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2024-05-07

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精选6篇)

篇1: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根据中心学校的文件精神,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我校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做以简要总结。

一、工作措施

1、相互配合、共同实施;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综合治理;

3、集中排查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

二、专项整治

检查和消除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疫情暴发隐患;加强了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校舍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使之符合有关要求;完善了有效的食品卫生、校舍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建立了学校风险隐患早期预警机制,促进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校舍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学校德育处和总务处积极组织,按要求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

四、专项整治的范围和重点

专项整治范围是食堂及校内小卖部、自备水及教室、校舍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工作。

五、校园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安全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

1、检查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学校建立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书的层层签订落实,相关责任到岗、到人。

2、检查了各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及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情况,师生对各项制度的知晓率,日常管理中各项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3、检查了学校值班制度的落实情况。

4、检查了学校制订和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情况;

(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1、检查了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重点对食堂的布局、防蝇、防鼠和消毒设施设备、食堂人员的健康证、操作规范和物品采购流程等进行检查。

2、检查了学校周边商店的食品安全情况;检查有无卫生许可证,有无“三无”商品、过期食品等。

3、检查了学校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管情况。

4、检查了有无发生食物中毒。

(三)学校饮用水安全

1、检查学校饮用水水源情况;消毒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2、检查饮用水水质情况。

(四)学校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控

1、学校传染病等防控制度建立情况,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的情况。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2、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传染病高发期,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五)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安全情况

1、检查了校舍安全情况。学校对闲置不用的校舍采取措施进行封闭,设置警示标志。

2、检查了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锅炉、旗杆、护栏、楼道、跑道等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情况。

3、检查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检查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室的消防栓、灭火器配备和完好情况,电线老化的更新情况,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畅通。

4、检查了学校实验室安全情况;重点检查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的储藏、使用、登记等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六)学校安全教育工作

1、检查了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情况;

2、日常安全教育课时安排情况和开学初、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情况;学校各类安全的预警教育措施是否到位。

3、检查了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学校周边环境整治

1、检查了整治学校周边各类流动摊点情况。

2、检查了学校周边存在影响师生安全的治安、交通、危险水域等安全隐患。

篇2: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创建学校安全卫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1、部门配合、共同实施;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综合治理;

3、集中排查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

三、专项整治目标

发现和消除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疫情暴发隐患;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校舍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完善有效的食品卫生、校舍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建立学校风险隐患早期预警机制,促进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校舍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四、组织领导

学校德育处负责制定本次行动的排查标准、组织协调工作,积极组织,按要求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

组长:蔡有彦

组员:杨全进申朝成殷万来李正福

五、专项整治的范围和重点

专项整治范围是食堂及校内小卖部、自备水及教室、校舍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工作。

六、校园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安全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

1、检查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学校是否建立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书有没有层层签订落实,相关责任有无到岗、到人。

2、检查各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及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情况,师生对各项制度的知晓率,日常管理中各项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3、检查学校值班制度的落实情况。

4、检查学校制订和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情况;有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及配备必需的应急救援物资。

(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1、检查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重点对食堂的布局、防蝇、防鼠和消毒设施设备、食堂人员的健康证、操作规范和物品采购流程等进行检查。

2、检查学校周边商店的食品安全情况;检查有无卫生许可证,有无“三无”商品、过期食品等。

3、检查学校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管情况。

4、检查有无发生食物中毒。

(三)学校饮用水安全

1、检查学校饮用水水源情况;消毒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2、检查饮用水水质情况。

(四)学校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控

1、学校传染病等防控制度建立情况,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2、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传染病高发期,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五)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安全情况

1、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学校对闲置不用的校舍采取措施进行封闭,设置警示标志。

2、检查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锅炉、旗杆、护栏、楼道、跑道等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情况。

3、检查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检查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室的消防栓、灭火器配备和完好情况,电线老化的更新情况,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畅通。

4、检查学校实验室安全情况;重点检查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的储藏、使用、登记等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六)学校安全教育工作

1、检查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情况;安全教育是否做到教师、课时、教案三落实,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警示落实情况。

2、日常安全教育课时安排情况和开学初、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情况;学校各类安全的预警教育措施是否到位。

3、检查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学校周边环境整治

1、检查整治学校周边各类流动摊点情况。

2、检查学校周边存在影响师生安全的治安、交通、危险水域等安全隐患。

篇3: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1年深圳大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资料与监测数据。

1.2方法

采取专家咨询法进行风险识别,筛选出深圳大运会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采用AS/NZS4360:1999(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风险分析矩阵法研判分类,分为极高风险事件、高风险事件、中风险事件和低风险事件[3]。

2结果

2.1风险评估结果

深圳大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共分为3大类20种,其中传染病疫情类11种,食源性疾病类4种,公共环境卫生导致的群体事件类5种。按风险等级分类,其中高风险事件13种,中风险事件7种;按保障人员分类,其中与大运会相关人群的事件10种,一般保障人群相关的事件10种,见表1。

3讨论

风险管理是认识事件可能导致的破坏性后果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如何控制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4]。风险管理的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和动态变化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是理论基础,风险控制则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因此,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定重点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开展全员专业技术培训、开展高风险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应急演练、构建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加强应急物资、应急技术储备和开展症状与疾病相结合的实时监测等。深圳大运会期间所有运动场馆与接待酒店均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仅累计报告171例症状监测病例,3例传染病病例,与国内外大型综合体育活动的传染病监测结果相比较[5,6],疾病防控成效显著,为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

表1 2011年深圳大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

注:E代表极高风险事件,H代表高风险事件,M代表中风险事件,L代表低风险事件。

深圳大运会已经圆满落幕,但是深圳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每年仍将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型综合活动,疾病控制保障工作长期而艰巨。深圳大运会期间建立的疾病控制保障体系,经过实践证明,能有效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在今后相关的大型活动疾病控制保障工作中推广应用,其主要思路为:(1)确立疾病控制保障目标,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2)采用专家咨询法、文献法等,开展大型活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识别。(3)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进行风险评估。(4)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如完善组织架构、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重点疾病监测、加强人员培训,搭建信息报告系统和加强应急物资技术储备等。(5)活动结束后,及时对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价。

参考文献

[1]Agis T,Panos E.Mass gatherings and public heaith:the experience of Athens 2004 Olympic Games[R].WHO/EURO,2007.

[2]邹宇华.对非典型肺炎防制对策的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11):694-695.

[3]Australia/New Zealand Standard AS/NZS4360:2004,Linguistically Diverse Communities,Emergency Management Australia,Canberra.Standards Australia,2004.

[4]Gordon Dickson.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J].Quality in Health Care 1995;4:75-79.

[5]黎新宇,高婷,杨鹏,等.奥运食品ATP检测与人员症状监测结果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38(4):735-736.

篇4: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当前,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处在关键时期,《条例》的公布施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一起,成为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于打赢非典型肺炎防治这场硬仗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遵循原则和各项制度、措施,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明确了违反《条例》行为的法律责任。

《条例》共6章、54条,包括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条例》从公布之日起施行。

家电等132种商品首批强制认证5月1日起必须贴3C

从今年5月1日开始,我国包括家电、汽车在内的19类132种商品一直以来使用的长城标志和CCIB标志(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标志)都将被一种新的质量标志所取代,即CCC标志,它的中文名称叫做“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CC”。

3C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保护国家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贸易的发展,它是和国际接轨的一项规范和健全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措施。5月1日起,这132种商品将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这也就意味着,到5月1日,这132种商品还没有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还没有加贴3C标志,就不能出厂、进口和销售。

经过指定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获得统一的认证证书和代表中国强制认证的“CCC”标志。

这次的3C强制认证工作中,国家认监委一共指定了76家。据国家认监委最新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两万多家国内外企业拿到了“3C”的产品的认证证书,占需要通过产品认证企业的70%以上。

新政策:申请科技项目要定知识产权目标

今后凡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应当在项目建议书中写明项目拟达到的知识产权目标。

虽然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但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具体措施,责任落实也不到位;在科技计划实施中缺乏一支既懂科技又懂得知识产权的专门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与科技管理在制度和实践上没有实现有效结合。

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共有16条,其中指出:各类科技计划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确定知识产权目标,把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和运用,作为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明确提出技术指标要求的重点领域,应委托有关机构对国内外(包括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作为制定发布指南的依据和确定项目研究开发路线的参考,避免研究开发的盲目性和重复;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单位应当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知识产权事务,有用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专门经费,并为应用开发类申请项目指定专门的知识产权协调员。

我国失业新标准出台工资低于当地低保视同失业

“就业”与“失业”概念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新界定。

“就业”与“失业”的一般概念。

1.就业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

2.失业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

其中,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界定。

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凡以下列形式实现就业的,均统计为已实现再就业人数:

1.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并享受了税费减免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的;

2.已被用人单位录用,签订劳动合同,并享受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的;

3.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得到安置,并享受社保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的;

4.未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但已从事比较稳定的(如三个月以上,具体由各地定)有合法收入的劳动,并且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篇5: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自查报告

为了确保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市、县卫计局、教育局《关于开展2017年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学习了《全省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总结了学校前期的卫生安全工作,并部署安排了后期有关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的相关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保健医生、各科室负责人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对学校公共卫生设施设备、饮食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控、教学卫生、健康教育等进行了全方位排查,现将此次排查整改情况总结以下:

一、完善制度、责任落实

我校牢牢把握“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实行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保健医生及各科室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学校设有卫生保健室,并配备了保健医生,食堂设有卫生专管员(总务主任)负责饮食卫生的督查工作。

学校根据《食品卫生法》、《中小学卫生保健制度》等条例和法规内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食品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晨检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公共场所管理制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垃圾管理制度、厕所卫生管理制度等,明确了管理职责。学校还建立健全了分层机制,确立了层层把关、包干到人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疾病防控、未雨绸缪

我校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管理,严格晨检、午检、全日观察制度,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健医生及班主任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要求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符合要求,晨、午检登记、因病缺勤登记记录真实正确且具有连续性。

三、饮食安全、常抓不懈

我校设有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食堂办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均通过培训持证上岗。食堂卫生设施齐全,布局合理。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品加工进程、餐具清洗消毒进程中能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学校坚持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规定,严把食品采购关,不购买腐烂、变质食品,与食品物质供给商签订《食品物质购买合同》,严格审查供给商的卫生许可。学校严禁购买“三无”产品,严格肉食、大米等物质的索证,建立原材料进库台帐,并要求供给商送货签字。寄存食品有专人专门管理,严禁非食品加工人员进出厨房。同时,做好师生饮用水管理,供水进程符合卫生要求。

四、环境卫生、清洁舒适

我校历来重视环境卫生管理,由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行政值班领导负责学校日常卫生打扫的督查与指导,校园内外分工到人,做到一日一小扫,一周两大扫,保证校园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学校还进一步加强了各项消毒工作,除室内外进行不定期消毒之外,餐具、炊具等确保了使用一次消毒一次。每周,全校至少进行两次清洁卫生大检查。学校还做好了定期灭“四害”工作,卫生保健室内的药品、消毒物品等分类摆放,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的卫生保健用品。

五、健康教育、丰富多彩

我校把卫生知识、健康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贯串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扎实地展开教育宣传工作。一是利用教职工会议、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信、班会和德育活动等形式多方面进行养成教育;二是利用健康专栏、黑板报、永久性标语向家长、学生和教职工宣传卫生安全知识;三是利用安全卫生知识比赛、卫生知识讲座等进行卫生规范教育;四是开设《健康》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排查,我校卫生安全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灵活多样化。

2、师生健康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许多老师虽然已经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投入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课间活动,每日“三操”表现出懒散状态,学生视力下降的情况令人担忧。

3、校舍环境设施、师生饮水取热设备还相对简陋,教学卫生、传染病防控等工作还有待更细致更深入。学校体育场目前尚未能铺设塑胶跑道,场地过硬,学生跑步时极容易掀起粉尘。另外,学校只有一名保健医生,健康教育的师资不足,班主任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往往把精力投入在学科教学中,使得健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

4、校门外尚存交通安全隐患。我校位于集镇人口居住密集区,校门之外即为主要交通要道,学生上下学期间也是附近居民出行高峰期,若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交通意外。

根据自查,我校认真分析了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思索,迅速制定了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工作职责。

2、积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与公安、交警、消防、卫生、工商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内外携手,共抓校园安全卫生。

3、对校舍环境、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及美化。学校将对卫生和健康工作的经费进一步增加投入,投入以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准。

4、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了使卫生及健康理念植根于每个参与者的心中,学校将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卫生和健康促进的相关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学校一方面将利用升旗仪式、课间操、专题讲座、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将组织全体师生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的学习。

5、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共育氛围。学校将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进行卫生健康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

6、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宣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虽然工作任务艰巨,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以“安全校园”、“健康校园”为目标,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丰溪镇中心学校

篇6:上寨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截止目前,我校没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但仍需增强师生公共卫生意识,提高我校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

一、基本情况

1、完善制度、责任落实

我校牢牢把握“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实行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保健医生及各科室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学校设有卫生保健室,并配备了专职保健医生,食堂设有卫生专管员(事务长)负责饮食卫生的督查工作。

学校根据《食品卫生法》、《中小学卫生保健制度》等条例和法规内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食品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晨检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公共场所管理制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垃圾管理制度、厕所卫生管理制度等,明确了管理职责。学校还建立健全了分层机制,确立了层层把关、包干到人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疾病防控、未雨绸缪

我校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管理,严格晨检、午检、全日观察制度,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健医生及班主任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要求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符合要求,晨、午检登记、因病缺勤登记记录真实正确且具有连续性。学校还坚持做好在校师生体检工作,对师生不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并做好体检分析及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并确保对新生的预防接种全程充足。

3、环境卫生、清洁舒适

我校历来重视环境卫生管理,由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行政值班领导负责学校日常卫生打扫的督查与指导,校园内外分工到人,做到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证校园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学校还进一步加强了各项消毒工作。每日,保健医生到各班进行巡查记录;每周,全校进行一次清洁卫生大检查。学校还做好了定期灭“四害”工作,卫生保健室内的药品、消毒物品等分类摆放,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的卫生保健用品,对有毒药品单独寄存,妥善保管,投放药物定时回收,并做好回收记载。

4、健康教育、丰富多彩

我校把卫生知识、健康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贯串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扎实地展开教育宣传工作。一是利用教职工会议、家长会、班会和德育活动等形式多方面进行养成教育;二是利用健康专栏、黑板报、永久性标语向家长、学生和教职工宣传卫生安全知识;三是利用安全卫生知识比赛、卫生知识讲座等进行卫生规范教育;四是开设《健康》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排查,我校卫生安全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灵活多样化。

2、师生健康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3、校舍环境设施,教学卫生、传染病防控等工作还有待更细致更深入。学校体育场目前尚未能铺设塑胶跑道,学生跑步时极容易掀起粉尘(这也是学生不愿参加晨跑的原因之一)。另外,学校只有一名保健医生,健康教育的师资不足,班主任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往往把精力投入在学科教学中,使得健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

4、校门外尚存交通安全隐患。学生上下学期间也是附近居民上下班高峰期,若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交通意外。

根据自查,我校认真分析了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思索,迅速制定了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工作职责。

2、积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与公安、交警、消防、卫生、社区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内外携手,共抓校园安全卫生。

3、对校舍环境、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及美化。学校将对卫生和健康工作的经费进一步增加投入,投入以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准。

4、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了使卫生及健康理念植根于每个参与者的心中,学校将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卫生和健康促进的相关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学校一方面将利用升旗仪式、课间操、专题讲座、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将组织全体师生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的学习。

5、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共育氛围。学校将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进行卫生健康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

6、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宣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篇:满月宴祝福语下一篇:新民完小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