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

2024-05-13

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精选6篇)

篇1: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

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

电镀工业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业,但电镀也带来环境的污染,因而其发展受到限制.对电镀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建立清洁生产的途径,如采用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采用无毒或低毒工艺;逆流清洗;优化工艺;加强废物处理和管理等,以解决和改善电镀工业对环境的危害.

作 者:屠振密 李宁 于元春 TU Zhen-mi LI Ning YU Yuan-chun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应用化学系,山东,威海,246209刊 名:电镀与精饰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TING & FINISHING年,卷(期):27(5)分类号:X781.1关键词:电镀 清洁生产 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

篇2: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

清洁生产与电镀工艺

摘要:本文叙述了清洁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减少消除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促进清洁生产是工业污染防治的创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标志着我国清洁生产新方法的到来.作 者:李秋钰  作者单位:宝坻区环境保护局,天津市宝坻区环境保护,301800 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X38 关键词:清洁生产    消除污染    科技创新   

 

篇3: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

目前, 国内大多数电镀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普遍落后, 困扰着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过程的污染防治战略, 已成为21世纪新的环保理念。它强调废物的“源削减”, 即在废物生产之前即予以防止, 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环节着手, 最大限度地将原材料和能源转化为产品, 减少资源的浪费, 并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在电镀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可以有效减轻末端处理的负荷, 实现污染物的全过程控制, 使电镀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本工作结合浙江某电镀企业的生产全过程, 通过产污环节分析, 提出了一些清洁生产方案, 供同行参考。

1 电镀工艺的污染物

为了得到较好的电镀层, 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工艺。以浙江某电镀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例, 包括如下环节:镀件→抛光→除油→酸活化→清洗→预镀铜→回收→清洗→镀酸铜→回收→清洗→镀光亮镍→回收→清洗→镀铬→钝化→清洗→喷漆→烘干→包装。

表1是上述各工艺中带来的污染物的重点工序。

2 解决措施

2.1 镀硬铬

镀槽为单槽, 设置不合理, 不利于回收回用。镀槽为半地下式, 以水泥混凝土浇铸配以耐酸软塑板而成, 牢固度差, 软塑板老化破裂时会造成溶液滴漏, 甚至渗漏至地下污染土壤。应做好软塑板的定期更换并积极探讨使用其他材质的镀槽。

传统工艺浓度高、温度高, 铬酸利用率低。可采用低浓度、低温度的工艺, 也可采用高速镀铬工艺, 大幅度提高铬酸利用率;电流效率只有13%, 加入镀铬添加剂后电流效率可达到26%, 有利于节省能源。

该厂镀硬铬配置了8台调压式整流器, 属于高耗能设备, 国家已明确要求淘汰, 应采用节能的高频开关电源。

镀液加温采用电加热管, 能耗较高, 而且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利用热电厂的蒸汽来加温既节省生产成本又比较安全。

镀液中添加了铬雾抑制剂, 能抑制铬雾80%, 但车间内铬雾无序排放情况仍比较严重, 应再增加铬雾收集回收装置, 改善环境质量, 提高铬酸利用率。

清洗以手工单槽清洗为主, 耗水量大, 应采用3级逆流清洗, 可降低水耗。

2.2 吊镀、手工镀铜镍铬

吊镀、手工镀铜镍铬包括镀铜镍铬和吊镀铜镍仿金车间。

氰化物镀铜对环境危害较大, 是国家要求淘汰的工艺。应引进成熟的无氰镀铜工艺, 试验成功后推广。

预镀铜工序缺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废气为无序排放。应配备收集处理装置。

预镀铜工序缺少镀液回收槽, 无法回收带出物。可探讨铜化学法回收或电解法回收。

镀镍清洗为单槽清洗, 耗水量大, 镍流失也大。为此, 设备应为自动流水线, 清洗为2级至3级逆流清洗, 选用离子交换或膜处理技术, 对镍清洗水进行镍吸附水回用, 可达到含镍废水零排放或微排放, 镍利用率可达99%左右。

镀槽极杠结晶较多, 未及时清理, 电阻较大, 电能的无效消耗较多, 应及时进行清理。

2.3 半自动滚镀铜镍

前处理除油不在生产线上进行, 操作时需手工进出槽, 镀件清洗随意性大, 清洗水浪费严重。可考虑改进除油及清洗工艺。

镀镍、氰化镀铜后均缺少回收槽, 镀件出缸后直接用水冲洗, 造成清洗水浪费较大。不清洗镀件时, 清洗水阀门未及时关闭, 造成水的浪费, 地面积水较严重。应增加回收槽, 镀后清洗改为2级或3级逆流清洗;定期疏通排水系统, 减少积水现象。

氰化镀铜槽上方未设置抽风装置, 造成有毒有害废气积累。应在槽边配置吸风罩, 并进一步导入后续喷淋净化塔加以处理。

药剂保存不妥善, 易造成物料沾污以致失效, 失去使用功能而报废。应加强对所用药剂的分类管理、存储。

3 结 语

篇4:清洁生产在电镀行业中的应用

一、清洁生产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电镀企业生产模式的不断调整和发展,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必须采用正确的管理模式,并按照具体生产模式执行。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控制模式,其应用原则是以技术手段为主,在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进而促进电镀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控制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损害,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使其达到理想的设计标准。对产品来说,现有的处置形式和管理体系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企业的排污量,必须将清洁生产落实到实践中,按照固定的操作形式进行,进而减少影响因素的再干预。

清洁生产是近些年随着环境体系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在优化过程中要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以第二产业为主。清洁生产是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从综合性管理体系来看,为了起到优化管理体系的目的,必须以固定的应用模式为研究点,考虑到相关因素的干预情况,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清洁生产。

二、电镀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电镀工艺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构件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美观等作用。在具体应用阶段,电镀行业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施工阶段,需要以固定的应用程序为研究点,减少其他因素的干预性,进而提升该行业的发展成就。

电镀过程中应用了很多重金属,主要以镉、氰化物、铬酐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为主,所以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以废气和废水为主。基于电镀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在系统化建设阶段需要突破原有发展形势的限制,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本质性要求。

三、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镀行业的发展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整体应用趋势,将管理模式落实到实践中,实现清洁生产。但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对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技术落后

从电镀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来说,技术体系是重要影响因素,在控制阶段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体系为目标,按照固定的设计形式对其进行分析。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企业各个部门处于封闭式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在整体控制阶段,组织了清洁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其中以污水处理技术为例,基于电镀厂发展体系的差异性,在具体发展阶段缺乏自动化控制体系,废水达不到排放标准。部分企业采用隐蔽的手法,没有结合现有的发展模式,技术体系落后成为重要制约因素;正规的电镀企业虽然投入大笔资金建了污水治理设施,但废水处理存在着治理技术不过关、运行成本高、缺乏有效控制手段等问题,外排废水不能实现稳定达标。

(二)管理水平比较低

针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以固定的镀层检测仪为标准,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管理水平比较低,进而出现应用模式控制不当的情况。首先,资金管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清洁生产需要以技术设备为媒介,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管理体系,导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应用到清洁生产中的能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资金不足直接对企业设备、工艺改造造成影响。其次,清洁生产方案涉及到边际项目体系,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受到资金应用体系的限制,进而出现企业投资计划应用不当的情况。

(三)管理队伍不稳定

管理人员是清洁生产应用到电镀行业中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对处理技术和反应机理欠缺了解。首先,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掌握关键性技术,在体系优化设计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了企业环境效益的重要性,进而对整体管理模式构成影响。其次,电镀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基于整个应用程序的差异性,需要以固定的操作媒介为基础,将产品质量纳入到管理标准中去。此外,由于电镀行业其他管理机制的限制,技术工作人员流动幅度比较大,不能保证电镀行业的顺利发展。

(四)电镀企业环保意识差

环保意识是影响企业整体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市场为主体,按照固定的管理意识和应用体系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但是部分电镀企业管理者环保意识比较差,直接造成企业管理模式的疏漏。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存在配套设施应用不当及排水不及时的情况,对清洁生产的后续发展造成干扰。企业管理意识对后续施工程序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存在严重的控制意识薄弱的情况,则会产生比较大的干预性,直接对应用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企业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忽视了企业后续发展模式的影响,进而增加了企业发展的难度。

四、清洁生产在电镀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以固定的操作模式为研究点,将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合理安排处理措施,达到优化生产的目的。以下将对清洁生产在电镀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进行统一排污

基于现有排污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要以固定的操作技术为研究点。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干预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以集中管理形式为目标,引导电镀厂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电镀工艺的科技水平。因此,在具体控制过程中需要采用统一排污管理体系,采用集中生产的形式,对涉及的污染物渐进性统一再排放。电镀厂是个比较集中的行业,其治理费用比较高,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按照固定的设计规范对其进行分析,解決市场化问题,进而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模式,提升电镀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档次。单独管理的形式存在治理模式不合理的情况,甚至影响到行业的排污效果,只有采用集中排污的形式,才能解决管理漏洞。另外,在统一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不断优化设计形式,严格企业入园标准,切实解决电镀产业布局不合理、分布散乱的问题。

(二)优化系统达标体系

基于现有应用程序的特殊性,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污染治理相关体系的作用,对涉及到的影响模式进行合理的分析,由于环保专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管理模式缺少必要的了解,经常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在电镀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有毒、有害原辅材料,防止污染物的产生。同时,要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避免因使用劣质或假冒的物料而产生的次生污染事故。系统达标管理体系要包括多方面内容,使其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相关污染企业,受到公司其他管理程序的限制,在实践过程中增加了管理难度,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实践中,首先,必须结合电镀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根据各个部门的控制体系的应用模式和效果,结合实践发展模式对其进行分析,使其达到理想的控制标准。其次,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达标排放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只有目标管理体系应用得当,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三)建立系统的监督机制

基于现有管理程序的特殊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固定的监督管理机制为目标,按照固定的系统监督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在优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以奖励激励机制为目标,保证电镀厂的顺利运行。企业应把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平时的生产中,致力于转变企业职工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把清洁生产切实融入到各项生产工作中,逐渐提升大家对清洁生产的重视度。具体控制过程中,为了实现技术先进发展、清洁生产等机制,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管理责任,立足于自身工作体系,按照合理的应用模式合格发展体系对其进行分析。可持续发展是环保体系的重要要求,在优化设计阶段需要加强执行力度,企业可以申请建立基地化体系,实现运行模式的顺利发展,进而保证电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排污指标商品化、监督管理自动化的目标。

(四)加强企业间的联系

电镀行业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同时也存在很多发展障碍,在具体应用阶段需要对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发展,强化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不断提升设备应用效果。首先,工作人员要明确生产指标,在优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对涉及到的生产模式和设计体系进行优化分析,使其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其次,要做好全厂主要生产流程的规划,保证一水多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工作人员要以现有的发展体系为目标,对其进行优化重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五、结语

篇5:工具厂电镀车间清洁生产审核总结

工具厂电镀车间清洁生产审核总结

摘要:为了促进工具厂的清洁生产,提高镍和铬的利用率,有效利用电镀废水,工具厂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审核过程中,在镀镍槽后增设2个静止的.回收清洗槽,每生产班次都对挂具刷绝缘漆,通过镍的物流实测验证,镍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87%.在镀铬槽后增设3个静止的回收清洗槽,并且使用稀土镀装饰铬,铬酐浓度为150~180g/L,并且添加抑雾剂F-53,通过铬的物流实测验证,发现铬的利用率从15%提高到43%.考虑工具厂各生产车间的用水要求,在全厂范围对电镀废水进行合理调配,电镀车间外排的废水被蒸发,实现电镀废水零排放,为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提供一种新思路.作 者:朱龙基    龚文娟    徐倩    高灿柱    ZHU Long-ji    GONG Wen-juan    XU Qian    GAO Can-zhu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期 刊:材料保护  ISTICPKU  Journal:MATERIALS PROTECTION 年,卷(期):, 39(9) 分类号:X7 关键词:电镀    清洁生产    回收清洗    审核   

 

篇6:电镀清洁生产的途径

甲壳质生产物料平衡分析及清洁生产途径

摘要:简要介绍了甲壳质传统酸碱法、酸碱法和微生物法清洁生产工艺及其优缺点以及主要物料投入和流失物,分析了以废弃虾、蟹壳为原料,以酸碱法作试剂生产甲壳质的`污染状况;通过对酸碱法清洁生产工艺与传统生产工艺的比较,提出了酸碱法生产中使甲壳质废水排放达标的若干对策,指出了甲壳质清洁生产的可行途径;同时展望了微生物法清洁生产甲壳质的前景.作 者:周湘池    刘必谦    徐君义    王亚军    吴立山    刘爱平   ZHOU Xiang-chi    LIU Bi-qian    XU Jun-yi    WANG Ya-jun    WU Li-shan    LIU Ai-ping  作者单位:周湘池,刘必谦,王亚军,吴立山,ZHOU Xiang-chi,LIU Bi-qian,WANG Ya-jun,WU Li-shan(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徐君义,XU Jun-yi(浙江台州玉环县科技局,浙江,玉环,317600)

刘爱平,LIU Ai-ping(台州市丰润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浙江,玉环,317602)

期 刊:海洋学研究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 年,卷(期):, 25(3) 分类号:X38 关键词:甲壳质    酸碱法    微生物法    清洁生产   

上一篇:商务专业学生自我介绍下一篇:南京导游考试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