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2024-04-07

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共9篇)

篇1: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城乡统筹“三化联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关键突破口,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为主的带动主体“拓市场、创品牌、搞技改、建基地、带农户、兴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粮食、畜禽、茶叶、笋竹、蔬菜、柑桔、中药材、蚕桑等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加速延伸拓展,现代农业开始起步,农业产业化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农业产业化带动主体发育成长,发展势头强劲。坚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市形成肉制品、调味品及饮料、蔬果笋竹、中药材、蚕丝纺织、粮油六大类农产品加工体系,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品牌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快速扩大。201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6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1.2%;实现增加值72.6亿元,比2007年增长2.7倍,占工业比重18%;实现利税22.4亿元,比2007年增长11.5倍,占工业比重16%。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6户被确认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占全市总数120户的55%,包括全市唯一的1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的

业,推动种养结合的农区畜牧业大发展。全市建成出栏280万头生猪、7万头肉牛、170万只川南(自贡)黑山羊、4200万只肉兔、4900万只家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华西希望特驱集团在自流井区荣边镇建设的1000头纯种猪繁育基地为世界同步、全国前茅、四川第一。自贡肉兔养殖全省第一,黑山羊、肉鹅养殖居全省前列,荣县望佳镇品山村成为川南畜牧第一村。特色林果基地迅速发展。荣县越溪河、S305沿线及富顺县建成30万亩果畜产业带,荣县椪柑、富顺甜橙全省有名,富顺县纳入国家长江中上游优质甜橙产业带建设规划,建成15万亩基地。荣县建成7万亩川南早春茶基地、10万亩油茶基地(全省唯一的全国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县)。富顺县18万亩笋竹(麻竹)基地在全省规模最大。自贡10万亩花椒(九叶青)基地全省有名。水产养殖基地成片发展。在保护和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为缓解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缺水的瓶颈制约,结合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自贡水产养殖每年以5000亩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市建成相对集中成片的10万亩水产基地,其中,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21个。2010年11月,全省水产现场会在自贡召开。

三是开创现代农业集约发展新局面,园区建设加速。以农产品营销加工业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带动农业的现代化,使自贡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更具特色和优势。2011年以来,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类园区”,引领带动规模连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

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形成“园区带基地带农户”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推进3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业集聚集群、协作配套发展,打造领先和辐射带动川南的自贡肉副食品、特色调味品、果蔬茶蚕丝加工,中医药兽药制造四大类农产品加工中心。——规划区4平方公里的荣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建设,现已入驻企业18户。四川龙都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全省三个茶叶研发中心之一的“四川省茶叶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发分中心”,以自主知识品牌价值5.16亿元排名全国第九位,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园区建成占地75亩的龙都茶业科技产业园,加上在洪雅县控股组建占地126亩的四川康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茶叶提取物精深加工),茶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跃居全省第一。近两年,入驻园区的总投资11.95亿元的7个农产品加工项目顺利进展,自贡市新星源食品有限公司投资4.43亿元的10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配套20万吨饲料生产线及仓储配送中心、四川绿食佳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56亿元的万吨果蔬气调库及8000吨杏鲍菇设施化加工生产线、自贡市旭旺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投资8700万元的1000万只肉兔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四川弘鑫农业有限公司投资8097万元的万吨油茶油精深加工生产线、四川绿茗春茶业有限公司投资4597万元的生态茶不落地无尘化自动生产线5个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17亿元的现代中药产业园、四川荣州福弟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的果汁饮料生产线建设。——起步区

得股份,农民持股份组建专业合作社,由专合社参股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巴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自贡市旭旺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万头猪场3个,万只种兔场1个,目前,2户龙头企业支付农户“保息+盈利分红”金35.7万元,户均增收333元。“农民土地入股”或“保底+分红”,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或“保底+分红”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荣县在油茶生产基地建设上,已有来牟、保华、长山等3乡镇4888户农户,以45766亩土地入股四川弘鑫农业有限公司抱团发展,三年投产后,公司与农户按茶果市场价7:3分红(亩产茶果价值4000—5000元的,按5:5分红),入股农户至少可获得2196万元分红总额,户均分红4492元。自贡市新隆农牧有限公司在荣县度佳镇灯坡等村建有7000亩巨桉林场,实行林地折资入股分红,基地内180户农户以林地折资入股,占有28%的股权。2012年林场年终收益按股分红返还7.49万元入股农户,户均增收416元,人均增收125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抓手,强化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分工,形成了工作合力。市、区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促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多元投入机制,健全了涉农项目财政资金整合制度和工作机制。近五年,全市“三农”投入年均增长38.6%,今年市级支农资金预算6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通过土地整理中心和土地储备中心,建立政府投入、储备土地抵押和挂钩周转指标贷款等相结合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启动资金,每年筹措资金2亿元以上。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政策措施,市里从2005年以来完善了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全方位政策措施,提高了奖补标准,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大力推进“两个带动”的实施意见》、《自贡市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各区县制定实施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社进入新农村示范片建基地、带农户的“以奖代补”办法,市、区县每年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乡镇、市级部门、龙头企业、专合社予以表扬鼓励。

三是加大项目扶持。争取各级政府涉农项目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加销。包括农业基础设施项目(金土地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交通、电力、能源、通讯、信息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农业农村防灾减灾等),农业及关联产业发展项目(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重点县,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及示范推广,农产品流通、加工等)。近五年,有53户龙头企业、142户获得财政项目和资金扶持。

四是创新金融服务。2009年,由市、区县政府注资,3户龙头企业参股,成立政策性的自贡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

篇2: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汇报材料

东营市永信纺织有限公司建于2005年4月,公司地址位于利津县盐窝镇新村,公司占地25000平方米,现有职工82余人,主要经营棉花收购、加工皮棉、棉籽销售。2007年9月取得山东省棉花收购与加工资格证书。公司拥有400型轧花设备一套,149型轧花机4台,2000型皮清机4台,籽清机2台,1600型变压器1台,籽棉烘干机2台,皮棉三丝机2台,年加工皮棉能力36万担,籽棉货位5个,大仓12500平方米,存储能力8000吨。2011年底资产总额达到61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389.9万元。公司先后获得利津县盐窝镇授予的“明星企业”、“纳税先进企业” “先进民营企业”、“技改投入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永房先生先后获得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二〇〇二年度棉花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二〇〇三年度棉花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利津县多个部门颁发的“利津县十佳青年农民”、“利津县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2009年度,销售收入5161万元,税后利润114万元。2010年度信用社贷款990万元,支持公司收购籽棉7126吨,金额7981万元。平均收购单价11.2元/公斤,累计加工籽棉7012吨,产出皮棉2664吨,价值6127万元,销售皮棉2570吨,销售金额6091万元,平均销售单价为每公斤23.70元;产出棉籽4238吨,价值846万元,销售棉籽1056吨,销售金额335万元,平均销售单价为每公斤3.17元。2010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5652万元,总负 1

债1489万元,负债率26.3%,所有者权益416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426万元,利税591万元。

2011年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东营分行支持贷款500万元,民生银行东营分行为公司贷款150万元,信用社贷款990万元,支持公司收购籽棉7689吨,金额9388万元。平均收购单价8.19元/公斤,累计加工籽棉9529吨,产出皮棉3621吨,价值5190万元,销售皮棉3176吨,销售金额6288万元,平均销售单价为每公斤19.80元;产出棉籽5796吨,价值1045万元,销售棉籽264吨,销售金额534万元,平均销售单价为每公斤2.02元;资产总额6145万元,总负债1245负债率20.3%,所有者权益49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822万元,利税887万元,上交各种税费150万元。贷款的发放,解决了公司流动资金的不足,有力的支持了公司的收购。

2012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6643万元,总负债1477万元,负债率22.2%,所有者权益516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101万元,利税266万元。

2012年公司与山东横店草业畜牧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共承包土地6000余亩,建立了机摘棉种植基地,投资1500万元购置了各种与其相适应的大型农机具,对当前我国棉花种植的更新换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另外,公司采用订单加基地的运行方式,直接带动农户1500余户,提供优质棉种20万斤,帮助棉农对棉花病虫害的预防,签订售棉协议1500户。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针对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为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民卖棉

难、打白条、赊欠棉款等问题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从而带动了全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和棉花品种、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东营市永信纺织有限公司

篇3: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1自贡市沿滩区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基础条件调查

1. 1自然生态资源

1. 1. 1气候资源自贡市沿滩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均温17. 8℃ , 年降雨量1040 mm, 最大值1431mm, 最小值仅724mm;年日照1200h。极限高温40℃, 极限低温- 2. 8℃ , 有效积温6021. 0℃ , 常年日照小时, 无霜期340d。年优良空气天数302d, 优良率达84% , 空气质量相对良好。无台风、长期冰雪过程等灾害性天气, 适宜种植亚热带植物, 也可种植部分温带和热带植物。

1. 1. 2土地资源规划区域幅员面积467. 99km2, 耕地面积1. 724万hm2。其中田1. 06万hm2, 土662. 67万hm2, 人均耕地面积仅约0. 065hm2。地形地貌属川南丘陵区, 海拔多为300 ~ 400m之间, 最高海拔450m, 最低海拔263m, 相对海拔187m。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地貌以缓丘、低丘、中丘为主, 缓丘平坝、低丘占60% 以上, 低丘地貌、地形、坡度相对变化复杂。

耕地土壤以水稻土、紫色土为主, 占耕地总面积的97. 96% , 成土母质以沙溪庙组为主, 占耕地面积的92. 86% , 耕地分布地形部位以正冲地形、子冲地形、磅坳地形、丘腰地形部位为主,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5. 79% 、16. 85% 、20. 08% 、10. 75% 。耕地地面坡度以0° ~6°为主, 面积10. 6万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77. 46% 。耕地耕层厚度10 ~ 40cm, 以20 ~ 25cm为主, 占耕地面积的98. 27% 。土壤有机质含量6 ~ 50g / kg, 以介于20 ~ 30g / kg、10 ~ 20g / kg为主, 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2. 8% 、33. 73% ;土壤p H 4. 1 ~ 8. 7, 偏酸性土壤 (p H 4. 5 ~ 6. 5) 占耕地面积的45. 8% , 偏碱性土壤 (p H 7. 5 ~ 8. 5) 占35. 31% 。全氮含量6 ~ 40g / kg, 以1. 0 ~ 1. 5g / kg、1. 5 ~ 2. 0g / kg为主, 占耕地面积的43. 7% 、35. 3% ;有效磷含量2. 5 ~ 20. 4mg / kg, 以< 3mg / kg、3 ~ 5mg / kg、5 ~ 10mg / kg为主, 占耕地面积的32. 38% 、25. 25% 和25. 06% ; 速效钾含量为39 ~ 182mg /kg, 以50 ~ 100mg /kg为主, 占耕地面积的67. 24% 。规划区域人均耕地偏少, 地形复杂多样, 土块小而分散;土壤养分氮中等、 磷钾缺乏;土壤团粒结构不良居多、保水保肥能力较差, 植被不良条件下, 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体肥力水平不高, 且差异较大, 地力评价多为6 ~ 7等地, 约占耕地面积的65% 以上, 可种植多种植物, 但生长发育状态差异较大。

1. 1. 3水资源境内河流属沱江河水系, 沱江河及支流釜溪河从西北向东南横穿境内, 年均径流量达33. 63sm2, 流域面积435. 09km2。水资源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来源, 年降水仅1040mm, 总量偏少, 降水分布不均, 5 ~ 8月降水量达70% 以上, 冬干春旱严重。境内有碾子滩、观音坝、金银桥、高滩等小一型、 二型水库15座, 工程蓄水能力10197. 9万m3。境内水体污染企业和污染水源较少, 水质污染主要以上游水源污染和境内农业、生活污染为主。配套建设完善水利设施, 水资源可以基本满足农牧业生产需要。

1. 1. 4植被状态林地面积不足, 林地0. 84万hm2, 森林覆盖率仅27% , 林地植被以桉、竹等为主。 耕地植被以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为主, 经济作物以柑桔、花椒、梨、园林苗木为主, 经济林7500hm2。 其中柑桔2133. 33hm2、花椒2866. 67hm2、桃李梨266. 67hm2、园林苗木2233. 33hm2, 其余土地 ( 沟、 坎、边坡等) 植被较为稀少。林地资源较为缺乏, 水土保持能力较差, 与城郊生态建设有较大差距, 需改良植被结构, 增加多年生植被, 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率。

1. 2社会经济条件

1. 2. 1劳动力资源全区13个乡镇, 辖区166个行政村, 1721个村民小组 (含社区) , 2015年末总人口39. 0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 79万人, 农村劳动力19. 81万人, 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青壮年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要职业, 占总劳动力85% 以上, 务农劳动力日趋老龄化。

1. 2. 2地理位置地处沱江自贡段流域, 属自贡市大城市规划建设三环经济的特色农业带, 靠近城市, 距市区最近约10km, 最远约30余km, 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 区位优势突出。

1. 2. 3交通内宜、成自泸赤、乐自隆高速和S305省道穿越境内, 境内现有和拟建高速公路出入口3个, 距自贡市火车站仅10km。境内乡村道路里程达417. 6km, 其中硬化路面里程达258. 6km, 等级公路102km, 公路通村、组率达100% , 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依托, 区域干线公路为骨架, 乡村公路为补充的“三纵、三横、一环形”城乡一体化公路网, 交通便捷。 1. 2. 4农业产业基础典型的川南丘陵区, 传统农业居主导地位。农业以种养殖业为主, 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高粱、大豆等粮油农作物为主。 现代农业发展, 具有一定规模, 但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总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4. 96亿元, 其中, 农业总产值12. 96亿元, 林业总产值1. 79亿元, 牧业总产值8. 18亿元, 渔业总产值1. 81亿元,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 22亿元[2]。

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2. 85万hm2, 油料种植面积0. 35万hm2, 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 02万hm2, 全年粮食总产量16. 73万t, 油料产量0. 86万t,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4. 29万t[2]。

2015年肉类总产量2. 98万t, 其中, 猪牛羊肉产量2. 01万t, 生猪出栏26. 85万头, 肉牛出栏0. 22万头, 肉羊出栏8. 83万只, 家禽出栏287. 93万只[2]。

2015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232hm2, 池塘养殖829hm2, 水库养殖347hm2, 水产品产量1. 18万t[2]。

2015年末全区林地面积为8400hm2, 森林覆盖率27%[2]。

1.2.5基础设施有大小型水库15座, 山坪塘2458口, 蓄水池2830口, 提灌站184处, 农机总动力5800kw, 渠系467.8km, 耕地有效灌溉率52%;多条10kv高压线通过境内, 农田通电率95%, 电力供应充足;农田耕作道、生产道1290km;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300多hm2;农村电话普及率90%以上, 电脑及网络普及率2%, 发展现代农业, 农机化、信息化水平较低, 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

1.2.6发展意识规划区域农民收入偏低, 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收入, 依靠当地农业及经济发展, 增收乏力、增收缓慢, 当地党委政府及农民迫切期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代农业发展, 具有一定的党政及群众基础。但受传统农业和传统观念束缚, 需要科学引导和指导。

2自贡市沿滩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情况

2. 1农产品加工业

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75. 6亿元, 农副食品加工业7. 98亿元, 仅占10. 55%[2]。农产品加工业非常弱小。

2. 2乡村旅游业

沿滩区乡村旅游业自2010年从零起步。乡村旅游业需要相应的农业产业打底, 沿滩区通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打造, 到2015年初步建成水果、蔬菜、花椒、水产、名贵花木等产业基地, 打造了仙市、瓦市片农业综合园区、金银湖农业循环示范园区、沿滩城区近郊的农业精品园区、九台山特色瓜椒园区、富全优质贡米产业园区。通过挖掘农耕文化、 发展特色农产品、优美田园风光, 举办沿滩玫瑰、刘山樱花节、九洪西瓜节、仙市古镇金秋旅游节、富全打谷文化周、多种水果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 初步形成“乡乡有特色、月月有活动”的良好格局, “信步沿滩·美过周末”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 全年旅游人数达484. 2万人次, 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20. 8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 3% , 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3自贡市沿滩区现代农业发展思考

现代农业融合互动发展是当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发展方向, 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 因地制宜,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主导, 以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改善城郊生态环境,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 结合沿滩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 以满足城市多元化需求, 休闲农业主导, 多种农业形态、 农业与服务业融合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功能园区, 拓展提升农业多元化服务功能及能力, 构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 特色、健康、营养农产品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及体系, 推进一线经济带现代农业及沿滩区现代农业、农村及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2基本原则

3. 2. 1以农为本, 效益统一原则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为根本, 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准则。

3. 2. 2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原则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区域及沿滩区实际。科学规划以休闲农业主导, 多种农业形态、农业与服务业融合为主题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合理布局重点发展项目,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3. 2. 3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地形地貌特征及产业基础, 深化拓展特色

3. 2. 4生态改善, 协调发展原则规划农业发展必须符合生态环境改善要求。农业发展项目, 必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 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优化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 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协调。产业, 建设各具特色、功能明确、相互协调的现代农业功能园区。

3. 2. 5休闲主导, 多业融合原则以休闲农业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态, 特色商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服务业等多业融合, 统一规划, 统一协调, 统一组织实施, 整体系统推进, 紧密结合, 协调共融。

3. 2. 6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原则创新体制机制, 强化政府政策及投资扶持、发展导向及服务支持的职能, 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及投资积极性, 充分利用社会资本, 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3. 3基本理念

3. 3. 1创新发展转变以农产品数量、质量为衡量标准和产业目标的传统农业理念, 树立农业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观念。

3. 3. 2系统规划农业发展与休闲观光密结合, 围绕休闲观光需求, 系统构建农业产业发展, 以总体规划为指导,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 系统推进, 逐步建设。

3. 3. 3产业融合以休闲农业为主导, 以特色农业为主要农业业态, 结合发展休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服务业, 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3. 3. 4功能园区依据农业及社会资源状况, 以休闲产业、特色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为目标, 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 合理布局、相互协调。 3. 3. 5种养结合以种供养, 以养供种, 种养结合、 生态循环。

3. 3. 6体系构建构建政策及财政扶持体系、科技保障及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及监管体系等产业发展支持和保障体系。

3. 3. 7规模经营合理规划布局, 着力培育不同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休闲农庄及特色园区, 推进规模经营。

篇4: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镇

中图分类号:F327;F8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1 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平浪镇农业经济以前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只有烤烟。为了改变这一产业结构,从1996年起,一平浪镇开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各级政府想让群众快速增收,采取了很多方式和办法。近十多年来,种过大蒜,种过蘑芋、莲花白、亚麻、双孢菇、中草药(主要是板兰根)和小米葱等。在这些产业中,不乏人们常听说的订单产业,但最终这些产业都未能发展壮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我们没有重视市场引导、市场调节的作用,认为只要有订单就万事大吉,其实订单只是市场调节中的一种手段,没有采取担保措施的订单;二是群众的主动性太差,凡是政府倡导的,就要包死包抬包埋,反正都是政府倡导的,不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对待。但可喜的是,近几年一平浪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很大的起色。

一是青早蚕豆种植稳步发展。青早蚕豆是一平浪镇小春作物中种植规模最大的农业经济作物,群众的种植基础较好。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阿井、纳甸两个村委会,元永井、秋木园、三村等村委会近年适宜的地块也有零星种植。

二是甜脆青豌豆及甜脆早玉米种植已成为一平浪镇群众增收新亮点。依托冬早蚕豆种植销售协会,2014年全镇青豌豆种植面积达到88 hm2。由于土壤气候适应,加之销售渠道畅通,虽然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但青豌豆种植还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值近380万元。

三是四饼瓜种植已成规模。时下,一平浪镇舍资,苏家等地种植的四饼瓜大量上市,吸引了众多商贩前来上门收购,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镇农技、产调、扶贫等部门加大了对种植四饼瓜农户种植技术、小额贷款资金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做好各种服务,拓展了销售渠道,四饼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

2 阿井、纳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原因

2.1 自然条件

是其充分利用当地所独有气候、土壤、水利条件(自然资源)。阿井纳甸村气候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所处地理位置阳坡较多,平均气温15 ℃,大于10 ℃的积温4 500~5 000 ℃,极端最低温-2 ℃,年降雨量1 200 mm,海拔1 700~1 800 m,全年很少有严重的霜冻天气。土壤土层深厚,壤地较多,且富含硝、钾等元素,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阿井、纳甸村种出早熟,高品质的冬早蚕豆、豌豆提供了良好的栽培环境。

2.2 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带头人作用

是当地有一大批活跃的农村农产品经纪带头人。多年来,阿井一批大胆尝试的农村农产品经纪带头人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找市场,通过多年的经营,已在昆明等地的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时,也将阿井纳甸的青早蚕豆推向了市场,通过这些农村农产品经纪人的打拼,活跃了当地的农产品市场。此外,他们还引进新品种亲自试种成功,并向全村推广。

2.3 群众有较好的认知基础

该村所推广的并获得成功的新品种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种植类型,无非是玉米、豌豆,只不过是引进了新的、早熟的高附加值的经济型品种,对于这些作物的推广,群众具有认知能力,也具有这些作物栽培种植的生产水平和经验,容易接受,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 一平浪镇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粮烟配套工程的建设,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还相对较少,全镇农业产业调整项目的推广和巩固难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户基本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部分农户科技素质低,粗放管理经营的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667 m2产量值低。一些农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上很盲目,目光短浅,多数农户加大农药施用浓度,少数凭感觉以数倍浓度施用。

三是对市场的认知能力不足。一平浪镇农村农产品经纪人太少,不能很好的拉动农产品的销售流通,致使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总是落后于市扬,新兴项目的引进推广速度较慢。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明显。农产品产业化,就是将一种农产品规模种植,并将生产规模化,最终推出市场,打出销量,创出品牌。在将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需要做很多工作,产业资源的聚集,产业链条的整合,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产品本身特性找准自身定位,发展适合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4 加快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一平浪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下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把握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选准产业,走“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发展“一村一品”,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

第一,“一村一品”必须要适合当地的特色,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第二,要有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变成产业。各地大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譬如有的地方矿产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有的地方经商传统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要把“优势”变为“特色”,变成品牌,这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培养农村农产品经纪人,让更多人参与到农产品的销售流通中,以销售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农产品经纪人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加快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商品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加快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速度,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经纪人在这个方面可起到很好的沟通、中介作用。农产品经纪人可以把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介绍给市场,把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紧密连接起来,在本地形成强大的商品优势,使资源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

第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一边连着农民的生产,一边连着市场上的需求,如何使农民的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农民经纪人可以发挥他的桥梁作用,让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业的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而逐渐的趋于合理。

5 结语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必须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失机遇,担起重任,解放思想,正视差距,全力而为,奋力拼搏,大胆探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向新阶段,逐步把农村经济引入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波.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0-10.

[2]储博程.滇中城市经济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5(30):44-46.

篇5: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介绍

一、企业基本情况

安徽泾县三百里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集农业生态循环、畜禽养殖、销售、服务及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宣城市泾县琴溪镇,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发展特种养殖、无公害畜产品、绿色肉食品的理想基地。现公司一期建设基地占地200余亩,拥有千余亩山林、茶叶及油茶基地,公司严格科学合理选址,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拥有现代化高标准育肥猪舍、保育舍、妊娠舍、隔离舍等,配备办公室、医药室、饲料加工间等生产辅助设施装备,有先进的养猪设施:饲料加工设备、母猪产仔栏、仔猪保育栏,另有机械清粪、消毒、采光等配套设备。

公司现有人员89人,技术人员20人,饲养人员50人,管理人员19人,拥有总资产1000余万元。为进一步推进“猪、沼、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公司拥有技术专家、教授常年指导,使种猪的品质更优良。

二、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带动的基地和农户基本情况及农户增收情况

通过几年的努力,本着“诚信、合作、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创新改良、科学养殖、独到经营”的发展原则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常年向社会提供优良野猪种猪13000多头,商品野猪120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与当地农户利益联结,特种野猪养殖、玉米种植、红薯种植等原料种植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为本地区的重要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

业发展,对发展当地经济具有推动作用,公司依托当地有利山区资源,结合大开发的有利形势,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及产品市场优势应运而生,激发当地不同群体参与本公司的积极性,涉及建筑、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收益群体面广,参与程度比较高,受到当地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2010年公司直接为当地合作农民人均增收3680元,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三、产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生产的优质野猪面向全国销售,并提供养殖技术、防疫、饲料配方等技术资料。特种野猪养殖属于国家的“星火计划”,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农业科技项目,目前是一个新兴的养殖亮点。野猪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养殖成本低,野猪肉售价较高,特种野猪养殖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项目灵活性、可操作性强。国内的一些大城市现在供不应求,显示了良好的养殖市场前景,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被国家列为863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通过参观学习,公司进一步发挥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优势,可有效地带动笨区域的特种养殖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特色养殖资源优势,对特种野猪肉进行深加工开发,对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加工后的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对我省特种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企业技术改良创新,提高深加工的附加值,科技示范作用显著。

2010年成功在国家工商局(商标管理局)注册了“娃娃拳”商标品牌。现已成功面市,经过两年的品牌运营,“娃娃拳”牌农产品已成功上架南京苏果连锁

超市的多家柜台,我们将通过品牌的运营将皖南特产逐一推向更高的市场,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

“推出一流的特色肉食品”是公司始终不渝的目标,相信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中,三百里人一定会留下灿烂的一笔。

篇6: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商丘市黑牛化工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的发展、政策扶持需要,特向商丘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申请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现将公司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概况

商丘市黑牛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以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肥、复混肥生产为主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公司坐落在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路东段。公司法人具有合法的独立经营资格,公司成立以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完善了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六部一室管理制度,即采购供应部、生产部、市场部、财务部、品管部、行政人事部和总经理办公室。

公司现有员工120名,大专学历以上文化38人,管理人员24人,中高级职称10人。公司有一套健全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已通过国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部门颁发的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码:***)、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码:76023237-3)、税务登记证(号码4114***)复混肥生产许可证(生产证字XK13-206-02838号)、银行开户许可证、贷款卡等证件按时年检,合法、有效。

二、公司经营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主要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肥、复混肥。主要产品有黑牛牌28-6-6复合肥、黑牛牌25-15-5配方肥、黑牛牌25-13-7复混肥。公司注册的“黑牛”牌商标,享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公司生产设备齐全,工艺先进。

三、公司经营规模

公司有年产20万吨复合肥生产线一条,年产10万吨配方肥生产线一条,年产10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线一条,是我市生产工艺先进、生产规模较大的化工厂家。2011年末资产总额万元,固定资产万元,销售收入万元。

四、公司经济效益

公司总资产报酬率 %,公司成立以来照章纳税,2011年纳税万元,实现税后净利润万元,被商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高管人员没有被处罚记录,与其他单位业务往来中无经济纠纷。

五、公司负债和信用

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2011年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丘市睢阳区支行测评为A级信用企业。

六、公司对“三农”的贡献

公司生产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测土配方肥、复混肥,已成为周边几个省不可或缺的优良肥料。本公司生产的肥料适用于多种农作物,本产品根据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土壤养分

供应特点。能提高农作物长根所需求的氮含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力,能活化疏松土壤,使土地不板结。自公司成立以来为商丘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篇7:XX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形式,已有的成功经验表明,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农村经济改革探索的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首先能够以产、加、销一体化为龙头,带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其次是能够以农产品基地为龙头,带动农业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三是以开放型、多层次的市场为龙头,带动农产品向更广阔的市场辐射。从而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有效避免分散经营的盲目性、趋同性。

XX区作为一个工矿区,农业资源总量相对较小。近年来,XX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以怡达集团为龙头,做大作强食品加工业,使食品加工业成为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带动了XX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基地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XX区农业产业化现状

XX区是依靠采矿业发展起来的工矿区,全区耕地总面积不足6000亩,农民人均耕地不足3分。“十五”计划实施以来,XX区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已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其中以怡达食品集团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企业10家,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2005年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个,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怡达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投资额1250万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00户,比2004年增加10%。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800人,比2004年增加15.7%。

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进行果品基地,规模种植小区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近年来,完成果品基地建设4360亩,建成示范园10处,已建成百亩以上果品基地18处,优质果品示范园13处,并全部实施了水利配套。建成规模种植小区3处,养殖小区4处,肉类总产达1550吨,禽蛋总产达400吨,奶类总产达230吨。

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效果明显

XX区农业产业化按照“强龙头、壮龙身、带龙尾”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果品加工业,并培植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怡达食品有限公司和一个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使果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状大,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龙头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链条上带动作用明显。采取了“强龙头”的措施,重点扶持怡达集团这个龙头,使龙头做大做强。对于怡达集团的发展,XX区始终站在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倾全力予以支持,将其纳入全区重点保护企业行列。仅2001—2003年,怡达集团就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厂房2栋近6000平方米,库房3栋7000平方米,新上4条水果罐头和2条肉罐头生产线,形成了年产水果罐头1.5万吨,肉罐头0.5万吨的生产能力。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怡达集团又投资4000多万元,收购了兴隆山楂集团和莽源公司两个总资产超过1.5亿元的国有企业,使企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2004年,怡达集团投资2000万元,新建两栋标准车间,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2005年底,怡达集团果品加工转化能力达到4万吨。

怡达集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农户”模式。企业以种植基地为“第一车间”,扶持农户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二是“中介组织+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向农民收购水果产品。三是“服务组织+农户”或“服务实体+农户”模式采取外引内联、确定保护价、联营开发等形式,扶持农民发展专项生产并逐步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四是“基地+农户”模式,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引导农民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发展。2005年,怡达集团合同带动农户4.1万户。同时,XX区已建立起一支有500多人的较稳定的经纪人队伍,设立购销中介组织20多个,把承德市8县、15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及3万果农连接起来,带动基地种植果树3万亩,年销售产值2500万元。带动果树种植户3万余户,户均增加收入750元,常年收购各类果品近5万吨,使本地及周边地区果农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几年来,免费向果农提供技术服务10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万册,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农民收入的双赢。

(二)围绕怡达集团加快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壮了龙身。在支持扶持怡达集团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截止2005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4个,其中10个果品加工企业中,2004年投资200万元新建2个,投资300万元对另外8个进行了改建扩能。其它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中,2004年新建1个,扩能2个。新建的寿王坟酒厂,总投资300万元,年产白酒300吨,产值1000万元,使用品牌康熙三十六,精选优质农业原料,采用先进工艺,产品现已打入京津唐等城市市场。扩能的2个是纤维素酶企业,分别是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承德天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300万元,新上一条液体纤维素酶生产线,年产液体纤维素酶300吨,可创产值600万元;天丰公司投资1776万元,新建纤维素酶生产线,使纤维素酶产量由原来的年产300吨扩大到1950吨,并具备年产150吨精酶的生产能力。

(三)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果品基地建设,带动了龙尾。以果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果品基地建设,以果品基地建设促进果品加工业更好地发展,依托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复垦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果品基地建设步伐。2005年,新建成香白杏基地1000亩、板栗基地500亩、杂果基地500亩。

三、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一)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目前,XX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主要是以生产某项产品的基地、农户群体,与从事该产品销售及加工、服务的龙头企业(公司),相互以合约(合同)形式实行产加销的一体化生产经营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居多,这种利益联结形式主要以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和龙头企业租赁基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但随着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基地农户分享龙头企业在加工销售环节带来的利润,将企业链条拉长。因此,各级龙头企业要积极探索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采取合同、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采取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形式,带动基地农户共同致富。同时,通过企业牵头组建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强化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突破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实现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双赢。

(二)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为基地、农户提供配套服务。近年来,XX区在发展果品加工业中实行的“带龙尾”的做法,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要求,不断改进品种,并通过建设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基地,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降低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并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同时,龙头企业还应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分片指导、以点带面等多种形式,对基地、农户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和帮助,让农民熟练地掌握栽培和管理技术,为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篇8:自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7 739万元, 同比增长3.0%。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205 227万元, 增长2.1%;畜牧业实现产值172 089万元, 增长2.5%;林业实现产值7 725万元, 增长56.1%;渔业实现产值20 447万元, 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2 250万元, 增长5.7%。在农业总产值中, 种植业产值最大, 畜牧业次之, 林业产值最低, 具体分布见图1。

1.1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1.1.1种植业产值增长提速。全市种植业实现产值20.52亿元, 同比增长2.1%。其主要原因:一是认真落实粮食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 有力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做好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片项目的建设与申报工作,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积极措施, 有效抵御了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1.1.2经济作物生产亮点多。积极推广五大经济作物新技术,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优化, 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 生产形势良好。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4 685.73hm2, 比上年增加142hm2, 增长1.0%, 实现总产量245 726t, 增长1.22%。花卉种植面积675.27hm2, 增加4hm2, 增长0.59%。

1.1.3茶叶和水果生产稳中有升。2015年实现茶叶产量1 024t, 增长10.58%, 但由于茶叶的黄金采摘期受了雨天的影响, 优质茶叶产量较低;实现园林水果产量92 193t, 增长6.74%, 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1.1.4食用菌生产实现较快增长。2015年食用菌生产占用耕地面积11.4hm2, 比上年多了0.93hm2;实现产量11 615t, 同比增加1742t, 增长17.64%, 耕地产出效益有较大提高;蘑菇种植面积34104.13hm2, 实现产量5 077t, 增长15.57%。

1.2生猪养殖业生产呈现稳健态势, 产业集群度不断提高, 产业化不断凸显

1.2.1畜牧业生产态势良好, 实现畜牧业产值17.21亿元, 增长2.5%, 实现肉蛋奶总产量57 227t, 其中:肉类总产量50 076t, 禽蛋总产量7 151t。

1.2.2全市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户不断增多, 生猪养殖业呈现产业化、集约化态势。全年生猪出栏数超500头的有216家, 其中:生猪出栏数500头以上1 000头以下的规模养殖户有81家, 1 000头以上3 000头以下的规模养殖户有78家, 3 000头以上5 000头以下的规模养殖户有21家, 5 000头以上10 000头以下的规模养殖户有18家, 10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18家, 产业集群度不断提高, 产业化不断凸显。

1.3林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林业产值7 725万元, 增长56.1%。其中:人工造林总面积266.73hm2, 增长32.92%;木材采伐量76 356m3, 增长38.38%。

1.4渔业生产稳中有增

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6 771t,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1296t, 增长1.0%;淡水产品产量5 475t, 增长1.16%。在渔业产量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的情况下, 由于渔业养殖品种的优化、价值的提高, 全年实现渔业产值20 447万元, 增长3.1%。

1.5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 品牌效应显现

至2015年底, 全市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3家;无公害农产品65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1个;福建名牌农产品15个。农业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2农业生产存在的不利因素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气候适宜, 牧草资料丰富, 自然资源丰厚, 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厚条件。但是长期以来, 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农业耕种技术传统等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生产不断遭受天灾、疫病和市场风险的消极影响。

1) 生猪养殖业将驶入下降通道。出于山美水库和西溪流域等水源保护的环保需要, 今年关闭取缔一些规模小、污染严重的生猪养殖场, 特别是作为山美水库重要水源地的码头镇和九都镇, 关闭了超过三分之二的生猪养殖场。

另外, 生猪养殖周期长、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高利润驱使等因素的影响下, 养殖户盲目跟风扩大养殖规模, 将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进而生猪价格转而驶入下降轨道。而生猪价格持续“过山车”, 以及政府的政策疏导又有滞后性, 养殖户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小。

2) 今年来, “果贱伤农”时有发生, 农民时常面临着卖也亏不卖更亏的尴尬局面。除了季节性因素外, 更多的是流通渠道不顺畅, 流通环节过多, 市场信息闭塞, 导致大部分利润被渠道商挤占, 农民在市场博弈中始终处于劣势, 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3) 农业生产融资环境不佳、融资成本不断推高以及农资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不断压缩农户的本已不多利润空间, 而当前政策资金补贴覆盖面小, 降低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再生产能力。

3农业生产实现稳健增长的若干利好因素

一是积极实施惠农政策, 持续落实粮食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

二是我市率先在泉州市全面启动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工作, 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 提高生产积极性。

三是以科技为支撑, 加大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进一步抓好农产品“三品”认证, 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提高“品牌效应”。

四是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安全生产, 不断提高农业抗灾防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活动, 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4加快发展我市农业的几点建议

4.1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 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资金投入力度, 逐年增加对水库除险加固、防汛抗旱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2大力推广产业发展模式

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克服和革除传统农业生产零星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等弊端。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强化其示范带动作用, 并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等形式, 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结成利益共同体, 让企业不愁货源, 农户不愁销路, 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

4.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要扶持培育农业示范龙头企业。应充分利用山区乡镇的饲草资源优势, 培育发展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示范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二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搭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合作平台, 不断加大良种引进推广、购销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整合力度, 完善行业约束机制, 形成合力, 实现“抱团发展”, 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规避各种市场风险, 增加农民收入。

4.4大力推进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工作

水稻种植保险工作是国家继取消农业税、实施种粮直补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开展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工作, 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减轻农民因灾害造成的损失, 增强农民的生产自救能力, 从而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一要深入宣传发动, 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二要加强规范管理, 防止弄虚作假, 骗取财政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三要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形成合力。

4.5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提升品牌知名度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加强我市特色农产品地域品牌宣传力度, 提升品牌知名度, 增加特色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 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例如, 以“泉州龙眼”为地域品牌, 以市场为导向, 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各种交易订货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等专业会展, 加强宣传推介, 进一步打响南安“中国龙眼之乡”知名度, 不断拓宽龙眼营销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力争在绿色食品等方面打造几枚拿得出、打得响, 可以与“永春芦柑”、“安溪铁观音”相媲美的知名地域品牌。

4.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进一步抓好农产品“三品”认证 (“三品”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产品) ,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 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二是以科技为支撑, 加大农业“五新”技术 (“五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 推广应用力度, 提高抗灾防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摘要:2015年, 南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生产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实现稳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77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3.0%, 增速加快了1个百分点。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建议,南安

参考文献

篇9:自贡成佳:农业镇逆袭航天重镇

航空产业园托起小镇梦想

小镇很热闹,走在场镇中心,人群熙攘,街两边的矮楼房没有新建筑的亮堂,却干净而整洁,岁月感厚重。这正是成佳镇的魅力所在。

自贡市航空产业园落户贡井区成佳镇并非一蹴而成。早在几年前,现在的凤鸣机场这片区域本是规划做工业产业园的。这里场地宽阔,又有近大路的优势,于是,小镇在通用机场项目的争夺上赢得了先机。

2015年12月,自贡凤鸣通用机场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这是四川省内第一个获批的通用机场。2016年9月,自贡市航空产业园的详规正式得到自贡市政府的批复,成为全市经济的一个亮点。

小镇人正紧张地忙着建厂房,运渣车来回穿梭,到处是建设的喜悦。依托航空产业园,小镇人开始逐梦航空之路:希望通过发展航空产业,随之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等。

航空产业的高附加值对成佳镇对贡井区甚至对整个自贡市来说,都是一个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跨越。自贡本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面对落后产能的淘汰,无法避免地受到冲击,以往的化工支柱产业日渐没落,而航空产业从无到有无疑是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西部小镇的国际范

航空产业已开始引领小镇着眼于国际市场:2015年,自贡与捷克达成合作协议,捷克两人座轻型飞机组装项目落户自贡,今年9月26日,两架在成佳组装的捷克Skyleader600型轻型飞机在凤鸣通用机场成功实现首飞。此次试飞,意味着这类轻型飞机在四川的应用,将用于航空休闲娱乐等领域。

除了与捷克的合作,航空产业园与国际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今年7月,刚刚落户小镇的意大利直升机生产基地项目,是由意大利斯凯特公司和四川煜峰公司合作投资的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量可达350架直升机,年产值约12亿元人民币。

在成佳镇党委副书记李一枝看来,以凤鸣机场为“支撑点”,撬开的不仅是当地工业转型的大门,更将带来二、三产业的互动契机,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跳板”。机场建成后可用于公安、物流、农业等领域,辐射整个川南片区,并为航空爱好者提供学习飞行、体验低空旅游、商务包机出行、飞机托管等服务,更将带动成佳镇当地及周边城镇的基础配套建设,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农村人变身航镇居民

成佳镇没有贫困村,只有相对贫困户。从当地百姓的笑容看来,贫困已离得很远,他们更需要的是致富奔小康,充实精神生活。在李一枝的言谈中,让人感到当地政府关爱民生的一些细微末节。李一枝说,要逐步改变农村长久以来养成的陋习,让百姓形成退村入园后的新生活新习惯。新建的安置小区与城里的居民小区一样,有物业管理,水冲式厕所,设立农具公共储放空间等。

航空产业园拆迁300户村民,大多已选择入住安置小区,并将土地流转出去获取收益。有的购买社保每月领取退休费,孩子入学和医疗等也有保障,政府还考虑到居民们的后续发展,青壮年通过培训而在园区务工,妇女可从事家政,生活和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我们需要留得住人,而不是一个空心小区。”李一枝说。

在吴家祠村,记者留意到航空小区居民们脸上幸福的笑颜,吴家祠村支书金崇祥说,全村1013人都搬到了新的安置小区,整个村只有200人外出务工,八成人在新小区安置下来,流转1200亩土地。小区居民的卫生习惯也大大提升,看见有乱扔垃圾的,主动上前制止,“自己的环境,得自己珍惜。”

绿树绕匝,三五成群的居民聚在院子里闲聊,老人们领着孩子晒太阳,鸟儿鸣,狗儿逗,一片安静祥和。

上一篇:小学赏识教育学校发展性项目三年规划活动方案下一篇: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