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

2024-04-12

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共11篇)

篇1: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

《一分钟》这篇课文介绍了小主人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这篇文章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读着课文,感觉写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伙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课题时,我在黑板上写一道算式1=20,引起学生的疑问——“1”怎么会等于“20”呢?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问:“1”指的是什么?“20”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很快就会打出来。为了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我请学生用上“谁因为---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聪明的孩子很快说出正确答案。学到这儿,学生已经读懂课文,教学任务似乎已经完成。可是就到这吗?

忽然,我想到《新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有听故事,能复述大意的要求。何不以此为例,练习孩子的复述能力?于是我提出:谁能用一句话来讲讲今天所学的课文?说着,用手指了指板书。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高高的举起手来。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有两个原因,分别在2、3、4自然段中,再读读,分别用一句话来说说。”

2分钟后,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元元碰到红灯,晚了一分钟。”

“元元没赶上汽车,走着到了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着说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碰上红灯,又没赶上汽车,只好步行到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故事讲完了,我想:如果到这里就让孩子说说学了课文后的感受,就算有会说的,也可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讲讲你的一分钟故事。像这样的经历人人都有:一分钟没用心听课,结果花费很长时间去写作业;早读迟到一分钟,没能背会要学的古诗;上课说话一分钟,结果罚站10分钟------这样的经历一说,孩子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也用心做好一件事,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学到此,我虽没有让孩子说学文后的感受,但是,孩子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真心时间的种子已经播下!

篇2: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

下班的车里,我细细回想起教学过程,突然记起有个问题好像没有提过,我问身边的同事,她说的确没有问。天,我怎么会忘记了?也许头真的晕了吧。

可是我又转念一想,教学中可以遗漏这个问题,想必这个问题可有可无,不提也罢,说不定少了这个问题,可以让另外一个问题更凝练更集中。这也算一种自我安慰吧!

都说我的课实在,没有花架子,同事们的评价让我沾沾自喜,我也觉得那就是自己的风格。可是今天,我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一直在追求着花架子的,也很浮夸。

《一分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安排的是写话,其实我的用意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次教训,写一写元元第二天会怎样做。可是在备课的时候我想,如果我的过渡语是:“通过这次教训,那元元第二天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写一写。”那多平淡呀,一点都不吸引人的眼球。

我得来句精彩一点生动一点的过渡,于是就有了课堂中的这句过渡:“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那元元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写一写。”语言是美了,可教学效果也霉了。

第一个被叫到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还是再睡一分钟吧,反正时间会倒流的……”,我一惊,首先意识到的是学生没有听明白我的要求。后来我保险一点地叫了一个我们班的小博士,他竟然也是说,还是再睡一分钟吧……我这才猛然意识到不是学生没有听清要求,而是自己的引导出了偏差。

就为了追求一句动听的过渡语,我把学生引入歧途。我真的很愚蠢!这次教训,更让我明白,教学中应该追求简单但是有实效的教学方式,不可以为了追求所谓的花架子,去考验学生的领悟能力,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试教的时候,有老师就说是不是可以先让学生说,再让学生写。我想,说话的训练在课堂中已经安排很多,再说就显得有点多,而且说过后,写得雷同的就多。

反正低段中还没有出现过现场写话,就让我做先吃螃蟹的那一个吧。但是因为学生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效果真的很不好,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只写了个头,就没有了下文。但是在中午的批改中,我还是发现了好片段。这是蒋骐羽写的: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睁开眼睛,心想:今天我可不能再迟到,否则不仅知识学不到,还要挨老师的骂。元元想完就很快地起床了。

篇3: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

这“基本的”“说话的能力”,从语文新大纲的“能力训练”看,要求比较全面。主要包括:说普通话,当众说话,说话的语音、音量,说话者的情感,注意听话的对象、职业、身份,说话的用语,说话的内容,条理性以及如何通过说话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发表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预期的说话效果等等。

如何在课堂上对初中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呢?笔者觉得要使我们的学生一下子达到上述要求是不可能的,但这种训练必须在全体学生中经常地进行,在训练中每一个学生的说话能力逐步提高。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一般进行两项活动,一是在课堂上进行含生字词理解、写黑板字以及说话训练在内的“每日一成语”训练活动;二是占用时间较少的“一分钟讲话”活动。这样,两上学习活动加在一起,每节大约需用五分钟时间。

“一分钟讲话”要求学生坚持“每日一成语”训练之后,每天一人,按学号轮流到讲台旁,将自己事先准备的材料,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用普通话,态度自然,语言流畅,吐字清楚,速度适中,可以借助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用响亮的声音(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讲述出来。一般活动过程如下:

一、讲话前的动员

为了得到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活动之前,我把语文新大纲的有关目的、要求向学生简要介绍。还把我对“一分钟讲话”的设想以及通过活动后,希望能达到的效果都讲清楚。但当众说话需要勇气和胆量,因此动员中的重点是鼓励学生敢于态度自然地站到讲台旁。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和热情鼓励,胆大的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有不少学生仍对当众说话心生恐惧。对前者应当场给予表扬(其实也是为后者树榜样),对后者则给予理解与再鼓励,并安慰他们说:你们之所以还迈不过心里这道坎,可能是你们对自己要求太完美,还要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借鉴、学习、提高,老师会一直期待你们走上讲台。

二、讲话材料

为了配合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我提出要求:学生的说话材料尽可能从课外阅读材料中选出,只要是有意义的,内容不限。可以是文章精彩的一段,可以是小说内容简介或评价,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笑话、趣闻、文学常识、史料、名人简介或评价及科学知识、大自然的奥秘、新闻述评、国内外大事、地理知识……我经过时间测试,材料字数以三百字左右为宜。

三、学生的支持

可能是说话训练前对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每次的“一分钟讲话”都很重视。他们提前在课外阅读中注意积存资料,有的一周前就对着手表测量说话速度以便掌握时间。“一分钟讲话”时间很短,既要求讲话的学生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表达清晰,还要求听话的同学保持安静,要用学习者的心态注意倾听,听的过程中要用审美的心态发现其优点,听完后要鼓掌激励。

四、评分激励

为了使学生重视,“讲话”要评分。评分以鼓励为主。我把每阶段评分标准明确告诉学生(因为标准需逐步提高)。开始时只要材料内容好,说话速度不太快(多数学生说话速度都偏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讲话,语言基本流畅,全班同学都听到,就可以打100分。评分尺度要统一,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五、大家都来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对一些心理障碍特别严重或受生理条件限制(如先天说话声量小,舌根有毛病吐字不清等)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学生,我总是一次次地鼓励他们,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并以音调、眼神向全班同学暗示,使全班同学也以自己的方式鼓励他们,在这种气氛下,使他们逐渐克服心理障碍而发挥出自己最好的说话水平。

六、鼓励创新

在“一分钟讲话”训练中,有些同学大胆创新。如:有一个学生为了使大家更明了她将介绍“花儿为什么这样”,预先画了好多张色彩鲜艳的“红花图”。还有个学生为了更清楚地向同学们说明为什么熟蛋可以站立,也先在黑板上画好了物理图。还有个同学在说话时,手里拿着一本电子书,一边翻动,一边用自己组织的语言从封面到内容向同学们介绍此书,最后还对这本书的缺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凡有创新的学生,我门都要大力表扬并加以鼓励。

七、问题及纠正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地对待“一分钟讲话”训练,但也有少数学生敷衍应付。曾有一个学生以极流畅的语言并辅以手势,把他们班前一天与兄弟班的一次球赛,精彩地说了出来,他得到了“一分钟讲话”全班第一个满分。不久又有一个同学把他们宿舍新发生的事说出来,效果不错,我也打了满分。就此,少数不愿花工夫找材料的学生,以为有空子可钻,可以事先不作准备而临时随便乱说。开始我当作偶然现象原谅了他们,仅仅从说话内容、效果上扣了分。但几天后,我发现问题逐渐严重了,此风不可长。于是对这种马虎态度及时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再次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我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为了保证“一分钟讲话”的质量,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说话内容仍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当然并不排除自己组织的材料,但绝不允许马虎应付,凡采用没经过充分组织、精心加工的材料,一律打零分。自此之后,这种歪风刹住了,“一分钟讲话”走上了正轨。如今大多数学生已能大胆、流畅、有礼地用普通话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清楚地说话了。

说话训练贵在坚持,但要想坚持下去,必须做到:方法求变,内容求实,形式求活,手段求新。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究,切切实实地把“一分钟讲话”训练落到实处。

摘要:课前“一分钟讲话”训练是说话训练的有效的形式。训练中语文教师应抓好“讲话前动员、材料准备、学生支持、评分激励、帮助学困生、鼓励创新、问题及矫正”等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训练,一分钟讲话

参考文献

[1]谷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J]群文天地2013(7)13-14.

篇4:科学活动《体验一分钟》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实际出发,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内容,以“生活故事引入——初步感知——感性体验——理性体验——回归生活”的形式层层推进。活动中,采用“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了孩子认知、理解的方式和心理特征,整个教学活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的。

一、游戏活动,让抽象概念更形象(突出一个“趣”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有趣。我们在进行《体验一分钟》这个活动时,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时间的长短,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形象化、生活化。通过游戏《木头人》让孩子保持动作一分钟和观看动画片一分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真实体验了“由于一分钟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不同,每个人的心情不同,对一分钟的体验和感受也不一样。”游戏《夹珠子》结合“记录表” 分析前后两次不同游戏结果的原因,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验了时间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学会了珍惜时间。充分的游戏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置身于情趣盎然的情境中,而且让枯燥的、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从孩子们课末的表现中,我们知道他们对于一分钟已经由开始的模糊变得有了初步的体验。

二、实践体验,让数学活动更优化(重视一个“实”字)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因此,要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实践体验的过程,让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呈现在他们的眼前。在“夹珠子”活动中,我提供了大托盘、小托盘、筷子、珠子。这个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说,难度不大而且能够反复使用,一分钟以内只要抓紧时间,是可以完成很多的,并且利用记录表,记录孩子完成的个数,加以量化,让幼儿能清晰的进行前后的对比。通过一轮又一轮有趣的游戏体验,幼儿充分与材料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三、师幼互动,让教学活动更有效(注重一个“活”字)

教育教学的过程,不应是单纯的教师教或者是单纯的幼儿学,而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我时刻注意师生的互动过程和生生的互动过程。在游戏《夹珠子》环节,当我请孩子们讨论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做的多时,幼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投入,很有效,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到要珍惜时间,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就。

四、多媒体辅助,让教学活动更生动(体现一个“新”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灵活化,而且可以大大弥补挂图、贴绒等教学手段给数学活动带来的局限性、不便性。“生活故事引入”环节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真实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直接引入活动;“初步感知一分钟”环节通过观看课件跟着秒针数一圈,知道一分钟有60秒,并清晰的观察到了秒针和分针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孩子们兴趣很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乐此不疲。

透过这一个个精彩的场景和画面,我既感到欣喜,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和困惑。

1.预设和生成的度该如何拿捏和把握呢?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单一性。活动中,各个环节也做到了秩序井然。但我在想,这样的安排稳是稳当一些了,预设的功夫是做足了,可生成呢?课堂那些无法预约的精彩呢?这些,可能因为我的“稳”字,让许多可能生成的课堂资源不能很好的展示,白白的扼杀在胎腹之中。比如在“猜测一分钟能做什么?”环节中孩子的回答各种各样,我是否应该给孩子验证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通过验证发现自己的想象与实际操作的差别。

2.评价怎样才能评到点子上?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点到点呢?如一个孩子用手比划出一分钟的长短,我只是说:“说得真好!”其实我可以进一步的评价:“你的表示方法真特别”。而且在对幼儿的评价时,我的评价语也有点不够简练,不必要对幼儿的回答做进一步的深入点评,而只需要引导:“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篇5: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

另外,创设各种有趣地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1、读书,一分钟大约阅读多少个字;

2、写字,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

3、背口诀,一分钟大约能背多少句乘法口诀;

4、做口算题,看看自己一分钟能做多少道口算题;

5、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估计一下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孩子们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体验一分钟的长度。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又有了新的体验。

最后,让学生了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例如:一分钟,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一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800个字; 一分钟,人大约可以走80米。;一分钟,汽车大约可以跑1200米;一分钟,激光大约可以走1800万千米。从而让学生感知一分钟的重要性。

存在的不足:

1、上课比较粗糙。课已经上完了,但学生的1分钟还在老师的计时表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1分钟,还没有内化。

2、课堂语言的描述不够精练,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篇6:一分钟的效果教学反思

小班的综合活动“穿彩衣”正在进行,孩子们拿着彩纸撕着、剪着。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完成作品。一个小男孩拿着完成了大半的作品犹豫着,最后终于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老师,等我一会儿好吗?”年轻的教师略微停顿了一下,马上轻轻地对他说:“好的,我们等你一会儿。”教师边招呼孩子们相互介绍作品,边用眼神鼓励男孩加油。男孩投入地操作着,可能由于着急,他的手有点颤抖。大约过了一分钟,男孩终于完成了作品,他兴奋地高举着自己的作品跑向教师:“老师,我完成了。”年轻的教师回应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男孩的笑容灿烂无比。

这一幕让我感触很深。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此类情景屡见不鲜:操作活动中,对动作较慢的孩子,教师最常说的是:“等有时间的`时候你再做完它好吗?”一句话使孩子显得十分无助;游戏中,教师一声“活动结束了,赶快把东西收拾好”让孩子的兴趣顿时消失;问答环节中,有的孩子站起来因紧张一时说不出答案,教师的一句“请先坐下,等想好了再回答”让原本忐忑的孩子欲言又止。今天,这位年轻的教师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体验到了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快乐。

篇7:二年级《一分钟》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一分钟》这一课。上课时,我掏出一块手表扬了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节课有多长吗?”孩子们齐声回答“40分钟。”“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答。我说“这样吧,你们闭上眼睛,我来计时,感觉一下一分钟的长短。”于是,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等待一分钟的结束。

教室里静悄悄的,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问孩子们对一分钟有什么感受。有的说一分钟有点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我让大家选择一件事来做,看一分钟能做多少。

篇8: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学,公开课,反思,培养目标,“文”“道”统一

学校安排我执教公开课, 根据教学进度选定的授课篇目为《记念刘和珍君》。对于这一课我感觉比较熟悉, 有信心讲好。我先就敲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1.把握领会文中作者的感情;2. 理解品味有深刻含义的语句;3.分析刘和珍人物形象。心想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再结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对作者的理解, 处理好这一课应该没有问题。然而, 问题恰恰出在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

因为公开课只有一课时, 我就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并结合高考能力要求, 重点训练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有文章内容梳理, 有人物形象分析, 有高考能力点训练, 严格遵循七环节教学模式, 时间把握也恰到好处。课后我带着紧张的心情去倾听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评价, 当听到一位老师说“如果不能深入剖析文中作者的满腔悲愤, 只是训练应试能力, 无论如何有点愧对先生。”是的, “愧对先生”打破了我所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后边所有的批评或赞扬全都不那么重要了, 我执教这节课这么讲, 实在无颜以对为唤醒麻木国民而一生呐喊的先生。这也是我在备课时遇到的瓶颈:就是人物形象分析之后, 还有想说的话但不知道怎么说, 除了做题训练以求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就没有再深入地想下去。

反思发现, 在重视高考能力复训练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并改造世界。

经过七年的历练, 我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了高考的脉动, 并开始朝着急功近利的方向倾斜。然而, 这次执教公开课“愧对先生”唤醒了我。

记得刚毕业时, 我曾怀着恭敬虔诚的心情去传达先生对世人的或告诫, 或警醒, 或鞭笞, 或砥砺的。在讲《祝福》时, 我先播放《祝福》电影中结局片段, 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 创设氛围,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之后, 我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为什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着, 我与学生一起探究, 走近鲁迅, 走进《祝福》。中间穿插课文精彩片段的表演, 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最后, 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逐步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身上既有共性 (勤劳、善良、质朴) , 又有着自己的个性 (顽强、倔强) 。祥林嫂守寡不成 (遭劫被卖) ———守家不成 (丧夫失子) ———守命不成 (赎身行乞) , 是一个不幸的女人。那时的课堂是不受拘束的, 尽情引导学生在或优美怡人, 或警醒心智的文字里畅游,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堂, 让学生变得理智而充满诗意, 有远大的理想又能脚踏实地, 有一颗能感知四季、敬畏生命的心。

今天, 我在备教鲁迅先生的文章时, 锁定的目标唯有贴近高考能力, 唯有被肢解出来的所谓的有效信息, 还为此洋洋自得, 觉得如此训练, 学生定能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至于文章之外的深意, 至于情感目标就忽略了, 反正试题答案是没有感情的, 考试分数也是铁面无私的。是的, 我也开始直觉地认为, 只要有高分数, 学生未来的路必将宽广平坦, 将来就会有幸福。所以教育变成简单、机械地追求表面化的分数, 偏离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基本特性。忘了在“分数”之外, 有许多无法考查或考查不可能充分的东西, 但对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却至关重要。如对生活的热爱, 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开朗活泼的性情……

由此想到严凌君老师的一句话“这个时代叫嚷埋怨只嫌太多, 缺少的是行动。我们等待着自上而下的指令, 却忽略了人人可为的自下而上的变革驱动。”抛开分数、升学率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束缚, 带着天真可爱的学生走近大师, 寻找精神导师, 构筑年轻生命牢固的精神家园, 和学生们一起在有星有月、有花有草、青山绿水的世界里, 领悟屈原的高洁浪漫, 李白的狂放不羁, 杜甫的忧思, 李煜的赤子之心和亡国之恨;和学生们一起去追索郁达夫对故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 去探讨朱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心情, 去享受李乐微为我们营造的空中楼阁的灵动和活力;领略庄子对生命的拷问和机智的谈吐, 去追寻孟子散文中原始的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

篇9:语文《一分钟》的简短教学反思

在2008年的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赛中有这样一道考核选手综合素质的题目:一分钟命题作文,选手必须围绕给出的某一个命题在一分钟内完成口头作文,在这个比赛环节中我们看到余秋雨先生的精彩点评,评论优秀的选手如何紧扣文题有新意的有深度地展开作文,也评点了有缺陷的文章如何脱离命题,这个考核虽然简短,但是我们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选手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急智等。看到这个比赛项目,我受到很大启发,像这样有着多种功能又十分方便的学习训练方式完全可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使用,后来我在这个想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深深感受到“一分钟命题作文”大有妙用。

一、“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基本做法

审题难,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题目,学习程度低的学生常常难以把握命题的要求,而“一分钟命题作文”就像一个阶梯,写好大作文做准备,而且平时教学操作中十分便宜,可行性强。基本步骤参考如下:

(1)教师准备好命题,三个左右任学生选择。

(2)可以提前一天或十分钟告诉学生题目。

(3)提醒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围绕题目展开叙述,注意点题,符合一分钟时间限制,写出新意,写出深度等。

(4)学生准备阶段。

(5)用推举或抽签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脱稿“一分钟命题作文”演讲。也用分组PK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等。

(6)师生点评讨论每一篇文章。

(7)总结或归纳。

基本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原则就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能力。

二、上“一分钟命题作文”课难在哪里,亮点在哪里

作为一节口头作文课当然学生要当堂作文,教师要即时评讲,上一节这样的口头作文课,对教师来说省去了课后的改作文之苦,但也并不意味着上好这样一节课就很轻松很容易,它也有着潜在的难度,当然,如果这个难度处理好,就会在课堂中呈现出很多亮点。

1、点评很重要。点评要及时。学生口头作文完后,教师须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这个点评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口头作文与普通的堂上作文很大的区别就是作文的学生能够马上得到老师的分析,及时的点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效率更高。传统的堂上作文,学生写作完成作文,常常要等到下一节作文课才能评讲,学生往往会对这篇文章失去热情,甚至是遗忘,对老师的评奖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收效很低,而一分钟口头作文则改善了这样的弊端。

点评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当然要评讲,但是,一分钟口头作文本身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和提升思维的活跃程度,如果在作文评讲时成了“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受到遏制,应此在作文点评环节,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在作文点评的形式上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对文章的评价能力。在评讲作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有教师评价式、同学评价式、对手互评式、自评式;讨论评价式、评分评价式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学习的互动中能锻炼自己的文章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方向是关键。像这种讲究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的课程,教师常常会认为只有在尖子班、重点班,才能上出“像样子”的课来,如果是差生,作答的文章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点评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一个重点班上课的确会出现很多好文章,通过演讲、点评和讨论,同学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在他人身上也可以获得很多启发,这样的课可以上得很精彩,应该说在这样的班级上一节成功的课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普通班,同样可以上得很精彩。如果你的学生在口头作文时做的文章不好,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自己基本想法的基础上如何把这篇文章经修改后转为成功的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底和能力,而这样的修改文章训练给学生的学习写作启发也是很大的。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引导过程中可以以教师指导或师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例如我让学生做过的一个题目“一个人的精彩”,这个学生上台回答内容很简短,就说了自己很喜欢写日记,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他往往会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排解,感觉就是自己喜欢写日记然后就没有了。于是我引导学生像这篇文章应该接下来写自己在如何日记里建立了一个平衡的、丰富的、多彩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写着自己成长的印记,这个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一本书,是一个首歌,他属于我一个人,在日记的世界里,我咀嚼人生百味,我感受一个人的精彩。这样一来,这篇文章就完整了、点明题意了,写出深度了。这位学生听完我的点评指导后,说自己终于明白原来文章是这样构思的,原来模糊的想法一下子清晰了,很有收获,同时也明白了自已的想法并不是无用,经过修改也可以成为好文章,受到很大的鼓舞。

3、发现亮点是智慧。在教师的点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文章的亮点,这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也是需要的,但是口头作文的点评要求教师在学生演讲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要做出分析评价,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反应能力,这比普通的作文批改要有更多的智慧。

例如,在一次的训练中,有一位学生用“第一次上台”为题目做口头作文,他就是讲了篮球赛输了的事。他的主要内容是:昨天是我们班的篮球赛,那是我第一次上场,可我实在是太没用了,身为队长的我没有带好球也没有传好球,整个人也失魂落魄似的,我第一次上台班级的比赛就输了,我感到十分难过和自责,可是后来,同学们没有责怪我的鲁莽,而是安慰我鼓励我,我得到了关怀和问候,第一次上台,我面临的是失败的打击,但却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阳光温暖,第一次上台如此难忘,感谢大家!这位学生在演讲这篇文章时可以看到是一篇即兴作文,他讲这篇文章时自己已经哽咽落泪了,而听完演讲后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看来同学们被他深深感动了,感动之余还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被打动,掌声背后有什么启示?于是我对这篇文章做了点评:1.这篇文章十分扣题,“第一次上台”首先作者对上台的理解是多元化的,上台可以是讲台,可以是舞台,可以是一次新的场合,而作者的解释是篮球赛,这是符合题意的,而且很灵活,很聪明;2.文章很有真情实感,作者是用自己的真情来作文,所以也能打动读者;3.文章很深刻,“第一次上台”本是件失败的事,却因为集体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使这个不愉快的第一次变成了幸福的第一次,表现出团结精神和力量是人间美好的情感。

后来又有一个学生写篮球赛输了的事。命题是“我终于笑了”,这位学生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上周的篮球赛结束了,我们班输了,我们全班都沉浸在失败的沮丧中,但这两天,同学们在失败渐渐振作起来,大家都说,我们不会轻易被打败,等期末考完试我们再挑战过,我听了,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团结、向上、永不言败的集体中,我为这个集体感到骄傲自豪,我终于笑了。乍一听篮球赛,大家以为是老生常谈,实际上这篇文章很有新意,于是我点评说:这篇文章也谈到了篮球赛输了的事,但却在“老调”中挖掘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我看到一个处于劣势的集体如何振作,如何不断争取永不言弃,我为这样的集体感到骄傲,我被这样的精神感动,所以原本沉浸在失落中的我终于笑了。作者很突出题目的要求,就是“终于”二字,有转折意味,也表明了事件有特殊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理解得很透彻,因此文章很切题。

三、“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其他妙用

“一分钟命题作文”并不是仅仅用在作文教学,同样也可以用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课教学中,通过关键词提炼法,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对文章的分析或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就用“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在准备阶段,我给学生三个题目:孔乙己是个______人、孤独者、游戏国里的看客,学生任选一个展开一分钟口头作文。之所以定这个题目是原因的。“孔乙己是个______人”这个题目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分析和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小说文本有认真和多元的阅读,例如一分钟作文里就有各种答案,有的说孔乙己是麻木、不觉醒的人,他是热衷功名利禄的人,他是穷困潦倒,但又好吃懒做的人,他是个死要面子,而且又自欺欺人的人等等,其中就有不少是针锋相对的想法,但不管是怎样的说法,关键是紧扣文本和自圆其说。鲁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孤独者》的文章,再看鲁迅的作品、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以及鲁迅本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孤独”情愫在鲁迅作品的意义,因此我定的第二个开放性议题是“孤独者”,在这个题目的作文,学生有很深刻的解释,有的说鲁迅是孤独者,孔乙己是孤独者等等,每一个不同的解释都仿佛看到学生在探测鲁迅作品的本质和窥视自己的灵魂。第三个题目是“游戏国里的看客”,“看客”是鲁迅作品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对“看客”的讨论可以深入理解鲁迅创作的深沉目的。

用“一分钟命题作文”形式开展阅读课教学中关键是命题的确定,在这点上,普通的口头作文就没有这样讲究,而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好的命题可以贯穿作品,这个题目就像一把钥匙,学生拿着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一道道神秘之门,进入作品的精神世界。

篇10:一分钟教学反思

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一分钟教学反思

通过《一分钟》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阅读对话理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2.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篇11:《一分钟》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一、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时间:

课本第-页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一分钟》

思考:那个青年人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课《7 一分钟》

看配音课件动画片或图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圈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二)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

(三)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读错?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这些生字?

(四)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四、感悟课文,明白道理。

(一)读课文,讨论。

1、读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来把它读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学生找出来的这几句重点句。

(二)学生表演读全文(先自由准备,再上台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练习: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一)用开火车读,做送信的游戏,猜字谜等多种方法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共同做组字,组词游戏。

如:口—合—哈(哈欠);门—市—闹(热闹)

二、指导写字。

(一)整体观察,找出规律。

(二)按照规律,有代表性地指导哈、闹、迟三个生字。

(三)师范写,学生跟写。

三、再读课文,拓展练习。

(一)读课文,小结。

(二)拓展练习。

1、课文开头老师讲的《一分钟》的故事中,那个年青人通过本杰明的教育,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把握住生命

的每一分钟,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一生”的道理;课文中《一分钟》的故事,也使我们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模仿这两个《一分钟》的故事,也来编一编第三个,第四个《一

分钟》的故事呢?

2、元元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元元明天会怎么做呢?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

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3、学生自主选择《一分钟》或《元元的明天》,编写故事。

4、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

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

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

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

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

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

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

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时间就是金钱。 ——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英)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2

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下面我以二年级《一分钟》的教学来谈谈本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得与失。

一、课堂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更清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简单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从而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并不明确,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了。这节课中我保证每一组的同学都清楚了所学习的内容后在组织他们开始学习。因此,每个小组的学习效率明显的提高了。

2.小组成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再讨论、交流,不说的同学从来不说,而且他们也不听别人在说什么,似乎小组合作学习跟自己没有关系似的。本节课中,老师帮助各小组明确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比如:谁负责组织,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来。这一以来,课堂气氛明显地活跃了很多,学习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3.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乐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中,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小组在汇报学习结果时,每个小组都说出了自己小组的看法,并且汇报的同学表达的也非常清楚,老师相机表扬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老师在小结时,把每个小组合理的观点总和起来,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更加全面了。同学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居然说出了:人多智慧广,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本节课中还需改进的方面

1.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为了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让小组成员尽情地讨论、交流,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明确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效率。

2.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我对于每个小组做出了简单的评价,而对每个小组的成员的评价不到位。最主要的是我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通过《一分钟》这节课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同时我还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给了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可以帮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争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3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本课时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长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识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为了让学生快速并且有意义的识字,我设计了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去掉拼音认识生字,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在句子中认识生字四个环节,并且还设计了3个游戏环节巩固生字。学生在本节课上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度较高,认识生字效率比较高。

2、课堂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在一节课上是比较重要的,一句话一个词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在课上,我尽力地运用各种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以及赞扬学生,并且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神面貌。

教师走进教室的精神面貌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你的心情好与坏学生都能够从你身上感知出来,所以不能带着任何负面情绪上课,并且在课上还要富有激情,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在这方面,我做的比较好。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堂导入。

本节课我一一个游戏导入,虽说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与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衔接的不是很好,甚至没有什么意义。

2、时间分配。

在时间的分配上没有把握好,在识字部分花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本来设计的将生字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环节没有完成。

3、组织课堂。

虽说学生在这节课上参与度较高,但是在关注学生,组织课堂方面没有做好,甚至没有花费时间在课堂管理上。

这一节课,让我收获颇多,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让自己看清了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4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核心,作了如下尝试。课前,我首先把本课的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内容如下: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自读阅读链接,理解课文题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钟是指6月30日23点59分—19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指名生答: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了解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图。

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

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由读,比较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使读的层次性不断地推进提升,学生在读中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顾香港屈辱历史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就在这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学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那深入骨髓的伤痕”、“那铸进我们灵魂的血和刀光。”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读中解惑,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浮想联翩,他们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现场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情感积蓄,让学生的表达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时,学生谈的特别好。学生逐渐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5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今天早上我和陶老师争吵。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甚至还有孩子忍不住问我: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争吵啊?于是我笑着揭晓答案,有一道题引起了我们两个老师的争吵:一 = 20 我板书在黑板之上,孩子们立即轰堂大笑,一个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语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数学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一’里面有一个‘1’,‘20’里有20个‘1’,不可能相等。”??孩子们从语文和数学的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小朋友站在我这边。这时,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更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这时,我欣喜地发现,好多孩子是一边读课文一边露出微笑的,这抹笑不是因为他正和同学偷偷地玩,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学习的快乐!

读完课文,很多孩子对我喊着:我发现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种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多睡)(迟到 )

一分钟=(导致) 20分钟

借助板书,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出来,在轻松的学习下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入情境,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时,我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感受正在贪睡时,闹钟突然想起,自己的讨厌,读出了元元的庸懒。元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过十字路口了,结果这时,红灯突然亮了,这时候,你在想些什么?”生:“我好倒霉啊!”“天哪,红灯啊,你怎么偏偏这时候来啊。这下我要迟到了吖!”是啊,所以他叹了口气,还没等我说完,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苦着脸,“唉!”这时,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这个闪光点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朗读时,可以把这个“叹气声”读进去,竟读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二十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 )个绳,能踢( )个毽子,能写( )个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6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

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 我扮演成元元,让学生想想,你想说什么?怎么说?当然,我是可以替元元直接和学生对话的!下面是我和学生的对话:

学生:“元元!你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

我:“因为我想多睡一分钟!”

学生:“那你知道吗?就因为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啊!你后悔吗?你要学会珍惜时间啊!”

我:“当然了!我决定以后不贪睡了!谢谢你的提醒!”

学生:“不用客气!”

……

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7

《一分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我让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三、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差点的学生根本没参与进来。

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8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又以“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 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中,引导的不太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受一定的限制,朗读的能力及激情都不够,有待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续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想想看,今天元元还会迟到吗?他会怎么做呢?请你接着往下写)由于前面学生已经阅读理解得比较到位,所以在续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在续编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时间。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这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在教学当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想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9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的时间的宝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就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本课首先是以游戏导入。做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上课伊始让学生做“一分钟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借机引出课题。在指导文章分析和朗读这块,抓住元元迟到原因为本文的线索,再利用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重点。重点指导朗读,最后结合故事续编“第二天的元元……”以及课外实践“我一分钟能干什么”,在课堂的结尾,又通过几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最后突出中心,得出结论,让孩子明白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整节课下来,我特别感谢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们,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听课、评课,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自己心理素质差,缺乏上公开课的经验,本来很完整的教学流程,结果漏洞百出,留下了很多遗憾,所以这堂课的效果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特别是引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本来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由于过分紧张,导致说话语气生硬,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还有就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自己的语言还存在很大欠缺,致使整节课不连贯,看起来想一盘散沙。这也是自己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本次讲课,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让我确定了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钻研,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教育, 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10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我自认为讲得还算成功。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采用了抓重点,训练写作的方法,这方法易操作,能落实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朗读出感情,写得非常精彩,我觉得我有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我把课堂的评价语言作为我指导朗读教学的有力工具,是学生既感到激励,还给别的学生以思考和启发。我能把自己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融合,我觉得更容易指导学生去学习。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没有杂乱的环节,没有盲目的训练,只有有效地设计和可靠的训练,今天我做到了,我上了一节“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我很欣慰,这是我一直追寻的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中我存在好多问题。导入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整个课堂不太活跃,板书中“1=20”的数学算式没有等进一步的给学生解释说明,我应该强调这个算试只有加上多睡,迟到这样的条件才能成立。在评价学生续写的故事的时候,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准确用词,好几位学生说道“元元第二天到校不早也不晚”,我应该恰当点出不早也不晚就是“准时”。没有把握好最后一分钟,下课的时间,还犹豫不定的多知道一个写字,如果调整一下策略也许恰到好处呢!

总之,沿用着有效的方法,改进着不足之处,我和学生的语文课堂会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风采和特色!

人教版《一分钟》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一分钟》这一课。上课时,我掏出一块手表扬了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节课有多长吗?”孩子们齐声回答“40分钟。”“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答。我说“这样吧,你们闭上眼睛,我来计时,感觉一下一分钟的长短。”于是,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等待一分钟的结束。

教室里静悄悄的,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问孩子们对一分钟有什么感受。有的说一分钟有点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我让大家选择一件事来做,看一分钟能做多少。

上一篇:苦的周记下一篇:登记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