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讲稿十分钟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试讲稿十分钟

小学语文试讲稿

环节一:导入新课(谈话、联系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谜语)

1、师:同学们,阅读就是一次旅行,在文字之旅中,我们有时候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有时候领领悟到隽永的生活哲理,那今天我们再次打开书本,进行一次文字旅行,看看,这一次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2、师:同学们,请抬起头,看看老师写的课文题目,请你来读一读。(板书)

3、师:嗯,那么你想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什么?/读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4、……

5、师:了解了几位同学的理解,现在请同学们带个你们各自的体会一起读课文题目。

环节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检查初读效果

1.师:请同学们端起课本,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是借助身边的工具书自行解决)*****起

2.大家读得可真认真啊!同学们抬起头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请你读,老师喜欢你读词语的节奏感,但是有一处错误,哪位同学听出来了?你来说,对,应该读漂流,不要读成四声(漂),漂组成词语漂亮,跟老师读一遍,漂流。 3.来,你继续,好,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4.看来字音大家已经不成问题了。大家觉得课文生词中哪一个最难记?你来说,你认为“滚”字最难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记住这个字,注意这个字的结构。大家记住这个字了吗?(板书)

5.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请你!真不错,你是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想想还能不能更简单些,请你!嗯,更简单了,你真了不起,把这么长的文章读成了一句话。)(课文中有一个句子,也概括了课文的内容,齐读)这篇课文描写了**哪些特点?对,是****(板书) 环节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师:同学们读一读你们最欣赏的部分,找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划出来,谈谈为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表现出********,找出文中的描写。) 2.师:这个同学最快举手,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3.师:(手指大屏幕)现在请大家来读一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你说,你仿佛看到了********,这叫做*****;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来说,你听到了*********,这叫做******。

4.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领略一下****风采?请看大屏幕。如果此时你就站在河岸上,感觉如何?你来说,你害怕的都发抖了!这叫做胆战心惊!同学们,带着这些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起 环节四:熟读陈述,拓展延伸 师:大家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1.指导朗读与背诵 2.仿写片段

3.续写(想法、感受、我想对……说……) 4.拓展阅读(比较阅读)

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同学们,这八个字不仅仅是**的精神,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的形象能给人们带来启迪和鼓励。愿同学们像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 环节五:布置作业 1.背诵优美的语段

2.收集相关作品,读一读,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第二篇:小学语文万能试讲稿

朱槿家小学语文教师从业资格证万能试讲稿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朱槿姐姐。本人是非师范类科班出身,却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已经顺利拿到教师从业资格证,现在将本人总结的试讲套路分享给各位师弟师妹们~(古文诗词除外)(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例:

《赵州桥》

随便你抽到什么,不重要,小学语文就是考你教写生字、教读、假如你抽到的就是赵州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程度):学习生字,会读、会认本文中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次学习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或者掌握哪些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制定本节课内容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通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激发......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课堂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学重心与前面知识的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学生得到及时帮助及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抽象、离学生学习中普遍、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过程太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作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种类有很多,我选两个比较常用的)

1、讲授法:通过讲授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以引导

2、读书指导法:通过读书指导法,教师组织、学生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

四、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有以下4个基本环节)

1、新课导入

2、新课讲授

3、巩固提高

4、小结与作业

五、板书设计

详案:

同学们好,上课啦!请坐。

上节课呢,我们学习了《西沙群岛》(随便编个课题吧,我也不懂赵州桥上一篇课文是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之前学过的课文呢,在难度上会有所增加,大家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来学得更好吗?(万能的激情导入) “有!”

好的,谢谢同学们这么热情,让我们一起加油来学好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讲难读、难懂的字,用我们手上的小铅笔把它标划出来,好,开始(转身写课题)。 同学们都读完了吗?有哪些字不会读呢?举起小手让老师看看呀!

好,你说,嗯,第一自然段第一个字,济字(记得配肢体动作及面带微笑的表情); 还有吗,嗯,你们说第二自然段第二个字,匠字; 还有哪些字,好!第三自然段第三个字,砌字; 还有吗?好,第四自然段第四个字,横字!

2 还有吗?好的,没有了,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四个生字,同学们知道济字是什么结构吗?嗯,你说济字是左右结构(转身板书写笔画,提醒同学们写这个字的时候改注意容易错的地方),好,说的真对,请坐,济,济。。。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三遍,济济济,注意看老师的口型,。

好的,学习了这四个生字,老师想叫同学上黑板听写,有哪位同学愿意的吗?举起小手让老师看看。

好,小明,你来、小红你来。 老师读,你们写好吗?济、匠、砌、横

好,写完了吗?老师想叫一位小老师来改改,小明和小红有什么错误,有谁愿意的吗? 好,小朱,你来。

嗯,小朱说小明的济字写错了,左边的三点水写成了两点水,嗯,小朱同学把老师教的都写对了,老师发现小朱同学不仅认真听讲,而且非常仔细,我们给小朱鼓鼓掌。 (一般还会考你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大家参照自己写的课件)

好,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对这篇课文有所了解了,那么这篇课文给了大家怎么样的启示呢?

好,小明,你来说。

嗯,小明同学回答得十分准确,无可挑剔,大家给小明同学鼓鼓掌。

好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先学到这里,那么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到课文里,去感受文章的魅力。 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十五分钟试讲稿

15分钟试讲稿

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呢,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叫李冰,14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今天想应聘咱们新东方小学数学老师的岗位。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讲课环节。

大家平时做五大名校的试题时,会经常遇到排列组合的题型,我想先问一个同学,你所理解的排列组合他是什么含义呢,(这位同学,你说一下)。。。。。。。。。。。。。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对,排列组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老师上小学的时候呢,因为个子很小,经常被你们老师的老师排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上,又比如你们表演节目的时候,老师会挑几个唱歌比较好的表演合唱,跳舞比较好的会表演跳舞。那么什么是排列组合呢,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排列组合与古典概率论关系密切。

我们就以一道题为例, 这道题是从1到100中任取两个数,要使他们的和必须大于100,问总共有多少种方法? 这道题呢,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取的两个数都大于50时,则有C50 2种

共1225种 当取的两个数有一个小于或等于50时 当第一个数

选1时,只能选(1,100)

共1种

选2时,选(2,99

2,100)共两种

选3时,选(3,98

3,99

3,100 )共三种

。。。。。。

选49时,选(49,52

49,53 。。

。。 49,100)共49种

选50时,选(50,51

50,52

50,100)共50种

则共有1+2+3+。。。。。+49+50=1275种 当两个数都小于50呢,他们的和不能大于100

综上所述

共有

1275+1225=2500种

大家再想一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思路吗?

这道题呢,还可以这样考虑,我们取得两个数当中,必定有一个是小的,有一个是大的 选的小的数是

1 时

(1.100)一种

2时

(2.99

2.100)两种

50时

(50,51 50,52

50,100)五十种 51时

(51,52

51,53

50,100)49种 98时

有 (98 99

98 100)两种 99时

有 (99,100)一种

则共有

1+2+3+........+50+49+48+47.....+1 (1+2+3+.......+49)*2=2450

+50=2500 种

那么这道题呢,我就讲完了,下来我给大家出两道题,大家课后再用这种方法算一下

下节课老师要抽查的哦 第一道题:在1~99中,任取两个和小于100的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第二道题:在 1,2,3,4,…100这100个数中取出两个数,使这两个数的和能被4整除,最多有______种不同的取法. 这节课就快要结束了,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就给同学们讲一下老师的一个经历吧,至于为什么想从事这份职业呢,是因为我们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 俞敏洪老师

,他一直是我的偶像,看过他的好多精彩视频。尤其是那篇 人的生活方式对我的影响很大,曾经大学一段时间,每天都会读一遍。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一棵树的种子,你你依然可以吸收泥土的养分,中间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向,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可能会是泥沙,你有可能像泥沙一样,慢慢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你也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当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时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奔向大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第四篇: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试讲稿

一、复习生字,书写指导

(一)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十分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二)认读生字(卡片出示)

米 总 间 据 分 豆 端 念 粽 节 带 知 肉 开火车读,组词,齐读。

(三)指导书写“真、豆”

1.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特点,观察“长横”的写法。 2.观看微视频(书写示范)。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理念:生字词语的复习是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巩固,可以有效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为新授课扫清障碍。本课写字在第一课时基础上选择“真、豆”两个字进行书写指导,因为这两个字都有长横,为此书写指导抓住长横书写特点进行。并且通过微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观察特点,观看视频,书空练习,提笔写字四个步骤,把一年级的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二、聚焦语言,学习表达

导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介绍粽子?怎样介绍粽子呢?

(一)理清内容

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1.用①②③标出几句话。2.思考每句话是介绍粽子哪些方面?

指名交流 (色、香、味) 设计理念:

(二)聚焦”色”

1.指名读,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2.交流颜色词语,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哪个句子写得好。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4.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5.拓展AAB式重叠的颜色词语。(黑黑的、绿绿的、蓝蓝的、黄黄的) 设计理念:本环节主要进行AAB表颜色词语的学习和积累,先找特点,再通过读形式感受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接着通过朗读形式读出这类词语的韵味,最后进行拓展积累,使学生对这类词语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聚焦表达顺序

1.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你从哪里知道?(从外往里)

2.尝试从里往外的顺序介绍粽子。

3.学以致用,学着介绍

要求: 你能学着介绍粽子的方法,按照从外往里或者从里往外的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说一说吗?(也用上表示颜色的词语哦!)

出示西瓜、火龙果„„

西瓜

设计理念:本句话介绍粽子的条理十分清楚,因此在这句话教学时通过朗读关注到描写的条理性,学习从外往里和从里往外的表达顺序,并且能学以致用,通过仿照课文表达方式介绍水果,目的是让孩子学习课文清楚的,有条理地介绍。

三、略学香、味、花样

(一)出示:认真读课文,你知道课文还从哪些方面 介绍粽子呢? 香:

煮熟的粽子飘出( ) 。 味:

剥开粽叶,咬一口,真是( ) 。 花样:

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除了( ) ,还有 ( )和( )。

(二)指名交流,完成填空。

(三)拓展说话: 我吃过的粽子花样多,除了( ),还有( )和( )。

(四)图片拓展:粽子的其他花样和不同地方粽子的不同包法。

四、我来介绍粽子

(一)出示要求: 端午节到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粽子,喜欢粽子,请你向他们介绍粽子。(从粽子色、香、味、花样四方面介绍。) 组长分工,一人介绍一方面

组内练习,把粽子介绍详细 小组展示,把粽子介绍生动

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中国人到了端午节总是要包粽子,粽子是用( )包的,里面裹着 ( ) ,中间有 ( ) 。粽子颜色很漂亮,而且香味十分好闻,只要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 ) 。 粽子的味道也很好,剥开粽叶,咬一口,真是( ) 。粽子花样非常多,除了( ) ,

还有( )和( )。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尝( cháng )一尝我们的端午粽,相信你肯定吃了还想吃。

(二)学生练习,小组展示

设计理念:通过“我来介绍粽子”的形式,让学生把文中的信息进行提炼,让学

生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内容,然后再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拓展资料

1.端午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

2.学生看视频

六、实践活动

1.向大家介绍,推荐粽子。

2.把端午节的故事说给家长听。

第五篇:4.1世界的物质性15分钟试讲稿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4.1世界的物质性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三幅图片, 第一幅:上帝创世说 第二幅:盘古开天辟地 第三幅:女娲造人

我相信同学们对这三张图片都不会太陌生,因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那么在西方流传的上帝创世说。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三张图片有什么样的共同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还是西方的上帝创世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世界是由神所创造的。

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真的由神所创造的?我们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小视频《宇宙大爆炸》,一起来了解一下宇宙的产生。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一下我们的宇宙是不是由神所创造的?我们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观看,我们可以看出宇宙开始于宇宙的大爆炸,据我们最远的星球有360亿光年,太阳形成约50亿年,我们的地球也46亿岁了。生命是由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蛋白质和核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进化和演变而来。

结论;世界并不是由神创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板书:自然界的物质性)

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过渡)自然界不是由神创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发展的,那么人类社会是不是从来就有的呢?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来看一个短片《人类的进化史》

正如视频中播放的那样,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从古猿发展而来的。那么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什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呢? 学生:劳动。 教师:为什么?

学生: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过渡)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从构成上看,有哪些因素构成了人类社会?

学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因素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个方面。 教师:是的,那么地理因素不难理解,包括了气候,土壤,水源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人口因素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方的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人口比例等也是客观存在的。生产方式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论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不能随意改变的,所以,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知识点三: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教学过渡:“人类社会这些客观的事物具有物质性,相信大家不难理解,那么人的意识是生来就有的么?”

这一点现在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起来还有一点困难,在第五课我们将会学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也就是说,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知识点三: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结论: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知识点四:物质的概念:

(过渡)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由此得出整个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既然世界具有物质性,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质呢? ?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注意: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包括意识现象和精神现象。

教师:很好,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个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则说明物质是可知的,(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教师:那么我们哲学上说的物质与自然科学领域所讲到的“物质”意义一样么?

学生:不一样„

教师:是的,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共性,不是只具体的某一具体形态。正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香蕉,苹果,梨等,把他们的共性抽象出来那它们就都是水果。所以说物质是一个概念上的共性即客观性,而不指具体某一具体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抽象概括---物质(水果)

具体表现--物质的具体形态(香蕉,苹果,梨)

练习: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A、日月星晨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电、磁场 E、动植物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经验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课改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