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感想

2024-04-18

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感想(共8篇)

篇1: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感想

高考英语试卷做题步骤

1.考前5分钟

先把试卷浏览一下,特别是书面表达部分,这也为准备审题做铺垫。此外,考前这段时间,考生不妨静心阅读PassageA。

2.答题顺序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舍得放弃,绕过难题。高考命题难易比例是5(容易题);3(中档题);2(难题),80%的试题属于基础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时间分配

不要在某一道题或分值较少的题目上花过多的时间。至少要留出25分钟写书面表达。考试结束前10分钟左右,机读卡要填涂好。

4.检查

做题时对没有把握、还需再斟酌的题号做标记,以便检查。

5.修改

心理学表明,考生在接触试题时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新事物的反应灵敏,容易迅速做出决定。这种第一印象(firstimpression)十分重要,建议考生不要轻易去改动,除非很有把握。

对需要改掉的文字要一笔划掉后重新写。

6.书面表达

重视首尾句构思,精彩的开头引人入胜,别致的结尾令人回味,从而打动阅卷老师。

用自己熟悉的英语,尽量减少语言错误,避免低级错误、中式英语。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大胆使用表达效果较好的句型,如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with复合结构等。

高考英语怎么复习

回归课本,看重基础:保质保量地把课本上的单词、词组、重点句子、语法结构温习一遍。考纲中要求记忆的单词词组一定要掌握。动词的形式、用法;名词的单复数;虚词的用法;

多积累词汇量: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由一个个单词组成的,所以积累大量的词汇量对学英语的人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不仅能记住考纲中要求的词汇而且能够进行词义辨析、加前缀后缀、动词名词的不同形式和习惯用法。

重点语法重点看:语法是高考的必考项,不考语法考什么呢?注重这些语法如:虚拟语气、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一致;还有动词的不同时态、固定结构、习惯用法、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

单选:单选一般会考动词的不同形式,非谓语动词、组合词,都不是太难,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一般会考察一个动词的不同形式、一个固定搭配、一个介词、一个习惯用法,外国的文化背景,其他的要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填,猜词义与排除法结合,一边读一边做。

关于 听力:下载最近的真题在手机上,在路上、自习课上、厕所里、刷洗时、睡觉时等空闲时间有意识无意识的听,但是如果实在自习室里建议还是有意识地听,连着听个两三遍,记住自己听的是什么,然后把听力原文拿出来,仔细看一下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分析一下没有听懂的原因是单次不认识还是自己发音的问题。最后再做题。

阅读:四六阅读考的是词汇,在阅读的时候先大致浏览一遍文章和问题,然后细读、精读,不认识的单词先通过上下文猜猜什么意思,然后查一遍,记住。做题,最后在对照原文翻译。

改错:改错一般会错在动词时态、介词、时态、多词、错词、搭配不当、单复数等,在做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

写作:在写作文的时候先看汉语,翻译成英语,写完后对照一下原文,看看自己写的与原文相差多少,如果可以把文中的重点语法,有用的句子记下来。多做几篇,你的写作水平会突飞猛进的。

高考英语复习技巧

一、在校多听老师建议,课外适当规划

学校毕竟连年都参加高考,对高考整个流程非常熟悉,老师布置的复习规划一定是较为合理的,并且带队的老师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学进程也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因此,跟着老师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生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微做调整。毕竟学校老师只能按照群体计划,而个人因为水平不同,需要在课外时间调整好状态,以跟上或配合老师的规划。

二、不要过度钻研语法,英语应该以翻译为主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我们可以得出,英语越来越倾向于能力的考察。因此抽点时间多朗读,多研究英语翻译,即语言意思,才是考好英语的关键。我们学英语并不是对英语这门学科做文学鉴赏,而是把英语当做一门语言进行交流。在高中背景下,我们很少有英语交流环境,那么只能多翻译,多朗读。高考英语朝着实际应用方面转化,我们也必须把观念扭转。语法不必过多钻研,高考考试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不考纯语法。如果有的同学不放心,就拿语文来说,我们没有可以研究语文的语法句式结构,但是文章都能读懂,题都能做,英语也一样,如果能弄清英语表达意思,就能作题。

三、平时多用碎时间,避免大突击大跃进

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的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因此同学们可以见缝插针地学英语,更可以作为两个学科复习中间的调剂。如单词、词组,每天记背几个或加深记忆。课文每天朗读一篇到三篇。玖久高考中心研究表明,英语课文念地结巴的,多半英语成绩不是特别好。成绩很好的同学,基本上都能做到流利朗读。

高考英语复习方法及技巧四、语法词汇:纵看和横看原则

将做过的高考真题和几次模考中的单选题分成两部分,准确率高的一部分用来成套看,即“纵看”,进一步熟悉考点覆盖范围和命题规律,对“考什么”做到胸有成竹。另一部分针对自己常错的考点分类型,进行小专项“横看”,对难点实现融会贯通。如专门归纳、分析各套题中的“时态”、“定语从句”题等,辅以适当训练,实现薄弱环节突破,力求在高考中同类考点不丢分。注意本阶段不要大量做题,要对偏题、怪题说“不”。

篇2: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感想

今年是我省新课程标准试验高考的第二年,语文高考大纲完全承袭了20xx年的考纲,语文高考题型不会有明显变化。在题型方面,主观试题比重的增加依然是主流趋势,文字表述题占到整个试卷的五分之四。尤其加大了古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力度。高三考生在最后的复习备考阶段,有必要将20xx年新课标版高考试题及提前进入课改实验的海南、宁夏近3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读,熟悉题型及命题思路。

2、汇总模拟试题 找出薄弱环节

最后复习阶段,必须提高复习的效率,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量身打造一套学习计划。

考生可以将一年来的月考、模拟试题汇总,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提升空间较大的环节。对于实在力不从心的难点不妨适当放弃,而对于经常出错但能力水平也能够答对的部分则应重点加强。

3、进行一次系统知识梳理

语文试题按能力要求可以粗略分为记忆层次、规律层次、语感层次。提升空间较大的一般出现在前两个层次。记忆层次试题,比如成语辨析,文言词汇、古诗文默写等,在临考前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击复习。

在最后复习阶段,还应该进行一次系统知识梳理,弥补知识漏洞。例如考纲中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6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首先要做到烂熟于心,才有可能活学活用。

4、争取所有题型基础部分不失分

语感层次试题是语文试题中的难点。比如一部分较难的语言运用,写作中关于文章文采方面的要求等。语言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这是需要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感悟的,也正是这一部分让人产生了“语文是慢功夫”的理解,实际上这一部分在语文试题中影响的分数并不多,也可以用规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所以语文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同学不妨做适当舍弃。

考生应该明确争取所有题型基础部分得分。比如一道仿句题,可能写得不是很优美,但题目中关于句式、修辞、逻辑等方面的要求要争取一点不差地做到。

5、看历年高考真题答案

高考前一个月,触类旁通地复习会事半功倍。比如历年高考真题的参考答案,模拟考试中同学写出的优秀作文,都是可借鉴和参考的最佳资源。

所有的语文试题都是考查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笔试的形式无外乎读和写,同时读和写又是密不可分的,只要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增强了,不管什么题型都不在话下。比方说,一道有关广州亚运会会徽的语言排序题,顺序调整后为:①以柔美上升的线条。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③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④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⑤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⑥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又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这道题虽然主要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但同时“先形象,再意境,后情感”的套路适用于很多阅读鉴赏类试题。

6、病句辨析等题型要各个击破

规律层次试题占语文试题的绝大部分。比如病句辨析,诗词鉴赏,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由于这类题规律性较强,给复习提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建议考生稳扎稳打,各个击破,要做一道有一道的收益,做一道有一道的效率。

7、学会靠语境判断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是许多考生学习的难点,解决文言文实词问题一方面依靠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依靠对语境的判断。在记忆量不可能太大的情况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以我省考的新课标卷文言文题为例,考查文言实词的选择题中3个选项是在初高中文言课文里见过的:“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中的“翼”为“保护”之意,“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中的“徇”为“掠取”之意,“贼非吾主敌,盍趣降”中的“趣”通“促”为“马上、迅速”之意(题中解释成“归顺”,故错误),这3个实词和“常以身翼蔽高祖”、“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蓟以东”、“ 趣赵兵亟入关” 中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

8、文言文翻译应确立采分点意识

文言文的翻译应该确立采分点意识,以第一道翻译题为例,从“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一句中,应该注意“以”、“ 缘”、“ 堞”等词汇和现代汉语差距较大,应该是采分的重点。重点攻克采分点,有利于对全句句意的把握,也对成绩起决定作用。

9、古代诗歌阅读要把握重要意象

古代的诗歌浩如烟海,但作为高考诗歌鉴赏题,无外乎从“景”(基本内容)“情”(思想情感)“法”(艺术技巧)3个方面设问。备考时需要对常见的诗歌内容分类、常见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基本了解。

阅读诗歌时,要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确切把握诗歌中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

篇3: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感想

一、从总体上看, 在2007年以前, 海南考高试卷形式与内地大体一致。试题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 这部分属于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文章;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第四部分包括文言文的翻译、诗歌鉴赏和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或是文学常识的考察;第五部分是现代文阅读理解, 这部分属于文学类的文章;第六部分是语言运用方面, 例如整合句子、改写句子、缩写句子或是一些实践性更强的对联、请柬的仿写等等;第七部分是作文, 较多是话题作文, 后来逐渐发展成根据材料, 自选角度的作文形式。总体题目数量从开始的25道减少到21道。

从2007年开始, 试卷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高考试卷由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组成,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以往,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都是必考题, 现在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题量相对来说减少了, 而扩大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增加其积极性。学生在选择时需要考虑这两类文章的差异性, 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方式是不一样的, 而针对不同的文体, 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样,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优势作答, 体现出试卷命题逐渐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具体来说:1.在第1卷中包括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选考题。这两个部分考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首先, 现代文阅读有三道题组成, 分别对关键词、关键语句段落和原文意义的推论的理解。例如2008年的试题中1—3题, 这篇文章摘编自曾祖荫、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 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变形”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 对它的理解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2) 下列理解,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按照原文的表层意思来理解。 (3) 根据原文的内容,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需要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从试题设计上可以看出一种从点到面的设计思路。对文章的理解, 先从核心词语到关键语句、重点段落, 再到全文, 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的全面的理解。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设计方式,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命题, 预示着高考试卷命题逐渐地科学化和人性化。

2.在古代诗文阅读中, 相对来说, 对学生的要求低一点。这部分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在文言文的阅读中, 包括4道题, 一般是基本词义的解释、关键词语的理解、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相关语句的翻译。第一题是词语解释, 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第二题根据提示词把选项进行归纳, 第三题进行文义的理解和分析, 最后一题把自己的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2009年试题中4~7题:这篇文章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选文的基本词义的理解。 (2) 以下句子中, 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这道题需要理解所给的全部选项, 再挑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相对来说, 学生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把握。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考察的是, 在理解的基础上文言与白话的转换能力。可以把这道大题看成这样一个过程, 先是基础理解, 在此基础上根据归纳的要点, 演绎出来, 找出文章中对应的语句, 再形成整体的理解, 最后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部分考察了学生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 根据诗歌的鉴赏原则, 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出题, 表现在针对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涉及的表现手法上。例如2011年的试题中, 阅读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 完成8~9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那么学生的阅读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试卷从这些角度出题, 符合文学阅读规律和相关的文艺理论, 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选考题中, 由学生自主选择, 根据类型的不同, 学生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切入。文学类的阅读, 是根据文章人物、环境、细节和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等来设计题目的, 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人文素养, 而实用类阅读关注的是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文字的理解力, 例如2008年的试卷中选用的是一则传记, 所以题目是针对传记这种体裁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这部分的题目考察的是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这两部分最后都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根据文章, 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考察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可以说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的考察。学生能提炼出文章的主题精神, 再根据这些要点和自己的理性经验, 表达自己的看法, 推演开来。这既考验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也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

4.在第Ⅱ卷中, 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在语言知识运用中, 一般考的是语义、语病、语境和虚词、表述方式还有补写句子, 改写句子和拟写句子。较之以前, 增加了语境的考察, 根据上下文把所给的语句依次填入文中。对词语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语法结构都有涉及。同时, 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 不是只停留在语音、语义等基础知识的考察, 学生需要按要求分析句子并能仿写句子。例如2012年的试题中的13~17题。 (1)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4)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 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 语篇连贯, 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 每句不超过20个字。 (5) 仿照下面的示例, 自选话题, 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式与示例相同。从这套试题的题干看, 它考察了成语理解, 病句修改, 语句衔接, 句子补写和仿写。从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 语言知识的考察方式逐渐走向多样化, 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对这部分的重视。

最后, 作文的命题形式也改了, 不指定题目, 也不规定话题, 而是给出一段材料, 学生根据材料, 自选角度来写。这样一来, 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考察了对材料的理解和主题的提炼, 又考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文仍然是高考的重头戏, 假大空的作文仍然频繁出现。这样的出题形式, 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师生投机取巧的猜题或是模式化的写作训练。

二、从分值的变化上, 对近十年海南省考高试卷的分值分析, 可以看出海南新课改的几个发展阶段和它发展的新趋势。虽然试卷版块有所变化, 但是根据考察的内容可以做一个分类:总分150分。

从分值的变化上, 可以看出对语言基础知识考察的分值降低的幅度较大, 而古代诗文和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增加。这里是不是也提出一个问题:这是否是导致语言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地位遭到忽视的原因,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知识及运用的地位问题和教学方式问题。从题目设计的版块来看, 现在的高考试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说到底还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在此应该深入思考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学好语言, 提高实际的语文能力。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分值的增加, 跟现在对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的重视程度有关系。中文的特殊性就在于有两套语言系统:文言和白话。虽然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文言, 但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不具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可以说就不能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精神。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也是有所增加的, 它的考察形式有所变化, 更具有开放性。综合以上, 现在海南高考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 从深层次看, 语言基础知识部分分值的降低并不是对语言知识的忽视, 从整体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 不但不是这样, 而是日益重视, 语言运用已经融入到以上的各个部分中了, 开放性的题目大量增加, 就是很好的体现。不能看到表面上分值的降低而武断的下结论。仔细看题目的设计,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当然这不是简单停留在字义、字形、语音和语法等的教学上, 而是认真思考和斟酌语言和思维, 语言和文化的统一关系上,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4: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感想

关键词:生物高考 生物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从2006年起,四川省独立命题,但试题都模仿全国卷Ⅰ,对它的分析,不仅对四川的复习迎考具有指导作用,对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复习迎考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分析这套试卷后的几点感想。

12007年四川高考理综生物试卷的特点

1.1试题紧扣教材,突出主干知识,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重点考查目标

直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Ⅰ卷1、2、4、5题几乎都是直接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Ⅱ卷30题(1)①、(2)①和31题(1)①都是对教材中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概念的考查。

体现学科特点,依托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图、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依然是高考重点考查目标。如Ⅰ卷的3题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图和5题的微生物曲线图,Ⅱ卷的30题(2)②光合作用图解并画出叶绿体NADPH含量的变化曲线和31题的(1)的DNA序列图和(2)得遗传病调查表等。

1.2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开放性和探究性,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适当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托教材内容进行改造而设置新情景的题,考生若不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知识,尤其是隐含知识,是难以应对的。开放性包括材料开放和思路开放,如Ⅰ卷的3题和5题和Ⅱ卷31题(1)③④和(2)各小题。

对于原理和方法上来自教材但在背景知识上超出教材的题,能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水平,如Ⅱ卷30题(1)②实验题。

1.3试题覆盖面广

整个生物试题,都有一种力求增大试题覆盖面的感觉,如各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从不同知识的不同角度进行考查。Ⅱ卷的两个大题容量增大,每个大题下都包含2个不同的小题,从而使Ⅱ卷的考查内容大大扩展。

1.4选修教材考查的力度加大

整个72分的生物试题中,选修教材约23分,占32%。考查的方式几乎都是和必修知识结合起来考,Ⅰ卷除3题外都涉及选修知识,5题纯粹考选修知识;Ⅱ卷30(2)题是选修知识;31(1)题也主要考选修知识。

单纯考查实验的比重下降,难度也下降了,实验仅占8分,并且不是单纯的考实验。

22008年高考复习备考的策略

2.1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解题效率、综合能力就不可能提高,从2007年的四川及近年全国各省市理综生物题来看,考试内容都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都没有超纲题、偏题、怪题,没超出现行的教材,基础性强,试题面貌比较熟悉,难度降低,试题覆盖面大,并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因此,从试题命题导向给出的信息看,一轮复习必须以“教材”为本,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不迷信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搞题海战术,不追求学科间的综合。

2.2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和把握

在一轮复习时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必须有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角度多层次的发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然后配合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加以巩固,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能成功迁移的能力。

2.3避免简单重复式的复习,构建新的复习体系

第一轮复习中要坚决避免简单重复式的复习,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复习过程中要努力进行创新,对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创新方式,如知识编排顺序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有些内容应该适当的加深拓宽、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学内容切入点的创新和思考方法的创新等。

2.4把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思想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把握基础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是贯穿整个复习中的主线。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做到网络化、立体开放化和学生自身化。教师以每节考点知识为起点或平台,联系穿插相关章节内容,使知识结构合理化,让学生在消化记忆中构建知识框架,这种通过教师的引导,由个人融会各章节内容而完成的知识网络,便于迅速准确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科学的解决问题。

2.5严格把关,精选例题,变式练习和习题

篇5: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为此,中国教育报特邀请多位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学者,请他们对今年高考语文题进行点评。

引领学生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卷古诗词试题考查了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表现了陆游对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强调古为今用。曾公亮的为百姓兴利除弊,陈登云的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傅的守正不阿清廉为官,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为今天的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带来深刻启迪。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20高考语文命题通过对材料的细致甄选、试题设计的明确指向、答案构拟和评分收束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在引导考生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了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贤明认为,全国Ⅰ、Ⅱ卷两套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对学生积累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弘扬传统文化,都有积极作用。

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代通儒顾炎武”最后一道试题谈到,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考生就此谈自己的看法。这一问题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的今天,有着特殊意义。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涂洁看来,今年北京卷主观题考查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内容上的比较,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精选时代题材,激发考生锐意进取

全国Ⅰ卷的文学阅读试题选取作家李锐的一篇小说《锄》,传达出乡土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渴望,发人深思。上海卷文学阅读试题选取的《湖殇》一文,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这一严峻现实进行了反思。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无论是《锄》还是《湖殇》,都不仅反映了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心理诉求。

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计静晨看来,北京卷阅读试题所选材料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呼应了国家创新创业精神的提倡,强化了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选取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激发考生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使命感和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侧重考查运用能力

全国Ⅰ卷第17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思维导图,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江苏卷第3题给出四项引用诗词的语句,要求找出引用不符合语境的一项,第4题要求判断给文章集子的命名是否恰当。

江苏南通金沙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认为,全国Ⅰ卷引入的“思维导图”颇具创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这道题无疑会对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带来影响。

北京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采用了多文本阅读方式。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副校长袁卫星认为,这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多材料信息的筛选加工能力以及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6:做高考语文试卷的感想

(张坤2009年9月13日晚整理)

一、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1.继续保持字音题目,主要是辨析同音字和多音字。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比较多,也应该能够区分。

2.病句和成语选择哪一个,没有规律,完全是随机。也就是说在复习成语和病句的时候要做到全面复习。主要是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成语的多意性和固定用法,病句的两大类错误,6种错误类型。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

3.概括“洼地效应”这道题目得分很低,均分1点5分。主要是对“软环境”“生产聚集”“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说到底还是认识、概括能力不强。

4.造句继续保留。很多考生对什么是成分排比、句子排比的修辞根本不清楚。关键是内容把握和符合格式。

二、文言文阅读

1.江苏的文言文选文已经开始改变。跳出了文史的框框,二十四史的文章远没有我们2008、2009年的选文好。为什么呢?二十四史的文章太长,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是需要节选和改写,这对文章来说是不科学的。今年江苏再一次改革选文,猜题猜不到,更加公平和合理,而且题目更加科学规范。目的是,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扎实针对实词、虚词、句式等全面教学和复习,没有投机取巧的。总体成绩不错,平均分也较高。

2.诗歌鉴赏。在完成唐诗鉴赏多少回之后,选择宋词也是理所当然的。得分并不理想。关键是诗歌鉴赏必须回答情感问题。针对情感,才有描写,采用修辞。对内容的不理解,是很难完整回答题目的。必须加强对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2010年还会在这个方面探索。分值也不变。

3.名句默写。继续稳定,不变。平均分4点8分,这个成绩很好了。《诗经氓》还在,15+14篇不会变化。高中4分,初中2分,课外2分。

2008年由于考了《逍遥游》的后半部分,超出了考试要求,全省只有极少数同学的答对。2009年,考了毛泽东的《娄山关》,那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是伟人毛泽东的乐观和教导,我们应该铭记的。适逢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这是一个必须铭记的历史,以毛泽东为首的开创者我们必须铭记。

课外名句,需要大家拓宽知识,但绝不是放宽大海。绝对不是考孔子、孟子,没有规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三、现代文阅读。

明年不再选考。统统必考。

1.今年的《上善若水》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原文很长,考试时作了节选。更加符合考试的要求。

其实,内容就是写都江堰的。结构上是又实到虚,由物到人。

记叙、描写、议论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

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要能很好地回答散文《上善若水》还是比较难的。

事实上,现代文的得分不理想。除了11题,得分要高一些外,12、13、14得分都在2分左右。

2.考试说明,我们将增加实用类的文章,主要是访谈。以前的例子里没有,明年肯定增加。那么不再选考,那到底是考实用类,还是论述类,这个不知道。只能说明,必须全面复习和

训练,以不变应付万变。目的是更加科学公平。

题型不变。分值不变。

四、作文

1.命题(标题)+提示语的形式继续保持。

2.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从2004年开始,我们一直把考表达能力摆在命题首位。无所畏猜题不猜目。

3.2009年,品味时尚。首先告诉你三个概念,都是词典上的。不过,词典上还有宗教的内容,我们当然是不采纳的。因此,只要按照三个提示语,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有话可说。

4.倡导什么?关注现实,广泛阅读。作为大学的预备生,不关注现实,不去阅读,不把阅读当作人生的一种状态,这是很危险的。一个社会缺少阅读,这个社会迟早要出问题的。文体上,江苏省历来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主要是诗歌不好操作,评分太困难,再加上今天对诗歌认识有偏颇。

5.议论文比记叙文更重要。这是一种社会趋势。2009年,只有江西省一个单位要求必须写成议论文。这是很危险的。凭江西省的教育实际,无疑是拔高了要求。就好像要求江西的领导,2009年的GDP必须跟江苏一样达到3万亿元,其实江西全省的GDP可能只能等同于无锡和苏州两个城市而已啊。

高考必须面对的是所有人,而不是一部份人。当然,这个当中,可能是受了孙绍振的影响,孙绍振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国外高考的文章,列举了世界上法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考作文都是议论文,只有中国不是这样。

6.江西省,如果是受孙老师的文章影响,那可能有点搞笑了。

7.教育部评估2009年江苏试卷,也有人提出,品味时尚,可能农村的学生要为难一些。这个其实大可不必的。网络上、杂志上不负责任的一些“评论家”们也担心,农村的学生无话可说了。其实,江苏的农村早就不是内地山村的农村了。江苏省的农村虽然还有不发达情况存在,但是对于时尚还是有很多的认识的,只是农村的时尚与城市的时尚有点不同而已。至于内陆地区的老师评价江苏卷,说忽视农村学生,反而暴露了这些老师的无知和不认真。无知,是因为他不愿意了解农村,“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落下笑柄;不认真,是因为他江苏卷都没有去读,因为试卷上写得清楚明白,时尚可以是三个方面。语文杂志竟然发表这样的文章,除了说明杂志编审马虎,还可能是杂志负责人水平一般啊!今天可能是普遍行情啊!大家只要去阅读国内的语文杂志,反正也就那几家。

五、附加题

1.10部名著继续稳定。

2.2009年40分的附加题,难度增大了。全省平均分只有19分。(2008年平均分24分。)目的很清楚,为向2010年过渡。因为2010年文科、理科分开划录取线。

3.2010年难度将与2009年相当,或许再增加一点点,方式不再变化。

4.文言文,必须与第一卷文言文区分,标点和知识考查,完全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寻。标点,平均分有4分。还算好的。但简答题惨不忍睹。议论文材料,要根据一致的句式特点,方可读懂。2009年杜牧《答庄充书》在苏教版《写作选修教材》第161页出现过,非常经典。

5.今年考了《雷雨》矛盾冲突。很多中学老师自己稀里糊涂,授课的时候,把主要冲突当作是周朴园与鲁侍萍。更为可笑的是江苏省的一本《冲刺附件40分》直接把这个冲突就弄错。什么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009年终于出现了。文科班的老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非常重要,要认真去阅读10部名著。

6.《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考了马超、吕布追曹操的不同内容,因为

人物性格是不一样的,马超心细,吕布粗略。

7.老葛朗台的形象。三个方面必须答到。中学课本里有啊,要细心。问他是怎样的人,吝啬鬼,都答到。投机商,答到的人不多。暴发户,很多人不知道。没有读原著。当然不全面。

8.“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题,平均得分1点5分。

有人问《冲刺40分》里面有这个题目,可是答案不一样啊。不要以为有了《冲刺40分》就能解决问题。

这是一本书商做的书,跟命题组毫无关系,书商打着何永康的名号,其实都是中学老师操作的。跟其他任何一本《冲刺40分》没有任何区别。不要上当。切实加强附加题的复习,从名著本身开始。

9.最后一篇材料非常好。09年与08年不一样。第一问平均分1点8分,第二问平均1点5分,第三问平均4点4分。

篇7: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二语文试卷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D.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

C.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知识分子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就能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到自身价值,并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E.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3.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试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恢,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股h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谋乱)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言,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① 股h: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 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提前平定**,得到皇帝的嘉奖。

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股h,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2)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四、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从正面用雕刻之道强调学习应当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 ,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即景设喻表达自己内心惆怅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李白以飘零之意、离别之恨抒写贬谪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

五、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些家庭来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

②“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四期擂主、总决赛亚军彭敏说:“成名所带来的欢乐与烦恼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发扬蹈厉,也让我辗转难眠。”

③20xx年元宵节那天,在多方瞻前顾后,努力协调之下,滞留印度54年、如今已80岁高龄的老兵王琪终于归国与家人团圆。

④“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谈到孙家栋说,“东方红”响彻寰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⑤川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⑥人到中年期望多多。多不过父母健康幸福之乐;担子重重,重不过儿子修身齐家之责。椿萱并茂,兰桂齐芳,这既是奢望,又是希望!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提高债券尤其是短融、超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B.发挥陕北冰雪资源的优势,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真正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既是推动旅游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

C.代表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最高水准的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主要给华东、华中地区供电,兼顾川、滇省际间的用电需要。

D.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进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活动。当前有关各方不应做相互刺激、可能加剧半岛紧张的局势。

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向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某饮料广告在广谣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赵保乐说:“最后,感谢嘉宾黄格选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D.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说:“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 罪过 !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 善哉! 阿弥陀佛!”

六、语言应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按顺序自上往下填在答题卡位置上。

①______: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为如此,②______,也要治理互联,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络环境,则是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______,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有了更科学的依据,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欣赏下面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

篇8:高考语文复习试卷讲评的策略

所谓“放”, 即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有“放言”的机会, 教师的讲评也要“放开”;所谓“收”, 即试卷讲评不能一讲了之, 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 进行检查。

首先谈谈如何“放”。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 有些题, 如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填空等, 学生通过查工具书, 翻阅资料、课本, 或与同学交流、讨论就能够解决, 老师就不必拿出时间来讲, 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2. 哪些题可不讲或略讲, 哪些题要详细地讲, 不妨听听学生的声音, 不妨“放手”让学生来决定。讲评前, 教师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或让学生填写“讲评需求表”来进行了解。这样, 教师在讲评时, 对大多数人要求讲评的题讲详讲细, 对个别人要求讲评的题, 可略讲或不讲。

二、课堂上让学生有“放言”的机会

讲评时, 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 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还要能听到学生的声音, 即学生不能只做“听者”、“记者”, 还要做“发言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放言”:

1. 辩论。

有些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完全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只要有理即可。如“请就……谈谈你的看法”、“你会如何对待”、“你认为呢”等。教师可让学生组成“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

2. 畅谈考试的感受、经验、教训。

在畅谈中, 让学生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 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比如考试发挥不好或成绩下降, 是因为紧张分心而思维不畅, 还是因时间安排不当而没有做完试卷?是因答题范围、程度把握不准而使答题功亏一篑, 还是因审题偏差而答非所问?当然, 分析原因不能太笼统, 更要结合具体问题去找原因。对发挥得好, 或取得了好的成绩的同学, 也要让他们把成功的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既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又促使学生考完之后去认真总结。

3. 让学生当一回老师。

讲评前, 教师指定几道题让学生登台讲评。讲评时, 再由小组推荐或随机抽查, 请一些学生上台讲评。这样学生准备充分, 印象深刻, 教师也会更轻松。

4. 朗读、背诵。

阅读题选文中的精彩片断, 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语段, 考纲要求背诵的课文, 讲评时, 可让学生读读背背, 讲评课上也可书声朗朗。

三、教师的讲评要“放开”

由于通过“放手”、“放言”, 学生已解决了部分试题, 所以每次教师就主要是针对高考复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讲评。讲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放开”:

1.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比如讲到某些文言实词时, 可介绍一下该词形、义的演变过程;讲到某些修辞手法时, 可举一些广告用语、公共场所的提示语、比赛解说辞中用到修辞的例子;讲到某种文学体裁时, 可讲讲其发展演变及主要特点等知识。通过拓展,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也增添了讲评的趣味性。

2. 以点带面,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系, 明确概念。

比如讲主谓倒装句时, 可复习一下主谓句的分类, 单复句的分类及句子的分类。这样, 由一“点”带出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有了一张完整、清晰的知识网, 既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快速审题, 又有利于学生准确答题。同时, 教师在讲评时, 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要注意加以区别, 如形象、意象、意境的区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区别。这样, 学生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才会更加准确、清晰、牢固。

3.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每年的高考题虽然内容千变万化,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讲评时不能只是就题论题, 而要通过引导、讲解, 帮助学生找到规律, “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把握了这些规律, 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 并能举一反三, 解题就会更快更准。

总之, 教师讲评试卷时不仅要告诉学生试题的答案, 还要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 更要讲明做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 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高考复习时, 对学生的审题、答题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尽量避免出现答题不得要领甚至答非所问、南辕北辙的现象。讲评时,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完整表达的良好习惯。

5. 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教师在讲评时, 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如让学生学会纵向、逆向、反向、多向、交叉、多形、辐射思维, 对同一材料, 多角度开掘、拓展, 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多题对比训练。思维活了, 才能尽快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比如讲评作文时, 对同一道题, 可让学生分别用“抓眼悟神、探因求果、辩证析理、类比联想、逆向思维”或“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等多种方法去打开思路, 练习构思。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 教师还可就学生平时的复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讲讲对待高考的态度, 介绍一些学习方法, 还可以讲讲高考试卷的设题原理、命题特点、命题趋势, 也可结合所讲试卷分析其结构、题型特点等。

以上, 通过“放”, 使一套试卷的讲评既有学生的动手、动口, 也有教师的启发引导;既有不讲或略讲的题, 也有重点讲评的题。这样讲评更有层次感、针对性、趣味性。

要想更好地利用试卷资源, 使讲评真正收到实效, “放”了之后还要“收”。

所谓“收”, 即教师要提出要求, 要进行检查, 每次练习或测试, 如同经过了一次体检, 发现了“病”一定要督促学生及时“医治”。每次讲评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分类记到“纠错本”上, 将一些典型事例、精彩片断记到“素材本”上, 要求学生对问题明显的作文进行修改或写一个提纲甚至重写。同时, 教师还应检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解决没有, 要求为“放言”准备的内容准备没有。教师讲评时, 学生对试卷的错误纠正没有, 该记的笔记记了没有。通过教师的督促、检查, 让“试卷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上一篇:二??九年春季学期九?八班班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全车电路识图基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