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2024-04-19

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精选14篇)

篇1: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通讯员汪玉明)10月14日,远安县茅坪场镇中心小学评议教研组活动按时开展,该校语文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活动,在该校的三位志愿者也慕名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听取了六(2)班陈先梅老师的常态课,陈老师执教的是《别饿坏了那匹马》。上课伊始,陈老师出示目标,教学中,陈老师运用课件,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教学过程一气呵成。

随后,两校教师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研讨、交流,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及所在学校好的做法介绍给同行。此次活动,加深了两校之间在教育教学、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纵深交流,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教研会上,英语教研组组长刘翠华老师就各年级教学计划做了分析和要求。王强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向老师详细阐述了集体备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在此过程中,王强老师指出准确确定各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坚持用全英文上课的重要意义。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并对王强老师的备课方案给予高度的评价,大家对只有坚持有质量的集体备课,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突破表示认同。

篇2: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转眼,2个月就过了。在感叹时间过得快的同时,我也迎来了在马鹿参与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早上,第二节课下课,我拿起听课本,来到多媒体教室等候。来了这么久,我是第一次听马鹿学校的老师上教研课,心情难免不期待。

上课铃响了,罗成楠老师今天支教的是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上课伊始,罗老师课件出示秋天的美景图,请学生用描写秋天词语或者句子形容一下画面。一下子,学生就被唯美的秋景所吸引,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揭示了课题后,罗老师在班得瑞的钢琴曲中范读了诗歌。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好。这么做,既让学生感受了诗歌的语言节奏,诗歌的韵味,还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有个模仿的范本。

一开始,罗老师就把学生以及听课老师的心给紧紧地抓住了。接着,课堂在罗老师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进行着。

晚上,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齐聚会议室进行评课。

在教学楼怀志楼三楼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白白的灯光洒在会议室的每个角落,暖了一地。马鹿小学所有的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在这里共同评课。活动在教导主任马老师的主持下开始了:“今天晚上,我们抽空聚在一起,共同对罗老师上的讨论课《听听,秋的声音》。希望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学习。”

评课中,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讨论的很激烈。黄老师在发言中,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点。课堂语言流畅,普通话标准,稍加雕琢,潜力无限。罗老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前途无量呀。

z老师、z老师她们都觉得课文应该在朗读中感悟,再感悟中指导朗读,而不是把指导朗读作为一个独立的版块拿出来。王红霞老师则认为结尾的小练笔:仿造诗歌的写法,四人小组合作写一段。最好降低难度,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我们支教的潘卫国老师做了一个总结发言:我听了今天的这堂语文课,感觉马鹿小学的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很强。罗老师上课普通话标准,课堂语言组织严谨。教师个人的基本功很好,范读很有感染力等等。潘老师也对这堂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把整节课的优缺点都说到了,既有肯定又有意见,洋洋洒洒讲了近半个小时。就在这样激烈的.讨论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评课活动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马路小学的语文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很强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比较全面的。

会议主持人马老师还带着大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希望大家在工作中,随时学习学习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要求确实落实到工作中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篇3: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加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重视教育紧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教师的工作量也逐年上升,教师忙于应对各级各类机构组织的学习、研讨,还要担负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权威报告显示,我们教师健康状况在不断下降,当然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职工缺乏锻炼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116名在职教职工进行调查,分析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查找影响教职工参加活动的因素,给出结论与建议,希望能为在职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保证身体健康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1 研究对象

咸阳地区随机抽取的11所学校的116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116份,有效回收103份,其中女教职工42份,男教职工61份,调查时间:2011年5月10日-6月5日。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论文12篇,专注2部;数理统计法:用Excel 2003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问卷调查法,对11所学校116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职工进行访谈。

3 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结果

通过对11所学校116名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有效回收的103份调查问卷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有38人,占总数的36.9%;偶尔参加锻炼的有46人,占总数的44.7%;从不参加体育运动的有19,占总数的18.4%。每次坚持锻炼一小时以上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10.7%;在半小时以上的43人,占总数的41.7%;每次锻炼在半小时一下或者不锻炼的人有49人,占总数的47.6%。

3.2 造成参与体育活动少的原因分析

3.2.1 对体育活动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受访的103名教职工中,有32人认为体育活动不重要,简单的认为只要吃好、睡好等就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还有21人认为体育活动的作用被夸大,认为只要进行偶尔、轻微的体育活动就可以很好的保证身体的健康。

3.2.2 工作繁忙无暇锻炼

在受访者中有78人认为没有时间进行固定时间、固定次数的有效体育锻炼,占总数的75.7%;有65人每周授课时数在16节以上,有43人担任班主任工作;加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如武术协会、羽毛球协会、自行车协会、登山协会等只有16人,占总人数的15.5%。

3.2.3 场地器材不能保证

尽管像快走、慢跑、太极拳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但这些项目同样有自身的弱点,这些项目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较差,要长期坚持很不容易,被调查中有65人反应,专门的教职工体育活动缺少器材或者场地,11所学校有9所有固定的教职工活动中心,但仅仅以乒乓球、象棋、跳棋为主,一次能容纳的人数较少,且项目、器材太少,难以形成活动气氛,也不能保证教职工体育活动的需求。

3.2.4 教职工体育活动经费不足

被调查的11所学校,尽管每所学校安规定都再工会设立一定数额的职工文化体育经费,但这些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人均年经费在50元以上的占5所,30元以上的3所,有3所学校每人平均经费不足30元,这些经费要保证每年的教职工运动会的组织、宣传、器材购置、奖品发放,显然不能保证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

3.2.5 教职工集体体育活动时间较少

体育锻炼不但需要个人参与,还需要集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锻炼气氛,学校要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各类体育活动,一方面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一方面锻炼职工身体,但调查发现,11所学校中开展教职工集体体育活动的只有6所,举办两次以上的大型教职工体育活动的单位只有3所,举办的形式也缺乏人人能参与的体育项目,一般以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为主。

3.2.6 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知识缺乏

体育活动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要知道怎么样的锻炼才是有效的锻炼方式,从调查发现,有86人不知道什么项目适合自己锻炼,占总人数的83.5%;有44人表示,自己锻炼很盲目,占总人数的42.7%;有22人锻炼知识的获得是社区或者同事的介绍,上网查阅的有14人,大部分不关心体育锻炼知识。

4 提高教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建议

4.1 管理者与教职工本身提高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

从调查得知,很大一部分教职工之所以不参加或者参加体育活动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群体的体育活动通过活动当中的互动,可以增加同事时间的信任与友情,这无疑对单位本身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所以管理者要倍加重视教职工参加集体体育活动的作用。教职工个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为更好的工作提供体能与精力保障。

4.2 降低教职工工作强度,设立强制锻炼时间

据权威报告显示,我国知识分子的身体状况逐年下降,工作强度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学校要把教职工的工作量加以调整,降低教职工工作量,让教师有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学校要制定专门的针对教职工锻炼的制度,强制大家参与断粮,保证教职工身体健康。

4.3 保证教职工体育活动经费

各个学校要保证教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经费,不断因修建、补充新的场地器材,举办定期、不定期的大型体育活动,抽出一定的经费进行专项奖励,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苏静,张秋芬等.河南省高校教工体质测定与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J].湖北体育科技,2003,23(3).

[2]赵红.影响高校女性发展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2)29.

篇4: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实践;效益;策略

职业教育在经过近十年的大发展后,许多中职学校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获取丰富践经验,是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开展了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些改革,建立在企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需要教师具备企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国家到地方也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相关制度,对中职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相关工作均作出了比较明确规定和要求。在这样的内部需求和外部压力之下,许多中职学校对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这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进行了不少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状况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要走上社会、进入企业就业。而担当中职学校学生培养任务的主体的学校教师对企业生产的熟悉程度如何呢?以顺德某国家级中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该校教师98%以上为大学本科学历,90%以上的教师来自各类师范大学和其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职学校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生产实践是几乎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少部分教师来自企业,但这部分教师到学校后,基本上与企业失去联系,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认识处于停滞状态。

二、中职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如此缺乏并如此需要企业实践经验,但在中职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中职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的工作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可行机制。在不少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主要依靠教师自己寻找企业或学校推荐企业供教师参加实践,较少出现主动联系学校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的企业。如果学校校企合作开展得比较成功,或者教师与企业联系比较紧密,教师获得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多一些。这导致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这项工作对个人的能力依赖比较大,缺少一个有效的机制,使每一位教师能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

二是教师对参加企业实践主动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确实缺少压力,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体系还不够科学。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考试环节教师自主性比较大,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缺少一个清晰的量化指标,对一般教师而言,缺少压力也就往往意味着缺少动力,故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提升能力的意识。另外也不可否认,学生中能够积极思考、钻研问题的人比较少,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展理论和技能教学的挑战性也比较小,教学过程缺少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问题。缺少了来自考核评估的压力,缺少了来自学生的压力,教师就比较不注重自我提升,且因为到企业参加生产实际的工作环境毕竟也比较艰苦。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教师对学校提出的企业实践要求也比较消极。

三是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管理水平待提高。一些学校对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的管理,还停留在事前交计划、事后交总结的较低水平。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缺乏系统的规划,教师到企业实践任务不明确、管理不规范,教师在企业的表现和实践效果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个人的自觉和能力。教师完成企业实践后,对教师的学习效益缺少科学的评价,较少为教师的学习成果提供交流、提升的平台。

三、提升中职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效益的策略

(一)搭建平台,完善机制。

学校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联合企业组建职教集团,为教师开展企业实习搭建平台。以顺德某国家级中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该校联合一批合作企业和部分兄弟学校,成立“产学联盟”,在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时,将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让企业在获得人力人资源的同时也承担部分师资培训任务。“产学联盟”成立后,教师与企业交流的机会增多了,教师也获得了更多的企业实践的机会。

(二)转变观念,全员参与。

提起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不少人感觉是专业课教师的事情,基础课教师好像是置之事外。很多学校在派出教师到企业的时候,基本上是安排专业课教师为主,安排基础课教师到企业学习比较鲜见。这种现象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要求。在学校里,育人过程是全员参与,实现育人目标必须依靠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因此不仅专业课教师要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文化课教师同样很有必要参加企业实践。在学校形成制度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与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交流,与企业培训部门开展教学合作,邀请企业家到校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直观地认识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使教师认识到学校与企业生产的差距,形成学习技能、应用技能的紧迫感。全体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正确理解企业实践,对形成良好的氛围、提升教师企业实践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加强规划,准确定位。

对于派出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需要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发展情况的需要,要为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有目的地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使教师的实践活动符合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当然,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在符合学校发展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应该符合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考虑教师的专业基础、兴趣特长,征求教师对参加生产实践的意见,争取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更要准确定位,应该首选到生产的第一线去参加实践,掌握生产一线需要的技能,了解生产一线的用人标准。

(四)明确任务,严格考核。

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必须有较为明确的教育教学任务。很多上级部门制订了有关政策,要求教师到企业实践或掌握技能、工艺,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或熟悉管理、文化,了解用人标准;或改进教学方法,或开展教学科研等。学校可以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教师任务。如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结合具体岗位,学习新工艺,编写新的校本教材、开设新课程;根据生产特点和学生实际,探索实训场室建设新途径和实训教学的新方法;根据行业用人标准,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等。争取企业支持,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实施过程,教师完成企业实践后,可以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展示理念、技术或能力方面的改进或提升,引导教师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目前,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开,将会探索出越来越多提升效益的途径。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徐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3]谭平,封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与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篇5: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五年级为全面贯彻落实保定市第十届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为了锻炼志愿者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我系青年志愿者于3月22日下午参加了红星路小学的支教活动。活动期间,红星路小学校主任对我校师生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主任亲自进每个教室拍照,最后大家拍照留念,工作过程非常愉快。

五年级小学生表现相当积极,上课踊跃回答问题,将自己不懂的主动记到笔记本上。通过我们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最后得到了所以五年级学生的认同,期间的一首英文歌将气氛拉到了高潮,志愿者向学生们征求下次想听的歌,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歌曲,虽然此时已是放学时间,但他们依旧认真听课,积极发言。

篇6:北关学校教师支教工作总结汇报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2016年三位来自郑州的王思清、吴新奎和王胜利分别在我校担任八年级数学和中学部心理咨询。2017年来自郑州的二位老师、李金霞、李晓峰。中牟县的两位老师张淑萍、李增勤 和周口的一位教师巴凯歌来我校支教、体验生活。为了响应全面贯彻落实支教教师工作生活等情况。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为了使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尽快适应生活和学校工作,我校领导和老师多次和他们交流、谈心,对他们的生活及工作做了妥善安排。

为了体现我校的“培养好习惯,塑造美丽人生”办学理念,为了充分发挥几位支教老师的特长,绽放他们的光彩。我校在领导班子的商议下,给每位同志安排了适合自己的具体工作任务。张淑萍老师任七八年级政治,李增勤担任八年级数学,李晓峰担任九年级化学,李金霞担任小学五年级语文,巴凯歌担任八年级语文。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兢兢业业、扎实有效的为北关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经我校领导和老师共同考查、研究和讨论,结合几位同志一年的工作表现,现对其工作表现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

1.关注疾苦、安心生活

面对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现状,六位教师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迅速调整心态、理清工作思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2、重德尊教、服从安排

在实际工作中,陈书敏校长和葛魁敏副校长经常和几位同志谈心,交流业务,鼓励几位同志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学校工作中,让几位老师对北关学校真正有了家的感觉。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支教老师,几位老师也深知师德修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坚持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引教学走向,坚持政治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教育教学

1、注重引领、刻苦钻研

一年中,几位老师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工作,他们认真进行“课标、教材、学生、教参”的钻研、领悟与创造,做到有理有据、有章可依,有的放矢;仔细进行备教材、备学生的两备准备,做到因材施教,发展能力。努力将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力求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课堂主体参与意识,想尽办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训练。在课堂上,尽最大努力创设一种“轻松、主动、活泼、有序、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有所发展与展示。

2、务实创新、发展个性

几位支教老师的到来给我校增添了一份新的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格外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和偏激的态度,几位老师总是给以充分的理解,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其分析,再引导他们站在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辩证看待。虽然都是科任教师,但几位教师每天中午都义务辅导学生。每星期都要对自己所教班级的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并做有详细的记录,仔细分析后,再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因人而异制定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各班的班级文化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焕然一新。我们众所周知是与几位支教老师的努力分不开的。

3、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几位老师虽然只是支教教师,对于北关学校来讲,也只是短短的一年,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他们在方方面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以来,从没无故请过一天假,从没无故为孩子们落过一节课,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的扎实和兢兢业业的精神,才是我们学校有了新的面貌、新的改观。

篇7:学校支教教学活动方案

2、在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支教工作。

3、与所支教学校的老师交流讨论,再确定自己公开课的内容。

4、找所支教班的班主任了解该班的情况,比如班风和学风特点、教学进度、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了解我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重点。

篇8: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1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为了使这次调研更有意义, 能结合该校实际情况对日后活动开展提供一定帮助。该小组划分为两大部分进行调查: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生为一调查对象。 (2) 北京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一调查对象。

1.1 数据统计

对北中医学生发放共200份, 有效问卷143份。

对其他高校学生发放共400份, 有效问卷257份。

1.2 通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1.2.1 高校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概况

(1) 大多数同学参加活动是自愿的 (80.5%) , 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反映是被迫参加 (16%) , 甚至还有极少部分的同学是没有参加过的 (3.5%) , 可见学生参与度一般3单 (20.8%) , 电子邮件 (2.1%) 极少。

(2) 在喜欢参加的活动中前3位是: (1) 有综测的, 加学时的活动 (2) 能够锻炼自己能力的活动; (3) 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而平时参加的活动中社团活动是主要的。

(3) 对于学校强制要求参加的活动半数以上表示无所谓 (56.6%) , 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写作业或者玩手机而已, 对强制参加的活动感兴趣和反感的学生比重不相上下 (22.4 % & 21%) 。

(4)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能力和增长见识, 兴趣是影响因素, 但是所占比重不是很大。此外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表示活动的内容、奖品以及硬件设施、评奖透明度等都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2.2 目前存在问题及缺陷

宣传方式过于单调,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50.7%的人认为学校的活动泛而不精, 罕有亮点, 认为少而精的占比相当少, 半数同学因为锻炼能力有限所以参与度不高。缺乏创意、目的性不强是目前大部分活动的严重缺陷, 因此, 学生的参与这类活动的参与度低。

1.2.3 学生希望参加的活动和参与活动能掌握的技能

同学们迫切希望参加的是能够锻炼提升自己能力的活动, 富有创意的活动大多数人都愿意参加, 例如:动画配音大赛深得学生的青睐, 并希望能够增加技能培训类和艺能表演类的活动。

2 进一步思考

综合以上数据,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多方面的活动, 目的就是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部分人为了培养能力和增长见识去积极参加活动, 目的是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提供帮助。大学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在大学中理应多锻炼自己, 展现优点, 增长自己的才干。大学毕业后, 大多数同学面临的是就业, 直接踏入社会。在大学期间通过参与各类活动, 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然而,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大多数同学参加活动是自愿的, 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反映是被迫参加, 甚至还有极少部分的同学是没有参加过的。积极参加过校园活动的同学并不多, 这里面虽然有个人原因, 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 有些活动只是贴几张海报就没有后续的宣传工作了, 大多数人在路上都匆匆忙忙, 有多少人认真地去看海报了呢。但影响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就是活动参与程序麻烦和获奖可能性不高。另外, 参与活动的奖品不丰厚, 活动的举办方式流于形式。参加活动的同学花费很多时间在这上面, 但不管是技能还是物质方面都与期望获得的技能或物质相差甚远,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大家的能力, 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学校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在活动中收获甚少。从而1次、2次觉得校园活动都是这样子, 没有当代大学生观看和参加的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 是有些同学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限制活动的开展, 例如:场地、器材等。当然, 这个问题学校应该重视。此外, 该次调查1/4的同学表示评奖透明度也影响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结论

这次共发放600份问卷, 调查了包括该校在内的一共5所大学, 各个年级、各个专业都有覆盖, 男女比例也比较符合学校现状, 可以说选取样本很全面, 比较有代表性, 能比较清晰的反映现实状况。

关于同学们对学校活动积极性的调查, 从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同学参加活动是自愿的, 也就是说大家的自愿程度比较高。此外, 大家了解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外场宣传, 网络宣传效果不理想。从同学们最喜欢参加的活动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同学们参加活动, 首先考虑的是实际意义, 例如:是否加实践学分等, 然后考虑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 接下来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单凭兴趣想参加活动。换言之, 即影响同学们是否参与活动的因素中实际意义是重要的因素。对于学校强制参加的活动, 大多数的人的态度是无所谓, 因为同学们认为参加活动只是一个形式, 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另外, 调查结果还显示活动的内容、奖品以及硬件设施、评奖透明度等对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也有显示。许多同学认为活动存在宣传方式单调、活动亮点少、锻炼能力有限等缺陷, 其中缺乏创意、目的性不强是活动的严重缺陷, 这严重影响到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对于这些问题, 活动组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尽量完善存在的缺陷。同学们还是很渴望参加能够提升自己能力的活动以及有创意的活动。在调查结果中, 技能培训类和艺能表演类活动深得同学们的青睐。

4 建议

4.1 在活动内容上

目前大学生活动内容在沿袭传统活动优秀的地方同时应加强创意;学术性类活动应增强其实用性, 而不是花架子, 要确实让参与活动的同学有收获;活动种类要丰富, 很多学校整体氛围上不来就是因为活动太过单一, 除了学术性的讲座和各学生组织组织的活动, 其他活动极少, 学校社团不作为, 要做到多样化, 学术、娱乐、志愿、体育等等均沾。

4.2 在宣传上

多形式宣传, 不能仅仅靠公告栏和宣传单, 电子邮件和各种网络平台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应用;通过学校的广播站或记者团进行宣传, 遇上大型的活动可以考虑采取记者团实况转播的形式;建立校园消息网, 收集各种活动的消息, 让在校生留下联系方式, 消息活动直接通过网站转发消息到个人手机上。宣传的时机要把握好, 事先宣传要时间充足, 准备充分。

4.3 在形式上

尽量减少无实用性且时间较长的讲座, 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多借鉴其他学校新颖的活动形式, 不要仅仅是竞赛、辩论赛等形式, 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奖项设置也应多样化, 不仅仅是奖品和奖金, 也可以将与学校名人交流的机会、展览券设为奖项

4.4 在开展目的上

开展目的要明确, 活动的开展应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拓宽视野为主, 不能漫无目的。

5 结语

总之, 活动的有效开展, 不仅需要学生单方面的意愿, 还需要活动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策划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建立良好激励制度, 校内活动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结果。

摘要:探究目前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 通过走访调查、数据收集等形式, 发现学校举办活动的不足之处。采用查找背景资料, 统计活动类型, 进行具体的走访调查, 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研究思路, 选用抽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经分析得出当前北京市大学生活动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为今后开展工作和活动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使活动更有针对性, 使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 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北京市,大学生,活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霍明.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性调查——以推拉理论为视角[J].学理论, 2015 (21) :114-115.

[2]林莹,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3 (3) :136-137.

[3]周蕾, 陈波, 崔传.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60-61.

篇9: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校外音乐实践活动聆听演唱音乐编创最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音乐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可是,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音乐实践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虽都有实施,但毕竟学校音乐教育时间、空间有限,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校外各种新媒体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培养学生的音乐自学能力,尽最大努力指导学生进行校外音乐实践活动。

一、“聆听”——以“我”之心

“聆听”是音乐实践活动最基础的一环,胎儿在母体内就能聆听、感受音乐。中学生的聆听虽带有更多理性色彩,但在理性的理解中又必须带有感性的共情与共鸣。就拿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来说,一首音乐剧选曲《回忆》如泣如诉,展现了主人公“魅力猫”孤寂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一定要抓住“猫”的内心就是人的内、就是“我”的内心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他们与主人公产生共情与共鸣,从而结合作品风格、技法等要素挖掘作品深层次的美与内涵,让学生知道不管校外遇到什么音乐作品,只要以“我”之心去聆听、去感悟、去分析,就能听懂并甄别出作品的好坏与雅俗。

二、“演唱”——须建立自信

“演唱”是音乐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既害怕又想唱”是变声期学生对歌唱任务怀有的普遍心态。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课堂教学任务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找出真正适合他们学习的歌曲或片段才是关键。对于变声期青少年来说,多听、少唱且一定要带着感情去轻声歌唱才是最有效、最符合生理状况的学习途径。多则七八分钟,少则四五分钟,教师每堂课应安排一定时间指导学生练习歌唱的呼吸、发声技巧,通过讲道理、提要求,使他们逐渐养成每天适当练习歌唱基本功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能胜任许多歌曲的演唱,歌唱自信心由此建立,心态也随之阳光起来,不时跃跃欲试参加一些校内外歌唱比赛。

三、“探究”——激发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探究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拿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来说,其教学最大目标是让学生喜爱并且主动探究音乐剧相关文化。作为教师,第一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丰富多彩、精心剪辑的课件比播放全剧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剧的新鲜感、好奇心和喜爱之情,一旦浓厚的兴趣产生,课后他们就会主动查资料、看视频,听、唱音乐剧选曲,主动去学习、探究音乐剧相关文化。对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吃透教材、抓住契机,以一个相对吸引学生的点切入教学内容,带动整个教学层面有序、活泼推进,教师的语言应提纲挈领,力求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在校外音乐实践活动中理解好每一部作品。

四、综合性艺术表演——校外是大舞台

广场大家唱、社区汇演……这些都是校外音乐实践活动广阔的舞台。从选歌到表演细节,教师都能提出指导性意见:表演作品不宜过大、过难,具有青春气息、优美积极、学生完全能胜任的歌曲才是中学生表演的首选。学生可以先在班上找找“上台”的感觉,在同学们的掌声与喝彩声中,表演的学生容易找到自信、收获经验,也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全体学生通过互当观众、良性互动,营造出积极学习、乐于表现的良好氛围。教师还可组织“拉拉队”,亲自带孩子们去观看学生演出,通过观摩和感受,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校外音乐表演实践活动中去。

五、“音乐编创”——植根民间

“音乐编创”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高级形式,其相对其他音乐实践形式具有更大难度和深度。简单的作曲来源于生活的口语化,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具体教学中可先用念白的形式编创简单的乐句或歌谣,比如“今天我很高兴啊”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反复投入感情、带着音乐节奏去念,一遍两遍三遍,把自己的高兴劲念出来,念到顺情、顺心、顺口,最后由念变成唱,一个简单的乐句即编创成功了。音乐编创一定要走出校园,在我们大凉山,校外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如彝族、藏族民间歌手表演的许多歌,优美且蕴含着很多音乐创作技法,教师可带学生去民间聆听民歌手的演唱并进行录音、分析,学习、借鉴其编创技法。什么是“鱼咬尾”“换头合尾”“变奏”……从聆听作品到分析、讲解理论知识;由实践性的欣赏回归到创作技法研究,这样才能保住学生学习音乐编创的兴趣并真正提高他们的编创技巧。

总之,中学音乐教学既要利用好校内规范的教学资源,更要充分利用校外丰富、多层次的教育资源;教师即要指导学生校内音乐实践活动,更要指导学生校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的灵魂与内涵。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更是引导者;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一定事必躬亲,但必须给学生指明方向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其自学音乐的能力。音乐作为青少年抒发感情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在很多方面都极大地影响着新一代的成长,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对中学生的校外音乐实践活动作好指导!

参考文献:

篇10: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第 40期

2012年6月5日-★ 为切实提高农牧区双语教育水平,2012 年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堂教学观摩课远程直播活动将扩大参与地区,增加课程内容,直播活动由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自治区开展的双语课堂教学观摩课远程直播活动2012 年 6 月 4日开始,直播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2 年 6 月 4 日至 6 月 22 日。第二阶段:2012年 9 月 13 日至 12 月 31 日。上半年直播活动计划直播课程 60 课时。

博乐市教育局“双语”办认真组织全市双语教师进行安排远程直播活动培训,达勒特中心学校非常重视这次直播培训活动,于2012年6月4日开始我校一到三年级的全体双语教师和学生参加双语课堂教学观摩课远程直播活动。参加培训的每个教师认真听课并做了笔记。

通过这次培训,开拓了我校 “双语”教师的视野,使我校双语教师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培训实效,为我校今后的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双语”课堂教学观摩课直播活动还在进行中,学校会不断总结经验,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力争每一位教师都学有所获。

图为“双语”课堂教学观摩课直播活动正在进行中

图为学生们正在听课

篇11: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学校支教工作总结一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对“两基”攻坚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意见》,以及资中县教育局2006年对口支教工作计划,我镇分别于汶川县绵池初级中学、水磨小学、雁门小学、威州小学结队对口交流。2017年,我镇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圆满完成了2017年对口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认识

20xx年,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切实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努力为加快民族地区“两基”攻坚,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把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工作责任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建立了相应的协调联系制度,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规划和目标,做到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经费落实。

二、明确责任,切实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目标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我镇文江小学派教师到汶川县绵吃中学任教,汶川雁门小学、威州小学、水磨小学分别派领导干部到我镇中心学校、西街小学、红光小学挂职锻炼,通过各种形式的援助方式,按照“业务指导,物质资助”的支教原则,对口支援工作以智力支援为主,为受援学校多办实事,加强在课改和教学、教研方面的交流,为民族地区带去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手段和管理理念,逐步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

三、落实措施,突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效

(一)切实做好支教教师的选派工作。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今年我们继续选派了文江小学年轻优秀的教师邓荣到绵池中学支教,临行前,中心学校和文江小学分别召开了支教教师座谈会,对支教教师从政治和业务上进行辅导和帮助,并按要求落实好有关待遇,保证支教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支教效果。

(二)、继续开展高水平的帮教活动。

我们围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重点帮助民族地区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模式和手段,提高教育管理和科研水平。对前来我镇挂职锻炼的三位领导分别安排到教导处、教科室、网管中心上班,同时安排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网管中心负责人有计划地指导和和培训他们,并安排挂职干部参加了我镇市县语言文字示范学校验受工作,参加了市级示范幼儿园验收工作,绿色学校验收工作,参加了全县语文、数学十佳教师教学比赛,远程教育教学比赛,参加了全镇中小学、幼儿园“五优”教学大赛,市县中小学教工、学生综合运动会,以及我镇教学视导工作,并送挂职干部到成都参加全国首届少先队班团队会现场教学比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今年分别与汶川的兄弟学校进行了互访,中心学校校级领导3月到汶川绵池中学、水磨小学、汶川幼儿园进行了参观访问,慰问我镇在汶川的支教教师,与学校领导交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还安排一幼、二幼有关领导教师到汶川幼儿园指导他们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汶川威州小学校长刘星一行8人还专程到我镇参观访问,参观了我镇红光小学、西街小学、一幼、二幼、三幼,还参观了资中文庙、内江大千纪念馆。在中心学校召开座谈会,就支教工作,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改革工作交换了意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与民族地区校与校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地学校的发展。

(三)、加强教育对口支援的信息交流和宣传报道工作。

我们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的定期报告和简报制度,及时上报有关工作情况、数据资料和宣传报道材料,加大对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事迹突出、成效显著的人员和单位,今年无论是我们选派到汶川,还是汶川县到我们镇挂职锻炼的同志都被评为优秀支教工作者和优秀管理干部。做好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的积累工作,并把这些材料挂在校园网上。今年分别与汶川的兄弟学校进行了互访,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调研和督查。在认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探索持续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新思路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口支援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和督查等工作。

资中县重龙镇中心学校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学校支教工作总结二

寒往暑来,光阴荏苒。凝望房前的绿树,经历了秋的飘零,冬的沉睡和春风细雨的轻抚,在夏的气息里又一次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树悄无声息的变化告诉我,一岁的光阴即将匆匆漏尽。我在高阳的一年支教生活也将。

最近几周,周五回家的时候,在一点一滴的收拾宿舍的东西,望着来时空空荡荡的宿舍,到堆满了杂物的,当自己把物品一件件放进行李中时,一年来在这里度过的点点滴滴,像一幅画卷一样在记忆之门打开:从开始的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习惯,其中有快乐,也有迷茫,有彷徨,有怀疑,也有许多的思考。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我不知道,一年的支教时光是否让自己变得成熟,但一年的支教时光让我明白自己未来在从教生活中的教务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教育理念和作为一个老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一、在思想上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 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国家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支教学校老师,做到爱支教学校和自己的学校一样。全心全意搞好教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思想端正,工作态度好。

二、在教学工作上

一、首先,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二、教学上,我想是我在高阳一年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因为我是中途接手班级,刚开始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刚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如果笔记,自己不抄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记,记笔记也没有重点,还有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要是让学生自己讨论,举手回答的话,那是一个漫长的沉默等待,同时很多的学生都是等待答案,而自我学习的意识十分的薄弱,对于我来说前面不是自己带的,一时对于这样的状况,很难适应,而对于学生来说,我也是陌生的,我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难适应的,于是在和班主任沟通和学生沟通后,自己在不断的调整,尽量以学生为主,改变自己的方式,同时也在慢慢的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多和学生,和班主任,和其他支教老师进行交流,了解这里学生的各方面的状况,想他们请教一些适合这里孩子的教学方式。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请其他语文老师一起考虑;积极认真学习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尽可能完美地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3、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积极的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听课活动,在听课中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多听课,想这里的老师学习,在学习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4、组织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针对课堂沉闷的现象,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只叫几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5、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对于个别好学的学生,进行了课余辅导,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同时分小组,进行责任制的小组互助学习,以及一对一的好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语文素质,例如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练硬笔书法,朗读等。

7、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刚接触自己带的两个班级时,发现孩子们的自己学习的意识十分的差,自我思考问题的意识也和薄弱,都是等待老师等答案,还记得刚去上课的时候,在八年一班,我提个问题叫学生思考,一看底下的学生自己差点晕倒,大部分都在那发呆,只有几个在思考,后来说,谁思考好的来回答,可没一个人举手,而很多的学生在底下叫着几个孩子的名字,说有他们来回答,但我没有采取,等了一会,我说是不是不会也没人回答,教室一片寂静,当时自己不知原因就在哪等,看着时间一分一分的消失,可还是没有人回答,于是自己对于这样的课堂开始发怒,后来学生说老师不要等了,你不主动叫名字的话,是没有人起来回答的,因为以前的老师都是叫几个好生,大家已经习惯了;还有发现自己在上课讲到重点是,既然没有一个人在记笔记,看到这自己都傻了,后来问你们怎么不记啊,他们的回答是:老师你没把它写在黑板上,我们不知道要记啊!那一刻感觉自己面前的不是初二的学生,而是刚刚入学的孩子。在知道情况后,我开始放慢自己的教学脚步,和调整自己的一些方式,并开始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让他们只知道记笔记,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的培养,一些答题技巧的掌握,等等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双方在经历了两到三个月的磨合和碰撞,终于开始互相适应对方,上课的气氛,也开始变得活跃,不会在冷场了,学生也不再是只会记笔记,而开始学会思考了。

8、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因为自己不是班主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不是很多,同时由于自己又是支教老师,刚开始发现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不是很容易,于是就利用自己是语文老师这个便利,叫学生写周记,和学生进行交流。刚开始,学生都是几行,甚至有的是几个字,但自己都是认真的回答,为了鼓励他们,自己有时在留言上,比他们写了还多,慢慢的学生的周记也在变长,并和一些同学开始了心和心的交流,甚至有些学生告诉我,他们慢慢的喜欢上写周记。

在经过了一段艰难的适应后,我们从最开始的陌生,磨合到现在的相互理解适应,这个自己在教学上,特别是面对在新的环境,和中途接手的班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在自己一年的支教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了,虽然在这过程中有苦涩,有抱怨,但也有快乐,有喜悦,最终在愉悦的心情中结束了自己的支教生活,但一年的时光,也给自己留下了很多的思考,教育部实行支教的目的是为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平衡,可自己在经历了一年后,深深的发现,城乡教育不仅没有平衡,而却还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就是学生对老师的适应和老师对学生的适应。例如我接到两个班,去年也是支教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我明显可以感觉的到,学生不喜欢这种方式,他们抱怨,自己初中三年都在适应新老师,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可是但每次当完全适应的时候,马上就要结束,又要适应新的了。

二、支教在现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成熟的,实际现在我们很多的条件,都不能和支教相配。例如老师在支教学校的住宿,吃饭等生活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交通等,就像自己一到星期一,我就会今天会不会有没有车啊,怕错过上课,周末的时候也是,怕没车,无法回家。还有就是经济的问题,以现在我们的工资,和现在的消费水平是不成正比的,例如自己去高阳,每个月都要多花400元的生活费,像我们二级一个月才1600,如果是有家庭的,那生活又会怎样呢?我想只能是每天过着月光族的日子了。而如果一个乡镇中学的老师来城里,没有地方住,要住房子的话,以现在的房价,那每个月的花费又会是多少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又怎样让我们认真的从事教学工作呢?当这个方针的执策怎么在批评我们没有认真教学的时候,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些问题呢?

三、还有就是老师对支教学校人文环境的适应问题。实际上每一个学校,在历史的前进过程中都慢慢的形成了自己学校的一些独特的认为环境,这些环境,让我们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就像学生说的,当我们适应了也就是要离开的时候了。有时,我们会听到支教学校老师对我们的评价,有好的也有负面的,说句心里话,有几个人不想把工作做好,可是不是你想了就能完成的,因为还有很多现实的因素。例如在问题学生上。和很多的支教老师交流过,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都是无法全身心的投入。现在教育中的各种矛盾,一处理不好就会升级,特别是在教育问题学生方面,由于我们是支教老师的身份,在这方面更是特别的敏感,相对于教学成绩,在学生的管理上,我们都是抱着,希望自己一年的支教生活能平安的结束,不要发生意外,就是成功的了,在这些意外的面前,自保或许是最好的了,平安或许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是不公平的,而对于我们的批评难道是公平的吗?

岁月无痕,但我知道自己这一年的时光,不会是没有痕迹的。因为它真实的在我生命中,成为了我的记忆。或许自己的这份总结,会和其他的几十份一样,在几年后成为一堆废纸,变得泛黄,也没有人翻阅过,但这一年是自己人生的一段历程,无论这中间,我有过这样的情绪,我都想认真的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篇12:教师西藏支教活动心得小结

我相信这一年的支教生活远比我大学四年学到的更有价值。感受过喧嚣也学会了独处,摆脱了学生气息也学会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和老友能保持联系也认识了一些靠谱的新朋友。

在这边的工作经历固然宝贵,但远在在距家三千公里的地理位置且半年才能回乡一次,教会我的不仅是合理开销、整理心情、自给自足这么简单。

从不会做饭到现在能做几个拿得出手的炒菜、从大学四年向家里伸手要钱到现在能合理支配工资并有存款、从偶尔情绪化地处人处事到现在能站在最合适的角度的对待一切,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已到本命年且处在奔三阶段的年轻人应该有的改变。

更加念家、更加成熟、更加稳重,这三项是在入藏后我最大的变化。而我愿自己永不忘初心,以工作为伴,以生活为乐。如毕业后告诫自己的话一样,忘记自己所取得过的成绩,谨记自己所犯过的错误。边支教边成长的路上,处处都是新的 篇章,时时都要全力以赴。

其实对于支教的体会,想写的有很多,双手放在键盘上却又不知从何敲起。因为总是把时间花费在了“做”上,却忘了要经常停下来去思考。

“用脚去丈量这片土地,用心去感受这份信仰”,进藏后我始终带着这句话激励自己。

人民很淳朴,学生很可爱,街道很干净,气候很宜人,食物很独特。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很多人对于西藏的疑问。也有很多朋友询问我是否需要寄一些二手衣物给这边的学生。其实我认为内地应该摆脱对于西藏所存有的贫穷、落后等刻板印象。

习总书记说过:“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不仅仅是中央的财政转移、政策扶持和对口部委地方的资金项目支持,更是一代代援藏干部的无私奉献和无畏实干,让更多的西藏各族群众过上了和内地一样的小康生活。

很多朋友开玩笑称我为“援藏干部”,我却觉得自己远远达不到真正援藏干部的高尚境界,而用“现代知青”来形容自己则更为贴切。

在我看来,自治区虽偏远,但并不缺乏物资,所缺少的正是教育、医疗等技术支持以及甘愿奔赴边疆的各类人才。无论是援藏还是志愿服务,只要你肯投身西部,必将终生无悔。

漫步于尼洋河边,走过比日神山的木栈道,远眺南迦巴瓦峰尖的雪。这一切让我深深体会到,西藏的悠远文化不只涵盖于仓央嘉措的诗集中,西藏的深厚历史也不只存在于布达拉宫的灵塔里,西藏的独特魅力更不只位于青藏高原的山脉线上。

感恩契机,让我能够投身西部;感谢遇见,让我能够醉美林芝;感动经历,让我能够烙印在心。

篇13:支教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一、“聆听”———以“我”之心

“聆听”是音乐实践活动最基础的一环, 胎儿在母体内就能聆听、感受音乐。中学生的聆听虽带有更多理性色彩, 但在理性的理解中又必须带有感性的共情与共鸣。就拿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来说, 一首音乐剧选曲《回忆》如泣如诉, 展现了主人公“魅力猫”孤寂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一定要抓住“猫”的内心就是人的内、就是“我”的内心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让他们与主人公产生共情与共鸣, 从而结合作品风格、技法等要素挖掘作品深层次的美与内涵, 让学生知道不管校外遇到什么音乐作品, 只要以“我”之心去聆听、去感悟、去分析, 就能听懂并甄别出作品的好坏与雅俗。

二、“演唱”———须建立自信

“演唱”是音乐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既害怕又想唱”是变声期学生对歌唱任务怀有的普遍心态。此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课堂教学任务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找出真正适合他们学习的歌曲或片段才是关键。对于变声期青少年来说, 多听、少唱且一定要带着感情去轻声歌唱才是最有效、最符合生理状况的学习途径。多则七八分钟, 少则四五分钟, 教师每堂课应安排一定时间指导学生练习歌唱的呼吸、发声技巧, 通过讲道理、提要求, 使他们逐渐养成每天适当练习歌唱基本功的习惯, 久而久之, 学生能胜任许多歌曲的演唱, 歌唱自信心由此建立, 心态也随之阳光起来, 不时跃跃欲试参加一些校内外歌唱比赛。

三、“探究”———激发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探究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拿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来说, 其教学最大目标是让学生喜爱并且主动探究音乐剧相关文化。作为教师, 第一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丰富多彩、精心剪辑的课件比播放全剧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剧的新鲜感、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一旦浓厚的兴趣产生, 课后他们就会主动查资料、看视频, 听、唱音乐剧选曲, 主动去学习、探究音乐剧相关文化。对教师来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吃透教材、抓住契机, 以一个相对吸引学生的点切入教学内容, 带动整个教学层面有序、活泼推进, 教师的语言应提纲挈领, 力求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 在校外音乐实践活动中理解好每一部作品。

四、综合性艺术表演———校外是大舞台

广场大家唱、社区汇演……这些都是校外音乐实践活动广阔的舞台。从选歌到表演细节, 教师都能提出指导性意见: 表演作品不宜过大、过难, 具有青春气息、优美积极、学生完全能胜任的歌曲才是中学生表演的首选。学生可以先在班上找找“上台”的感觉, 在同学们的掌声与喝彩声中, 表演的学生容易找到自信、收获经验, 也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 全体学生通过互当观众、良性互动, 营造出积极学习、乐于表现的良好氛围。教师还可组织“拉拉队”, 亲自带孩子们去观看学生演出, 通过观摩和感受, 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校外音乐表演实践活动中去。

五、“音乐编创”———植根民间

“音乐编创”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高级形式, 其相对其他音乐实践形式具有更大难度和深度。简单的作曲来源于生活的口语化,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 具体教学中可先用念白的形式编创简单的乐句或歌谣, 比如“今天我很高兴啊”这样一句话, 让学生反复投入感情、带着音乐节奏去念, 一遍两遍三遍, 把自己的高兴劲念出来, 念到顺情、顺心、顺口, 最后由念变成唱, 一个简单的乐句即编创成功了。音乐编创一定要走出校园, 在我们大凉山, 校外有丰富的音乐资源, 如彝族、藏族民间歌手表演的许多歌, 优美且蕴含着很多音乐创作技法, 教师可带学生去民间聆听民歌手的演唱并进行录音、分析, 学习、借鉴其编创技法。什么是“鱼咬尾”“换头合尾”“变奏”……从聆听作品到分析、讲解理论知识;由实践性的欣赏回归到创作技法研究, 这样才能保住学生学习音乐编创的兴趣并真正提高他们的编创技巧。

总之, 中学音乐教学既要利用好校内规范的教学资源, 更要充分利用校外丰富、多层次的教育资源; 教师即要指导学生校内音乐实践活动, 更要指导学生校外音乐实践活动, 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的灵魂与内涵。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教师是参与者, 更是引导者; 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一定事必躬亲, 但必须给学生指明方向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其自学音乐的能力。音乐作为青少年抒发感情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在很多方面都极大地影响着新一代的成长,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 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对中学生的校外音乐实践活动作好指导!

摘要:中学音乐教学既要利用好校内规范的教学资源, 更要充分利用校外丰富、多层次的教育资源。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 培养学生的音乐自学能力, 尽最大努力指导学生进行校外音乐实践活动。

关键词:校外音乐实践活动,聆听,演唱,音乐编创

参考文献

篇14:一对教师夫妇的支教情怀

晚饭后散步,是刘秀明一家到水西小学支教后养成的一个习惯。一年前,刘秀明与同为教师的丈夫谢长宏来到水西小学支教,一起来的还有他们8岁的儿子。如今,刘秀明一家与水西村的村民已经非常熟悉。刘秀明说:“这里的乡亲都淳朴善良,学生也都特别可爱,在这里支教,没觉得有多苦。”

用心支教,苦亦是乐

1998年,刘秀明大学毕业,当时与她玩得比较好的几个伙伴都有意向做老师,受此影响,刘秀明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首选职业。就在当年,她顺利走上了教师岗位。后来,刘秀明与同为教师的谢长宏相识、相恋,两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2007年,他们的儿子谢文彬出生。

2015年,刘秀明夫妇在才湾镇山川初中任教。当时,全州县教育局鼓励中学教师到各乡村小学支教,以解决乡村小学师资紧缺的问题。刘秀明便主动请缨,丈夫谢长宏也递交了支教申请书。当年9月,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刘秀明夫妇带着儿子来到了水西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到水西小学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住宿问题。由于条件有限,学校只能空出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单间供刘秀明一家三口住。夫妻俩没有二话,卷起袖子就开始收拾屋子。两张旧床已经占用了房间大半面积,为了尽量节省空间,他们每人只带了几套换洗的衣服,等到周末的时候才回家换取一次。为了使房间看起来不那么凌乱,夫妻俩就将一些零散的日常用品分类归置好,并尽量减少日用品和家具的数量。在两人的精心打理下,这个小房间变得井井有条,像个家的样子。

刘秀明夫妇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说有不方便的地方,那就是上厕所和洗澡了。他们住的房间里没有卫生间,只能使用几百米开外的厕所。刘秀明坦言,白天还好,但夜里上厕所的确是件麻烦事。“因为这所学校地处相对偏僻,只有我们一家人住在这里,所以要是晚上上厕所的话,就得全家出动。”

周末的时候,夫妻俩就带着儿子一起去镇上的菜市场买菜,由于没有冰箱,他们只能挑一些能够放得久一点的蔬菜,比如南瓜、土豆、胡萝卜、冬瓜之类。每去一次菜市场,他们就会带回够吃一周的菜。

夫妻俩从来没觉得这样的生活有多苦,相反感到很快乐。刘秀明笑着告诉记者,到水西小学后,一家人的感情反而更好了。学校偶尔会停电,他们就常常到学校后面的山里捡柴火,然后一家人围着学校厨房的灶台,一边烧菜一边聊天,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这应该是我们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了。”刘秀明说。

而中午与学生们一起吃饭,也是刘秀明夫妇认为的一大乐事。为了照顾离校较远的学生,水西小学为他们提供午餐。中午放学后,刘秀明夫妇就到学校的食堂帮忙,先给学生们分发饭菜,忙完后就跟学生们一起用餐。由于条件有限,用餐时,学生们只能站着或蹲着,很多时候大家会围在一起吃饭。刘秀明夫妇也总是加入他们的行列。

“五六十号人这样吃饭,以前从没遇到过,跟这些孩子说说笑笑,一大碗饭不知不觉间就吃完了,还吃得特别香!”谢长宏笑着告诉记者。

对于这样的日子,妻子刘秀明用“苦亦是乐”来形容,而丈夫谢长宏的话则更有深意:“外在的环境可能很难去改变,但我们可以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少些抱怨和苛责,生活照样挺美好的。”

用心教学,用爱育人

水西小学目前有3个教学班(一到三年级),共90多名学生,而包括刘秀明夫妇在内,该校只有4名教师。学生多、教师少,夫妻俩的教学任务比在中学教书时重得多。刘秀明负责一、三年级的英语和语文教学,谢长宏则负责这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两人还各自担任这两个班的班主任。每天,他们就像陀螺一样转在两个班之间。

来到水西小学支教后,刘秀明夫妇始终将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夫妻俩达成一个共识:与初中生不同,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沿用中学的教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改变之前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此,他们经常一起交流意见,探讨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每天傍晚散步回来后,夫妻俩就坐在书桌前认真备课,备完课后两人交换着看,给对方提出意见,有时两人还会为某一个教学问题争论一番。夫妻俩备课时,儿子谢文彬就坐在小书桌前写作业、看书,有时还会临时充当父母争论时的小裁判。

刘秀明上课时喜欢跟学生开些小玩笑,加上语言幽默,动作夸张,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胃口”,凡是她的课,课堂气氛总是特别活跃。谢长宏则侧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两人的教学风格不同,但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刘秀明夫妇不仅在教学上一丝不苟,而且十分关心学生。学生小文(化名)是他们来到水西小学后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小文时的情景,谢长宏记忆犹新:“校长带我去跟学生见面,小文竟然吓得躲到桌子底下不敢出来。”小文的这一举动让作为新班主任的谢长宏惊讶不已,“直觉告诉我,这个孩子有事。”当时,刘秀明被安排到该班做科任老师,也发现了小文的异常情况:除了害怕生人之外,小文还不爱说话,也不爱搭理人,有时还会在教室里尿裤子;有好几次考试时,小文不是托着腮发呆,就是眼睛呆望着窗外,直到考试结束都没动笔写过一个字;每天放学列队走时,她也从来不排队,总是落在队伍最后面,一个人慢悠悠地回家。刘秀明夫妇对小文的异常举动进行了分析,推测这个孩子可能得了轻度自闭症。

刘秀明夫妇试着走进小文的内心。他们找机会跟小文聊天,但小文表现得比较拘谨,甚至有些抵触。两人没有放弃,他们觉得孩子性格的形成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于是便转变思路,从侧面打听小文的家庭情况。原来,小文的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而父亲虽然没有外出打工,但每天也是早出晚归。所以,小文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基本没人照看。从跟小文为数不多的聊天中,能明显感觉到她对父母的失望。

解铃还须系铃人。刘秀明夫妇主动联系小文的父亲,跟他分析了小文现在的情况,指出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小文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就难办了。小文的父亲惭愧不已,没想到因自己的疏忽竟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他连忙打电话给妻子,小文的母亲听说后,很快便辞去工作赶回了家。这对父母在刘秀明夫妇的建议下,带小文看了心理医生,并积极进行心理治疗。在生活上,他们尽力满足小文的要求,给予她应得的父母之爱。而在学校里,刘秀明夫妇则经常让一些性格开朗的学生主动带着小文一起玩。一个学期后,大家发现小文脸上的笑容多了,能主动跟同学和老师打招呼了,这些变化让刘秀夫妇备感欣慰。

很多人都问刘秀明夫妇给学生施了什么魔法,能让学生这么喜欢他们。夫妻俩相视而笑,说:“哪里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跟孩子们玩在一起,主动关心他们。”

来到水西小学支教,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刘秀明夫妇始终怀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坚守在岗位上。刘秀明说:“这个选择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更何况能被这里的孩子亲近、喜欢,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责编 欧金昌)

上一篇:行风建设目录下一篇:“中国梦腾飞梦”演讲比赛初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