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2024-04-18

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共8篇)

篇1: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们:你们好!

受大会的安排,请允许我代表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对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作个粗略的回报。

年秋季期学期期末检测,我校应考人数

人,实考人数

人,参考率,科科及格人数

人,科科及格率

,科科优秀人数

人,科科优秀率,荣获了镇二等奖。全校共

个班,其中语文科“三率”达到镇平均值的班级有

个班,达标率,数学科达标班级有

个班,达标率

,有

位教师荣获了镇的表彰。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上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教师配合,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总动员,全体教师密切配合,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作为学校议事日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大力营造我校领导以重视为先,教师以从教为乐,学生以学为荣,形成管、教、学的一条龙式的良好氛围。

(一)领导重视,严把质量关

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质量,对全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教学进行时时监控,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和“推门听课制度,定时与不定时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指导,确保每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二)定期召开各班教学、教研工作的专题会议,为提高各班的教育教学质量铺垫孕伏,研究制约我校薄弱班级教学、教研的发展问题和解决教学教研问题的方案。例如,教风、班风、学风的转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师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有效地保障我校各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和提高。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开学初,根据县、镇提出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结合我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制定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并把质量目标细化到每个班,每一个学科,通过教师会议和校会,向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明确本学期的质量目标,使全校师生达成共识。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为这一目标奋斗,全校形成了一个讲目标、讲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过程的管理

明确了目标,必须抓落实,抓过程的管理,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抓教学“五认真”工作管理。首先,要求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备课,并写出可行的教案,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现象出现。其次,上课要做到“三突出”、“重两全”,即在讲课中突出目标性、层次性、情感性;注重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最后做好辅导工作,要明确本班的学困生,在课堂教学时要适当照顾和辅导。二是抓教学过程的检查,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定时与不定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进行检查,并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对教师进行督促指导。并对每次检查的结果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该表扬的就表扬,该批评的就批评。从而督促教师自觉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三是抓质量的对比分析。严格把关各单元的检测考核,每单元的检测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安排,严肃考风考纪,做到严批严改。由教导处做质量分析,把每次的检测成绩与质量目标相比较,并在教师会和学生会上进行公布和分析。让教师和学生明确现在的定位与目标的定位,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

三、制定有效奖励机制,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

上学期,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量化考核管理方案》,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考核,明确镇的考核办法。由于我校各班学生成绩悬殊较大,执教差班教师要想达到镇考核目标,相对较难,有可能造成对教学不积极,所以根据这一情况,我校制定了进步奖和保持奖,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积极性,从而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毕业班管理,树窗口学校

毕业班质量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因此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化毕业班的教学常规管理,进而提高毕业班管理规范化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根据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发展目标和保障发展措施,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分工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学生的学习管理制度,做到教学教学工作有目标,学生有制度和方法的常规管理制度,同时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毕业班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确保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化。

(二)制定教师工作纪律和道德准则,规范教师日常行为,实行教师工作纪律、道德规范,教学常规工作,全面考核,促进教师工作规范化,为提高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班规班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明确为谁而学习的道理,加强班级班风的管理,规范学生常规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全面实行毕业班的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由质量领导小组研究命题,对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实行抽考,每次抽考后均作全面的质量分析、总结,确保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

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促进良好教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习园地、板报、橱窗等校园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教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一)教师指导,学生代表参与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好人好事、卫生清洁、课桌椅摆放等亮点坚持每天中午午休,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总结表扬,充分利用各班的学习园地,出示各种练习题和学习资料,每天更新一次,有利于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资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创新校园文化管理,营造和谐、书香校园。使校园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都能育人,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充分利用早读、午读的黄金时段,教师下班对学困生进行了现场辅导,以达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不算什么工作管理经验介绍,只是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做法,距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时代的要求还很远,还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加强改进。

相信,今后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心校的直接正确领导下,明天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得到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篇2: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改革教案要求,活化教案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行为中,教案编写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传统的教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而较少设计学生的活动,忽视了如何学。这样的教案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另外,传统的教案往往过于注重书写的形式,追求“规范”和“标准”。这样一来,教案编写更多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检查评比,难免陷入被动、呆板、模式化的窠臼。因此,教案对教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除了每学期留下一本本厚厚的旧教案之外,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学◎ 龚敏(东北师大附小南校吉林长春130000)习和借鉴。以上种种,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受到教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陈旧的教学理论的不良影响。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上驾驭教材、选择资料、指导学生等方面要求较高:教学设计“以学定教”,应是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因此,教学设计不必面面俱到,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完成新内容的教学,又要筛选参考大量的课外相关资料;既要注重对结论的理解,又要注重让学生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因此我们认为:教案既是一个物化的书面计划,更是体现在教师头脑中的一个已经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思路。

我校教导部在新课改开始实施之际,就响亮地提出了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有意义的课堂”,其核心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案编写,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提倡:1.提倡创新型教案;2.提倡有个性的教案;3.提倡博采优秀教案。要求教师写教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一案多备,以彰显个性,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案的改革,教师思想上、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与创新,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就不会带来教案编写的创新。因此,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教案编写应先改革教师思想。因此,学校注重开展校本培训,不断以新课程的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这样一来,在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设计最佳教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实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教研课题。渐渐的,广大教师便逐步跨入了学习者、研究者的行列。他们逐渐形成了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和实际教学效果的意识。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对于引领广大教师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反思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备课质量

吧放开教案后,对备课要求不是降低,而是大幅度地提高了。为严格把好备课质量关,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我校每周安排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省时高效,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了个体备课的封闭性、静止性。同时,我们还相应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备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做到一个统一、两个充分、三个讨论。即:统一教学目的要求;充分发挥主备者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讨论教学内容的疑难问题,讨论怎样设计最佳教学思路,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这样,在每次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中心发言人都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在此基础上,全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磋商、评议。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本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均要根据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都要发言。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 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的要义就是博采众长,拓展思路。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能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摆脱了以往备课的形式主义,使备课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新理念的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久而久之,教师的备课能力切实得到了提升。

同时,我校还积极探索和实践了电子备课活页实验,实施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备课的目的,除了继续重视预设教学过程之外,更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过程,这种生成性的内容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作课前调整。课前调整时,相对固定的内容可重复使用,调整的部分需要教师用笔在打印好的教案固定空白处修改。这样便有效地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加以整合,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钻研学,探究教法。思深方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粗糙、肤浅、零乱的教育表象经过反思的提炼,教师自身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所以,每学期,教师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尤其提倡通过主观反思和客观描述,寻找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生长点,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可以说,我们的备课改革是一次务实的尝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引领。学校教导部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备课改革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全校教师教学的正确导向。

三、常规抓实抓细,切实提高质量

只有优化的过程,才会有优化的结果;只有常规的到位和深化,才可能实现创新的突破和飞跃。为此,学校对所有教师的备课、作业、听课、上课、检测等均作出相应刚性规定。每个学期初,教导部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常规细则的学习,努力探索与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力争做到教导部、年级组、学科组层层把好常规落实关,切实发挥常规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常规调研,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把调研与教学质量的监控结合起来,把随机性调研与针对性调研结合起来;把集中性调研与分散性调研结合起来。定期抽查备课情况或作业情况,不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性质量检测,使调研与分析性检测成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教导部同年级组、学科组做好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随机调研,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深入推行领导、教研员听课制度。学校各位领导、教研员分年级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尤其注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推行的常规管理不是靠“管” “卡” “压”来实现的,而是在信任、尊重中激励人、发展人。在管理过程中,我校坚持刚柔相济,重视人性化管理,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为学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工作热情直接关乎学校成败。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要时刻体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的理念,重视教 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学校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管理方法,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法治与德治、情治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严格规范与开放自由相结合,以品德感召人,以真情团结人,以能力带动人,以事业造就人,时刻做到关注教师价值,帮助教师挖掘自身长处,创造一切条件让其展示自身潜能。

四、浓厚科研氛围,深化教学研究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常规管理要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注重积极创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精神,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我校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以课程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以此促使教师以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以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生命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适时地相应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活动的整体安排着眼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率先推出“名师工程”人员的汇报课,以充分发挥“名师工程”队伍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工作满三年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青蓝工程教师的汇报课等,都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努力做到既注重活动前的准备酝酿,又注重活动后的反思碰撞。实践证明,建立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充分挖掘校内教育研究资源,整合教导部——学科组——年级组等教研力量自主、持续、有效地进行校本教学研究。久而久之,参与、组织教研活动,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并逐步衍生为教 师的一种习惯。正是经历了一次次教研活动的体验和锻炼,我们的常规教学也越来越接近于公开教学,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日趋成熟。通过一个时期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既是一种活动、一种方法、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它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素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盘活教育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校寻求发展空间、创建办学特色拓宽了发展的途径。

篇3:创新中职教学管理,提高育人质量

一、提升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中职院校管理效率是是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中职教育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直接对学校的工作起到直接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在社会的地位以及形象。由此,中职教育的行政机关务必协调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好学院对内、对外的交流平台和窗口;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层行政管理部门。

(二)提升中职院校管理效率是充分发挥综合职能的重要保证。随着中职教育的规模不断长大,中职教育的内部管理模式也随着其发展不断的进行深化与改革。然而中职教育学院的行政机关在教学管理中充当参谋以及督促检查、后勤服务等多种不可替代的多种智能。由此,只有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才能够高效的发挥行政机关的各项只能作用。

(三)提升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效率是实现学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冲击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诞生,直接给学校的行政机关带来新的格局从而实现学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提升中职教育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二、创新中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确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政策规定,独立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从而进行教学改革。1.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推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范式向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范式转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与经济结构和产业需求相适应,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态,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采用慕课、微课等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改变过去老师“填鸭式”教学,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2.促进校企合作,吸引校外企业进驻学校,建立校内众创空间。过去,我国高校广泛建立校外基地,这使得学生将精力过多放在校外,考评标准很难界定。3.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兼顾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建立特色专业,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让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

(二)建立多元化教师队伍。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范式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指引作用尤为重要。与传统教学范式相比,教师需要学习更多的技能,拥有更高的素质,具备更高的水平。首先,建设自己独具实力的专职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专职老师的培训体系,对专职老师要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在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改研究,最大程度激发老师的创造力。对于新入职老师,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形式,帮助新教师融入岗位。其次,聘请其他学校优秀的老师,以优厚的待遇和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前来任教。最后,聘请企业中优秀的经验者进入校内众创空间,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三)建立高素质高效率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适应性工作,而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工作,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整体链条上的重要支点,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必须建立一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管理队伍。一是合理设置人员,分工明确。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机制,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将人员的职责分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细化和调整,根据工作性质和个人经验特长,合理细化工作任务,改变过去一人多岗的局面,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在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加深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解。同时,鼓励教学管理人员进修,使他们掌握并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在日常工作中广泛使用。

(四)建立和完善教学监督体系。独立学院应当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全面的监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学中心地位,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聘任、考试和考风以及日常教学管理纳入教学监督体系之中,细化量化检查、督导和评估的标准,摒弃形式主义,落实教学监督的每一项规定。同时,优化教学管理系统平台,包括学籍管理系统、排课系统、教室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使全院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自动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总结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中职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在学生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更要积极开发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管理方法。规范教学常规,是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升育人水平的前提。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把常规抓好,把过程抓实,切实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摘要: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能为学校各级领导、教职工、师生等提供辅助服务,能有效地保障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教学管理方法和技巧,发挥人、财、物优化整合应有的效能和作用,提高管理的效率已经成为中职教育学校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校企结合,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笛源.浅谈高校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J].管理学家,2014.

[2]陈兆德.行政管理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篇4: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手段;教学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16-03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中小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为确保自身教育质量,我们着力于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挖掘教师执教潜能,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良好实效。近十年中考成绩都稳居武昌区第一名、武汉市前列。本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探讨通过创新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因校而异”的。我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系。

1.推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各个学科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落实等问题,教研组长制定了本学科的教学规范,并汇编成册,发给全校每一位教师。利用教研组集中活动的时间组织学习、宣传,要求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为了能够摸索出一套“轻负担、高效益”的有武珞路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各个教研组进一步推进了“学在课堂,教在课堂,落实在课堂”的校本教研活动,把“讲一听十”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公开课,听十节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以及“教学能手”的选拔活动等都纳入其中,并与武昌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评比相结合。

2.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是指备课组长不仅仅只负责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更重要的是对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考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活动是否落实到位、效果如何全面负责。由于我校规模较大(拥有四千余名学生、两百余名教师),但教导处的人手有限,仅靠教导处的检查与督促,有些工作落实有困难,而备课组长身处一线,与老师们时刻战斗在一起,备课组长的管理到位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力量也就加强了。对本备课组的考勤情况,教学进度,备课、讲课、听课、议课情况,教辅资料使用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备课组长都要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

3.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根据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在实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教导处制订了备课、上课、阅卷、监考、考勤、作业批改等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了备课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把查备课、查教案、查作业批改、查考勤、查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责任下放到备课组长、年级组,教导处进行抽查,使问题发现得更及时、更准确。

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核心问题有两个:一要抓教师教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二要抓学生学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如何抓好这两点,在我校的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具体的做法和手段,其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校在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主要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量化表》、《期末综合考核奖发放方案》、《中考奖发放方案》、《“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教学评价制度。

1.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就是看教师的敬业尽职情况。教学常规指的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看教师以下工作的完成情况: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课外活动、总结、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等。

2.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3.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课堂效率高不高,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是不应表扬的,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4.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三、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为此,我校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系统,如图1所示。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评价包括资料订购、作业布置、课堂讲解、课堂纪律、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评教评学”的整个过程更加客观、公正、民主。这种“评教评学”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利用“教学例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加的“三长”会议)对组长反馈,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加大了反馈力度,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副校长

篇5: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强市的主战略,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规范管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观念,在小处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细节上抓落实,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几年来,我校中考和初二会考均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初中部的教学质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良好态势。在致力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诗山中学教学教研五年发展规划(2010-2015)

(一)教学教研工作目标

依靠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走“质量立校”之路,着力推进教学内涵建设,保证规模,提升品质,使学校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名校。

1、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做好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开设框架,努力形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学校特色、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力争在5年内成为泉州市级课改样本校。

2、抓紧师资培训,开展结对帮扶,深化教育科研,加强专业引领,推进“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在3-5年内,10%教师有研究生学历,1-2个学科有特级教师,一半以上的学科有省级或泉州市级的学科带头人,全部学科有省级或泉州市级的骨干教师,两年内全体教师具备实施1-2门选修课或实践课教学能力,80%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3、配合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争取在2-3年内形成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较为成熟的常规管理模式。

4、两年内基本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80%教师能制作课件和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持续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的课堂教学模 1

式。

5、重视巩生工作,确保“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的班生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狠抓教学质量,促进高考、会考、中考成绩的进一步提升。①高考本科上线率力争每年增长二个百分点,在同类学校中始终保持位列前茅(实现保二争一的目标);②重视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务使每年会考的及格率、优良率达到或超过一级达标学校的评估标准;③充分发挥一级达标学校创建中所形成的优越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争取在3-5年内中考的综合比率位居南安市前例,在片区中更好地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6、制定新一轮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健全三级教研网络,构建更加完整的教科研工作制度。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推进省级课题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以此带动全体老师参与各种课题和实验项目的研究,提高课题论文获奖面和获奖层次,并努力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逐步彰显我校教科研特色。

7、全面提高实验室“建、配、管、用”整体水平,在两年内,按一级达标高中的评估标准全部配齐实验室,确保满足各种实验教学的需求。加强实验室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实验的完成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设施设备的教育效能。

8、着力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逐一对照《福建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评估标准》,不断调整充实,积极申报、创建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

(二)教学教研工作措施

1、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优化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原则和要求,使每个学生修满必学学分;保证国家选修I课程的开出,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个选修I学分。

(2)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I课程,最终实现每位高中教师都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II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6个选修II学分。

(3)采取必修课和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在高一学年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一年后

根据学生修习倾向的需求,适当进行行政班的调整,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4)创新学校管理,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学校课程方案。

2、注重队伍建设,完善成长机制。

(1)支持青年教师沙龙的活动,促进团队进步。沙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好中青年教师的各类专业培训。邀请名师作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组织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功比赛,让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体味探索的艰辛。

(2)成立研究室,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吸取现有“南安市名师工作室”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牵头的工作室,既将老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得以留存,又使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更快成长、成熟。

(3)继续开展课改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学年开展“复习研究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等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同时,每学年举办召开“中考、高考研讨会”、“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会”、“会考、模拟考质量分析会”等专题活动,为教师提升理念、交流体会、总结经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新形式。不断地进行课件设计评比、优秀课件的讲评等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周活动;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健全教科研的专页,教师能够通过教科研的专页查询,下载大量的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国内外教改信息、名师教学经验等,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校园网上建立教师论坛,让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紧抓教学常规,加强质量监控。

(1)建立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之间课堂相互开放,通过积极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探索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研活动,达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新教师要开设亮相课、过关课、比武课;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结对师徒之间,要主动地经常地互相听课、评课。

(2)建立教学常规督查制度。学校要成立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小组。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年段长和各教研组长组成。检查督导小组的职责是,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性检查、督促、指导。每天学校值日行政应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督查(上课是否带教案,是否迟到或早退,是否私自调课,是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并做好值日记录。

(3)建立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一是全校通报。对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教职工大会上加以反馈。二是书面反馈。将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写在《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意见单》上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教师,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期限,并跟踪督查。三是诫勉谈话。对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分管行政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不在规定期限内整改或经第一次诫勉谈话后仍无改正的教师,校长将亲自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经谈话后仍无改正的教师,校长将召集行政班子成员集体与其谈话,做好详细的谈话记录。

(4)建立教学常规工作奖惩制度。建立、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将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及时记录在案,并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4、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实效。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硬件建设,力争3年内多媒体进所有教室。

(3)加强多媒体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5、突出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

1)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重点设定在校本教研和培训、教师的考评考核、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等。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处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管理网络;提出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对教师工作量、教师评价、教师奖惩、学生成长、档案管理、教育科研等实际问题的研究。尤其要积极探索对师生的评价,改革考试制度,使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关联与整合,注重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与整合,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同时为构建综合课程创造条件,定期组织跨学科综合教研的研讨。

(3)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A类学生,注重为他们创设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强化任务趋动模式;针对B类学生,强调精讲多练,提高教师传授与学生训练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针对C、D类学生,则细化阶段目标,设置更为平缓的坡度,同时加强课后个别辅导。

(4)、加强教研活动和教研组建设。开展教案、作业、测验、辅优、补差经验交流和课堂教学会诊活动,找出问题,制定措施,实验示范,教学观摩,集体讨论,探索和研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

(6)、完善学生评价方案: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完善评价内容多样性的基本结构、要求评价语言具激励性、谋求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力求评价结果综合性。

6、开创教研平台,打造科研精品。

(1)、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和教科研工作制度,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网络畅通,信息灵敏,制度保证,从而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加强教科研知识的校本培训。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教科研力量,围绕学校实际,进行具有一定特色的总课题研究,带动各级课题的全面开展。树立教科研的质量意识。教科研工作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结合课堂教学、结合学校管理、结合学校特色教育,努力打造我校教科研精品及特色。

(3)、加强教科研的组织管理,提高认识。要把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作为我校创特色的重要切入口,作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为教师的理论进修、业务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教师施展才华提高更多的平台,提高教师教科研奖励力度,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7、完善实验设施,加强实验管理。

(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需要,参照《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学仪器配备增补目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采购计划,采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药品,并做好验收、登记、建帐、立卡等工

作。

(2).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各实验室的特殊情况应制定:实验教师职责、实验室制度、仪器室制度。借还制度、仪器报废与赔偿制度、安全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

(3).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业余进修,增强实验教师工作的责任心,鞭策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管好、用好实验室的各类仪器和各种化学药品,特别要注意管好精密仪器、危险化学药品等,以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和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

8、重视图书管理,发挥图书效用。

(1)、学校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并由教务处副主任分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馆长由校长聘任,享受教研组长待遇。

(2)、重视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进修,积极安排参加县以上图书管理员培训。在图书馆管理上,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使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3)、依托学校图书馆建设为平台,积极开设阅读指导课,与骨干教师配合,定期开设阅读辅导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以校团委、学生会为依托,以图书馆为主体,会同有关处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活动:馆藏优秀图书推荐、好书酷评、作文比赛、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4)、学校每年下拨足够的图书经费,保证专款专用;采购图书按照《规程(修订)》中规定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的规定,根据本馆现有的藏书分类比率有计划地进行。图书馆将定期组织新书目录让各教研组老师挑选,或组织各学科组教师到书店进行现场选购。合理使用购书经费,并注重对图书经费的监督管理。

篇6: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公共管理教研室

办好主体班是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主体班办成党校的特色和品牌更是每个党校人永恒的课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从华东、华南地区的兄弟党校主体班办学情况出发,就如何创新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我校主体班培训质量提出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以供领导参考。

一、华东、华南地区兄弟党校主体班办班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浏览华东、华南地区省、市、区、县党校的网站来查阅它们主体班办班情况的。在这些兄弟党校中,网站办的比较好的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其它如福建、江西、安徽、广西、云南等省的市县党校网站建设还较落后。同时,在干部教育方面,特别是主体班办班计划、教学科研等方面信息公开较好的是浙江、山东和江苏,广东地区的基本查不到。

1.培训时间与教学布局。处级班大多是1个月到1个半月,中青班大都是两个月左右。在教学布局方面,基本都是以理论基础、战略思维、能力素养和党性锻炼为总体教学布局。

2.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基本都围绕四大布局展开,分为四个单元,各有侧重。在教学方法方面,都注重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研究教学、现场教学等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3.管理模式与学员考核。很多的是实行班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分人负责,班务由专人负责,而教学则分开由相应的教研室负责,如基础理论单元由政治教研室负责等。

在学员考核方面,除考勤方面的要求外,有的要求较松,学期结束只需写一篇结业论文;有的要求较严,每个单元结束,都有不同内容的考核,而且考核的方式也不同。心得体会,读书笔记、调研报告、试卷考试、结业论文等。如中共莱芜市委党校:学员在校期间要按质按量完成下列任务:每月1万字的课堂记录、1万字的读书笔记、1万字作业;组织好各单元的研讨交流和基本理论单元、领导能力和党性修养单元的考试。而江苏省委党校的考核分阶段举行,今年9月份的第31期县处级学习班计划:第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围绕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第二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验(开卷)。第三、四单元教学期间,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结业论文。温州市委党校:结业考核由考勤、考试和能力考核等三方面组成,理论考试卷面分数为50分,平时考勤分数为20分,能力考核为30分。考核成绩等于卷面得分加上平时总的考勤得分和能力考核得分。最后的成绩评定基本也是由平时考勤和能力考核两部分组成。

(二)主要特点

综合来看,华东、华南兄弟党校的主体班教学管理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运用。几乎每个党校的主体班教学计划中都有关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题单元板块,注重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是注重党性的锤炼与能力素养的提高。每个党校的主体班都高度重视党性的锤炼与能力素养的提高,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有反腐倡廉和革命传统教育,注重全过程的党校锻炼。

三是注重培训方法的多样与管理考核的严格。所有党校都在积极探索和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如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远程教学等。管理考核方面都注重严格管理,充分体现党校的熔炉作用。

二、进一步提升我校主体班培训质量的几点思考

比较而言,我校的主体班无论从培训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以为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发展。

(一)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方面,我们的主体班教学已经有了较固定的板块模式,围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进行设置。和其他党校相比,客观地说,我们的设置还是比较好的,较科学的。而且根据处级班和中青班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内容安排,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重点。但在内容安排、课程设置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加以完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既满足组织对于培训的要求,又尽可能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比如是否可以探索试行选修课,即一个下午或几个下午安排几个选修课,由两个或三个教师 同时在不同教室授课,学员可按需按兴趣选课。

(二)以实效为根本,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授课的质量,增加教学的可听性、实效性,永远是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由于党校主体班的学员都是科级和处级领导干部,他们的阅历、经验和学识对我们教师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可听度,成为学者型、专家形教师;另一方面,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主体班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我法治教育方面而言,在2014年的教学当中,将尝试运用案例教学的形式,特别是在中青班,以加强教学的互动,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以熔炉为特色,进一步加强管理考核

我们认为,与高校等其它培训途径相比,党校一个最鲜明的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熔炉”二字。如何把党校的熔炉特色充分体现出来,让党员干部进一次党校就接受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这是我们的一个要重要课题。除了在教学板块整过程的贯彻党性教育原则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严格学员的考核管理,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我们现在的考核也是全方面的,对学员的学习态度、理论思考、口头表速、写作水平等进行考核,形式方面有考勤、论坛表现、结业小结等。但从熔炉的角度讲,笔者以为高压才能锤炼,可以进一步以考促学,提高熔炉效果。比如在考核时间上,借鉴兄弟党校的做法,可以分单元进行,增加考核的次数;尤其是要严格考勤,要尽可能杜绝请 假迟到早退情况。

篇7: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兖州市永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当前,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形势更加严峻。只有顺势而为,强化内功,通过创新管理,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上的转型升级,才能度冬迎春,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打造能够抗击大风大浪,涉深水求远肮的不沉巨轮。

创新发展理念,把“做优“放在首要位置

企业发展规模必须与自身的资源能力相适应。一家企业,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源相对不足,经营风险加大,在此情况下,要注意解决好”追求什么样的发展“这个核心的重大命题,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尤其是投标报价水平的行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创效能力,特别是远离总 部的外埠工程的利润率;迫切需要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大项目的比重迫切需要提高合同履约能力,主要是破解用工荒难题; 迫切需要提高资金收益率,主要是项目回款率;迫切需要改善经营格局,坚持走又强又专的发展道路;迫切需要提高风险控制力,尤其是外埠市场的经营管控;迫切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企业强化内功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核心 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巩固提高企业品牌美誉度。

这九个〃迫切需要〃是做优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主 要内容。同时还必须强调,许多施工企业对规模扩张有一种 原始的冲动和强劲的本能驱动,这是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的主 要障碍。必须要摒弃一味追求产值规模、单纯为了外延扩张 等观念。用发展质量统揽发展速度,把发展质量即“做优” 放在“做强”“做大”之前的首要位置。

创新考核体系,用发展质量衡量领导的 能力与政绩

考核体系是企业发展定位和前进方向的直接反映,也反过来促进和推动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在当前,建筑施工领域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考核体系应该坚持 立足主业,扩大主业,发展主业的主方向,引导优势资源向 主业集中。长期以来,规模以上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 施工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搞〃宽正面、大纵深、高顶尖” 发展了一些自己不太懂的新产业,上马了一些自己不内行的 新项目,表面看来,开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则伤害了主 业发展的积极性。须知,丢掉了〃专”和〃强”所谓的〃大“ 就

是无本之木。要在考核体系中旗帜鲜明地强调主业优先,把主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各级领导能力和政绩的”硬杠杆“。同时努力提升主业的竞争层次,对工程总承包、城市运营商 等经营新模式给予鼓励,推动大胆创新。集团总公司承担创 新成本,促使各级领导改变经营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要完 善EVA业绩考核体系,用〃现金为王〃的理念引导各级领 导从源头上搞活资金,防范风险。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施工 企业,在项目回款困难的情况下,出于施工效率的考虑,亦 或是为了使损失最小化,动用企业自有资金支持施工生产。更有甚者,有的经营者感到企业内部的钱用起来方便,便以 ”缴纳银行同期利率“为由堂而皇之地在内部大举其债,这 其实是施工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大敌。项目回款是施工企业 的生命线,没有工程项目资金的源源流入,施工企业连生存 发展都成大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把控制内部资金 使用,提高内部资金投资回报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核心要素。实行内部资金动用新机制,凡动用内部资金时间越长、数量 越大的,除追加资金占用费外,还应体现在经营成果考核分 值与权重上。在考核体系中增设专项奖罚内容。对解决历史 遗留问题、盘活死账呆账、完成烂尾项目清算、收回久拖欠 款的,明确奖励标准;对于当断不断、该结不结、能清不清 而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专项处罚。

创新市场开拓,增强竞争力控制潜在风险

对施工企业来说,项目质量决定发展质量。在企业管 理力量有限,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开拓大市 场求得规模效益,承揽大项目节约管理资源,摊薄管理成本。与此同时,应把防范开拓市场的风险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 置,对于以下十五种市场信息情况,应慎重考虑:一是房地 产公司的烂尾项目。二是进度款拨付低于75%的土建总承 包项目。三是以项目公司名义发包并运作的开发项目。四是 以土地代替施工款的项目。五是远离企业总部的”小、散、远“ 项目。六是由房地产公司或管理公司控制的,经营环节过多 的项目。七是超过成本红线的工程项目。八是以分包方名义承接的土建项目。九是仅靠经营收益支付工程款的道桥BT 或类似市政工程项目。十是超标准超规定超常量支付保证金 的项目。十一是管理力量达不到,又无后期市场前景的陌生 边远地区项目。十二是前有劣迹改头换面但实际控制人没有 更易的房地产公司项目。十三是合同条件苛刻、有失公平公 正的项目。十四是民间信贷泛滥地区的项目。十五是赶走别 的公司自己接手的半拉子项目。对于这十五种情况,企业应 全面研究,审慎决策,以防陷入劣质工程而难以自拔。

创新项目管理,建立科学统一的项目目 标责任制

项目管理创新的目标方向,是完全意义上的动态管理,使项目部成为法人严格控制下的一次性组织、企业经营管 理办法和新的考核体系规范下的核算单位、责权利统一对 等的临时性机构、代表法人对项目目标和项目合同负完全 责任的责任主体。企业所有工程项目,都应实行动态管理。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企业把工程项目经理部搞成经营中心,等同于大法人下的模拟法人经营机构,这是不对的。企业 法人和项目经理部之间的界限越明晰,责权利约定越具体,就越有利于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探索外埠市场区 域化管理,积累管理经验,促进项目管理扁平化。要进一 步完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造价水平、不同管理模式的工程项目,分门别类制订样本,做到 制式统一、条目统一、内容统一、收益分配流程统一、奖 罚措施统一。规范项目成本控制,所有在施工程都要按照

项目目标成本书的要求,落实成本责任,加强过程监控。要充分体现和落实法人对项目管理的要求,对项目来源、过程管理、资金拨付、竣工结算等关键环节,都要严格管 控,把法人管项目的要义落实到项目管理全过程。制订规定,采取措施,把项目经理的主导作用及项目部的责权利落实 到位。要改善项目部经营环境,突出项目部责任主体,发 挥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提高项目 管理效率抓创新,集中解决好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难题。要 实行内部资金动用的项目实名制和专款专用制,力求做到 统一支付。要为项目经理履行职责扫清障碍,清理各种关系,清除各种裙带,建立良好秩序。

创新人力资源,做到规章制度和激励手 段相统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工企业人才不足的现象将会 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不足,主要表 现为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缺乏;二是质量不高,尤其缺乏有实 战经验的年轻人才;三是结构失衡,许多人才集中在机关、上层或是其他虚职岗位,造成”头重脚轻“。创新人力资源,要有人才吸纳、引进、培养、储备的长远机制,使人才增长 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有的企业,吸纳培养人才搞短期行为,工程任务少时,把人才当包袱,想方设法把人才”赶出门“; 工程任务量大时,又现抓现用,并常常选错用错。要有定期、定量、定结构、定方向的”四定“策略,做到长短结合,以 长为主。养用结合,以用为主。为防止人才盲目向上流动,要在人力资源制度顶层设计阶段,倾向性地引导和鼓励人才 向基层流动,在工地成长。要完善职业回避制度,明确具有 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个基层单位,不得具有上下游业务 关系。要鼓励员工参加岗位学习培训,制订和完善执业资格 证书奖励办法,凡自学考取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

会计师的,给予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施工任务没有东西南北 之分,人才也应坚持五湖四海,大力推行人才本土化,提高 人才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鼓励本土人才带证书上岗,带资质 入企,在岗位贡献。

创新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 的发展氛围

企业文化承载了企业的历史积淀、发展现状和未来追 求,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创新管理,必须坚持人本管 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加强和创新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把内部团结稳定和凝聚力向心力转化 为企业的竞争实力。要大力弘扬”尊重个性、弘扬特长、激 励探索、提倡冒尖、鼓励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推 动管理创新由个别走向全员,由被动走向主动。要充分发扬 企业的精神作风等优良文化传统,形成全员认同的文化共识,打造企业牢固的精神支柱。要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各类 企业文化活动和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素质一流、作风一流、业绩一流的员工队伍。各级 领导要发挥企业文化实践者和推动者的骨干作用,身体力行 地践行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作出表率。通 过创新企业文化,努力提高企业软实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 进取的良好氛围。

篇8: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 质量管理大师威廉·爱德华·戴明 (William Edwards Deming, 1900—1993) 提出的十四要点 (Deming's 14 Points) 的核心内容。全称是“领导职责的十四条”, 是戴明先生在他的著名著作《转危为安》 (Out of Crisis) 中针对美国企业领导提出来的。美国“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先后获得科罗拉多矿业学校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不同的场合对十四条有不同的强调, 因而在用语和顺序上有所不同。要让PDCA这个质量环循环起来, 戴明先生的十四点是必不可缺的。因而也有把第十四点改进方法来推动前13项称为PDCA循环。这些工商界的质量管理理论, 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中, PD两个环节是实施了, 但在CA的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拟借助戴明先生的十四条来从不同的视角找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需改进的地方, 推动教学中的PDCA循环起来。

一、不能以价格来决定原材料, 而应同时考虑价格、质量

这是戴明理论第四条的主要内容。教学中的“原材料”可以理解为“生源”和“师源”。生源,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几乎是没有选择权, 生源不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能够改善的只能是师源, 学校每年都引进一部分新教师, 以期给教学带来朝气和活力, 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从师范毕业的大学生从知识层面来讲肯定是符合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的。但是, 由于职业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 到职业学校当教师无形中成了许多师范和非师范毕业生“享受生活”的首选。带着这样的目的当了职业学校的教师, 再遇上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都不是很好的学生, 这些加入职业学校的“新鲜血液”就成了提不高教学质量的“新隐患”。因而, 学校录用新教师时不能只注重文凭, 录用后更要加强专业基本功、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使其树立牢固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师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 学校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会外聘一些兼课教师。而兼课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学校对于他们也应有质量上的合理的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师是关键。因此在“师源”上一定要把好职业素养质量关, 真正为职业学校的创新教学、质量提高注入生力军。

二、要接受新的理念

戴明理论之一就是要接受新的理念。课程改革形势下, 职业教育也没有做旁观者。课改的成效不一定立竿见影, 但作为课改主力军的教师都在自己的主阵地上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实践、用心教学、反思。而教学管理者是否真正用新的理念指导工作, 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管理者一面高调地要求教师教改, 更新理念, 另一方面, 仍然会用简单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来指导教学工作, 解释教学现象, 评价教学效果。停留在分数“法宝”的理念上, 看不到教学质量的存在, 也无法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实施有效率的教学, 更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戴明先生说过:“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 而是生产出来的。”如果把教学方法、教学举措视为教学的产品, 那么这个产品的质量也应该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在职业学校有很多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和措施, 并都有最后的检验。从表面上来看, 所有这些措施都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把关, 而实际上, 如果把质量完全依赖于检验, 那表明从一开始就准备有次品的产生。次品的教学手段、方法会直接导致质量的下降。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更要注重过程的监督, 而不是靠最后的检查备课、听课、作业等来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当然一定程度的检验也是必要的,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改良。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尹伟民处长说过:“ 要通过监测, 把握职业教育的质量状况, 诊断职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里的“监测”我想也应该指的就是过程中的监督和监测。

四、要消除部门间的障碍

“质量就是以最经济的手段, 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威廉·爱德华·戴明) 在实际教学中, 学校出于管理的需要, 教学也被划分成块管理, 归属于各个小的“单位”。然而在各个“单位”之间的教学仿佛就为自己“单位”服务。让教师竞争是好事, 竞争能在一定阶段促使质量的提高, 但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可怕的。特别是一些公共课, 每个“单位”的教师一个人要教授几个不同的科目, 教师忙于应付备课、上课, 而少了反思、研究的时间。这些科目其他“单位”其实也有, 完全可以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调配一些教学任务, 消除部门间的障碍, 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 让教师少几个“头”, 既节约成本, 又能在合作中竞争, 教师可以多点时间进行校本教研,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 提高自己, 提高教学质量。

五、取消用数字化的定额数量指标

戴明理论第十一条强调取消用数字化的定额数量指标。在没了高考压力的职业学校, 不能只靠每周对学生布置多少作业、批改多少作业、听多少课、备多少课来敦促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把焦点放在数量上, 而不放在质量上, 教师就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这些事, 根本没有质量可言。只有当教师和学校有着同样的教学目标时, 高质量才能成为可能。著名的人力资源培训师鲁柏祥博士曾在飞机着陆时, 看着旅客都急着出去, 对随同的总经理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上飞机时大家都很安静, 即使是飞机因故推迟起飞旅客们也不会站起来要出去, 而飞机还在滑行时旅客就乱糟糟一片呢?”鲁博士的解释其实也从另一方面支持了戴明的观点。他说:“管理企业与坐飞机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就像这架飞机, 员工就像乘客。只有当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时, 员工才能安心在企业里工作, 一旦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 员工就会离开企业。所以, 管理企业就要不断地给员工‘连程机票’, 让员工乘着企业这架飞机, 从一个站点不断飞向另一站点。”企业管理是这样, 教学管理本质上也是这样。因而管理者要明确质量目标, 变管理为领导, 不只是管, 更重要的是帮。用目标来激励教师, 让教师为学校教学的共同目标而自愿积极地工作。

六、要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

戴明博士强调要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作为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教师, 面对的都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 付出了比普通高中教师更多的心血, 然而在以大学升学率为衡量标准的今天, 担任职业学校教学的教师却永远也不会有普通中学教师的成就感。面对这样的客观环境, 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 大多还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学生由于专业的不同, 文化理论知识也是不同的, 根本不存在可比性。特别是教男生较多的机械、模具、数控以及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教师就更加失落了。他们的付出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 但付出得再多, 教得再好也往往不可能胜过女生较多的专业和班级。再者, 在进行教学质量评比时每个系或每个专业都按一定的比例评比, 殊不知专业与系之间也有区别, 一些系或专业的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的或许在其他系只是合格层次。教师只有把“人的培养”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 看做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他们的工作才会向他们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 从而成为推动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创造的动力, 才会给教师的教学生涯增添发现、成功的快乐。而那些硬性的百分比让许多教师感到工作没有成就感, 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 久而久之, 教学上的倦怠就出现了, 教学质量也随之下降。

以上只是借用戴明理论中的几个观点来审视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有帮助的设想。PDCA中的CA落到了实处, PDCA这个循环才可能良性循环起来:制定有效的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 加以时时的过程跟踪监测, 总结经验制定标准或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环环相扣, 永不停止。

职业学校的教学是不易, 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更不易。然而对学生加强 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 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要实现, 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关键。而质量的提高要靠教师的创新、创造与努力, 更要靠教学领导层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企业管理中, 有这样一句话:“赢得了客户, 就赢得了竞争。”在职业学校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赢得了教师, 就赢得了教学质量, 就赢得了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命线,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石, 普通中学是这样, 职业学校亦如此。只是这两类学校质量衡量标准应该有所不同。由于质量衡量标准的一些差异, 教学管理上也应有差异, 然而这个差异是否在教学管理上有所折射, 却一直是观点不一, 困惑着许多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本文拟从对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上的一些想法入手, 借助工商界质量管理中的一些理论,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PDCA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张思前.仅仅是词句不同而已[N].中国质量报, 2005-03-14.

[3]周毅.能给员工机票吗[J].当代工人, 2007 (22) .

上一篇:在填写施工日志过程中应注意一些细节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