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2024-04-25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共8篇)

篇1: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在西方的哲学与伦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观。一种是以柏拉图、康德、卢梭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具有潜在的善性,主张设计一种理想的社会通过教育使人格得到发展;一种是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边沁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由生物的本能决定,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人只有通过法律道德等的约束,以文明的方式行动,才能维持起码的生活。对这两种人性观,马斯洛进行了综合。马斯洛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人性至少是中性的,但是趋向善,并且人的内部本性具有保持其“自然“的倾向,如果这些内在本性受到压抑,不能够得到满足实现,就会造成神经症的症状,由于神经症不能形成对事物和现实的准确把握,在行为中就会表现出违背人性要求的特征,这也就造成了人性之中的恶。所以,要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就不再是通过传统的教育,克制、压抑人性中所谓的恶的倾向,而是满足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培养健康人格。这种健康人格,也就是马斯洛的理想人格——自我实现。围绕着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达到自我实现等一系列问题,马斯洛形成了自己的自我实现理论。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学习一下马斯洛的的自我实现理论。

一、什么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实现潜能的过程,并没有时间和质量的限制。它意味着充分的、生动地、全神贯注地、没有自我意识地体验,形成一体化、和谐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就是自我实现的实质含义。一是从事充分实现自己潜能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尽自己全部的努力去做一件对自己而言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说考研、减肥、找个好工作像心仪的人去表白,这些事情我们经过努力付出后得到成功都可能给我们带来自我实现的愉悦感受;二是无论在什么时刻体现的真诚、和谐、诚实,当你获得一份真正友谊、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这些美好的情感同样可以有自我实现的美好体验;三是当你感到极为幸福的高峰体验也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是一种身心融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在这种时刻,人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或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情绪。高峰体验是一种成长 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高峰体验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马斯洛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它发生的可能性在于以问题为中心,高度的集中、献身行为、强烈的感官体验、对音乐和艺术忘我的热切欣赏。

成为你自己: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可悲的真相:生活中的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常常是以一个经过伪装的虚假形象生活着出现在世人面前。就像一位演员扮演了与他的自然人格不一致的角色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毫无疑问,这是由于生活中不同的人要求你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造成的。比如说我们有时去做一些父母期望我们做的事而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说些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以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冒犯。这就是从众的压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个人都会处在强大的从众压力之中,这种压力有时明显有时隐藏,但却始终存在。如果你不从众,我行我素,你就要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不从众则极有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重大影响,或使你与他人的关系出现紧张,甚至受到社会的谴责。

然而,从众行为付出的代价不会比不从众少,特别是在从众意味着按照与你的“真实自我”相冲突的方式行动的时候,情况就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在世人面前不得不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掩盖你自己真实的面目。

在于此类似的例子中,如果你内在的自我是强大的,有冲破世俗的勇气,你就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思想做出真正的选择,而不使你真实的自我受到损害。但是,如果你内在的自我是软弱的,在外部要求的压力下感到畏缩,那么,你就极有可能做出违心的选择,失去你真实的自我。我们把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比成两个向量来举例,我们真实的自我是这个一个长度,我们的外在自我是这样一个长度,使两个向量相加,如果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保持同一方向我们的进步是这么大,但如果真实自我和外在自我的方向相反,我们的进步只有这么大。

所以只有能够摆脱虚假的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感,还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欢愉。

二、自我实现的超动机

马斯格在自我实现人的研究中,发现策动心理健康者行动的动机不是一 般人的缺失性动机。他把自我实现者的动机叫做超动机。

马斯洛认为,一个自我实现者的“基本需求”(匮乏性需求)。如果得到了满足,不再被“基本需求”驱动,那么,他就会被超动机——存在性需求所驱动。我们知道缺失需要不仅是指生理的需要,还指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如果丧失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适。自我实现者有高级的需要:实现他们的潜能和认识并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他的目的是扩大和丰富生活经验,在现有的生活上增进快乐和欣喜。他们的理想是通过新的挑战性的各种各样的经历增加紧张。他们在环境中没有获得特定目标的对象。自我实现者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动机(即马斯洛所言的缺失性动机)。然而他们有成为完美的人性、实现他们全部潜能的“超动机”。这个动机是“特性的成长,特性的表现、成熟和发展。总之一句话:是自我实现。”他们处在一种自发地、自然地、愉快地表现他们完美人性存在的状态中。马斯洛称其为存在价值,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存在性需求同匮乏性需求有很大差异。马斯洛说,基本需求是肯定可以达到厌足的程度,但你绝不会厌烦成长。如你喜欢吃牛排,你可以不断地吃,但是最终你会明白,过多的牛排会使你厌烦。但是存在性需求作为动机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绝对不会说“:我不想再知道任何真理了”。

三、自我实现的主观内部障碍

如果在满足或获得这些状态上失败、受挫也是有害的,将出现超病理状态。这种由成长需要受挫而引起的疾病,其体验不如其他疾病那样清晰,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某种东西是不健全的,但不清楚缺少的是什么,它是一种无形的不适,感觉 孤独、失肋、没意思、消沉、绝望。超病理状态是自我实现受限的一种结果,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自我实现的障碍有哪些:

跳骚弹跳的高度可达身高的400倍,是名副其实的跳高冠军。

把几只跳骚放进玻璃杯中,它们会立即轻松地跳出来,重复几遍,结果相同。

接下来,再次把跳骚放进杯子,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跳骚就会不断地撞在玻璃盖上。过一会儿,发现跳骚不再撞击到盖子了,而是在盖子下面不停地跳跃。一个小时后,把盖子轻轻拿掉,跳骚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们还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再过几个小时,依然如故。一天后,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个跳骚实验甚至做过一些和这只跳骚一样的事情,大家可以移情思考一下,想象你是这只跳骚,你为什么没有再跳出玻璃杯,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我是跳不出玻璃杯的

我一直都跳不出玻璃杯,这是注定的事情了,不用再试了

跳的高未必能出去却使我疼得头昏眼花,我还是在安全的地方好了

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自我概念的缩减:即我们可能对自己是谁以及自己的潜力看法比较保守。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就是自己想象的样子,而许多人对自己的想象非常不充分。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固执于现有的自我概念:我能认为“我一直是这样”。我们总认为自己只能按现在的模样生活。在这种条件下,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让位于“命中注定”。对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愿意回到安全的地方:马斯洛认为,我们每个人不仅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且还有安全需要。这两种需要的相互牵制和冲突会阻碍个人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力量指向安全和保护,他倾向于追溯过去,害怕失去与母亲通过子宫和胸脯而建立的最初联系,害怕尝试,固守现状,害怕独立、自由和分离。我们内心的另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去追求自我的完善、独立、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自信的面对外部世界,同时,接受深层的、真实的、无意识的自我。马斯洛认为,安全和成长对于个人而言都同时存在吸引和排斥的两种力量。当对安全的排斥和成长的吸引超过对安全的吸引和成长的排斥时,个人就会成长。反之则会停滞。

4.我们不少人不能自我实现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成功,因为成功后会失去自己熟悉的东西,带来许多未知的变化,而我们天生对未知的东西有一种畏惧心理。包含了马斯洛所说的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约拿”是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对于约拿来说,他不愿意成就神的旨意是因为仇恨。这座他要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毁灭他家族的死敌。

上帝要约拿到尼尼微城去传话,这本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但一旦理想成为现实,又感到一种畏惧,感到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想推却突然降临的荣誉。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们称之为”约拿情结“。

马斯洛借“约拿情结”这一心理学术语向我们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尚未发挥出来的潜能,我们本来都可以比自己更伟大,但我们像约拿一样,总是竭力逃避自己的天职、使命,逃避命运和人生对我们的召唤,推卸我们本该担负的重任。马斯洛把这种倾向归结为“恐惧自身的伟大之处”、“回避自己的命运”、“躲开自己最好的天赋”。

人,之所以不可能成为上帝,首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害怕。人类从来都不曾真正地想要去实现完美,而是害怕完美。完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大众带来的孤独,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成为上帝或上帝的使者。

马斯洛给他的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向他们提出如下的问题:”你们班上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渴望成为一个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等等。据马斯洛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蠕动。马斯洛又问:“你们正在悄悄计划写一本什么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吗?”他们通常红着脸、结结巴巴地搪塞过去。马斯洛还问:“你难道不打算成为心理学家吗?”有人回答说,“当然想啦。”马斯洛说:“你是想成为一位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心理学家吗?那有什么好处?那并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理想途径。” 人类中普遍存在某种约拿情结,人们不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仅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我们大多数人内心都深藏着“约拿情结” 心理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心中容易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念头,如果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机会供自己成长的话,这些念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尤其是当成功机会降临的时候,这些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

毫无疑问,“约拿情结”是我们平衡自己内心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在面临机会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敢于打破平衡,认识并克服了自己的“约拿情结”,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最终抓住并获得了成功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总是少数人成功,而大多数人却平庸一世的重要原因。

篇2: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一、自我实现与猴王心理简介

自我实现理论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该理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而猴王心理则是由我提出的,该理论指出: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渴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

而且猴王心理具有五大特点:

1。普遍性。人人都具有猴王心理,都渴望证明自己是最强者。

2。焦虑性。猴王心理与人的焦虑反应直接相连。

3。向上趋性。猴王心理的焦虑反应决定了人们会具有某种趋性:竭力用行动行为证明表现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以博取人们的尊重、尊敬、肯定、认可;并竭力避免做出某些可能被人批评、排斥、拒绝、否定,给人留下弱者的印象的行为。

4。问题性

在人的所有心理问题中,有关猴王心理的心理问题可能至少占一半,而在人一生所处理的所有问题中,有关猴王心理的可能也至少占一半,甚至更多。

5。排他性

既然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渴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那么,人人都希望这个被别人认可的最强者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也不能是和别人并列为最强者。事实上,人们的猴王心理都带有很强唯我独尊式的排他性。

二、比较猴王心理与自我实现

相似点:1。自我实现理论说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在这一点上猴王心理,猴王心理的表述是: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渴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正因为每个人在心理层面上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所以人才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自我介绍《比较猴王心理与自我实现理论》。在逻辑上猴王心理和自我实现理论是行的通的。

2。自我实现理论说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这暗合猴王心理的焦虑性: 猴王心理是与人的焦虑反应紧密联系的。当一个人在被别人看成是重要的、有能力的人时,他便会感到很欣慰、兴奋、快乐以及心情舒畅等情绪。这是猴王心理的焦虑性使然。但当一个人被别人忽视或被别人批评、排斥、拒绝、否定时,就是说,当他不被人认可为重要的有能力的人时,他便会感到失落、不安、恐慌、压抑、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也是猴王心理的焦虑性使然。

3。至于自我实现理论所说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猴王心理的普遍性是这样表述的:人人都有猴王心理,都渴望证明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最强者。也正是因为人人皆如此,我们的社会才如此有活力,才会发展如此之快。也正是因为人人都追求荣华富贵、都追求高人一等,我们的社会才会有竞争。假如人们都没有猴王心理,那么,可以想像。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死气沉沉。

不同点:猴王心理较自我实现理论而言所涵盖的理论范围更广而且内容更接近人的心理本质。自我实现理论应该说是解释了某一个点的心理现象;而猴王心理则解释了整一个系统的心理现象。

猴王心理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人会有自尊心理、崇拜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丢人心理等,当然也直接决定了人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盗贼蜂起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

话说汉朝末年,皇帝禁锢善类宠信宦臣。以致“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盗贼蜂起”这四个字很有意思,我试着解读一下。

篇3: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求层次观点,他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为心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的工具。以马斯洛理论为理论基础,“需要—激励”理论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哈佛大学代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和北美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的“效价-手段-期望理论”等。这些理论都针对需求和动机做了详细的探讨。

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满足感。也可以理解为成就感就是人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满足。成就感的实现过程就是需要被满足的过程。根据人类个体行为研究模式,当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成就感产生的驱动力是满足需要的渴望。要实现大学生乒乓球课程学习成就感就必须合理的刺激其学习兴趣,挖掘其内心需求,从而有效引导其行为。

2 当代乒乓球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由低向高不断过渡,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行为主体才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向更高一级的需求努力。相应的,如果主体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人将会表现出消极与停滞的状态。在我国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中,教师一直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普遍不高。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个体间不同层次的需求,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乒乓球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学习中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我国乒乓球课程教学问题严峻。

2 . 1 教学配备不合理, 基本训练需要得不到满足

马约翰曾说过:“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乒乓球课程教学不仅考验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本身,而更应该考虑到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相关配套设施。比如说师资力量配备、教学计划配备、训练设施配备等。虽说经过十几年的校园建设,增城学院已为学生提供了综合体育馆、游泳池、网球场等配套体育设施,但是对于课程教学来说,资源还是相对紧张,因此,学校必须大力扩大基础设施投入费用,只有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训练需要,才能有效推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程学习。

2 . 2 教师主导制教学模式下相互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增城学院乒乓球课程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主体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改变自身以适应老师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没有自主权的学习必定产生没有活力与创造力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不佳直接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需要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效低下。

2 . 3 师生关系不融洽, 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

增城学院乒乓球课程以班级为主要单位进行学习,进行集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容易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进行没有针对性的教学,造成教学单一化。而实际上,因为大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受个体家庭教育、身体素质、自身基础等多方面的影响,乒乓球运动水平与兴趣常常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部分大学体育老师则将教学重点放在标准型考试上,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所以会造成部分学生感觉难度太大,难以驾驭,还有部分学生感觉课程内容太过容易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华南师范大学采用学分制教育模式,以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因此往往很多学生报名学习乒乓球并不是出于自身兴趣,而是单纯因为乒乓球比较容易入门,更容易拿到学分。老师也对此类现象司空见惯,听之任之,训练学习计划简单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对学生个体行为不予以充分重视,导致学生感觉自身得不到足够尊重,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学习兴趣骤减。

3 大学生乒乓球学习成就感的实现方式探讨

实现乒乓球课程学习成就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需求动机理论认为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学习成就感的根本途径在于满足不同群体在不同阶段的需要。

3 . 1 创造物质条件, 满足生存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要作为生存需要的最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生理和安全上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乒乓球课程有效推进的主要保障。高校应该将实现学习成就感的第一步聚焦于创造物质条件,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针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要维持学生对乒乓球学习的兴趣,必须从保障最基本的需求着手。在师资力量配备上,不能像以往一样采用非专业的体育老师任教,而应该任用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老师担任指导;在训练计划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必须多管齐下,软件方面要达标,硬件设施也要达到相应的水平。从优质的训练设施,高质的教练,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等方面满足学生最起码的需求,是推进学生成就感实现的基础。

3 . 2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满足相互交往需要

社会学研究表明,每一个社会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此相互交往的需要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重要基础。物质激励的效果终归是有限的、较低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动力不会太高。而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激励动力将会越高。为达到持久强劲的激励效用,老师应该注重改变教学模式,摒弃以往“教师主导制”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安排训练计划。要看到学生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上的差异,不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然后根据反馈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安排。比如,针对那些乒乓球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要采用最基础、和缓的训练方式,从简单的握拍和发球等基本动作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而部分基础较好,竞技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要采用较高层次的训练方法,从战术和技术的深雕细刻中着手,适当安排参加比赛来获得个人成就感。另外,不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人安排不同的计划,还要加强不同梯队之间的纵向交流,以点带面,以战术和技术优秀的学生去指导和训练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学生之间多交往、多了解,增进彼此间感情。

3 . 3 相互学习, 满足尊重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获得认可。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就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融洽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是最关键的一步。在乒乓球课程学习中,学生应该给予老师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不管对或错,合理或不合理,老师所安排必定是经深思熟虑和周密计算的,成效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这样才能保持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进一步提升训练质量。

篇4: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关 键 词】自我实现;生命教育;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46-02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提出的,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来定位,即“生命教育”。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生命观,接受生命,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教育的最基本之处在于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实现自我生命。

二、高中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对生命价值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但对实现自我的生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精神信仰的缺失等等。高中生群体不断出现的自伤、伤人等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高中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是日益加剧的价值物化和信仰缺失。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由竞争、自我生存扩张、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特性,使多元利益主体产生多元价值观。在这种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大背景下,部分高中生把对物质利益、分数、自由享乐的追求占有作为生活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而这种过度追求、又使得当代高中生陷入信仰缺失和道德危机的痛苦之中。二是高中教育的功利化所致。现代高中教育忽视个体生命“个我化”的內在要求,把人制造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教育商品投入市场,这种严重压抑个性自由发展的产业化教育,割裂了教育与生命本来的内在联系,使得高中生缺乏创造力,对周围事物缺乏激情,生活态势也变得消极。三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考压力使得当代高中学生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荷,常常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高中生的精神需求出现明显缺失,而一旦人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就容易产生失落和挫败感。于是,高中生伤人毁物、损人利己、漠视生命的现象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当的解决,势必将大大降低我国高中教育的成效。可见,生命教育的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自我实现理论及其与生命教育的联系

自我实现原为哲学的一个概念,哲学范畴的自我实现主要是指实现人自己的本质。最早提出自我实现并进行实证研究的是哥尔德斯坦,马斯洛的主要功绩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自我实现系统化和理论化,他以性善论、潜能论和动机论为其理论基础,创建了自我实现心理学。关于自我实现的内涵,马斯洛做出这样的诠释:“自我实现理论包括三个重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需要层次论’,第二个层次是‘自我实现论’,第三个层次是‘高峰体验论’。”但总体而言,马斯洛更倾向于将自我实现视为个体实现其自身潜能的欲望。他指出,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的本性。

如前所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是指个体将先天的秉赋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论;而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生命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生命成长、丰富生命潜教育活动。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教育也十分关注。他提出了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内在学习”论,通过自我实现帮助受教育者达到最佳状态。马斯洛崇尚生命的潜能,主张教育应完全地接近个体生命存在的核心,从而使受教育者真正地成为自己。与之类似,康德也提出“人是目的”的伟大命题,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自然禀赋和才能。

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与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最高层次和教育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即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正是生命教育与自我实现的碰撞,使我们认识到生命教育应从生命的基本需求出发,教育个体在尊重自然生命的基础之上,更注重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体验和建构,使之在于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结中体验到自身价值,领悟并实现生命之美。

四、自我实现理论在高中生生命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对现实的认识、认同或者对现存社会文化的抵制和批判,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者人格的一大重要特征,而且用于高中生生命教育非常适合。

自我实现者对所有人都有强烈而深刻的认同感、同情心和慈爱心。自我实现者有着明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明辨是非,遵循自己认可的内在道德标准并依此行事。一般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感可能表现得不十分牢固,而自我实现者则有着强烈坚韧的道德观念,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感来自自我的心声,而非外在力量所致。正是这些内在道德的自律性,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和展露。而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是倾向于功利的外向性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认识外部世界,而不是人自身。这种教育模式体现在高中教育中,就是忽视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良好性格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对于高中生的生命教育应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关注高中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并努力营造宽松的个性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者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持续的创造力。他们的创造力与儿童天真的、异想天开的创造潜力一脉相承。一般人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这种与生俱来的潜能,而自我实现者却一直能够保持儿童般开放、新鲜、纯粹和率真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与世界,因而能够破除陈规,在各方面显示出创意和独特性来。在马斯洛看来,个体创造性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马斯洛认为创造性发挥的关键在于人的自我实现的增进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总之,当教育不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性活动的教育内容时,也就难为社会提供创造型的人力资本。

篇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是财管八班的徐诗昀。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活中的用处”。

马斯洛需求理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初上课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个理论呢?然后在写这个演讲稿时我找到了答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从大的方向来说,同一类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多种需要。例如,对于一个经济支付能力较低的人来讲,衣服可能只属于生理需要,而对于一个社会阶层比较高的人来讲,衣服更多的则成为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企业只有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才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

再贴近些说,我们学校,以后肯定有很多同学从事于服务业,每天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客人。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针对每位客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如果以后在酒店工作,碰到一位很有身份地位的客人,你给他推荐一些折扣房。也许你是出于好心,但是因为你没有根据他的需求来给他服务,所以他反而会因此感到不满意。将来我们毕业了,无论是面对你的客户还是上司,如果你能够对症下药,每次都准确的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他们是不是会很快的记住你呢?

接着就我们自身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时间不等人。我们都应该有追求的活着,而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目标的混迹。这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明确我们的目标。有句话说的好——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朝自己期望的方向走去。

所以不难看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多广泛。学习马斯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互相理解每个人的行为,把我们认为无法沟通的问题简单化;学习马斯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提前领悟自己的人生,进入自我实现的追求,过自由、快乐的日子。

篇6:马斯洛需求理论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来自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广告系的在校大学生,现需要完成一份有关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帮我完成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是不记名调查,希望你能如实选择与自己相符的选项。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每月消大概在那个范围:()

A、500以下B、500—800C、800—1200D、1200以上

4.你每月消费主要用途:()注:可以多选

A、饮食B、学习费用C、娱乐休闲D、交通、通讯E、交际F、购物E、其它

5.在大学期间,你认为最应该应该做的事:()

A、获取知识B、兼职挣钱C、恋爱D、提高自己综合实力和应变能力

6.你在人际方面?()

A、善于交往B、人际交往和谐C、自我满意D、在乎别人

7.你认为广泛交往,对于今后的生活:()

A、有非常大的帮助B、有一点帮助C、不在乎D、无所谓

8.在交往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

A、开心B、得到尊重C、友谊D、相互理解

9.你认为如何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A、谦虚实在B、多沟通多交流C、有成就D、其它

10.请对下面问题排序:()

A、自我实现B、得到别人尊重C、爱的归属

篇7: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酒店是旅游产业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酒店业在规模迅速扩张并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瓶颈问题,而激励体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提高酒店员工的满意度,建立系统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酒店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激励机制在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第一,把握激励机制的人性化特点,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酒店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靠人来进行的,因此,使参与酒店活动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涨的热情,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把握激励机制的人性化特点,改变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酒店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型的激励体系,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成为现代酒店业发展的关键。

第二,正确使用激励机制,是提高酒店员工素质,完善酒店工作制度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与酒店一起成长。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其工作态度,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从而完善酒店工作制度。

第三,激励机制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竞争机制。运用激励机制把竞争引入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以竞争为主要形式的有效管理机制,是现代酒店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我国酒店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21 世纪初期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是中国,中国酒店业能否适应21 世纪最大旅游市场的需要呢?WTO 专家费雷多先生在考察了我国14 个城市112 家涉外酒店后认为,中国酒店的硬件———有形设施已赶上国际水平,但酒店人

叶予舜4/4/2013 12:32:30 PM

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落后于同行业的国际水平。

酒店人力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就是要求酒店的各级管理者学会运用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的激励原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酒店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尽可能大的作用。目前,我国酒店业的激励机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当前酒店业中普遍存在两种企业文化:一种是“以老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另一种是“以顾客为上帝”的企业文化。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培育出不同素质和理念的员工,因而在工作中会给客人以不同的感受。

(二)缺乏培训与发展机会

培训是酒店的一项关键工作,它关系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酒店管理层对于员工的培训存在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酒店经营的利润有所降低,而培训需要经费;另一方面,酒店业人员流动频繁,酒店决策者对培训的投入有所顾忌,不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这种矛盾心理限制了酒店对培训的投入,直接影响了酒店人员的素质提高。

(三)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

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国内多数酒店实行的是按岗定级定薪,一般员工的工资大体上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以及福利三部分组成。员工在酒店中要提高报酬是不容易的,只有通过职位的升迁或极优秀的表现而得到奖励,在一般情况下,员工的工资只是被动地与酒店的经营状况相结合。薪酬结构的呆板,使得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强,一些素质较高的人才纷纷流向更有发展前途的其它行业,从而放弃在酒店发展的机会。

(四)对员工的潜能开发重视不够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希望通过该职业获得一定的技能,即通过职业掌握技能,但是

对于服务行业尤其是酒店行业而言,属于人们常说的“吃青春饭”的职业,这使得人们在选择酒店职业时有所顾虑,同时由于酒店对开发员工潜能重视不够,没能建立起适于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机制。

三、我国酒店业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创新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酒店文化是酒店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是一种浓缩于酒店每个成员而又独立于酒店活动之外的酒店精神。优秀的酒店文化成就优秀的酒店,甚至可以成就百年老店。酒店文化没有好坏之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任何企业文化的价值本质都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和良好的企业氛围。酒店文化更是如此,“以人为本”要贯彻到酒店文化建设的每一环节。如果酒店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信念,那么,我们就必须创造出一个与“以人为本”一致的文化环境,即酒店员工的行为和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一致;顾客的反馈意见和企业的价值观所期望的结果相一致; 酒店对待员工的价值观和对待客人的价值观相一致。

(二)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

服务基本上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行为,它是由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心理对服务质量具有极大影响。要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就必须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系统严格的培训。

首先是酒店意识培训。它包括:(1)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指酒店服务人员在与宾客交往中油然而生的一种为宾客提供服务的欲望。(2)服务质量意识。服务质量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3)礼节礼貌意识。酒店员工是为绅士淑女服务的绅士淑女,礼节礼貌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4)团队协作精神。酒店服务是个整体,每个服务人员都处在服务链中的不同环节,需要其他员工的配合或支持。优质服务是各部门通力协作的 结果。其次是服务技能培训。高质量的服务是酒店业追求的目标,而高质量的服务必须

由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来提供。良好的服务技能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无论是前台接待人员、收银人员还是餐厅服务人员、客房服务员,都必须经过服务技能培训,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才能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后是职业感培训。职业感是指员工的敬业爱岗精神和对本职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岗位荣誉感。在一些基本服务要求上,员工职业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新员工上岗后对一些基本制度如仪容仪表、礼节礼貌的遵守有时反而胜过一些老员工,原因是新员工初到岗位,对岗位的新奇、珍惜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本职工作。

(三)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福利是员工工作回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直接因素,是员工最为关注的方面。根据我国酒店业的经营情况和社会环境,为要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 体系,加大对员工的投资力度,改善员工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保险、医疗、假期等福利项目。

1.建立科学的工资制度和工资结构。工资是员工对工作回报满意的第一感觉,也是酒

店激励员工的基本手段。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工资结构不仅可以节约酒店的人工成本,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工资制度方面,可采用浮动工资制,将员工工资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使员工收入与酒店收入紧密相连,创造“命运共同体”,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在工资结构方面,可以使工资内容多样化,并且向员工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倾斜,从提高酒店营业收入,保证员工基本生活,稳定员工队伍,促进员工成长等方面多作考虑。

2.福利待遇。随着企业人才竞争的加剧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重

新看待高薪与福利的关系。企业福利作为一项激励、吸引保留员工的手段,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增加福利计划的透明度。企业有必要向员工介绍福利的内容和相应的货币价值,简明易懂地介绍各种收入和各项额外的福利;企业应为员工制作福利手册,其中包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所有福利项目及其费用数额,员工享受这些福利待遇的具体程序等。其次,设计更富吸引力的福利政策。目前,一些国内

外的大酒店经常采用下列福利项目来吸引和保留人才:(1)住房性福利:房租补贴、购房低息贷款。(2)金融性福利:持股计划、储蓄计划等。(3)教育培训性福利:员工的脱产进修、短期培训、学费报销计划等。(4)文化性福利:为员工祝贺生日,集体旅游,提供体育锻炼设施、俱乐部会员卡等。(5)假期: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适当增加员工带薪年假天数。(6)安排员工奖励旅游:在企业预算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针对一些需要长期留用的人才和业绩表现突出的员工采取上述做法,使企业的福利制度成为有效的员工激励手段。

(四)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自我实现,体现了人的本性的最高价值。酒店的激励制度要想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前提就是因地制宜地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因此,酒店管理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1. 重视个人需求。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并尽可能地加以满足,这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标

志之一。每一个员工的需求各有侧重,管理人员应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并满足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工资和生活条件、福利待遇、住房问题、业余生活等等,尽管繁琐,酒店管理人员也应高度重视。

2. 适当放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员工是否具有主人翁态度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

酒店的忠诚度等等。适当放权体现了酒店对员工的信任。让员工成为酒店的主人为酒店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能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自信心,对酒店管理层的信赖感也随之增强。同时,酒店要建立起由下至上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形成酒店的民主化管理气氛,客观上也满足了部分员工参与管理的愿望。

3. 建立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个人进入职场以后,并不等于他(她)就能胜任

篇8: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1.魏书生理论

魏书生老师的两大主要理论主要是培养民主治教的习惯和培养科学治教的习惯。他认为, 教育需要民主, 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愿望, 并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和意识,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他的关于“民主”理论的思想, 其核心其实就是源自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观点。而“科学”就是要按照规律办事, 尊重学生的个性, 科学治理班级。他认为科学的管理要注意三个系统的建立, 即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依次排列, 它们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需要为缺失需要, 后三种需要为生长需要。马斯洛认为, 只有下一层需要被满足或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上一层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全神贯注地忘我地体验生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 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

3.魏书生理论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有效运用

魏书生的两大理论都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人的生长需要, 也就是说魏书生老师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互助关系、发展人性与个性、决策大家商量、计划执行系统、检查监督系统、总结反馈系统等方式, 使学生或者说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取得成功或成就的内部力量达到最高的状态, 使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 达到一种平衡, 从而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也体现在“注意力操——松静匀乐”这一理论上。人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 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太明显, 会导致压力太大, 降低成功的水平;动机太小, 没有需要, 也谈不上会有较高的成绩。

魏书生的“民主治教”观点中提到, 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就是遵纪守法。只有在制度的框架内推进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都有想为集体积极付出的意愿, 又有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机会和舞台, 他们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与发展, 做事能力才会增长, 责任感才能越来越强。在这种民主治教的氛围中, 每个个体充分感受到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这种民主的框架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人都感受到“我是有用的人、我是被需要的人”, 满足了个体被尊重的需要, 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和理解, 在此基础之上激发出了人最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魏书生在框架之内给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有效地提高了人的自我效能感。

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需要,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成就动机, 都希望被认识被理解, 进而实现自我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 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我要教给你多少课本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能力。魏书生老师正是有效地利用了人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进而激发出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使其成为一种能力。我想, 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 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并运用。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2.

[3]魏书生, 刘继才, 孟庆欣.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还盘英文范文下一篇:个人简历制作要点介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