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管理规范

2024-05-06

口腔科管理规范(共12篇)

篇1:口腔科管理规范

口腔科操作规范

基本要求

(一)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空腔诊疗器械,包括口径、探针、牙科镊子等空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五)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医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

(一)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2、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3、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三)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对口腔器械维护和保养,对特殊的口腔机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四)根据采用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日期。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科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五)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对不耐湿热、能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六)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官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七)口腔诊疗区域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篇2:口腔科管理规范

口腔科疾病在治疗操作中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制度: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放置。

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清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以减少回吸污染。

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12、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13、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14、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15、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6、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

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

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

篇3:基层医院口腔科感染管理措施

关键词: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1 规范工作职责

1.1 诊室空气与环境

(1) 诊室护士要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 每天早晨要提前30min到岗, 负责诊室开窗通风。通风换气可以使各种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 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1]。

(2) 配合护士应同时使用强弱吸引器, 协助吸引唾液和保护患者口腔的软组织, 减少治疗中诊室空气的细菌含量。

(3) 对于相对封闭的诊室, 可使用空气消毒净化机, 定时消毒空气, 保持诊室内空气质量, 是口腔诊室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空气消毒净化机这种环保新产品, 可以循环杀灭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细菌, 高效降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开机2h, 消毒效果达到国家标准。空气净化机工作时, 不妨碍治疗和护理工作, 患者不需回避, 减少了医院消毒液的使用, 并对人体无害[2]。

(4) 反复出入患者口腔的义齿, 试戴打磨时产生的污染粉尘可对呼吸道、眼睛、神经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对于粉尘的处理使用了吸尘设备, 有效的防止了污染粉尘的被吸入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2 口腔科设备与器材的消毒管理

1.2.1 手机、车针、扩大针、洁治器、拔牙钳等的消毒管理

严格进行入口器械的消毒灭菌, 从源头上切断交叉感染源。消毒灭菌程序为:浸泡初消毒、清洗、消毒灭菌、备用;初消毒后放入多酶洗液, 在超声震荡清洗器中清洗, 此方法有利于器械关节及细小器械难于清洗部位的污渍、血渍的清洗, 使微生物载量大幅减少, 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 更有利于器械消毒灭菌。在清洗后, 灭菌处理前将手机、车针、扩大针、洁治器、缝针、牙齿抛光杯、机用扩大针、拔牙钳等实施塑封小包装后消毒灭菌。

1.2.2 小手术器械、种植手术器械的消毒

根据手术需要把器械打包, 标明日期后高温、高压灭菌,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1.2.3 一次性物品的分类处理

将锐利器械如针头、刀片、探针、镊子、缝合针等放入利器盒内, 一次性治疗盘及口镜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专人管理, 专人回收, 规范化销毁, 防止污染物经过非法渠道传播, 造成二次污染。

1.2.4 综合治疗椅的消毒

要求护士使用防污膜避免表面被污染;在两例患者诊疗之间对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台、把手等较光滑、坚硬区域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而灯的手柄、有电开关的, 使用一次性塑料防污膜。

1.2.5 每次手机使用后, 冲洗水路30s, 减少手机回吸污染。

1.2.6 不能用高温高压灭菌的特殊或贵重损毁物品, 如光

固化机的光导棒、口腔内镜等, 采用一次性可透光防护套, 杜绝交叉感染。

2 规范消毒隔离

2.1 一次性器械的严格管理

临床经常使用的各类一次性器械, 要求严格遵守使用规程, 不能过早暴露在空气当中、延期使用或摆放在易污染区域。一次性检查器械规范放置, 用多少打开多少, 不能过早撕开外包装。

2.2 加强消毒液的管理

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使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严格按照消毒液的使用时间、有效浓度使用, 做到配制后, 使用前和使用中均使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有效浓度, 确保消毒效果。

2.3 规范供应室无菌物品发放

消毒好的器械及物品正确存放在无菌间内。由无菌间护士负责发放,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无菌间拿取物品。严格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规范供应室的管理。

2.4 供应室护士下收下送

每天有2名供应室护士在固定时间到诊室, 1人负责发放已消毒合格的循环周转使用的各类物品, 另1人回收污染器具。这样做既可以使诊室护士集中精力协助医师操作, 又可以避免多人聚集在供应室引起混乱和造成交叉感染。

3 加强全体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3.1 提高预防交叉感染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加强医德教育, 健全规章制度, 做到变化管理,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 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知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全科医护人员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 促进科室人员自觉参加到感染管理工作中来。

3.2 各项规章制度是科室管理的基础, 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标准

相继制定了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感染管理监测制度、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口腔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特别是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多次, 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 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交叉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只有通过规范系统的管理措施, 才能提高医护人员对交叉感染的认识, 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 全面保证口腔医疗质量和医、技、患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俊, 徐燕, 谈智, 等.医院室内空气持续消毒方法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 (6) :1172~1174.

篇4:口腔科门诊医疗废物的管理

具体做法

成立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根据上述有关法令、法规以及医院的各项规定我科成立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本人任组员。本人主要负责具体工作:①制定本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等。②建立医疗废物运送交接登记本。③负责上级及医院对科室的检查工作,并针对不足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1]。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每个科室的管理小组根据自身科室情况进行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制定,要求每个科室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组长和组员需要履行好自身的相关义务,对科室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定期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和学习,促进科室人员在此方面的进步,加强指导和管理工作,确保人人了解、人人遵守。

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具体职责:口腔科的具体处理流程包括废物产生、分类、收集以及运输,在产生、分类以及收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的分类标准进行处理,盛放废物的包装带颜色和生活垃圾盛放包装袋的颜色必须严格区分,分别采用黄色和黑色盛放,同时要在包装带外面黏贴警示标志,以防混淆。损伤性废物放入锐利器械收集盒中或者方形纸盒内套黄色包装袋外套黄色包装袋(主要是因为口腔科探针、镊子等一次性器械比较长,盛放起来比较便利)。防止医疗废物的包装袋达到总体容积的3/4时即停止使用,由相关人员进行封存,确保密封彻底之后在包装袋上黏贴标签,写上具体科室、日期以及类别,每天有专人进行交接并登记,将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放置,然后运送人员集中回收到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点存放保管。

监督与检查:口腔科门诊主要的医疗废物种类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而且每天量比较大,基本上每天感染性废物7~8包。本人严格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做好医疗废物分类,坚决不能把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内,指导卫生员做好封口、登记工作,并根据医院检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实把各种措施落在实处。

效 果

通过这4年多的实践,口腔科门诊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较以前有很大改观,基本做到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无混淆,专人管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在上级及医院的各项检查中获得好评。

讨 论

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科室成立管理小组,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组织、实施,因此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

全科人员的共同参与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基础:医疗废物管理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好的,而是要靠全科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对全科人员的培训,要求每个人都能明白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有效的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同时避免医疗废物重新流入社会造成污染,减少医疗废物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充分了解各层人员在此项工作中的具体职责,积极主动的加入此项工作中来,形成全体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做好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重要步骤:医疗废物在广泛定义上指的是医院除了生活废品以外所要丟弃、不可再次利用的废弃物,它不但包括非生物性的,同时也指一些生物性的。临床上将医疗废物划分为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以及药物性五类,如果不能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进行区分,很可能由于处理不当而流入社会,不但增加了医疗废物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也给社会间接造成了危害,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契机,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分类收集。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严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护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是接触医疗废物最多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禁止手持尖锐器械来回走动或是徒手传递,杜绝将用过的针头重新插回针帽,将利器盒放置于便于使用的位置。由于进行医疗废物收集的人员都是弱势群体[2],因此更需要对这类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并提供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损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刻在就近科室进行紧急处理,以免延误处理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近年来,由于我科室领导对于医疗废物的相关管理和处理工作的重视,大大提升了科室人员对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加上科室人员的积极配合,确保了相关制度和规定的顺利实施,已经基本杜绝了医疗废物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避免医疗废物对正常医疗卫生工作和人员安全造成妨碍和损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篇5: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九、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篇6: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1、口腔科诊疗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及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2、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3、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篇7: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消毒安全。

二、布局、流程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

三、保持口腔诊疗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对污染及可能污染的诊疗物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每周对诊疗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或手消毒;操作前必须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必须戴护目镜;如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五、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六、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冲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七、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如使用化学灭菌剂,应定时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八、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十、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十一、用后的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用黄色医疗垃圾专用袋分装,封闭运送。

十二、各诊室每日应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并登记。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并记录。

十三、浸泡换药碗的含氯消毒液应每日更换监测并记录;浸泡器械的戊二醛应每周监测记录,浸泡器械的容器应使用1盘(无菌盘)、2盘(消毒盘)。

十四、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有防护措施。

口腔科门诊个人防护工作制度

一、各类人员都要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须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三、诊室应配备充足安全的防护用品,供工作人员使用,洁污不得混放。

四、小心处理锐器,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锐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回套针帽等危险动作,防止锐器刺伤。

五、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篇8: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1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 制订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医疗垃圾处理制度等, 做到有章可循。

1.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 制度具体培训计划,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无菌技术操作、自我防护等知识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

每月对诊室的空气、物体表面、灭菌物品、各种使用中的消毒液、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 对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炉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医院感染科不定期抽查口腔科的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牙钳、根管治疗器械等均可直接被病人的血液唾液污染。我科从1998年起推广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盘, 做到一病人一口杯一胸巾一器械盘, 治疗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灭菌) , 使用后的一次性器械均毁形, 统一焚烧。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 在每位病人使用后均按下列步骤操作:首先继续踩脚闸30 s, 排空进入轴承、气路、水路的污染物;然后清洁手机表面, 放入添加酶洗液的超声清洗机中进行震荡, 清水冲洗, 接着拿气枪吹干管道内残留液体, 注油;装入手机消毒袋内密封;注明灭菌期和有效期, 放入高压蒸汽消毒炉内进行灭菌, 134 ℃保持4 min, 备用。对口腔科常用的其他小器械, 如车针、扩大针、充填器、拔牙钳等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2.2 口腔诊室环境的消毒

口腔门诊是病人集中就医的场所, 病人的唾液、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空气污染。据调查统计, 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3]。因此, 诊室内必须配备空气消毒设备[4]。我科从2005年安装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经测试灭菌率可达93.8%, 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桌面、工作台面、地面均用含500 mg/L有效氯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2.3 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除必须穿工作服, 戴口罩帽子外, 还要求医生戴一次性手套及防护眼镜, 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 尽量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医务人员直接与病人接触, 手极易被病人的唾液、血液、分泌物等污染, 口腔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5]。经抽样调查, 手表面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98%, 增加了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触病人而沾染的大部分的微生物, 因此, 必须做到接诊病人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3 小结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问题涉及微生物、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 只有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和质量监控后, 才能使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有效降低[6]。我院口腔科通过严格抓好专科消毒工作, 规范管理, 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病人对口腔科消毒工作非常满意, 也给口腔科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总结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措施, 强调应针对门诊口腔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 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 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魏琴, 吕思平, 梁庆红, 等.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3) :220.

[2]徐金秀, 徐青, 许幼珍, 等.口腔器械污染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 9 (4) :250-251.

[3]王海雪, 周慧霞, 左亚新, 等.浅谈口腔的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6 (2) :38.

[4]郭英霞.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在口腔诊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10B) :2734.

[5]周冬平, 杨宇萍, 全文斌.口腔科病毒交叉感染状况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科医学杂志, 2000, 35 (4) :15.

篇9:口腔科器械的消毒与管理体会

【关键词】口腔科;器械;设备;交叉感染;预防;器械消毒;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59-01

口腔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优良环境。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操作多在口腔内进行的,诊断过程中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械会接触到唾液和血液。传染病患者的唾液和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艾滋病病毒、已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和细菌。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消毒灭菌较难,是血液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1],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场所。只有做好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下面对口腔科设备和器械固定消毒灭菌措施进行了分析,概括如下。

1.常用设备和器械

口腔科常用的器械和设备主要有综合治疗台、手机、水气枪、金刚砂车针、排银器、硅像胶印模材、贺力氏藻酸盐印模材、托盘、吸唾器等,他们在医院交叉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

2. 硬件设施的改善

随着各种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医院高度重视口腔科消毒灭菌工作,对口腔科门诊加大了设备投入。如添置了洁牙机、移动喷砂机、高速手机、低速手机、空压机干燥系统、手机高压快速灭菌器、超声波震荡清洗机、全自动清洗及烘干机、高压气枪水枪清洗系统等硬件设施。

3.交叉感染的途径和预防

3.1设备和器械污染:手机:是口腔临床治疗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引起交叉感染主要的途径有3种,医师操作过程中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龈沟液、牙菌斑及碎屑等等造成的污染;牙钻切割牙体时带有病原体的气雾和飞沫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手机高速涡轮的表面和内腔结构复杂,停止转动的时候瞬间形成的负压会导致患者口腔中的污染源回吸到手机内部的死角里,并经过接头进入综合治疗台的水,气管道造成污染,病原体会在管道内繁殖,在次使用,会造成病原体进入下一位患者口腔内造成交叉感染。

水气枪:主要是用于清洗口腔和干燥表面。经过对细菌的化验,虽然多为正常菌群,致病菌为数不多,但当患者同时患有血液病、糖尿病等疾病,机体抵挡力低下时可经过这个途径传染并造成交叉感染。

口腔综合治疗台:在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唾液、血液、及气雾、飞沫等都可以污染综合治疗台及周围物体表面造成交叉感染。

3.2.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口腔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大多非常精密,很多器械存在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深入的管道,由于器械设备价格昂贵,使用频率较高,很难做到一人一件,必须在短时间内消毒清洗,因此,其消毒一直是棘手问题。口腔医疗设备与器械是由口腔医护人操作的,故对其导致交叉感染的控制,应首先注重人为因素,强化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建立控制交叉感染的规范操作规程、设备器械的消毒灭菌规范和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措施。

4: 医护人员加强学习,健全制度

口腔医护人员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条件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器械设备和新药物的不断引进,在口腔科医疗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2]。要求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知识及自我防护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在工作中强调双向防护,加强隔离措施,严格诊室环境消毒,规范口腔诊疗器材消毒、清洗、灭菌工作流程,全面提高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5: 器械的消毒

5.1.进入患者口腔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我科口腔器械使用后严格按照"去污染--酶洗液浸泡--消毒--粗洗--精洗--烘干--保养--打包--高压灭菌"的程序进行。

5.2.牙钻、车针、扩大针、成形片夹及一些内科器械,比较精细,形状特殊,使用率高,均采用高温高压灭菌。

5.3.机头,如高速涡轮机、机扩马达等贵重器械周转率高,清洗消毒程序较复杂,本科室严格按照机头清洗、管腔干燥、注油封装等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操作,然后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6.诊室消毒

每日早、中、晚各诊室对流通风半小时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工作台、开关、手柄、灯把等用一次性避污膜,痰盂、地面每日用500-1000mg/ml的含氯消毒液拖擦1-2次,遇有血液、唾液污染时随时消毒。治疗室、处置室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1小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品抽样监测及压力锅生物监测。

5.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口腔门诊产生的医疗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以引起空气、水源的污染,极易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给社会人群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医疗垃圾必须遵循分类收集、专区存放、密闭运送、集中处理的原则,严格对医用垃圾处置的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目的是为了加强口腔科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方法了解口腔科各种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人员、物品、环境的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减少贮存时间,以防造成二次污染,做好医疗废物运送交班登记,按标准预防执行。保证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獻

[1] 刘天佳.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篇10: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室主任领导下工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进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有医院感染反馈,改进及处理登记本。

3、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帘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各诊室加强自然通风,治疗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座椅及地面。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消毒30min-60min分钟;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

4、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疾病标准预防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及清洁器械工人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术隔离衣(小围兜)、防护屏、护目镜,接诊、治疗每个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换,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手消毒。

5、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的要求,各类诊疗器械按《医院消毒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口腔检查器材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弯盘、一次性垫巾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修复、正畸印模须用消毒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6、传染病患者就诊完后应严格按传染患者敷料、器械处理,防止污染,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其他终末消毒。

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正确,标识清楚,锐器放置正确。口腔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由专人统一回收、运送、焚烧处理并有记录备查。

8、口腔科医务人员被治疗器械刺破或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申请保健科,按医院《针刺伤处理条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并备有记录。

口腔诊疗器械、敷料、口腔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消毒与灭菌制度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洁牙机、各类车针、根管治疗器械(牙锉、侧牙针、拨髓针、光滑髓针、测量尺等)、手术器械(组织剪、组织镊、持针器、血管钳、刀柄等)、拨牙器械(牙钳、牙铤、骨凿、骨膜分离器等)、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有效的压力蒸汽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者,必须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热牙胶充填仪、牙胶棒、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臭氧机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5、光固化机头使用时必须用一次性薄膜套住,并一人一用一丢弃,纸尖、牙胶尖采用一次性用品,并使用后做无害化处理。

口腔科诊疗环境、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的消毒制度

1、诊室开诊前半小时开窗、开门,保持空气自然流通,开诊后严格控制人员流动,诊室结诊后中午、晚上定时用紫外线动态灭菌机进行空气消毒一小时。

2、治疗工作结束后,用含氯的消毒剂擦抹工作台和地面,每周对诊室内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窗、墙面、桌椅等。

3、牙科综合治疗台及附属设施(包括头托、扶手、各种开关、医师座椅等)用一次性垫巾覆盖并及时更换,不能覆盖者用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消毒,有污染时及时擦拭消毒。吐盆应在治疗每一病人后及时冲洗,每日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

4、每名病人治疗后均应采用合适的方式彻底清洗负压吸唾装置,必要时采用含氯消毒剂清洗。

各类口腔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医院感染质控科定期对我科诊疗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采样监测,我科工作人员必须积极配合,送回的监测报告护士长、科主任要过目知晓,有异常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与医院感染质控科沟通达成共识。

2、我科压力蒸汽灭菌锅每周进行生物监测,并留存记录以备用,新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及维修后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应进行B-D实验后才能使用。

口腔器械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制度

1、必须采用正规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口腔检查盘,使用后毁形,禁止重复使用。

2、能够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全部应用压力蒸汽灭菌,包括玻璃板、牙钳、牙周治疗用物、根管治疗用物等一系列器械。

3、各类仪器及设施用一次性薄膜包裹后再使用,并一用一丢弃,包括光固化机、根管测量仪、热牙胶充填器、机扩主机等,牙科综合治疗台配合设施。

4、在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着装整齐,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围兜,头发不过肩,必要时戴防护镜,不佩戴手饰,不染指甲,不留长指甲,口罩污染随时更换,工作期间严禁吸烟。

5、治疗每位病人前后进行有效的洗手及干手。工作人员操作中的手不能够接触与治疗操作无关的物体及不能触摸持物钳、贮物槽、消毒液容器等医疗物品。

6、治疗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使用中的一次性消毒手套发现破损立即更换。

7、工作人员从业中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皮肤被治疗器械刺破或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申报保健科,按医院《针刺伤处理条例》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并备有记录以追踪。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口腔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灭菌室单独设立。

二、口腔科应配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设置有专用的器械清洗池,便于口腔器械的及时清洗;配备有B级压力蒸汽灭菌器,保证口腔器 械的及时有效灭菌。

三、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诊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 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四、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搞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帽、配备护目镜、橡胶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更 换时必须“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五、严格执行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和处理原则。

六、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 小时。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篇11:口腔科进修人员管理规定

1、进修人员在进修期间,认真学习并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着装,佩戴胸卡上岗,凡不符合医院要求的,一次罚款100元。

2、进修人员按要求完成进修学习任务,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结束。

3、进修人员应廉洁行医,依法行医,以德行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我院、我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医疗活动中不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病人财物,不收受“红包”和回扣,违者除责令当事人退还钱物外,并取消在本院的进修资格。

4、不得以医谋私,不得开人情方、大处方,不得开人情假,不得出具假证明或假报告单,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检讨或取消在本科的进修资格情节严重者得向原工作单位通报。

5、进修人员必须做到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语言文明、举止规范,耐心解答病人疑问。对病人态度粗暴者,视情节轻重,责令做出检讨或取消在本科的进修资格情节严重者得向原工作单位通报。

6、被病人或其家属设诉,经查实者,第一次给予严肃警告并作出书面检讨,第二次则取消在本科的进修资格。

7、在医疗过程中,要坚守岗位,严守医责,发生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者,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取消在本院的进修资格,并向原工作单位通报。

8、对于在进修期间发生的与进修员相关的医疗纠纷,进修员必须保证在进行医疗事故的鉴定及处理时,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能与我院、我科配合。

9、因进修员个人原因在进修期间发生的器械物品损坏,将按本院、我科有关规定酌情赔偿。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

2013年6月

本人已认真阅读以上规定,充分理解并自愿遵守执行。

进修人员签名:

篇12:医疗机构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第四条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条 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 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 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五、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六、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第八条 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第九条 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条 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第三章 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

第十一条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第十二条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一、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二、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三、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第十三条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对口腔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对牙科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第十四条 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第十五条 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对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第十六条 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臵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第十七条

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臵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

第十九条 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

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第二十条 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

第二十一条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九年级上期期末评语下一篇:2022年驻马店农村信用社部分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