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024-04-17

§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10篇)

篇1:§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认知蛔虫的形态结构,归纳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能说出如何防治蛔虫病。

2.通过实验观察蚯蚓,认知蚯蚓的形态结构,归纳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结合日常生活,知道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重难点:

重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类的主要特征

三、学法指导:

1、明确目标,认真阅读课本p8-p11的内容,勾画重点及难点。

2.(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P8“蛔虫”P10“蚯蚓”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3)通过练习反馈。

四、学习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1.水螅通过出手上的 帮助捕获食物,食物在 内被消化吸收,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从 排除。2.涡虫是 动物中自由生活的种类,大多数这样的动物在 人和动物的体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2.新授知识:认真阅读教材,根据目标勾画重点内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时间8分钟)自主学习,完成自学题目(时间20分钟 每空一分)

1.蛔虫寄生的部位?蛔虫的身体结构怎样?

蛔虫是怎样运动的?

2.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①、体表有,起保护作用,还能分泌消化酶的抑制剂,防止自身被寄主消化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靠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③、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提高生存机会

3.危害:蛔虫病 成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一般并不严重;数量多时(据报道,曾经有一人肠内有蛔虫1448条),造成肠道阻塞;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如:肺水肿等。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4.想一想如何预防:

5.通过自学哪些还属于线形动物,总结它们的主要特征?

6.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扁形动物与线形动物的区别?

7.尝试从体型、运动方式、消化、呼吸方面从新认识蚯蚓。

8.通过观察蚯蚓、沙蚕、蛭的形态总结它们的主要特征:

9.从各自的特征上你能区分开线形动物与环节动物了吗?

10.合作探究:(先自主学习再交流)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群学);

(三)展示交流,评价点拨(预设交流主题,预设点拨方法);(对知识点阐述要精准,要脱稿展示,落实基础知识。)

五、达标测试(时间10分钟 每题一分)

1.对蛔虫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消化器官简单,有口无肛门

B.体表有角质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C.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的蠕动 D.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2.人很可能感染蛔虫病的生活习惯是()

①喝白开水

②喝生水

③睡懒觉

④随地大便

⑤不勤洗手

⑥不勤漱口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⑥ 3.对钩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细长 B 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个胚层构成C 有口有肛门 D身体呈圆柱形

4.区别蚯蚓身体前后的简便方法()

A 前面有眼 B 后面有肛门 C 前面有刚毛 D前面有环带 5.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复杂而且高等的地方()

A 生殖器官发达

B 消化管结构简单

C 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D身体细长,雌雄异体

6.蛔虫寄生的场所是()。

A.人的肌肉里 B.人的胃里

C.人的小肠内

D.人的大肠内

7.蛔虫体内最发达的器官是()

A.感觉器官

B.消化器官

C.神经器官

D.生殖器官

8..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 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9.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A.防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 D.协助呼吸

B.改良土壤

10.下列哪一项是蚯蚓不能完成的?()。A.提高土壤肥力

C.蚯蚓能吃地下害虫

D.蚯蚓的身体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11..生吃不干净的蔬菜瓜果,容易得蛔虫病,其原因是()。A.蛔虫的幼虫进入体内

B.蛔虫的受精卵进入体内

C.蛔虫的感染性卵进入体内

D.蛔虫的未受精卵进入体内 12.不是与蛔虫的寄生生活相适应的是()

A 消化管简单B 体表有角质层 C 生殖器官发达 D身体呈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13.与蛔虫相比,蚯蚓身体最明显的区别是()A 身体细长 B 身体扁平C 有肛门 D身体分节

篇2:§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理解蚯蚓适于土壤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3、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和蚯蚓的生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和蚯蚓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及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蛔虫和蚯蚓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

三、教学难点

蛔虫和蚯蚓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

四、时间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活蚯蚓(烧杯+潮湿的土壤)、糙纸、浸有清水的棉球(培养皿)、放大镜、有橡胶管套的镊子、玻璃板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线形动物

(一)复习旧知

1、水螅体内的结构叫做()

A.空腔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腔

2、下列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腔肠动物是()

A.血吸虫

B.涡虫

C.海葵

D、猪肉绦虫

3、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A.涡虫

B.血吸虫

C.珊瑚虫

D、猪肉绦虫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问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2、过渡:蛔虫是线形动物的一种,为什么蛔虫能寄生在人体体内而不被消化?它有哪些特点适合寄生生活呢?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8-9,并完成《学法》上的课前预习。

(五)代表动物——蛔虫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5-10和“想一想,议一议”的图片,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1)蛔虫的身体呈什么形态?雌虫和雄虫有什么区别?

(2)食物进入人体后会被人体消化吸收,为什么蛔虫没有被消化呢?(3)蛔虫两端有哪些结构?

(4)进一步展示人的消化系统示意图,提问:蛔虫的消化管包括哪些器官?与人的消化系统相比,蛔虫的消化管有什么特点?

归纳: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提问:这一特点与蛔虫摄取的食物有什么关系?(5)与消化系统相比,蛔虫的生殖器官有什么特点?(6)蛔虫有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2、归纳总结: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3、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活。

4、提问:蛔虫是如何进入人体的?教师简单介绍一下蛔虫的一生。

5、提问:蛔虫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的?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病应注意什么?

6、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六)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对,线形动物。那除了蛔虫外,还有哪些线形动物呢?

2、展示蛲虫、钩虫、丝虫、秀丽隐杆线虫等图片、资料,这些动物与蛔虫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3、归纳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

(八)反馈

(九)板书设计

线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蛔虫

1、形态结构(1)体形:呈圆柱形(2)有口有肛门(3)体表:有角质层(4)消化(5)生殖(6)运动

2、蛔虫是如何进入人体?

喝、吃、拿

3、预防蛔虫病

二、其它常见线形动物

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

三、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课时 环节动物

(一)复习旧知

1、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2、蛔虫区别于绦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

A.寄生

B.有口、有肛门

C.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 D.繁殖能力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1、展示实物蚯蚓,问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2、过渡:蚯蚓的身体也是细长的,但是它却不属于线形动物,而是环节动物。蚯蚓为什么被称之为环节动物?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9-11,并完成《学法》上的课前预习。

(五)实验——观察蚯蚓

1、小组分发实验材料用具,明确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观察蚯蚓。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问题之后简述其原因,并通过实验讲清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3、归纳: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你了解蚯蚓多少?

(六)主要特征

1、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其他的环节动物——沙蚕、蛭。

2、归纳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生通过自学和生活常识举例说出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

(八)反馈

(九)板书设计

环节动物

一、代表动物——蚯蚓

1、体形:

2、身体由_________________构成,靠近前端有______

3、触摸腹面有________的感觉,有许多小突起是______

4、运动:

5、呼吸:

二、其他环节动物

三、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篇3:§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所谓动物意象, 是指在作品中作者通过以人为主体而创造出的人的思想和动物形象结合的产物。迟子建的长篇小说有《额尔古纳河的右岸》《白雪乌鸦》《热鸟》《伪满洲国》《树下》《越过云层的晴朗》等作品, 并且《额尔古纳河的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中出现很多动物的形象, 如被无辜豢养的驯鹿, 铁丝网圈住了羊群, 文中还出现了乌鸦、老鹰、猎犬、黄蜂、兔子、狼、鹰、天鹅、灰鼠、啄木鸟等等动物形象。其动物叙事或以动物类比人类, 或以动物对比人类, 具有鲜明的寓言性。

一、亲人朋友般相依为命

迟子建认为人类不仅需要人文关怀, 还需要生态关爱;如果不从生态关爱的广阔域野来深化人文关怀, 那就不能算是根本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传统的“人文关怀”基于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视人类为世界的中心, 自然界不过是人类征服和利用的对象, 被排除在“关怀”之外, 人和自然应该在关怀中产生亲人般的温暖。正是因为迟子建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性中的美与善, 她坚信邪恶不可能主宰一切, 几乎在她的每篇小说中都能发掘出人性之光, 给读者以美的启迪和对善的向往。

迟子建笔下的动物是和人类是有着平等关系的, 无论是在感情还是交流上。《一匹马两个人》里见证一对老夫妻的那匹老马, 替儿子给老人送终, 这匹马一直跟随着老俩口, 不离不弃, 直到生命的终结。还有《越过云层的晴朗》里经历六道主人周折的那条狗, 《白银那》里极好的渔汛却让父子、夫妻反目。还有《酒鬼的鱼鹰》《原野上的羊群》《百雀林》《五羊岭的万花筒》等, 可以说, 自然精灵、家养驯兽、牛羊马狗鸭无不在迟子建笔下灵气活泛。

二、祖先神灵的崇拜信仰

在迟子建部分作品中, 动物似乎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 有着崇高的地位, 人们也把这种零星的动物当作自己的祖先。《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典型的例子。翻开这部小说, 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古老而又豪迈的动物世界, 一个神奇而又神圣的文明。例如作品中提到了伟岸而又让人害怕的黑熊、骁勇而又通人性的老鹰、凶残且极有战斗力的野狼, 以及被当地为视为神的驯鹿……这些动物是这片山林的主人, 他们和人类一起共同建筑了黑土地的文明。

驯鹿是这里的一种特有动物, 它的种族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 它们有着自己辉煌的历史, 鄂温克人把它们当做自己的祖先, 民族的神灵。小说里这样说道:“据说只有我出生那天, 尼都萨满因为前一天梦见了一只白色的小鹿来到我们的营地, 对我的降生就表现出无比的欣喜, 喝了很多酒, 还跳了舞, 跳到篝火中去了。”在庞大的生态系统中, 植物和动物都是富有灵性的, 灵性是人类心灵与外物交感兴会时的灵魂超越性, 是生物本身所体现出的自然力量, 那是自由与野性的碰撞, 是生命的质感和心灵的强烈战栗。

不单单只有驯鹿, 自然界中的一切, 在鄂温克人心中都是有生命的, 都是有灵魂的。因此, 鄂温克人无比敬畏大自然。也正是因为这种膜拜和信仰, 在迟子, 迟子建永远都是无比自豪的向读者展示鄂温克的风采和精神, 她不仅看到生态失衡的现实, 也深刻地透视出在这个历史境遇下的扭曲人性。

三、社会附属的生活边缘

动物本身作为一种和人类共同生活的生命存活在人类周围, 人类并未伟大到所有都将动物当作家人一样温暖对待, 社会上我们依然会看到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它们处在社会的边缘, 迟子建是一位生命的朴素挚爱, 对人性的独特尊重, 对自然的由衷赞美的作家, 这些小动物的悲惨命运在她作品中也是经常体现, 比如, 《逝川》中会流泪的鱼, 《雾月牛栏》中因为初次见到阳而缩着身子走路的牛, 《北极村童话》里的那条名叫“傻子”的狗, 《鸭如花》中那些如花似玉的鸭子等。

迟子建笔下很多动物形象都寄寓着主人公的情感, 这些动物形象只具有外形, 没有包含动物自身本质和文化, 只要用来隐喻另一类事物, 它们不光以现实形象出现, 而且还作为象征意象而存在。《越过云层的晴朗》以一条狗的视角, 让我们领略到人的残酷无情和动物的卑微弱小, “我就这么在酒桌上被抛弃了。我想我对他们没用了。人用我们的时候, 我们就是他们嘴中美味的食物, 一旦他们用完了我们, 我们变成了屎, 随随便便地就给遗弃了”。迟子建向我们展现的人性在动物的纯真的面前是令人失望的, 在对待动物方面, 人类永远是背叛者和破坏者。是啊, 人对待人本身都如此冷漠, 何况对待动物呢?

20世纪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现象日益兴盛, 动物小说虽获得长足发展, 但动物叙事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混乱, 众说纷纭。在迟子建的动物叙事作品中, 她通过动物来暗喻人类的转喻层次和通过纯粹动物性的描写叙事的认知层次, 始寻求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和谐, 高扬生态意识。从而跳出了传统的人学视野的束缚, 巧妙引入了生态学视野, 在更加广泛的文化视阈中树立了全新的审美价值理念。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生态伦理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种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对照。人类曾因创造自己的反自然文化精神而背离了生态的伦理和道德, 当人们再次回到生态伦理时, 生态主义的文化理想经由文学发现之路得到了更好的阐释和提升。”迟子建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明人类必须重新回到自然生态伦理状态体验其他生命的境遇, 才可能进入到重返自然写作的思维进程中, 才能够重新确立文学自身的审美维度和精神力量。

摘要:20世纪以来, 动物小说或者涉及描写动物的作品, 呈逐步增多之势, 迟子建的小说的不同视角的创作方式也为她的叙事展现出不同的魅力。本文通过从迟子建叙事文本中人与动物的关系着手, 将动物与主题联系起来, 从而将“动物叙事”的概念融入其中, 并继续展开研究, 把对人性的探索、对感情的抒发等问题与之联系起来, 再将其以特殊的接入方式切入到作者表达的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关键词:动物叙事,人与动物,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沈石溪.漫议动物小说[J].儿童文学研究, 1998.

[2]刘志敏.论迟子建小说的生态叙事[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3]吴义勤.狗道与人道——评迟子建长篇小说《穿过云层的晴朗》《当代作家评论》2004.

[4]胡君靖.关于动物小说美学特征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 1995.

篇4:§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014年9月23~27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吉林、黑龙江调研时强调,当前正值肉食品消费旺季、动物疫病易发期,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屠宰行业监督管理,巩固和扩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扎实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于康震考察了两省的大中型畜禽屠宰场、乡镇小型生猪屠宰点、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吉林市永吉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与基层兽医人员、屠宰企业负责人、屠宰场官方兽医、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座谈交流。他强调,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仍处于过渡阶段,工作千头万绪,地方各级畜牧兽医和屠宰监管部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加强部门间配合,积极推进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真正做到理顺职能、提升能力、无缝衔接。当前要重点抓好生猪屠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肉食品消费安全。

于康震指出,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着成效,但兽医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畅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要按照"稳、重、强"的总体要求,稳定现有兽医工作体系格局,重点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强化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提升能力。

篇5:§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准人条件

1)在我院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半年以上的已注册护士。2)具有良好的慎独精神。

3)执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相关条件。

4)完成卫生局及医院各层级部门组织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与夜班带班培训,执行医院制定的《1-3年护士岗位能力培训手册》对应时段的项目培训并考核合格。

5)各经科培训小组考核评估合格后并报医院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审核各案。2.理论与技能要求

1)参加市卫生局、医院、护理部、大科及病区组织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① 卫生局培训:完成市卫生局当年组织的岗前培训课程学习。

② 完成护理部“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组织的“三基”培训并通过理论考核。③ 完成大科和病区组织的专科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培训并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

篇6:《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教材。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来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由于刚开始学习无脊椎动物,内容又比较多,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为避免学生混淆,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说第一课时,本节教材选择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通过对蛔虫浸制外形标本,了解蛔虫的生活史学生更好地理解害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寄生虫的发生,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标本,了解寄生虫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进而得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②: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③: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④: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⑤: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来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意义学习,让学生将这两类低等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常见的人和动物的加以联想,最终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二说教法

本节主要介绍一种全新的动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和讨论法结合,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能照顾到个别学生,还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讲授法做一个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三说学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已掌握,但对细胞中到底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以及细胞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却不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感到好奇、新鲜而又难于理解。本课时要求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上升到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本课时设计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并且学生不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课件,强化直观效果,比如:导入新课,我通过一段“医生取蛔虫的 录像,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蛔虫的生活,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新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本节教学要注意合理利用重、难点来启发思维,要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观察结构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另外,还要适时地通过学生看图、阅读、讨论、思考、探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明确要求,不随意拔高,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大胆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老师“以逸待劳”效果反而更好。

板书:

篇7: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chuan

课题: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主备: 审核: 班级: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min)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20min)

1、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P8-P11的内容,先边读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读完后完成自学检测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蛔虫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2)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运动、呼吸依靠什么来完成?(3)总结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性动物有哪些?

(4)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学检测

(1)线形动物因 得名,有些是自由生活的,有些是 在人、家畜、家禽和

的体内,体表有,有口有肛门。

(2)蛔虫的身体结构:①它的身体呈,前端有,后端有 ; ②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起 作用;③ 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④ 发达,生殖能力

强;⑤蛔虫没有专门的,只能靠身体的 和 缓慢

地蠕动。

(3)蚯蚓的身体结构:①身体呈 形;②由许多 构成,身体分节的意

义是使蚯蚓的躯体,适于在土壤中穿行;③蚯蚓的 颜色与其他

体节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颜色,靠近环带处是 端;④通过肌肉和 的配合来完成运动;⑤靠 来完成呼吸。

(4)环节动物的身体呈,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靠 或 辅 助运动。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5 min)探究

一、如何预防蛔虫病

探究

二、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想一想怎么区分它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什么感觉?蚯蚓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想想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3、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面上和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哪个运动得更快一些?为什么?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8min)

1、蚯蚓的生活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2.蚯蚓的呼吸是靠()进行的 A.体壁 B.口 C.肠壁 D.肺

3.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试验后,忘记将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发现蚯蚓死去了,造成这条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蚯蚓饥饿而死 B.蚯蚓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 C.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D.蚯蚓干渴而死 4.下列不属于线形动物的是()A.蛔虫 B.疟原虫 C.钩虫 D.蛲虫

5.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不是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6.下列线形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是()A.蛔虫 B.钩虫 C.丝虫 D.秀丽隐杆线虫

五、及时综合训练,强化学习目标

一、填空题

1.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是()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血液

2.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洗干净的瓜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3.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4.蚯蚓在粗糙的纸面上比在玻璃板上要快,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体壁肌肉发达 B.纸面粗糙利于刚毛的固定 C.肌肉收缩促使它运动 D.身体分节是它能运动的主要原因 5.蛔虫的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A.有口无肛门 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 D.有肛门无口 6.线形动物身体呈()

A.伞状,辐射对称 B.柳叶状,两侧对称 C.扁形状,辐射对称 D.圆柱状,两侧对称 7.蛭素是从一种生物体中提取的,这种生物属于()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8.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 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C.富含蛋白质,可作鱼类的饵料 D.疏松土壤,促使植物生长 9.下列有关蚯蚓与线形动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蚯蚓不是线形动物,因为它的体表没有角质层

B.蚯蚓虽然也是细长的,但是它的身体由体节组成,所以蚯蚓不是线形动物 C.蚯蚓是自由活动的,所以它不是线形动物

D.蚯蚓同线形动物一样,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10.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单方法是()

A.观察蚯蚓的运动 B.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C.观察蚯蚓的反应 D.长有口德一端为前端

11.生活在水中,靠吸食人、畜血液来生活的环节动物是()A.沼虾 B.沙蚕 C.蛇 D.水蛭

12.在观察蚯蚓运动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

A.维持蚯蚓体内的水分平衡 B.维持蚯蚓正常呼吸

C.因为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 D.有利于蚯蚓的自由活动

13.一条蚯蚓在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快,这主要与蚯蚓的什么结构有关()A.刚毛 B.肌肉 C.体节 D.黏液

14.有位同学为了观察蚯蚓的运动,特意给蚯蚓的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你认为蚯蚓将会()A.运动加快 B.死忙

C.身体不动 D.运动减慢

15.你捉到一只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能使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能够让蚯蚓存活的时间最长()

A.将蚯蚓放在装有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二、非选择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大小相同 的玻璃容器,编为甲、乙并贴上标签。在甲容器中放入一些湿润肥沃的土壤,乙中放入等量的经 烘干冷却后的相同土壤,然后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活动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 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是(选填“水分”“土壤”)对蚯蚓活动的影响,哪一容器的 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原因是。(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继续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把甲放在两处,乙放在黑暗处,这样做 可 不可以?。原因是:。应该如何操作?。

(2)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稍作变动,设计一个探究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①把乙中的土壤,②在甲中喷入 ;

篇8:§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学是现代科学发展中一门融生物学、遗传学、医学、兽医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础学科,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学科。表现为理论严谨、实践性强, 传统的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大多只是通过形态观察和解剖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物实验基本技能, 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较为单一, 学生只能被动的完成和模仿, 不能独立的面对教师未讲解的问题和现象, 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基于这一目的, 依托高等院校的特点和学科教学模式,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涵发展, 强化教学质量, 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学体系。使实验动物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和素质型转变;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实践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针对以上问题, 近年来, 我们在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使他们能更好第掌握实验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转变动物实验技能教学观念, 注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

实验动物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 实现传统教学思想向现代化教学思想的转变。目前, 动物实验教学常见有三种教学模式:以抓取、固定、给药和样品采集等为基础的基本教学模式;以模型制备和问题为导向的诱导性教学模式;以及与学员所在学科相结合的动物实验教学模式。高等院校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主要在硕士阶段。由于不同专业的限制, 加之课时较少, 无法对教学实验进行深入设计, 很多院校的动物实验教学基本围绕第一种模式展开。而学员在正式开展动物实验时, 就会变得无从下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问题在于:实验课时较少, 不可能安排较多的实验内容;人员较多, 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大的手术操作;时间较为分散, 一些模型不能在实验课上观察到结果;专业针对性不强, 调动不了学员足够的兴趣。

动物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的重要一部分, 是为验证理论知识服务的。面对研究生阶段教学, 它仅局限于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要求, 与众多学科之间呈现并列的关系, 但又缺乏关联性。因此, 首先要转变动物实验技能教学的传统观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于不同学科间的融合, 让每位学员针对自己所学专业设计特定的动物实验, 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融汇到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2 动物实验的改革和构建方案

2.1 树立教学和研究一体化建设的理念, 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而实验教学是科研与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教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便具备与其他专业进行融合的条件。通过实验动物教学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的紧密设计, 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这个理念为动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该理念的引导下, 我们构建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多模块分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组织体系和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倡导学员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设计动物实验, 并根据学员意愿, 划分了模型制备、动物质量检测与环境控制、动物外科手术等多种教学小组, 并提供开放实验室, 将课堂上的动物实验延伸到课后。并建立网络交流群, 适时解答学员遇到的各类问题。延伸实验教学的内容, 也保障了实验过程的联系性。

2.2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实验课教学延伸到课外, 由学员自行组织成立兴趣小组, 完成某个动物实验。并将动物实验的过程作为考核成绩。动物实验教学体系由实验理论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等模块组成, 涵盖了基本训练、提高训练和研究创新三个层次。传统的动物实验教学主要是有实验理论加基本训练组成, 而改革后的动物实验教学直接将基本训练融入到提高训练过程中, 注重动物实验的过程记录和问题分析, 以提高学员的应对能力。

2.3 将实验室科研设备和技术引入到动物实验教学环节

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 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利用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动物实验过程中也越来越依托专业设备和技术方法。对此, 我们将实验室的部分科研设备投放到动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员进行示教, 学员观摩的方式, 能更深入的解释动物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反应。能更直观的加深学员的印象, 同时也能让学员对实验或手术过程有更直观的感觉。

2.4 鼓励学员自行组成兴趣小组, 开展模型制备

实验动物作为公共基础课, 对学员后期开展动物实验有很大的助益。因此, 在理论教学的中期, 我们倡导学员自行组成兴趣小组, 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开放平台和技术支持, 鼓励学员开展模型制备等一系列的动物实验, 培养学员发掘问题, 设计课题, 技术方法的效仿模拟等多种能力。

2.5 吸收学生实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在基本训练、提高训练和研究创新训练三个层次的教学思路下, 吸收部分优秀学员直接参与实验动物中心的科研项目研究, 能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实验动物的开发、保种等最新的相关研究。也能更全面的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验动物背景的专业人才。使这部分人成为实验动物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的使者, 同时为实验动物中心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6 建立交流平台, 长期服务于动物实验教学

由于动物实验教学是实践性教学, 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具有随机性。通过建立网络交流群, 可以持续的解决学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交流也有利于我们改革和完成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教学作为一项基本服务持续做下去。延伸有限的课堂时间, 激发学员的兴趣。也能随时解决学员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动物实验教学课时相对有限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多学科关联的新兴学科, 涉及的知识面较大, 而研究生阶段由于课程总量的限制。实验动物教学课时相对较少, 动物实验部分占比也受到严重的压缩。为了更好地推动实验动物的教学, 我们始终以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视为教学过程中的双引擎,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协同发展。因此, 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便提供开放的动物实验平台, 倡导学员成立兴趣小组, 实验动物中心为其提供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让学员学以致用, 通过对兴趣小组扶持, 一方面, 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验过程中;另一方面, 直接跳过简单机械的常规操作的示范, 进入到能力培养和提升阶段, 弥补动物实验的课时的不足。

3.2 学员较多, 集中实施实验教学的条件受限

由于越来越多的学员和导师重视实验动物学, 致使选报该课程的学员人数逐年攀升, 有限的实验条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高涨的兴趣。因此, 改变动物实验实训课的组织形式也成了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将大班划分为诸多个小班, 在掌握基本的动物抓取操作技能后, 开展动物模型制备、手术等示范教学, 再由学员进行独立操作,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实验动物学的理论融入到动物实验过程中, 使学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和素质型转变;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实验动物学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体系中, 属于小众学科。但又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动物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越来越多的研究项目均需要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常规的教学模式多是重理论轻实践, 而学员们大都并非实验动物专业, 他们却更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实验动物来服务于今后的研究工作。因此, 压缩理论教学占比, 注重动物实验, 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动物实训实践过程中。以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仕恒, 王东耀, 周勇强, 等.创建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10) :103-106.

[2]梁丽.构建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1) :217-219.

[3]陈鹏, 陈家玉, 刘文和, 等.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外科手术学动物实验教学实施的教学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 2012 (1) :224-225.

[4]侯吉学, 黄桂林, 李志刚.外科动物实验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青岛医药卫生, 2011 (3) :233-234.

[5]刘翠红, 陈秉岩, 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 :151-152.

[6]奚海林, 牛建华.提高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15) :80.

[7]董惠.综合性动物实验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7) :121.

篇9:§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关键词】中职 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 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50-02

当前,中职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进程。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分析中职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

一、中职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相对落后,没有真正对接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中职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教学内容相对落后,没有真正对接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不能适应当前专业的发展需求,提不起中职生的兴趣。

(二)实践教学方法落后,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职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大都是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在旁观看。因为动物成本高,学校投入不足,所以学生很少有动手的机会,甚至有的学校仅有教学录像,没有实训场地,没有结合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三)学生实习安排不科学。学生毕业前虽有顶岗实习,但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和组织教学,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或两个学期,在前四个学期学生几乎都是在学习理论,没有在真实的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学习,未能提前体会到每个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因此难以练就扎实的技能。

二、对策

(一)教材内容应紧密对接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企业岗位的设置,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召开岗位能力分析会,明确典型工作任务,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编制适合学校和学生要求的特色校本教材,做到教学内容和岗位知识对接,技能要求和岗位技能对接。在课程标准的编写过程中,应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和任务引领,明确学习目标,重新定位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二)改变教学形式,加强实训环节。一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把教室搬入企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例如,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在第四学期的时候开展两周的教学实习,在学生进入岗位工作之前,将学生安排到学校周边的养殖场进行实训,充当企业员工,和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学校安排教师随地检查、指导。实习前,做好科学具体的安排,明确实习目标,要求学生按生产流程完成所有的工作项目,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和学校一起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当学期的专业课期终成绩。此外,学校还开展技能抽考,考核学生实习的情况。二是利用学校一些基础资源优势,给学生提供养殖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经营,既学会养殖兽医技术,又学会企业的管理经验。例如,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有近150间杂物房,平时教师很少用,学校教务科和团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低价租给学生用做养殖基地。由于是自己投资,因而学生责任心很强,亲自负责饲养、繁殖、管理和营销等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会了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又增强了责任意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非常有帮助。三是农村中职可以家庭养殖户为基础,实现一对一教学。鉴于农村有大量的养殖户,学生的父母、亲朋、邻居就是养殖户,农村中职可灵活安排学生实习,由固定的学校学习模式改为“函授式”学习模式,每个学期集中学习l~2个月,其余时间学生在养殖户家实习。学生遇到问题可利用手机、网络等工具和专业教师随时进行交流。四是学校送教下乡。学校可利用师资优势资源,在县级职校开设教学点或联合办学,每周集中上课 1~2天,不上课时学生可到养殖场自由实习。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应不定期检查学生实习的情况,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杜绝学生旷课等行为的发生。

(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以任务引领为主的教学方式。学校应引导广大教师结合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的特点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动,集体讨论,分工合作,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对猪病防治这门课程,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在教材上作了很大的改变,将学科式的内容调整为任务引领式的内容结构。以前的教材先介绍是什么病、病因、病原,然后才到症状。调整后的教材,先用案例引出问题,让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以及实物案例,在预习的前提下分组讨论是什么病,然后做成报告单,分组上台汇报,最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通过这种案例教学,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在学校的牧场开展养猪的项目教学,将教室搬到了养殖场。首先,教师给出一个任务,学生在教室里按任务分组列出完成任务的步骤,接着到养殖场去实施,每组安排一名观察员并做好记录,项目完成后进行点评。这种项目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引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能通过任务实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创新,使教师与时俱进,掌握养殖新技术,积累实践生产科研经验,以解决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实践结束后回校进行抽项考核,考核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情况,同时通过半个学期的督导听课,了解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材素材是否得到提高和丰富。二是推行“与企业结对子”企业实践锻炼办法,学校出台激励机制,要求每个教师至少与一个企业结对子,每周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到对点企业学习实践,指导企业生产,在生产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三是实施导师带徒办法,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建立传帮带机制。学校每学期进行考核评价,检查传帮带的成果。四是实施自主创业办法,制定激励机制,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和学校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结合专业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解决部分学生的实训场地,还能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

(五)多管齐下,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中职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不仅应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包括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等。为此,在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教学中,既应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应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动物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类专业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相对落后,没有真正对接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实践教学方法落后,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学生实习安排不科学等问题,对此,可通过教材内容紧密对接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改变教学形式,加强实训环节;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以任务引领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多管齐下,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等策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郭玉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2]丛人.浅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作者简介】林贝茵(1979- ),女,壮族,广西上思人,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心理咨询师,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篇10:§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在进化上的意义是()

A.消化食物更充分 B.反应更加灵敏 C.运输氧的能力更强 D.运动更加灵活

2.据报道1亿条蚯蚓一天能够吞食掉40吨有机废物,因此,可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这样做的意义是()

A.为蚯蚓提供丰富的营养 B.让蚯蚓更快地生长繁殖 C.节省蚯蚓的饲料开支 D.减少有机垃圾,保护环境

3.蚯蚓的运动称为蠕动,速度很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没有肌肉 B.有肌肉但没有骨骼 C.没有足,有体节 D.体温不恒定

4.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粘液的,这有利于蚯蚓()

A.吸收营养 B.进行呼吸 C.保持水分 D.在土壤中运动

5.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共同点是()

A.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 C.具有贝壳 D.足分节

6.关于蜜蜂和蜘蛛在分类中共同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都属于动物 B.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C.都属于节肢动物 D.都属于昆虫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中哪个是错的?()

A.疏松土壤 B.提高土壤肥力 C.可以吃 D.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8.夏天雷雨过后,蚯蚓常常钻出地面,造成蚯蚓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土壤

9.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它的呼吸依靠()

A.环带 B.湿润的体壁 C.体节 D.刚毛

10.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11.蚯蚓可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有机物

12.在观蚓运动的验中,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13.列属于环节动物的()

A.蚯蚓 B.蝗虫 C.青蛙 D.蜥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初中生物试卷第1页,共9页 14.蚯蚓运动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没有骨骼. ______(判断对错)

15.蚯蚓的环带位于身体的后端. ______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6.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就不动了? ______(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______(3)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说出两个即可)______(4)蚯蚓的呼吸依靠 ______ 来完成.

(5)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7.小明设计了2个实验来探究蚯蚓: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2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回答: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对照组是 ______ .

第二个实验是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小明把一条蚯蚓放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重复几次,并观察记录.

(3)请你指出小明实验中的两个不足的地方.① ______ ② ______(4)更正实验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8.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是在“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

(1)[2]象一个粗大的指环,它的名称是 ______ .

(2)此图表示蚯蚓的 ______ 端,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蚯蚓身体呈 ______ 形.

(3)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 ______,这是因为刚毛起到了 ______ 的功能.

(4)蚯蚓的身体由许多[ ______ ] ______ 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5)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摸到了 ______ .

(6)一同学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瓶中饲养蚯蚓,处理方法如下表,请据表格回答:

______ 瓶中蚯蚓生活最好.如果要探究“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能否生活?”则应该选择 ______ 瓶与 ______ 作为对照实验.

瓶子标号 甲瓶

乙瓶

初中生物试卷第2页,共9页

丙瓶 实验处理 湿土 干土 没有泥土

(7)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蚯蚓的 ______ 正常进行.

19.下面是蚯

蚓的外

图,具

(1)我们是根据蚯蚓的 ______ 位置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图中 ______(填序号)端为前端.

(2)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 ______ 来完成.

(3)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 ______ .

(4)夏季大雨过后,常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原因是 ______ .

20.回顾“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是蚯蚓身体的前端,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2)实验过程中,为了保持蚯蚓正常呼吸,应保持其体表 ______ .

(3)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因为此处有 ______ 的缘故.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习题(含答案)

【答案】

1.D

2.D

3.B

4.B

5.B

6.D

7.C

8.C

9.B

10.C

11.D

12.B

13.A

14.√

15.×

16.乙;水;光、温度、空气等;湿润的体壁;对照;水

17.乙;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乙中土壤中缺乏水分影响蚯蚓的呼吸功能;土壤的湿度;甲;用一条蚯蚓做实验,数量太少;没有设对照组;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8.环带;前;离环带近;圆筒;快;固定和支撑;1;体节;刚毛;甲;甲;乙瓶;呼吸

19.环带;2;体壁;环节动物;土壤中缺少氧气

20.前端离环带近;湿润;刚毛

【解析】

1.解: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如水蛭、蚯蚓和

初中生物试卷第3页,共9页 沙蚕等.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 故选:D.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 理解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在进化上的意义.

2.解: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报道1亿条蚯蚓一天能够吞食掉40吨有机废物,因此,可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这样做的意义是减少有机垃圾,保护环境. 故选:D.

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蚯蚓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可以生产加工食品,可做鱼类的饵料;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关键是熟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3.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肌肉)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兔、家鸽等动物有发达的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因此蚯蚓的运动称为蠕动,速度很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肌肉但没有骨骼.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的运动.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运动结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运动结构特点.

4.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黏液的,这有利于蚯蚓进行呼吸.故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故选:B.

身体是由许多的体节组成的,为环节动物,身体腹面有协助运动的刚毛,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5.解:A、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节肢动物有外骨骼; B、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体都分节; C、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没有贝壳; D、环节动物没有足,节肢动物足分节.

因此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共同点是身体分节. 故选:B(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水蚤、沙蚕.

(2)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初中生物试卷第4页,共9页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6.解:蜜蜂和蜘蛛都属于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椎骨都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属于昆虫纲,而蜘蛛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足,没有翅属于蛛形纲. 故选D.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纲的特点和蛛形纲的特点.

7.解:蚯蚓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可以生产加工食品,可做鱼类的饵料;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所以可以吃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蚯蚓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可以生产加工食品,可做鱼类的饵料;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的营养价值以及利用价值. 8.解: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但是,由于刚下过雨地表湿润造成了地下氧气不足,蚯蚓的呼吸受阻,因此蚯蚓都到地面呼吸. 故选:C.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体壁进行呼吸,据此答题.

蚯蚓的特征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9.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故选:B.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呼吸的器官也不同,鳃是大多数水生生物的呼吸器官,而在陆地上的生物大都用肺或气管呼吸.而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表完成的.

10.解: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因此身体是否分节是区分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 故选:C.

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

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如蚯蚓、蚂蝗、沙蚕等.

初中生物试卷第5页,共9页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最显著的特点. 11.解:蚯蚓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所以可以用蚯蚓来净化环境.可见C正确. 故选:D.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地方,白天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出来取食落叶,粪便排在土壤中,可以净化环境且提高土壤的肥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特点及其利用价值.

12.解:蚓吸的是空气的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然后渗到体内的毛血管中血液里,血液中的二碳也通过体壁排出外.因蚓是用湿的体壁进行吸的.所以,察蚯蚓时,经常浸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使体表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呼吸. 选:B 此题考的知识点是探究蚯运,期间我们要保证蚓的正呼吸.可以蚯的呼吸过程方面来答. 解答题目的键是理解蚯的气交换是通过湿润的体壁完的.

13.解:蚓的由多彼此相似的环状节构成有真体靠湿润的体壁进呼吸,是典型的环节动物; 蜴肺呼吸,心脏腔,属于爬行动. 青蛙幼生活在水中,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主要用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此属于两栖物; 故选:

环节动物的为体由多彼此的状构成,真体腔,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蚂、沙蚕等.此答题.

关键知道环节物的主要特征其动物特征也要握.

14.解: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成为环节动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环带,它与蚯蚓的生殖有关.与家兔相比,蚯蚓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是只有肌肉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运动方式是蠕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运动结构特点.

15.解: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身体前端有一个特殊体节叫环带,如图: .

因此蚯蚓的环带位于身体的前端而不是后端,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

初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9页 性.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中第14、15、16节处的表皮增厚,多腺体,愈合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光滑的环带,环带与生殖有关,因此又称生殖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环带的位置.

16.解: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所以据此提出问题:土壤中的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

做出假设: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所以乙瓶中由于缺少水而使蚯蚓无法完成呼吸,最后窒息而死.

(2)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

(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水、光、温度、空气等.

(4)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5)本实验的实验组为乙组,甲组起到对照作用,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 故答案为:(1)乙(2)水

(3)光、温度、空气等.(4)湿润的体壁(5)对照; 水分

以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为知识背景,重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掌握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探究实验的关键是变量的唯一性.

17.解:(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且等量的肥沃土壤,所以乙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2)一般地说,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该实验实验变量是土壤的湿度(或水分),对照组是甲.

(3)生物实验一般地说,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小明实验中的两个不足的地方.①用一条蚯蚓做实验,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②没有设对照组,缺乏说服力.

(4)实验中可以先让蚯蚓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然后在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对照观察.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在粗糙的硬纸上刚毛能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因此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快. 故答案为:

(1)乙;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乙中土壤中缺乏水分影响蚯蚓的呼吸功能;(2)土壤的湿度(或水分);甲;

(3)用一条蚯蚓做实验,数量太少;没有设对照组

初中生物试卷第7页,共9页(4)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蚯蚓的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呼吸结构、运动特点. 18.解:(1)[2]象一个粗大的指环,它的名称是环带.

(2)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此图表示蚯蚓的前端,判断的依据是离环带近,蚯蚓身体呈圆筒形.

(3)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粗糙纸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爬得快;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爬的慢.因此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快,这是因为刚毛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功能.(4)蚯蚓的身体由许多[1]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5)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因此“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摸到了刚毛.

(6)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在干土或无土的环境中体壁容易干燥导致无法呼吸,因此甲瓶(湿土)中蚯蚓生活最好.如果要探究“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能否生活?”,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因此则应该选择甲瓶与乙瓶作为对照实验.

(7)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正常进行. 故答案为:(1)环带

(2)前;离环带近;圆筒形(3)快;固定和支撑(4)体节(5)刚毛

(6)甲;甲;乙瓶(7)呼吸

(1)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中第14、15、16节处的表皮增厚,多腺体,愈合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光滑的环带,环带与生殖有关,因此又称生殖带.(2)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

(3)图中,①体节、②环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蚯蚓的形态结构、呼吸以及运动特点.

19.解:(1)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据此判断2是前端.(2)(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土壤中的氧气;夏季大雨过后,土壤中缺少氧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完成呼吸.

(3)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故答案为:(1)环带;2.(2)体壁.(3)环节动物.

初中生物试卷第8页,共9页(4)土壤中缺少氧气.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因为体内没有脊椎,又称为无脊椎动物,用体壁进行化呼吸.图中1是身体后端,2是前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特点、刚毛的分布、运动和呼吸.

20.解:(1)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可根据蚯环带的位置确定.

(2)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3)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故答案为:(1)前端离环带近;(2)湿润;(3)刚毛

蚯蚓身体细长约由许多个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被称为环节动物,图中1为前端,2为体节,3为环带,分析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刚毛的分布和作用、运动特点、呼吸特点等.

上一篇:清迈之行写景作文下一篇:加拿大签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