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程

2024-05-19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程(精选6篇)

篇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程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二0一0年十一月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评估程序—基本要求..................................3 第三章 评估程序—具体要求..................................4 第四章 流程规范—业务约定书...............................11 第五章 流程规范—资产评估资料清单(1)......................12 第六章 流程规范—核心程序(1)..............................13 第七章 流程规范—工作底稿(1)..............................47 第八章 附则...............................................50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规范资产评估执业行为,控制执业质量及风险,提高执业水平及效率,根据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办法、资产评估相关准则、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规程。

二、本规程所称资产评估,是指本单位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三、本规程所称评估程序,是指本单位评估人员执行资产评估业务所履行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四、本规程所称评估报告,是指本单位评估人员根据资产评估准则的要求,在履行必要评估程序后,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发表的、由本单位出具的书面专业意见。

五、本规程所称工作底稿,是指本单位评估人员执行评估业务形成的,反映评估程序实施情况、支持评估结论的工作记录和相关资料。

六、本规程所称机器设备,是指人类利用机械原理以及其他科学原理制造的、特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有形资产,包括机器、仪器、器械、装置、附属的特殊建筑物等。

七、本规程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及其相关权益。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八、本规程所称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九、本规程适用于资产评估业务及与其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作为统一标准及规范,指导本单位评估人员履行评估程序,实施工作目标, 撰写评估报告,编制和管理工作底稿。

十、本单位评估人员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及与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时,应遵守适用的资产评估行业相关准则;从事本规程未详细规定的特定资产评估业务及与其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时,应遵守或参照适用的相关规定,如:珠宝首饰的评估应遵守《珠宝首饰评估指导意见》,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应遵守《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应遵守《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从事国有资产评估业务及与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时,应同时遵守国家关于国有资产评估的相关规定。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第二章 评估程序—基本要求

一、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等相关规定,通常应执行下列基本评估程序,并不得随意删减基本评估程序。

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业务约定书。3.编制评估计划。4.现场调查。5.收集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

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8.编制和归档工作底稿。

二、评估人员在执行评估业务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限制,无法或者不能完全履行评估程序,且当采取必要措施仍无法弥补程序缺失并对评估结论产生重大影响时,应按照本单位内部规章制度,逐级汇报批准,由项目负责人协商委托方终止评估业务。

三、评估人员履行评估程序,应按照本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及本规程的要求,逐级汇报、审批。

四、评估人员应当将评估程序的履行情况记录于工作底稿中,并将其执行情况在评估报告书中披露。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第三章 评估程序—具体要求

一、前期接洽

项目负责人应与委托方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和记录下列基本事项,形成评估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

1.委托方、产权持有者和委托方以外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2.评估目的。

3.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4.价值类型。5.评估基准日。6.评估报告使用限制。7.评估报告提交时间及方式。8.评估服务费总额、支付时间和方式。

9.委托方与注册资产评估师工作配合和协助等其他需要明确的重要事项。

二、业务分析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基本情况,对胜任能力、独立性、业务风险等进行初步判断,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由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员决定是否承接评估业务。

三、签订业务约定书

本单位在决定承接评估业务后,项目负责人应遵守《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等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撰写业务约定书,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后签订。

评估项目执行过程中,当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基准日发生变化,或者评估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项目负责人应当与委托方及时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协商相关内容,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后,签订补充协议或者重新签订业务约定书。

四、项目分析和联系

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基本情况,进行项目分析,主要包括: 1.进一步了解企业情况、资产特点及分布情况,对于特殊行业和特殊资产应初步确定评估方法,有针对性的确定资产负债清查评估明细表和资产评估资料清单。

2.进一步了解项目背景和整体时间安排,消除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评估工作时间进度、人员安排等的不利影响,与委托方初步协商评估计划。

3.与其他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确分工和信息交换方式。

五、编制评估计划

1.项目负责人应编制评估计划,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

2.评估计划的内容应涵盖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等评估业务实施全过程。

3.评估计划通常包括:评估的具体步骤、时间进度、人员安排和技术方案等内容,项目负责人可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确定评估计划的繁简程度。

4.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及时将评估计划向其汇报。

5.评估计划制定后,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评估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进行必要调整。

六、现场前期准备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1.项目组进驻前,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特点,向委托方及被评估单位提出评估的工作要求和具体计划,通常包括:评估所需第一批资料清单,评估计划的时间进度、现场评估配合工作内容、评估人员工作分工及联系方式,现场评估工作条件。

2.对于被评估资产所处地域分散或类别复杂、被评估单位数量较多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基于项目顺利开展的原则,在必要时,对被评估单位进行统一的评估培训。

(1)评估培训内容通常包括:培训的时间地点及对象,第一批资产评估资料清单及解答人员联系方式,评估计划的时间进度、现场评估配合工作内容、评估人员工作分工及联系方式,现场评估工作条件。

(2)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及时将评估培训内容向其汇报。

3.对于被评估资产所处地域分散或类别复杂、被评估单位数量较多的项目,在项目组进驻前,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特点,派专人指导被评估单位提供资料,落实被评估单位配合人员及联系方式,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现场调查

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对评估对象进行适当的现场调查。

1.要求委托方或者被评估单位提供涉及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的详细资料。

2.要求委托方或者被评估单位对其提供的评估明细表及相关证明材料以签字、盖章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确认。

3.应当通过询问、函证、核对、监盘、勘查、检查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取评估业务需要的基础资料,了解评估对象现状,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并对其资料进行必要的查验。

4.在执行现场调查时无法或者不宜对评估范围内所有资产、负债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等有关内容进行逐项调查的,可以根据重要程度采用抽样等方式进行调查。项目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明确分类原则、调查对象、工作步骤等内容。

5.评估人员应当根据评估业务需要和评估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及时补充或者调整现场调查工作。

6.当评估人员现场调查遇有障碍无法履行程序时,项目负责人应与委托方及被评估单位进行协商,提出问题内容和解决意见,保证现场调查程序的适当履行。

7.项目负责人应将现场调查中的重大问题及解决方案,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

8.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及时将现场调查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存在问题(无法履行的评估程序及其原因、解决建议)等情况向其汇报,获得其同意认可。

八、收集评估资料

1.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收集评估资料,并根据评估业务需要和评估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及时补充收集评估资料。

2.评估人员应当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对收集的评估资料进行必要分析、归纳和整理,形成评定估算的依据。

3.收集的评估资料包括直接从市场等渠道独立获取的资料,从委托方、产权持有者等相关当事方获取的资料,以及从政府部门、各类专业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获取的资料。通常包括:查询记录、询价结果、检查记录、行业资讯、分析资料、鉴定报告、专业报告及政府文件等形式。

4.现场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统计遗留问题和尚缺资料清单,与委托方、被评估单位进行沟通,提出解决意见,确定问题解决及资料提供的时间安排和联系方式。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九、评定估算

1.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进行评定估算。

2.评估人员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评估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评估方法,并于评估报告中披露选择的方法及其原因。

3.评估人员应对所搜集的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充分分析其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按照工作底稿索引进行归集。

4.评估人员应当根据所采用的评估方法,选取相应的公式和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形成初步评估结论。采用成本法,应当合理确定重置全价和各相关贬值因素(成新率);采用市场法,应当合理确定参照物,根据评估对象与参照物的差异进行必要的价格调整;采用收益法,应当根据被评估单位提供的盈利预测及风险分析资料,合理确定收益期和折现率,合理预测未来收益。

5.评估人员应当对形成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评估结论。

6.评估人员对同一评估对象需要同时采用多种评估方法的,应当对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形成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终评估结论,并于评估报告中披露确定评估报告使用结果的评估方法及其原因。

7.对于国有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估项目,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评估时,原则上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列示,依据实际状况充分、全面分析后,确定其中一个评估结果作为评估报告使用结果。

8.项目负责人应将评定估算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

9.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需要,及时将选择的评定方法及其原因、评估思路、主要评估技术指标、确定评估报告使用结果的评估方法及其原因等情况向其汇报,获得其同意认可。

十、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

1.项目负责人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编制评估报告。2.评估项目应当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对评估报告、评估程序执行情况、工作底稿等进行必要的内部审核,并将审核、修改情况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3.评估报告在内部审核后,正式提交前,项目负责人可以在不影响本单位对最终评估结论进行独立判断的前提下,与委托方或者委托方许可的相关当事方就评估报告有关内容进行必要沟通。

4.评估报告由本单位出具,并由项目负责人按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向委托方提交。

5.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协助委托方完成相关审核手续。相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的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对其修改、补充、说明的内容及时进行书面回复,并与委托方或者委托方许可的相关当事方进行沟通。

十一、评估总结

评估项目应进行评估总结,评估总结分为项目总结和技术总结。1.项目负责人应对评估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过程中重要事项的处理方法、评估工作的建议等内容进行项目总结。

2.成熟行业或特殊评估对象的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组中的各专业负责人,对今后评估业务有借鉴作用的评估技术思路、方法、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技术总结。

十二、编制和归档工作底稿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本单位制定的《资产评估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编制工作底稿,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审批后,及时形成评估档案。

十三、后续追踪

评估报告出具后,项目负责人应对评估报告的使用、经济行为的实施等情况进行后续追踪,并可对相关资料补充归档。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第四章 流程规范—业务约定书

一、项目负责人应遵守《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等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撰写和签定业务约定书。

二、业务约定书样式参见《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参考格式G1-3》。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第五章 流程规范—资产评估资料清单(1)

一、本规范适用于企业会计制度下的评估对象为企业价值、采用资产基础法的资产评估业务及与其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的资产评估资料清单的要求。

二、以单项资产作为评估对象的资产评估业务及与其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应参照本规范,并遵守适用的资产评估资料清单的要求。

三、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评估目的、被评估单位所属行业特点、被评估资产结构类别及特点、初步拟定的评估方法等项目情况,针对性的布置资产评估资料清单。

1.现场调查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应布置第一批资产评估资料清单(参见《资产评估资料清单C2-1》)。

2.现场调查开始后,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进一步了解的项目情况和评估工作进展状况,补充布置资产评估资料清单。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第六章 流程规范—核心程序(1)

一、本规范适用于企业会计制度下的评估对象为企业价值、采用资产基础法的资产评估业务及与其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在现场调查至评定估算阶段的工作目标的执行。

二、以单项资产作为评估对象的资产评估业务及与其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现场调查至评定估算阶段的工作目标的执行,应参照本规范,并遵守适用的工作目标要求。

三、货币资金—现金

1.检查日记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监督企业出纳人员盘点库存现金,按不同币种分别填写《现金盘点表》,并签字确认。盘点表中说明盘盈、盘亏的原因。

3.了解现金内部控制制度,抽查大额现金收支凭证,复印重要凭证资料。

4.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不正常白条抵库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5.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6.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7.一般以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8.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9.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四、货币资金—银行存款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1.检查日记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获得评估基准日银行出具的“银行对账单”。检查企业会计人员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审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并作好相关记录。

3.函证评估基准日的余额,并对函证情况进行分析。

4.了解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抽查大额收支凭证,复印重要凭证资料。

5.对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并作相应的底稿记录,评估时查明银行利息收入的入账情况。

6.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8.核实是否存在损失,并查明原因,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一般以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五、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

1.检查日记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获得金融机构出具的余额对账单或存款凭证。检查企业会计人员编制的“余额调节表”,审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并作好相关记录。

3.函证评估基准日的余额,并对函证情况进行分析。

4.了解其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抽查大额收支凭证,复印重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要凭证资料。

5.了解分析其他货币资金形成的原因或业务内容,核实有关原始单据,复印重要原始单据资料。

6.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8.核实是否存在损失,并查明原因,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一般以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六、短期投资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按照记账式、凭证式不同类型,清查、核实、盘点债券与股票实际持有数量及比例。明确投资形成日期、原始成本,复印重要凭证资料。

3.与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科目核对,确定历史投资收益入账情况是否全面。

4.核查股票、债券的购入、买卖增减记录,交易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分析其变现可能性。

5.收集涉及投资的合同、协议、股权证明、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有关决议等重要资料,分析确定预计的未来收益水平。

6.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8.核实是否存在损失,并查明原因,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其他依据资料。

11.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评估价值;公开挂牌交易的债券投资按评估基准日的收盘价计算评估价值;不能公开交易的债券投资按本金加持有期利息计算评估价值。

12.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3.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七、应收票据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查明票据类别、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收款人名称、利息率、付息条件等,收集大额应收票据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复印票据原始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复印票据存根,分析应收票据存在性。同时履行适当程序,判断其可收回性。对已收回的票据,复印进账单等凭证。

4.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5.对应收票据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等情况,填写《调查分析表》,并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6.分析判断应收票据有无坏账,对可能发生坏账的,应查明具体原因,并填写《坏账审定表》。

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8.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9.以核实的账面价值扣除坏账确定评估价值。对存在性确凿且可以正常收回的票据一般按照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

10.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1.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八、应收账款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企业应收款项内控制度与核算方式,收集大额应收款项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对应收款项实施账龄分析程序。

5.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应收款项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地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可收回性。

6.对应收款项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以及长期潜亏挂账项目、已实际发生的未及时账务处理的费用项目等情况,填写《调查分析表》,涉讼事项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7.分析判断应收款项有无坏账,对可能坏账的款项,查明具体原因,并填写《坏账审定表》。

8.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以核实的账面价值扣除坏账确定评估价值。对存在性确凿且可以正常收回的款项按照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坏账准备评估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为零。

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九、应收股利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分析应收股利的形成依据和具体过程,收集有关合同、协议、决议、被投资单位近年股利分配政策文件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对重点的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应收股利的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地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可收回性。

5.分析判断应收股利有无坏账,对其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等情况,填写《调查分析表》,并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6.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8.以核实的账面价值扣除坏账确定评估价值,对存在性确凿且可以正常收回的应收股利按照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

9.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0.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应收利息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2.分析应收利息的形成依据和明细过程,收集有关合同、协议、决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对特别重大的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应收利息的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地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可收回性。

5.分析判断应收利息有无坏账,对其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等情况,填写《调查分析表》,并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6.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8.以核实的账面价值扣除坏账确定评估价值,对存在性确凿且可以正常收回的应收利息按照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

9.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0.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一、预付账款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分析预付款项用途,收集大额款项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对预付款项实施账龄分析程序,对长期未结算的款项查明原因。5.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预付款项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地实施替代程序,判断预付账款能否收回相应货物。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6.对预付账款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以及收货后退货、货到单未到等情况,填写《调查分析表》,涉讼事项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7.分析判断预付账款有无坏账,对可能坏账的款项,查明具体原因,并填写《坏账审定表》。

8.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对于能够收回相应货物的预付账款按照相应形成的资产或权利确定评估价值。

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二、其他应收款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分析其他应收款中款项用途,收集大额其他应收款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对其他应收款实施账龄分析程序。

5.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及《其他应收款内部个人往来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应收款项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地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可收回性。

6.对应收款项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以及长期潜亏挂账项目、已实际发生的未及时账务处理的费用项目等情况,填写《调查分析表》,涉讼事项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7.分析判断其他应收款有无坏账,对可能坏账的款项,查明具体原因,并填写《坏账审定表》。

8.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以核实的账面价值扣除坏账确定评估价值。对存在性确凿且正常可以收回的款项按照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坏账准备评估为零。

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三、存货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分析存货的构成、分布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各类存货的核算方法。并抽查有关存货出入库记录,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获取并检查评估基准日或最近一次的存货盘点记录,评价盘点的可信度。

5.选择重点存货进行抽盘,填写《存货盘点表》。盘点结果如与账面值存在差异,对于差异原因不正常的,加大抽盘项目或全面盘点。存放方式特殊的,采取可靠的盘点方式,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6.对盘盈、盘亏的存货,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应履行批准程序的相关文件,查明原因并作记录,调整其数量和价值。

7.核实有无代他人保存和来料加工的存货,有无未作账务处理而置于他处的存货。

8.对失效、变质等待核销报废的存货,要求企业首先作出相应处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理与说明。

9.对正常外购存货,进行市场询价,计算其评估价值。对近期购入的存货,无特殊情况且价格变化不大时,可按核实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价值。

10.自制待销售的存货,按照出厂不含税销售价格扣除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以及根据销售状况扣除适当的利润后,确定评估价值。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以及利润水平,参照企业近期经营成果计算的财务指标确定。

11.正常生产且成本核算正确的在产品,可按其产成品的约当产量确定评估价值。

12.委托加工产品与受托加工产品、委托代销商品与受托代销商品,关注结算方式的差异对评估价值的影响。

13.已使用的存货,合理计算重置全价和成新率,确定评估价值。14.对特殊行业存货,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后确定评估价值。15.房地产开发企业评估项目,存货的现场调查、收集资料、评定估算参照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相关要求。

16.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7.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8.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四、待摊费用(递延资产)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抽查原始发生凭证和每期摊销的凭证,核查其原始发生额及其构成、发生日期、摊销月数、每期摊销额等。

3.对错账、漏账、贷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对尚存受益(受益期)进行分析。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5.有实物形态的费用项目,要核查实物资产。6.核实有无与其他资产存在价值重复的情形。7.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8.根据尚存受益期计算评估价值。对于有实物形态的费用项目,一般要按照实物资产评估的对应方法进行估算。不得与其他资产重复计算评估价值。

9.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0.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五、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逐项核实发生原因及转销的审批手续。

3.有实物形态的项目,要核查实物资产,并对其处理变现价值进行估算。

4.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5.按照其尚存资产价值或权益计算评估价值。6.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7.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六、长期投资—股票投资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清查核实股票实际持有数量及股权比例,明确投资形成日期、原始成本,复印重要凭证资料。

3.与应收股利等科目核对,确定历史投资收益入账情况是否全面。4.核查股票的购入、买卖增减记录,交易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分析其变现的可能性。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5.收集涉及投资的合同、协议、股权证明、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有关决议等重要资料,明确投资目的,分析预计的未来收益水平。

6.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8.核实是否存在无法收回的投资及其股利,并查明原因,收集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其他依据资料。

11.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评估价值;非上市的股票投资按评估基准日被投资企业审计报告中载明的账面净资产数额乘以投资比例确定评估价值,或参照市场拍卖情况进行价格调整后确定评估价值。

12.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3.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七、长期投资—债券投资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按照记账式、凭证式不同类型,清查、核实、盘点债券实际持有数量。明确投资形成日期、原始成本,复印重要凭证资料。

3.与应收利息等科目核对,确定历史投资收益入账情况是否全面。4.核查债券的购入、买卖增减记录,交易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分析其变现可能性。

5.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6.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核实是否存在坏账,并查明坏账原因,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及批准文件

8.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9.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其他依据资料。

10.对可上市交易的债券投资,按评估基准日的收盘价确定评估值;对非上市交易的债券投资,一年内到期的可以根据本金加上持有期利息确定评估值,超过一年到期的根据本利和的现值确定评估值。

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八、长期投资—其他投资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核实投资形式、控股地位、形成日期、原始投资成本、投资比例等情况,收集股权证明等重要资料。

3.收集被投资企业验资报告、公司章程、营业执照、财务报告等重要资料。

4.核实账面投资额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不符,查明原因并作记录。

5.与应收股利等科目核对,确定历史投资收益入账情况是否全面。6.收集涉及投资的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有关决议等重要资料,明确投资目的,分析预计的未来收益水平。

7.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8.核实是否存在坏账,并查明坏账原因,收集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其他依据资料。

11.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评估价值;对有控制权的非上市企业其他投资,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整体评估后,按评估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基准日净资产评估价值乘以投资比例确定评估价值;对无控制权的非上市企业其他投资,按评估基准日被投资企业审计报告中载明的账面净资产数额乘以投资比例确定评估价值,或参照市场拍卖情况进行价格调整后确定评估价值。

12.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3.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九、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全面了解房屋建筑物的实物状况、权益状况和区位状况,掌握其主要特征;关注相邻关系、租约限制和其他资产对房屋建筑物价值的影响。

3.收集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工程决算书、土地出让合同及土地使用权证(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动拆迁补偿合同等资料,其中权属资料查验原件。

4.对于无权证的房屋,收集规划许可证、建设许可证、企业说明等资料。

5.无权证或权利人名称、面积等证载情况与实际不符的房屋,要求企业出具说明,并由具有批准权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6.查清房屋建筑物有无涉讼事项及抵押、担保事宜,如有,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

7.实地查勘房屋建筑物,明确其存在状态,填写《评估勘察表》及《房地产调查表》。现场调查时,对主要房屋建筑物拍摄实物照片;运用市场法评估的,对参照物进行现场调查,并拍摄实物照片,收集交易情况及影响价格因素情况等相关资料;特殊情况下采用抽样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的,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充分考虑抽样风险;对于处于隐蔽状况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实地查看的房屋建筑物,采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取适当措施加以判断,并在评估报告中予以恰当披露。

8.对于水利工程、码头、桥涵、道路等建筑物,根据其价值特性和资产特点,通过设计概算、工程图纸、竣工决算资料、定额标准等技术资料,结合现场查看情况,了解其结构、工程量、工程费用分摊、建设周期以及收益等情况。

9.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

10.如存在盘盈、盘亏、毁损、报废、闲置等特殊情形,查明原因,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

11.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2.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依据资料。

13.分析评估方法适用性,选定评估方法,填写相关《评估测算表》,进行评定估算。

(1)采用市场法评估的,收集足够的交易实例,收集交易实例的信息一般包括:交易实例的基本状况、成交日期、成交价格、付款方式、交易情况等,对用作参照物的交易实例进行交易情况修正、交易日期修正和不动产状况修正。

(2)采用收益法评估的,了解分析:房屋建筑物具有经济收益或者潜在经济收益、未来收益及风险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与量化、未来收益是房屋建筑物本身带来的收益、未来收益包含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评定估算时合理确定收益期限、净收益与折现率。有租约限制的,租约期内的租金宜采用租约所确定的租金,租约期外的租金采用正常客观的租金,并在评估报告中恰当披露租约情况。

(3)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估算重置成本时了解分析:重置成本采用客观成本,采取房屋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分别估算、然后加总的评估方式时,重置成本的相关成本构成在两者之间合理划分或者分摊,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重置成本通常采用更新重置成本,当房屋建筑物具有特定历史文化价值时,尽量采用复原重置成本。对房屋建筑物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剩余年限、建筑物经济寿命年限及设施设备的经济寿命年限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进行分析判断,合理确定经济寿命年限。全面考虑可能引起贬值的主要因素,合理估算各种贬值,确定实体性贬值时,综合考虑房屋建筑物已使用年限、经济寿命年限和土地使用权剩余年限的影响。确定住宅用途房屋建筑物实体性贬值时,考虑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的影响,当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时,根据房屋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年限确定其贬值额。

14.房屋建筑物评估在符合使用管制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其使用的限制条件,以有关部门依法规定的用途、面积、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年限等技术指标为依据。

15.关注企业经营方式及房屋建筑物实际使用方式对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影响。当房屋建筑物存在多种利用方式时,在合法的前提下,以最优利用方式进行评估。

16.房屋建筑物评估时,考虑是否存在对其所占用土地使用权价值减损的影响。如有,评估土地使用权价值时合理计算该损失金额并加以扣除。

17.结合价值类型,合理设定房屋建筑物评估的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

18.关注作为存货、投资性和自用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差异影响因素。

19.分析房屋建筑物的财务核算方式以及是否存在未结合同和尚未支付款项,明确评估价值内涵与实际的支出、尚未发生的支出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

20.关注房屋建筑物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评估价值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21.对于溢余房屋建筑物,考虑其持有目的、收益状况和实现交易的可能性,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合理确定其评估价值。

22.利用其他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时,对其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合理加以利用。

23.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24.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机器设备的概况。机器设备种类、数量较多的项目,对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分别按重要性原则进行ABC分类统计。

3.查阅和收集主要机器购买合同及发票、进口设备报关单及商检报告、运输设备车辆行驶证、设备安装合同、技术(使用)说明书、锅炉及电梯等特种设备近期年检记录、技术档案、检测报告、运行记录等资料,其中权属资料查验原件。

4.无法证明其权属状况的,要求企业及相关单位出具说明。5.查清机器设备有无涉讼事项及抵押、担保事宜,如有,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

6.实地查勘机器设备,明确其存在状态,填写《状况调查表》。现场调查时,对主要机器设备拍摄实物照片;特殊情况下采用抽样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的,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充分考虑抽样风险;对于处于隐蔽状况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实地查看的机器设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判断,并在评估报告中予以恰当披露。

7.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

8.如存在盘盈、盘亏、毁损、报废、闲置等特殊情形,查明原因,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0.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依据资料。

11.分析评估方法适用性,选定评估方法,填写相关《评估测算表》,进行评定估算。

(1)采用成本法评估的,合理确定重置成本的构成要素,优先选用更新重置成本;全面考虑可能引起贬值的各种因素,合理估算各种贬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值。

(2)采用市场法评估的,明确活跃的市场是运用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前提条件,考虑市场是否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可比资产的销售数据及其可靠性;明确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是运用市场法的基础,使用合理的方法对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的差异进行调整;了解不同交易市场的价格水平可能存在差异,根据被评估资产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作为评估依据的合适的交易市场,或者对市场差异作出调整;明确拆除、运输、安装、调试等因素对评估结论的影响。

(3)采用收益法评估的,明确收益法一般适用于具有独立获利能力或者获利能力可以量化的机器设备;合理确定收益期限、合理量化机器设备的未来收益;合理确定折现率。

12.如存在需要修复使用的机器设备,说明损坏的具体情况,并测算修复费用。

13.关注机器设备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评估价值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14.考虑机器设备所依存资源的有限性、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寿命、所依附土地和房屋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能源等产业政策对机器设备价值的影响。

15.根据机器设备的预期用途,明确评估假设,一般包括:继续使用或者变现、原地使用或者移地使用、现行用途使用或者改变用途使用。对需要改变使用地点,按原来的用途继续使用,或者改变用途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进行评估的,考虑机器设备移位或者改变用途对其价值产生的影响。

16.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假设等条件,明确评估范围是否包括设备的安装、基础、附属设施,是否包括软件、技术服务、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对于附属于不动产的机器设备,合理划分不动产与机器设备的评估范围,避免重复或者遗漏。

17.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18.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一、工程物资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分析工程物资的构成、分布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并抽查有关工程物资出入库记录,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4.获取并检查被评估单位评估基准日或最近一次的存货盘点记录,评价盘点的可信度。

5.选择重点工程物资进行抽查盘点,填写《工程物资盘点表》。盘点结果如与账面值存在差异,对于差异原因不正常的,加大抽盘项目或全面盘点。存放方式特殊的,采取可靠的盘点方式,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6.对盘盈、盘亏的工程物资,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查明原因并作记录,调整其数量和价值。

7.注意有无未作账务处理而置于他处的工程物资。

8.对失效、变质等待核销报废的工程物资,要求企业首先作出相应处理与说明。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对正常外购工程物资,进行市场询价,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重置成本采用客观成本,全面考虑可能引起贬值的主要因素,合理估算各种贬值。当款项正常支付、工程开工时间距离评估基准日不超过一年时,在核实工程项目、工程内容、物资对象等的基础上,以实际支付款项剔除不合理费用得出评估值。

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二十二、在建工程—土建工程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土建工程的概况,掌握其主要特征。

3.查阅与收集建筑图纸、概预算书、规划许可证、建设许可证、开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企业说明等资料,其中权属资料查验原件。

4.无相关建设批准证明的,要求企业及相关单位出具说明。5.查清在建工程有无涉讼事项及抵押、担保事宜,如有,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

6.实地查勘土建工程,明确其存在状态。现场调查时,对主要土建工程拍摄实物照片;特殊情况下采用抽样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的,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充分考虑抽样风险;对于处于隐蔽状况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实地查看的土建工程,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判断,并在评估报告中予以恰当披露。

7.分析土建工程的已付工程款、未付工程款、合理工期、工程形象进度与付款进度的差异等情况。

8.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9.如存在盘盈、盘亏、毁损、报废、闲置等特殊情形,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查明原因并作记录。

10.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1.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依据资料。

12.分析评估方法适用性,选定评估方法,进行评定估算。(1)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的,重置成本采用客观成本,全面考虑可能引起贬值的主要因素,合理估算各种贬值。当工程正常施工建设、款项正常支付、开工时间距离评估基准日不超过一年时,在核实工程项目、工程内容、形象进度和付款进度等的基础上,以实际支付款项剔除不合理费用得出评估值。

(2)采用假设开发法评估的,了解分析:假设开发法适用于具有开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发和再开发潜力,并且其开发完成后的价值可以合理确定的工程项目;开发完成后的工程价值是其开发完成后状况所对应的价值;后续开发建设的必要支出和应得利润包括:后续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和取得待开发资产的税费等;假设开发方式是满足规划条件下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如开发完成后对外租赁,有租约限制的,租约期内的租金宜采用租约所确定的租金,租约期外的租金采用正常客观的租金,并在评估报告中恰当披露租约情况。在此方法下,充分考虑:

A.评估在符合使用管制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其使用的限制条件,以有关部门依法规定的用途、面积、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年限等技术指标为依据。

B.关注企业经营方式及工程实际使用方式对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影响,存在多种利用方式时,在合法的前提下,以最优利用方式进行评估。

C.结合价值类型,合理设定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

D.利用其他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时,对其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合理加以利用。

13.关注土建工程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评估价值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14.对于溢余工程,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合理确定其评估价值。15.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6.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三、在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设备安装工程的概况,掌握其主要特征。

3.查阅与收集设备安装设计图纸、概预算书、设备采购合同(发票)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等资料,其中权属资料查验原件。

4.无法证明其权属状况的,要求企业及相关单位出具说明。5.查清在建设备有无涉讼事项及抵押、担保事宜,如有,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评估报告中揭示。

6.实地查勘设备安装工程,明确其存在状态。现场调查时,对主要设备安装工程拍摄实物照片;特殊情况下采用抽样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的,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充分考虑抽样风险;对于处于隐蔽状况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实地查看的设备安装工程,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判断,并在评估报告中予以恰当披露。

7.分析设备安装工程的已付工程款、未付工程款、合理工期、设备购置款、工程形象进度与付款进度的差异等情况。

8.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9.如存在盘盈、盘亏、毁损、报废、闲置等特殊情形,获得企业有关说明材料及批准文件,查明原因并作记录。

10.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1.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依据资料。

12.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的,重置成本采用客观成本,全面考虑可能引起贬值的主要因素,合理估算各种贬值。当工程正常施工建设、款项正常支付、开工时间距离评估基准日不超过一年时,在核实工程项目、工程内容、形象进度和付款进度等的基础上,以实际支付款项剔除不合理费用得出评估值。

13.关注设备安装工程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评估价值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14.对于溢余工程,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合理确定其评估价值。15.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6.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四、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全面了解土地的实物状况、权益状况和区位状况,掌握其主要特征;关注相邻关系、租约限制和其他资产对土地使用权价值的影响;

3.分析查明土地的面积、年限、容积率、权属、性质、用途、取得费用等情况。

4.收集土地征用或动拆迁补偿合同、土地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证等资料,其中权属资料查验原件。

5.无权证或权利人名称、面积等证载情况与实际不符的土地使用权,要求企业出具说明,并由具有批准权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6.查清土地有无涉讼事项及抵押、担保事宜,如有,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

7.实地查勘土地,明确其存在状态,填写《宗地状况调查表》。现场调查时拍摄照片;运用市场法评估的,尽量收集参照物的照片;特殊情况下采用抽样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的,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充分考虑抽样风险;

8.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0.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依据资料。

11.分析评估方法适用性,选定评估方法,填写相关《计算过程表》,进行评定估算。

(1)采用市场法评估的,收集足够的交易实例,收集交易实例的信息一般包括:交易实例的基本状况、成交日期、成交价格、付款方式、交易情况等,对用作参照物的交易实例进行交易情况修正、交易日期修正和不动产状况修正。

(2)采用收益法评估的,了解分析:土地使用权具有经济收益或者潜在经济收益、未来收益及风险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与量化、未来收益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是土地使用权本身带来的收益、未来收益包含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评定估算时合理确定收益期限、净收益与折现率。有租约限制的,租约期内的租金宜采用租约所确定的租金,租约期外的租金采用正常客观的租金,并在评估报告中恰当披露租约情况。

(3)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估算重置成本时了解分析:重置成本采用客观成本,采取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建筑物分别估算、然后加总的评估方式时,重置成本的相关成本构成在两者之间合理划分或者分摊,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全面考虑可能引起贬值的主要因素,合理估算各种贬值。

(4)采用假设开发法评估的,了解分析:假设开发法适用于具有开发和再开发潜力,并且其开发完成后的价值可以合理确定的土地使用权;开发完成后的土地使用权价值是其开发完成后状况所对应的价值;后续开发建设的必要支出和应得利润包括:后续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和取得待开发资产的税费等;假设开发方式是满足规划条件下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如开发完成后对外租赁,有租约限制的,租约期内的租金宜采用租约所确定的租金,租约期外的租金采用正常客观的租金,并在评估报告中恰当披露租约情况。

(5)采用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的,根据被评估资产的价值内涵与基准地价内涵的差异,合理确定调整内容,在土地级别、用途、权益性质等要素一致的情况下,调整内容一般包括交易日期修正、区域因素修正、个别因素修正、使用年期修正和开发程度修正等。

12.土地使用权评估在其符合使用管制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其使用的限制条件,以有关部门依法规定的用途、面积、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年限等技术指标为依据。

13.关注企业经营方式及土地实际使用方式对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影响。当土地存在多种利用方式时,在合法的前提下,以最优利用方式进行评估。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14.土地使用权评估时,考虑其地上建筑物是否存在对所占用土地使用权价值减损的情形。如有,评估土地使用权价值时合理计算该损失金额并加以扣除。

15.结合价值类型,合理设定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

16.关注作为存货、投资性和自用的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差异影响因素。

17.分析土地使用权的财务核算方式以及是否存在未结合同和尚未支付款项,明确评估价值内涵与实际的支出、尚未发生的支出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

18.关注土地使用权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评估价值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19.对于溢余土地使用权,考虑其持有目的、收益状况和实现交易的可能性,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合理确定其评估价值。

20.利用其他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时,对其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合理加以利用。

2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2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五、无形资产—其他无形资产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充分获取信息,可靠确信信息来源,恰当利用信息。3.谨慎区分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单项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合,了解分析无形资产的种类、具体名称、形成过程及日期等情况,核实账面价值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摊销情况,关注其权利状况及法律、经济、技术等具体特征。

4.关注无形资产:是否能带来显著、持续的可辨识经济利益;性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质和特点,目前和历史发展状况;剩余经济寿命和法定寿命,保护措施;实施的地域范围、领域范围、获利能力与获利方式;以往的评估及交易情况;实施过程中所受到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资产的限制;转让、出资、质押等的可行性;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信息;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及发展前景;企业状况及发展前景及其他相关信息。

5.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经营条件、生产能力、市场状况、产品生命周期等各项因素对无形资产效能发挥的制约,关注其对无形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

6.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共同发挥作用的,分析所评估无形资产的作用,合理确定该无形资产的价值。

7.收集无形资产的法律文件、权属有效性文件等权属证明资料。有关证书文件或记载情况与实际不符的,要求企业及相关单位出具说明,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

8.查清有无涉讼事项及抵押、担保事宜,如有,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

9.无形资产的载体如为实物资产的,现场拍摄实物照片。10.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11.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2.拟定评估方法,市场调查,收集评估价值确定的依据资料。13.分析评估方法适用性,选定评估方法,进行评定估算。(1)采用收益法评估的,在获取的无形资产相关信息基础上,根据被评估无形资产或类似无形资产的历史实施情况及未来应用前景,结合无形资产实施或拟实施企业经营状况,重点分析无形资产经济收益的可预测性,恰当考虑收益法的适用性;合理估算无形资产带来的预期收益,合理区分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所获得收益,分析与之有关的预期变动、收益期限,与收益有关的成本费用、配套资产、现金流量、风险因素;保持预期收益口径与折现率口径一致;根据无形资产实施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合理确定折现率,无形资产折现率区别于企业或者其他资产折现率;综合分析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法定寿命及其他相关因素,合理确定收益期限。

(2)采用市场法评估的,考虑被评估无形资产或者类似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恰当考虑市场法的适用性;选择具有合理比较基础的可比无形资产交易案例,考虑历史交易情况,并重点分析被评估无形资产与已交易案例在资产特性、获利能力、竞争能力、技术水平、成熟程度、风险状况等方面是否具有可比性;收集评估对象以往的交易信息;根据宏观经济发展、交易条件、交易时间、行业和市场因素、无形资产实施情况的变化,对可比交易案例和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交易信息进行必要调整。

(3)采用成本法评估的,根据被评估无形资产形成的全部投入,充分考虑无形资产价值与成本的相关程度,恰当考虑成本法的适用性;合理确定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包括合理的成本、利润和相关税费;合理确定无形资产贬值。

(4)对同一无形资产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对所获得各种初步价值结论进行分析,形成合理评估结论。

14.合理使用无形资产评估的评估假设和限定条件。

15.聘请相关专家协助工作的,采取必要措施确信专家工作的合理性。

16.对评估过程中所引用的专家意见或专业报告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进行判断,恰当引用专家意见或专业报告。

17.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8.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六、其他长期资产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2.抽查原始发生凭证,核查其原始发生额及其构成、发生日期等。3.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4.搜集形成其他长期资产的依据资料(包括储备或冻结的原因等),并进行分析。

5.有实物形态的项目,要核查实物资产。6.核实有无与其他资产存在价值重复的情形。7.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8.对于有实物形态的项目,一般要按照实物资产评估的对应方法进行估算;对于冻结的银行存款,一般要按照银行存款评估的对应方法进行估算。不得与其他资产重复计算评估价值。

9.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0.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七、递延税款借项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分析形成原因,并核实其准确性。

3.对错账、漏账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4.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5.根据其是否具有权益并在具体经济行为中可交易的原则,计算评估价值。

6.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7.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八、短期借款(长期借款)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收集借款合同,核实借款条件、借款性质、还款期限,查明借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款利率和利息支付情况。

3.抽查借款借入和还款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批准手续是否齐全,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出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借款事项,查明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4.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记利息,进行相应调整。5.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6.对未及时归还的逾期贷款,查明原因。

7.函证评估基准日的余额,并对函证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真实性。

8.对替其他单位借贷的款项,查明原因。9.分析判断有无无需支付项目。

10.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11.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2.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13.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4.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二十九、应付票据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查明票据类别、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收款人名称、利息率、付息条件等。收集大额应付票据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复印票据原始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4.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其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的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真实性。对已结算票据,记录结算时间、金额等。

5.分析判断应付票据有无无需支付项目,对应付票据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等,填写《调查分析表》,并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6.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8.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9.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0.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应付账款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企业应付款项内控制度与核算方式,收集大额应付款项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检查在评估基准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5.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其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的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真实性。

6.分析判断应付款项有无无需支付项目,对应付款项中涉及法律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长期未付挂账项目等,填写《调查分析表》,涉讼事项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8.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9.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10.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1.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一、预收账款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收集大额预收账款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其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的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真实性。

5.分析判断预收款项有无无需支付项目,对款项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长期未结算挂账项目等,填写《调查分析表》,涉讼事项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6.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8.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9.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0.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二、其他应付款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企业应付款项内控制度与核算方式,收集大额应付款项发生的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影响净资产的未达账项、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选择重点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其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的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真实性。

5.分析判断应付款项有无无需支付项目,对应付款项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长期未付挂账项目等,填写《调查分析表》,涉讼事项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6.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项目,核实是否将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余额根据有关规定转为资本公积金。

8.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9.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10.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1.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三、应付工资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收集近期关于工资发放标准的文件资料。

3.抽查应付工资的支付凭证,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依据是否充分,领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代扣款项。

4.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核对一致。5.对错账、漏账、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6.分析判断有无无需支付项目。

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8.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项目,核实是否将实施“工效挂钩”等分配办法提取数大于应发数形成的工资基金结余按有关规定转为资本公积金。

9.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0.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11.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2.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四、应付福利费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核实近期应付福利费计提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提金额是否正确。

3.抽查近期应付福利费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用途。4.对错账、漏账、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料。

5.分析判断有无无需支付项目。

6.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项目,核实是否将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应付福利费余额根据有关规定转为资本公积金。

8.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9.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10.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1.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五、应交税金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了解应交税金的税种和税率、相关优惠政策情况,并查阅有关政策依据。

3.收集评估基准日纳税申报表及纳税凭证。

4.检查应交税金上期未交数、本期应交数和已交数、期末未交数。5.对错账、漏账、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6.分析判断有无无需支付项目。

7.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8.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9.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10.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11.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六、应付利润(股利)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分析应付利润的形成依据和具体过程,收集有关合同、协议、决议、近年利润分配政策文件等重要资料,并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做好相应清查核实记录。

3.对错账、漏账、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对特别重大的明细项目,填写《往来款项询证函》,实施函证程序,分析其存在性。根据回函情况,对不相符的分析原因;同时适当的实施替代程序,判断其真实性。

5.分析判断应付利润有无无需支付项目,对其中涉及法律诉讼的己决、未决事项,填写《调查分析表》,并分析有无或有资产(负债)。

6.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7.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8.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9.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10.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七、其他应交款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检查教育费附加等款项的计算是否正确。

3.对错账、漏账、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

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程

料。

4.分析判断有无无需支付项目。

5.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6.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7.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8.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9.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十八、预提费用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评估明细表,核实其填报情况是否完整准确。

2.收集大额预提费用的提取、转销的记账凭证及相关资料。3.对错账、漏账、借方余额等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并复印有关资料。

4.分析判断有无无需支付项目,如已预提但无需支付的大修理费等。

5.查实有无非记账本位币账户,如有,查询评估基准日汇率的中间价,评估价值按照本位币确定。

6.核实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7.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价值。

8.如有评估增减值,分析评估增减值的原因。9.有无需要评估报告中特别说明的事项。

三十九、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1.检查明细账、总账、报表进行核对;根据企业提供填报的清查

篇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程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区域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此次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的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在进行常规管理检查评估的同时,也是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从而整体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准确评价学校常规管理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学校创建常规管理活动以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变化程度。

(三)坚持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对学校常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判断,又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把检查评估和科学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检查评估促规范,科学指导谋发展。

(四)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坚持常规管理评估标准,关注学校的达标程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制度和行为,更要关注学校在常规管理上的创新与发展,挖掘学校管理内涵发展的潜力。

二、评估的方法与程序

(一)评估方法

1.学校自评。学校根据《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评分表》,认真组织自查自评和整改;在自查自评合格的基础上,向县区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报告和自评报告。

提示:在《评分表》中要增设得分的理由和扣分的原因两个栏目,并认真填写《评分表》;学校自评要做到客观,实事求是,在创建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县级评估。县区教育局对申请评估的学校进行初评。县区评估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市、区)”标准的,可向市教育局审请评估验收。

提示:要对学校自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工作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3.市级评估。市教育局根据申报情况组织对各县区进行评估验收。经市教育局确认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市、区)”标准的,可向自治区教育厅申请评估验收。

提示:统筹规划市级评估工作,严格评估工作制度,认真撰写被检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工作的审查意见。

4.自治区级评估。从今年4月份开始分期分批对申报县(市、区)进行评估。自治区评估组每个县区随机抽检12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6所初中(如辖区初中数量少于此数,用小学替足),6所小学(其中乡镇中心小学3所,村完小3所)。评估每个县(市、区)一般安排4天时间。

(二)评估程序: 1.教育局长汇报

(1)听取被检县关于创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市、区)》自查自评报告。要求制作PPT汇报。

(2)听取市级教育局局长对被检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工作的审查意见。(市级评估此项略)

2.校长汇报(对各县的评估12所学校可安排在汇报会上集中汇报)(1)听取被检学校校长作关于创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自查自评报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主要介绍本校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学校以来所做的工作。要求制作PPT汇报。

(2)学校答辩

评估组根据被检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提出2-3个问题,请被检学校校长当场作答。校长答辩情况将作为一项评估内容予以记录。(10分钟)。

提示:提出的问题要符合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实际,内容要具体,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学校在创建常规管理工作的发展思路;提出的问题应蕴含在学校实施常规管理年活动中的具体行动中。

3.巡查学校和查阅档案。

评估组成员按各自的分工,深入被检学校校园,全面考察学校各类办公、学习场地设施、消防设备设施的安全卫生和净化美化管理工作,以及学校开展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查阅和核实有关资料。

提示:这次评估重在现场考察评估,强调“观常态,看细节,查过程”。重点检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和全面考察学校办公室、教室、功能活动室、图书资料室、食堂、卫生室、财务室、厕所、宣传报栏、走廊、体育场地设施、消防设备设施的安全卫生和净化美化管理工作,以及学校开展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4.召开座谈会

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要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广泛听取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评价。(20分钟)

召开教师座谈会时,由组长根据教职工花名册随机选择,学校中层以上骨干应当回避。召开学生座谈会时,由组长根据学生花名册随机选择,学校领导和老师应当回避。提示:召开座谈会之前应拟定座谈会内容提纲;座谈访谈时,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5.意见反馈

对每个县的检查评估结束后,由评估组召开反馈会,对被检县反馈评估情况,但不公布评估分数,不通报评估结果。

我市增加了对每所学校评估的现场反馈环节,主要是现场反馈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学校整改完善。

三、评估方式

评估一般采取“听”、“看”、“查”、“问”、“议”等方式进行。

(一)以现场察看为主

看什么?看变化(主要校园净化、美化、绿化、文化,“化在哪?”;学校制度有无修订、完善及实施效果;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度及实施效课;看学校查摆问题情况及整改效果)

变什么?一是旧变新;二是不合理变合理;三是不完善的变完善;四是从无到有;五是从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六是从不干净到干净;七是从无序到有序;八是从粗放到精细;九是有问题到无问题;十是从低水平变到高水平

(二)以查资料档案为辅

1.档案时间:从2009年6月自治区召开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视频会动员至接收自治区进县、进校验收前一个月。

档案资料要全面体现出学校的整体工作思路和工作情况、体现出学校整体工作的精神面貌、体现出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及质量效益。就是说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就能尽显学校风貌,如果说档案资料不能全面显示学校的整体工作情况的话,那就说明我们档案建设不够全面和规范。

2.查档案要围绕四主题来呈现 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评估分七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反映七个一级、42个二级指标达标的证明资料应基本围绕四个主题来体现:1实施方案(即计划、制度、措施、领导小组分工等安排情况);2工作活动开展记录(看实施过程痕迹);3阶段性总结或总结(及时总结实施情况,看结果效益、经验教训及改进措施);4附有关图片、资料、证书等显示过程、结果和效益(如活动图片、成果图片、作品、师生作品等资料)。

3.验收档案

验收档案时,看计划—记录—总结内容要三对照,看工作如何打算、怎么开展、结果如何。坚决杜绝计划下载(不着边际),工作开展另外一套,总结更是与计划不符。还有就是有计划、有总结,就是没有活动开展过程记录。

4.查验档案材料需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关系:即实效与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评估专家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当然很重要,但是不能把它与工作的关系颠倒过来。要引导学校把功夫下在工作上,下在求得实际的效果上。要尽量简化专门用于评估的汇总资料,强调材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层次性。材料工作好坏的基础在平时,应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组成部分,并且要与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结合起来。

现场考察要查阅材料,但要避免一头扎入材料堆中,淹没于材料的汪洋大海之中。多看原始材料、多采集第一手的信息,才能体现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能少犯一叶障目、走马观花的错误。

(三)认真“听” ——指听取教育局局长、学校领导的集中汇报及主管部门的意见,深入课堂听课,聆听教职工和学生的反映。

(四)“问”——分别召开教职工、学生、家长座谈会,询问学校有关情况;对校长进行答辩;还可以不拘形式,个别询问教职工和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情况。

(五)“议” ——指评估组成员对通过听、看、查、问等方式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评议,形成评估的初步意见。

四、正确把握评估的范畴

尽管此次评常规管理工作属学校软件建设工作评估,但在日常工作以及评估中,都要强调“硬件的软化和软件的硬化”。意思是,硬件建设要注重指导思想、人文内涵、效益评价、长效管理、更新发展机制等的建设;软件建设则要有目标、标准、计划、投入、机制、评价等等的保证。总之,对于学校来说,软硬件建设都很重要,两手都要“硬”。

五、市、县、学校应提供的材料

(一)市教育局需提供的材料包括:

1.各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工作台账(从2009年自治区视频会议起到接受自治区评估验收前一个月止);

2.各市教育局对各县评估验收审查意见(每份意见800-1000字);

(二)各县区教育局需提供的材料包括:

1.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工作台账(从2009年自治区视频会议起到接受自治区评估验收前一个月止);

2.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解决任务分解清单;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以来,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变化情况的效果清单;

4.县教育局对辖区义务教育学校评估资料,包括:本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活动汇报材料(3000-5000字)、本县各校自查报告、县教育局对各校验收的反馈意见、各校评估自查自评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评估验收评分总体情况汇总表。各县汇报材料的内容主要包括县创建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的基本情况、指标达标自评情况、基本做法(措施)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三)各义务教育学校需提供的材料包括:

1.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工作台账(从2009年自治区视频会议起到接受自治区评估验收前一个月止);

2.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解决任务分解清单;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以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变化情况的效果清单

4.“义务教育学校常规达标学校”自查报告、县教育局对本校验收的反馈意见;

5.学校创建自治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学校的汇报材料(2000-3000字)。

另补充通知要求:

1.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自治区级评估验收的书面报告

2.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该受检县(市、区)的市级评估审查意见(800-1000字)

3.受检县的自查自评报告(3000-5000字)。

4.受检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成效统计表 5.受检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工作台帐 6.受检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工作成效统计表 7.受检县12所受抽检学校填报的《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评估验收评分表》

六、评估组成员分工 评估组每组成员一般由8人组成,其中组长、副组长(兼)、联络兼资料员各1人,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组2人,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组2人,安全管理、校园管理组2人。

(一)组长:负责评估的全面组织、协调、统筹工作,负责对每所学校评估的现场反馈及对县区评估组的综合性反馈。

(二)副组长:负责汇总形成评估总结报告。

(三)联络兼资料员:负责收集有关情况和数据,汇总评估考核记分表,整理需要存档的相关资料,同时负责评估组的后勤协调工作。

(四)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组:负责“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估,并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

(五)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组:负责“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估,并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

(六)安全管理、校园管理组:负责“安全管理、校园管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估,并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

七、评估总结的格式要求

1.对每所学校的评估总结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展常规管理年工作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工作亮点及特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意见或建议。每所学校的评估总结1000字左右。可由评估组成员分工负责完成。

2.对受评县区的综合性评估报告应包括四个方面:县区开展常规管理年工作的主要做法、措施及经验、特色;分七大块总结归纳对12所受检校的评估情况及具体到学校的亮点、特色提炼;12所受检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进一步改进完善常规管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八、评估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和熟悉评估方案,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标准及其内涵,掌握评估和评分操作方法。

2.根据分工要求,完成各项有关工作。按分工条目,对照评估标准逐项查实核对,提出评分和评分依据。

3.撰写分工条目的综合评述材料,讨论后提交评估组汇总。4.在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分工条目要根据达度情况,按照客观、准确的原则提出评分意见,负责撰写扣分说明,并在《评估条目扣分说明表》上签名。

5.按分工要求按时完成评估工作总结。

6.遵守纪律。要保证出席,非特殊原因不要请假,以保证评估工作的全面、连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得向受评单位和个人泄露评估组内部讨论的意见、评分和等级,以及对受评学校评估的结论性建议,也不得传播在评估中了解到学校某些个人的隐私及可能影响学校声誉的言论。评估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团结协作。

篇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程

1 新规程制定的参考依据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排水管道检测方法可分为3类, 即实地勘察、管道内检测和管道外检测。其中管道内检测主要用于调查管道内部缺陷状况以确定是否应对管道进行修补以及如何进行修补。于2012年7月19日颁布、2012年12月1日实施的CJJ 181-2012《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以下称为新规程) 是适用于管内检测的行业标准。此标准根据《广州市公共排水管道电视和声纳检测评估技术规程》 (2008年报批稿, 以下简称原规程) 、上海地方标准《排水管道电视和声纳检测评估技术规程》 (DB31/T 444-2009)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 、香港HKCCEC2009 4th Edition, 结合广州、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近几年排水管道采用CCTV等仪器检测的经验和实际情况, 参考丹麦、英国、日本等有关国外标准而制定的。新规程为排水管道检测的实施提供了规范细致的评估依据。

2 新规程与原规程在检测方法上的对比

新规程中重点部分为管道的检测方法以及管道评估方法。原规程只适用于电视检测和声纳检测, 而新规程则分为电视检测、声纳检测、管道潜望镜检测和传统方法检查。声纳检测通过声纳设备以水为介质对管道内壁进行扫描, 扫描结果以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出管道内部的过水断面状况, 但是由于只能用于水下物体的沉积、管内异物进行检测, 对结构性缺陷检测有局限性, 不宜作为结构性缺陷准确判定和管道修复的依据。管道潜望镜检测通过操纵杆将高放大倍数的摄像头放入检查井或隐蔽空间, 能够清晰地显示管道裂纹、堵塞等内部状况, 但是对管段中间部位的结构性缺陷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也不能作为管道修复的依据。传统方法检查适用范围窄, 局限性大, 很难适应管道内水位很高的情况, 而且存在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的缺点, 但在某些情况下配合新检测技术的使用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电视检测通过闭路电视录像的形式, 将摄像设备置于排水管道内, 拍摄影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后, 在终端电视屏幕上进行直观摄像影像显示和影像记录存储的图像通信检测系统, 适用于管道内水位较低状态下的检测, 能够全面检查排水管道结构性和功能性状况。

3 新规程与原规程在管道评估上的对比

对管道评估, 新规程较原规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新规程对一些易混淆的缺陷的界定提供了详尽的解释, 缺陷等级的划分也更加清晰。首先是缺陷类型与等级数量的变化。

新规程的结构性缺陷为10类, 较原规范减少了4类, 将原规程的裂隙、裂缝、破裂、穿洞、塌陷合并为破裂。新规程的功能性缺陷为6类。原规程的积水这一功能性缺陷被删除。缺陷等级分类是评估工作的灵魂, 新规程的缺陷等级划分更清晰, 对缺陷的描述更加细致, 对缺陷的判读更加方便、准确。

4 新规程与原规程在在管道评估量化时的对比

对于管道结构性和功能状况的评估, 新规程在管道评估引入了缺陷分值和缺陷密度的概念, 通过不同缺陷等级所对应分值计算缺陷密度, 取代了原规程的缺陷等级权重。在计算损坏状况参数和运行状况参数以及缺陷密度时考虑了缺陷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情况, 缺陷之间产生影响, 可能会放大缺陷的严重程度, 引入缺陷影响系数β。若缺陷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时取β=1.1, 其他情况β=1.0。管道修复指数的计算引入土质影响参数取代了化粪池影响因数, 若管道存在缺陷, 不同的土质对管道加速破坏的程度有不同, 例如淤泥类土含有较多有机物、未固结的饱和软弱粉质粘性土, 其特点是透水性弱、强度低、压缩性高, 状态为软塑状态, 一经扰动, 结构破坏, 处于流动状态。当管道存在破裂、错口、脱节时, 淤泥被挤入管道, 造成地基沉降、地面塌陷、破坏管道。而处于粉砂层的管道, 如果管道存在漏水, 则在水流的作用下, 产生流砂现象, 掏空管道基础, 加速管道破坏。

5 结语

新规程在检测方法和评估方法上较原规程细致, 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更科学的评估方法, 检测数据可以进行精确地分析。而且综合了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规范,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规范了排水管道检测行业的检测行为, 保证了排水管道检测的质量, 统一评估方法, 保证了排水管道检测成果的有效性, 为管道修复和养护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献忠.市政排水养护技术与安全管理主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李树平, 刘遂庆.城市排水管渠系统[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陈吉宁, 赵冬泉.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理论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篇4: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程

关键词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06-01

1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资源评估管理体制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特殊性,我国的林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能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的运行机制。与之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也都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管理色彩,林业分类经营在严管公益林的同时,商品林却还没有放活经营,林业企业和林农还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林地。

随着林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林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的整合,使得林业市场资金活跃,林业产业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林业资源评估也不单纯的像以前只为国家的战略大局做评估,而更多的是为产权主体服务,现行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模式。所以要求改善现在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提高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自律能力。

1.2 森林资源的评估体系不健全

虽然近些年森林资源的评估法律和相关体制在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评估的法律相比其他国家是相当落后的,至今仍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只是简单的出台了一些很简单的法律文件,我国现有的资源评估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文件还不能满足和不符合现有经济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的评估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森林资源的评估体系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1.3 森林资源评估技术滞后

自1996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共同发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以后,虽然2009年中评协组织起草了《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资产》,但至今还未正式发布。评估方法的衔接、评估参数的选择、林业数表的更新、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十几年来,我国的资源评估技术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创新。

1.4 对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管理不规范

1997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通知》,2006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森林资源评估工作由财政部、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管理和监督,但互相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不够。比如,由于利益的驱动,100万以上金额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项目,有的县银行只需要县级森林资源调查单位的咨询报告即可,也有出现某个银行指定一个评估机构或林业主管部门指定一个评估机构的现象,垄断导致评估质量不过关;又如中评协和大部分省级林业部门出台了评估服务收费标准,但两者收费相差较大,导致随意性大,有时重复收费,也易产生恶性竞争。相关的问题都影响了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1.5 对森林资源评估专家的管理不到位

由于森林资源的专业性,所以在进行森林资源的评估时,林业专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专家的认定意见不一,咨询人员考试、培训和后续教育机制不健全,我国对专家的管理相对欠缺,对违反法律和法规职业道德的专家缺少相应的惩戒机制,评估行业的自律管理的作用还是没有完全发挥,行业协会不能很好的代表企业的利益,专家的合法利益也不能得到充分维护。

1.6 调查机构责任不到位

由于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造成森林资源的历史资料残缺不全。评估时理论上可以采用二类调查成果的数据,但实际上不少小班没有达到调查精度,四、五年以前的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变化更大,因此在进行评估时,评估机构只得重新核查森林资源数据。由于不少调查机构还没有正在意义上的“脱钩”,为省事一些调查机构用核查的数据来代替调查数据,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没有精度控制,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也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加强我国森林资源评估管理的对策研究

2.1 加快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由于森林资源评估受行业内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和健全我国森林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要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建立合理有序的体系和模式。国外资产评估行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既不能完全依赖于行业的自律管理,也不能由政府全权管理。从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森林资产评估的行业的需要,我国的林业市场经济又是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森林资源评估行业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行业主管部门应以强化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职能为主,把一些本应是自律管理职责授权给评估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监督下,建立完全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

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收费

随着我国林业资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必须制定更能适合当代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更好地约束和规范评估行业的从业行为,及时建立和更新评估参数体系,提高评估质量。还应看到,除了法律制度的更新,还应使得收费更加合理。评估机构和调查机构进行评估业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但收费过低或重复收费都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收费标准既要考虑资产评估的前期资源调查实际工作量、调查难易程度,又要根据评估值大小、潜在的风险程度,制定合理收费标准,以增强森林资源的评估行业的整体活力。

2.3 加强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培训、管理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林业专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但是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屈指可数,有证的咨询人员也非常少,这对整个森林资源的评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评估机构和评

估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每个县至少应该达到4个人以上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资格以此来适应未来评估市场的需求,并且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理论考核和思想素质考核,并且施行分级管理,加强后续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森林资产评估行业整体素质的目的,更好地为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经济服务。

3 结束语

通过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改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职业环境,建立适合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秩序,使得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走上科学、规范、法治的轨道。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保护我国森林资源评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信息披露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9,11.

[2]姜文虎,赵邦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问题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8,02.

[3]周松孙,蕾环环,佘卫平.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

篇5:评估操作规程[范文]

审核评估操作规程(试行)

为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方案》),现制定《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操作规程(试行)》。

一、学校工作任务

学校主要工作为自评自建、配合专家现场考察和评估后整改提高。

(一)自评自建工作。

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是审核评估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组建审核评估工作组织、制定评建计划、梳理评估材料、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撰写自评报告等。

1.组建工作机构。学校一般应成立审核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整个评建工作;成立审核评估工作办公室,负责整个评建工作的具体实施。

2.制定评建计划。学校按照审核评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照检查,制订学校评建工作计划。

3.梳理评估材料。一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本材料,按学校日常管理规定存放。二是支撑材料。支撑材料是佐证《自评报告》客观性的材料,以学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以说明《自评报告》相关内容为目的。三是案头材料。案头材料是为了方便专家现场考察所提供的引导性材料。

4.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学校要按时做好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保证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不弄虚作假。学校上传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后,由系统自动生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5.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报告》是学校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写实性报告。《自评报告》字数控制在4万字左右,其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改进对策部分的字数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校要在专家组现场考察1个月前,将已公示过的《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寄达评估机构,同时在学校网站上发布。

(二)专家组现场考察工作。

学校要正确对待审核评估,严格评估纪律,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做好配合专家组工作。

1.专家组现场考察期间,学校应为专家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保持正常教学秩序,不额外增加师生负担,确保学校日常工作和评估考察工作统筹协调、相互促进、有序开展。在与专家交流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不回避问题,与专家坦诚相待。配合做好专家进校前、进校中、离校后有关工作的协调,及时落实专家组的考察安排。

2.学校应提供案头材料、支撑材料、《自评报告》《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等文件的纸质文稿和电子文档,方便专家查阅。

3.组织好学校与专家组简短的见面会和专家初步意见反馈会。

(三)整改工作。学校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工作,在专家组现场考察结束后两个月内,将改进方案报送省教育厅。在现场考察结束后一年内,应形成《改进工作进展报告》,并报送省教育厅。改进报告及改进效果将作为下一轮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专家组工作任务

(一)专家组的组建。

1.根据学校类型、办学定位、办学规模、专业设臵、主干院系、办学特色等情况组建审核评估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可由9—13人组成,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专家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全面负责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期间的各项工作。专家组成员认真并独立地完成各项考察评估任务。另设项目管理员1人(可承担一个或者多个项目),专家组联络员1人。项目管理员、评估专家组联络员需接受专门培训,项目管理员须一评一任命。

(二)专家组任务及工作流程。

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审核评估方案(试行),通过审读学校自评报告(如果在研读时发现参评学校自评报告问题部分未占到三分之一或问题分析不透彻,无法从自评报告中得出初步的判断时,需及时向组长和项目管理员反映,由组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请学校重新修改后再提供审读)、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实地走访、听课观课、深度访谈、查阅教学资料等考察方式,考察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帮助学校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交对学校的考察评估意见。

1.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准备内容及要求:(1)专家组在学习和掌握审核评估方案及相关文件精神各项要求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完成《专家进校前审读材料意见表》,并提交给项目管理员。

(2)专家个人审读意见表由项目管理员在专家进校前提交专家组组长。组长依据各位专家的审读意见起草专家组的工作方案。

(3)组长于进校前形成专家组的考察计划初表,并交项目管理员。项目管理员将初步考察计划表转发各位专家和学校。

(4)做好进校准备。保持与项目管理员的联系,依据组长确定的工作方案,确定行程和方式,保证按规定时间进驻学校,确保整个专家组的工作进程。

2.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内容及要求:

专家组要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并重点考察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主要方式有:一是深度访谈,在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发现的问题后,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进行深度访谈;二是听课观课,不仅听理论教学课,还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及实习课;三是考察,考察学校教学设施如实验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基地的设臵与该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结合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注重考查实践教学的效果;四是查阅,调阅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和学校提供的评估支撑材料;五是诊断,归纳学校的成绩、优势,提出学校的问题和不足;六是交流,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在离校前,专家组召开评估初步意见反馈会,将专家个人及专家组整体考察初步意见反馈给学校,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及改进建议。专家组组长及每位专家发表评价意见,重点就学校本科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交流讨论。

3.专家组现场考察流程:

(1)专家组预备会。专家组全体成员应在正式考察前一天,按规定时间抵达学校的专家住宿地,并于当天召开专家组预备会议。会议内容:①专家组组长介绍基本情况,提出工作要求;②专家交流对学校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审读意见及对学校教学情况的基本分析;③讨论专家组工作方案,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专家情况明确专家组的工作安排;④确定专家各自的工作计划,每一位专家独立开展工作、全面考察,对所有审核要素进行独立判断。预备会议后,由联络员统计、汇总并告知学校各位专家第一天需考察的工作内容。

现场考察过程中,专家组组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协调。对于校区特别多、规模特别大的本科院校,考虑到专家在短时间内的工作量较大,专家组成员可按照全面考察、独立判断、适当侧重的方式开展工作。适当侧重是强调在全面掌握参评学校情况的基础上,可以有所侧重地考察。专家分组和考察方式由专家组组长统筹安排。为此,①专家进校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充分,全面了解参评学校的整体情况,提出存疑内容和需现场重点考察方面;②专家组组长须进行全面考察,不能有侧重地加入其中一组,全面掌握参评学校情况,才能保证考察结束后的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质量。

(2)评估见面会。评估见面会是专家组与学校共同召开的会议。审核评估中一律不举行开幕式、校长报告、文艺汇演等大型会议和演出。评估见面会是评估考察的说明会,是对本次考察工作的简短说明。

评估见面会由专家组组长主持。参加对象为专家组全体成员、学校领导和评估相关人员,人数不超过50人。①组长对审核评估进校考察工作进行必要说明,时长10分钟左右。②学校可以对自评报告之外的内容作特别补充说明,时长不超过15分钟。③专家针对较集中的存疑问题向学校提问,学校对此做出应答,时长10分钟左右。评估见面会不安排学校领导致欢迎辞,不邀请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及评估机构负责人出席。

(3)集体考察。集体考察为评估考察中的非必备环节,可由专家组组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该项活动。如果进行集体考察,时间须控制在90分钟内。

(4)个人考察。专家按照计划走访、听课、调阅相关材料和深度访谈,提倡深度访谈式的工作方式。为获取可靠的考察信息,专家须综合运用好深度访谈、听课等方法,并考察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查阅材料等。还须考察学校的基础设施,如体育场地、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所赖以支撑的基本条件是否达标,了解参评学校人才培养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在该环节中,要求每位专家听课观课不少于3门,调阅2―3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3门左右课程的试卷和试卷分析报告。专家个人考察的结果须及时记录在各项考察记录表中,并交与联络员保管。完成当天考查计划后,晚上需制定并提交第二天的考察内容和考察要求。(5)每日碰头会议。专家组每日碰头会议是充分交流意见、获取全面信息、深入分析情况的有效途径。会上,每位专家交流当天的考察感受,通报考察情况,讨论评估问题,证实自己判断的过程。专家组长可根据当天的考察情况,协调专家第二天考察需关注的专业、院系、部门以及审核要点的覆盖面,避免信息的缺失。专家组每日碰头会议一般安排在晚上,每次时间60分钟左右。

(6)初步意见反馈会。安排在现场考察的最后一天下午,专家组全体成员、学校领导、部分院系与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师与学生代表和评估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由专家组组长主持,时间一般不超过3小时。会上专家组成员分别发表个人反馈意见,专家组组长可就考察的情况对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反馈,其他专家仅针对考察中发现的学校存在的问题,发表个人建议;专家组组长反馈时间在40分钟左右,其他专家成员每人反馈时间在10分钟左右。反馈会可邀请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及评估机构负责人参加。

4.专家组离校后的工作内容及要求:

(1)在专家离校5个工作日内,根据全面了解到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在科学整理、客观判断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书面的《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个人审核评估报告》,提交给专家组长。报告字数不少于2500字,主要为根据审核评估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值得肯定、需要加强和必须整改的方面(篇幅不少于总篇幅的二分之一)、提出的建议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2)在专家离校15个工作日内,专家组组长依据每位专家的审核评估报告,形成《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初稿)》,供组内专家讨论修改。总篇幅要求在5000字左右,其中需要加强和必须整改的方面(包括建议和改进措施)篇幅不少于总篇幅的二分之一。

(3)各位专家在收到《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初稿)》5个工作日内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反馈给专家组组长。

(4)专家组组长在5个工作日内统筹考虑组内各专家的修改意见,完成《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修改稿)》并通过项目管理员提交至评估机构审核。

(5)专家组组长根据评估机构的意见,最终形成《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并通过项目管理员发至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审定后报教育部。教育部审核后,由省教育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学校寄送,作为学校后续改进的主要依据。

三、项目管理员工作内容

评估机构为每个项目配备1名项目管理员。每个项目的管理时间为确定学校评估时间开始至《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提交完成止。项目管理员具体承担所负责评估项目的服务、管理和监督,加强与学校、专家之间的联系,保证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规范、有序。项目管理员不参与专家评估考察工作,不干涉学校及专家组的正常评估工作。

项目管理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及时了解学校评建工作和专家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处理问题。

2.对于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对违反有关纪律的人员、单位、事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评估机构。评估机构研究后报省教育厅审定。

3.拟订、协调专家组进校前的工作安排,参与初审学校的审核评估自评报告、专家审读材料意见表、专家个人和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相关工作。

4.审核学校接待方案,了解学校对审核评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家组联络员工作内容

评估专家组联络员是受评估机构委派,在进校考察期间协助专家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评估考察工作的专家组工作人员。

评估专家组联络员主要工作与职责:

1.在评估期间受专家组组长的领导,做好各项工作,主要是做好专家组服务工作及与学校、项目管理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2.做好各种考察材料、评审意见等专家评估材料的收集、汇总和统计工作,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保密工作。

3.随时根据组长的指示,进行评估专家组内的沟通和协调,避免专家个人考察安排上的时间冲突和内容重复、考察内容的遗漏,保持评估专家组工作的整体性。

4.不参与评估各项结论的评议,不承担《审核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

五、评估结论审议及发布

学校的《审核评估报告》经省教育厅审定后报教育部。通过教育部审核的,由省教育厅公布参评高校的审核评估结论。省教育厅按就所组织的审核工作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审核评估结论主要作为院校改进教学工作时的重要依据,并作为政策制定、招生计划、学科专业建设等资源配臵方面的参考依据。相关部门及单位要合理使用评估结论。

六、改进回访

篇6:纳税评估操作规程1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增强对纳税人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申报纳税过程中的错误和异常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酒泉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报纳税、税款缴纳、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用量核定与调整等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综合评定及分类处理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纳税评估分为税源监控评估、审核评估和专项评估三个阶段。税源监控评估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CTAIS)监控税源变化。审核评估是根据计算机和人工评析成果开展评析、核实、认定、处理。专项评估由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根据征管工作需要确定。

第二章 纳税评估对象

第四条 纳税评估对象为在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经营)的所有纳税人。

第五条 经主管国税机关审核认定后,列入专项管理的企业,不作为当期纳税评估对象。

第三章 纳税评估工作职责

第六条 酒泉市国家税务局税收政策管理科和征收管理科分别负责对全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指导,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并对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的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的税收政策管理科和征收管理科负责对本单位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第七条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应按规定在管理分局、税务所设置纳税评估岗位(调查分析岗、评估检查岗、评定处理岗,人员少的可将职责合并)。

一、调查分析岗职责

(一)根据计算机数据和人工分析结果,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申报纳税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分析,找出存在的疑点问题。

(二)向金税工程认证管理岗位索取纳入评估企业的《认证结果通知书》和向金税工程报税管理岗位索取纳入评估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明细表》。

(三)查询打印CTAIS中纳入评估企业的税款缴纳状况资料。

(四)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纳税评估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五)根据评析出的疑点问题,对确定的重点评估对象进行约谈,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明确纳税人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携带的有关资料,要求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对疑点举证说明情况,同时要求纳税人报送《纳税评估自查情况表》,约谈结束后需填写《约谈结果表》。

(六)对不接受约谈,或经过约谈、自查后对疑点问题举证事实不清、逾期未报送《纳税评估自查情况表》的纳税人,填制《纳税评估移交单》,2日内移交给评估检查岗位。

二、评估检查岗职责:

(一)根据调查分析岗传递来的《纳税评估移交单》,经主管局长批准,按日常税务检查工作要求进行检查。

(二)评估检查完毕后制作《评估检查报告》,连同有关资料,提交评定处理岗审理。

三、评定处理岗职责

(一)对审核评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形成评估结论,经领导审批后,制作相应文书,移交征收管理科(选案委员会)进行处理。

(二)对评估检查岗反馈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定期实施复评复查。

(三)汇总、整理评估资料及档案,总结评估情况及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形成工作报告。

第四章

纳税评估程序

第八条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应以电子申报方式将纳税申报信息报送税务征收机关。纳税申报受理人员按照金税工程的要求在审核比对的同时,将受理申报当月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款缴纳信息录入CTAIS系统。

第九条 调查分析岗每月申报期结束后3日内完成有关纳税评估指标的数据处理工作。转入调查分析环节进行人工评析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当月的纳税评估工作,对纳税评估资料逐户进行指标分析。对调查确定的问题,经领导审批后,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评估无问题(包括评估指标无异常和经过约谈举证无问题)的纳税人,经分局长、税务所长批准后,将评估资料归档。

二、根据指标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案头审计,对仍存在疑点的纳税人,2日内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同时发出《纳税评估自查情况表》,明确纳税人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携带的有关资料,要求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对疑点举证说明情况。

三、对不接受约谈,或经过约谈、自查后对疑点问题举证事实不清、逾期未报送《纳税评估自查情况表》的纳税人,填制《纳税评估移交单》,经主管局长批准后,将有关评估资料移交给评估检查岗。

第十条 评估检查岗在《纳税评估移交单》签字接收后,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的检查并将《纳税评估移交问题反馈单》传递到评定处理岗。

第十一条 评定处理岗在对评估检查岗反馈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存在涉税违法问题,需要进一步查证的案件,交县(市、区)局选案委员会评审后需稽查局查处的,移交稽查局查处。第十二条 月度终了,评定处理岗应对当月纳税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分别形成以下工作报告:

一、按月形成《日常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对当月纳税评估户数、指标分析结果、移交选案委员会的户数等情况进行总结。

二、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的征收管理科在《日常评估工作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应在季度结束后10日内撰写《纳税评估工作综合分析报告》,对季度内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指标分析的一般规律、与征收、稽查部门工作衔接及日常征收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并上报市局(征管科)。

第十三条 市局(征收管理科、税收政策管理科)每半年对各单位增值税纳税评估的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指标和标准另行制定),并在系统内通报。

第五章 审核评税

第十四条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评估所需的有关信息,应从金税工程各子系统和CTAIS等征管系统及其他系统提取,进行监控评估。对有疑点的转入调查分析环节进行人工评析。

第十五条 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资料,调查分析岗人员在人工评析时,应审核以下内容:

一、是否按期申报,各项申报资料是否完整、齐全,各项申报数额与纳税数据是否一致。

二、纳税申报表主表、附表项目、数据填写是否完整、规范,适用的税率及各项计算是否准确。主表、附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常。

三、税收减免、有关税务处理的报批手续、批准文件是否真实、准确、合法。

四、总机构汇总和营业机构合并申报时,各分支机构和营业机构是否分别计算各自的应纳税额。

五、纳税申报数与会计报表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六、当期纳税申报与上期申报情况有无较大差异。

七、纳税申报情况与日常掌握的纳税人情况有无较大出入。

八、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应审核的其他内容。

第十六条 调查分析岗人员对审核内容出现的差异可以有侧重点地做比较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比率分析、合理性分析。具体是:

一、比较分析,将连续几年(一般为2-3年)或连续数季报表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增减、变化情况。

二、结构百分比分析,以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分析构成内容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可进行各产品之间、各成本要素之间、内外销之间结构的分析。

三、比率分析,对同一期财务报表上的若干不同项目之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各类比率侧重点不同,通常是选择能够说明问题的几个比率进行分析;一般选择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税收负担率等指标。

四、合理性分析,将上述指标分析与纳税人历史数据、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水平、缴纳流转税情况及根据企业其他数据推算的期望值比较,以分析其合理性,初步确定纳税人申报中存在的问题或疑点。

第十七条 调查分析岗人员对评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疑点,要逐一向纳税人进行核实。核实主要以约谈和举证两种方式进行。

第十八条 专项评估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搞好行业调查,制订评估方案。选取3户税负率正常、偏高、偏低企业进行行业调查。总结出该行业在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专项评估方案。

二、召开两次集体约谈会

(一)第一次集体约谈会。在制订评估方案后,召开所有评估对象参加的集体约谈会,布置自查举证。对自查比较认真的企业可不作为重点评估对象。

(二)重点评估。从重点评估对象中选取2-3户安排评估人员集中力量作重点评估,加大评估查证力度,深入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对管理部门有权处理的,依法从严处理;对属于移交选案委员会的,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三)第二次集体约谈会。在重点评估后召开所有重点评估对象参加的集体约谈会,对行业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剖析,对重点评估对象作第二次发动,促使企业认真自查举证。对仍不认真自查的企业,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第六章 纳税评估的认定和处理

第十九条 评估检查岗和调查分析岗人员根据核实情况,依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对评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逐一进行初步认定,填写《纳税评估情况表》。评定处理岗人员对《纳税评估情况表》及《约谈记录表》、《举证记录表》中内容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报领导审批。

第二十条 根据评定结果,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定性的,应及时做好调整工作;对于纳税人自查出的问题,或经纳税评估部门评估出的应补缴税款且不构成偷税的问题,填制《申报(缴款)错误更正报告表》,连同《纳税评估资料传递单》传递给征收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对需要进一步检查的,由评定处理岗人员填写《审核评税问题移送单》,报经县(市、区)国家税务局主管局长批准后,连同《纳税评估分析表》等有关资料一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第二十一条 对纳税人因不能完整、准确提供申报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或未按规定办理增值税申报并经催报无效而产生的问题,主管税务机关应对其收入额比照上述办法进行评估核定。

第二十二条 纳税评估结束后,均应向纳税人发放《纳税评估结果通知书》。

第七章 评税资料的归档

第二十三条 评定处理岗位人员每月应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书和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档案资料包括:

一、《增值税纳税评估情况表》

二、《约谈通知书》

三、《举证通知书》

四、《约谈记录表》

五、《举证记录表》

六、《纳税评估结果通知书》

七、《纳税评估问题移送单》

八、企业提供的举证资料

九、其他有关资料

第八章 附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增加操作规程内容,制定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等指标,供人工评析时参考。

上一篇:基层党建工作建议下一篇:说明文导游词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