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

2024-05-06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精选8篇)

篇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

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体系

京乌高速公路

山西段路基第一合同段项目部

2015年3月1日

作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施工企业应尽的义务。项目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经理部对应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详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机构框图”。实行由项目部负责领导、部室分工管理、安全环保部监督指导、经理部实施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详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框图”。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经济上保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满足国家规定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标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王天生

副组长: 程志康 尤耀彬 翟俊杰

成员: 王宏伟 徐万金 郑保全 赵义 柳建明 尹保军 张瑞荐

张凤贵 李进斌 宋连红 马德兆

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省、部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积极联系本地区环保部门,明确本工程项目的环保要求,制定和落实本工程项目的环保措施。

3)编制本项目部《环境因素调查识别表》、《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加强各经理部环境保护检查和监控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扬尘、躁声、废气、强光、水土保持的监控、检测、检查及管理,定期组织对各经理部环保管理人员进行环保工作评定。

5)督促各经理部施工人员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坚持清结生产,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材料的消耗,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2、环境保护工作原则方针、目标

原则方针:环境保护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过程控制”的原则,实施“纵向管理责任到底,横向管理责任到边”的管理体系。

目标: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施工(即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将胶济客运专线建成环保型客运专线。

3、主责部门

项目部安全部是环境保护检查监控的主责部门,牵头组织定期的环境大检查,并负责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制止,督促整改。

职责:各类检查均应做好记录,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建议。负责填报环境检查记录表。

4、责任制度

1)项目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施工准备阶段

①工程开工前,项目部与各工区签订明确管理措施和环保目标的“安全责任书”。

要根据工程项目中环保的自身特点,制订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上报项目部审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得批准施工。③对施工便道、施工驻地和施工场地的建设要有详细的规划设计,报请项目部安全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必须要留有原地貌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并要输入电脑保存。

④砂石料场的选择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并要申办开采证,经批准发证后方可组织实施。(2)施工期间

①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将环保措施贯彻于施工生产全过程中。

②作好环境保护实施记录(包括影像资料)及文档的管理,详细记载施工前、后的环境状况,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③将有关原始地貌的影像资料底片及文字资料进行整理,一律输入电脑保存。④工程完成后,配合项目部对施工前后环境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做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并附上相关影像资料说明。(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①对未完成环境恢复的主体工程项目和大型临时工程,将不予结账。

②每个工程项目完工后,配合项目部对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符合环保要求的,财务将予以结账认可。③项目竣工文件中须包含环境监理报告。2)环保人员岗位责任制

(1)认真组织本单位施工参建人员,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省、部和项目部下发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交底书。

2)积极配合当地环保部门,明确本单位环保要求,制定和落实本项目环保措施。

(3)结合公司的《环境因素调查识别表》、《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内容,编制项目部《环境因素调查识别表》、《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加强日常检查和监控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废气、强光、水土保持的监控、检测、检查及管理,记录存档。参加由项目部组织的环保工作评定工作。

(5)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材料的消耗,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5、环境保护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

(1)环境保护作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施工单位及有关人员工作成绩的依据。

(2)施工组织设计中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作业中组织实施。(3)施工现场根据工程大小,建立相应有效的环境保护自我保证体系和信息网络,并经常运转。

(4)施工现场有烟尘、噪声及环保管理工作的自检记录。

(5)施工现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进行考核检查,并做好记录。(6)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7)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扬尘。

(8)临时施工道路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坚持洒水降尘。

9)凡进行现场搅拌作业的,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出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10)现场存放油料,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11)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用餐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12)对施工噪声有降噪措施和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2)环境保护的培训教育

(1)做好环境知识的培训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环境知识,熟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掌握本岗位环境影响和环境因素,提高员工环保意识,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对环境知识和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统筹安排,由项目部安全部门管理。

(2)项目部安全部门根据年度施工生产需要,认真编制年度环境培训教育计划,纳入员工培训教育计划,一并下达各经理部实施。

(3)侧重对环境保护工作骨干、关键岗位人员的强化培训教育。

(4)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侧重特种岗位作业、环境工作人员的送培,履行“三级教育”中的环保教育职责。

(5)项目部根据本项目特点和生产需求,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培训教育工作。(6)各项目部履行用人单位职责,全面掌握本单位员工培训教育情况,安排员工培训教育,进行环境技术交底,履行“三级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及员工转岗培训教育职责,满足培训教育内容。

(7)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由使用单位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环境知识和环境影响评价知识技能的培训。3)环境保护措施

1)文物保护

施上过程中,发现有历史文物、古墓葬、古生物化石及矿藏等,应方即停工,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当地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待文物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2)施工中水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①路基开挖地段,应选择对地形,地貌和植被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边坡挖成后,要全面防护,防上水土流失,减少植被破坏。

②山地、台塬切坡时尽量采用机械作业,滑坡地区不准放炮,应筑好挡土墙后再切坡;禁止顺坡弃渣毁坏河道、农田和造成水土流失。

③路堑和高路堤边坡施工、开挖形成的裸露土地及集中弃土、渣的地区应及时种植草皮、树木,岩质边坡栽植蔓生植物。

④在沟壑地弃土、渣时,应按规范的有关要求,修建挡土墙和排水涵管、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处理借土、弃土区要平整或复耕或种草碌化。

⑤除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事先的书面指令外,不得干扰或改变现有河流、水道、灌溉和排水系统的自然水流状态。(3)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饮用水源。施工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隔油池、气浮设备和二级生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冲洗骨料水或施工废水,经过过滤沉淀或其他方法处理后方可排入河中。②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将生活水源隔开,并避免污染生活水源。对清洗拌合设备及工具的水泥浆、油垢等在排放前,采取过滤、沉淀妥善处理,碗保不污染环境。

(4)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对施工道路进行维修,根据气候情况洒水放尘,防止施工引起灰尘对乡村和农作物的污染,防止对生产人员和其他人员造成危害。

②弃砟、土和砂石料、水泥在运输中采用篷布履盖严密,装料适中,不得超限,防止材料沿途洒落。

③对于易松散和易飞扬的储存材料用彩条布履盖严密,避免因风吹而造成环境污染。

④干燥季节进行路堤和路面基层施工时,应拉规范要求洒水碾压,避免扬尘。(5)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①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建立垃圾池,可降解与不可降解的垃圾分别集中堆放,定期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倒弃。

②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挖除的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6)土地资源的保护

①施工中妥善处理废弃方,山坡弃土应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

②取土坑按设计选在高地、荒地上,集中开挖取用,尽量少占耕地良田。取完工后进行复耕或植被绿化。

③对全体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教育,在施工中严禁偷猎和随意砍伐树木。(7)噪音控制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鸣笛。

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

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应在施工前报业主单位和工程所在地建设委员会,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6、环保经费计划管理

1)本着满足环境保护需要的原则,注重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经营投入。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由计划部门管理,实行年度计划管理。

2)项目部各单位在编制年度建议施工计划的同时,测算环境方面投入的建议计划随生产建议计划一并报项目财务部门。

3)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项目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相关费用纳入资金计划。

4)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及重要环境因素,重点研究环境技术措施、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测算相关费用,纳入环境投入计划。

5)一般工程项目可根据同类工程的实际发生或按产值一定比例,测算环境投入金额,纳入生产计划下达执行。

6)在施工生产及环境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时,应以保证有效投入为原则,经项目部领导研究确有必要时,即可增加资金投入,不做计划调整,但应纳入环境投入帐项和财务决算,做出总结分析。

7)各单位使用环境资金时,经办人必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效单据,财务部门方可列帐。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优先安排,保证环境投入的资金供给,并建立辅助帐项。

7、文明施工

1)施工驻地和施工现场严格按文明施工标准布设,在施工现场建立“五牌一图”施工标志,即:工程概况牌、文明施工管理牌、组织网络牌、安全纪律牌、防火

对施工现场采用开放式施工,生产和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

2)加强施工管理,注重文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生产施工,讲究工艺质量,规范工序操作,坚持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杜绝野蛮操作的不良行为。

3)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施工材料及机具堆置停放整齐,大型施工设备、水电线路安装规范,达到施工作业场地井然有序和文明工地的标准。

4)加强施工驻地建设管理,工地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公共设施,应符合卫生防疫规定,定期喷洒药水进行消毒防疫,有效控制和减少疾病,确保全体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以适应持续紧张的工程施工。

5)安排好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宣传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鞭策激发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6)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尊重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尊重地方政府,密切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对施上场地、便道定期进行洒水防尘,有效控制生活居民区的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营造现代化的施工文明环境。

7)积极向兄弟施工单位学习,互相支持,互相邦助,共同建好云南玉蒙铁路工程,在工程施工中不断提高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8、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凡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由事故单位逐级上报到集团公司,并按规定向地方有关部门报告,组成事故调查组,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处理。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

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或一次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及以上的,由集团公司组织调查处理;发生环境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的由项目部组织调查处理,并将结果上报集团公司。发生环境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集团公司《劳动安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办理。

9、奖惩

1)项目部对在施工环保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造成环境事故和事件的单位和人员给予经济处罚,奖罚金额100~5000元。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写出书面材料,连同有关资料、证书、文件的复印件报项目部,经审核批准给予奖励:

(1)获得总公司、市、省、部、国家级环境保护荣誉称号的单位、部门、人员。(2)在环境保护工作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卓有建树者。(3)及时排除环境污染事故隐患,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者。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处罚;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2)环境保护受到业主或地方政府通报批评或处罚的单位。

(3)因环保事故、事件,给企业信誉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责任者。

篇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

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生产,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物、粉尘、恶臭气体、噪声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一、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和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材料加工厂、混凝土厂、沥青砼拌和场等,均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小于1000m),而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当无法满足时,采取适当的防尘及消声等环保措施。

2、粉状材料采用袋装或其他密封方法运输,不散装散卸。施工运输道路,采取防止尘土飞扬的措施。

3、工程施工用的粉末材料,存放在室内。当受条件限制在露天堆存时,采取防止尘埃飞扬和因水流失的措施。

4、在推行机械化施工的进程中,尽量减小噪声、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5、在城镇居民地区施工时,由机械设备和工艺操作所产生的噪声不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否则采取消声措施。生产和生活中的废水和废物,经检查符合环保标准后弃置到工程师指定地点,检验不符合环保要求,送至垃圾场弃置。

6、开挖的多余废方,运至经业主及监理同意的废弃点,弃土场采用块石砌筑,防止水土流失。

7、施工便道经常洒水,以防止灰尘飞扬,影响农作物和周围的居民生活。

8、施工使用的打夯机、风镐、搅拌机、电锯、压路机等高噪声和高振动的施工机械,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作业,并采取消声、防振措施,使噪声和振动达到环境保护标准。

9、利用每周的安全学习后的时间,增加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的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环境意识。

二、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的措施

1、公路施工所产生垃圾和废弃物质,如清理场地的表层腐殖土、砍伐的荆棘丛林、工程剩余废料,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不任意裸露弃置。

2、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于河流、护坡、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倾于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

篇3: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

1 研究区具体情况概述

研究区是东北浑河流域的某一项目, 项目区的地形地貌主要是以山地为主, 位于长白山系。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均气温为4.7℃, 无霜期每年从128~150天不等。研究区主要的土壤类型为壤土、草甸土和水稻土等不同的土壤类型。山区的植被以红松以及冷杉针阔混交林为主, 已经没有原始植被的痕迹。

对于项目研究区来说土壤的侵蚀形式主要是以水力侵蚀为主, 而且遭到侵蚀的区域形态主要为面蚀和沟蚀两种类型。从总体的侵蚀面积上可以看出, 总面积达到1.3km², 占据总土地面积的28%左右。根据侵蚀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集中类型。

2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原则

在采取水土保持整治工作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研究区本身的地形和地貌特点来进行。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土地利用率以及当地生产力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以开发和利用水土为总体目标,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 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具体来说, 布局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治理工作需要以局部小范围为单位, 采用集中治理方式, 实现整体推进的工作模式。

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 应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 对缓坡进行治理之后再进行陡坡的治理。对于一些水土流失程度不大, 土质相对较好的区域, 进行整体的优化规划。如果要进行梯田的修建, 坡度不能低于15°。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这是所有治理水土流失工程的基本原则。要在提升经济性和便利性的同时,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升综合治理的整体效益。

在治理中, 工作人员应该严格认真地对待每一处水土流失的区域, 不能因为某一区域的范围小就放弃治理。另外, 配套工作不能少, 包括田地、林地以及路渠等方面。耕作区域和林地草地相结合, 不仅可以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 还可以提升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3 治理措施设计

3.1 坡耕地治理工作

坡改梯工程:这一工程主要是将坡式的梯田改造成为耕地的形式。可以直接从坡面上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还可以改善水土流失的程度。在实际的配置工作中, 应用到的主要工作原则如下:

在实际的配置工作中, 主要应该选择地形相对比较稳定, 而且土壤的土质较好的地区来进行。而且, 需要注意的是, 土壤土层的厚度应该超过30cm, 坡度也应该被控制在20°以内。而且, 需要选择在距离村镇比较近的地区, 这样不仅交通情况比较便利, 还可以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益。

梯田在修建的过程中, 应该严格地按照等高线来进行布置, 如果梯田有一定的灌溉能力, 就应该以流水方向为标准, 将坡度控制在1%左右, 这样可以提升灌溉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梯田的作用。

工作人员应该在坡耕地治理的过程中保证土地综合利用率, 尽量满足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对于整个梯田的建设规模和进程都需要进行详尽地设计。其中, 比较典型的设计形式如图1所示。

退耕还果: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由于耕地本身的土层厚度不够, 而且坡度也相对比较陡。梯田很难发挥作用。因此, 根据地势条件因素和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采用种植果树的形式可以降低水土流失的强度。这样一来, 不仅提升了土壤的水源涵养, 同时还可以提升当地经济效益的发展, 将农田耕作和水果种植相结合, 效益可观。

等高耕作:这种耕作方式主要是在缓坡上进行, 采用等高耕作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如果是在地块零星程度较高, 而且土层不厚的区域, 可以将坡度放宽。其中, 垄台需要起到截水和蓄水的作用, 做好保水工作。

3.2 农田防护工程

提到农田的防护, 主要考虑到地方的断面。在对堤防断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防洪意识。本着环保、绿化的原则, 促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 给人们的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在进行农田的防护工程中, 部分地段处于河道附近比较陡的地区。由于受到气候和降水的影响, 河水的流量会不断增加, 因此, 地方很容易会受到山洪的影响, 以致破坏。因此, 在河道区域修建堤防是比较常见的。不仅可以加固土壤, 还能够保护农田和水利设施。另外, 河道本身的地势相对比较缓, 经过洪水冲刷之后受到摧毁, 防洪作用消失。因此, 在考虑工程造价等方面因素之后, 主要利用植物来达到护岸的效果, 如图2所示。

3.3 荒山荒坡治理

在对荒山和荒坡进行治理的过程中, 以设置水保林为主。主要是为了对水土流失程度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进行涵养水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水保林在配置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地按照以下几点原则来进行:

在水保林品种选择的时候, 应该按照当地的环境特点来进行。因地制宜。

为了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配置原则应该以因害设防为主。这是荒山荒坡治理的重要原则。

通常情况下, 可供选择的树种为落叶松。因为这种树木不仅适宜当地的环境, 栽培方式比较简单。在实际的栽植过程中, 苗木应放置到坑的中间部位, 然后填设一定的表土, 踩实后覆盖虚土, 使得整个坑面出现凹陷的状态。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提升坑体的蓄水能力, 为落叶松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 幼苗的根部应该埋设到地下15cm。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 工作人员应该将当地的年降水量考虑到其中, 做好设计工作, 以提升整地工程的科学性, 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一般来说, 两颗落叶松的直线株距为2m, 还要保证植株之间的连续性, 按照坡度的不同来进行科学地排列。

3.4 疏幼林地治理

(1) 制定科学规划:在项目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基础上, 结合已有的资料和实地调查, 制定封育治理规划。

(2)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加强监管:当地必须制定相关的封育治理政策、法规, 统一解决封育治理中的有关问题, 按照监管规范化标准, 建立一支高素质执法队伍, 依法实行监管。

(3) 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解决群众吃粮、烧柴问题。

(4)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吸收农村富余人口、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措施, 对封育治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对于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建设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经验:

(1)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 黑土区宜采取坡改梯、退耕还果和等高耕作等措施改变微地形, 减少泥沙下泄。

(2) 荒山荒坡和部分大坡度的坡耕地, 采取营造水保林、退耕还果措施,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使群众在减少耕作面积的同时增加其经济收入, 同时增加上述地类的水源涵养能力。

(3) 对疏林、残林、幼林地以封育治理为主, 采取推广舍饲、围栏、封禁管护等措施, 进一步提高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 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增加林草覆盖率。

摘要: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以黑土地著称, 但是近年来, 由于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黑土层受到了严重地损坏。因此, 为了提升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水平, 促进土地的利用率, 保护黑土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从具体的影响因素上看,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不容忽视。因此, 在本文中, 笔者主要以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例, 对东北地区的水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彬, 郑粉莉, 王玉玺.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模型适用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6) :12-14.

篇4:库区水土保持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水土保持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3(c)-0000-00

进入新世纪以来,库区流域内水土保持生态工作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像垦荒、伐木,开矿、修路等等,致使森林植被銳减,土地资源日渐退化。再加上特定的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严重流失。滑坡、泥石流等此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加大了河流的含沙量。因此,构建良好的库区水土保持体系,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将直接关系到库区及其周边的长治久安。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库区水土保持体系,争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要建立良好的库区水土保持生态体系,就必须在深入了解库区水土流失的元凶和危害的基础之上,结合严密的组织措施,全面的思想保证与技术保证,以及良好的控制措施,来实现库区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和经营,减少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表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则破坏了库区居民生存所依赖的土地资源:(1)、土层瘠薄,土地石化、沙砾化,地力衰退,从而不同程度降低土地生产力至土地完全丧失农业方面的利用价值;(2)、洪涝干旱灾害频繁,破坏力逐渐加大;(3)、加大库区河流的含沙量,抬高河床、堵塞河道、淹埋良田,降低库区工程效益。并且,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条件就会越差,治理起来难度就更大,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

(二)、构建库区水土保持体系

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需要构建有效的库区水土保持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库区水土保持体系,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水土保持体系的构建策略具体如下:

(1)、建立完备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全面加强库区水土保持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需要本着以预防为主,优先保护的原则,坚决抵制人为的水土流失。硕大工程造就的库区水域是用以促进库区发展的,但同时也带给库区生态环境以压力。工程启动之初,库区的城镇拆迁、开发建设不可避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建立完备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实施三个“加”: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尤其是在工程之初,努力做到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水土生态保持工作齐头并进,最大限度遏制人为的水土流失;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唤起全民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提升生态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加大分区防治的战略力度,搞好水土保持的区域划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通过以上大力倡导并落实贯彻的三个“加”,努力减轻开发建设库区对相应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避免经济的发展已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2)、构建库区水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如前所述,库区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我们高举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库区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即抓好库区水土生态保持工作,需构建库区水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以人为本,以库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统筹兼顾库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大力保护的要求,以库区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切入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决摈弃传统的片面治理观点,分区防治,逐步实现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

(3)、优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建设综合防治体系

实地考察问题库区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化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以三峡库区为例,其地处长江上游,坡陡山高,降雨量大,而大面积的荒山、坡耕地极易被暴雨冲刷,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这里的耕地质量差,人地矛盾也尖锐。因此,我们在治理时就要审时度势,抓重点,在库区实施退耕还林,山上山下统筹布局,控制水土流失,保护以及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结合工程和生物措施,统一生态林地和农业用地,合理配置,步步设防,综合防治。在改善农业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稳固库区农业和生态。

(4)、加大库区水土生态建设的投入

水土生态保持建设属于公益事业,政府的力量是薄弱的,需要引导协调,充分发挥民间给政府组织、团体的力量,在生态建设中有所贡献。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在国家对水土生态投入的大背景下,积极调动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的监管和建设工作中来,鼓励企业、组织或以实际行动兴办环保产业,或投资生态保护。另外,抓紧制定相关生态补偿政策,保障对库区生态建设进行长效投入。政府联合全民参与库区水土生态环境的治理,无疑可以加快治理库区水土流失的力度和速度。

(5)、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硬道理。一方面,这就需要加大先进科研成果不断被推广,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的技术,致力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我们在认真总结库区水土流失类型,优化治理模式和使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示范。另一方面,就不可避免依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加大与科研机构合作,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突出的矛盾问题进行科技大攻关,有的放矢。狠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及时了解水土流失的动态信息,提高管理的技术水平。

建立切实有效的库区水土保持体系,需要以上的五大策略作为支撑,这也是我国库区水土保持多年实践经验的宝贵总结:库区水土保持监管和监测体系、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优化治理措施、统筹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投入等等。在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时若能真正的进行贯彻落实,相信定能保障库区及周边的长治久安,争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百顺.对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 2011(7)

[2]廖纯艳.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 2009(1)

篇5: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建设单位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监理部管辖的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3、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讨论、研究环保措施和解决重要环保事宜。

5、组织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领导小组的指示并督促落实。

6、保持与建设单位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7、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8、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并在其它标段推广应用。

二、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对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2、制定和签发监理部的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实施性计划。

3、领导和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环保政策法规,保证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分解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目标,并责任到人进行实施。

5、建立学习制度,每月至少两次环境保护方面的学习,增强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三、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建设单位及设计文件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建设单位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环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3、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4、现场监理工程师定期检查和抽查环保水保工作的落实情况,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对重点工序或施工段,根据现场具体施工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或跟踪监督检查。

5、现场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对承包单位环保水保工作的监督和督促,发现环保水保问题,及时指令承包单位纠正,形成检查结论,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验证。

6、负责环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三、环保水保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1、在施工中,严格规定行为作业规范围,对取土(料)场、及弃土(料)堆做出有计划的开采和堆放,采取借土还草、借土还林的作法,保护公路两边的环境。

2、砂石料必须从核准的料场取用,尽可能在当地料场购买,不随意开挖,随意取用。

3、在沥青路面施工作业时,及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防止沥青气体、水泥粉尘对施工人员检查造成危害。对生产、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和处理。

4、施工中要重视解决好临时用地、施工便道、场地保护和完工后的清理,沥青烟尘排放及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

篇6: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1.1 为全面保护和改善本项目沿线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按“创建景观路、文化路”的目标建好磨思高速公路,根据国家和云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省交通厅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对环境保护要全方位控制,全过程强化环保意识,特制定本办法。

1.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合同段施工的具体情况,实行根据环境保护开展的好坏对各工程处奖罚,对项目部和各工程处主要负责人进行奖惩挂钩。

1.3 各工程处应本着对环保负责的精神,认真理解有关的“规范”及“办法”的要求,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环保工作。环保组织机构

2.1 成立环保工作小组,项目经理任小组长,项目总工、项目部安技员、工程处处长任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任组员,并明确工作执行负责人。

2.2 设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经理任小组长,项目总工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征迁办公室内。环保组织机构职责和责任人职责

3.1 项目部环保领导小组对各工程处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奖惩,同时对指挥部环保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其责任人为项目经理和环保分管领导,上级和环保部门对本项目的评价和奖惩将直接对责任人兑现。

3.0.2 项目部的环保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段落的环境保护工作,对环保工作的好坏负直接责任。在施工中严格贯彻有关环保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并严格要求各工程处认真开展环保工作,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其责任人为项目经理和环保分管领导,对开发公司环保监督领导小组负责,如有被上级和主管部门奖励和处罚,将直接对责任人兑现。环境保证措施

4.1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企业控制、全员实施”的保证体系。环保部门代表政府对本项目进行环保检查和监督,项目部负责督促各工程处按环保有关法律、法规施工。项目部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动员全体建设者保护环境,全面实施环保的各项规定。

4.2 切实加强磨思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现场管理,杜绝各工程处在施工中随挖随倒、乱砍树木、挤占河道等不文明施工行为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大现场稽查力度,努力做好环保

现场管理工作。

4.3 各工程处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实现环保目标。4.4 通过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控制提高预测预防能力,通过环保检查消除环保隐患。现场检查及处罚规定

5.1 现场检查的目的

为了切实加强磨思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现场管理力度,控制施工过程中各种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杜绝可能对当地环境,生态造成各种严重破坏的不良事件发生。5.2 现场检查机构

项目部有关处室人员组成现场环保稽查组,具体实施不定期环保检查、督促、处罚的职能。5.3 现场检查的依据

按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项目建设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管理办法规定,以及本项目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为依据。5.4 稽查组主要职责

5.4.1 检查各工程处的环保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否运行正常。

5.4.2 检查各工程处在施工中是否按环保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施工。

5.4.3 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分段落实环保任务和责任。对违

反环保规定操作和随意破坏自然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5.4.4 检查因施工造成土石淤塞河道的清理情况,并督促恢复疏通,确保雨季前清理通畅,安全渡汛。

5.4.5 检查弃土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规范合理。

5.4.6 检查拦砂坝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能安全有效地防止土石流失。

5.4.7 检查因施工造成的边坡植被破坏是否采取恢复措施。5.4.8 检查各类水毁和滑坍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情况,并协助制定处治措施。

5.4.9 检查路基、边坡、涵洞、桥梁等排水防洪工程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5.4.10 检查因施工挖断或阻塞农田水利灌溉的沟渠,确保农作物栽种前恢复或疏通。

5.4.11 检查施工现场内外环境,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5.4.12 严禁乱砍滥伐树木,乱倒废方,尽量减少污染河道、水库等水资源。5.5 处罚规定

各工程处若不按有关环保规范和法规要求施工的,经项目部环保监督领导小组发现,分别按本办法规定的处罚细则处理。环保处罚细则

6.1 工程处应正确对待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对查出的环保问题隐瞒不处理者,项目部将对当事人进行经济处罚,直至调离岗位。6.2 工程处不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的,经环保监督领导小组检查发现,除责令其恢复至达到要求外,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罚:

1.路基土石方开挖

①在沿河段和水库边开挖土石方,故意向河床和库区弃废方,而且下方无工作平台和防范措施的,每发现一次罚款5~10万元。

②在山岭区开挖路基土石方,不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弃土、随挖随倒,经有关人员发现核实,一次罚款1万元,重复发生的加倍处罚。

③对于在山脚设工作平台的,必须严格控制开口,不能多处开口,避免坡面植被遭破坏,不按要求施工,发现一次处以1万元的罚款。

④采用爆破开挖石方时,要严格控制药量,尽量避免放大、中炮,产生土石方滚入河道,阻塞且不及时清除者,每发现一次罚款2万元。

2.桥梁桩基施工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溢出的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进行处理,以防止污染堵塞河道、水源或道路,如不按要求施工,每发现一次罚款1万元。

3.水土保持

①施工中必须按设计图纸或变更后的弃土场位臵弃土,且在弃土前必须先做拦砂坝。如果在雨季施工未做拦砂坝就开始弃土,经检查

每发现一次,处以2万元的罚款;如在非指定的弃土场弃土,每发现乱弃土一车,处以500元的罚款。

②弃土不规范,形成泥石流,造成弃土场的弃土溢出拦砂坝的,每次处以2万元罚款,并负责处理达到要求,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③工程处自行与地方签订协议选定的弃土场,所发生的一切纠纷,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责任单位自行解决。

4.农田坝区施工

①农田坝区施工的单位,在开挖基坑时产生的废方。必须运走统一堆弃,严禁随挖随倒,超占公路用地外的农田耕地,经发现一次处以罚款1万元,并负责赔偿超占引起的经济损失和负责恢复农田耕地。

②在农田沟渠段施工的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弃土,保证不阻塞沟渠,以免影响农田灌溉用水,如不按要求施工,经检查每发现一次处以1万元罚款,并责成恢复沟渠畅通和负责恢复费用。

5.生活区

①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应及时运至当地环保部门同意的指定地点弃臵,防止散失或随意倾倒阻塞河流,污染环境及水源。

②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应集中处理,经检验符合环保标准后才能排放到河流或沟溪中。如环保检查人员发现将不经沉淀处理的泥浆和含有污染物质以及可见悬浮物质的水排入河流、水道或现有灌溉系统中,致使河流、水道中的悬浮物增加或造成河道冲刷和水流污染,每发现一次处以1万元的罚款,并责令整改。

篇7: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实施计划 2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计划

为加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创建文明工地,做好环境保护,使我项目分部施工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切实能够做到“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持续改进,保护环境”及我项目分部的环境指标能够落实完成。项目分部根据环境法律法规及总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称项目分部工程施工现场,是指进行中铁七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4标项目经理部第一项目分部工程建设项目的临时工程、桥梁、路基、房建等施工活动以及经批准占用的施工现场。

2、一切隶属于项目分部施工活动有关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规定,必须服从项目分部领导及职能部门的指挥、管理、检查、监督,以加强环境控制。

一、环保目标与组织结构

1、环保目标:

①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休工程“三同时”施工,努力把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桥梁以及路基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

②生活及工作场所干净整洁,施工现场粉尘及有害气体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劳动保护符合有关规定;防止食物中毒、传染病扩散及职业病、地方病的发生;

③杜绝重大环境投诉事件、事故的发生;

④施工污水排放达标率100%,有毒烟尘浓度达标率100%,控制施工噪声达标100%,控制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100%。

2、组织机构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计划

理)组织的检查中查出的问题,不但要限期纠正,而且要针对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抓改进和完善,使环境保护规定得到落实。

二、环境保护实施计划

1、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由项目经理主抓施工环保,在作业队成立施工环保小组,由队长负责,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环保管理措施。

项目经理部每月一次进行施工环保施工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按照预防为主原则和环境保护与施工同步原则,在实施施工准备,年、季、月施工计划的同时实施环保措施。检查施工计划的同时检查环保措施的完成。

无条件接受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监测单位和业主的指导及监督。

2、施工环境监控

在整个施工期内,由安质环保部负责对本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控。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规学习情况;弃渣场的规划、防护实施情况;建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置、排放情况;施工对当地饮用水源的影响、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对附近居民影响。

3、环境污染的防治

以预防为主,从施工工艺着手,降低或减少污染的产生,加强对“三废”的综合利用,提高“三废”的回收利用率。

4、路面维护及清洁

每天派专人定时洒水、清扫施工范围附近的道路,发现路面有破损情况,及时进行修补,将对环境及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少。

各类垃圾及时清运,保护运输道路和施工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计划

2、临时工程环保措施

①临时工程占地尽量占用荒地和既有场地,与永久性设施相结合,竣工后及时退还占用地,尽量恢复原貌或平整绿化。

②油罐、油桶应库存或放于有顶棚中,以防止雨水溢油造成二次污染。③修理机械产生的废油及时妥善处理。

④油库、修理车间、现场管理的地面应减少油品的跑、冒、漏,防止污染。

3、生活驻地环保措施

①各施工单位生活驻地垃圾袋装化,集中垃圾定期清运处理。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③定期对营地进行消毒、灭菌、灭蝇、灭虫、灭鼠,所使用的药品、器械必须是低毒或无毒,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4.1、野外施工污染物控制

①施工废水的控制。施工过程所形成的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后排放,严禁直接排入农田、鱼塘和水体。

②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注意野外施工机械噪声和振动对所在地居民及房屋的影响,同时防止施工可能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4.2、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控制

①野外施工建筑垃圾,应按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倾倒至指定弃渣场。如需要临时堆放,应修建临时弃渣场并采用围栏和防渗漏措施,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泥浆要注意进行围护和及时清运,防止堵塞河道和污染水体。

②生活垃圾

食堂应设垃圾池,严禁将食物加工废料、残渣及剩饭等倒入垃圾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计划

不得侵占市政道路及公共设施。附 则

1、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若有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相悖之处,以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准。

2、本方法由项目分部制定,并组织实施,由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解释。

附件:

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图

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计划

附件2

党 工 委 书 记安质环保部部长总工程师主管生产副经理物机部部长 财务部、综合部部长1、2、3、4、监发开保督现展证施并环环工配保境全合活设过解动施程决和的的施环有环工保效境中培运行。保出训。护现工的作环和境不问符题。合纠正。1、2、3、4、制监解组定督决织项各施对目项工施环环中工保保出人措技现员施术的的和措污环分施染保项的环和的落境文环实。的明保技施方术工案。问培训题。和考核。

1、合理安排生产、减少对环境干扰。

2、3、制保定证各进项场环施保工技人术员措的施。文明和技术素质。

1、保证使用的各类机械在安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2、监督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章作业。

1、保证按要求贮存和堆放材料。

2、3、对负有责毒各有种害施危工险材品料严的格节管约理。和回收、再利用。

1、财务部门保证环保工作所需经费。

篇8: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

一、水土保持监测服务体系现状

㈠水土保持监测服务体系组成 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服务体系由监测管理机构、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1.监测管理机构建设。2000年甘肃省成立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设置为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挂牌单位, 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3年~2005年全省除了嘉峪关市、金昌市和白银市未成立监测分站外, 其余11个市 (州) 相继成立了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设置在市 (州) 水利部门, 其中庆阳、酒泉水土保持监测分站为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其余9个市州水土保持监测分站为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至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省级监测总站1个、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11个、涉及黄河水土保持监测分中心2个、所辖监测站点33个。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的要求, 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对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管理, 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对列入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的水土保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 编制监测报告;监测点的主要职责:按有关技术规程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位观测, 整编监测数据, 编报监测报告。

2.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目前甘肃省技术服务机构有14家, 其中持有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质单位2家, 分别是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持有乙级资质单位12家, 分别是酒泉、武威、兰州、临夏、甘南、定西、平凉、天水、庆阳等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白银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和平凉市天利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3.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甘肃省水土流失监测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甘肃省水土流失监测点共42个, 其中观测场2个, 控制站17个 (小流域径流泥沙控制站8个, 利用水文站点9个) , 径流场17个, 风蚀监测点5个, 混合侵蚀点1个。

㈡监测内容 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可分为水土流失情况监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全省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果监测三类。

1.水土流失情况监测。共有三项监测任务, 一是全省的水土流失情况普查, 按照水利部规划和安排, 每5年进行一次;二是水土流失重点区域调查;分年度分区域, 每5年进行一次;三是覆盖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建设全省水土保持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水土保持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 实现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点防治区和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区的动态监测预报和公告。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 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 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管理。

3.全省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果监测。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依照项目不同, 按照实际情况和批复的生态建设项目设计, 对生态建设项目的过程、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 接受上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㈢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的规定, 监测点监测单位要向上级监测机构报告本年度监测数据及其整编结果;生产建设项目业主要向省级及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季报和监测报告, 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水土保持行政验收部门的验收;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果监测成果, 接受建设管理单位和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的管理。

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仅仅对有限水土流失数据进行管理, 生态项目和生产建设项目监测数据未进行管理。

二、监测成效

自2000年开始, 甘肃省监测体系从无到有, 监测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㈠监测网络和信息体系建设成效 完成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 包括1个省级监测总站, 11个监测分站和分布在不同类型区的42个监测点。其中甘肃省16个点纳入了全国水土流失公告项目, 为水利部水土保持公报提供基础数据, 全省包括纳入全国公告项目的点共有18个已运行, 为甘肃省水土保持公报提供了基础资料。定西安家沟、黄委天水和西峰站已观测多年, 积累了长系列的观测数据, 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㈡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成效 甘肃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基本满足需要, 包括2个甲级和12个乙级水土保持监测持证单位。开展了公路、铁路、输油气管道、水电站、火电站、光伏发电场、煤矿、金矿和城市轨道等项目的监测工作。截止2012年, 共有264个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其中30个项目验收。监测成果为同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 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为监督检查执法提供了依据。

㈢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成效 自2004年开始, 根据水土保持定期公告制度, 甘肃省每年发布一期水土保持公报, 已经连续发布9期, 形成一套健全的监测预报管理制度。公布甘肃省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防治情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和重要水土保持事件等, 为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为相关行业制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布局, 提供参考依据, 为省政府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㈣建立一支监测预报技术队伍 通过系统培训、岗位考核, 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立了一支熟悉监测业务, 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全省拥有监测技术服务人员350人,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45人, 中级职称75人。独立完成了2次水土保持普查, 配合水利部, 分别完成了2000年的第三次水土保持遥感普查和2010年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摸清了甘肃省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为谋划水土保持长远发展, 科学制定水土保持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摸清家底, 为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㈠全省水土流失情况监测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监测运行经费。由于没有动态监测经费, 监测总站和监测分站都无法正常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更谈不上积累科学、准确、序列化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了;全国监测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在甘肃省设置了42个监测点, 随着工程的结束, 由于没有运行经费, 大部分无法开展工作。

2.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或损坏严重。监测基础设施薄弱, 监测点观测仍以人工为主, 自动化设备缺乏, 设施设备老化失修严重, 监测设备不符合实际、观测设备不稳定等问题, 径流场沉降、集流池淤积堵塞、冻裂等现象;未运行的监测点, 部分设施由于管护管理不到位出现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等问题, 没有专人看护, 出现设备被盗、闲置不用等现象, 建设标准低, 投入少, 监测手段落后, 可靠性差。

3.监测管理体制不顺。主要是基层监测站点人员缺乏, 经费没有保障;监测点一般都设立在荒郊野外, 工作生活条件艰苦, 无法留住懂技术的监测人员, 只能雇佣当地农民, 一般文化程度不高, 流动性大, 监测队伍不稳定, 监测人员技术素质较差;监测用地大部分是租赁, 无法保证长期观测, 监测站点资产归属不明。

4.监测人员急需专项培训。甘肃省纳入全国水土流失公告项目的监测点反映, 监测人员设备不会使用, 观测技术掌握不精, 监测数据不会整理汇编等问题, 监测人员急需培训。

5.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监测管理办法尚未出台, 监测工作随意性大, 缺乏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格式, 数据从采集到传输、分析、整理发布等都不尽规范, 影响数据的对比和汇编, 影响资源及时共享。

㈡生态建设项目监测存在的问题

1.部分项目监测工作未与治理工作同步进行。生态建设项目立项的目的就是通过综合治理, 达到保持水土, 改善生态, 印象中应该不产生水土流失, 使得生态建设项目不重视监测, 监测费用部分列入地方自筹, 使得监测工作无法与治理工作同步进行。

2.监测技术方法有待改进。生态建设项目工程范围广, 各项目区建设工期短, 监测技术无法根据一两的资料, 得出水土流失侵蚀情况, 监测技术有待改进;同时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监测指标体系, 各项目建设重点不同, 监测成果和监测指标不能反应项目的达标率和成就。

3.监测人员急需培训。生态建设项目工程范围广, 监测工作只能依靠当地水保部门或者乡村农民, 监测人员对监测指标不熟悉, 监测设备不会用, 急需培训。

4.监测管理工作不到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的原则, 下级监测机构应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目前甘肃省生态项目监测管理、业务指导和监测成果认证等基本空白。

㈢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存在的问题

1.监测管理机构不健全。一是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 (总站、分站) 定性不统一。尽管各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基本成立, 但监测机构运行管理的机制体制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监测机构定性不统一, 影响了法定职责的履行。作为水土保持监测主管部门, 各级监测机构都不同程度存在定性不准、事企不分的问题。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 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 (总站、分站) 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 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 应属于“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范畴。通过查阅其他调研报告发现, 目前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既有行政机构加挂牌子, 又有事业单位,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单位并存, 监测机构性质也不统一。在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 由于没有正常的投入保障, 只能走向市场, 参与经营性监测行为, 依靠开展社会经营性服务来维持单位生存和职工的工资。这就造成了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既是监测市场的管理者, 又要参与监测市场竞争, 也就是既当裁判员, 又当运动员, 使监测市场失去了公平性和合理性;无法正常履行法定职责了。甘肃省的监测机构都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性质, 但或多或少的参与市场经营性项目, 将主业放在了参与市场竞争上, 监测管理缺失。二是缺失最基础的县级监测管理部门。全国监测机构分四级, 部监测中心、流域监测中心、省总站、市州分站, 县级监测管理机构缺失, 而工作大部分落实是在县 (区) , 使监测管理工作变成了无根之源。

2.急需强化监测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 生产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市场化, 监测工作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一是监测单位的恶意竞争。很多单位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不顾水土保持监测相关文件及规定, 在项目洽谈或前期投标阶段, 恶意压低价格。影响和制约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二是恶意压低价格带来的监测工作质量下降。为了节约成本, 降低监测标准, 减少监测频次, 甚至无监测过程, 只做监测报告, 编造监测数据。为了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水土保持事业地位的提升, 监测管理工作急需强化。

3.未对监测管理机构赋权 (不利于检查建设单位落实监测义务) 。虽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规定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但是甘肃省监测管理机构没有全面介入生产建设项目方案审批和项目验收工作, 监测工作仅仅依靠检查和行业自律, 检查时各生产建设项目单位和监测单位就做驻地监测, 不检查就仅仅巡查, 甚至编造监测成果。监测检查结果不影响项目验收和新项目批复, 造成监测管理没有权威性。同时由于缺少对生产建设项目监测成果核查、管理等手段和权力, 导致有些监测单位与项目业主单位为了项目验收而共同捏造监测成果, 动态数据准确性缺少监管核查。导致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缺乏权威性。

四、对策和建议

㈠健全监测管理机构 (省、市、县均需相应的管理机构) 要求各市县都要成立监测管理机构, 甘肃省嘉峪关、金昌、白银市需成立对口的监测分站, 各县区需尽快申请加挂监测科或监测股等级别的监测管理部门。

㈡落实监测经费 各类监测机构的运行经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动态监测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 设立日常监测和定期普查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继续向省级财政积极争取落实监测经费, 保证甘肃省42个监测点能顺利运行。通过调研发现, 每年水土流失补偿费还有余额, 是否考虑省、市、县各级拿出一部分补偿费用于基础监测工作。

㈢完善生态建设项目监测检查、指导、评价等服务职能 积极和生态项目建设管理部门沟通, 立项时保证监测经费;建设工作进行时, 确定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进行监测, 监测设计和实施方案审定监测管理部门积极介入, 做好技术指导和把关工作, 不定期联合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检查督导, 监测成果作为项目验收和排名的依据。

㈣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测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对监测实施方案进行论证, 省级批复的项目和跨区的项目由省级监测管理部门参与审核论证;市县批复项目由各市 (州) 监测分站参与论证。二是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管理, 做好项目监测备案、报告制度等, 做好项目工程进度成果的公告, 将有关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设立数据库, 对开展监测的项目备案, 是否有论证过的监测实施方案等信息公布到网上;对各生产建设项目留端口以便按时上报季报;公布监测检查情况, 对不开展监测和监测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项目和监测单位予以曝光;对监测成果和审核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对执法验收部门提供项目验收名单和评价意见。三是完善监测检查制度, 严查监测市场中恶意竞争的单位, 对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资质单位应予以吊销其资质;严查编制数据、出借资质等行为;检查驻地监测和原始监测数据。监测管理部门有权利对项目监测数据质疑和检查, 并对监测成果评价。

㈤加强岗位技术培训、技术攻关, 增加监测设备 省及各市 (州) 水土保持监测机构, 要制定水土保持监测培训计划, 落实培训经费, 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参加部、省组织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班, 逐步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增加必要的监测设备, 提高监测队伍能力, 保证监测成果质量。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提高管理水平。联合科研院所要加紧制定和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技术标准, 实现监测技术的规范化。加快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 提高现代化水平。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运用研究, 将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常规监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监测、传输、处理、发布为一体的数据信息系统或动态反映水土保持状况的空间数据库。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上一篇:少先队队旗的象征意义下一篇:健康教育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