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为题的作文优秀

2024-04-20

出发为题的作文优秀(共13篇)

篇1:出发为题的作文优秀

人生是一次遥远的旅行,出门前必须有充足的准备。

带着感动出发,家乡是我最坚实的起点。

我的家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名曰小龙湾。三面环山,东面临着一条小河,名曰石塘河。村南村北,沿着山脚各有一条山溪流出村口,流向小河。那是一片山清水秀,四季鲜活的美丽土地。生于此,是我的幸运;长于此,是我的幸福。这里,春来草长莺飞,山花烂漫;夏季瓜果满园,稻生麦熟;秋天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冬有白雪皑皑,素裹银装。每天清晨,窗外的小鸟会准时的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睁开眼便会看到红红的日出那甜甜的微笑,还有乡间小路上碧绿草尖上晶莹的露珠。白天,田间地头到处是勤劳的乡亲忙碌的身影。他们穿着朴素,额头上沁着汗水,黝黑而质朴的脸上漾着和睦的笑容相互交谈或是相互帮衬。这时候孩子们或是人家的狗们和鸡们则在村里照例进行着他们一贯的有序或是无序的喧闹和嬉笑。偶尔会传来孩子的委屈的啼哭或是狗们忿怒的吼声。夜晚,则更是孩子们嬉戏的天堂,他们或顶繁星或乘黑夜在人家的屋檐下、窗跟前精力过剩的追逐萤火虫、集会、密谋或是简单粗糙的演绎抄袭来的战斗故事。直到玩得筋疲力尽或是在大人严厉的干预下才恋恋不舍的归家歇息。乡村的夜静谧而深邃,在那熟悉悠远的涧流声映衬下,你的梦一定会沉醉和甜蜜。

一方水土养活着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着一方文化。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这个只有七八百人的小村庄,每年都有五六位甚至七八位子弟考上大大小小的高校。每到这个时候,这些考中的子弟就成了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他们的聪明好学,甚至他们的调皮捣蛋,当然还有他们美好前景,都被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津津乐道,变成启蒙和教育子女的绝佳材料。而所有这一切便都成为种子深埋在我们心底。然后,在岁月的河里发育成长。家乡养育着我,不离不弃。家乡承载着我,不管我的欢乐还是我的忧伤。家乡激励我同时也期待着我,尽管我知道,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走近还是走远,我都是她的孩子。

带着感动出发,亲朋故旧是我恒久的动力。

我的祖父是位旧时代的老塾师,学问渊博。作为一位学问人,因父母所愿,不能自考功名,只好在家教学。据传有几位引以为豪的学生,还听说过他的一位身居高位的学生皈依师门,叩拜谢恩的故事。祖父还自修中医,医术不凡。曾游医山东,载誉归来。擅医疑难杂症,救治过瘟疫。还曾医治过民国时期省府一位高官,被赠予“儒医”匾额,颇有殊荣。很小的时候,这位从未谋面的有着许多传奇经历的祖父,就成了我们的骄傲。祖父的传奇以及他的那句“子孙胜过我,余钱干什么;子孙不如我,余钱干什么”的不治家产的怪论成了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在子孙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亲近文化的源动力。

祖父辞世早,又不治家产。失怙的父亲生活窘迫,甚至没能力上过一天学,因此没有多少文化。但他特孝顺,七八岁时就和姐姐——我的姑姑,到结冰的河里挖藕。懂得把大藕让给妈妈,小些的让给姐姐,剩下的自己吃。特勤劳,自我记事时起,只要他在家,每天天不亮,他总第一个起床。活动身体或是大声的喧哗,张罗一天的事兼有催促我们起床。父亲特仗义,他起先是个石匠,后来在一个厂子里以工代干做车间主任。工资不多也不少,但却很少用到家里。早些年社会贫困,亲戚、熟人只要张口父亲都会尽力支持。这样一来,轮到家里往往所剩无几。父亲还特敬业,在单位的时间远比在家多,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的名字年龄他大都记不全,只以老大老二称谓。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敬重文化,他以不多的知识坚守着文化之梦并不容置疑的托付给子女。从小就逼着我练毛笔字,后来又逼着我考大学。可以这么说,我的大学是被他逼出来的。在成人成材上,对我寄予期待的还有我的外公外婆,姑姑和小姨。我永远忘不了他们脸上那殷殷期盼的神情。

求学路上,给我鼓励和帮助的还有我的同学和好友。记得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学校复读的时候,寄居在附近读中专的几个朋友那里,和他们挤一个小铺位,还劳他们代我在食堂打饭。很长的时间里,天天如此,餐餐如此。从未见过他们有不悦和怨言。现在想起来,搁在今天那是多么的不易呀!一个同学还在外地寄来自己手抄或油印的当地高考模拟卷,供我参考。患难见真情,朋友们给我的感动又岂止这些……。而这一切曾多么有力的支撑着我蹒跚的脚步,又曾多么有效的为我抚平内心的创痕。

我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可以忘了整个世界,但绝对不会忘记这些深挚而淳厚的人间真情。

带着感动出发。乡情,亲情,友情,还有师恩。天地间一草一木,生活中点点滴滴。给我馈赠给我感动的事情太多太多,它们一齐汇成感动的河流,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甚至困厄、磨难,甚至伤害……我都一并感激。

带着感动出发。人生是一次壮丽的旅行。这个旅程永无止尽,只有旅途中一个个起点,一次次出发……

你,准备好了吗?

篇2:出发为题的作文优秀

汶川地震,生命铸就感动。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不顾余震和众人的劝阻,发出让我再去救一个的呐喊;母亲用身体死死的护住女儿,断绝了自己生的希望,临终留下了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永远爱你!”

我为总理的那字字入理,饱含深情的话语而感动,是他一次次深入灾区,看望群众,指挥人们和灾情作战;我为那一方有难,万众奋力伸出援手而感动,是他用一双双大手刨出第一批压在瓦砾砖块断垣下遭难的生灵;我为那位母亲的行为和留言而感动,是她用乳汁抚育了女儿,是她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女儿,是她用生命书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人间真爱。

我为山水传说而陶醉,我更为遭难的生命和为遭难生命而付出自己那一份爱而感动,而且这种感动在我的心里,时时让我在那慢慢长夜难于入睡,它昭示着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更加坚强,在别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用自己的手去温暖他们的手。

我们也为那些不和谐的声调而“感动”。公交车上,为了一个座位而争斗,遇到老人孕妇和儿童不知道把座位让出来,并且认为自己是真的英雄;大灾来临,不是先人后己,而是考虑自己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样的生命活着,等同于在逝者的身上狂跳自己不和谐的生命音符;灾区需要支援,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总是计较所谓的得失,把生命的价值看的那么渺小,把金钱和物质看的那样的重。如此种.种,也令我们“感动”,但这种“感动”,是心寒的感动愤怒的感动和羞愧的感动。

篇3: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改革作文教学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课改前后有了比较大的调整。如,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继续练写简短的记叙文, 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组织材料, 要求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 语句通顺, 书写工整, 注意不写错别字, 会用学过的十种标点符号。初步培养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以上这些要求, 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强调了“要求学生怎样去做”, 没有顾及到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因素。从实际教学来看, 这些要求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 多年来, 它还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我们的一些教师现在还在用“思想健康”“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去要求学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话”和“习作”, 除了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目标进行规定外, 还包括下列要求:

1耀2年级写话: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耀4年级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文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5耀6年级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 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认真研读这些具体的要求可以发现, 这些要求正是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的, 不仅包括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和要求, 更注重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因素。这些调整是从学生的自身水平、需要和意愿, 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帮助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写作意识

现在,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作文教学要实现由“让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需要让学生的“写话”与“习作”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让学生觉得写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作是有用的。那么, 学生这种内在的需求是什么呢?

1.个人生活的需求———写作是学生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以例子来说明, 有这样的一篇学生作文:

家庭对话

妈妈买的一只小猫, 很惹人喜爱, 妈妈也很自豪, 时不时地要自我表扬几句。这不, 又来了。

“丫头, 你说咱们家谁最聪明、最可爱呀?”

不用说, 她准是等着我回答“小猫”, 然后, 她就要问了:“这功劳应该归谁呀?”

我今天偏不说, 我故意逗妈妈:“那还用说!”我分明是在说“是我”。

妈妈还没说什么, 正在客厅的爸爸接过了话茬儿:“你们怎么又在背后议论我呢?”嘿, 这好事爸爸也要往自己身上揽。

妈妈不甘示弱:“你这人, 哪样都好, 就是太多心!”

爸爸一笑, 一本正经地说:“用词不准了不是, 那叫‘多心’吗?那叫‘对号入座’!”

我一听, 可不乐意了, 对爸爸说:“爸爸, 你的风格可真够高的, 你怎么能抢我这小孩子的‘座’呢?”

爸爸只好败下阵来:“好好, 这‘座’还给你行了吧?”我还没说什么, 旁边的小猫好像听出了门道, 连声叫:“不———妙!”

学生觉得自己的家庭生活很有趣, 就把它记了下来, 这实际上是在用笔记录生活, 同时也是在享受生活。

还有一位小学生, 她家里有一个专门用于全家“笔谈”的“信箱”。有一次她写了一封信, 当然, 她也收到了家长的回信。

爸爸、妈妈:

我今天向你们很严肃地提出一个要求:我不想再让爷爷接送我上学、下学了。理由有四个:第一, 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 自己上学应该没问题了, 再让爷爷接送, 我在同学面前实在没面子。第二, 爷爷已经退休了, 不能让他太辛苦, 我也想让他“退休”, 好好放松一下。第三, 爷爷每天用自行车载我, 有安全隐患。第四, 我学会自行车已经两年了, 自己骑车上学没问题。

时间已经很晚了, 我就不等你们了, 我先去睡觉。希望你们尽快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女儿:丽颖

丽颖:

看了你的信, 我和你妈妈都很高兴, 觉得你长大了, 懂事儿了, 知道心疼长辈了。我和你妈妈商量了一下, 还是不同意你自己骑车上学, 因为我们家离学校比较远, 路上车很多。再说, 按照交通法规, 你现在还不够骑车上路的年龄。不过, 我们想从下月起送给你两件礼物, 一是5路公共汽车的月票, 二是IC电话卡一张, 让你也神气地加入“乘车族”。但是, 我们还有个条件, 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有什么情况要及时给大人打电话, 以免我们担心。不知你是否同意?

明天, 我和你妈妈还要很早去单位, 有时间我们再好好谈谈。

爸爸

正是这种独特的“笔谈”方式使全家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而这“笔谈”哪里是什么“习作”, 它分明是学生生活中交际的工具和手段, 是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

2援社会生活的需求———写作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也是属于这个社会的人, 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 很多时候也是需要表达的。学生生活在班级里, 生活在学校中, 作为集体的一员, 当然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一位教师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班里设了“和老师说知心话本”“周记本”, 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对老师、父母、班级、同学的看法、建议和意见, 把自己的心愿、烦恼、困难等都倾诉出来。这种做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可见, 当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的时候, 学生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写出符合自己意愿的东西。

谈到习作的价值, 就有一个“为什么写”的问题。我们平时写出来的东西, 更多的时候是写给别人看的, 是需要读者的, 甚至是要达到一定目的、发挥一定作用的。有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叫张美珊, 她在晨读时发现, 《回声》一课中小青蛙的话是“呱呱呱, 多好看啊”, 回声却是“呱呱呱, 多好看哪”。她想:既然是“回声”就应该和原来的声音一模一样, 怎么会一个用“啊”一个用“哪”?于是, 她把自己的疑问向老师提了出来, 老师对她也给予了肯定。她为了让自己的这一“发现”使课文得到更正, 就想到了给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写信。她的想法来自于一个孩子善良的本性, 是作为社会的人的责任感。出版社的专家及时给她回信, 肯定了她这样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同样, 媒体的关注也肯定了这种写作的价值所在。

教学中, 如果我们仅仅从训练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能不会很高, 如果把它放到学生的生活中, 把习作价值的因素考虑进去, 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提高, 写出来的东西意义也会更大。从这个角度上讲, 我们的教师有许多事情可做。例如, 在教室里, 为学生们开辟“发表园地”;在语文课中, 设立名为“我最满意的作文请你分享”的“课中课”;发动学生, 为学校的广播站、运动会写稿;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杂志社和团体组织的主题征文比赛、作文比赛;参与报社组织的小记者团等活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因此学生也更有兴趣。

三、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研究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心理, 探讨作文教学的规律

学生作文难, 难在他们的生活阅历少、生活积累不够多, 难在他们的语言积累少、用来表达思维的凭借还不够。要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重视口语交际, 先让学生敢于说话, 让他们有一个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变过程;二是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丰富他们的阅历, 增加学生内心的体验;三是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功夫在课外”的道理, 要多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因为这是学习和积累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需要养成一种习惯, 成为一种爱好。从这一点上讲, 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综合治理”, 要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一起抓。

作文教学规律的探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不妨遵循“抓大放小”的思路, 抓普遍规律, 在具体的操作中充分体现灵活性, 按照下面的这个模式进行:

上面这个模式, 既揭示了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规律, 同时也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留足了空间, 兼顾了共性和个性。值得注意的是, 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模式化的倾向, 应“抓大放小”, 灵活运用。

四、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研究作文教学的评价过程和手段

1援明确一种“重在改善”的评价观。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 有两种基本的课型: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经过研究, 我们提倡老师们把作文的“讲评”改为“评改”。这不是一个文字游戏, 也不是说法上的简单变化, 其实质是一个“评价观”的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的问题。“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一是改善教师的“教”, 一是改善学生的“学”。评改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师教得更好, 使学生发展更快, 进步更大。

另外, “讲评”的说法一看就容易落入“教师讲, 教师评, 学生被动挨评”的套路中, 而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称“评改”, 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就可以多样化了, 可以更多地采取“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进行。

2援重新审视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教学行为。

“学生写作文, 教师写批语”, 这几乎成了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对这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反思。

(1) 教师给学生写评语的潜在前提是“教师首先是学生习作的读者”。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 期待着有人能读到它, 期待着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教师在读学生的习作时, 首先是一名读者, 只不过他的身份有些特殊而已。所以, 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去体会作者的内心, 要揣摩作者的情感, 要理解他们, 尊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 而应是与“作者”平等的“读者”。

(2) 按照“教学”这一概念来分析, 毫无疑问, 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要肩负起应尽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把小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习作”, 就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还很有限, 他们正处于“习得”的阶段。教师应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 对学生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表达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学生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和缺陷, 也必须要明确地指出来, 让学生有所认识并加以改进。只有这两方面都具备了, 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才算是真正得到了体现。

根据“重在改善”的评价观, 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学生没有因教师的建议而得到提高, 就说明我们的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习作只是一味地“表扬”“肯定”, 结果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改正习作中的不足, 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另外, “光拣好听的说”也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3) 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北京市的一位教师曾经这样浪漫地描述她评改学生作文的场面:“在夜深人静时, 独自坐在写字台前, 在台灯下细细地欣赏、品味每位学生的作品, 笔下流出的是与学生的心灵对白。”把“细细地欣赏、品味”学生的作品当作了一种人生的享受, 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

教师的评语如果写得好, 就会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帮助他们改正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还能对学生的做人起到指导作用;教师的评语如果写得不好, 就很有可能伤害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自尊心, 磨灭学生习作的兴趣,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帮助、指导的作用。因此, 我们说, 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如此, 教师在落笔写评语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从事。下面的例子也许能说明些问题。

蚂蚁怕樟脑

中午, 我拉开抽屉找小人书, 看见有一粒樟脑丸, 突然想起一本书上写到的蚂蚁怕樟脑。

是真的吗?我要验证一下。于是, 我便拿着樟脑丸四处张望, 发现厨房的墙脚下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蚂蚁队伍正开往阳台, 好像在完成什么任务。我急急忙忙走过去, 用樟脑丸在它们中间画了三个圆圈, 拦腰截住了这支队伍。

被包围在圈里面的蚂蚁闻到了樟脑的怪味道, 立即晕头转向起来。它们有的刚刚接近第一个包围圈, 就好像触电似的立即退回去。有的侥幸冲出了第一个包围圈, 但又被第二个包围圈堵住了……

篇4:以出发为题的作文高一

高中生活,似乎没有想象中那样的灿烂美好,它很累,甚至让你每天都充满着困倦,但它也很直白,这就是我们这个年龄应该经历的。

未来,如此的遥遥无期,以至于现在的我们总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或徘徊,或迷茫。可徘徊是什么呢?是不确定。苏岑说:“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后来想想,不知未来如何是好,那就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那迷茫又是什么呢?是眼高手低,是不想做眼前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是现实的努力配不上梦想。

埃里希·弗洛姆说:“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大家都在进步,只有你一个人在彷徨,这不是借口,而是你敏感的内耗。把猜测对方的想法的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上,你做不到人见人爱,那是天分,但你可以做到常开不败,这是能力。

生活很艰难,可是我们不能放弃,人存在的意义不止为了自己,太多的责任需要自己承担。纪德在《人间食粮》中说:“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对于那些放弃生命的人,我只能说是可怜、可悲又可笑。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生命卑微如蝼蚁,所以他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同井底之蛙,仿佛那四角的天空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高考,只是一个小小的节点,它不浪漫,甚至不够美好,却注定惊心动魄。高中三年,几乎不会再看见云淡风轻的午后,或浪漫如火的黄昏,但请不要言弃,相信尘埃里能开出一朵花。

我去过很多地方,登黄山,教我懂得勇敢;登泰山,让我懂得坚持;去上海,让我感受都市的礼仪与繁华;去内蒙古,让我领略世界的广阔与苍茫;去秦皇岛,让我感慨人性的温暖与真实……我很庆幸去过如此多的地方,也很感激一路陪我的父母。在旅途中,我见过不同的人,遇见不同的风景,不断地向别人施予援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一直走下去,不停止。张奥说:“别人努力是为了留下,而我努力,是为了有说走就走的资本。”

所以,再次告诫自己,坚持!坚持!坚持!勇毅者、持之以恒者,金石可镂。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篇5:出发为题的作文800字

这个暑假似乎特别地热。持续多日的高温也炽烤着我的心:究竟走,还是不走?

按理说,我在老家已经根深蒂固了,38年的深土扎根,20年的拔节成长,我已经是大潮河畔那片土地上的一棵树,一棵枝叶繁茂的树。然而,阳光雨露的沐浴和深厚大地的滋养,让我这棵渐渐健壮的大树借着星星的光芒眺望到了远方的风景,流荡的风也捎来了他乡的讯息。于是,我在心里跟自己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然而,我有些怯惧,又有些不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喝惯大潮河水的我能适应五湖四海吗?虽然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也有人讲“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所以我怕惧,我这棵树离开盐碱相伴,植入他乡,尚能存活?我也有些不舍。虽然说这片土地不算丰沃,但我生斯长斯,久已习矣;虽不全是风调雨顺,倒也是栉风沐雨,随风摆舞,好不自在!

有一种声音总在我的内心扣击,有一种憧憬总在我的眼前招摇,有一种常理总在我的脑海翻旋。于是我终于明白,梦想就是年富力强的我的最大资本,于是,酷夏的炽热凝结成坚决,大潮河的潮汐启迪了心智,我决定出发!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几个朋友约我小聚。我们在路边的大排档里推杯换盏,冰凉的三得利也爽快我多日来纠结的心绪,供人纳凉消遣的卡拉OK里也流淌着

我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歌声,不算悦耳,但很悦心。漆黑的夜幕里虽有霓虹闪烁,但仍深邃,大路上车水马龙,人声嘈杂,然而我的心很平静。

篇6:出发为题的作文800字

只有当我们失去或放弃自己所依赖的东西,才会踏上更远的行程,激发自己更大的潜能。

请不要被自己眼前的生活所羁绊,放弃出发的心动。

我喜欢出发,出发去迎接我的未来,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喜欢着激情,喜欢着接触不同的景与人。

我喜欢青砖白瓦的古镇,斑驳的墙面总是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静静流淌着的小河,只有那吱吱呀呀的小船轻轻摇过时才会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在阳光的照耀下荡开来,消失在水波的深处。我喜欢与那在树下品茶的老者静静交谈,谈着老人年轻是生活的场景,带着时光的味道渲染着我,吸引着我……依然还想继续留下想做一回那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女子,细数雨滴带来的期待,品着那恬静的生活。

但是,我知道自己必须继续出发,即使心想留下,因为一直这样的生活会让我觉得单调,我是喜欢出发的人。那长久的停留会使我失去内心对它的向往,只有把美留在心中,继续不断寻找,在无人时一人细细品味所拾到的美,才是一种幸福。不要因为羁绊失去自己的未来。

虽然你的停留可以让你体验一回丁香一样的女子,可是那也就无法体会到四面环山的绿色,还有那空山新雨后的感觉,呼吸一下森林氧,做一回山中的精灵;可是那就也无法体会到那辽阔的大海,阵阵涛声,细沙抚脚的场景,感受到宇宙的无穷,人的渺小了;你也无法体会那茫茫的金黄沙漠,还有那在沙漠中存在着的点点湖泊,荡漾的湖水掩映着沙漠的美景,那也是一种极致,以及沙漠中的种种神奇的景象高大的沙丘,震撼的鸣沙,以及那人在雨中走而不湿衣的景象。

我喜欢出发,不停地行走着,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想因为此刻而羁绊我的未来。

一步不停吸引我的只是远方的你,想要追逐你的脚步。

喜欢出发,不要止步于现在过度的沉迷,没有依赖才会走得更远。

篇7:从实效出发,搞好作文教学

一、让学生自由命题

学生最怕命题作文, 因为命题作文的弱点是, 它从心理上暗示了学生, 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题目规定的内容、形式并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于是, 每当接手新的班级,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作文。作文课上, 我不干涉、不限制学生写作, 任其自由发挥, 只要是心里话、有真情实感就可以。他们虽然写得五花八门, 但只要内容健康、生动, 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有些内容写得与实际生活偏差较远, 我也不轻易指责批评, 而是正确地引导鼓励, 与他们共同商讨, 找出不足, 让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消除“怕”字, 由被动变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写作知识都掌握了, 思路开阔了, 文章也有了真情实感。随之他们写作的兴趣大大提高, 都乐意上作文课了。

二、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敏捷能力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指出:“未来的学生, 必须具备‘下笔千言, 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 他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 写出要写的东西。”这种高瞻远瞩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快速作文指出了方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从拟题、构思、选材、剪裁成文一直到修改等各方面, 注意加强速度训练, 培养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 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 限定时间, 强化训练。

对“速度”的培养, 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因此, 我专门在作文课、讲评课上, 抽10至15分钟, 训练学生作文思维的敏捷性。首先从“无题”入手, 让学生自由作文, 同时严格限定时间。教师说“开始”, 学生立即动笔, 可以写心里话、真人真事、编故事等。但又必须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并严格强调不能随便停笔。时间一到说声“停笔”, 同学们立刻收笔, 在达到要求的前提下, 数一数谁的字多, 谁就是优胜者。在此基础上, 规定时间、规定内容、规定字数, 引导学生适应快速命题作文。通过多种形式的练笔, 强化了学生作文的时间观念, 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一改过去那种拖泥带水的散漫现象。

2. 设置情景,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搞好作文教学, 我故意设置情景, 以兴趣激发思维。一次作文课,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家中来了客人, 爸爸、妈妈很高兴, 准备杀鸡招待。我要求同学们用哑语表演杀鸡的过程, 大家兴致勃勃, 纷纷举手上台表演, 台上同学的表演不断引起阵阵掌声。之后我针对表演过程的表情、动作等不规范处予以简单指导, 接着限时五分钟, 让学生以《杀鸡》为题写个片段。有趣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神经, 加强了对生活实际的再现能力。

三、指导学生自批自改

我在批改学生作文这个环节上大胆尝试, 变教师包办批阅为指导学生自批自改, 定向改写。在写前定目标, 在写中重目标, 在改中查目标, 培养自改能力, 以改促写, 效果良好。

首先, 引导学生进行示范改写。在作文讲评时, 我选择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作文, 印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用切合实际的作文批语共同修改。改后启发学生谈修改作文的感受, 让学生了解老师是如何根据写作要求批改作文的, 从而明确修改标准与批改思路。

其次, 指导学生互相批改。我按照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别, 优劣配对, 两人一组, 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批阅修改。学生批改完毕后, 指定代表发言, 谈修改过程中的想法和意见, 最后我做小结。这种批改方法能使学生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 我逐渐放手让学生定向改写。具体做法是:每次作文前要求学生先为未来的文章写好一个批语, 即“写前目标”。学生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过程中尽量使自己的文前目标实现。作文完成后, 反复阅读, 反复修改, 再写出批语, 然后对照文前批语检查目标完成情况。这一环节使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讲评课, 变为以学生自改为主的评写课, 使学生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

篇8:出发为题的作文800字

乱糟糟的头发,宽大的T恤衫和空洞的眼神证明了他的失落与绝望。刺眼的阳光让他睁不开眼,就在昨天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憧憬着明天,展望着未来。可现实却让他在今天受到了痛苦一切,背叛、欺骗,把他伤的体无完肤,“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对我?”他愤怒的吼着,可他忘记了地点,街道上的人看神经病人一般看着他,他浑然不知,继续自己的事情,口中呢喃着“为什么,为什么……”

天空突然阴了下来,乌云压的很低,随时都有可能会下雨,路上行走的人们都快速离去,很快就只剩下他了,空荡荡的大街只留下他一个,很显眼。他继续往前走,没有目的地,走向他也不知道的终点。

忽然,下雨了,夏日的雨,是大的,利的。一滴,一滴打在他的脸上很痛,很痛。

过了好久,他抬起头,喃喃道:你也在为我感到不公么?

终于,他忍不住了,脸上划下温热的液体他大声喊道“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哭的泣不成声,脸上的雨水泪水混在一起,缓缓流下……

六月天说变就变。

雨停了,不知不觉,他来到了海边,那片童年的港湾。

坐在海边的长椅上,高大的树木为他撑起树荫,翠绿的树叶因为刚刚受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傍晚的夕阳缓缓落下,通红、通红的,映的晚霞绚丽无比。

他仔细的看着这个世界,一寸一寸的仔细的认真的看着这个令他恶心的世界,他忽然笑了,心想: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吧。

“妈妈太阳为什么要落下去啊?”远处一个小男孩仰起脸天真的问妈妈。“……是为了明天更璀璨的升起啊。”男孩的妈妈认真的想了想儿子的问题说。

他听到了母子的对话,他好像受到了什么启发,那双空洞绝望的眼睛亮了起来,他重复着,呢喃着“是为了……明天……更璀璨的……升起……”

是夜,月亮冉冉升起,月光下的大海静静地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平静、安宁而又美好。

看着这美丽的风景,他笑了,太阳的落山是为了明天更璀璨的升起,那他今日的挫折边是为了明天更辉煌的成绩。

那句话怎么说来,对,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坚定了信念,带着挫折出发,让未来胜于今朝。

篇9:以带着希望出发为题的作文

每当在鲁滨逊绝望之际,他就会看到希望,继续坚持下去。希望就如一盏明灯在指引着鲁滨逊;就如一股力量在背后支持着他;就如一缕阳光在温暖着他。正是希望使鲁滨逊回到故乡。

我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有几个小孩在地震中被困住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在经过几天后,他们居然被顺利救出了。

令我不解的是,他们是怎样度过那几天的,而且里面并没有水和食物。最后我终于知道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希望!

他们在里面完全就靠着这样的`一个信念:我们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希望,就能够被救出。他们的父母也怀着这样的信念: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救援。就是这股神秘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度过难关,那就是希望!

啊!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可曾想过要放弃?可曾失败过后就没有勇气再次尝试?可曾努力过,坚持过?只要我们怀着希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放弃,那么希望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应该放弃。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的出发。让我们带着希望出发吧!

篇10:带着理想出发为题的初中作文精选

我也有两个美好的理想。

第一,我要宣传和平,拥护和平,反对战争,近年来,一些军事大国不断为掠取他国资源发动战争,这不仅使侵略国民不聊生,还导致了大量金钱和资源的浪费,有的地方还因使用核武器而几百年寸草不生。战争虽然可为侵略者获得巨大的利润,但战争也使被侵略国社会动荡不安,恐怖事件频发。所以,我们要高举和平的旗帜,反对发动战争,确保世界的和平和安宁,让洁白的和平鸽永远在世界飞翔。

第二,我要作一个正义的律师,我要大力抨击黑暗、邪恶、伸张正义,我还向美国前总统林肯那样,为穷人辩护,为含冤受屈的人辩护,主控犯罪分子,使罪恶在人间消失。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篇11:作文成长档案袋,快乐从这里出发

新课程倡导过程性评价, 即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作品的收集, 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展现学生的成绩、进步与不足,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但是,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不能停留在书面、口头上, 更要一个合适的载体使理念变成现实。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 就迎合了这种需求。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 对习作成长档案袋的运用作探讨。

一、充实内容, 开启快乐

“厚积才能薄发”。为走出无米之炊的困境, 我们精心充实写作素材, 在习作成长档案袋中装:采蜜集———语言材料积累本, 心语集———习作素材积累本, 习作集———学生优秀习作选, 让写作素材从“一无所有”到“多元超市”, 从而开启写作快乐之门。

1.采蜜集———我的阅读积累收藏夹

有积累, 有素材, 有感悟, 才能表达。因此, 我十分强调让学生在写作成长档案袋中收集各种写作素材, 包括生活日记、读书摘记、轶事记录、课堂片断练笔、优秀作文剪辑等。我还通过积极进行积累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喜欢积累、善于积累, 并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积累转为文字的实际能力, 让成长档案袋中的积累真正有效地为写作服务。

首先要让学生做好“采蜜集”。学生每周利用课余时间, 在采蜜集上自行记录平时课外阅读的数量及书名或文章名, 同时摘录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概括出主要内容, 并写下自身感想及对文本的评价。其次每周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采蜜集”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这样的素材积累不但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而且可以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质量, 同时为作文做好语言准备。

定量:学生主题阅读量达4000字, 有丰富的语言材料摘录为“***”;达3000字, 有较多的语言材料摘录为“**”;达2000字, 有相应的语言材料摘录为“*”。

定性:结合“读书交流会”, 对学生读书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激励性和建议性评价。

2.心语集———我的生活体验收藏夹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指导学生做积累写作素材的有心人, 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写作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 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在主题习作中积累的素材放入“我的生活体验收藏夹”中, 定期对“我的生活体验收藏夹”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累兴趣, 积累观察经验, 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心语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较详尽地记录在“心语集”中, 为今后相应的习作服务。 (2) 把课堂上的小练笔汇集在“心语集”中, 为今后成篇习作做好准备。 (3) 把自己每周观察、调查、研究的主题名称及素材积累的数量记录在心语集中。这样长期积累, 可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写作素材。

定量:学生每周积累三条素材, 至少有一条有创意或新意等第为“***”;积累两条素材, 至少有一条有创意或新意等第为“**”;积累一条素材, 无创意或新意等第为“*”。

定性:结合“生活体验汇报会”, 对学生观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进行激励性和建议性评价。

3.习作集———学生优秀习作选

以前, 我和许多语文老师一样, 每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 就让学生先打草稿, 然后上交给老师批改, 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 修改完毕才誊写在正规的作文本上, 以示一学期的教学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 这种做法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

从开展习作成长档案袋评价以来, 我们采用活页式“习作集”, 它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 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文经精心编辑, 并绘以漂亮图画。 (2) 有教师、同学的评改建议, 自己反复修改的获益匪浅、受到启迪的、能反映自己思维过程的原始修改稿。

将这些过程性的东西收集起来, 让学生在写完一篇作文或多篇作文后进行回顾和反思, 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和成绩, 而且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二、多元评价, 体验快乐

为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使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 我们特意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 让学生从中秀一把, 体验习作的乐趣。

1.开展“课前五分钟习作朗诵”活动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身写作能力的机会。

2.开展“读书交流会”

以小组或以班为单位, 让学生介绍近期读书内容、数量及读书的收获、摘录的优美句段, 并向同学推荐好词好句, 好文好书, 并选出学期“读书大王”。

3.作文“发表”

每学期编印一期班级作文专刊。在班内传阅, 专刊中班上每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篇; 并将优秀作品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等。

4.家长会上展示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历程, 在家长会上, 让每位同学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学期的“成果”摆放在家长面前。家长这时会发现孩子在不断进步, 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篇12:出发为题的作文优秀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不为之动容?又创作了多少流传千古的佳作?这足以证明黄山的独特之处。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出发去安徽的黄山。

黄山的景色果然名不虚传。周围的山被云雾所笼罩着,仿佛是来到了仙境一般。清澈的流水冲击着石头,溅起一层层的浪花。更可爱的是,山中有着一些松鼠,眼睛干巴巴地看着有空,露出一副可怜地模样。也许是因为它们想要食物吧,然而这是不允许的。

爸爸说,上山累,下山轻松。于是,我们便乘了缆车上了山。

可是,下山并没有想象得轻松。起初,我们的心情十分愉悦。一边欣赏着美景,到处拍照,一边不忘着下山。可是到了后面,我们却只顾着下山了。因为走的时间越长,我们越没有力气,再加上石阶的不平稳,我们下山很困难。

突然,我踩空了一个石阶,眼看我快要摔下去的时候,爸爸拉住了我。好险,我的心怦怦直跳。妈妈满脸焦虑地对我说:“女儿,你没事吧?”我安慰地说:“没事。”爸爸见我还没缓过神来,对我说:“让爸爸拉着你的手下山吧?”我犹豫了片刻,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那长满老茧的大手,此刻,正抓着我的小手,很温暖。从前,我与爸爸之间像隔着一层膜,关系比较疏远。由于我们两个人都不善于表达情感,交流也很少。现在看来,这无形的膜似乎已经被我们所打破,我感受到了膜另一边的温暖。伴随着天边的几抹红霞,我们手拉着手,一同下了山。

篇13:初三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作文

推开家门,走向那个天天都光临的早餐铺。让我奇怪的是,以往卖铺的大妈竟然变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四五岁的小女孩。为什么她不上学呢,而是在这里卖货?他的妈妈呢?好奇心的驱使是我决定深究到底,便忍不住开口道:“你为什么不上学呀?以前那个卖货的阿姨呢?”“哦,那是我妈妈,她生病住院了。我们全家就靠这个铺位挣钱,妈妈不能来只有我来了。”小女孩平静地答道。“你?”这怀疑的口气刚一出口,我便立刻后悔了,这样对她讲话着实不太礼貌。

小女孩看出了我的怀疑,但她似乎并不惊讶,“我可不像你们可以每天在学校里学习知识、与同学一起玩耍,多好啊!”她一边熟练地给客人打包,一边和我闲聊。“唉,现在的学生也很苦啊,天天起早贪黑的。”

“可不是,每天光是作业就要写到十点多,周末还要上各种班,都快把我逼疯了!”我回复着。“小妹妹,你就知足吧!你现在的处境是一时的,你还有未来呢。你的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呢,每天不到四点就得起,晚上还要出夜市,天天如此,不也没疯吗?你们现在吃得苦是以后享的福!所以呢,不要厌学,好好学习。”她摸了一下我的头说道。

我抬头打量着这个也许仅仅比我大一两岁的小女孩,她正熟练地应酬着来来走走的客人们。大概是起早的缘故,眼圈有点黑,身上的薄棉服也显然是七八年前的那种款式,但是头发却梳理得很妥帖,在后面又用一条发带挽上了,平平整整,仿佛熨斗熨烫过一样。

轻轻喝下一口热豆浆,一缕浓郁的甜香顺着鼻息注入我的心中。是啊,我们吃多少苦就是以后的福,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享福。既然我们在这种优越环境中成长,就要加倍珍惜,为自己的青春岁月着上一抹靓丽的色彩。

上一篇:阶梯式教学论文下一篇:员工月度绩效考核制度(第四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