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为题目的作文

2024-05-03

信为题目的作文(共14篇)

篇1:信为题目的作文

亲爱的太师一附小:

六年中风雨摇曳的记忆中,依稀记得那“秩秩斯干,悠悠南山”的课文片段;依稀记得那花房撒下的点滴雨露;依稀记得那铜铃般天真的笑声在校园中飞翔;依稀记得那些老师的喜怒哀乐;依稀记得同学间的欢声笑语;依稀记得同学同捧腹大笑的回荡的地方;依稀记得离别时眼泪抛下的地方,这就是太师一附小的校园。

太师附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社会。这里让我们见到了真情,感受到了友谊,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那天,我在生机勃勃的校园内玩耍时,我摔倒了,一块碎石子划破了小腿,火辣辣的疼,鲜血外益,顿时泪眼朦胧。这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同学,小心翼翼将我扶到医务室,我当时热泪盈眶,内心十分感动。

太师附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小天地。在这天地之间,学校组织了很多的活动,那个月的运动会,这个月的书画展,下个月又是声乐展。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我们的业余爱好,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记得有一次画展上校长亲自开了动员大会,在他热情澎湃的鼓励下,大家勇跃报名,磨拳擦掌,迫不及待的展开比赛,当那幅《鹤鸡图》横空了出世的时候,只见那鹤鸡回相亡命,红樱点官,两眼发出的光使三军晔然,羽毛如令箭般直竖。形态饱满,栩栩如生,真有呼之欲出的味道。

太师附小,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脚跳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这句校训中,就能明显的反映出这所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好学习的习惯,培养人的性格,并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做好人的品质,做一个可以顶天立地的人。

这六年的学习生涯中,让我在我的幕布上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明星。我永不会忘记你,我热爱的太师一附小。

xxx

20xx年x月x日

篇2:信为题目的作文

您好:

您虽然每天跟爸爸吵架但还是为了我和哥哥忍了下来,每天看求职报找工作为了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搬出去,跟我还有哥哥,一起搬出去住,等我读完初中在跟爸爸离婚。

现在您每天都很晚睡,所以没办法很早起来,但我还是感觉得到您对我我们的付出和努力、辛劳、汗水,譬如:您每天早上都会把我的餐盒和餐袋拿出来,放在桌上,虽然您每天都很晚睡,但您每天一定会把我的餐袋、餐盒拿出来放,这件事就可以让我了解您对我的付出,还有以前不会的功课,只要请问您,您不管有多忙有多累,您都会抽空教导我,这件事让我感觉到您对我的努力,还有为了让我们每天吃的更安心、更健康,所以不管有有多忙、多累都一定会去超市买菜,坚持煮菜来吃,这让我感觉到您的辛苦、辛劳。

妈妈,您从我小时候到我长大每次您就是最疼我,从我有记忆以来您就是我最爱的人,比起爸爸我更爱您,您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最好、最棒、最重要的,虽然您已经四十岁了,但您依然是我最爱、最珍惜的人,也依然是我小时候的那一个超~完美的妈妈喔!

女儿敬上!

xxxx

篇3:目的论关照下商标翻译的失“信”

传统的中西翻译理论的核心目标就是“信”或“忠实”。在中国,从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的“宁信而不美”;从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到刘重德的“信、达、切”,无不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反观西方也是如此。Nida (1993)曾指出“译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应大致相等”。可见奈达的翻译观追求等效,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大致相同。虽然学者所用的说法或术语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不仅要忠于原文的美感和意境,还要忠于它的不足;译者如果擅自地增加或删减,就是对原作的不忠。

可是事实上,任何翻译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都要受到“权力—话语”、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和操控,一旦进入实际的翻译,译者就会强烈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有些时候“忠实”于原文的“等效”根本无法达到翻译目的。谭载喜(2000)认为,“实际的翻译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有着不同目的和要求、不同读者对象的翻译,翻译者如果死守一个‘信、达、雅’的原则和标准,显然有些过于盲从与教条”。因此,翻译的标准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即不同的翻译目的、译文使用的不同场合、不同的读者对象,翻译的标准和方法是不同的。

2. 关于目的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主要提出的学者有卡塔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和贾斯塔·赫尔兹—曼塔里。首先,赖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仍然坚持等值理论,但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雏形。她发现在某些实际情况下,等值的实现是不实际的,译者应该首先考虑译文的功能能否实现,再考虑是不是符合对等原则。此后,赖斯和她的学生弗米尔在1984年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认为译者应该根据委托人的具体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接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翻译要在译语文本的预期目的的调控下进行。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决定了翻译并非是在一元原则下的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在弗米尔的“目的论”的基础上,贾斯塔·赫尔兹—曼塔里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她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张美芳,2005:79)。在所有这些理论中,弗米尔所提出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第一准则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

3. 目的论关照下商标翻译的失“信”

商标,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言者和宣传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好的商标宣传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发市场潜力和促进商品销售。许多国际知名的商标都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在不同的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即商标的译文接受者有无意愿购买该商品,已成为判断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商标翻译不能一味地坚守“对等”,而应允许有意识的语言变动。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色,又不能破坏源语的理念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成功的商标翻译。

关于商标翻译的不“信”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我国一家企业曾出口了一批“白象牌”电池,商标翻译为“White Elephant”。产品质量过硬,销量却很差,原因就出在商标的翻译上。在汉语里,“白象”是吉祥的象征,可“White Elephant”却是一个英语成语,意思是“昂贵却派不上用场的物体”或“物主不需要但又无法处置的东西”。“White Elephant”可以称之为是“白象”最忠实的翻译了,可是却没有达到商标翻译的实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商标的翻译就应首先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不得不失“信”。所以,商标翻译应结合中西文化差异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

3.1 直译

如果翻译既能忠实于原文,又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可以采取直译这种翻译技巧。例如,“蜂花牌”护发素翻译成“Beeflower”,指使用该产品后将留下鲜花般的芳香,能让消费者产生一种美妙的联想;“王朝”葡萄酒,直译成“Dynasty”,既体现了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也意寓着品尝此酒就像是享受到中国帝王般的待遇。“英雄”牌墨水和钢笔直译成“Hero”;“凤凰牌”自行车,取“Phoenix”为其英文商标;“Time”翻译为《时代杂志》,表现出新闻时事类杂志与时俱进、包罗时代万象信息的特点;“Apple”(电脑)直译为“苹果”,因为苹果是一种大众的水果,人见人爱,把电脑的品牌翻译成苹果,意寓着该品牌电脑会像苹果一样人人需要,人人喜爱。这些译名都较好地忠实地反映了原商标名,达到和原文同样的促销目的。

3.2 音译

音译法也是商标翻译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翻译方法是寻找与源语相近的发音,并引导消费者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对商品产生好感。例如,把饮料“Coca-Cola”音译成为“可口可乐”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此翻译不仅保留了与英文相近的音,还增添了一份开心愉悦的感觉。“Nike”原意为“奈基”,是胜利女神的名字,而用音译“耐克”,则更能体现产品经久耐用、坚固耐穿的特性,迎合消费者对运动产品的消费心理。洗发水“Pantene”音译为“潘婷”,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商标的发音,又让消费者联想到使用后长发飘逸、亭亭玉立的感觉。

3.3 意译

意译区别于直译,旨在用一种另辟蹊径的手法把原文商标名的意境、内涵翻译出来,而不拘泥于原商标名的字面意思。例如,宝洁公司的一款洗发水“Rejoice”原义为“欣喜,高兴,喜悦”,若直译过来则太过平淡,吸引不了消费者,广告和促销功能就会大打折扣;而意译成“飘柔”,虽然与原商标的字面意义不符,却能使消费者联想到飘逸柔顺的秀发,大大增加了此产品的美感。“Crest”本意是“顶峰、鸟冠”,意译为“佳洁士”,此译名非常典雅,并符合口腔保健产品的形象。目前,该品牌已成为其领域里享誉美全世界的著名品牌。这些译名突破了原文字面意义和发音的束缚,自然又蕴含深意。

4. 结语

以上的例子证明,“信”在商标翻译中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可采取多种方法,只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译出品牌的特征,使消费者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中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营销目的,就是成功的商标翻译。陈福康(2000:445)认为“翻译有很多很多方法,哪种最好要视乎当前需要而定,所谓改写、编译、节译、译写、改编———也是堂堂正正的翻译方法,跟‘逐段逐句译出来’的方法同样名正言顺,在多数情形下,这些才是最适宜的、甚至唯一可行的翻译方法”。所以,商标翻译应考虑文化特征、社会背景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灵活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方法,使翻译符合译语接受者的期待,真正达到商标的促销目的。

摘要:“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 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 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 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 “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 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商标翻译,失“信”

参考文献

[1]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谭载喜.中西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烙印[J].中国翻译, 2000, (2) .

篇4:信为题目的作文

关键词:目的论 诗歌翻译 “信” 神似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翻译目的论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原则”(Skopos rule)。根据目的原则,一切翻译行为均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也就是说,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弗米尔明确指出: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Nord,2005:15)在这一翻译原则下,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理论中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原文文本在翻译中,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

自从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后人一般就把“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严复所提出的翻译标准应为一般翻译之标准,而文学翻译的要求则更高,用翻译界的话说就是:“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的最高形式,其翻译就更加困难了。在此,针对诗歌翻译中“信”的问题,即忠实性的问题,结合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进行阐述。

二 目的论中的“信”

一般来说,翻译的“信”,即忠实性,是翻译中最基本的一项指导原则。所谓“信”就是要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意思。而目的论较少提及原文,可见原文的地位在目的论中,明显低于对等论中原文的地位。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的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他指出:“目的论所规定的是:译者必须自觉地、前后一致地、按照有关译文的特定原则进行翻译。目的理论并未说明是什么原则,这应视各种具体情况而定”。(张美芳,2005:85)

翻译目的论并不是说所有的翻译都要采用译入语文化规范来取代译出语文化规范,译者根据翻译目的,可以再现译出语的文化规范,也可以将其归化为译入语的文化规范;译文文本和原文内容可以是最大限度的“信”,也可以是最小限度的“信”。这种“信”的程度和形式整体上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三 目的论与诗歌翻译的“信”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vii)仅就此而言,翻译只是一种“转换”作用。而目的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活动,而是人类有特定目的的行为。所以翻译要受目的的制约。译文好不好,要看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由此可见,策动者希望翻译能够达到的目的,主宰策动者本身或其译文对象对译文的接受,并决定译文要达到的要求。

“当然,在传译的过程中,百分之百的忠实是难以做到的。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即比较的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其实一百分的忠实,只是一种梦想。”(林语堂,1984:267)但是,译者也不可因此而降低对自己表达的要求,而要尽可能多地传达出原文的真实意义。也就是说,对再现原作的要求不是降低了,在某种意义上是更高了,因为译者要传达的是原文的“全部意义”(full sense),不仅是语言层面的意义,还要重视文化层面的意义,以求确实地履行传播信息、促进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和交流、在不同文化间架设桥梁的功能。(孙致礼,2007:15)

诗歌作为最集中、最精炼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结晶,对语言艺术更有特别严格的要求。译者要用与原文最精炼、最富音乐性的语言,来驾驭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翻译求似(或真),而译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这就是说,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真是必要条件,美是充分条件;译诗不能不似,但似而不美也不行。(许渊冲,2006:5)因此,译者要考虑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1 诗歌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

(1)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

汉语诗歌特别注重意境之美,比如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至今,备受欢迎,除了词句琅琅上口之外,主要是因为它们意义深远的意境之美,给我们以想象的空间和美的享受。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尤其要注重意境,也就是要用英语表达出与原诗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意境之美。汉译英要保持本色,这本色,一不在于词藻,二不在于典故,三不在于形式,而是在于意象。只要能再现原作的意象,不一定模仿其章法句法字法。(翁显良,2003:47)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看Wai-lim Yip的译文:

River Snow

A thousand mountains—no birds’flight

A million paths—no man’s trace

Single boat.Bamboo-leaved cape. An old man

Fishing alone.Ice-river. Snow.

原诗非常强调意境,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清晰生动的画面,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词语创造了一个空 幽独的意境。而译文则用“single boat”、“Bamboo-leaved cape”、“an old man”、“fishing alone”、“ice-river”、“snow”等词,同样给读者以近乎相同的画面和深思。

(2)再现原作的音韵之美

音韵也是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的音韵之美主要是指要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英汉诗歌都是非常讲究节奏和音韵的,唐诗宋词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其音韵美是分不开的。诗歌翻译要尽可能再现这种音韵之美。例如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中的第五段“行行过太行,迢迢赴延安。细细问故旧,星星数鬓斑。”

On and on past Taihang we walk;

By and by to Yan’an we make our way.

Again and again with old friends we talk;

One by one we count our hairs grey.

(許渊冲译,《翻译的艺术》,第105-106页)

原诗这一段各行都是以叠字开始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译者在翻译时则用了重复“on”、“by”、“again”、“one”等词的办法,基本传达了原诗的音美。

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内,翻译就意味着要在目标背景中为目标接受者制作一种文本,译者之所以要选择原文中的某些或全部信息,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满足某种特定目的。因此,为有效地实现翻译目的,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灵活选择翻译策略。译者要决定处于原文特定语境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保留,哪些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再根据译文读者的需要,或直译,或意译,甚至删减、改写,否则可能会对实现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不利。

2 诗歌翻译要进行再创作

真正有灵感的译文,像投胎重生的灵魂一般,令人觉得是一种“再创造”。直译,甚至硬译,死译,充其量只能成为剥制的标本:一根羽毛也不少,可惜是一只死鸟,徒有形貌,没有飞翔。(余光中,1984:742)诗歌翻译之所以难,是因为难以再现原作的艺术之美,难以再现原作深邃的意境和音韵之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仅仅解释原诗的内容往往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再创作,以使译文达到接近于原诗的艺术效果。

例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Homeward

Good-bye to the city high in the rosy clouds of dawn.

Homeward, out the gorges, out today!

Let the apes wail. Go on.

Out shoots my boat. The serried mountains are all behind.

(翁显良译,《翻译新论》,第49页)

译者将“白帝城”与“江陵”两处地名不提(其实这两处地名不能唤起译语读者的联想),第二句的“千里”自然也省去了。第三句译文变为祈使句,倘若保留“两岸”,则反而累赘。诗人千里投荒,幸得生还,译文有理由突出Homeward,并用三个out,强调其出峡,即日出峡,果然出峡。因此,若机械地见字译字,不如适当增减,该有者有,该无者无。(翁显良,2003:49)

可见诗歌翻译作为一种再创作的活动,使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译者既是原作艺术美的欣赏者和接受者,同时又是它的表现者。从欣赏到表现,就是译者的再创作之过程。如果不承认再现原作意象的前提下有伸缩变化的自由,就等于不承认翻译是再创作,不承认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规律,不承认运用不同的语言而务求对不同的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往往要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但求形似,势必变相;舍形取神,才能保持本色。(翁显良,2003:49-50)可以看出,诗歌翻译进行再创作的目的是要达到某种(可能会与原文一样)艺术效果,为达到这一目标,译者就要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

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以某个接受群体为对象,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尽一切可能实现翻译目的。可以看出,特定翻译方法总是与特定翻译目的相关联。换句话说,译者想要达到什么翻译目的,就会选择与此目的相适合的翻译方法。

四 诗歌翻译的“信”要以目的论为指导

从目的论的观点来看,诗歌翻译不能恪守“信”,而是要在“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以展现原作的艺术之美,这是基于诗歌的特点来考虑的。译者不惟“信”,正是目的论在诗歌翻译中的真实体现。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要使诗歌的译文达到原作的艺术之美,就必须采用能够实现其艺术之美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这里,“信”已经不再是一般翻译标准中的“意义上的忠实”,而是“艺术效果上的忠实”,也就是译文要有诗歌的神韵,即“神似”。

翻译家傅雷从效果和实践工作两个方面,将翻译与临画作了对比:“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实际工作论,翻译比临画更难。”(傅雷,1984:558)因此,在进行诗歌翻译时,译者要以目的论为指导,要以“神似”作为克服困难的基本途径,而不唯“信”,所谓“神似”中的“神”,就是原作的精神,这包括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译者要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力求译作与原作“神似”。

参考文献:

[1] Nord,Christiane. 张美芳、王克非(trans.):《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2] 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 林语堂:《论翻译》,《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版。

[4] 毛忠明:《翻译规范与变异》,《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第4期。

[5] 孙致礼:《译者的职责》,《中国翻译》,2007年第4期。

[6] 翁显良:《本色与变相——汉诗英译琐议之三》,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版。

[8] 余光中:《翻译和创作》,罗新璋:《翻译論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9]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0]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邬枫,男,1976—,河南信阳人,河北大学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文学,工作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教务处。

孙静艺,女,1977—,河南省邓州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文化翻译,工作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篇5:信为题目的作文

灾区小朋友们:

你们还好吗?

我叫许佳庆,是十堰市的一名普通中学生。你们的不幸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用笔来将川鄂人民的心相连,我希望用我最真挚的关心带给你们一丝丝温暖和安慰。

20xx年 5月 12日,地球和中国开了一个近乎悲惨的玩笑,一瞬间,你们的笑容被黑暗遮挡,你们的声音被瓦砾掩埋,公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地震带走了你的父母,但你并不孤独。地震毁掉了你的家园,但你不会漂泊。万众一心 、迎难而上,我们一定可以!地震震断了公路桥梁,却撕扯不断骨肉相连。看,那一笔笔来自各地的.爱心。听,那一串串挖砖搬瓦的声响。爱你们,是骨肉情深的爱。爱你们,是血脉相连的爱。因为有爱,所以不抛弃,不放弃;因为有爱,所以不低头,不服输。地震,震不垮救灾决心。相信自己,我们一定可以!坍圮的瓦砾,无情地啃噬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180个小时,我们与祖**亲同甘苦。7个日夜,我们与你们共患难。9000分钟,炎黄子孙用血肉之躯和力所能及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风,吹不倒。雨,打不垮。中国人心灵的词典里永远没有绝望这个词!撬开残垣,搬走巨石 ,赤子之心挺起中国人民不屈的脊梁。朋友们,不哭! 朋友们,不怕! 我们一定可以! 因为我们心连着心!谁说地陷就要天塌?谁说灾难就要毁灭?是中国的2008!亿万颗炽热的心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君不见 ,高山密布,浓雾翻滚。临危受命的人民子弟兵用生命和你们一同与死神赛跑!那5000米高空的生死一跳,带回了宝贵的救援资料,同时也创造了世界跳伞史上的奇迹!地动山摇。震撼了整个中国;全力以赴,震惊了整个世界!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整个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我们团结一致,我们众志成城。春天会席卷荒芜,阳光会照透乌云,相信自己,我们一定可以!人在,未来在,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不要放弃,你们的背后,永远有我们这个13亿人组成的坚实后盾!四万万同胞用奋不顾身点燃生命的希望,用决不放弃托起疲惫的生命。用同心同德拂去生命的泪光,用坚持到底书写地久天长。相信自己,我们一定可以!坚强起来!我的朋友们!奋斗起来!我的朋友们!

在这里,我要替那些灾难中坚强活下来的小朋友感到高兴。在发生灾难后,你们能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可以再次听到你们的欢歌笑语。虽然,你们有些可能失去双亲,但是不要怕,因为还有我们,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现在,全世界都在帮助你们重建家园,抚平大地的创伤。

而那些遇难的小朋友们,我要为你们祈祷。你们昨日才跟妈妈说完母亲节快乐!今日就匆匆地离开了这个温暖而又美丽的地方。我祈祷,祈祷你们去天堂的路不再有天黑,祈祷天堂里不再有地震,祈祷你们能在那里同样地幸福快乐……

幸存的小朋友们,坚强起来!我们是中国人!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坚强!让我们心连着心吧,让我们手牵着手吧,让我们爱对着爱吧!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战胜所有困难,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世界知道,我们最勇敢!我们一定能够成为祖国未来的脊梁!

此致

敬礼

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第三中学

篇6:信为题目的作文

母亲

母亲起早贪黑,操劳的背影,尤其让人心疼。母亲啊!您是伟大无私的,尽管自己短吃少穿,也要把我们伺候的丰衣足食。那您的辛苦,又有谁知呢?所以,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希望,希望能报恩。

父亲

父亲辛勤地在外打拼,累了、饿了,都一声不吭,总是十分严肃。虽然我们遇到不顺,您不会像母亲那样关心,总是默默地使个眼色,一言不说。但,我知道,您这种就是默默地爱。所以我希望,您的爱,能被我们都理解。

外婆

您是除了父母,最爱我们的了。有时,您的爱已经远远超过父母了。但,您的爱,为什么,没有被我理解并认可呢?我其实已经有可答案,但我,却不想知道,不想和您说,我希望用我的所有,来换您一个长生不老,快快乐乐。

外公,爷爷,奶奶。我都希望你们也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陪我们过这一辈子。也希望我和弟弟都能多关心关心你们,陪陪你们。

我希望……

篇7:小狗为题目的作文

外婆家楼下的邻居养了一条小白狗。

这条狗全身都是雪白雪白的毛,只有鼻子有一点黑色,一双黑珍珠似的眼睛,显得格外精神。

小狗平时总是站在外婆家楼下,长长的舌头伸在外面,小尾巴晃来晃来的,只要看见别人手里拿着东西,就会跟上前去。一天,外婆让我去扔垃圾,刚到楼下小狗就跟在我后面,我十分害怕,万一被狗咬一口,怎么办呀?我不停地叮嘱自己:要冷静,要冷静,一定要冷静啊!再想想,再想想。对了,我听大人们说过:遇到狗时,只要蹲下就行了,这样它会以为你要拿石头扔它,就会逃走的。于是,我慢慢地蹲了下来,看着它,准备等它逃走。可是等了一会儿,没想到它非但没有跑开,反而走得更近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十分着急,再加上天气很热,我的头上直冒汗。我的`脑袋飞速地运转着,我想到了,以前外婆说过:狗跟着你的话,不要看它,只顾自己走就行了,千万不要跑,不然狗会追你的。虽然我现在不太相信这个办法,但是只有这个办法了,试试吧!我照着外婆说的做,可是,让我现在不去看它,这根本就是不可能。没办法,我只好闭上眼睛,慢慢地向前走去。走了没一会儿,我还是很担心,不禁张开眼睛,向后看了看,那狗没有追上来,而且跑了。我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不禁叹道:“好险啊!”

小狗有时挺可爱的,时间长了我也不怕了。它看见我会摇摇尾巴,像是和老朋友打招呼,我也会蹲下身子抚摸一下它那柔顺的皮毛。有时我和妈妈从外婆家回去,它会跟妈妈的车子比赛跑步,当然它的速度没有车子的速度快的,跑了一会儿就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篇8:冬为题目的作文

冬为题目的作文推荐

冬秋姑娘走了,冬姑娘来了,天空变的阴沉沉的,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呼呼的刮着,风刮在脸上像被针扎一样,冬作文。虽然人们穿者厚厚的衣服,头上戴着帽子,手上戴着手套,可还是冷的发抖。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树干和几根树枝,像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寒风中痛苦的摆动身体好像在说“别吹了,我的身体要垮了!”地上的小草也干枯了,在寒风中有气无力地躺着,花儿也无影无踪了。到了晚上,天气变的越来越冷,有时气温降到了零度,天上下起小雨,转眼间雨水变成了雪籽,打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打在人的头上会让你感到像冰雹打在头上一样,过了一会,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雪下的真大呀!整整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我们从梦中醒来,打开窗户一看,啊,整个世界变白茫茫的一片,山变成了一条白色的巨龙,一座座房子像刷上了一层白色的油漆,变成了一座座白色的宫殿,马路像铺上了一床厚厚的白地毯,落叶树的枝条上沾满了积雪,变成了白色的银条和银球,松树上堆满了积雪,像一座宝塔一样美。

小朋友们都不由自主的像小鸟一样飞到雪地里,他们有的穿着溜冰鞋快快乐乐的溜起真正的`冰,有的戴起围巾和手套,兴高采烈的拿起小铲子堆起大雪人来,还有的快乐的打起雪仗来,打的满身都是雪,变成了一个个小雪人,叫喊声和欢笑声在空中回荡着、冬天是多么寒冷呀!可是冬天的一场大雪却给小朋友带来了独特的快乐。

篇9:误会**为题目的作文

“你怎么这么迟回来?”正在熟睡的我听见了客厅传来的叫声,我揉了揉眼睛,四周围黑漆漆的一片,我一看表,“都两点了还吵什么?好好的又怎么了?”我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了起来……接着听见爸爸冷冷地说:“打扑克!”“你怎么每天打到半夜才回来,饭都不回来吃,在厂里有那么积极就好了。”爸爸打了个哈欠说:“我先睡了,不想跟你吵”。可是妈妈还是紧追不舍,不肯罢休:“为什么这么迟回来,以后10点前都得回来,怎么都不陪陪你儿子?!”“知道了,知道了……”妈妈不吃爸爸这一套,还是吵着:“你每次都这么说,哪次算数了!”我想,“这次完了,爸爸可不是“小男人”,厉害起来牛极了,妈妈这样还不把爸爸给惹火了?那样的话,‘战争’一升级不就完了?耶稣啊,玛丽亚啊,显显灵啊,千万别让他们吵起来啊,怎么我也算个‘小基督徒’吧!以后,礼拜一一定认真听福音坐第一排,愿神保佑他们啊!”可能迟了一点,耶稣还没听完,他们就又吵起来了。爸爸大叫:“你烦不烦!”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好像把之前存的火气全爆发出来了。妈妈也不是吃素的,紧跟着也火了起来,大叫:“你每天都半夜回来,谁还跟你吵?”之后,他们都没说话,10秒后,“呯”的一声,仿佛什么东西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悲剧发生了也没办法,我只继续诪告:“神啊,赦免他们的罪啊,千万千万别再吵了,阿门!”不知是否显灵了,这后还真没吵了,这场战争终于在神的指导下终于平息了。可是明天呢?我不敢想象。

篇10:生命为题目的作文

“生命”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对伤感的字眼,每次想到他心情就会十分沉重。所以安静的时候最好不要让耳朵空闲,戴上耳机,拒绝来不及闯进思想的伤感。

一片叶子坠落,于世间万物中落尽我的眼中。我就是它的上帝,它就是被我选中的子民。你这样想,所以你就不会觉得自己特殊,即使被上帝选中也只是偶然,即便这偶然的选中也不代表上帝的`青睐。你就像那一片叶子,无意中闯破重重阻碍进入别人得眼眸,然后就没了然后。许多事情,来不及开始就已结束,唯一可以选择又不得不选择的就是接受。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如果可以华美,爬满了蚤子又如何。可若是生命从没华美过,这不是一场悲剧吗。也许是没有留意到本该留意到的美好,过于专注失败,连小小的成功都被忽视,整个生命就成了失败的完全体。世人无不如此,太过专注于没有得到的,而忘了早已拥有的。什么叫做失败,最实际的就是——人死了,钱没花。

未来总是令人畏惧的,过去总是美好的。总是沉浸于美好的过去,殊不知那美好的过去也曾是令人畏惧的未来。一味活在过去,就像从没活过一样。有些人就是如此,情愿阅读别人的故事,从来不想主动扮演生活的角色。

颠沛流离源于过去的痛快潇洒。悲剧从来就是背后黑手,在你快乐时就会从身后给你一刀。关键是,许多人只是在一闪而过的疼痛过后并没意识到什么,真正等他们意识到什么的时候,那时早已悲剧上演。过去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未来,但最后也不一定能够改变。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过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奋斗的过程。谁也不必用结果证明什么,努力就有收获是不变的真理。

篇11:信任为题目的作文

信任,是一个普通的词汇,一种平凡的行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是朋友间,父母间,主客间进行,当然,也能在人与动物之间进行。

首先,你也许会想到导盲犬。错了,这可一只吉娃娃与他主人之间的信任。这只吉娃娃犬叫做东东。一双特大号的眼睛里嵌着黑珍珠般的眼珠,那一对顺风耳能上下转,能变出可爱和温顺两种感觉,弱小的身躯迫使它不得不,不对,应该是愿意去信任主人。

我第一次看见东东,是在游泳池,阿姨牵着东东在栅栏外等着,哥哥狂叫着上岸冲到栅栏边时,我也惊喜地上岸看了一下。马上就没了好感,竟是一只瘦小的吉娃娃犬。我头回也不回地跳下了水。第二次见到,第三次……我开始对这只瘦巴巴的小狗有了一丝喜爱。“东东!”只要有人这么叫,它就会跑过来,蹲在你旁边,耳朵立刻转下来,贴在后面,任你抚摸。

外出的时候,它也是死死地跟着你,对你百分之一百的信任。以前,它的主人的儿子把它带到外面跑步,看到东东已经这么累了,就把自己喝的可乐给东东喝,东东对主人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管它三七二十一,就喝了好几口。最后,昏过去了,被送到宠物医院,才被医生救活。

篇12:醒悟为题目的作文

醒悟为题目的作文

我是一个酷爱数学的人,十分地爱做数学题,醒悟(数学心得)作文。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只要有一丁点儿不明白的地方,便想都不想一下,就直接看下一个题目。可是,从一件事情以后,我彻底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每一次做作业,都认认真真地去做,结果确确实实做不出来了之后,再看下一道题目。事情是这样的:记得在一次奥数课上,老师给了我们一人一张试卷,说:“今天晚上的奥数课,我们来进行一次考试。”于是大家便开始埋头做题目了。我手上拿着试卷,随随便便地看了几眼,心想:这次考试的题目真是太简单了,我随便几下子就能把它做完。于是,我也便加入了埋头做题目的行列。我飞笔做题,一路“破关斩将”,试卷上的题目一下子就被我做得差不多了。我把试卷翻了一面,又开始做另一面的题目了。这个因该这样算,再用这个数除以那个数,然后再这样做……咦,这个题怎么做?它只告诉了我两种桔子的单价和桔子的总重量,还有一种桔子的`收入,求桔子的总收入。我心想:这道题目少了一个条件怎么求得出结果呢,干脆告诉老师题目出错了;算了吧,还是接着做下一道题。我又接着做了起来,到了最后一题,我又傻了眼。这个题目是这样的:甲乙两人做一批零件,甲、乙合作需要量12天;甲乙先做了若干天后,乙因事请假,这时乙正好做了3/10;甲继续做,又做了几天才做完,从刚开始到结束一共用了14 天,求乙做了几天?我又不知道怎么做了,我该怎么办?我看了看其他同学,大家都在认真做题,我还是再想一想吧,小学二年级作文《醒悟(数学心得)作文》。于是,我手抓着试卷,冥思苦想了起来:用这个数除以那一个数,不对,用那一个数减这个数结果会是什么呢?

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该怎么做这一道题目了:先用1减去乙做的3/10 等于7/10,用7/10除以甲做的14天,等于1/20(甲的工作效率)。再用1/12(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减去1/20,得到1/30(乙的工作效率),剩下的就好做了,用3/10除以1/30,等于9天,这就是乙的工作的天数。这个题目终于被我做出来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我又想:假如我再想一想上一个题目,做一做看,我相信一定也会把那个题目做出来的。于是,我开始思考前面的题目,我一遍又一遍地算着,思考着……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前面的题目真的一下子就被我解了出来。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你所作的事,一定会做得很完美。所以,以后,我做的每一件事,我都是十分用心的去做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

篇13:春天为题目的作文

“安安,快来看呀!已经长了这么多小叶子了,昨天怎么好像还没有呢,仿佛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哦!”我兴致勃勃地说,“就是呀,妈妈,昨天都没有看到呢,都长这么大了!”安安也高兴地抚摸着小嫩叶。我们说着就快步朝学校走去,“妈妈,春姑娘已经来了。”“是呀!她是大声打着招呼“嗨!我来了!”这样来的吗?”我有些夸张地说。

安安抿着嘴笑着说:“不是的,她是悄悄地、悄悄地来的。”“她是像我们这样大踏步、急匆匆地来了吗?”“不是的,她是蹑手蹑脚地来的。”安安一边说还一边放慢脚步做着动作,我们这样讨论春姑娘可真有意思!

虽然我们的脚步匆匆,可眼睛却在不停地搜寻春姑娘的影子。路旁的无花果树在树枝的尖尖上长出了一个个像小蜡烛头一样的小芽,火炬树枝上鼓起了一串串的小芽苞,不知名的灌木从的枝条变得翠绿翠绿的了……我正仔细地搜寻着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唱歌的小鸟时,“妈妈,你看!”安安惊喜地喊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嗬!在一中围墙的墙根边上,一溜染着浓浓的新绿的草丛生机勃勃,仿佛在向人们炫耀它旺盛的生命力。啊!春天来了真好!

篇14:春天为题目的作文

可是,今年的春天有点不同,我感觉更多的是春寒料峭。每天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感觉还是很冷。同学们和我一样都还穿着棉袄,每次做完早操后,才觉得身体微微发热。看到学校里的鲜花开放,树木茂盛,咳,真没觉得有春天的感觉,说不清现在是春天还是冬天,或者是秋天,感觉城市里的景象基本是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

妈妈说,厦门的四季不分明,属于亚热带地区,常年都可以看见鲜花开放,春天的气息真的不好感受到。要看春天,只能去忠仑公园或是野外。我在忠仑公园果真看见了如约而至的春天:这边有成片的油菜花,黄色的开成了一片花海,那边有粉红的桃花,热热闹闹的开成一片粉的花幔,美不胜收。

春天,要用心去发现,要用心去感受。这是厦门的春天,是给有心人准备的春天!

春天在哪里?我们都在哪里?

上一篇:论述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下一篇:舒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