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庆玉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2024-04-22

董庆玉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通用4篇)

篇1:董庆玉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有胸襟的老师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

临盘张庙学区董庆玉

我喜欢读书,因为我一直觉得爱读书的人,常常也应该是有智慧的人,有胸襟的人。读了吴非老师写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品读着那些精美的文章,我不禁叩问自己:你是个有胸襟的老师吗?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胸襟的老师。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处在思想成长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孩子们的任性而为的做法气的头昏脑胀,甚至我们会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举动,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强迫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只剩下了一条,那就是听老师的。老师如果是对的,听听很好的。可就怕应试教育下一些专制的教师为了片面的升学率而扼杀了学生应有的权利。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的气量是不是就显得很狭小了

呢?而学生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所以,我们要学得大气一下,宽容一点。当学生迟到时,不要阴沉个脸,要学会关怀;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不要劈头盖脸,要学会晓之以利害;当学生经常犯错误时,不要掀学生的老帐,要学会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大气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纠正了我以前的听课观。他告诉我要宽容、大气地对待我们的同行,做一名有胸襟的老师

以前听课时,常常怀着找茬的心态,好像能挑什么毛病就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为上课教师一时的口误而斤斤计较。“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句惊醒梦中人。课堂不像演戏,没有经过精心彩排,失败、缺陷都是正常不过的。我们是来“听”课的,是来欣赏、来观摩、来交流的。放正心态,才能看到并学到别人更多的优点。古人都知道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吴老师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让我们大气地对待同行,为同行的成绩伸出我们的大拇指。

做一名有胸襟的老师吧,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虽然我们的工作普通,虽然我们的薪劳微薄,虽然我们的事业艰辛,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个的学子成才、成人时,当我们看到他们工作如意、生活幸福时,我们还要去苛求什么呢?

做一名有胸襟的老师吧,因为只有这样,憧憬着吴非先生那幅幸福的图景早日实现——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篇2:董庆玉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差生”呢?思索着这个问题, 不由想起了2011年的一场悲剧:2011年月10月24日, 安徽一小学两名女生因成绩不好, 长期受教师歧视, 在一次教师当全班同学的面向其催要补课费时, 感觉很没面子, “不想活了”。她们在教室黑板上留下遗言后服毒自杀。让人寒心的是, 当事者教师却满是委屈:“我究竟哪里得罪她们了?”还自称这样做是“为学生好”。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人忘掉了, 因为事件中受伤害的毕竟是地位低微的群体。由于成绩好坏决定“地位”高低, 他们中的很多人, 在长期的漠视中, 已经学会了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平常, 他们会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活动, 在课堂上, 他们会沉默地应对白眼与厌弃;在教室里, 他们会“谦卑”地自动或被动放弃舒适的座位……他们习惯了忍受, 也让许多人进一步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学生的分化在每个班级都存在, 这也是必然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但成绩还是常常自然而然地成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加上每个人能力有大小, 智商有高低, 学生们最终会被划分到自己所属的等级中去。尽管人们一直倡导“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人格”、“有教无类”, 但教师对“差生”的轻看, 学校对“差生”的蔑视, 却在任何一个班级和学校都多多少少存在。

轻看也好, 蔑视也罢, 不仅剥夺了“差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同时也侵犯了他们做人的尊严。现在, 我们讲建设和谐学校、绿色课堂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尊严地生活着、学习着。一个不能使“差生”有尊严地学习的班级, 绝非一个和谐的、受欢迎的班级;同理, 一个不能让“差生”有尊严生活的学校, 也绝非一个民主的、受拥护的学校。当“差生”的尊严被漠视时, 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 都要拿出良心和勇气, 去正视、去纠正。

吴非老师特别反对“差生”一词。他认为, 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差生, 就跟社会上把人分成“富人”和“穷人”一样, 庸俗不堪。把同一起点上的人分成几等, 会给人的心灵造成严重伤害。不能否认, 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正是这些差异需要教师去教育, 去改变。如果学生没有差异, 还要教师做什么?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是细致的教化, 不是简单的制作, 更不能急功近利。对“差生”, 应公正、平等, 尊重他们的人格, 遇到问题要予以说服,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 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

你给“差生”一份尊严, 他们也将还你一份荣誉。

篇3:《致青年教师》自序

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至于我们在教育中的发现和创造,最终也必然成为常识的一部分。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这也造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会有种种顾虑。而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有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

五年前,当逢会必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时,我觉得基础教育需要一个准确一些的工作目标,因此我试图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毕竟是“基层教师”,我的声音显得微弱。一年前,在和青年同行交流时,看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我又想把这句话充实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还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我在教师进修班说这些话时,老师们又笑了,他们大概觉得这仍然不过是个“基层教师”的思考。但是,我的思考仍然没有停止。我想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

和我们当年不同,现在年轻一代教师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期,他们接受的教育比我们完整,他们视野辽阔,有现代意识;同时,他们也遭逢富有挑战的环境,各种教育思潮的撞击和无数的物质诱惑,让一代青年教师在成长中经历了更多的考验。在和青年同行的相处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仅仅关注教学技术层面上的发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更为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同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形成,仅靠恪尽职守也是不够的;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将使他的职业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当然,在结束教学工作之际,我也想到,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他在持续的学习中,可能会更多地领悟教育教学的常识。我们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的同时,还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创造性地建设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在这方面,老教师也应当有所贡献。

每次培训和交流时,几乎都有青年教师向我倾诉工作中的烦恼,他们说的种种现象,的确是师范教学中没有描述过的,教育学教科书不可能穷尽一名教师将要遇到的全部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这一代教师有必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都贡献出来。惭愧的是,在临近退休之际,反思我的教学经历,我认识到自己毕竟不是那种富有智慧的教师,堆积的教训可能比所谓的经验更多。本来我可以做得好一些,失误可以少一些的,然而学与养皆不足,使我错过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这就使我想到应当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在告别讲台时,我深切地感到,许多东西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也是我的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在我结束教学工作时,我可能仍然没能发现,这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眷恋。

2005年,在和钱理群教授讨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三个关键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思想者”和“学习者”,容易理解,至于提出“实践家”,是我们想到,教师的工作绝非简单的实验和重复,而是充满创造的实践过程,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每一节课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践行职责,而且还应富有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钱老师还提出,教师还应当是“写作者”,因为教师职业对于民族未来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有所传承,因而有必要把教师的写作能力放到一个相当的评价位置上。我在整理这些年的有关谈话、讲座和笔记、书信时,发现所论和青年同行们的期望相距甚远,以我的修养实难胜任,但我愿再做引玉之砖、铺路之石,因为我相信,青年同行们一定能做得比我好。

篇4:致“热血”青年

当潮男们对“娘娘腔”崇拜得如痴如醉,当少女们对“美少年”顶礼膜拜得一塌糊涂,当软弱成为一种时尚,当苟且成为一种潮流……这个时代的青年们也开始变得脆弱,青少年的激情、霸气、壮志也逐渐沦陷!

北岛曾喊出“中国,你可以说不”的豪言壮志,那是上世纪80年代愤青的怒吼。而今,青少年们在网上冒出一句“我被你雷倒了”,便已是最大的不满。少年强则国强的豪情,早已被我们抛诸脑后!我们非主流、韩装、爆炸头……这不只是青春的流感,我们已病得太重,我们呼唤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热血青年!

上一篇:物语工作室之校刊申请书下一篇:关于解决“七一”活动经费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