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2024-04-30

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共12篇)

篇1: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中心学校当前工作亮点及不足

一、亮点:

1、教育教学常规制度明确、计划全面详实。

开学第一天,学校、教导、教研、法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德育、少先队、班级、总务、留守儿童活动、关工委工作及各科教学计划均已制定上墙并严格对照执行,开学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各科教师都能做到超周备课,各科作业训练及批阅及时,并经教导处检查盖章。

2、德育工作计划细致,内容多样,过程充实。(1)德育工作计划详细,安排具体细致。(2)德育工作抓过程,重实效。

一年来,施官镇中心学校的德育工作本着“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提升德育素养”的特色理念科学有序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月月有活动,活动有计划、有制度、有记录。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开展的 “教师节庆感恩祝活动”“清理街头小广告”“爱我家乡手抄报”“给远方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形色色的活动中,学生们一次次最行之有效地受到了德育熏陶和教育。

3、安全教育全方位开展,安全工作层层检查,细致不漏。(1)开学第二周邀请中心卫生院防保医生为学生开展“预防H7N9”知识讲座,并利用电子屏、校会、班晨会宣传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及注意交通安全。(2)晨午检检查从领导值周检查到班主任检查登记到随堂教师清点人数上报以及缺课学生电话追踪,层层检查,点滴不漏。

二、不足:

1、本校教师老龄化严重,不能高效适应新课改教学研讨,不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先进教学手段。

2、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学校先期配备的班班通设备就不齐全,不能每班一套,而且设备陈旧且多套已损坏不能正常运行,学校无一套电子白板设备,学校的大会议室至今没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大型教研活动的开展极其不便。

三、建议:

1、希望教育局能多分配年青专业教师到我校,缓解我校的老龄化问题及促进我校各专业学科的正常运行。

2、希望教育局能更新我校的陈旧电子教学设备,多配备先进电子白板设备,保证各班级正常使用现代化设备高效开展教学,并为我校大会议室配备一台大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中心学校

2014-2-20 2

篇2: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近年来,我校群策群力、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教育,终于使我校的安全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体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学生自护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正是我校安全工作抓得实做得细,才有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的好结果,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家长的广泛赞誉。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校长高度重视,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在人财物上优先考虑,为安全提供坚实可靠的力量保障。

二、每周班子会、教师会、学生集会有针对性地讲安全。

三、校长亲自参与定期进行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建立台账,及时整改到位。

四、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安全专题教育培训,校长亲自组织召开安全例会。

五、坚持每期至少一次的安全应急演练。

六、强化责任落实,不但签订安全责任书,而且把安全工作纳入教职工的考核、绩效考核中。

七、利用校园广播、专栏、标语、QQ、微信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提醒。

篇3: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债务人在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的让步事项。按照该定义的规定, 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债务人的财务困难, 并且债权人要作出让步的实质, 其债务重组是经过双方的协议或法院裁定。该实质性让步主要是根据双方协定的包括本金的减免或者利息的减免, 降低债务人的利息等。该准则明确规定了债务重组的适用范围, 对于其他的非财务困难是的情况不在该准则的范围之内。

1、债务重组前提的规定。

根据新债务重组准则得分定义, 债务重组的发生是在债务人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双方协定或者法院裁定, 债权人作出让步的事项。与旧债务重组准则相比, 新准则更加的合理, 债务重组前提的界定, 可以更加明确债务重组的范围。

2、明确提出了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实质。

与旧准则相比, 新准则明确提出了债权人要作出让步是实质, 对于那些修改债务条件等债权人没有让步的并不能算是债务重组的范围。新准则规定, “债权人作出让步”, 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并且新准则指出“债权人作出让步”的主要形式有: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能更好的体现以非现金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资产的价值。

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 使资产的计量更加合理, 更能客观的反应资产在债务重组业务发生时的价值。新准则规定, 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方式下,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作为营业外收入, 计入当期损益。同时, 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计入营业外支出。

4、债务重组方式更加简洁。

新准则规定的债务重组方式把旧准则下一些方式加以合并, 表达更加简洁。

二、新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

尽管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的条件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改进,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作为债务重组前提的财务困难不能很好的衡量和评比。

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定义, 只要是债务人财务困难并且和债权人达成协议就可以进行债务重组。

2、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新准则规定, 债权人必须对债务人作出让步, 对于以修改其他债务重组方式来进行的债务重组来说, 如果债权人仅仅同意延长债务人付款期限, 表面上看债权人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于未来收款额, 债权人没有对债务人作出实质性的让步不能满足债务重组的定义, 不属于债务重组。

3、忽略了非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风险。

新债务重组准则中规定的债务重组方式中包括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但是如果债权人仅仅是接受债务人的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没有作出实质性的让步的话是不满足债务重组的定义, 不能被认为是债务重组的。新会计准则规定,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而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根据活跃市场的市价, 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专业人员估值确定。对于处于财务困难中的债务公司来说, 其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在活跃市场上的价格要低于同类产品的市价, 因为债务人急于收回现金, 增加现金的流入。对于没有市价的非货币性资产来说, 其公允价值的确定要根据估价来确定, 估价人员要把财务困难这一主要的方面考虑进去, 所以债务人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要低于其账面价值。

4、把债务重组的利得与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可能操纵当期利润。

首先新会计准则规定, 债务重组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对于以非货币性资产清偿债务的, 其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当期损益。

三、对于新债务重组准则的改进建议

1、对于财务困难的确定。

财务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的周转困难, 二是生产经营难以持续。为了更好的判定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可以从以下考虑:首先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指标, 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 比如可以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不同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难中;其次是制定具体的标准, 对于不同的指标应该达到多少才能算是财务困难应该用指标的大小衡量;再次是对于不同的行业分不同的标准。

2、引进现值, 消除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应该在债务重组中引入现值, 对于将债务延期的并且期限超过一年的应该以现值进行核算, 将债权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 这样就可以消除货币的时间价值。

3、重新规定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让步的实质。

对于债务人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债务清偿的, 由于债权人接受非货币性资产已经承担了流动性风险, 在实质上是对债务人的一种让步, 不管债权人是否以等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或略高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的债务重组应该满足债务重组的定义。

4、加强外部的审计与监管。

由于关联方交易的存在, 可能造成利润的转移, 所以要加强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和监管机制。

总之, 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和国际在理论上的接轨, 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债务重组工作, 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为了改进旧准则的不足, 更好地指导会计工作,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很大程度克服了旧准则的不足。新债务重组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有很多改进和补充, 其亮点表现在债务重组的定义的规范, 明确了债务重组中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实质, 并且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新债务重组准则仍存在财务困难难以界定、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非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带来损益的转移等不足之处。因此, 加强对新财务重组的研究, 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债务重组在实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债务重组,财务困难,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339-350

[3]、王梅梅.关于新债务重组准则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6-27

篇4: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全国范围展开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成功的典范学校。使之大批学校也迅速跟进。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课改中相对力度较大的,参加课改的时间也是最长的,那么經过多年的课程改革,高中教学现状如何呢?就此,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亮点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高效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参与课改教学的教师和以课改方式学习的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对教师采用访谈法,对学生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形式,

四、调查时间:

从2013年6月——2014年1月

五、调查内容:

对教师主要调查这三方面:

1.以课改模式上课对学生获取知识有哪些好处?

2.以课改模式上课对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上有哪些好处?

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授课你认为还有那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见附表一)

六、调查结果:

以课改教学模式教学,符合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使其能很好的参加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鼓舞了学习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喜欢高效教学模式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95.8%。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使其丰富了知识的情景和对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展示,达到了既传授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型态。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促使了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积极思考中逐渐的理解、领会和运用知识,或者发现新问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励了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这样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度和对知识掌握分别为97.3%和90.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探究教学,是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领略科学文化的魅力,培养了他们探索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激发学习的兴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尤其在理科上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了育人的动能,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的特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在团队合作中学习知识,领会科学文化的内涵。活跃了学习的氛围,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确适应了时代教育的要求,符合了新时代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但由于地域文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在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更加灵活的机制,例如,根据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水平来选择讲授的时间,而不能硬性规定讲授时间。

2.由于有些地域进行分层次教学,那么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并没有注重层次,导致偏难或者偏易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课堂教学的激励措施不完善,使部分学生失去积极思考和探究学习的动力。

4.在唯升学的压力下,各学科教师在授课中存在过分全面和挖深知识的现象,违背了学生认识规律,导致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七、调查体会

篇5: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工作亮点及不足

一、工作亮点

(一)党建责任落实方面的亮点:“三位一体”压实党建责任。三季度以来,高新区针对部分党组织管党意识不强,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继续用‚三单制‛压实党建责任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力促党建责任高效落实。一是传导压力,促党建工作落实‚细‛。党工委先后于8月11日、14日、17日三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习近平‚7.26‛讲话、全国城市党建交流座谈会、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和全市二季度党建点评会精神,研究确定了加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设立社区‚大工委‛加强城市党建、尽快设立工商联(总商会)和创业联盟党组织、将党建工作纳入季度督查排名等务实管用的具体措施。各党委和基层支部会后分别召开了各领域的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细化了目标任务,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是严督实查,促党建工作执行‚实‛。充分发挥组织群团工作部集基层党建、组织人事和考核督查为一体的‚大部制‛优势,全面实行‚清单化明责、痕迹化履责、台账化记责、经常化问责‛的党建督查制度,将党建清单任务纳入‚周计划、月督查、季点评‛内容,安排1名专职督查干部时时跟踪党建责任落实情况,确保‚责任清单‛管用顶用,让‚党建责任‛落地生根。通过组织群团部不定期抽查、各党委全面检查,督查干部定向督查,共对21个基层党组织亮出‚红牌‛和‚黄牌‛并下达了党建整改通知书,11名党组织书记被约谈,全面解决了党建责任和压力‚边际递减‛的问题。三是点评排名,促党建工作评判‚真‛。党工委于7月26日召开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点评会议,党工委领导对各领域党建分别进行了点评,特别是13个排名靠后的党组织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整改时限。充分发挥‚高新组工‛微信工作群的双向沟通作用,定向对各基层组织的党建动态进行及时点评。启动建设‚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全面嵌入党建板块,打造‚手机+党支部‛的升级版。

(二)农村党建方面的亮点

1.用‚党建+‛系统思维厚植新民风。‚党建+‛引领新民风建设的做法,得到了市民风办的高度肯定了,承办了全市‚党建+新民风‛建设现场会,300多名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周家营村道德评议会,于9月29日被凤凰卫视和凤凰网专题报道。一是党建+宣传,增强认知认同。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建文化墙、党建宣传牌等载体,强化新民风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组织村256名‚三委‛班子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安康监狱和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印制1522副家训家规入户上墙,制作新民风宣传灯杆181个,召开院落会议35场次,全面推进新民风进村入户、入脑入心。二是党建+评议,弘扬正气正义。坚持把党员模范遵守村规民约情况纳入党员

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分步实施。二是注重高标推进。投资480万元为花园沟社区购臵了800平米的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委托陕西精诚展览公司对花园沟社区‚大工委‛按照进行了深度设计和超前规划,将于4季度正式启动装修。委托安康精锐广告公司对6个村党群活动中心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投资160万元全部按照‚六室一广场‛的标准,进行了改造提升。三是注重特色培育。把党建示范带与产业集群、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以抓经济带、产业带的理念抓示范带建设,不搞发展、党建‚两张皮‛。花园沟社区重点培育‚大工委‛引领村居并行社区治理的特色亮点,各村党支部重点探索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党员和新城市人口管理、服务征迁和‚两违‛整治等方面的特色亮点。

(三)机关党建工作亮点:全面推行“4+X”主题党日制度。为全面压实主题党日制度,机关党委专门下发推行‚4+X‛主题党日制度文件,规范和创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各机关支部利用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下午统一组织开展‚4+X‛主题党日活动。每次支部主题党日这样开展:4项规定动作,分别为党员签到、缴纳党费、行注目礼宣誓、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X项自选主题,结合实际在党性教育、志愿服务、议事协商、走访联系、民主评议等中确定。制度推行以来,‚4+X‛主题党日真正成为了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各机关支部在增强吸引力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丰富支部主题党日的内容和形式,定期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成为党员的习惯和自觉,机关党员组织生活参与率达100%,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户签订了种植购销、订单养殖和供销合同。实行‚总部党组织+产业基地‛和‚总部党组织+社区工厂‛的模式,69家企业分别在适宜发展的县区布局产业基地、建设农业园区,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将贫困群众变成基地或园区工人。

2.‚双建双促‛实现税企共赢。高新区非公党委联合高新国税局、地税局在4家非公企业和45家个体工商户中开展了以建立税企党建工作联系点,建立纳税人党校,促党建、促税收为内容的‚双建双促‛活动,实现税企共赢,有效激发税企基层党组织内在动力。一是组织共建。依托与纳税人联系点制度,在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税企党建联系点4个,建立纳税人党校15个,打造了天贸城、北医大、硒源油脂集团、阳晨牧业4个税企党建工作联系示范点,先后与示范点签订了‚双建双促‛协议,举行了揭牌仪式,为天贸城45余户党员商户悬挂了‚共产党员店‛门牌,实行亮牌经营,促进诚信发展。二是征纳互建。建立税企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了6次税企联席会议,针对税企党建共建工作‚三会一课‛不到位和‚两个覆盖‛不够的问题,研究了6大项17条推进措施。三是融合帮建。坚持税企融通,开展了‚便民春风行动‛20余次,为400余家企业辅导了国务院‚六项减税政策‛和‚营改增‛政策,号召260余家企业做出‚税企诚信公约‛承诺,开展了‚‘双建双促’追赶超越擂台赛‛。截止目前,高新国税组织收入2.34亿元,同期增长264%;地税组织收入1.08亿元。真正实现了党建促税收,党建促发展,税企双方合作共赢。

加深了中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理解,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截至2011年9月20日,高新区各中小学校共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55场,覆盖中小学生15328人次。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了广大学生对党的历史、现状和理论的了解,激起了他们红心向党、积极向上、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六)“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亮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测试。为检验巩固‚两学一做‛的学习成效,高新区组织全区1991名党员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测试。群团工作部下发了测试通知,统一编印了测试试卷,测试内容涵盖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党章党规、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省市区领导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党建应知应会知识等5大类14项;测试方法采取利用“主题党日”集中开卷的形式,测试采取100分制,90分以上为合格,参与党员干部严守纪律,沉着认真,细致作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答题,合格率达100%。通过此次测试,全面检验了全体党员对党章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知对错、找差距、明方向,夯实了党员践行“四个合格”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存在的不足

(一)党建队伍比较薄弱。各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存在人员力量配备不足、党务干部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党建指导员选派难、水平低、队伍不健全的问题。

篇6:民政工作的亮点与不足

一、亮点

1、“实事工程”落实到位。年初,各村扎实安排,认真组织,深入扎实开展了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的入户、评议、审核和发放工作,切实纠正了农村低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农村低保评议中程序规范、对象准确、档案完整,促进了农村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敬老院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敬老院与入住老人签订了供养协议,明确了供养责任和供养标准,充分利用敬老院的土地资源自种蔬菜,提高了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加强对敬老院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院内卫生整洁、制度健全,供养对象满意度高。

3、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在社会救助、劳动就业等方面能够把政策向残疾人倾斜,建立了残疾人创业基地,积极配合县残联开展助残日活动和残疾证换发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救助工作督促指导缺位。个别村对村组评议工作组织不力,农村低保的评议审批工作滞后。低保政策落实不够严格,拼户、漏户现象较为突出,低保“动态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该退保的没有及时退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后进村委会阵地建设不到位。在农村社区建设上,个别村主观上不努力,只从客观上找原因,点子不多、思路不宽,不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创新。在村委会阵地建设上,个别村村务公开栏内无要求公示的内容,影响了群众对公示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监督。

3、便民服务措施落实不到位。镇民政办公室上没有民政办、老龄办、双拥办、残联等标示,规章制度也没有固定上墙,规范化建设流于形式,不能较好的方便群众办事。

三、改进措施

1、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确保困难群众一个不漏、保障资金一分不少。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申请登记册,充分发挥村级民政协管员的作用。

2.大力加强民政政策宣传力度,争取广大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支持。加大对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相关民政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树立良好的民政形象,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3、着力做好民政办公室规范化建设,树立民政工作形象。从“便民、利民、为民”的角度出发,规范民政办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悬挂完善各类服务标示牌,规范服务形式、简化服务手续,大力推进“有困难找民政”便民服务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民政形象。

篇7: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工作亮点:

1、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进步大,工作部署一盘棋。

2、结合党建工作,制定实施了业务工作“五严”要求。

3、党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进步,包扶村组提前全部脱贫。工作不足:

1、支部党建工作检查指导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2、“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讨论不够充分

3、党员个人学习计划结合本职工作不紧密,操作性待加强

篇8:新《刑事诉讼法》的亮点与不足

关键字:辩护制度、强制措施、证据制度

一、辩护制度

新刑诉法在辩护制度的修改最大的亮点应该说在于将刑诉法与《律师法》相衔接、提高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对于诉讼活动的参与程度有很大提高,从侦查阶段到审查起诉再到批捕阶段、审判阶段乃至死刑复核程序,律师的辩护范围扩大不小。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大多条款原则性较强,没有相配套的制度辅助实施,可操作性不高。

(一)侦查阶段辩护律师无调查取证权与第40条辩护律师告知义务相矛盾

从新刑诉法第36条能看出现阶段,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未被赋予调查取证权;第37条第4款及第38条皆同时规定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辩护律师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以及可以开始行使阅卷权。这也就说明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从审查起诉阶段开始。

但是另一方面第40条却规定辩护人所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既然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无调查取证权,又如何获取上述证据呢?由此,可看出立法者从公权力角度出发,防止辩护律师在法庭上证据突袭,从而造成对司法效率的影响及司法资源的浪费。但是,这与刑诉法的立法原则相违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虽然行使控诉职能,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是罪轻的证据同样需要向法院提交。公诉机关承担刑事案件的证明责任,这其中应当既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无罪或罪轻的证明责任。所以,第40条规定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司法实践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歧视性条款仍然存在

虽然新刑诉法第42条第1款将伪证罪的主体修改为"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但第2款却只规定辩护人涉嫌犯罪的管辖范围是什么,对于其他主体涉嫌伪证罪如何管辖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一点对于辩护人的歧视并没有完全消除。

此外,新刑诉法第41条对于辩护律师向证人和被害人取证没有作出改变,仍规定需要征求同意和司法机关的许可方能行使调查取证权。但对于刑诉法第60条明确规定证人作证的义务内涵为何?难道证人作证的义务仅对公权力机关适用却唯独对辩护律师例外?这也无疑表露出现行刑诉法对于辩护律师的偏见并未消除。

(三)虽赋予"意见权",但可行性不高

虽然新刑诉法大大提高了辩护律师对于诉讼活动的参与程度,但就目前侦查权、公诉权与辩护权不平等对抗的配置来看,仅仅是规定律师提意见的权利,制约权力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第86条,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单单规定"听取"意见,但听取之后有何影响,有何作用都没有作出规定。①再例如第159条,也同样赋予辩护律师"意见权",但也只是赋予光杆"意见权",对于意见是否采纳、不采纳辩护律师有何应对的措施都没有规定。

二、强制措施

(一)监视居住的制度设计与其立法定位相抵触

此次修法将监视居住制度定位于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即监视居住适用于符合逮捕条件但觉有特殊情形而不宜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是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性以及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可折抵刑期来看,实际上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成为一种类似羁押的制度设计与监视居住作为羁押替代措施的立法定位是不相符的。

新刑诉法第72条第1款(4)规定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作为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无形中扩大了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②此规定的解释权完全由办案机关自行掌握,缺少司法审查监督程序。此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性、时间不确定性,使得这一措施极易产生变相羁押的效果。

(二)逮捕仍然无期限,必要性审查"光杆"条款居多

此次修法细化了逮捕必要性及增加逮捕程序中必要性审查程序。但是对于逮捕期限仍未做明确规定,且现有逮捕必要性修改缺少配套的程序支持,对解决我国极高的羁押现状帮助不大。在一段时期内,"有罪必捕"以及超期羁押的现状还仍继续存在。检察机关对于逮捕必要性审查的规定太过原则:没有启动程序规定也没有审查实现的要求,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这就会对检察机关是否具备对羁押必要性再审查的动力产生怀疑。

三、证据制度

证据制度主要吸收两个证据规定的核心理念,首次将证据定义为证明案件的事实材料,明确证据裁判原则和严格证明原则并且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化,证人作证制度得到一定的完善。

(一)"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与"如实供述"相矛盾

针对这一条款,实务部门给出的解释如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条款,仅仅是禁止强迫取证,只要侦查机关不动用强迫手段,犯罪嫌疑人就仍需如实回答,无权保持沉默。③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片面的。分析此款规定的立法目的,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赋予他们供述与否的选择权,保障的是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自愿性。一般将沉默权视为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必然结果。

另外,沉默权、证人拒绝作证权以及自白任意性等配套诉讼机制,现阶段是缺失的。而且,将此规定放在证据章节仅作为侦查机关的一种讯问规则并未将其真正作为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基本原则。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执行力疲软、概念规定不清

此次修法将两高三部颁布的两个证据规定吸收进来,从而在法律上搭建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制度框架。但从司法实践中关于两个证据规定实施情况现状来看,目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落实的情况其实并不容乐观。造成实践与立法脱节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且立法概念上模糊不清。

如"刑讯逼供等"中的"等"字并未给出明确規定。所谓刑讯逼供是指使用肉刑获取口供的行为,而等则应当等同于酷刑的概念,是指造成当事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因此除使用肉刑、伤害身体的刑讯逼供行为外,应当将"等"字具体包涵的行为一一列举出来,从而避免公权力机关肆意缩小解释,损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乃至基本人权。

(三)不得强迫近亲属出庭作证,但作证义务仍然存在

此次修法首次规定近亲属可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但此规定并不等同于"亲属拒证权"。刑诉法只是免去了近亲属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近亲属与其他证人一样要遵守第60条规定的作证义务。这样的规定并没有扭转大义灭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这还有可能成为司法机关限制被告人近亲属出庭作证的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此次新刑诉法的修改固然由它积极、成功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立法技术的欠缺,也成为现阶段我国法制建设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今后刑诉法的修改,立法机关应当多听取理论界专家、学者的意见,构建更为理性、细致、操作性强的刑事诉讼法。

注释:

①万毅:《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立法技术检讨》,载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②陈光中、卞建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笔谈》,载于《中国司法》2012年第5期,第26页。

③同①。

参考文献:

[1] 万毅:《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条款的解释与适用》,载于《法学论坛》,第27卷。

[2] 陈卫东、柴煜峰:《刑事证据制度修改的亮点与难点》,载于《证据科学》,第20卷。

[3] 陈光中、卞建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笔谈》,载于《中国司法》,2012年第5期,第26页。

篇9:铁佛中学本学期工作亮点与不足

一、主要亮点

1、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团结和谐、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2、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显著,抓质量措施扎实,提优工作效果明显,每年考取盱中计划内的人数在全县农村中学中处于领先位置。

3、4、常规工作抓的很实在,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井然有序。养成教育常态化开展,大部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5、6、食堂服务工作亮点不断,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长期以来,学校未发生过任何的安全事故。

二、存在不足

1、师资缺乏,教师配备不够合理。语文教师老化,音乐教师不足,美术教师没有。

2、班级人数过多(每班生数都在60以上),部分教师身兼两个班的主科教学,工作量较大,负担较重,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3、学校准备配置不足,仅有一口计算机教室,已很难满足计算机课的正常开设。

篇10: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2017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轧钢厂生产科紧跟公司、分厂安全步伐,逐级开展各项安全工作,在生产科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下,完成全年无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安全目标。在2017年中,轧钢厂生产科以“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标准化班组建设,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圆满完成2017年即定的安全任务。在这里我对2017年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做出逐一汇报: 安全工作亮点:

一、严把新进入厂员工教育关

入厂工人的教育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一个环节。新入厂工人必须经过四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后才可以上岗作业。轧钢厂生产科针对不同工种对其教育内容也有所不同。四级安全教育分为公司级安全教育、分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及班组级安全教育,在进行车间级安全教育时,生产科对现场的一些具体的操作规程和现场情况及可能遇到的危险进行培训,而班组级教育则针对现场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进一步的安全培训,新员工到岗后立即安排“师傅”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现场每一名新工人安全。

除了正常四级教育之外,轧钢厂生产科每半年都要对新入厂员工进行《新员工强化培训》,针对所在岗位特点出题,对新员工进行考试,检查新员工对岗位作业安全的理解。如果考试不及格,则按照《生产科强化培训制度》,由班组长陪同考试不及格人员到生产科安全员处处进行强化安全培训,月底再次进行考试,如果还是无法通过则直接退回人力资源处。

二、制定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生产科安全工作顺利开展,2017年年初生产科就对《生产科安全管理规定》进行重新修订,使其更贴近生产科工作现况。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和推动力搞好班组安全管理。以制度为抓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诠释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度指导安全管理行为,避免了安全管理的失之以宽、失之以严,保证了安全管理的方向性。事半功倍的营造大家学习制度、应用制度、遵守制度的氛围

三、安全培训抓源头重实效

轧钢厂生产科从生产作业实际出发,开展多样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根据不同专业对生产系统进行安全培训,增加岗位人员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如《正压空气呼吸器佩戴使用方法》《苏生器使用方法》《心肺复苏安全培训》等都是针对煤气区作业人员及应急队员而专项开展的;《气割作业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则是针对生产常进行的特种作业情况进行的安全培训。另外生产两线会议室还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安全知识宣传,利用黑板报、安全宣传栏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营造安全和谐的安全学习气氛。

在考试方面,生产科每月指定一项学习主题,月底对生产全员进行学习主题考试及抽查考试,了解员工学习安全知识情况,计划性、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培训与学习,同时对学习不认真,考试不及格的进行处罚,促进安全知识学习与安全技能地提高。

四、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工作

2017年轧钢厂生产科对每周两线现场检查的内容进行了升级,参加检查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名参加检查的人员检查问题项目不得少于5项,每次现场汇总问题不得少于20项,让检查内容细化再细化,保证安全检查的效果。对于查出的现场问题及安全隐患,确定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并做好跟踪工作。

除正常检查外,生产科还根据季节安全管理特点,重点做好换季期间安全防护,汇总《夏、冬季现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做好季前安全工作安排;另外对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实行严格审批,保证危险作业预防、监控、防范到位。针对每年生产集中检修的特点,专门设立安全督察员,保证每个检修点都有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安全管理,通过高度重视事故易发作业,来保证危险作业可靠系数。

五、安全活动助力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个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话题,不可否认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话题,怎样以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广大员工,一直是生产科努力的方向。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生产科都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针对公司管理实际,我们开展了“突发生煤气泄漏应急演练”,“安全你我家属见面会” “安全宣誓、签字”,“全员安全隐患征集”,“安全知识竞赛”“亲情短信视频”等8项活动,员工参于意识高涨,在活动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加深了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存在不足:

1、三班两倒后,员工对工作还处于适应期,超长的作业时间对上班期员工的精神状态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在保证员工安全操作的同时,保证班组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工作质量,是生产科在2018年一个努力的方向,生产科正积极的寻求通过微信,E家等多媒体形式培训,提升员工安全学习的效果,强化学习质量。

篇11: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教学管理工作亮点、不足与下一步措施

一年来,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教育局和镇教办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一下:

一、学校管理中的亮点:

抓好双主体,推行捆绑制,实行在校生的全天候无缝管理。

1、以师为本,抓实抓好课堂教学(1)实行竞聘上岗

针对六年级个别学科成绩大幅下滑的实际,我们痛下决心,冒着教师与家长不同意的风险,及时调整科任教师,把优秀的人才用到最好的岗位。调学科调年级,有的教师从美术改成数学,从音乐改成英语,从五年级调到六年级。事实证明,调整是对的,六年级数学单班平均分提高了20分。

(2)精心打磨,培养精英。

实行同课异构法:因为老师专业知识有高低,经验经历各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课题,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所以我们首先由教研组确定统一的题目,几个教师分别备课,然后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让教师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多人同课循环法:多人同课循环就是同教研组教师同上一节课,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际课堂效果等方面综合权衡,每组都推选出两名优秀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高效课堂”讲课比赛赛。

(3)精心组织讲课比赛

我们的讲课比赛注重过程和实效,前勤教师45岁以下的参与,参赛教师不得使用本班学生授课,参赛教师在比赛前一天下午课间操时间到教务处抽签决定授课班级。最终评选出1/3的教师获奖,根据奖次,分别给以不同数额的奖金。

2、不同形式的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每学期要组织语、数、外学科知识竞赛,竞赛试卷分A、B卷,每班选出前5名和后10名学生参加竞赛,通过这种考试形式,调动各层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每月还定期进行月考,及时检测学生本月学习情况,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缺漏,及时强化、补充。

3、扎实推行捆绑制

(1)教师捆绑评价,发挥集体优势。

①以学科组为单位,实现全员捆绑制,强化学科组内的集体协作。期末考试各年级组各科平均成绩居前列的学科组,分配到的优秀教师名额较多,强调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和展现教学方法与措施,共同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成绩,强调集体荣誉感。如六年级的语文组、五年级的英语组,在年度末全被评为县镇两级模范教师。常规捆绑:狠抓常规落实。语数外综4个学科组的各项常规检查结果,捆绑定级,学校按级别分别给定一个统一的基础分,教研组长再结合各种学科活动的完成情况,加上其个人贡献分。

②继续推行青蓝工程。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实行师徒结对,青蓝捆绑,充分发掘出了老教师和年青教师的互助协作的潜能。

年轻教师认真听课,每周听师父一节课,师父每两周帮徒弟打造一节精品课,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去年的一对师徒杨晓云老师和吴佩佩老师,徒弟吴佩佩虽然才上班两年,但经老师指导和个人努力在学校组织的听课比赛、业务检查中成绩越来越突出,2013年9月在全县中小学法制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紧接着2013年10月吴佩佩老师又在全县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今年6月底六年级全县抽考中她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被评为2013-2014年度的县级模范教师,师傅杨晓云老师也被评为本年度的镇模范教师。

(2)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组内生生捆绑,形成了一种组内成员间互帮互助,互督互促,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及格率与优秀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实行在校寄宿生全天候无缝管理

因为我们的住校生是些十一二岁的孩子,自制力较差,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们实行了全天候无缝隙管理。早晚自习教师盯班,适当指导,中午、下午课间小自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自行安排,巡视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我校教学秩序井然有效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二、学校发展中的不足及原因:

1、个别学科中的个别教师虽然成绩较好,但教学方法不对,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倾向,这是学校以前在教师评价中重个人不重集体协作的原因。

2、部分教师职称晋升已到头,升至“高级”了,工作缺乏动力,这是学校以前的教师评价体系,突出个人贡献,偏面重视金钱奖励的结果。

3.青年教师经验不足,这是一味器重和重用中年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不够重视,不够关注造成的。

三、下一步措施:

在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细致推行捆绑制,全面实现在校寄宿生全天候无缝隙管理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思想转型,方法引领,制度约束,来纠正个别教师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我们采用以精神领域物质刺激和科学捆绑为主的“诱导需求、完善人生”的策略,来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3.进一步推广青蓝工程中师徒结对捆绑的范围和影响。

篇12:教学工作亮点及不足

一、草案的亮点

草案经过起草到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其中坎坷自不待言,当前草案不但规定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处置等传统倡导性条款,更有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创新。总体而言,草案亮点较多,笔者简单试举三例。

(一)依靠法律制止家暴

近年来,家庭暴力呈高发态势是不争的事实。反家庭暴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被害人的主动“自曝家丑”,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反家暴的良好氛围。在法治时代,法律和法治才是应对家暴最有力、最有效的“核武器”,才是家庭暴力受害者最可靠的“保护神”。现在,草案将此前分散于不同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地方法规中的相关内容,借鉴和吸收了近年来西方国家与国内反家暴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这对形成反家庭暴力的整体单项法律有着重要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总体来说,本次反家暴立法兼顾操作性与前瞻性,既体现了教育惩治与人权保障并重的理念,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也体现了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并重的理念,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二)提升了反家暴规制的层级

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一样,反家暴法属于社会法范畴,对于社会法而言,通常都会涉及到若干个职能部门与相关法律法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中央统一权威的法律进行总体统筹,通过分散的法规或规章进行规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反家庭暴力往往很难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制定草案,肯定全国已有的二十多部地方反家暴条例的工作成果,吸收各地方反家暴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并上升为法律规定,将反家暴纳入法治化轨道,不但有助于鼓励地方先试先行的反家暴工作积极性,同时法律的规定有助于规范当前反家暴工作中遇到的部门协调困境与操作问题,对于整合资源,发挥更大功效,无疑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吸收了反家暴的成熟经验

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规定,反家暴法可谓亮点多多,不但在于法律层级的提升,更在于法律内容的更新。我们看到,通过借鉴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民事保护令制度,同时也是在总结国内人身保护令制度成熟经验做法基础上,草案规定人身保护令制度,对受害人进行人身保护,有助于克服当前法律侧重事后惩罚轻预防、轻事前干预的防范措施,改变了对家暴被害人单纯的事后处罚等补救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力度,从而将私事变成公事,将家事变成国事,对于弥补立法的空白,有着深远的价值。

二、草案的不足

草案共分六章三十二个条文,全文共2300余字。草案对于防治家庭暴力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应看到,作为社会法的法律条文前瞻性与操作性本身就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更不用说当前草案的规定在基本原则、具体内容都有值得完善与推敲之处。

(一)草案规定的结构不甚完整

从现有的草案规定来看,共分为总则、预防、处置、具体制度、法律责任、附则等章节。我们认为,当前的立法草案采取了比较中庸的法律规定,即草案尽可能做到规制全面,吸收发达国家与国内比较成熟的实践。然而,尽管想做到面面俱到,对比国外与国内某些省市的反家暴立法,草案并没有针对家庭暴力形成教育、矫治、惩戒相结合的家庭暴力的综合法律系统。相较于同属于社会法范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草案虽规定“反家暴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但草案关于教育的规定没有形成单独章节,只是蜻蜓点水地将教育监督融合在预防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庭暴力发生成员之间的亲密性与关系性等特性。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草案虽然重视了政府在反家暴工作中的职责,但却忽视了反家庭暴力法的社会法属性,“有意”忽视了社会组织在预防、介入家暴的专业特性,没有形成司法干预、行政干预、社会干预相互协调的工作体系。

(二)草案对核心概念规定过于笼统

为了回避矛盾,减小争议,草案对一些具体制度的规定也采取了鸵鸟综合征的做法。比如,草案对于家庭暴力这一核心概念的规定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相较于原来几版对于家庭暴力概念的明确规定,草案通过规定“家庭暴力是指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對家庭成员实施的侵害行为”。不但对精神暴力、性暴力等暴力行为方式未予以回应,更通过“家庭成员”简单谢绝了具有恋爱、同居等事实关系群体的规制。我们认为,作为一部反家暴的基本法律,基于立法技术与立法水平等客观原因,草案的规定存在争议属于正常现象,但草案对于问题采取主动回避、视若无睹的态度,不利于法律的落实与取得预期效果,无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通过草案规定,我们可以发现立法技术不甚成熟,比如草案对于48小时是否受理人身保护令的规定,没有考虑法院立案、材料审核、证据收集、案件受理等诉讼流程所需时间,在当前司法改革案多人少的背景下,容易导致司法部门产生负面情绪。

(三)草案的内容急需扩容

毋庸置疑,法律的规定宜简单明确,但囿于立法水平与立法技术,鲜有法律能够处理好法律的全面规范性与具体操作性之间的矛盾,草案也不例外。相对于前面几稿,立法部门对于草案的规定也力求精简,在删除冗余部分的同时,许多内容规定也成为附随的牺牲品,这给实务部门具体开展反家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具体而言,首先,总则部分,草案规定的原则过于抽象,缺乏关于尊重被害人意愿,对于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家暴的处理原则;草案关于共同责任的原则未借鉴吸收相关社会法的立法经验与教训,未对共同责任予以细化与明确。其次,预防与处置部分,草案对于当前试行比较好的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介入、媒体组织等对于宣传教育、制止家暴比较强有力的举措未进行规制;草案对于“家庭教育”之内容急需突破限于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内涵,需要对其上升为广义解释;草案关于证据的规制方面,应考虑家暴主体之间的特殊性,很难对证据开展有效收集,应突破当前列举式证据的规定。在保护令环节,应该突破保护令限于人身等内容,对财产亦予以适用;同时对其他比较成熟的令状制度应予以借鉴和规制。

nlc202309020526

三、草案的几点完善建议

由于草案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限于篇章结构,由于家庭暴力、家庭教育等概念界定关系到整部法律的定位,同时人身保护令制度的设置又是本法最大一个亮点。笔者尝试通过对于草案核心概念与核心制度的规范提供完善建议,以此对映射相关制度的改进。

(一)关于家庭暴力的界定问题

家庭暴力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类似于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不同的文化、制度、个体主观体验下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对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不仅反映了立法者对家庭暴力本质属性的认识,也直接决定了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范围。我们认为,家庭暴力是本法核心的问题所在,草案应对家庭暴力进行概念界定,对于家庭暴力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即便有争议,也应该正面回应问题,不应该回避问题。因此制订家庭暴力防治法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界定家庭暴力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框定本法的范围。姚建龙教授在2015年9月上海市法学会与上海市妇联联合召开的《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座谈会上提出,对于家庭暴力的界定采取了上述“家庭”与“暴力”分别解释的综合方法。我们综合比较司法部门与学者的观点,对于家庭暴力的概念,认为对家庭暴力概念应该分两步走:对于“家庭”的界定采取宜细不宜粗的明确规定(不但规定基于血缘、婚姻、扶养等关系的家庭,对于基于同居、恋爱等事实上处于控制关系的“家庭”也应予以涉及);对于“暴力”的界定采取宜粗不宜细的抽象规定(暴力的方式比较多元,宜抽象为肢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等暴力行为方式)。

(二)关于“家庭教育”的解读问题

我们认为,应该将“家庭教育”的内涵采取广义解释。家庭教育不但指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也应该包含夫妻之间的教育;同时,预防家庭暴力应该更加具有儿童视角。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是习得的,特别是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实证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结论:目击家庭暴力是将暴力行为由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危险因素。目击家庭暴力的孩子常会表现出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诸如自悲、做恶梦、自责,并容易对同伴、家庭成员采取攻击行为,破坏财物。目击家庭暴力的男孩长大后对其伴侣和子女施暴的可能性要比女孩高两倍。因此建议在立法中规定预防条款,一方面加强宣传与倡导,转变社会观念,开展常规性的教育培训,设立社区早期筛查系统,预防轻微的家庭暴力行为;另一方面规定对家庭履行监护职责的支持和帮助措施,对家庭提供相关支持服务,消除严重的或反复发生的家庭暴力危险因素。建议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预防进行单独设条并予以细化。

(三)关于人身保护令制度的完善问题

2015年9月,上海市法学会与上海市妇联联合召开了《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法最亮点的规定是人身保护令具有突破性價值,但作为制度本身,其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和细化。

1.关于申请人身保护令的主体。家庭暴力属于社会法范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性法律。鉴于当前单亲、核心家庭的增多,为了尽量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保护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对实施申请人身保护令的主体限于本人、近亲属的规定应该予以扩大,应该赋予“有关单位或个人”为申请主体。同时二十三条第二款关于近亲属以本人名义代为申请在司法操作中可能遭遇“需要委托书等授权”的问题,不利于对被害人权益的维护。

2.关于人身保护令制度管辖问题。从司法实践看,有时居住地的核实存在困难,考虑到家暴发生在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群体中比重更大,单纯规定居住地法院管辖会带来操作上的障碍;对于法院的审查很难实行,应该本着方便快捷原则,将管辖地采取广义规定。即管辖地应也包括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和庇护所所在地基层法院。

3.关于作出人身保护令的条件与方式。《立法法》对于法条规定的要求是立法应该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草案》规定关于作出人身保护令的条件规定过于抽象与主观,应该对“条件”予以明确和细化。比如对于“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的规定过于主观,如何审查,如何评估和认定具有现实困难,这都给司法实务部门的操作带了很大的困境。为了降低此项认定的难度,同时考虑到申请保护令的上述几项条件,为保持法条之间的协调,建议将“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这一弹性规定删除。同时,考虑到尊重被害人权益保护为原则,应该规定将申请方式更加方便运用。建议申请人身保护令应以口头为原则,书面为例外。

4. 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作出的时间。人民法院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需要搜集相关材料,并传唤当事人等开展立案、调查、核实证据等诉讼流程,因此48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给司法实务部门的具体操作带来比较大的操作性难题。建议可以将人身保护令进行简单分类,根据不同级别保护令,采取不同的时间规定和处置策略。如设置紧急人身安全保护令和通常人身安全保护令:对于人民法院正在处置中的离婚诉讼中发生的家庭暴力,或公安机关已介入处置的发生家庭暴力的紧急情况,可以在48小时内做出紧急人身安全保护令;对于通常人身安全保护令则可以放宽时间限制,如规定为五个工作日或七个工作日。

5.关于人身保护令的具体举措问题。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曾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的规定应该评估社会实际,建立在深刻认清社会现实基础之上。草案二十八条设置了人身保护令的四项具体举措,其中第三款规定了“责令被申请人迁出住所”等规定,责令相关人员迁出住所后,被申请人该往何处去?这关系到法律规定能否执行、如何执行的问题。即人身保护令的后续支持系统与配套系统的问题。建议该条规定与临时救助住所统筹考虑。

6.关于人身保护令的申请撤销问题。对于人身保护令的规定应该完整。即规定人身保护令作出后,如何撤销人身保护令,其具体操作问题。这需要对施暴者进行评估、教育、家庭效果改善等一系列因素。应该考虑部门机关职能的协调问题。人身保护令作出后,应该抄送相关职能部门,如城乡基层组织、公安机关、社工组织等相关部门或团体。

(田相夏,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娴,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灵活性下一篇:戒骄戒躁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