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试题题目

2024-04-1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试题题目(精选6篇)

篇1: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试题题目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晕(yūn)车 瞭( liào )望 舌苔( tāi ) 落拓( tuò)不羁

B. 舷( xián)窗 毋( wú )宁 吃瘪( bi? ) 靡( mí )不有初

C. 与( yù )会 蓦( mò )然 款识( zhì) 影影绰绰(chuò )

D. 澄( dèng)清 咋(zé)舌 水泵( bèng ) 数(shù)典忘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员职务当作个人谋权徇私的挡剑牌。

B.记者从省文联获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创作奖、获奖题名作品展 ”4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C.3月21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国旅游推广活动在杭州盛大启动,邀请四方宾朋去贵州作客。

D.仰视戏台中间的“鸡笼顶”藻井,用了数百个花板榫接成一个金灿灿的旋涡,藻井四角是4个代表福祉的变形蝙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公祭则是为了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进, 12月13日,北京市在北平抗日烈士纪念园等八处烈士陵园一起举行公祭仪式。

B. 一年内,监管层连发4份文件,释放出鼓励消费金融大力发展的强烈信号。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众多电商对该领域相当看好,希望与传统银行分一杯羹。

C. “超级碗”是美国国家美式足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胜者被称为“世界冠军”。多年来,该节目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D. 相比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同地段的写字楼与住宅楼相比,价格和租售情况均不理想。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B. 《西湖清趣图》描绘了南宋时期的西湖人文景观,钩沉出完整的南宋西湖全貌,该图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

C. 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于4月18日正式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D. 专家提醒,油桃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科幻小说是一种展示不同可能性的文学。《三体》作者刘慈欣借着主人公之口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①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

②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③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

④他必须小心

⑤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

⑥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A.①⑥④⑤②③ B.④⑤②③⑥① C. ①⑤②④③⑥ D.④⑤⑥③②①

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有人总是认为, ① 。事实上,拒绝岂止是简单的技巧,更是不违背为人原则之下的一种实力与底气。一个人要拒绝利欲诱惑,要么你有实力,要么你有底气。有实力,是因为觉得这一切我完全唾手可得,何必再弯下腰去;有底气,是因为你相信自己,即使现在不可得, ② 。拒绝, ③ 。

7.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某社团针对网络实名制问题在部分大学生网友中展开了问卷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表一 你认为网络实名制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重要吗?

(1)简要概括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不使用数字作答,不超过35字)(2分)

(2)针对“网络实名注册”的利弊,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阿尔法围棋”的技术架构就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中的CNN架构(两种落子策略——“监督学习”“强化学习”和一个局面评估策略)及蒙特卡罗搜索树。其中,三种策略的神经网络架构基本相同,环环相扣。

首先,“阿尔法围棋”纯粹地学习人类下棋经验,观察人类选手如何落子,不涉及对优劣的判断。这招落子策略被称为“监督学习”。接下来,“阿尔法围棋”通过和自己下棋来进行“强化学习”,学习如何找到最佳对应落子,最终赢棋。最后,“阿尔法围棋”跳出具体步骤来“看”整盘棋,也就是局面评估策略。

有了以上三个深度学习策略,“阿尔法围棋”再引入蒙特卡罗搜索树,以减少预测对手下一步棋的难度和复杂性。蒙特卡罗搜索树并不是一种算法,而是对一类随机算法的特性的概括。举例来说:假如筐里有100个苹果,随机拿一个,再随机拿一个跟它相比,留下大的。这样,每拿一次,留下的苹果都比上次大。拿的次数越多,挑出的苹果就可能越大,但除非拿100次,否则无法确定挑出了最大的那个。这就是蒙特卡罗搜索树。

“阿尔法围棋”赢了李世石,很多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事实上,人工智能要在现实世界中应用,仍然是相当困难的。

在理论上我们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统计学习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深度学习”到底需要多少训练样本,才能学习到足够好的深度模型?另一个是计算方面,我们需要多少计算资源才能通过训练得到更好的模型?这些理论研究极其困难。

另外,针对具体应用问题,是否可能建立一个深度模型的建模语言,作为统一的框架来处理文字、语音和图像?

还有,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如何在工程上利用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平台来实现海量数据训练?传统的大数据平台不适合需要频繁迭代的深度学习。

再有,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约舒瓦·班吉奥表示:“深度学习领域目前的困境是缺乏专家,培养一个博士生大约需要五年,但是五年前还没有博士生开始从事深度学习研究,这意味着现在该领域的专家极度稀缺。”

最后,并非每个人都认为深度学习会助推人工智能超越人脑。有些批评家表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从根本上忽略了大脑生物学的很多方面,太过于注重计算能力。

在这场人机大战之前,研究者让“阿尔法围棋”和其他围棋智能程序进行了较量。在总计495局中,“阿尔法围棋”只输了1局,胜率是99.8%。它甚至尝试让4子对阵“狂石”、“天顶”和“Pachi”三个先进的程序,胜率分别是77%、86%和99%。

去年年底,“阿尔法围棋”的Elo围棋等级分是3168分,而李世石是3532。按照“阿尔法围棋”的等级分,如果它是一个人类选手的话,对弈李世石获胜的可能性是11%,对弈5盘胜出3盘或更多盘的可能性,只有1.1%。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8. 下列对文章第一段有关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阿尔法围棋”的技术架构是指CNN架构中的两种落子策略和一个评估策略以及蒙特卡罗搜索树。

B.“强化学习”是CNN架构中的一招落子策略,就是学习如何找到最佳对应落子。它关系最终赢棋。

C. 三种策略不仅神经网络架构相同,且环环相扣,其中的局面评估策略能跳出具体步骤统揽全局。

D. 蒙特卡罗搜索树的作用是概括某类随机算法的特性,减少预测对手下一步棋的难度和复杂性。

9.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运用蒙特卡罗搜索法,在过程中可以保证这次比上次好,但不保证是最好,就是说,采样越多,越接近最优。

B.深度学习需要频繁迭代,但目前互联网公司还无法在工程上利用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平台来满足海量数据训练。

C.深度学习领域人才奇缺,而培养一个这一领域的博士生大概需要五年时间,所以该领域的人才荒要五年后才能缓解。

D.“阿尔法围棋”的智能程序明显高于“狂石”“天顶”和“Pachi”,但如果它是人类选手,战胜李世石的概率极小。

10.根据文章,概括人工智能要在现实世界中应用将面临的一些问题。(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加玛苏鲁

李娟

十九岁的加玛,一米七的个子,颀长苗条,行动轻盈。肤色很白,眉毛很淡。眼珠则是灰绿色的,镶着一圈清晰的黑边。脸颊上有漂亮的红晕。头发柔顺又明亮,和睫毛一样泛着漂亮的淡金色。

有一次我称加玛为“加玛苏鲁”——“加玛美人”。她不好意思地否认,并叫我“李娟苏鲁”。我是近视眼,总是抱怨:“我的眼睛不行。”当我第二次再喊她“加玛苏鲁”时,她迅速回应:“你的眼睛不行。”

加玛初一时辍学,已经放了五年的羊。虽然五年过去了,她还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当年的汉语课文:“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雨沙沙地下……小草绿了……”她还会做广播体操,总是就着《黑走马》的音乐做。还喜欢让我压着腿做仰卧起坐,做俯卧撑,立定跳远,三级跳远……温习一切学校里才有的花样。

提到学校,加玛的话就多了。我由衷地说:“加玛是个好学生,爱学习,又爱运动。”她听了便有些悲伤。

她说:“我放了五年羊,姐姐画了五年画。”

加玛十四岁那年,十六岁的姐姐乔里潘想去伊犁的师范学校画画。大家实在不想中止姐姐的梦想。但当时家里唯一的男孩扎达未满十岁,妹妹也还小,再没有合适的劳力了。于是加玛就辍了学,开始跟着爸爸居麻放羊。

对此,加玛的确有些伤心,但毫无怨言。她很爱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妹妹。一提到他们,就滔滔不绝地历数每人的优点——姐姐画画儿好,妹妹莎拉古丽歌唱得好,弟弟最聪明,摩托车都会修……最后黯然道:就自己什么也不好,所以只能放羊……

其实加玛远比一般的同龄姑娘聪慧。如果能一直上学的话,也会非常优秀。

加玛还告诉我,在阿克哈拉的“黑走马”宴会厅,年轻人聚会时,每人都会轮流在麦克风前唱歌。其实那时她也非常想唱,却怎么也不敢,无论大家怎么鼓励都不敢。想想看,一年到头,这个姑娘能够在人多的阿克哈拉停留的时间还不到半个月,其他的日子全是沙漠戈壁,森林草野,青春只与牛羊为伴……

加玛手很巧,很多姑娘的“灵巧”都源于经验上的熟练,可加玛不是,许多初学的事情,一上手立刻心领神会。

总之,加玛苏鲁又漂亮又聪明又能干,可偏就没有男朋友!如果和她聊起这个话题,会让她小受惊吓,“豁切”个不停。

背雪途中休息,加玛翻起身上的衣服念叨起来:上衣捡弟弟的,毛衣借妈妈的,棉裤是爸爸的,牛仔裤是姐姐穿剩下的,袜子是奶奶的……算来算去,只有手套和鞋子属于自己。

我说:“没关系,快结婚了嘛。等结了婚,啥都是自己的,对象也是自己的。”

1加玛捏一把雪洒了过来。

那天晚上我们顶着寒流在星空下赶羊,各走在羊群一端。不知怎么了,一路上加玛止不住低声唱着歌。虽然歌声是平静的,但我猜她一定沉浸在激动之中。果然,快走到沙丘下时她才告诉我,前两天来找骆驼的牧人带来了沙阿家的卡西帕去阿勒泰上学的消息。她非常羡慕,也想去上学……

不知是不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加玛才一直努力地向我学习汉语。她借用我的哈语自学材料,抄写后面的汉哈单词、词组对照表,还一一注音,学得像模像样。但内容却一点也不实用,什么“礼尚往来不可缺”,什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却是无限的”……

我也会向加玛讨教一二。她却总是一教就是一大堆,我说:“行啦,够啦,这么多,得一个礼拜才记住!”她微笑着说:“要是我的话,一天就记住了。”

果然,头一天晚上学的单词,第二天早上听写,几乎全能写对!过好几天再抽查,还是能写对!

我天天都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一些内容。加玛问我写了什么,我说:“写加玛的事。”她说:“豁切,有那么多的事?”

时间久了,大约她也有所触动,也决定写些什么。有一次出去放羊之前,她找我借了一支铅笔和一张纸。等晚上赶羊回来,纸上就写满了漂亮的阿拉伯文字。晚饭时,她认真地念给大家听。她爸妈放下茶碗,听得津津有味,听完都说“好”。还把那张纸要去默读了一遍又一遍。我问:“写的什么啊?”居麻说:“给李娟的信。”我一听急了,硬让他给翻译。结果这家伙只翻译了一句:“李娟在我们家的工作情况。”

我们在这片荒野上刚安定了不到一个月,今年就要回到乌伦古河畔的春秋定居点了。因为奶奶病了,得住院,家里的奶牛和山羊没人照料。于是地窝子里只剩下我们三人了,想想都觉得寂寞啊。但加玛却显得非常高兴,大约定居点有她念念不忘的“黑走马”宴会厅吧?——有年轻人的世界,有可能前来的爱情,有打工的机遇,有改变生活的可能性……不知这个冬天,2我们已经成为大姑娘的加玛苏鲁是否能积攒到足够的勇气,站出去为大家唱歌?

加玛走后我们都倍感寂寞。一月初,她托兽医捎来一封信。这回居麻认真翻译给我听了,开头第一句是:( )只这一句,就让人想要流泪。

(节选自《冬牧场》,有删改)

11.文章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加玛肖像的?有什么作用?(4分)

12.说明下列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加玛捏一把雪洒了过来。(2分)

2我们已经成为大姑娘的加玛苏鲁是否能积攒到足够的勇气,站出去为大家唱歌?(2分)

13.根据语境,在末段括号内补写一句话。(2分)

14.简析加玛这一人物形象。(5分)

15. 探究文章的主旨。(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论梁元帝读书

清·王夫之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①、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②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取材于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注释:①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 ②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 披:覆盖

B. 六博投琼、耽酒渔色 渔:谋取

C. 且为大惑之资也 资:借口

D. 非雕虫之比 雕虫: 雕琢词句,用于贬义或自谦

17.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志定而学乃益 臣乃敢上璧

B. 以夸博记者 以其无礼于晋

C. 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 君父悬命于逆贼 于其身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读书之人学习文章的精华,不善读书之人,只学其华丽的词章和排偶,不探究文章的内涵。作者认为梁元帝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读书之人,他读书只是“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片面追求形式,因而纵读万卷,也无一用。

B. 读书不仅要善于明理,而且要学以致用,或为强国富民,或为修德进业。梁元帝读书虽勤奋刻苦,却只是沉溺于书籍而置国事家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所以作者认为他的读书与赌博、耽酒等没什么区别。

C. 作者认为读书有了心得,就要将自己的言行用书中的道理来加以检验纠正,而这样做的人,已经很少了。

D. 梁元帝把自己的灭亡归咎于读书太多,而作者认为梁元帝的灭亡并不仅仅是读书多的缘故,因而强调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善读。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以 学 而 游 移 其 志 异 端 邪 说 流 俗 之 传 闻 淫 曼 之 小 惠 大 以 蚀 其 心 思 而 小以 荒 其 日 月 元 帝 所 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21. 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22. “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起到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荀子·强国》)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荀子·天论》)

23.根据上述文字,阐释荀子所说的“礼”的内涵。(2分)

24.后两则论述中,荀子对统治者提出了哪些要求,这些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说说你的看法(3分)

篇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试题题目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在细绳下端挂上质量为m的物体b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a,绳中张力为T,则( )

A.a=g B. C.T=mg D.

2、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转在变慢。据分析,地球自转变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潮汐时海水与海岸碰撞、与海底摩擦而使能量变成内能;另一个是由于潮汐的作用,地球把部分自转能量传给了月球,使月球的机械能增加了(不考虑对月球自转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月球绕地球公转的( )

A.速度在增大 B.角速度在增大 C.周期在减小 D.半径在增大

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为u=20 sin 200πt(V).氖泡在两端电压达到100 V时开始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开关接通后,氖泡的发光频率为200 Hz

B.开关接通后,电压表的示数为 V

C.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开关断开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不变

4、如图所示是一报警器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

A.I变大,U变大

B.I变小,U变小

C.I变小,U变大

D.I变大,U变小

5.已知两个电源的电动势E1和E2、内阻r1和r2满足关系E2>E1,r2>r1,有一定值电阻R1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获得相等的功率,则将另一电阻R2且满足R2>R1也分别接在该两个电源上,若接电源电动势为E1、E2的电源上时,R2获得的功率依次为P1、P2,则关于电阻R2获得的功率P1、P2有( )

A.P1P2 C.P1=P2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6.(一).如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刻度尺 B.秒表

C.0~12 V的直流电源 D.0~12 V的交流电源

(2)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操作不当的和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

(3)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则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__.(用x1、x2、x3、x4及f表示)

(二)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器材还包括定值电阻(R0=5Ω)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图如图①.

(1)在图②的实验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完成余下电路的连接.

(2)请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

A.检查并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③所示,读得电阻值是________;

B.将开关S1闭合,开关S2断开,电压表的示数(可认为等于电动势)是1.80V;

C.将开关S2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是1.20V;断开开关S1.

(3)使用以上数据,计算出干电池的内阻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由于所用电压表不是理想电压表,所以测电动势比实际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7、(14分)如图所示,两根平行且光滑的金属轨道固定在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轨道上端接一只阻值为R=0.4Ω的电阻器,在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T,两轨道之间的距离为L=40cm,且轨道足够长,电阻不计。现将一质量为m=3g,有效电阻为r=1.0Ω的金属杆ab放在轨道上,且与两轨道垂直,然后由静止释放,求:

★ 高考试题全国卷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第六题D项试析(网友来稿)

★ 江西高考语文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 吉林高考语文三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 西藏地区高考语文的模拟试题

★ 全国卷高考英语作文素材题目

★ 语文毕业模拟试题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篇3:一道高考模拟试题的探究性教学

目前在高三模拟试卷上有这样一道试题:已知函数f (x) =x3+ax2-6x+2 (x∈R) , 当a=3时, 判断函数f (x) 的图像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改卷中发现, 不少学生不知道函数f (x) 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中的哪一种, 更多的学生根据三次函数的大致图像猜测f (x) 应该具备中心对称, 但是无法确定对称中心, ……, 带着这些问题, 我开始讲评这一题.

为叙述方便, 本文将函数f (x) =ax3+bx2+cx+d (a≠0) 称作三次函数, (x) =ax4+bx3+cx2+dx+e (a≠0) 称作四次函数, 以此类推有n次函数.

1 初步引导 引发思维冲突

我们由三次函数的图像当x→±∞时的大致位置 (用几何画板画出三次项系数为正数和负数两种情形下的草图) , 可以初步判断函数f (x) 的图像不是轴对称图形, 于是猜测其是中心对称图形, 那么如何确定对称中心呢?

没有任何提示, 没有任何材料, 到哪里去寻找f (x) 图像的对称中心呢?不少学生就在这里折戟沉沙了.

2 师生互动 直达问题核心

老师:如果f (x) 的图像是中心对称, 那么, 对称中心会在哪里呢?目前我们能够根据什么来推测呢?只有函数解析式和函数的草图!

经过几分钟的思考, 开始有学生发言了.

学生A:若f (x) 的图像是中心对称, 由函数的大致草图 (如图1) 可知, 极大值点A与极小值点B应该对称.所以, 我猜测对称中心应该是线段AB的中点.

大家一致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于是大家开始计算和探究, 不一会儿就有了结果.

学生A:极大值点为A (-3, 20) , 极小值点为B (1, 0) , 所以猜想对称中心为线段AB的中点为O1 (-1, 10) .证明如下:

只要证明

所以原函数的图像关于点O1 (-1, 10) 成中心对称.

就在大家以为问题得到解决时, 精彩出现了!

学生B:是否所有的三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呢?如果是, 它们的对称中心是否均为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连线的中心呢?

学生C: (补充) 如果三次函数没有极值, 那么此时是否就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呢?若是, 对称中心如何确定呢?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 我也理清了探究的基本思路, 于是决定让学生放开讨论.接着教师揭示:极值点的横坐标有何代数意义与几何意义?这些意义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D:由于三次函数极值点的横坐标x1, x2为方程f′ (x) =0的两个根, 又x=x1+x22是二次函数y=f′ (x) 的对称轴.所以我猜测, 如果三次函数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 则其对称中心一定在二次函数y=f′ (x) 的对称轴上.

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设三次函数f (x) =ax3+bx2+cx+d (a≠0) , 则f′ (x) =3ax2+2bx+c (a≠0) .猜想:三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点Ρ (-b3ap) 对称 (这里p为待定常数) .

这难不倒喜好探究的学生们, 不一会儿.

学生E:为了书写方便, 记m=-b3a, 因为

f (m+x) +f (m-x) =[a (m+x) 3+b (m+x) 2+c (m+x) +d]+[a (m-x) 3+b (m-x) 2+c (m-x) +d]=2am3+6amx2+2bm2+2bx2+2cm+2d=2 (am3+bm2+cm+d) +6a (-b3a) x2+2bx2=2f (m) .

可见待定系数函数p=f (m) , 即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点Ρ (-b3af (-b3a) ) 对称 (显然点P在函数图像上) .

利用这个结论可以验证上述问题的结果与此结论完全一致.

这个结果使我和学生眼前一亮, 感到收获太大了, 这次探究很有价值!

3 深入探究 另辟蹊径

就在教师打算讲解下一问题时, 一直没有发言的数学课代表F站起来说:我们以前学过结论:“若函数y=f (x) 是R上的可导奇函数, 则其导函数y=f′ (x) 是偶函数;若函数y=f (x) 是R上的可导偶函数, 则其导函数y=f′ (x) 是奇函数”, 由此可以猜想“设函数y=f (x) 是R上的可导函数, 且其图像关于点P (a, b) 成中心对称, 则其导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a成轴对称”, “设函数y=f (x) 是R上的可导函数, 且其图像关于直线x=a成轴对称, 由其导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点P (a, 0) 成中心对称”.于是我们可以从一般函数的导函数y=f′ (x) 的对称性去推测原函数y=f (x) 的对称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 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教师总结引导:设R上的可导函数y=f (x) , 满足其导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m成轴对称, 试判断原函数y=f (x) 的图像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学生F:因为y=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a成轴对称, 所以f′ (a+x) =f′ (a-x) , 即f′ (a+x) -f′ (a-x) =0, 由微积分知识得f (a+x) +f (a-x) =C (其中C为任意给定的常数) (只要在这个等式两边对变量x求导即可得上述导数等式) .

由此可见, 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点Ρ (aC2) 成中心对称.

这里的常数C可以在f (a+x) +f (a-x) =C中利用待定系数法来确定, 如取x=0得C=2f (a) , 所以对称中心为P (a, f (a) ) .

这不正是前面探究的结果吗?

完美, 太完美了!全体师生赞叹不已!!

4 类比推广 完善提高

一向不服输的学生A又有了新的想法:从表1我猜测n次函数, 当n为奇数时, 它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 (-bnaf (-bna) ) ;当n为偶数时, 它的图像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x=-bna.

如此大胆的类比推广让人为之一震!不过很快有学生发现上述推广不正确.

学生A自我纠正:四次函数f (x) =x4-4x3, 因为f (2) =x4-4x3=-16, f (0) =0, 即f (0) ≠f (2) , 所以函数f (x) 的图像并不关于直线x=1对称;五次函数f (x) =x5-5x4, 得点P (1, -4) , 但是f (0) +f (2) =-48≠-4×2, 故此五次函数图像不关于点P (1, -4) 对称.

就在大家以为“此处已经没有黄金”时, 又是数学课代表F说 (教师整理成下面几个方面, 其中有部分是其他同学探究的结果) :不是所有的四次函数的图像都是轴对称图形, 但是, 我们可以求出四次函数的图像是轴对称图形的条件.

1) 设R上的可导函数y=f (x) , 满足其导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点 (a, b) 成中心对称, 则原函数y=f (x) 的图像具有什么对称性呢?

设点M (x, y) 是函数y=f′ (x) 上任意一点, 则所以2b-f′ (x) =f′ (2a-x) , 由微积分知识得2bx-f (x) =-f (2a-x) +C (其中C为任意给定的常数) (只要在这个等式两边对变量x求导即可得上述导数等式) .

由此可见, 函数y=f (x) 不一定关于直线x=a对称.只有在b=C=0时函数y=f (x) 关于直线x=a对称.

这一点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同, 因为此前大家用类似的方法探究过三次函数的对称性.

2) 四次函数f (x) =ax4+bx3+cx2+dx+e (a≠0) 有何种对称性呢?为什么?

因为导函数f′ (x) =4ax3+3bx2+2cx+d是三次函数, 其对称中心是点Ρ (-b4af (-b4a) ) .

由上述结论可知, 只有在f (-b4a) =0时, 原四次函数f (x) 的图像才可能关于直线x=-b4a对称.于是f (-b4a) =4a (-b4a) 3+3b (-b4a) 2+2c (-b4a) +d=0, 化简得d=bc2a-b38a2.

于是有猜想:四次函数f (x) =ax4+bx3+cx2+dx+e (a≠0) 满足f (-b4a) =0, 即d=bc2a-b38a2时, 其图像关于直线x=-b4a对称.

严格证明如下:

为了书写方便, 记m=-b4a.

为了证明:四次函数关于直线x=m对称.

只要证明:将函数y=f (x) 的图像向左平移m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y=f (x+m) 是偶函数.

只要证明:四次多项式f (x+m) 中所有的奇次项系数为0.

的展开式中,

x3项的系数=4am+b=4a (-b4a) +b=0

x=4am3+3bm2+2cm+d=4a (-b4a) 3+3b (-b4a) 2+2c (-b4a) +bc2a-b38a2=0

所以当f (-b4a) =0时, 四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x=-b4a对称.

学生一片惊呼!太绝妙了!!我更是兴奋不已.有了上述探究经验, n次函数对称性的探究就水到渠成了, 限于篇幅, 这里只写出大家的探究结果.

3) 五次函数f (x) =ax5+bx4+cx3+dx2+ex+f (a≠0) 的图像在f (-b5a) =0的条件下 (这里f″ (x) 表示f′ (x) 的导函数, 下同 ) , 关于点 (-b5af (-b5a) ) 成中心对称.

4) 六次函数f (x) =ax6+bx5+cx4+dx3+ex2+fx+g (a≠0) , 当f (-b6a) =0f (-b6a) =0时, 其图像关于直线x=-b6a对称.

5) n次函数f (x) =i=0naixi (an0) 的对称性.

①若n (n≥5) 为奇数, 则当

{f (-an-1nan) =0f (4) (-an-1nan) =0f (n-3) (-an-1nan) =0

(其中f (n) (x) 表示函数f (x) 的n次导函数, 下同) 时, 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点Ρ (-an-1nanf (-an-1nan) ) 成中心对称;

②若n (n≥4) 为偶数, 则当

{f (-an-1nan) =0f (-an-1nan) =0f (n-3) (-an-1nan) =0

时, 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an-1nan成轴对称.

5 回味反思, 提高教学教研能力

本节课由原来的“试卷讲评课”, 因为诸多的意外情况, 变成了一堂“乱糟糟”的探究课, 因为心中无底, 我更是“战战兢兢”了一节课, 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但我们可以看出, 其收获是超乎想象的!为此有以下几点感想:

1) 把握机会.课堂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预设外的各种“意外”, 对它的处理, 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实践智慧, 这种“意外”常常是学生瞬间灵感的体现, 是稍纵即逝的.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学契机,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每一次机会都能把握得住和每一次机会都放弃, 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2) 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 创设问题情境, 要善于把“球”踢给学生, 引导学生去质疑、去发现、去探索, 相信青年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最大程度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3) 要留有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以“进度来不及”、“时间不够用”等为借口, 肆意增大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进度, 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反应.事实上, 什么样的问题, 怎样设计、要等待多长时间, 要根据你对学生现状的了解和现时学生知识的占有量来判断.

4) 最后, 探究性学习应该遵循循序渐进以及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与情感的体验.也许有些探究结果在将来的高考中派不上用场, 但是学生的这种探究意识、探究欲望以及对成功的体验应该是最大的收获, 此外, 对学生内心世界中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引导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探究内涵”, 要构造与“探究内涵”相适应的认知结构和教学情境, 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也掌握和提高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篇4: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觉解/自觉教条/教案慰藉/枕藉呜咽/哽咽

B褴褛/镂刻混沌/混淆禅宗/禅让角逐/角色

C刹车/煞尾哄骗/起哄吮血/驯服干劲/强劲

D新鲜/鲜见荒谬/绸缪挣扎/挣脱蹊跷/蹊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遵循暮蔼飘零精疲力竭目不暇接

B释怀忌讳笼统萍水相逢斩钉截铁

C憧憬穿凿蛊惑每况愈下融汇贯通

D疏漏鄙薄精萃一筹莫展漫无目的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游刃有余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B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C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进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D“世界上正在发生令人毋庸置疑的事情,”他对乌苏拉说,“就在那边,在河对岸,就有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我们还在过着毛驴似的生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做的时候,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B雨果说,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但是都有一个不确定的缓刑期: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期间,然后我们所呆过的这块地方就不再会有了。

C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D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人员使用非专用炸药声音作业处理煤仓堵塞,导致煤尘飞扬达到爆炸界限,放炮火焰引起煤尘爆炸造成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B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C必须强调。传染病要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D肖邦的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诗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缕衣

杜秋娘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诗浅显而有味,收在《唐诗三百首》里。流传很广,其意义不需解释。

扬牧先生在三月号《中外文学》里有《惊识杜秋娘》一文,对此诗提出一个新的解释。以为“金缕衣不是活人无端穿的锦衣,而是死人穿着的寿表!”他说:“‘纨与素’是可以穿戴的,金缕衣却惟有人死以后才贴身穿在尸体上,以为可以保存尸体之不朽。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两座古墓,用黄金制成的丝缕缀连而成,故亦称‘金缕玉表’,以之包扎尸体上下,四肢五官部位。宛然可辨。出土的两套金缕衣,一长约188厘米,一长约172厘米,从图片上看来,确是金光灿烂之物。”显然,杨牧先生之所以作此新解,是由于金缕表出土而获得启示。

事实上,所谓“金缕玉衣”,《后汉书》已有相当详细的记载:“汉旧仪曰:帝崩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以玉为札,长一尺,(广)二寸半,为柙,下至足,亦缝以黄金缕。”金缕玉柙原是帝王襄尸之物,后来没有帝王身份的人,甚至如宦官之类也有僭用的,这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大陆出土之物当然很有价值,让我们可以看到古帝王的一种排场。惟此“金缕玉衣”是否杜秋娘所指的“金缕衣”,不无可疑。

白居易《秦中吟》议婚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指活人穿的衣裳。杜工部《哭严仆射归榇》:“风送蛟龙匣。”苏东坡“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龙匣玉柙则是指死人穿的衣饰。死人穿的那种全套衣饰不称为“金缕衣”,只能称为“金缕玉农”或“金缕玉柙”或“珠玉押”。《红楼梦》中“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想缕金生就是金缕之意。金缕状华丽富贵。金缕不仅用以缝衣,也可以制其他物件,例如李后主词《菩萨蛮》“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是鞋可缕。《邺中记》“石虎时著金缕合欢裤”,是裤可缕。故金缕衣仍是活人穿的衣服。

(选自《梁实秋读书札记》有删改)

6下列对于“金缕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金缕衣”不是活人穿的锦衣,而是死人穿的寿衣。

B“金缕衣”又称“金缕玉衣”,它在古代是富贵的象征,是活人穿的衣服。

C“金缕衣”不同于“金缕玉衣”,它是以黄金为丝线缝制而成的衣服,是活人穿的。

D“金缕绣罗襦”之“金缕”与“珠襦玉柙”指的都是“金缕衣”,即活人穿的锦衣。

7下列不属于梁实秋先生怀疑杨牧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金缕玉柙原是帝王裹尸之物,后来没有帝王身份的人,甚至如宦官之类也有僭用的。

B白居易《秦中吟》议婚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指活人穿的衣裳。

C《红楼梦》中“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想缕金也就是金缕之意。

D李后主词《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邺中记》“石虎时著金缕合欢裤”。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缕玉农”也称“金缕玉柙”,它与“风送蚊龙匣”中的“蛟龙匣”一样都是一种寿衣。

B风姐所穿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并不属于“金缕衣”之类。

C关于“金缕衣”与“金缕玉衣”的区别,前者引用了《哭严仆射归榇》等诗文材料,后者引用了《红楼梦》中相关材料。

D按照封建礼制,“金缕玉衣”本是帝王的专用品,后来富豪、权贵也在使用,这并不违礼。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劝君莫惜金缕衣”中的“金缕衣”与“金缕绣罗襦”中的“金缕”意思相同。

B“金缕玉衣”没有单件,都是成套的,“金缕衣”可以是单件的,如“金缕裤”、“金缕鞋”。

C“金缕玉衣”原是封建帝王裹尸之物,由此可知,身着“金缕玉衣”的刘胜,曾是西汉的一位帝王。

D杨牧认为“金缕衣”就是“金缕玉衣”,他是根据河北满城的考古发掘所作出的结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孔子的弟子)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夸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吨。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又,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节选自《札记·礼运篇》)

【注】蜡(zha):年终祭祀。观(gua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大道:理想的治国之道。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孤:年幼无父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废疾:残废的人。隐:消逝。大人:这里指统治者。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给弟弟。选:选中的人物。考:考察。势:指职务。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逮:及,赶上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推举

C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知:通“智”,有才能的人

D著有过,刑仁讲让刑:处罚

11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大同”思想的一组是

①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④男有分,女有归⑤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⑥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孔子之口描绘出一幅大同世界的蓝图,这也是儒家宣传的理想社会。

B在作者看来,只要天下成为公共的了,天下就可以非常太平,人人能够安居乐业。

C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对偶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生气勃勃。富有战国游说之士的文风。

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强烈的反差表现出“大同”和“小康”社会的优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3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0分)

(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分)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3分)

(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的两句诗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_______

15填空(6分)

(1)“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蜀道之险,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道:“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寄寓飘泊不定,老病孤独之情。

(2)《登岳阳楼》中写洞庭景观的两句“,________”显示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3)儒家大师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认为施行王道要加强教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足。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有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地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

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生命。这神秘而羡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选着多少暗示?

(有改动)

16从全文看,关于生命,作者有哪些思索?请概括回答。(6分)

答:_______

17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第1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

(2)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

18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2分)

答:___________

(2)“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2分)

答: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说:“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对此,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

六、(12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并加以整合,给“3C”下一个定义。(4分)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G是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市某日当天夜里到第二天的天气预报,请你阅读后根据要求答题。(6分)

日期2009年某月某日

天气小雪转多云,早晨部分地区有雾

气温-2℃—2℃

风力4—6级

请你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信息,给从事下面三类活动的人做出得体的提示,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①对喜欢晨练的人:___________

②对骑车早行的人:___________

③对开车外出的人:___________

2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面是王维的诗句,请你任选一句,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其所表现的画面。50字左右。(4分)

(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元中。(《汉江临泛》)

答: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不仅是参禅,为人、为事、为学、为文、为艺……概莫如此。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达到的境界也不尽相同。

请以“境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篇5: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试题题目

高考作文命题,立足时代特征,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

作文题非常突出立德树人、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对国家和民族肩负的责任。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有人说,作文是时代的影子,它把时代的影响留存下来。

融会新思想、突出时代主题,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同时,帮助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时刻铭记前辈们的光荣与梦想,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全力以赴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3.作文选材重在测试考生逻辑思辨能力

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

要加强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的训练,不是套路化的训练,而是个性化特色化的训练。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模板

1.立意在素养,对接高考

试题以素养立意命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水平和语文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即将在新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表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将引领未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本次高一高二语文试题,体现了检测学生在高中学习的不同阶段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指导思想。

语文学科高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的六个层级在本次高一高二两套试题中均有较清楚和全面的体现。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考察识记与理解能力;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分析综合能力;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审美体验,考查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等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语语言运用题考查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作文则反映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表达应用等综合能力。两套试题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性质,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判断、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运用等思维品质的考查,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积累、运用等核心语文素养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其考试技巧与能力的考查。

两套试题均包括阅读题、表达题两大板块。试题设计符合新的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与高考联系紧密。

2.导向在教学,夯实基础

两套试题特别注重与教材的联系,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有利于引导师生结合教材开展教学。

两套试题的名篇名句默写题与教材联系紧密自不待言。高一试题的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人物传记材料的阅读,是高一第一学期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阅读》的体现。文言文阅读选择《项羽本纪》的段落作为试题材料,而且在翻译题中直接要求翻译《鸿门宴》的句子,与教材《鸿门宴》紧密联系。在语言运用题中出现语音试题,而且注音词语直接来自必修教材的重点词;同时出现对必修教材“梳理探究”联系紧密的汉字六书、对联试题,在名篇名句默写题中出现“名著导读”《论语》的名句试题,充分体现出对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视。高二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小说阅读,是对必修三学习小说的反映;语言运用部分也有与教材联系紧密的试题,如第18题虚词填空题,材料来自必修教材《红楼梦》的段落;第19题补写语句题,材料来自必修教材《动物游戏之谜》。两套试题的作文题,在文体上均不再是过去的“文体自选”,高一年级明确要求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是对高一第一学期要求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的体现;高二年级明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是对高二阶段要求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体现。

这种在试题中或直接选取教材材料,或选取与教材联系紧密的材料,体现了教材对学生在高中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的不同,在教材与高考的联系处生成试题,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学导向无疑是正确的。

3.落点在育人,文化熏陶

试题材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呼应社会热点,发挥了语文的潜在育人功能。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高一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中国文学乐观精神的材料,有利于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梁思成的高尚精神品格对学生具有明显的教育启发意义;作文试题选取学生高中入学报到的场面作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生活,塑造美好心灵。高二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结合长征五号发射升空的社会热点选取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个矿工的遗嘱》,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广大的打工群体的精神世界;语言运用第20题选取我市《留守儿童报》对全市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材料,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作文试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这些直接传递正能量的试题材料,体现了语文关注生活、促进人的全面成长的本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

4.努力原创,科学规范

统考试题必须创新。统考试题的创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努力避免借用或抄袭网络原题、陈题,才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达到检测的目的。本次高一高二语文试题,基本没有借用或抄袭网络原题,所有试题均为原创题,选材的视野较开阔,命题的角度较新颖,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达到了考试检测的预期目标。

本次高一高二两套语文试题,设计严谨,规范性强。试题语言表述努力按照高考试题语言表述的要求进行,试题编排格式也努力按照高考试卷格式进行编排,没有错误试题,没有错误答案。

对试题及答题情况的具体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二)“语汇积累”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课外知识积累情况及灵活运用语文能力,试题不仅灵活,而且面广,但没有脱离课本及学生生活。这一部分丢分多一些。70%学生由于平时爱看书,善于积累,善于动脑,丢分不多;30%的学生学知识发死不会运用,另外知识面也窄,不能运用自如,丢分多一些。如3小题的歇后语,4小题的古诗运用和5小题的谚语,很多学生会背诵却不能运用。今后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读书,积累词汇,并加强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祖国语言的训练。

(三)“阅读理解”部分

这一部分分课内、课外两道阅读题,试题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难易程度适合。80%的学生答得不错,丢分不多。小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清,答题情况不理想,如文段一的2题答非所问。还有一部分学生概括、理解能力较差,导致文段二的5、7小题丢分较多。今后,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成绩。

(四)“作文实践”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试题接近学生生活,能使他们言之有物。第一题比较简单,学生都能写出来,只有少数学生句子不通;第二题由于学生没见过题型,丢分较多,特别是“编者的话”,平时学生视而不见,此时无从下笔。第三题的两个文题都是学生熟知的事物,他们有话可说,说起来滔滔不绝,没有跑题现象。但是有些学生忘了信的格式,特别是署名和日期颠倒了,丢分较多。今后还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实践。

以上只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的问题所做的试卷分析;通过分析这张考试卷,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留给他们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6: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媛yuán 绯闻fēi 拧毛巾níng 逸兴遄飞chuán

B.挣揣chuài 踮脚diān 涮羊肉shuàn 载歌载舞zǎi

C.殷红yīn 脚癣xuǎn 顷刻间qīng 长歌当哭dàng

D.腈纶jīng 盘踞 jù 迫击炮pǎi 绿林豪客lù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所选词条有形似字,有多音字,以形声字居多,课内外相结合。“腈”考查声母的,属难度较大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党中央雷霆反腐,继后,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年终收官,更是以曾任中办主任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落马震憾收场。

B.过去一年,雾霾成为老百姓关注最多、诟病最多的环境问题,党中央发起“向雾霾宣战”的号令,“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C. 马云接收香港《南方早报》记者专访,在一个多小时里,嬉笑怒骂,谈笑风声,与记者纵论企业管理、互联网发展以及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向。

D. 王羲之作为“书圣”的名声与影响,可谓妇儒皆知。但这位“书圣”结缘浙江天台上的情况,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天台山主峰华顶山上,曾经树立过王羲之独笔鹅石碑。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应用性强。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语料不仅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还渗透传统文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美联社报到,内阁敷衍了几天,终于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给国会共和党人的国债上限方案发难,以平息民主党的不满情绪。

B.他自小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只见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C.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D.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命题意图】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本题沿用近几年的命题思路,语料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考查的是虚词、成语、熟语。涉及到词语使用的词义与语境不符,感情色彩不符和望文生义等方面。通常4个选项中会有一个词语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往往不会影响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关键是考生要调整好心态,不受生难词语的干扰。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我们看海去》城南旧事》《城南旧影》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命题意图】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语序不当、偷换主语、不合逻辑(否定不当)等语病。语料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5、依次填入下面三副对联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庆新春,欢容满面 ;歌盛世,爱意盈心 。

② 桃花扇,万古奇文论语篇。

③粉墨辨忠奸,轻歌曼舞皆世态;琴琶 ,急弦缓管尽人情。

A邻里和 人情美 千秋绝唱 诉悲欢 B人情美 邻里和 千秋绝唱 弹喜怒

C人情美 邻里和 百年难见 弹喜怒 D人情美 邻里和 百年难见 诉悲欢

【命题意图】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和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写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语料不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还渗透传统文化。

【改编】6. 以划线句为例,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开头,仿写句子。(4分)

20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为我们留下了思考的音符。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命题意图】考查句式的仿用。该题从《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中选取,学生在做题时普遍感到熟悉,但编者发现学生只在被动地感受亲情,其实还可以写并肩作战的同学之情。7.根据下列情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50个字,5分)

儿子:妈妈,今年3月8日正好是星期天,3月9号才正式开学。

妈妈:是啊,这个学期很短,总共还不到四个月。

儿子:我是说今年“3.8妇女节”不用像去年那样要做很多作业,也不用写感谢信,买节日礼物了。

妈妈:

【命题意图】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命题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特定语境,能力要求明确,限定中有发挥的空间。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给三字经去“糟粕”是权力致命的自负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近年来,传统文化出现了微弱的复苏迹象,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有家长、老师让孩子读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从教育内容多样化、中国文化重建这两个角度,这些努力都是可取的。

这时候,山东省教育厅却开始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人们的努力进行限制。这个原则人们十分熟悉,看上去也很正确。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是有人来取,有人来去,对于这样的事业,我有两个疑问:谁有能力来“取”和“去”?

法官之所以有能力判断案件双方的是非曲直,是因为他站在当事人之外。一个人或机构宣称自己能够对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就一定意味着,他相信自己可以站在传统之外,不,应该说是在传统之上。自己高于传统,自己不受传统束缚。其实,这两者紧密相关,总之,自己跟传统无关,因而完全可以对传统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进行理性的权衡、判断。第二个疑问是:即便这世间真有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相信,自己具有这个取、去的能力,那么,他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取、去?他当然说,会按照正确的标准。问题是,他心目中的正确标准果然就是正确的标准吗?对他来说正确的标准,对于别人来说就是正确的吗?显然未必。毕竟,对于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假如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相信自己是按照正确的标准选择的,那他必然假定了,他就是正确,他就是这个世界的标准。

揆之于历史,在人们可记忆的岁月中,对于传统,似乎都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很显然,采取这一原则的主事者相信,历史已经终结了,传统已经死亡了。因而,自己已站在传统之外、传统之上,可以像观赏博物馆中的展品一样,挑挑拣拣。而他挑拣的标准,其实不过是自己的标准。这个时候,也无所谓标准了,因为,他不在传统之中,也就根本没有价值可言。他的唯一价值就是自身当下的需要。自身需要某个东西,就是精华,不需要的东西当然就是糟粕。由操着这样的标准的人一路挑挑拣拣下来,最后,传统几乎都被糟粕了一遍,奄奄一息了。这就是看上去无比正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实际效果。归根到底,这一原则背后隐含着理性的致命自负和权力的致命自负。

其实,《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蒙学教材成为经典,被人们广泛传诵,已经证明了,他们就是精华。当然,这样的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告诉世人的。他们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由无数父母、孩子、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

没有比这个漫长时间过程中的自发选择更明智的了。从时间选择出来的这些蒙学教材中间挑拣精华、糟粕的人,等于宣称自己比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二三十亿人更聪明。今天,还会有人相信,给《三字经》下禁令的是这样的人吗?

——摘自《新京报》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必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选择优秀传统文化。

B.家长、老师让孩子读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可见,传统文化的复苏迹象明显。

C. 无数父母、孩子、老师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蒙学教材,时间已经证明了,他们就是经典,就是精华。

D.以自身当下的需要为挑拣的标准,其实这背后隐含着理性的致命自负和权力的致命自负。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其行为无可厚非,但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人们的努力进行限制,其干预行为显得不科学。

B. 一个人或机构都在无形中受传统影响,因而不可以对传统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进行理性的权衡、判断。

C.在人们可记忆的岁月中,历史和传统文化,都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挑拣出来的。

D. 《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蒙学教材被父母、孩子、老师自主、自发地选择,大可不必由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0.根据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至少写出三点)(3分)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层级为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一双三十年没握过的手

作者:蒋新

①他躺在刚刚启用的新病房里,合着眼,身上、鼻腔里插着四五条或粗或细的软管子。 可按照他的脾气,他的性格,他的气力,是绝不会让这些软巴巴的管子欺负的,但这时他没有一点办法,刚刚被手术过的胃,不允许他去和这些管子们计较,锁着的眉头间流出刚强下的无奈。

②按照医生的嘱咐,隔一阵子就要给他捋捋腿,捏捏脚或者搓搓手。这双手我是最熟悉不过的,可是,这双熟悉的手却30年没有直接接触了。不知宽厚的掌心,粗大且硬的手指肚里,还有那层起起伏伏的硬皮上握着怎样的温度。我的手和他的手一碰撞,除了印证视觉给予的感知,体会手上的力气外,这双手究竟打磨过多少冷的热的硬的粗的物体,只有跳跃在手上的青筋知道。

③他是我弟弟,比我小三岁。

④我们曾经拥挤在一张木板床上睡觉,一个被窝里打仗,睡觉的时候,不是我把被子裹起来晾他,就是他扯过被子去冻我。这些在睡梦中进行的过去式,常常让父母瞅着我们裸露的脊梁发愁:被子小了,被子少了。

⑤在被子逐渐富余起来的时候,我们也如同一窝羽毛丰满的鸟儿,各奔东西,谋职娶妻生子,为自己的日子奔波忙活。曾经在一个被窝里滚打摸爬的兄弟,留在成年时空隧道里的只有默默地关注,事情的相告、提醒或完成,情感的交流则萎缩干涸,全凭第六感觉去体味去测知。

⑥我不知道中间的电阻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持续给力?时间?空间?年龄?面子?还是脑沟里所谓的成熟?成熟太讨厌,成为背叛、忘记、失去过去许多美好日子的罪魁。在失去的路上,为遗忘栽培起来的成熟,都毫无例外地蒙着自以为是的千年尘垢,像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黄土高坡,把过去与曾经压榨成粉尘飘扬。想不到在这个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我们的手接触在一起,开始感知对方久违的体温。

⑦这双曾经与我掰手腕较劲的手,留下太多的记忆。

⑧这是一双与煤炭打交道的手。他顶替父亲在煤矿就业,成了我兄弟间唯一继承父业的“煤二代”。下井挖煤,使锨弄镐,天天复制相同的作业内容,使他迅速完成了学生手向矿工手的转变。粗了,厚了,硬了。黑乎乎的煤和井下冰冷坚硬的石头把手的光洁毫不客气地全都打磨掉,换成了结实有力的粗糙刺喳。膀子宽了,胳膊粗了,有了很壮美的胸大肌和线条分明的三角肌。几个月后,与他再掰手腕,就赢不了了,而且数次角力,我永远是不能超越的第二名。

⑨那年过年,我们聚在一起喝酒,望着渗透在他手纹和指甲尖上的黑,建议他经常用猪胰子洗手,用小刷子刷刷。他说,白搭,今日洗了,明天就又这样了。那时他还没有找对象,我担心粗糙的手会给他相对象时减分,但没有把这小心思说出来。他对自己似乎很欣赏,常对我的两个姐夫,还有周围的同伴炫耀,与他们掰手腕、举重,每次比赛亮招,他都将扬眉的自豪毫不掩饰地挂在方方正正的脸上。

⑩粗厚刺喳的手,细活儿却干得一点儿都不含糊。摊煎饼本来是妇女们的活儿,他也会。我曾见过他摊煎饼的姿势,T型式的煎饼筢子被他抡得十分精致,吱吱响的鏊子上飞出一张张圆圆的煎饼,那时他还不到20岁。只要与母亲聊天,说起家务活,母亲总夸他最棒,有力气,会干活。

⑾这双会干活的手后来去做了木工,后来又以矿区土建队队长的身份去布置作业,然后与同事一起去做自己布置过的拉大锯,推刨子或者抡斧子的事情。他说,他不清楚当官的滋味,从来没有在办公室里安安稳稳坐上一整天,只知道当工人和干活的滋味。他一直觉得当工人最好,最省心,最有面子,“咱们工人有力量”给他的烙印很深刻,抹不掉。劳动,或曰干活,宛如血液一样与他紧紧地融为一体,在付出体力的过程中,享受干活赚来的爽快和智慧。可是,当他在接近50岁被告知煤矿改制,停产,提前回家的时候,他才发现当工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珍藏的面子。变化没有慈悲,也不以自己的意志、愿望、想像、期盼、渴求以及梦为转移,人只能在变化的潮流里随潮涌动起落,弱者尤其是。在时代向一个方向聚集的时候,弱者的身上都会去承载孕育滋养许多新词汇的诞生。比如下岗,比如待岗,比如改制,比如买断工龄。无数弱者的承受又不能不说是一座丰碑,历史从弱者身上碾过的痕迹,就成为永恒的碑文。

⑿工作没有将体面进行到底,那双打磨几十年的手则很给力,干活的人群里依然闪烁着他的影子。倔强依然在他身上滚动。超出我意料的是他竟然去劳务市场揽那些装沙子卸水泥之类的重体力活干。那次相聚,我跟他说,“活可以干,但不要去干那些重活累活了。”“一阵子的事,来钱快。”他说干一晌午能够挣50元,比上班挣得多。他边说边伸着手掌比画,似乎那50元就在手上跳跃。手已经被水泥沙子染成了相同的颜色,手掌本来的底色已经无影无踪,圆润红润白皙细腻修长等等诸类描写手的词汇统统与我眼前的这双手不沾边了,手真的成了他过日子的工具。

⒀挣钱,攒钱,为儿子买房,帮儿子娶媳妇,替儿子还账,成了这双手的主旋律。他一天至少干两份活,一份相对固定的临时工,替改制后的煤矿管理工人浴室;然后利用双班倒的空儿,去劳务市场揽活。他嘲弄自己是“专兼职复合工”。

⒁我留意过他经常揽活的劳务市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居多,或站或蹲地待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没有人去喧哗打闹,也极少有人凑到一起儿侃大山,最直观一致的动作是抽烟。抽烟成了他们等待的最好方式。各种烟味儿混合凝聚在百十平米的空间里,成为狭小一角独有的标志。只要有轿车、越野车、商务车,抑或工程车、货车经过这里,而且放慢速度,他们的眼神都会齐刷刷地聚过去。车一停下,等待的人,不管什么姿势,立即都会朝车聚集。只听从车上走下的人喊:“装煤的,装一吨5块钱,要3个人,有干的吗?”或者喊:“往6楼扛地板砖,一平方3块钱。当天结算给钱。”价格若是低,等待的人便嘟嘟嚷嚷不靠前,或讨价还价要求增加费用,有的则躲在一旁去低声骂娘。若价格合适,等待的人便立即拥上去报名。招工的便从一圈人中敲定自己中意的合适的,或直接开车带走,或定好时间、地点,让挑好的人自己去。这里没有纸质的合同,全部是口头协议。我问过等待的人,不签协议出了事情咋办?我担心安全和能不能及时兑现钱。那人回答很干脆:“能出啥事,都是一天半天的活,干完活拿钱走人。”我没有继续问,我知道有时候无形潜规则比有形的合同更重要。

⒂我没有想到不把生活的艰辛放在眼里的他,平时闷声不吭的他,竟然在这里用原始的力气去交易迫切需要的钱,只是他已经不年轻。

⒃三年前他给儿子按揭了一套结婚用的房子,每月要还贷款。贷款像条无形坚硬的绳索,笑眯眯地把他拽到了劳务市场。是贷款让他来的吗?我又疑问地拷问自己。

⒄装修房子的时候我去了。他正在往六楼背地板砖。砖是奶油色正方形,每片60公分,重20公斤左右。他先把两片砖放到墙角一个木架子上,然后屈膝将背靠上去,砖就稳妥妥地贴在他的脊梁上了。上楼梯的速度很缓慢,而且愈往上愈慢,头愈来愈低,气愈喘愈粗。扣着砖的手指则没有任何松动或变化,钉子似的托着背上的砖。头,砖,腿,在台阶上构合起一个特有的形象,机器人似的在台阶上转弯,喘息,移动。我又一次劝他雇人。他指着堆在房间里的水泥和沙子说:“它们都弄上来了。还怕砖上不来?”然后算账给我听,单是往上弄这些东西,就要花四百多块钱,不花这钱,不就相当于挣了?两天挣这些,值,赶上高工资白领了。

⒅我无语。 ?

⒆我捏着与三十年前感觉完全不同的手在想,也困惑了。

⒇于是,我想写点文字给侄子们,题目是: 。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减

【选材意图】纵观年的17套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大阅读的选材以叙事类散文考查的篇目最多,浙江近三年里有2年均为叙事类散文。该语料生活气息浓郁。

11.以“学生手”为例,概括出本文弟弟的手所经历的身份的转变。(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12.第七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布局谋篇方式的分析,属评析题型。

13.第11段最末划线句意味深长,说说你的看法。(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讨文学作品意蕴以及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

14.第14段写他弟弟在劳务市场怎么等活,怎么干活等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5.文章结尾有两处空缺处,请各补写一句话,并简述你这样写的理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讨,并考查用语简明连贯的能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20题。(19分)

秋,七月,吴越王镠遣钱传瓘将兵三万攻吴常州,徐温帅诸将拒之,右雄武统军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壬申,战于无锡。会温病热,不能治军,吴越攻中军,飞矢雨集,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谦迁中军旗鼓于左取貌类温者擐甲胄号令军事温得少息俄顷疾稍间出拒之。时久旱草枯,吴人乘风纵火,吴越兵乱,遂大败,杀其将何逢、吴建,斩首万级。传瓘遁去,追至山南,复败之。陈璋败吴越于香弯。 陈璋败吴越于香弯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6分)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摘自《荀子.大略》

23. 解释句子“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中“克”的含义。(1分)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这句话的看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只选做3小题)

(1)罗幕轻寒,________________。明月不谙离别苦,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 , 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4)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命题意图】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纵观近三年浙江名句默写题,必修教材中常见常用名句是考查的重点。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再远一点

蔡天新

再远一点

我们将看到

人群像砂粒

堆砌在一起

彼此相似

再远一点

我们将看到

房屋像贝壳

或仰或卧

难以分辨

再远一点

我们将看到

城市在陷落

市民们纷纷出逃

搭乘超员的旅客快车

再远一点

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 不得脱离诗歌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 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套作。

上一篇:网络文案策划岗位职责下一篇:爱心企业的助学金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