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2024-05-22

×××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共6篇)

篇1:×××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我镇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生产安全,切实做到无震能防,有震能抗,有急必应,有备无患,现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地震应急组织体系

地震应急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抗震救灾体系,镇党委、政府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我镇辖区内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 党委书记 副组长:××× 政府镇长

××× 人大主席

××× 党委副书记 ××× 政府副镇长

××× 政府副镇长

××× 武装部长

成 员:镇政府党政综合办公室、镇民政办公室、武装部、司法所、财政所、辅导站、电管所、派出所、卫生院、各村等单位负责人。

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党政综合办公室,主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我镇抗震救灾系统。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由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指挥本镇区域内的地震 应急工作,并及时上报县政府。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除积极组织应急外,迅速报告县政府,由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协调指挥地震应急工作。

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小组立即自动按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二、震前预防措施和救灾准备工作

震前预防措施和救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是抗震救灾、减轻震害损失的重要环节。因此,各有关单位务必各司其职,按要求做好震前各项工作。

(一)办公室:

1、开展防震减灾的强化宣传和应急宣传

2、及时收集下传有关地震监测及时地震趋势的情报。

3、在领导小组协调下,检查、督促、落实本预案中各有关单位的任务。

4、安排、落实系统内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应急措施。

(二)武装部:

1、成立抗震救灾民兵应急分队。

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召集民兵应急分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三)民政办:

1、全面负责协调抗震救灾所需各种物资和粮款的筹集工作。

2、安排好受震后灾区贫困户、受灾户救济粮款和物品的发放工作。

(四)辅导站:

1、在各小学开展不定期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减灾方面和影片。

2、组织检查统计各学校危房,提出对策意见,制定校舍抗震设防规划。

(六)电管所:

1、储备应急救灾急用线路和设备器材;

2、对镇域内电网重点部分进行加固维修;

3、组织好对震时电力抢修组,做好应急抢险抢修的准备工作。

(七)卫生院:

1、对全镇主要医疗卫生单位的房屋进行抗震能力检查,提出对策意见。

2、做好医疗器械,急救药品的准备工作。

3、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对食品、饮用水组织检验,做好群众自防工作。

4、组织好应急救护队伍。

(八)派出所、司法所:

1、检查镇境内有关部门对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管理和转移措施,并对危险源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2、制定、落实社会治安保卫预案。

(九)财政所:

1、负责救灾经费的预算、下拨、增加救灾经费投入,督促落实下拨救灾款及时到户。

2、负责落实粮食、麻袋、煤炭、木材、蓬布、麻绳、照明用具等生活物资和防汛物资。

三、震时应急措施

破坏性地震一旦发生,在最初7天内有效地开展应急救灾是减轻地震灾害最主要的环节。立即实施应急预案是应急救灾成功关键所在。

1、震后30分钟内,领导小组成员必须赶到办公室,立即组织实施地震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群众自救互救。

2、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并及时上报县政府。

3、组织各级医务人员抢救、安置伤病员。

4、组织力量尽快恢复交通、通讯、供水、供电,防止次生灾害,保护政府机关要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安排灾区群众生活。

4、统计、上报灾情及经济损失等情况。

5、组织救灾物资的分配、发放、登记工作。做好死难者的害后工作和孤老幼残的安置;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自救,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做好外来救援人员的接待、生活安排。

6、组织民兵应紧分队投入抗震救灾,抢救伤员,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四、震后救灾重建

震后一周左右时间完成紧急抢救之后,震区逐步转入救灾、重建阶段,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救护、医治伤病员。

2、抢救重要物资。

3、抢修公路、通讯及供电、供水系统,恢复灾区生产。

4、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工作。

5、及时发放救济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做好救灾物资及外来支援钱、物的接收、分配工作。

6、通过宣传鼓动,稳定群众情绪,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7、制定和组织实施灾区重建规划,坚持抗震设防标准,抓好工程质量,全面做好重建家园工作。

篇2:×××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根据《XX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为保障地震灾害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 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院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 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灾情判断

当发生有感地震时,可能出现房屋晃动、吊灯摆动、物品移动、照明电源中断、通讯联络中断、电梯停运,现场人员惊慌失措、秩序混乱、拥挤、踩伤、摔伤、砸伤、人员被困等情况。

(二)组织指挥体系

指 挥 长:XXX

XXX 副指挥长

XXX

XXX

XXX 成员::XX

XX

XXX

XXX

集结地点:卫生院门前空地。(三)医疗救护队 队

长:

副队长:

成员:

(四)应急程序:

1、全体职工要树立“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当有感地震或者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委会人员必须以最 快的方式赶到医院,根据现场职务高低依次负责组织抢险救灾。

2、医院办公室在地震发生后要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委会主任报告,并通知抗震救灾抢救组。

3、抗震救灾抢救组成员在地震发生后要立即到达现场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险、解救伤员、尸体保管。

4、抗震救灾物资(铁锹、镐、铅丝、手电、钳子等)平时存放在后勤库房“抗震救灾专用架”备用。

(四)疏散程序

疏散方针原则:预防为主,措施得力,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患者至上,遇震不乱,减少损失,避免伤亡。

1、指挥员立即到达指挥位置行使抗震救灾指挥权。抗震指挥部位置:院内空地临时指挥部。

2、总指挥抗震救灾时在医院的职务一一最高领导。

白天:院长、副院长,依次类推。

夜间:值班医师、护士。

3、各病区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远离玻璃门窗、吊灯等头顶上的装饰物,保护好头部,就近躲在坚固的床下、桌子下或墙角,关闭空调、照明电源,保护好患者,防止发生患者跳楼摔伤、电击伤、踩伤等意外事故。

4、手术室医务人员停止手术,坚守岗位,按急救处理原则用无菌物品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并将手术患者转移至远离玻璃门窗、头顶无装饰物的无菌安全地区,保护患者体位,使用简易呼吸器,保证患者吸呼 道畅通,静脉通道畅通,地震停止,继续实施手术。

5、对病房监护室的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医务人员应坚守岗位,稳定患者情绪,守候在患者床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呼吸、血压正常,静脉通道通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6、门诊医务人员立即停止各种检查,坚守岗位,关闭各种仪器及电源。将病人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办公桌下、床下及墙角处,防止砸伤。

7、财务人员立即将现钞和支票锁在保险柜内,带好钥匙,锁好门窗,就近隐蔽在安全区。

8、职能科室人员立即关闭电源,锁好门窗,到达指定位置,接受指挥部的领导、调遣。

9、药库、药房工作人员锁好门窗及毒麻、贵重药品,防止被盗、丢失,就近躲避在安全区,震后及时检对,并将情况报指挥部。

10、节假日及夜间地震时,全体医务人员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医院,听从指挥抗震工作。

(六)紧急疏散方式

1、住院病人及病房工作人员:

各病区经消防安全通道沿楼梯下至一楼后疏散至安全区。

2、门诊病人及工作人员:

经消防安全通道沿楼梯下至一楼后疏散至安全区。(七)震后措施

1、医务人员迅速对摔伤、砸伤、烧伤、踩伤的病人实施救治。

2、医务人员对本病区的患者逐一检查、治疗,病房主任将本病区地震中病人情况向主要领导汇报。

3、财务科人员及时核对账目,向科长汇报,科长将账目情况向院长汇报。

4、医护人员除对住院患者实施救治外,还要承担社会因地震受伤及其他患者的救治工作。

XX镇卫生院

篇3:地震灾害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研究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1]。这次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国政府的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得以直接检验,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值得称道之处包括反应迅速、成效显著、以人为本、信息透明、协同应对等。同时存在不足之处,包括应急预案响应级别不够、通讯系统脆弱、受灾详情报告明显滞后、专家参与应急决策咨询滞后应急避难所和应急物资储备的不足以及保险的不足和缺位等。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文献分析和网络资源检索和实地考察方法,从地震灾害的特点出发总结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抽取北京、四川等13个省市作为样本,考察“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设置针对地震灾害的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符合程度,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2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特点

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引发强烈的地面运动、地震断层运动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毁坏、自然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地震中的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故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在防震设防中非常关键[2,3]。

1.1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内容

《防震减灾法》是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根本大法,该法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和重建等四个方面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做了划分和规定。

(1)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内容包括制定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地震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的保护等。地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监测预报由地震部门行政主管,相关法律规章包括《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

(2)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灾害预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物抗震设防,抗震减灾规划编制,宣传教育和地震灾害保险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地震灾害预防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是地震部门和建设部门。地震部门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部门负责抗震设防和抗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灾害的土木工程特性在地震灾害预防中得以充分的体现。相关法规包括《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标准包括《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7741-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等。

(3)地震应急

地震应急工作内容包括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指挥机构组建、应急行动方案和紧急措施(运行机制)、应急物质装备保障和信息报送机制等。国家对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指定标准和必须包含的主要内容做了强制性规定。

地震应急涉及到政府部门众多,日常管理部门主要为地震部门和民政部门,如各级政府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一般都设在地震部门,而救灾的资金、物资储备调用则由民政部门负责。相关法规包括《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

(4)地震救灾与重建

地震救灾与重建工作内容包括自救、互救与救助,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安排,卫生防疫,治安管理,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临时征用事项,重建规划实施和典型遗址遗迹保护等。

地震救灾与重建涉及到民政、卫生、规划、建设等众多部门。相关法规如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1.2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特点

地震灾害的应急管理采用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总的说来,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模式基本可定为“二级四层”。首先,可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二个级别,同时相应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层次划分,可划分为中央、省、市和县四层。

从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内容分析可以看出,防震减灾工作涉及到多部门,日常工作条块分割、资源分散,极易各自为政,即使政府成立统一的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由于缺乏磨合,效率必然不高。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暴露的不足正说明这一点。

3 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

开展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一个通用的准则,以便识别出其应急管理工作中较为满意和需要改进之处。

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已经开展了应急能力评估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我国王绍玉等建立了城市地震急准备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组织保障、应急预案、震情和灾情速报、指挥通信技术系统、资源保障和社会动员能力共六大要素。围绕这些因素逐层展开细化,建立起包括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城市地震应急准备能力指标体系[5]。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滚动课题(2004BA803B05)中建立了城市应急能力的评估体系框架,并在试点城市进行了实际评估[6]。

比较上述我国大陆地区的两种评估指标体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美国CAR的13项紧急事务管理职能非常相似,包括了应急管理法规在内的共性要素,并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实际评估,更具操作性。

作为该课题的后续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课题“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研究”和“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了“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该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应急预案、法制基础、应急组织体系等11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细化为35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87项三级指标,即评估要点。现选择“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参照,对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展开比较分析和评估。

4 地震灾害综合应急能力评估

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要求提取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共性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力求高效应急。现实情况是各类突发事件分类管理历史已久,政出多门,协调性差。换个角度看问题,区分出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内容的不同,更能完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即加强分类管理,促进统一领导。这正是根据现有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地震灾害综合应急能力的目的所在。

现采用比较分析法,选择13个省市为样本,通过其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的分析,确定其对“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符合程度,以得到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综合应急管理的同异。

3.1 省市样本选择

3.1.1 选择标准

(1)地震带分布

我国地震活动区划分为地震区、地震亚区和地震带等三个层次,包括10个地震区,23个地震亚区和30个地震带。汶川大地震处于龙门山地震带。

(2)《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

该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的评定指标,将地震烈度分为12级,包括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震动参数[7]。

(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7741-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该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汶川大地震后该标准也进行了修改[8]。

(4)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未来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灾害损失,需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确定或批准的区域。

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分为国家级和省市级两个级别。2005年,中国地震局组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项目组进行了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综合判定,形成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初步方案。通过下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与地震主管部门反复征求意见和方案局部调整后,于2006年年初形成了最终的结果,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报送国务院批转[9]。

3.1.2 省市样本符合性分析

考虑到上节的4项标准,现选择13个省市,按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地震应急能力评估。4项标准符合程度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3个省市的地震灾害特征覆盖面广,满足要求。

(1)抗震设防烈度值从6度到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从0.05g到不小于0.40g;(2)包括了30条及地震带中的23条;(3)地理分布均衡,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各区域省市;(4)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均衡,从经济发达省市到经济欠发达省市均有;(5)首都北京由于其政治地位,必须作为分析样本。

3.2 评估指标体系符合程度分析

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11个一类指标进行逐项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5 结论

(1)考虑地震灾害的特性,按照地震带分布、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区划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4个标准,选取的13个省市覆盖面广,其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基本能代表我国的地震应急管理现状。与“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一脉相承,此次地震灾害应急能力指标符合性考察的主要材料是各省市的地震灾害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信息。由于研究资料所限,一些工作内容无从考查,如演练的数量和质量、应急救援队伍的数据等。下一步应加强资料数据的收集,继续检验。

(2)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法规预案较为健全,组织体系正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监测和预警工作水平较高,但应急处置能力较差,基础保障存在不足。应加大培训宣教力度,重视应急演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应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求同存异,加快建设统一领导、资源共享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

(3)通过对13个省市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11项一类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有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内容的主要方面,评估内容体现了突发事件综合应急管理的共性内容,满足评估指标体系的使用功能。

摘要:汶川大地震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损失的同时,也检验了我国政府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此次抗震救灾凸显出我国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存在的一些不足。建立“突发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政府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以评促建。地震灾害由于其不同于其它突发事件的特性,其应急管理也有其特定的内容。现以地震灾害特征为标准,选取13个省市为样本,套用已有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估我国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研究认为,我国应加强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同时认为已有评估指标体系能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汶川地震[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87399.htm.Baidu.Wenchuan earthquake[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87399.htm.

[2]周云,李伍平,浣石,等.防灾减灾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ZHOU Yun,LI Wu-ping,HUAN Shi,et al.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2007.

[3]崔京浩.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J].工程力学,2006,23(增刊Ⅱ):73~74CUI Jing-hao.Severity of Disast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J].Engineering Mechanics.2006.Vol.23Sup.II.73~74.

[4]邓云峰,郑双忠,刘铁民.突发灾害应急能力评估及其应急特点[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56~58.DENG Yun-feng,ZHENG Shuang-zhong,LIU Tie-ming.Review of disaster capability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g Technology.2005.Vol.1No.5.56~58.

[5]吴新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WUXin-yan.Analysis of Urban Earthquake Disaster Risk and Research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Emergency Readi-ness Capability[D].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2006.

[6]邓云峰,郑双忠.城市突发公共时间应急能力评估———以南方某市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8~13.DENG Yun-feng,ZHENG Shuang-zhong.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urban emergency incident readines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g Technology.2006,2(2):8~13.

[7]GB/T17742-2008.中国地震烈度表[S].GB/T17742-2008.Seismic intensity scale of China[S].

[8]GB17741-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GB17741-2001.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map of China[S].

篇4: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策略及发展

关键词:地震灾害;应急物流

当前虽然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突发性的天灾、人祸仍常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即使有的可以预测,但由于预测的时间和发生的时间相差太大,灾害真正发生时所需的物资、人力、资金仍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是以地震救灾为中心所进行的所有物流活动的总称,包括地震救灾物资的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地震发生时,虽然各级政府都有地震救灾指挥中心,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大规模灾害抢救体制,再加上地震灾害发生时导致交通、通信中断等问题,不但无法及时传达地震灾情,而且还无法及时将救灾物资运送到地震灾区。近年来发生的汶川与青海玉树两次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其规模较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对社会整体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处理这些突发性地震灾害时,表现出来的被动局面暴露出应急机制、物资准备等方面的不足。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地震灾害破坏性强,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非常有必要对地震灾害的应急物流进行研究。

一、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1.应急物流组织机制不健全

各级政府都有专门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管理部门,但在平时不注重机构的工作,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就注重临时组织,临时组织协调性差,尤其是地震引发次生灾害时,各部门救灾时各自为政,很难提高救援效率。

2.应急物流物资保障缺乏联动性

地震灾害物资分配存在多头指挥、重复供应、低效配送等问题。地震救灾物资的供应实行的是政府统一决策,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准备协调工作存在很大难度。地震爆发后,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增大,地方政府、医疗、电力、通讯等部门的协作关系也很难建立,无法满足地震灾害协同指挥的要求。

3.应急物流配送不合理

地震灾害应急物资在筹备、配送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尤其是配送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地震灾害会破坏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还会破坏通信设施,救援机构无法获知物资需求的时间、地点和规模,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配送机制。当前第三方物流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还没有体现出专业化特色,灾害发生时所需的物资供应规模是巨大的,所需的物资是多方面的,紧靠政府来组织配送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贻误救援时机,因此应多方面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机构加入。

4.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但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救灾的需求。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当各地的救灾物资聚集后,救灾人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统计这些物资的来源和去向;对哪些物资什么时间运输没有及时掌握,导致一些急需救灾物资没有得到及时发送,由此可见,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二、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策略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需要在灾害环境下,对急需的物资、人员、资金等进行有效的组织。针对地震灾害应急五六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组织、应急物流预案,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组织和管理。

1.构建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组织

地震灾害救援中,救灾组织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建立高效、健全的组织机构,才能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承担起领导责任,并迅速的对救灾物资进行全面协调。因此要结合地震灾害分级建立组织响应体系,对一般和较大地战灾害,可以由灾害发生地的政府领导灾区救灾;对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则主要由灾区所在的省人民政府领导救灾,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同时应做好应急队伍保障,主要包括人员抢救队伍、工程抢险队伍、地震现场应急队伍等。

2.做好地震灾害应急物流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预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应急预案,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地震灾害中的主导作用,使各部门协调、有序的开展工作,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能否成功,与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务院实施《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后,各地也成立了地震应急预案,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各地应在国家地震应急总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形成一体化的应急预案体系。

3.建立地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现在地震灾害中的一些应急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在地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方面。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借助政府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完善,此信息系统应与应急物流指挥部、气象、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地震灾害所需的信息,确保数据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及时发布与灾害有关的公告和应急法规,使公众了解灾情。

4.加强地震灾害救灾物资管理

一般地震灾害救灾物资是由多部门管理的,衣物、帐篷由民政部门负责,药品、车辆等分别由卫生、交通部门负责,这种分散式的管理不利于物资的集中调配,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物资供应调度困难。因此应强化地震灾害救灾物资管理,实行统一调配、协调运作,提高效率。

三、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

1.实行立体式救助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包括应急物资的筹集、包装、运输等环节,应开展立体式救助,从原来的单一平面式的方式,拓展到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保障方式。这种立体式救助能克服偏远地区的运输难题,及时满足救灾需求。

2.实行新技术救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应向着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方向发展,借助科技的力量,科学、高效的运行物流系统。如可以运用条形码技术,对补给物资进行识别和分类;运用全球定位技术对运载物资进行跟踪定位;运用卫星通信等技术对救灾物资进行实时指挥和监控。(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敬松.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8(11)

篇5: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指挥。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部署、协调和开展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保持学校与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教育部门、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人员疏散。应急疏散组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和人员疏散、转移方案,组织师生按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3、抢救伤员。抢险救灾组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组织校区内搜救工作,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协助专业救援队搜救被埋人员。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队抢救伤病员、开展校区疾病预防和水源卫生监控等工作。

4、抢排险情。抢险救灾组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供电、校内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

5、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秩序,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实验室的警戒。

6、信息收集。学校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教育行政部门。

7、应急响应终止。学校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师生情绪稳定,并得到妥善安置,学校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经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

方庄矿学校防灾信号

防地震:警报声防火灾:哨声

防山洪:音乐声防恐怖袭击:锣声 信号由李秀民专人负责。

方庄矿学校

篇6: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篇1

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省地质灾害调查队调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我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

一、基本情况

(一)孕灾环境

红白段横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北西、南东两侧发育,北川——映秀大断裂和江油——灌县大断裂,中间则密集平行分布众多次发生断层,又被后期平移断层切割,形成网络分布格局,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受长期地质营力的作用,特别是“5.12”地震后,岩体稳定的力学结构受到破坏。

该地区属中山沟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沟谷多呈“v”字型,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水位随季节变化,汛期受暴雨影响陡涨陡落。

该区域植被覆盖率70%左右,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二)诱发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险对象

区内工矿企业、居民点众多,交通线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预测如下:

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规模及危害均将有所增加,红白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松林村四组——木瓜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地区地形陡峻,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矿山开采工程活动频繁,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洪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特别是“5.12”地震后,该区域极易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应特别注意广青路沿线、赵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马槽滩泥石流、将军岩崩塌、水磨沟地面塌陷等不稳定地质灾害。该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规模大、稳定性差、治理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安全。

2、红白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完整性、稳定性较差。残坡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厚度大,河流、水位在汛期陡涨陡落,易引发滑坡。应密切注意椅子框潜在崩塌,石岗坪潜在滑坡及金河磷矿子弟校滑坡。瞿家山地裂缝有大规模滑坡发生的先兆,应加以注意。

3、峡马口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红钟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红金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桦头尖——红星煤矿一带的泥石流等。

以上各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明显的季节性,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要特别注意6月底-9月上中旬的区域性暴雨和局部暴雨对该区的影响,可能诱发该地区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

二、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要求。

(二)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分户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三)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

防御地质灾害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群测群防、群专结合”是防御地质灾害的根本方针。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强化防灾、减灾和救灾意识。增强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在灾情发生时应及时出动,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时监测方法得当,组织避险措施得力,险情信息反馈迅速。

(四)完善制度,协调配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红白镇已成立地质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与防洪、气象、地震、救灾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当地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联系密切。

组织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地区重点地质灾害和危险区进行巡回检查,了解其发展趋势,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努力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安排以下几条汛期巡回检查路线:

1、红白——西部惊奇欢乐谷;

2、红白——峡马口——钟鼎寺;

3、红白——观通桥——金莲池。

重点预防区域:

(一)赵家坪地面塌陷

1、采空区回填,采区预留保安矿柱,防止塌陷继续下陷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2、坑道闭坑道应严格按规范验收,特别是对采空区的处理,闭坑报告的提交应严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实客观反映井下情况。

3、禁止非法进入矿井挖掘残余矿柱。

4、搬迁采空区上部及塌陷影响区居民。

(二)岳家山泥石流

1、首先应要求治理泥石流上游形成区的滑坡、崩塌防止河道两岸的松散残坡积物淤积河道,切断泥石流的物质来源。

2、清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理河道中已经淤粉的松散堆积物,保证水流畅通,避免洪水直接冲刷坡积物。

3、重要建筑设施前方应修建楔形分流堤,防止被泥石流直接冲击。

4、关停区域内不合法小矿井。

5、未作治理工程时,应以避让为主,建议搬迁泥石流影响区居民,并禁止在该区域修建长久性建筑物。

6、应急路线应由中间向两侧撤离,随时保证道路的畅通无阻。

7、汛期应有雨情、水位、泥位专职值守,定期观测,形成数据体系。并定期上报。

(三)桦头尖泥石流

1、完善群防群测体系,长期应有专人观测雨情及泥位变化。

2、治理分水岭附近的滑坡,可采用坡改梯,坡面种草,坡脚稳拦,以防止大量松散物淤积河道。

3、河道被阻塞段应采用排导的方式,同时岩坡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4、径流区分段设立挡墙,逐级降低泥石流的冲击。

(四)红白镇松林村四组至木瓜坪村

由于“5.12”特大地震后,该区域形成了一个地质灾害带,虽然该村村民已全部搬迁到红白镇集镇区域临时安置,但也严重影响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综合上述,应采取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增强防危意识;

我镇非常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防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处理防危工作。

(二)根据各村灾害点情况,全面落实了预防方案和措施,落实了防御责任人,值班报警制度,重点地质灾害长期监测,监测人员要做好记录,建立了镇、村、组三级地质灾害防御体系。把灾害减轻到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落实汛期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各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镇政府决定建立红白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队。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指挥长:

副指挥长:

应急分队成员:

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由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以及各村、矿山企业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和抢险队组成。

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篇2

一、总则

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保障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地震事件或周边地区地震对本镇造成影响的地震事件的应对处置。

3.地震应急响应分级与启动条件

3.1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波及本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2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有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本镇有感时,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3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镇境内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全镇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镇抗震救灾先期处置工作结束。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继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三、主要职责

(一)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运作,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抗震救灾任务,开展地震应急先期处置。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灾情收集与上报

分管民政的镇领导负责灾情收集与上报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

(1)开展人员伤亡数量、地震灾区范围、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调查;

(2)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社会影响和地质灾害等调查;

(3)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镇指挥部报告一次。

2.抢险救灾

镇长或党委副书记负责人员抢救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各村(居)。

(1)组织救援人员搜索营救被困群众,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配合上级救援队伍开展抢救工作。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上报,并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3.伤员救治

分管医疗卫生的镇领导负责伤员救治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孙刚、胡雪等赶赴镇卫生院和震区医疗点。

(1)组织开展伤员救治工作,视情况需要,在人员伤亡集中的村(居)设置医疗救护点;

(2)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提出请求支援方案。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4.治安维护

分管治安的镇领导负责治安维护工作。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石成喜、郑标等,组织派出所公安民警和骨干民兵分组行动。

(1)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好震区社会秩序维护工作;

(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

(3)做好党政机关、水电设施、银行等重点目标保护工作。

5.宣传报道

分管宣传的镇领导负责,孙明军、孙志宇等共同参加,做好震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1)通过各种手段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2)迅速与县地震部门取得联系,了解震情及地震发展趋势,按照上级统一口径,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3)做好舆情收集分析,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乡(镇)指挥部报告一次,如有负面舆情,立即报告;

(4)配合上级做好媒体接待和社会各界来访工作。

6.综合保障

镇分管政工领导负责地震应急保障工作,李磊、邵坤等协助。

(1)做好全镇应急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

(2)做好上级救灾人员接洽工作,协助安排办公、食宿、向导等相关事宜。

(3)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灾民转移安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二)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有感地震发生后,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职责是:

1.尽快收集震情、社情信息,上报县政府;

2.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维护社会稳定;

3.协助地震部门开展地震科学考察等。

(三)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辖区内或邻镇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人员迅速收集掌握谣传范围、内容等基本信息,上报县政府及县地震局,协助上级公安、宣传、地震等部门做好谣言传播来源调查和宣传辟谣工作。

四、应急结束

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时,我镇地震应急结束。

五、其他事项

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镇党委和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发布并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为提高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篇2

1总则

1.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厂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72号)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508号)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大唐集团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江苏省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大唐南京发电厂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处置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含有感地震事件,下同)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指导原则

应急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应急处置要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企业内部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2总体思路

高度认识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各种威胁和灾难,把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消除地震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加强预防、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应对地震灾害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建立和完善防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提高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确保科学、有效、有序施救,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防止发生施救过程造成人身伤害等次生事故的发生。

3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的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给人类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地震的一种基本现象是地面震动。强烈的地面震动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造成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的破坏,如山崩、地裂(地表可见的断层和地裂缝)、滑坡、江河堵塞、房屋倒塌、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断折、堤坝溃决、地下管道毁坏等。在有些地方还会造成砂土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引起结构坚固的建筑物整体倾倒。在大地震后,震中附近地区可能发生地壳形变,即大面积、大幅度的地面隆起(或沉降)和水平位移。大地震还会激发地球整体的长周期自由振荡,产生余震。同时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做好保人身安全、保厂用电、防止发生全厂停电事故,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为本地区的抗震救灾提供电力保障,履行好本厂的社会责任,保一方社会稳定均有着重大意义。

4事件分级

按照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地震灾害事件分为4级:

4.1Ⅰ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6.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发电机组同电网系统解列,造成全厂对外停电,失去厂用电;虽未达到该震级,但造成特大影响的地震灾害。

4.2Ⅱ级重大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5.5-6.0级地震,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发电机组同电网系统解列、造成全厂对外停电;或未达到该震级,但造成重大影响的地震灾害。

4.3Ⅲ级较大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5.5-5.0级地震,可能出现发电机组解列现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无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4.4Ⅳ级一般地震灾害

所在区域发生4.0-5.0级地震。造成少量的经济损失,无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可能影响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5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应急组织体系

5.1.1我厂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组员如下

(一)领导小组

总指挥:厂长

副总指挥:副厂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工程师

成员:厂长办公室、安监部、设备部、工会、策划部、人资部、财务部、思政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部门行政正职组成5.1.2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以及办公室,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厂办公室主任担任,安监部、设备部负责人任副主任。

5.1.3突发事件发生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并根据现场需要成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组、稳定生产工作组、综合协调工作组、安全保卫工作组、医疗救护工作组、物资供应工作组、善后处理工作组等。分别为:

1.抢险救援工作组

主任:人资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2.稳定生产工作组

主任:思政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3.综合协调工作组

主任:厂长办公室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4.安全保卫工作组

主任:安监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5.医疗救援工作组

主任:人资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6.物资供应工作组

主任:物资部主任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7.善后处理工作组

主任:厂长办公室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5.1.4响应应急机构结构图

5.2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

5.2.1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部署,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决定应急结束等工作。

(3)统一协调和调度厂内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

(4)接受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部对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5)决定和宣布启动应急预案,负责组建各应急工作组。

(6)发生生产事故后,与有关政府部门配合,负责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7)负责对事故(事件)进行分析,制订反事故措施计划。

5.2.2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督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和演练工作。

(3)负责监督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

(4)掌握应急处理和恢复情况,组织善后处置工作。

(5)负责汇总、通报事故(事件)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归口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地方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有关单位汇报。

5.2.3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1)接受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命令,具体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和调度。

(2)全面了解灾害的情况,确保科学、有效、有序施救,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调整应变措施。

(3)掌握灾情发展的趋势,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及时做好与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系,当人身事故或预测升级时,立即汇报。

(4)组织涉及相关设施的处置,必要时决定危险区域现场人员的疏散或撤离。

(5)调动、协调应急工作组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6)具体负责应急后期处置工作,制定现场恢复的措施做好现场的保护工作。

(7)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授权,抢险救援结束后,宣布应急结束。

5.2.4应急救援现场各工作组职责:

5.2.4.1抢险救援工作组:由应急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组长,由事发部门现场抢险人员、其他分部抢险人员、厂长办公室、安监部、设备部、策划部、人资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人员伤害的抢险;被困人员的紧急救援;被困人员的紧急疏散;被困物资的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抢险、抢修人员的自身安全;设备的抢险、抢修;抢险、抢修中技术支持;灾情过程中生产设备特殊运行方式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应急现场的通信畅通;抢救物资的采购、临时贮存、发放和回收;确保抢救物资质量;为应急救援提供物资保障。

5.2.4.2稳定生产工作组:由当值值长任组长,安监部、设备部、策划部、物资部、维修部、发电部、物业公司、燃料部、粉煤灰运输公司、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运行设备的调度和电网的稳定;与省调联系,稳定机组运行;提供灾情引起设备破拆的技术支持;灾情过程中生产设备特殊运行方式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负责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协调生产运行设备的处置和运行操作;组织灾后的设备损失的评估;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运行操作;管辖范围内的运行和停役设备及现场的巡检;发现灾情及时汇报;运行设备事故预想的制订;保护事故现场;组织或协助事故调查。

5.2.4.3综合协调工作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由由厂长办公室、策划部、人资部、财务部、思政部、实业总公司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经总指挥授权向外发布灾情;经总指挥授权,负责联系人力和物资的外部救援;接待外来人员或应对外界媒体;组织救灾全过程的录像摄制;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政府部门的关系;抢险现场人力资源的调配;负责撤离人员的安置;所需救援物资或人员的交通工具的安排;抢险现场,抢险、抢修人员的饮食供应;抢险现场,抢险、抢修人员的物品供应;突发事件信息的统一发布。

5.2.4.4安全保卫组:由安监部主任任组长,由安监部、厂长办公室部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组织监督检查各部室、部门(分部)抢险救灾措施的落实;受灾场所的安全秩序;监督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和预防次生事故的发生;生产、生活区域的安全警戒;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5.2.4.5医疗救护组:人资部主任担任组长,由医师、专职等医护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组建抢险现场的医疗救护站;受伤者的紧急救助;与地方医院联手救治;与地方医院联系、护送被救治人员。

5.2.4.6物资供应组:由物资部主任任组长,由财务部主任及专职、策划部主任及专职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调集有效资源,提供最及时、最大限度的物资保障和供应;抢险资金的落实。

5.2.4.7善后处理组:由工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由厂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会等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慰问和补偿;稳定员工情绪,确保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等工作。

6预防与预警

6.1风险监测

6.1.1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短期地震预报信息由厂部办公室负责接收。

6.1.2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地震预报信息主要来自省(区、市)人民政府决策发布的短期地震预报。

6.1.3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

厂部办公室接收到预报后应立即汇报厂地震应急指挥部有关人员。

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6.2.1预警分级

地震预警级别按照可能发生地震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发布级别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

(1)Ⅰ级预警(红色):地震临震预警,未来10日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

(2)Ⅱ级预警(橙色):地震短期预警,未来3个月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

(3)Ⅲ级预警(黄色):地震中期预警,未来1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

(4)Ⅳ级预警(蓝色):地震远期预警,未来数年到数十年强震形势的粗略估计与概率性预测。

6.2.2预警发布程序

厂部办公室根据省(区、市)人民政府决策发布的短期地震预报请示厂地震应急指挥部后,在全厂范围内利用媒体、网站、公告等形式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

6.2.3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各部门采取相应等级的应急防御措施,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

6.3预警结束

收到省(区、市)人民政府决策发布的地震预警结束的通知后,由厂地震应急指挥部宣布全厂地震预警结束,思想政治工作部在全厂内予以发布。

7信息报告

7.1应急值班电话

突发生事件24小时接警电话:外线025-88010888内线8888

厂部办公室:外线025-88010011内线8011

集控室值长:外线025-88010888内线8888

辅控室:外线025-88010288内线8288

设备部:外线025-88010161内线8161

安全监察部:外线外线025-88010091内线8091

消防24小时值班:025-88010094内线8094

7.2即时报告

7.2.1发生地震灾害影响发电设备和已经因地震灾害发生其他事故时,有关岗位人员应迅速向当值值长和部门负责人汇报,接警人员立即向应急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汇报。7.2.2发生Ⅳ级事件时,部门负责人及时宣布启动本部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

7.2.3发生Ⅲ级事件时,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省能监办、江苏省公司报告;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有人员伤亡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把信息向上级单位通报。

7.2.4发生Ⅱ级及以上响应条件的事件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省能监办、江苏省公司报告。

7.3报告内容

7.3.1内部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

(2)事件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

(3)事件已造成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单位及通讯电话。

7.3.2向上级单位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名称、事故发生时间、受灾中心位置、企业受灾面积。

(2)事件简要情况。

(3)人员疏散、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4)当前气象灾害情况。

(5)设备设施、建(构)筑物被破坏情况。

(6)道路交通管制情况.(7)有无泄漏、环境污染等次生事件发生。

(8)现场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器材到位情况。

(9)已采取的措施和救援请求。

8应急响应

8.1响应分级

根据地震灾害的分级和分级响应的原则,的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分为四级。

8.2响应程序

8.2.1响应级别确定

应急响应分级按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分为四级

发生Ⅰ级和Ⅱ级突发事件时,应急响应由集团公司、省公司组织实施,厂级配合应急响应;

发生Ⅲ级突发事件时,启动厂级应急响应;

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启动部门应急响应,各相关部门进入预警状态。

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8.2.2响应启动

(1)发生符合Ⅳ级响应条件的事件,部门负责人宣布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2)发生符合专项预案Ⅲ级响应条件的突发事件,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宣布启动相关专项预案

8.2.3响应行动

启动应急预案后,相应的应急指挥部门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进行应急行动,通知应急体系有关人员到位,成立现场指挥部和各工作组,召开应急会议,安排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救助、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8.3应急处置

8.3.1先期处置

8.3.1.1先期处置原则

(1)保三个优先,即:必须保证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2)以人员撤离为首先,保证不留死角,尽力抢救或被困人员,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

(3)确保发电设施不发生人为因素的损害,做好停电、停气(汽)、停水和停用转动机械的一切措施。

(4)确立警戒范围、明确疏散集合点,迅速组建现场的医疗救护站。

(5)积极筹备后勤物资。

(1)对是否转移群众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

(2)对震损建筑物能否进入、能否破拆进行危险评估;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范围、浓度,评估泄漏的危害性,采取处置措施;监视余震、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损毁高大构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3)及时划分地震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4)加强监测,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

8.3.2应急处置

8.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措施

(1)收集汇总震情、灾情,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2)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紧急部署抗震救灾行动。

(3)宣布进入震后应急期,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

(4)根据救灾的需求,向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申请调遣抢救抢险队和医疗救护队赴厂进行人员抢救和医疗救护。

(5)查明通信破坏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沟通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6)查明交通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抢通交通运输,优先保证救援人员的运送。

(7)查明电力生产中断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抗震救灾应急用电。

(8)组织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生命线设施。

(9)组织查明次生灾害情况和威胁,及时进行处置和防御。

(10)组织安置灾民,必要时疏散职工,保障职工食宿、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

(11)向公众公告震情和灾情,组织新闻媒体全面报道抗震救灾情况。

(12)明确避险场所:避险人员就近在厂前区、招待所前开阔区域、二期扩建端开阔场地、厂区西大门空阔场地暂时避险,听候下一步通知。

8.3.2.2生产系统各岗位人员应急措施

(1)发生地震时应按照“保人身、保电网、保主设备”的原则进行处理或避险;各工作(作业)区域在地震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所在区域最高岗位人员为组长立即组成本区域抗震临时指挥小组,组织本区域人员作业或避险,并争取利用各种通讯手段向高一级岗位人员保持联络畅通。

(2)发生地震时集控运行人员应坚守岗位,值长应通过各种通讯手段向有关领导及上级主管单位汇报地震情况。各值班员在值长指导下做好机组运行和事故处理工作,未接到避险命令不得离岗。在汽机房内巡检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回到集控室避险,没有条件的自行避险,但应主动汇报值长自己的情况。所有岗位人员应立即戴好安全帽。

(3)氢站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停止向发电机补氢,人员撤出至附近空旷区域避险,寻机将情况汇报值班负责人或上级领导;氢站检修人员应远离酸碱灌等有腐蚀性的溶液设备,远离电源或有可能带电的设备。

(4)脱硫、化学控制室运行人员在发生地震时应坚守岗位,在控制室避险。其他各值班员、污水处理站应紧急撤离值班室,向附近空旷区域避险。所有避险人员注意避险区域附近不能有高大建筑物、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不牢固的电线杆、建筑物等。

(5)输煤集控室人员应坚守岗位,所有人员戴上安全帽,根据情况躲到桌子下或墙角处;皮带值班员应停止皮带运行,躲在大柱子旁或较高大坚固设备下,距地面较低的立即撤离皮带间到空旷的地域;配电室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尽快撤离到空旷的地域;斗轮机上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斗轮机悬臂落下,停止斗轮机皮带机运行,迅速撤离到悬臂平台上;重车、空车司机应立即停运设备,在驾驶室内或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域。

(6)油区工作人员应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域,严禁靠近油罐附近。

(7)在设备上工作的检修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躲在大柱子旁或较高大坚固设备下,或撤离到空矿的地域。

(8)生产现场维护、检修人员立即停止工作,远离高温高压管道、酸碱等有腐蚀溶液之处、电源或有可能带电的设备,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方。距集控室较近的,应到集控室避险。

(9)化学水处理、办公楼、检修楼、食堂、招待所、运行公寓、单身公寓人员应立即在部门(厂)组织下有序撤离,在厂前区或西大门空旷地带避险,并组织清点好人员,按照事故预案成立抗震救灾小组准备救灾。

(10)避险时不要从天井下撤离,以防高空落物伤人。所有部位人员撤离严禁乘坐电梯。楼房内的人,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桌下、内墙墙根、墙角、坚固家俱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更不要盲目跳楼。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把包等软物顶在头上,或用双手护住头部,防止被掉落的玻璃碎片、屋檐、装饰物砸伤,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8.3.2.3通勤车辆应急措施

(1)地震发生时,车辆禁止行使。不得发车,关闭车门禁止人员上车,同时司机也要离开车辆。

(2)车辆在没有出发时发生地震,停止发车,紧急疏散人员到空旷地方,但不靠近高大建筑物。

(3)车辆行驶途中发生地震,立即减速靠边停下,疏散人员到空旷的地方。人员来不及下车时,乘员要抓紧车辆上的固定部位和车座位的靠背,减轻受伤程度。

(4)发生地震时,车辆停靠尽量要远离建筑物。如果不能远离,要保持镇定紧急疏散人员。

8.3.2.4职工食堂应急措施

(1)听到地震报警声,要保持镇定,听从后勤人员指挥。

(2)在餐厅就餐的职工在后勤人员的组织下按离出口“就近不就远”的原则散离,即按座位自左到右,自前到后撤离到餐厅外安全地方。

(3)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4)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5)餐厅就餐震后撤离安置情况应立即汇报领导。

8.3.2.5绿化人员应急措施

(1)震时就近躲避,不可惊慌乱跑,首先关闭绿化专用设备。

(2)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烟筒、电线杆、围墙及高大建筑,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8.3.2.6招待所、运行公寓、单身公寓应急措施

(1)服务员及时通知并组织房内人员快速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避险。

(2)人员下楼梯发生危险时,迅速躲避到楼梯的过道处。

(3)来不及跑出去时可躲到卫生间里和空间较小的房间。可用沙发靠背和柔软的物品顶在头顶上,躲在桌子下面或有较坚硬支撑的物体下面。尽量躲在光线能射到的地方。

8.3.3扩大应急响应

8.3.3.1现场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并随时反馈给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如升级达到启动高一级响应程序条件,应及时提高应急响应界别、改变处置策略,同时向上级和社会救援力量求助。

8.3.3.2初步处理无效果或险情扩大时,应急领导小组调配机动突击队进行抢险救灾,同时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联系,请求社会力量进行抢险救灾。

8.3.3.3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下达扩大应急响应命令。

8.3.3.4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地方政府、调度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协助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8.4应急结束

当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时,由厂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思想政治工作部通过媒体、网站、公告等形式发布通知。

应急期间的临时紧急措施,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宣布解除。

9后期处置

9.1善后处置

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厂财务部门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9.2地震灾害损失评定

由厂设备部组织专家对地震现场灾害进行评估。

9.3社会救助

厂部办公室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9.4保险和理赔

厂财务部应积极督促商业保险公司履行保险责任,快速勘查,快速理赔。

9.5调查和总结

厂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江苏省公司,必要时报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10应急保障

10.1应急队伍

应加强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沟通,人力资源部应定期对消防员、医疗卫生人员及工程抢险人员进行地震应急技能的培训。

10.2应急物资与装备

10.2.1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10.2.2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建立与其它单位和供货商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备物资短缺时,可迅速调入。

10.2.3应急救援物资的调用由应急办统一协调,由设备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存、由厂办及物资部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

10.3医疗卫生保障

10.3.1人资部劳保专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

10.4治安保障

10.4.1保安人员负责门卫警戒,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柳新派出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10.5经费保障

10.5.1在年初资金预算中设应急救援资金,从成本中列支,预算费用。主要用于应急物资的配备、预案演练、奖励和发生事故时的急用。

10.5.2会同省公司财务部做好应急救援专项费用计划,建立专项应急科目,保证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10.5.3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若江苏省公司暂时无力承担,由集团公司协调解决,保证有足够的应急救援资金。

10.6通信与信息保障

10.6.1制定应急通信支持保障措施,保证在各种应急情况下都能够通信畅通,信息传递及时。

10.6.2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系统,以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行政电话、调度电话、无线对讲机为核心,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

10.6.3公布应急汇报电话,并根据职务及任职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同时将联系方式发放相关单位。

10.6.4应急指挥部与应急响应人员以及与集团公司、江苏能监办、江苏省公司、电网公司、地方政府办公室、安监局、公安局、消防支队、气象局、地震局、医疗机构等救援力量之间要通过有线电话、微波电话、手机等通信手段,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并做到24小时有人值守。

10.6.5信息管理部门建立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以及运行维护机制,并保障信息安全、可靠、及时传输,保证应急响应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沟通的需要。

10.7交通运输保障

10.7.1厂办在应急响应时,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10.8医疗卫生保障

10.8.1人资部劳保专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

10.9其他保障

10.9.1成立以行政正职为组长的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以及突发事件专项小组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任务、目标和运作程序等。

10.9.2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熟悉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措施,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10.9.3配置完善的应急物资和技术装备,建立并落实严密的日常检查、维护等标准化管理制度,使各类事故处于可控状态,应急系统处于完备状态。

10.9.4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针对每一类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报大唐江苏省公司备案。

10.9.5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

11培训和演练

11.1.1将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生产一线人员100%经过心肺复苏法培训,100%经过消防器材使用的培训,电气人员100%经过触电急救培训。

11.1.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管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程序、应急资源保障情况和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措施等。

11.1.3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应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11.2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方式可以选择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其中的一种,每年演练计划制定,全厂应急预案演练每年不少于22次,其中实战演练方式不少于4次,防汛类应急预案演练必须纳入其中。

12附则

12.1术语和定义

12.2预案备案

12.2.1本预案按照要求地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南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能监办等单位评审后备案。

12.2.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至少三年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及时修订,修订后按照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1)当生产规模发生较大变化或进行重大调整;

(2)隶属关系发生变化;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重大危险源;

(4)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

(5)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整改要求;

(6)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要求。

(7)本预案由物业公司负责解释。

12.1术语和定义

12.1.1地震

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1-10级之间。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里克特级数每增加一级,即表示所释放的热能量大了约32倍。假定第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为1,第2级应为31.62,第3级应为1000,依此类推,第7级为10亿,第8级为316.2亿,第9级则为10000亿。按震级大小地震划分为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四类。

12.1.2弱震

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12.1.3有感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12.1.4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12.1.5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12.2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辖区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12.3预案修订

本预案应适时进行修订,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年。

12.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办公室制定、归口并负责解释。

12.5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日起实施。

【乡镇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1.乡镇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2.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工作计划

3.乡镇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4.地震应急预案精选

5.地震应急预案

6.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7.学校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参考

8.中学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上一篇: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下一篇:大学生自主创业难,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