂念,真正确立符合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和党的干部路线的用人观念;认真研究古今中外选人用人的成功经验,努力把握选人用人的内在规律,拓宽用人视野,敏锐地发现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既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把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对那些特别优秀的青年人才,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切实加大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工作的力度,特别是注意选拔胜任重要领导岗位的青年人才。严格掌握选拔任用标准,采取过硬措施,抓紧把大批优秀青年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同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尽快形成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快车道”。

篇6:选好用好干部情况汇报

关键词:人工授精,公猪,选择,使用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推广, 可充分发挥优秀公猪的作用, 加快遗传改良进展, 提高商品猪经济用途, 促进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本文着重探讨如何选好用好种公猪, 提高精液质量, 为输精母猪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奠定基础, 促进猪人工授精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推广。

1 推广猪人工授精主要优点

1.1 充分利用优秀公猪, 减少公猪养殖费用根据调查, 福州市养猪场本交公母比例通常在1: (20~30) , 人工授精公母比例通常在1:100 以上, 推广人工授精, 不仅使优秀公猪得到充分利用, 优良基因快速传播, 而且大大减少公猪养殖数量, 降低饲养成本, 以年出栏1 万头商品猪自繁自养场为例, 人工授精与本交相比公猪可少养16 头左右。

1.2 确保配种精液质量,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2009年国家出台种猪常温精液标准, 该标准对人工授精公猪、原精液和常温精液品质都作了详细要求, 输精精液质量有保证。受环境温度、公猪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 本交公猪精液质量不够稳定。福建省地处南方, 夏季高温高湿, 公猪精液中精子数量有所减少, 精子致畸率增多, 精液质量下降, 相对于本交, 人工授精母猪繁殖性能有所提高。 据福清市2 个猪场初步统计, 母猪受胎率和分娩率人工授精均达92%左右, 本交仅为88%左右和90%左右。

1.3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实现遗传物质交换我省优良种猪的源头主要靠从国外进口, 国外进口种猪周期比较长, 而进口精液周期短, 推广人工授精可较快使用国外优秀遗传物质, 甚至实现与国外同步育种; 国家先后出台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09-2020) 》及其实施方案, 联合育种是计划和方案的重要环节, 联合育种前提是建立场间遗传联系, 实现优秀公猪资源共享, 出于防疫安全考虑, 种公猪严禁跨场配种, 本交无法实现优秀公猪资源共享, 人工授精可通过精液交换, 实现种公猪遗传物质交换, 建立场间遗传联系

2 种公猪在人工授精中的重要作用

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生产精液, 用于发情母猪适时配种, 种公猪在人工授精中地位特殊, 作用重要。 其重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2.1 公猪遗传改良作用大于母猪农谚说得好:“母猪好, 好一窝;公猪好, 好一坡”, 这说明公猪在养猪生产中地位重要, 推广人工授精, 能充分发挥优秀公猪作用, 加快遗传改良步伐, 提高良种覆盖率, 提升养猪技术水平。

2.2 有些性状公猪遗传优于母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大多具有中等遗传力, 背膘厚、饲料转化率、肌肉颜色等性状遗传力为0.4~0.5, 这些性状通过母猪选择会影响繁殖性能, 通过公猪选择能较好地遗传给下一代, 这些性状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又非常大, 选择好的公猪对人工授精推广意义重大。

2.3 公猪优劣对授精结果影响大精液品质主要包括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和精子畸形率等, 精液品质好坏直接影响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 精液又是由种公猪生产出来, 种公猪优劣对精液品质影响较大。

2.4有些疾病可由公猪精液传播通过精液传播的病毒性疫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猪细小病毒 (PPV) 感染、伪狂犬病 (PR) 、猪瘟 (CSF) 、猪圆环病毒 (PCV-2) 病、日本乙型脑炎 (JE) 、口蹄疫 (FMD) 和猪水泡病 (SVD) 等。带毒公猪通过精液将病毒传染给母猪, 带毒母猪妊娠后病毒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产下的带毒仔猪不断产毒、排毒, 污染环境, 感染其他健康猪。因此, 选择健康的公猪, 对防止疾病传播、促进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意义重大。

3选好用好种公猪

3.1 选好公猪

3.1.1 引好种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猪需要引种时, 必须到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种, 最好到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引种, 并做好隔离检疫工作。

3.1.2 选好种选择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猪时, 应选择经过性能测定, 综合选择指数在100 分以上且无遗传缺陷的种公猪。

3.2 用好公猪公猪隔5 d采精1 次, 其精液量最多。 成年公猪每周采精1.2 次, 后备公猪每周采精1 次。 种公猪使用2~3 年就要淘汰。

3.3 养好公猪

3.3.1 营养要全面种公猪的日粮应含有16% 粗蛋白和0.8%赖氨酸, 日粮以精料为主, 辅喂各种青绿多汁饲料, 做到饲料多种搭配, 提高营养的合理性和适口性。

3.3.2 体况要适当每头种公猪饲料喂量控制在2.3~2.7 kg/d, 根据体况适当增减, 确保种公猪体况不胖不瘦。

3.3.3 饲料要安全种公猪饲料严禁发霉变质及有毒饲料混入, 通常在日粮中适当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3.4 管好公猪

3.4.1 规范行为科学安排好种公猪饲喂、饮水、运动、刷拭、采精、休息等各项日常活动, 建立规范化饲养管理制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3.4.2 加强运动每天坚持让公猪适当运动, 夏天可在早、晚, 冬天要在中午进行, 每次运动1~2 h, 行程约2 km, 以增强体质, 提高繁殖机能。

3.4.3 单栏饲养种公猪要单圈饲养, 同时圈舍要适当大点, 最好带有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干燥的运动场。

3.4.4 定期刷拭要经常刷拭种公猪猪体, 保持皮肤清洁,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皮肤病和寄生虫病。

3.4.5 防暑降温夏季要防暑降温, 有条件的舍内安装空调或因地制宜地加强通风、洒水、洗澡等降温措施, 舍内温度控制在26 ℃以下。

3.4.6保护肢蹄肢蹄良好对种公猪非常重要, 日常管理注意做好肢蹄保护, 公猪栏地面要平坦但不光滑, 严防地面粗糙损伤肢蹄, 平常注意修蹄护蹄。

3.5做好保健

3.5.1 做好免疫工作遵循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疫病的常规免疫工作, 特别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不能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弱毒疫苗免疫。

3.5.2 做好驱虫工作种公猪要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 减少皮肤病和寄生虫病。

篇7:选好用好降糖药等

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有一定胰岛功能,但经饮食和运动治疗仍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的患者。一般认为,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发病前和发病时肥胖的患者最为适宜。而当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重症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妊娠时,一般则不宜使用这类降糖药。多年的临床使用情况证实,磺脲类降糖药的降糖作用强度,从弱到强依次为:甲苯磺丁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波脲、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但只要在使用时将用药剂量稍作调整,各种药物的降糖效果仍可基本一致。在具体选择时,中年轻度和中度糖尿病患者可首选格列本脲或甲苯磺丁脲;60岁以上的患者应首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或格列美脲;轻度和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以选择格列喹酮或格列美脲为宜。磺脲类降糖药的使用剂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加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但任何一种磺脲类降糖药的每日剂量都不应超过其最大用量。由于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故每天用药1~2次即可。必要时也可将每天的用药量分3次服用。服药时间以饭前30分钟为好,因为食物会影响这类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

使用磺脲类降糖药,还有几点需要引起患者注意:①同一患者一般不宜同时联合服用两种磺脲类降糖药,因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两种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这类药物可与其他类降糖药合用。②磺脲类降糖药使用不当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导致死亡。所以,使用这类药物时应了解其药理特点,注意饮食、活动情况和有无心、肝、肾等功能损害。③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尤以前者为甚,患者须引起重视。④磺脲类降糖药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患者亦应引起注意。

尿液引起的青霉素过敏

一天上午,某幼儿园25岁的陈老师发现有个孩子在哭闹。孩子妈妈曾交待过,这孩子近两天患上呼吸道感染,早晨刚打过针。陈老师将孩子抱在怀里,哄他不哭。不料孩子却将一泡尿尿在她手臂及腹部。尿液浸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把孩子放下,想换件衣服。可就在这时,她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只轻轻喊了一声就歪倒在幼儿床上。闻声赶来的其他老师见她面色发青,呼吸微弱,已渐渐意识丧失。大家七手八脚地叫出租车送她去医院。5分钟后抬至急诊室时,她的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医生全力抢救近1小时,心电图仍为直线,瞳孔散大而固定。靓丽活泼的陈老师终于死亡。

陈老师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史,近期未用任何药物,惟独对青霉素有过敏史。事后查询,她所抱孩子已肌内注射青霉素G钠2天。事发前两小时,孩子刚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

在死亡原因讨论会上,专家分析认定,陈老师是由于接触注射了青霉素患儿的尿液,导致过敏并引起死亡的。这属于罕见的极易忽略的含药尿液接触过敏猝死。

青霉素G钠进入人体后,约70%的药物在6小时内从肾脏排出。肌注给药后半小时血药浓度即达高峰,半衰期为0.5-1.0小时。青霉素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可成为半抗原,与特异体质者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或多肽分子合成抗原,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高敏者应严格避免接触正在使用青霉素者的排泄物、分泌物。

引起青霉素过敏的途径相当广泛。不但可因注射或口服引起过敏,而且还可通过呼吸道及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引起过敏。此外,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胎盘、乳汁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5%~20%,故哺乳期也应慎用。一旦接触可疑过敏物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由于接触患者尿液而引起的过敏反应,多属I型过敏反应,有时可闪电般快速发生,甚至就地抢救都难以奏效。

上一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反思下一篇:unit12weather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