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串教学,串起灵动课堂(王慧敏)

2024-04-09

词串教学,串起灵动课堂(王慧敏)(精选3篇)

篇1:词串教学,串起灵动课堂(王慧敏)

学科分类:小学语文

词串教学,串起灵动课堂

内容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根据图画进入一个奇妙想象的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起与图有关的词串,通过表扬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说(写)话的能力。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学习,个个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新课标精神,使得词串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灵性。

关键词:词串教学 读词成串 趣味识写 灵动有效

词串教学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种形式,它借鉴了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思相关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词串识字,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针对词串识字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诵读在识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将词语与所指事物进行联系与匹配,引导学生循文入境,合理想象,体会词串韵味,读出美感,充分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写字指导,让词串识字释放出无穷的魅力,让课堂充满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此富有情趣的识字课文,如何上出灵性和魅力呢?现结合自己执教的识字课,谈谈词串教学的策略。

一、激趣入境,情满课堂 片段1(上课伊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先一起来看一看

吧!(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觉得美吗? 生齐呼:美!

师:你觉得哪儿美起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右下角的这一幅最美,因为图上的荷花开得粉红粉红的,很漂亮。

师:“粉红粉红”这个词用得好,还有吗? 生:我觉得第一幅图很美,图画里的水很清很清。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 生:我最喜欢右上方这一幅。师:噢?它美在哪儿?

生:美在图上的房子就修在小河边…… 师:很新奇? 生:是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生小声讨论)

师:这就是以优美的自然景观而名扬天下的中国江南水乡。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到美丽的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先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识字1)

(生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外部刺激更感兴趣。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底。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艺术和文学的创造者,是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弄清观察对象的内容,再启发学生根据图画进入一个奇妙想象的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起与图有关的词串,然后激励学生还可以想得更多,同时通过表扬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后一环节是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能力。关键是突出一个“放”字,放手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又动口,这种安排一方面打开了孩子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音乐、美术、语文于一体,突出了大语文教学观的主旨;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

二、读词成串,感受美景 片段2 师: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你要是再走近一点儿去水乡看看,了解了那里的美,你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

学习第二行(菱藕 芦苇 荷塘)(出示词语“荷塘”)师:这个词认识吗?(生齐读)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荷塘? 生:美丽。

(出示“荷塘”图片)

过渡:是啊,荷塘真美!不过荷塘里可不仅只有美,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呢!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在池塘的泥土里有什么吗? 生:藕!

师:谁吃过藕,它的味道怎么样? 生:脆脆的,甜甜的。

师:藕的味道十分鲜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样美味(出示菱的图片),认识吗?(生疑惑)这是另一种植物的果实,叫做菱。(出示:菱)

师:菱和藕是两种不一样的植物的果实,它们都生长在池塘里。(出示芦苇的图片和文字)

师:这是一种喜欢长在水边的植物,叫……?(生齐呼:芦苇)

师:这么美的荷塘、芦苇,谁能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一生读,一词一顿,太散。)师:连起来读。(生再读,读得很好。)

师:她读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跟她比赛。(生齐读)

学习第三行(夕阳 归舟 渔歌)(出示“渔舟晚唱”图)

师:水乡的荷塘物产丰富,我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就要下班了。这时的太阳我们叫它……?

(生齐答,出示词语“夕阳”)。

师:夕阳西下,一只归舟向我们划了过来。(出示词语“归舟”)师:渔民们看着满船的鱼儿,忍不住唱起了欢快的……?(生齐答,出示词语“渔歌”)

师: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播放配有画面的渔歌)(学生很新奇,教室内出现了小声的议论声和笑声。)

师:听完这首歌,老师想悄悄地问一下这位同学。刚刚在听歌的时候,你为什么笑了呀?

(生有些胆怯)

师:你刚才听歌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很高兴。

师:你们和他有同样的感受吗?那就用你的读书声表达一下心情吧!谁来读一读这一行?

(指名读)

师:我喜欢你脸上喜悦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生齐读词串)

词串教学的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字,更要重视“词串”课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识字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弥漫在“词串”中的美与真情。

教学设计凭借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要巧妙地将教材提供的材料有机整合,从三个维度目标协调发展的角度去使用教材,去挖掘教材的整体意义,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为此,我在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宽和延伸,把文路、教路、学路三者和谐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生的个人经验、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诵读词串时,教师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画面、文字、想象等手段,帮助学生升华情感体验,将词串中词与词之间的留白补充完整,建构成各不相同的、打上个人生活经验印记的图景,再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想象体验诵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整合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沉浸在词串的诗情画意中,享受着审美的乐趣,在美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三、趣味识写,感悟底蕴 片段3 师:接下来我们学写生字。首先,给你们介绍两位新朋友。

(板书“火”、“欠”)

师:你知道作为偏旁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火字旁……(欠不认识)

师:这个字读“qiàn”,本课中它在一个字的右边,想想它叫什么?

生:欠字旁。

师: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眼前的问题,你真聪明!师:看看它与平时的“火”字一样吗? 生: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说说本课中带有火字旁的生字。生:“秋” 和“灯”。生:“烟”。(出示正确答案)

师:“秋”应该是取左边的禾字旁作部首。再看,本课生字中带有欠字旁的字有哪些?

生:“歌”。(出示正确答案)师:恭喜你,答对了!(出示“烟” “灯” “歌”)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三个字,边看边记。然后来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住的?

生:我记住了“灯”字。因为古代的灯是有火的,所以它有火字旁。

生:我记住了“烟”字。因为有火才会冒出烟来,所以“烟”是由火字旁加一个因为的“因”组成的。

生:“歌”是由哥哥的“哥”加一个欠字旁组成的。

师:加一加。这些都是平时识字记字的好方法,其他同学可以借

鉴一下。

师:接下来,你们根据笔顺表先自学这三个字的笔顺。(出示笔顺表,学生自己读笔画并书空)师:现在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写这几个字。

师:“烟”、“灯”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而且写时左边要高于右边。(老师范写并讲解)

师:你们准备写字。

(学生齐唱儿歌:头正、身直、肩平、脚安。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垫着,小指在下藏着,笔尖朝前斜着,笔杆朝后躺着。)

师:在书上描写这两个字。

中国的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生字教学中不光让学生识字、写字,更要让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汉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不仅给学生提供探讨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而且,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在突出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词串识字在学生认识事物、审美等方面的功能,通过营造优美可感的个性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和效率,把识字、写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汉字的构造的趣味相结合,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个性思维,增强文化底蕴。教师放下架子,把自己设计进教学情境中,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注意力长久地保持在课堂活动中,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在融洽的、充满趣味的环境中,有效地学习识字写字。

苏教版语文识字教材借鉴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不仅只教会学生读词识字,还要将儿童熟识的

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识用结合,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通过想想,说说,写写,让词串教学灵动起来,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

参考文献: 1.梁家英:谈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识字课,广西教育,2009年13期 2.方琴:有感于一堂识字课,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4期 3.李芳,张庆:一节新型的识字课,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10期

篇2:词串教学,串起灵动课堂(王慧敏)

(多媒体出示汉字:捞、摸、捏、抓、捡、捉。学生自由朗读两遍,同桌互读一遍。)

师: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看看这些汉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老师,这些汉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生:它们的偏旁都是提手旁。

师:说得非常好!现在试着想一想这些汉字所表示的动作,然后自己边做动作边读。

(生边读边表演)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真看一看,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生:左边窄,右边宽。

师:你们观察得很认真,读帖也很到位。现在就提笔在书法纸上练习写两遍。

(生练习,师巡视点拨。)

【自评】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第二学段的写字教学侧重于汉字结构,这就要让学生先学会分析、读帖,然后练习。案例中的汉字教学时间虽然短促,但扣住了汉字的意义,尤其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这组形声字的结构,并且借助动作来理解其形旁的意义。这样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读准字音、写好汉字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汉字意义。不过,如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写字指导、学生写字展示上,效果会更好。

【教学片段二】

(多媒体出示词语:海鱼、螃蟹、大虾、贝壳、海星。)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词语,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这些都是动物。

生:好像都是海里的。

师:(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谁来把这些动物与词语一一对应起来?你们先在下面商讨一下。

(生小组交流)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点。

(一生演示,其余学生在下面说。)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两遍。

(生读)

师:(多媒体出示:捞、摸、捏、抓、捡、提)现在谁再来找一找好朋友,把动词与词语一一对应起来。

生:老师,可以“捞鱼”,不对,“捞海鱼”。

师:说得很好!其实你们可以边做动作边说,比如捞海鱼,就可以这样。(边说边做动作,生大笑。)

生:抓海星。

生:捡贝壳。

……

师:对,对!你们说得都非常好!这些活动有趣吗?

生:有趣!

师:是呀,很有趣。赶海,真的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自评】在这一片段中,“找朋友”是最主要的游戏。在“找朋友”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海洋动物,知道了怎样为这些海洋动物的名称搭配动词,从而真正认识到赶海的有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兴趣盎然。可以说这个教学环节比较成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铺垫。

【教学片段三】

(多媒体出示汉字:嘿、哎、咦、哦、哎哟。)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这一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与说话有关。

生:都是表示语气的。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现在你们能不能在小组里尝试演示一下?

(小组推荐学生汇报:有的笑着读“嘿”,有的表情奇怪地读“哎”,有的满脸疑惑地读“咦”,还有的恍然大悟地读“哦”……夸张的表情引得其他学生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师:刚才,你们的表情非常丰富,老师在你们的语气中听出了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你们能不能用这些语气词分别说一句话?

生:“哎哟!”王华突然大叫起来,原来他的手被小刀划破了。

生:咦,我的图画书哪里去了?哦,我想起来了,原来放在家里了,早上上学忘记带了。

师:说得非常好!现在谁再来说说其他几个表示语气的词语?

生:哇,这只螃蟹真的好大!

生:哼,你这个坏家伙,夹得我好疼啊!我一定要把你逮住。

【自评】理解语气词,可以帮助学生在丰富词汇的同时,理解文本内容。把这些语气词陈列出来,并且让学生感悟体会,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另外,让学生利用语气词进行造句,创造性地加以表情与动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生成课堂精彩。

【总评】

从内容上看,《赶海》一课语言活泼生动,情节有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与回忆。三个片段教学,三种精彩,笔者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精心创设了三次词串教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主旨,感悟赶海的趣味。

一、多维解读构筑词串

对于文本来说,词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还与文本内容、故事情境有关。如果教师在教学词语时只是机械地进行讲解,或者随文识字,会使学生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在本文的案例中,笔者把词语单独罗列出来,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巧妙归类,形成三类词串。第一类与动作有关,第二类与海洋动物有关,第三类表示语气。这样的分类,不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在案例中,笔者还辅以游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因材设趣,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如引导学生表演动作、词图对照、词语搭配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语气词、运用语气词自主表达,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便于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同时也让学生对词语所描述的事物、动作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初步感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平台,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激活词串

新课标强调在情境中识字,提倡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好动的年龄。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巧妙地设计了“动作配词”“词图对应”“表情朗读语气词”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词语,通过图片理解词语,通过表情理解词语,从而把学习词语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再结合小组活动以及笔者的及时鼓励,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还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的笑脸、笑声乃至动作、表情,都透露出学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沉浸在“趣”中,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有效拓展丰富词串

篇3:词串教学,串起灵动课堂(王慧敏)

摘 要: 本文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分析问题;合理变式,解决问题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将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上。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高中化学 精彩课堂

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是知识的传输者,一味将知识“塞”进学生的大脑中。如今,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寻求新的课堂改革已迫在眉睫。所谓问题式教学,即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高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即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如醋可以擦掉厨房中的油渍就利用了有机物的相似相溶性,银饰品戴的时间长了会变色是因为被氧化了,等等。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创设恰当的生活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探求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有没有生锈的东西,然后让大家展开讨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生锈的物质,其本来的样子和生锈后的样子。有的同学说,教室外面的防盗窗原来是锃亮的,但是现在上面覆盖了一层看起来有点红色的物质。有的同学说家里的楼梯也是这样的,一动就会断似的。有的同学说,有的时候去旅游景点玩的时候,会看到一些建筑物被腐蚀,其表层出现了一层暗绿色的物质。还有的同学说,家里烧水的铁壶下面会有一层白色的物质,就是水垢。这时,我给学生讲解了一些知识,红色的铁锈是Fe■O■·nH■O,暗绿色的物质是Cu■(OH)■CO■,白色的水垢成分主要为CaCO■和Mg(OH)■。其中水垢比较复杂,并不是因为金属的腐蚀,而是因为其他原因,所以暂时不做讲解。随后我向学生说明,可能这些化学式看起来比较复杂,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有些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样,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探讨,我向他们抛出问题,既不会显得唐突又不会显得生硬。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出要讲的问题,既可以引入新的知识,又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想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何乐而不为呢?

二、假设验证,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的下一步当然是分析问题。问题造成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些因素是这个问题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呢?这都是出现问题之后应该分析的事情。针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假设验证的方法验证。

在上述金属腐蚀问题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接触到金属被腐蚀的结果,那么,金属为什么会被腐蚀呢?或者说,金属被腐蚀的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运用假设检验进行探讨。针对金属被腐蚀的条件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有的学生说,只要空气就可以,因为这些被腐蚀的物品都与空气接触;有的学生说,不仅要有空气,还要有水,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才会使金属生锈;还有的学生说,需要空气和酸性的水,因为被雨水冲刷过的金属会生锈,而雨水大多是酸性的。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我分别提供了状况相同的未生锈的铁片和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溶液、水三种条件供学生实验。全部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组并且选取支持自己观点的实验用品,另外单独有一组学生做对比试验,不选取任何液体,其余每个学生都将铁片插在自己选取的溶液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过后,可以看到暴露在空气中没有选取任何液体组的同学铁片基本无绣,其他同学的贴片上均出现了锈迹。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我公布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随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4Fe+3O■+XH■O=2Fe■O■·XH■O的式子,开始了这节课的正式讲解。

这节课下课后,学生纷纷向我反映,这节课的内容在脑子中的印象特别深刻。我想,这就是假设验证的魅力所在,在多种假设中找到正确的那个假设,排除错误之后,正确结论就显而易见了。

三、合理变式,解决问题

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且是举一反三,学会自己解决更多问题的能力。化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具有相似的地方,只要将他们加以类比,就能发现很多规律,可以加强记忆,帮助理解。

例如,学习有机物这部分时,知识比较琐碎,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像酸的性质,能发生哪些反应,醇的性质,能发生哪些反应,等等。所以,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在有机物这部分复习课上,我要求学生自己做一个表格,将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醇、醛、羧酸、酯等进行对比,具体分析其官能团及性质,并利用类比方法得到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具有的共性和个性,包括是否溶于水,是否有气味会不会挥发等物理现象。从交上来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涉及一些比较易混的地方时,有些学生还是有点不清楚。比如,烷燃烧会有淡蓝色,很多学生却认为其和烯、炔燃烧一样是黑色的烟;CHCL■、CH■CL■、CH■CL和CL■反应生成的都是液体,而CH■和CL■反映生成的CH■CL是气体。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把学生的表格批改后发下去让他们再次整理,并在课堂上讲解了这些常错的知识点。

通过合理变式、类比比较的方法,能够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同和不同,避免进入思维定式的误区。在高中阶段化学学习中,化学本身的琐碎决定了类比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这种方法,会受益良多。

以上三点,就是笔者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黄剑波.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方法[J].传奇,2013(8).

上一篇:江苏省施工合同范本下一篇:平凡的岗位_____光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