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端午的诗词

2024-05-24

写端午的诗词(共15篇)

篇1:写端午的诗词

写端午的诗词

1.《端午》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

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

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

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2.《和所盘端午韵》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

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

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

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

3.《端午》

年代: 宋 作者: 蒲寿宬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4.《端午帖子》

年代: 宋 作者: 许将

江中今日成龙鉴,苑外多年废鹭坡。

合照乾坤共作镜,放生河海尽为池。

5.《端午日》

年代: 宋 作者: 杨时

悠悠南北各天涯,欲望乡关眼已花。

忆得亲庭谁共语,应怜游子未还家。

6.《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阳枋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

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7.《端午後顿热》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只今新暑已歊然,作麽禁当六月天。

飞上风前最凉处,年年输与柳梢蝉。

8.《端午病中止酒》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病里无聊费扫除,节中不饮更愁予。

偶然一读香山集,不但无愁病亦无。

9.《扬州端午呈赵帅》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10.《端午帖子》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雨后风微荷芰香,顿驱初暑作疏凉。

黑云卷尽青天大,却倚湖光看夕阳。

篇2:写端午的诗词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却没朋友能共赏,略凄凉哀伤,怀念起为国尽忠的屈原,又增添了许多悲哀。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屈原,又不得不深思,为何会发生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剧呢?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欢度端午佳节,免不了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滋生异样的深情。

篇3:应鼓励中学生学写格律诗词

古人创作的格律诗词之所以流传至今而不衰, 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情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形之一是来自古代诗人、词人的自身的努力奋斗与探索。古代诗人、词人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习俗等诸多方面通过艺术手段真实而典型地反映到自己创作的格律诗词中来, 去感染并教育当时的人们及其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情形之二是古代诗人、词人创作的格律诗词本身的魅力深深吸引并打动了人们。他们根据当时时代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需要创作了律诗、绝句、词曲等文学形式。这几种文学形式不但受篇什中一定的字数、句数、行数的限制, 而且非常讲究用韵 (押韵) 、声调、平仄、对仗, 因而读起来———声调的高低、升降, 节奏的快慢、缓急, 语气的轻重、褒贬, 情感的隐露、曲直等等, 皆错落有致, 抑扬顿挫, 铿锵悦耳, 富有音乐美, 陶冶人的情怀, 得到美的享受。它的这种魅力不但深深吸引并打动了创作者的本人及其同时代的人们, 而且深深吸引并打动了后来的代代人。因为古人创作的律诗、绝句、词曲篇什短小固定, 语言精粹凝练, 音节跌宕流畅, 感情真挚动 (感) 人, 易懂易记, 易诵易唱, 民间口耳相传, 流传至今乃至将来, 永不枯竭。

情形之三是得到了历代文人和国家 (官方) 的认可。历代文人将前代以及同时代所创作的律诗、绝句、词曲收集起来, 加以整理, 收藏或出版发行, 或送国家 (官方) 审阅, 加以认可并珍藏;或者由各朝的国家 (官方) 派遣一些文人到民间搜集整理, 出版发行或认可珍藏。正是以上的历代人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不懈努力, 才使得古人的律诗、绝句、词曲经久不衰, 成为历代人们的精神食粮, 滋养人的身心, 并鼓舞华夏儿女、子子孙孙自强不息, 繁衍生机。

既然古人创作的律诗、绝句、词曲有上述如此魅力, 那么流传到当今社会, 我们今人 (少数人除外) 为什么不愿意写作格律诗词呢?我想主要是由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原因之一是格律诗词这种文学形式不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因为当今的社会, 已不是封闭的社会, 而是开放并走向融合的社会, 特别是正处于信息化发展的社会, 世界上各个国家来往越来越频繁, 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势必引起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大开放, 接受的新事物、新东西又快又多, 从而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于是应运而生了一种自由式的新体诗即新诗、自由诗, 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因而旧式的格律诗词由于受自身篇什、用韵 (押韵) 、平仄、对仗、粘对、拗救等限制越来越不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被近代出现的新体诗即新诗、自由诗代替了。因为新体诗这种形式它可以根据所反映的内容需要, 篇什 (篇幅) 可长可短, 结构自由, 语言节奏不受约束, 一般不押韵。总之一句话, 新诗写起来自由得很, 它不像格律诗词那样受种种制约, 却可依据表情随意变化形式、任意驰骋来达意。因而现代的诗人、词人就越来越疏远了格律诗词, 当然也就不情愿地去干自己劳神费力这种吃苦又不讨好的事情。

原因之二是格律诗词自身的局限性难倒了诸多作者。因为格律诗词写作起来有如前所述的种种限制, 既束缚了作者驰骋的思维, 又束缚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例如, 其他方面姑且不论, 单就语言中的名称来说就显得异常丰富多彩, 人名如奥斯特洛夫斯基, 地名如印度尼西亚, 政治术语如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流行语如菲律宾人质事件、第六次人口普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富春山居图、唐山大地震、世界武搏运动会、腾讯与360、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棚户区改造、坎昆气候大会等等, 像这样一连串长音节的名词术语或流行语就很难在格律诗词中得到随心所欲地运用, 给写作上带来诸多不利和不便。由此, 当然就不容易将其如愿地写进格律诗词中来真实记录当今世界万象更新、社会变迁、时代发展、潮流变化的社会历史;当然也就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写出好的能客观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事件、新东西的格律诗词来, 如果写不出这样的格律诗词, 那么又怎能得到社会的公认, 又怎能配做诗人、词人呢!又怎能使格律诗词流传于世, 影响同代人和后代人呢!因而当代作者在格律诗词写作上只能望而生畏, 却步!

原因之三是国家教育部门导向所致。鉴于上述的社会全方位发展的丰富性与格律诗词的固有的局限性之间形成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国家教育部门在有关政策上作出规定:在中小学中不宜提倡写作格律诗词。尤其在中考和高考作文中都有明确规定: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可见, 这些政策导向, 就意味着写作格律诗词有一定难度, 也不容易写好它;即便写了, 也会造成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理所当然被排斥之, 因为就连新诗的写作也在排除之外。教育部门这样考虑和担心未尝不可。但问题出在这些规定在客观上已经扼制了格律诗词的写作。因为事实上, 几十年来,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上述的相关规定, 在写作实践中, 教师几乎没有引导过中学生写作格律诗词。因此, 现在的学生, 不要说小学生了, 就是中学生、大学生不会写作格律诗词也相当的普遍。造成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国家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尽管格律诗词有诸多的不足, 但它自身的优点 (优越性) 也是相当明显的。

原因之四是官方文学报刊杂志造成的。因为目前官方所办的文学报刊杂志, 就连诗刊杂志都很少发表格律诗词。这种办刊思想和行为严重挫伤了写作格律诗词的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然也就严重阻碍了格律诗词写作风气的形成。

既然格律诗词有上述的不足之处,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带头提倡并鼓励中学生学写格律诗词呢?我以为这是由于下述的诸多现实意义所决定的。

一是利于继承传播传统的优秀文化, 更利于发扬光大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经常在想:我们当代人是不是会背诵一些古代的格律诗词就够了, 就行了呢?是不是说我们当代人不需要写作格律诗词呢?是不是说我们当代人写不出格律诗词呢?经过反复思考后, 我断然说:当代人如果不会写作格律诗词, 光靠背诵古代的格律诗词, 只能算是把古代的格律诗词传承下来, 但没有使之发扬光大。因为我们当代人只能读到古代人留给我们的格律诗词, 并能从中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而我们以后的代代人即未来人也只能读到我们古人创作的格律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 却读不到我们当代人的格律诗词, 当然, 他们也无法通过这一文学形式了解我们当代人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世界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为了不让未来人遗憾我们, 我们当代人不但有必要学写格律诗词, 而且有必要写好格律诗词。通过这一文学形式将当今世界的发展风貌记载下来, 艺术的再现给世人, 并传之于后, 让后代人像了解古人那样了解我们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二是利于培养中学生知难而上、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因为格律诗词难写, 就谈虎色变, 而担心中学生不能写或写不好格律诗词。其实每个中学生就像他们刚接触写作其它文体一样, 也不是一上来、一下子就写好的, 也是经过反复训练、反复琢磨写好文章的。因此,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经常鼓励中学生在写作格律诗词的苦累中去品尝探索的甘甜, 去享受其中美的熏陶。

三是利于我们的身心愉益。就拿我学写格律诗词来说, 我原先一直排斥、不喜欢写格律诗词, 后来硬着头皮写下来, 尽管写得不那么好, 但却尝到了写它的甜头。比如我学写的《七律·在青年教师面前》:三尺讲台大舞台, 秀新翻老更多姿。容开润赤朝阳灿, 鬓落霜白老气来。“宝马”加油驰久远, 人生充电御时机。加鞭快马无犹豫, 渐老逢春有几回? (注:诗中“宝马”, 指宝马轿车, 泛指汽车。) 《七绝·咏红梅》:隽永花馨色艳庄, 坚贞意气斗冰霜。梅红香劲出寒雪, 志大识丰起眼光。《蝶恋花·改作业》:名字抱来天天跳。桌上感受, 高度与时较。笔尖入墨红液泡, 增删评赏费神脑。字似筋骨坚硬老。思想如画, 美了孩子俏。白发往事随意落, 才觉日子也白了。诵读着自己所写的格律诗词, 什么疲劳、重压、忧愁、烦恼、寂寞、恐慌、多病、困厄等等都抛到九霄云外, 惟有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乐趣, 身心能不愉益吗?!

四是利于与其它文体共存共荣, 一起承担起反映社会生活的重任, 一起承担起发展文学的重任。在这里, 别的文体利弊我们姑且不谈, 单就它与新诗相比较而言, 就可以看出它们各有各的利弊和作用。新诗写作起来确实自由, 且容量大, 但由于其内部无规律可寻, 因而诵背起来相当困难, 即使记忆力再强也不像记忆格律诗词那样容易, 有时为了考试虽然背上来, 但过了一个阶段又忘记了。可想而知, 它只能以文字形式呈现于书上, 比如我们语文书上的《有的人》、《回延安》等一些新诗, 写得确实好, 但它们却不容易在口耳中流传。而毛泽东以格律形式写成的诗词如《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 不仅能以文字形式呈现于书上, 而且能在口耳中相传。这是由格律诗词本身特质所决定的。因此, 我们要慎重对待格律诗词写作的取舍。当今, 我们正处在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中, 正处于社会多元化的生活中, 如果光靠新诗或者格律诗词都是不够的, 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因此, 我们要让各种文体、各种诗体共存, 去适应各自内容发展的需要, 千万不要厚此薄彼, 因噎废食, 妨碍共荣的大好局面形成。

既然学写格律诗词有诸多现实意义, 那么时下又该怎样使这一善举得以实现呢?

首先国家教育部要作出相关规定, 以鼓励中学生学写格律诗词。如规定学校写作课要有一定量的格律诗词的写作训练任务;规定中考、高考作文中要有一定量的格律诗词写作任务等等。

其次官方的文学杂志特别是诗刊类的杂志, 要多刊登中学生写得好的格律诗词, 以激发其写作热情, 坚持下去, 走向成功。

第三, 官方出版社要组织人力, 搜集当代人写得好的格律诗词, 整理汇编成册, 出版发行, 去影响人们。

第四, 中学语文老师要手把手教会学生学写格律诗词。辅导时, 要遵循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简明扼要讲清格律诗词中相关知识及基本要求, 如首先讲清格律诗词中的字数、句数、行数的相关规定以及用韵 (押韵) 、声调、平仄、对仗等相关知识及其基本要求, 至于格律诗词中的粘对、拗救等相关知识最好不要急于先讲, 因为这两点比较困难, 学生不易掌握, 一旦先讲了, 反而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不敢学写格律诗词。接下来, 再辅导学生学写格律诗词。学写时, 依次是:先写绝句, 再写律诗, 后写词;写词时先写单调的词, 再写双调的词, 最后再写三叠、四叠的词。语文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写得好的格律诗词推荐到相关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还可以把学生写得好的格律诗词汇编成册, 在同学中进行交流, 进行传播, 使他们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

第五, 要鼓励中学生自身不断努力, 不畏艰难, 敢于向困难挑战, 勇于攀登。老师要告诉中学生, 写作格律诗词如同登山一样。登山的时候, 当你攀登到悬崖峭壁时, 你能狂奔吗?不能!你能随心所欲、任意所为吗?也不能!摆在你眼前的唯一选择, 就是承受其险境的控制与约束, 小心翼翼地顺势而为, 虽然失去一时的自由, 但却换来了领略险峰处的无限风光。写作格律诗词也是如此, 当你驰骋的思绪在写作中受到格律诗词中用韵 (押韵) 、声调、平仄、对仗、粘对、拗救等条件限制时, 你也不能任意所为, 只好先委屈自己依格律而作, 虽然此时思绪不那么自由, 费劲脑汁, 但当你写就后再回味其中, 你也如同登山一样领略到其中的声清、意新、神俊、气逸等佳境妙趣来。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 我们的中学生定会写出好的格律诗词来, 也会像古人那样去影响同代人以及将来的代代人。

当然, 我在这里提倡并鼓励中学生写作格律诗词, 并不是说要中学生去复古, 要中学生倒退到古代去, 而是说要让中学生学写格律诗词, 继承并发扬, 使之光大。让格律诗词这种文学形式与其它诗体、文体共存共荣, 为当今文化事业服务, 为将来的文化事业也像古人那样, 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后世子子孙孙造福。

篇4:写传统诗词的一点体会

我退休后学写传统诗词。格律诗(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词、曲,都有严格的平仄格式。我以《新华字典》字音为准,即以阴平、阳平字为平,上声、去声字为仄,同韵或邻韵字为韵脚。因此,受到了批评和排挤。一次几十名诗友集会,某先生大声批评:“石德兴的诗不合《佩文诗韵》,我们很不好改。”散会时,有三位编辑先生叫我留下,他们告诉我:“写诗必须用《佩文诗韵》。批评我的这位先生还批评北京《诗刊》主编臧克家。臧克家老先生应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之邀,写了首诗:“叠翠丛中一点红,乌云穿破万千重。年年昂止人流涌,岂为山高始慕名。”载《人民日报》1991年7月12日第八版。这位先生捧起《佩文诗韵》来核对,当着几十名诗友大声说:“这首诗的韵脚错了。红为上平声一东,重为上平声二冬,名为下平声八庚。臧克家大错特错,大错特错!不该错的也错了,不该错的也错了!”我觉得《佩文诗韵》是清朝官场科举考试的韵书。这本韵书是抄录金代平水(今山西新绛县)人王文郁于公元1229年编成的《新刊平水礼部韵略》而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新华字典》。依照《新华字典》编的新韵书,有《诗歌新韵》、《汉语新韵》、《诗韵新编》等近30种版本。但是,近十多年来的许多诗刊、诗赛的征稿,都指定用《佩文诗韵》(简称平水韵、古韵)。我觉得,我不是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我不投稿。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黔东南的《霜枫诗刊》号召按照《新华字典》字音写诗,《贵州老年报》、《贵州政协报》、《贵州教育報》、《贵州诗词》、贵州《晚晴》杂志,都不盲从《佩文诗韵》、我就常投稿,它们也常发表我的稿子,天无绝人之路,东方不亮西方亮。

篇5:端午的诗词名句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35作文网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5作文网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

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篇6:端午的古诗词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3、端午日恩赐百索(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篇7:写端午的诗词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唐.张建封.《竞渡歌》)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唐.殷尧藩.《七律·端午》)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宋.苏轼.《浣溪沙·端午》)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杜甫.《端午日赐衣》)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宋.苏轼.《屈原塔》)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碧艾香蒲处处忙。——舒《小重山·端午》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端午至,挂菖蒲。龙舟起,糯米香。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篇8:何妨学写古体诗词

学写古体诗词,我以为大抵可以做好以下“三步”。

一、深厚积累,提升品位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了,势必会有所收获。古代诗人的诗各有其特点:李白的瑰丽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洒脱,纳兰性德的温婉柔情。读谁的诗也必然会受到他的影响,写作之前,可以选有代表性的名家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读。

就目前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的数量而言,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教材仅是个例子而已,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显得极为必要,在多读的同时,还可以参看一些鉴赏辞典,加深对诗词的领悟,随着积累的增加,对诗词的理解、认识水平将会逐步增强。

二、冲破樊篱,率性而为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作为师傅的黛玉对她讲了一番话,说写诗无非“起承转合”几字,如遇到好的句子,可以排除条条框框的限制。这话实在是说得准。我认为,这里面涉及到形式和内容哪个重要的问题。说到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过于注重形式会造成形式主义,不利于思想内容的抒发和表达。

那我们就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了吧,只要大体上做到用韵等基本要求,更多关注思想、内容也就可以了。

三、依托生活,激活灵感

很多人认为,生活中可写的并不多,其实不然。比如2005年9月,学校召开一年一次的秋季运动会,按惯例学校排练了《腰鼓》和师生秧歌这两个大型节目,我就此写了首词,至今读来仍觉得是一种回味。

《念奴娇·赞学校大秧歌》

运动场地,看不尽,热闹非常景色。锣鼓声声,交织成,校园无限欢乐。送春春去,又迎“春”来,心眼俱开阔。绿意翩翩,宛如丛中蝴蝶。

应信人间此时,有这般妙处,不容忽略。遍寻四季,只在意,九月落花时节。穿插对扭,绸扇随手起,龙腾虎跃。缤纷常在,何愁花开花谢。

2006年7月,参加长春市第二期农村骨干培训,之后我写下:

炎炎夏日七月天,和风细雨润心田。专家不吝倾囊助,名师慷慨把经传。

曾因境困多愁苦,今获教益展笑颜。白山松水春常在,明朝莫负黑土缘。

2007年教师节之际,《东亚经贸新闻》报社征集教师节作品,我于是写了《为师》一诗:

不羡富贵不言愁,墨香书纸满画楼。桃花源里寻圣迹,白灰笔下写风流。

一生勤勉甘寂寞,三千弟子慰孔丘。振兴中华担重任,位卑未敢忘国忧。

2008年8月,在教授《醉翁亭记》一文时,我将文章改为一首词:

水调歌头改写《醉翁亭记》

滁州琅琊山,蔚然而深秀。酿泉泻出两峰,醉翁亭下走。智仙倾力造亭,太守用心名之,醉翁即太守。乐在山水间,情趣不在酒。

朝暮变,四时异,滁人游。泉香酒洌,山肴野蔌醉觥筹。已而夕阳在山,人禽相继归隐,太守乐悠悠。问谁是太守?庐陵欧阳修。

2012年3月8日,时任学校校长的李华昌同志由于工作的需要,即将去朝阳实验中学赴任,临别之际,回想两年来李校长早出晚归,率先垂范,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感动之余,为诗一首相赠,也道出了当时学校全体师生的心声:

《赠华昌校长》

悠悠二载万里程,乐山伊水记君情。心系教育育桃李,肩担重任任非轻。

精细管理出佳绩,人文关怀显赤诚。亦师亦友多受益,今日一别哪日逢?

古体诗词的写作又称“旧瓶装新酒”,顾名思义是以旧形式书写新内容。中华文化的传统不可丢,青少年学子何妨学写一下古体诗词。相信随着写作实践的增加,炼字的本领、文学修养一定会有所增强。

作者简介:侯兆武(1976-),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三中学教师、科研主任,吉林省骨干教师,中学二级。

篇9:端午节的诗词歌谣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柳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

白菜野花,遍地黄,

风送花儿香。

(流传于吉林伊通藏族自治县)

五月五

五月五,端午节,

外婆叫我去做客。

舅母叫我包粽子,

舅舅叫我编竹船。

竹船好,粽子多,

粽子坐船飘过河。

飘过河,干什么?

把屈原爷爷救上河。

大河里,船连船,

外爷带我看龙船。

龙船长,龙船多,

比起赛来像穿梭。

他拍手,你唱歌,

我喊号子真快活。

(流传于湖南新邵县)

五月生活歌

五月里,五端阳,

采艾蒿,插在房。

屈原溺,汨罗江,

粽子吃,饮雄黄。

到如今,还不忘。

芒种开了铲,

夏至棉衣藏。

(流传于吉林白山市)

吊屈原

咚咚当,划龙船。

龙船长又长,

中间坐着划船郎。

龙船走得快,

赶走水妖怪;

龙船跑的欢,

捞取楚忠良。

(流传于湖南湘阴县)

五月节

五月到,五月到,

家家户户把米泡。

打来苇叶包粽子,

里面搁上大红枣。

上门槛上挂葫芦,

下门槛上放艾蒿。

(流传于河北省承德市)

划龙船

五月五日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起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呵喂!

闹洋洋。

篇10:端午节的诗词6

舒E(元)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篇11:关于端午的古诗词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1

1、春晚叹(宋)陆游

一风已快晴,微云复成雨。

盛丽女郎花,坐看委泥土。

蜂房蜜已熟,科斗生两股。

堂堂一年春,结束听杜宇。

老夫久卧疾,乃复健如许;

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2、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2

1、题武关(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2、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3

1、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2、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3、端午(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4

1、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5

1、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3、听芦管(唐)白居易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6

1、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楚城(宋)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3、建宁重五(宋)陆游

霏微入户黄梅雨,磊落堆盘碧筒黍。

病来一滴不饮酒,但嗅菖蒲作端午。

人生忽忽东逝波,白头奈此节物何!

去年已作归州客,今年建州更愁绝。

归州猿吟鸟啼里,屈沱醉归诗满纸。

即今忆此那可得,西望归州三叹息。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7

1、同州端午(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3、端午日恩赐百索(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8

1、寄朱锡珪(唐)贾岛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2、湘川怀古(唐)清江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

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

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3、春秋战国门·屈原(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大全9

1、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2、放歌行(唐)邵谒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

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贤,焉得沉湘水。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篇12:浅说诗词中“以乐景写哀愁”

关键词:乐景;哀愁;表达方式;诗歌鉴赏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以乐景写哀愁”。什么才是“以乐景写哀愁”?请看下面例子:

《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抒发的是哀婉思乡之情,这就可以认为是以乐景写哀愁的表现手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不起游玩兴致,反而更勾起漂泊的感伤。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愁,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看了上面的例子,很多学生就这样认为: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以这样的景抒发的是哀愁,那么就是以乐景写哀愁。我认为还不够全面准确,以晏几道《思远人》为例:“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红叶”即枫叶。“黄花”即菊花。意思是说,秋意已晚,遍地是红叶黄花,(我)多么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这里抒的是悲情,但“红叶黄花”并非乐景。“红叶”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让人联想到唐代卢渥与宫女借红叶题诗传情而结连理的故事,而词人在《虞美人》词中曾抒发“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的感慨,暗示出词人与行客“曾舒畅红叶传情,惜良缘未结,人已远去今见红叶,能不角动相思季恨?”“黄花”暗示词人正当黄花节,即重阳节登高怀念,触发对“行客”的思念。而“黄花”又与宋元以来对处女俗称“黄花女儿”的暗合,也寓有睹划时黄花而思佳人之意。这里“红叶黄花”,一点出时令,二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以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题目往往是诗歌的题眼,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1)铭记意象的特殊性;(2)景物悦目最好能赏心;(3)色彩明朗最好有生机。

篇13: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b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篇14:端午节的祝福诗词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⒒鹘诶足巽伲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G鬣动,EX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篇15:端午节有名的诗词

1、《节令门端阳》

出处为【清朝】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2、《竞渡诗》

出处为【唐朝】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3、《端午》

出处为【唐朝】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4、《五月五日》

出处为【宋朝】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该诗表达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 诗风古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所以该诗的风格也因此受到影响。

5、《和端午》

出处为【宋朝】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6、《乙卯重五诗》

出处为【宋朝】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7、《六幺令·天中节》

出处为【宋朝】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8、《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9、《菩萨蛮》

出处为【宋朝】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0、《渔家傲》

出处为【宋朝】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上一篇:政府乡长述职报告下一篇: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