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闫思兰一分钟教学实录

2024-05-04

一年级语文闫思兰一分钟教学实录(精选4篇)

篇1:一年级语文闫思兰一分钟教学实录

一、课前朗读(语文活动)

二、单元整体分析概括,询问学生预习情况

三、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31页,听我认真的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勾画出文章中让你感动的(与作者情感产生共振)地方。

教师认真的朗读完课文,同学们自发鼓掌。

师:我想同学们的掌声,不仅仅是送给我的,更是送给我们的作家都德的,都德写的实在是

太好了,好到我们都忘记了我们是为什么而听这篇文章。我刚刚在读的时候,偷偷地瞄了大家一眼,看一下同学们是否有在勾画文中的内容,但我发现很多同学并没有,但我并不难过,因为这是大家沉迷于文章的忘情的表现。在我刚刚看大家的时候,恰恰是同学们最认真的样子。大家听着这篇文章,心情也随之沉重,有哪位同学在读完之后觉得自己还沉迷在文章中,无法缓过神来的?生纷纷举手。

生1:读完之后觉得文中的老师很爱自己的祖国,请大家看第22自然段,老师已经在在教室里四十多年了,说明老师很爱这里的一切,但是他很快就要和这一切分手了。

师:请坐,我刚刚读到第22段这里也为之动情,比如大家在一个地方待的很久很久,会很舍不得离开,也许大家年纪还太小,还体会不到那种离别的滋味。韩麦尔先生舍不得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还有哪些?

生(多):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院子里的葡萄树,紫藤„„

师:其实这些东西都在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对吗?大家说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微观的,非常细致的描写,正是因为在这个地方待的太久了,才会对这些东西如此熟悉,大家看一下这些这些事物前都有一些细致的修饰:亲手栽的紫藤,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大家有没有用了很久的、跟了自己很长时间的东西?

生(多):用了7年的网球拍、文具袋、书包„„都舍不得扔掉。

师:好的,大家都有深切的感受,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待在这个地方多久了?(学生回答:40年)40年里有多少个7年?大家要用心去感受韩麦尔先生的心情。继续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

生2:我找到的是小弗朗士的心里变化,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前和之后的心情变化。

师:太好了,你的方法非常好,前、后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对比)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来抒情,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达感情。

这篇课文是我们这学期接触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那么现在你们对小说的问题有了简单的了解吗?大家看一下老师用红色字体标出的、非常重要的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师:上学路上,最后一堂法语课宣布放学?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 生1: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都是主人公。

生2: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主人公,因为文章中的很多细节都是围绕着他的描写展开的。 生3:我认为是小弗朗士,因为文章是通过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展开的。 生4:我认为不仅仅只有韩麦尔先生来表达文章的主题,小弗朗士也有。

生5:文章中有很多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作者是通过小弗朗士的心里描写来表达文章的主题的。

师:我非常赞同两个主人公的说法,文章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与小弗朗士的自述撑 起了文章的主题。

大家看文章的标题—“最后一课”,一个来自阿尔萨斯的孩子的自述,文章中有很多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那么小弗朗士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生1:大家请看第__页第x自然段,这里有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情。

生2:大家请看第x自然段,这里表现出了小弗朗士很吃惊、很诧异。

师:小弗朗士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生1: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法语的无限敬意。

生2:从文中的第__段可以看出来,小弗朗士原来对这些分词知识并不是很喜欢,但是现在却觉得像老朋友。

师:小弗朗士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他明白了原来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亡国的惨痛给他带来了巨大震撼,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觉醒。并且,他有一位好老师。 默读课文,标出有关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想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能够表现作品内涵的细节)

生1:文章中第x自然段,对韩麦尔先生表情的描写:脸色惨白„„表达了他对祖国热爱,他上最后一课的心情很难过。

生2:文章中第x自然段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的力量„„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最后一刻的不舍。 生3:第x页第x自然段对韩麦尔先生服饰的描写,表现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课的重视,打扮的很庄重,突出了最后一课的不同,他要向自己的母语告别了。

师:同学们看文中第x自然段: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作者把什么比作监狱的大门?把什么比作钥匙? 生(齐声):把语言比作监狱的钥匙。

师: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含义?(电子屏幕显示答案)

师: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生:因为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同学们要跟韩麦尔先生告别了。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自述?

生:因为通过一个孩子的叙述和觉醒更能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情感。 教师再次点明文章中心,总结问题。

篇2:一年级语文闫思兰一分钟教学实录

这“基本的”“说话的能力”,从语文新大纲的“能力训练”看,要求比较全面。主要包括:说普通话,当众说话,说话的语音、音量,说话者的情感,注意听话的对象、职业、身份,说话的用语,说话的内容,条理性以及如何通过说话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发表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预期的说话效果等等。

如何在课堂上对初中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呢?笔者觉得要使我们的学生一下子达到上述要求是不可能的,但这种训练必须在全体学生中经常地进行,在训练中每一个学生的说话能力逐步提高。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一般进行两项活动,一是在课堂上进行含生字词理解、写黑板字以及说话训练在内的“每日一成语”训练活动;二是占用时间较少的“一分钟讲话”活动。这样,两上学习活动加在一起,每节大约需用五分钟时间。

“一分钟讲话”要求学生坚持“每日一成语”训练之后,每天一人,按学号轮流到讲台旁,将自己事先准备的材料,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用普通话,态度自然,语言流畅,吐字清楚,速度适中,可以借助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用响亮的声音(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讲述出来。一般活动过程如下:

一、讲话前的动员

为了得到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活动之前,我把语文新大纲的有关目的、要求向学生简要介绍。还把我对“一分钟讲话”的设想以及通过活动后,希望能达到的效果都讲清楚。但当众说话需要勇气和胆量,因此动员中的重点是鼓励学生敢于态度自然地站到讲台旁。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和热情鼓励,胆大的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有不少学生仍对当众说话心生恐惧。对前者应当场给予表扬(其实也是为后者树榜样),对后者则给予理解与再鼓励,并安慰他们说:你们之所以还迈不过心里这道坎,可能是你们对自己要求太完美,还要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借鉴、学习、提高,老师会一直期待你们走上讲台。

二、讲话材料

为了配合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我提出要求:学生的说话材料尽可能从课外阅读材料中选出,只要是有意义的,内容不限。可以是文章精彩的一段,可以是小说内容简介或评价,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笑话、趣闻、文学常识、史料、名人简介或评价及科学知识、大自然的奥秘、新闻述评、国内外大事、地理知识……我经过时间测试,材料字数以三百字左右为宜。

三、学生的支持

可能是说话训练前对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每次的“一分钟讲话”都很重视。他们提前在课外阅读中注意积存资料,有的一周前就对着手表测量说话速度以便掌握时间。“一分钟讲话”时间很短,既要求讲话的学生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表达清晰,还要求听话的同学保持安静,要用学习者的心态注意倾听,听的过程中要用审美的心态发现其优点,听完后要鼓掌激励。

四、评分激励

为了使学生重视,“讲话”要评分。评分以鼓励为主。我把每阶段评分标准明确告诉学生(因为标准需逐步提高)。开始时只要材料内容好,说话速度不太快(多数学生说话速度都偏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讲话,语言基本流畅,全班同学都听到,就可以打100分。评分尺度要统一,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五、大家都来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对一些心理障碍特别严重或受生理条件限制(如先天说话声量小,舌根有毛病吐字不清等)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学生,我总是一次次地鼓励他们,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并以音调、眼神向全班同学暗示,使全班同学也以自己的方式鼓励他们,在这种气氛下,使他们逐渐克服心理障碍而发挥出自己最好的说话水平。

六、鼓励创新

在“一分钟讲话”训练中,有些同学大胆创新。如:有一个学生为了使大家更明了她将介绍“花儿为什么这样”,预先画了好多张色彩鲜艳的“红花图”。还有个学生为了更清楚地向同学们说明为什么熟蛋可以站立,也先在黑板上画好了物理图。还有个同学在说话时,手里拿着一本电子书,一边翻动,一边用自己组织的语言从封面到内容向同学们介绍此书,最后还对这本书的缺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凡有创新的学生,我门都要大力表扬并加以鼓励。

七、问题及纠正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地对待“一分钟讲话”训练,但也有少数学生敷衍应付。曾有一个学生以极流畅的语言并辅以手势,把他们班前一天与兄弟班的一次球赛,精彩地说了出来,他得到了“一分钟讲话”全班第一个满分。不久又有一个同学把他们宿舍新发生的事说出来,效果不错,我也打了满分。就此,少数不愿花工夫找材料的学生,以为有空子可钻,可以事先不作准备而临时随便乱说。开始我当作偶然现象原谅了他们,仅仅从说话内容、效果上扣了分。但几天后,我发现问题逐渐严重了,此风不可长。于是对这种马虎态度及时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再次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我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为了保证“一分钟讲话”的质量,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说话内容仍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当然并不排除自己组织的材料,但绝不允许马虎应付,凡采用没经过充分组织、精心加工的材料,一律打零分。自此之后,这种歪风刹住了,“一分钟讲话”走上了正轨。如今大多数学生已能大胆、流畅、有礼地用普通话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清楚地说话了。

说话训练贵在坚持,但要想坚持下去,必须做到:方法求变,内容求实,形式求活,手段求新。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究,切切实实地把“一分钟讲话”训练落到实处。

摘要:课前“一分钟讲话”训练是说话训练的有效的形式。训练中语文教师应抓好“讲话前动员、材料准备、学生支持、评分激励、帮助学困生、鼓励创新、问题及矫正”等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训练,一分钟讲话

参考文献

[1]谷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J]群文天地2013(7)13-14.

篇3:一年级语文闫思兰一分钟教学实录

在2008年的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赛中有这样一道考核选手综合素质的题目:一分钟命题作文,选手必须围绕给出的某一个命题在一分钟内完成口头作文,在这个比赛环节中我们看到余秋雨先生的精彩点评,评论优秀的选手如何紧扣文题有新意的有深度地展开作文,也评点了有缺陷的文章如何脱离命题,这个考核虽然简短,但是我们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选手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急智等。看到这个比赛项目,我受到很大启发,像这样有着多种功能又十分方便的学习训练方式完全可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使用,后来我在这个想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深深感受到“一分钟命题作文”大有妙用。

一、“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基本做法

审题难,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题目,学习程度低的学生常常难以把握命题的要求,而“一分钟命题作文”就像一个阶梯,写好大作文做准备,而且平时教学操作中十分便宜,可行性强。基本步骤参考如下:

(1)教师准备好命题,三个左右任学生选择。

(2)可以提前一天或十分钟告诉学生题目。

(3)提醒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围绕题目展开叙述,注意点题,符合一分钟时间限制,写出新意,写出深度等。

(4)学生准备阶段。

(5)用推举或抽签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脱稿“一分钟命题作文”演讲。也用分组PK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等。

(6)师生点评讨论每一篇文章。

(7)总结或归纳。

基本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原则就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能力。

二、上“一分钟命题作文”课难在哪里,亮点在哪里

作为一节口头作文课当然学生要当堂作文,教师要即时评讲,上一节这样的口头作文课,对教师来说省去了课后的改作文之苦,但也并不意味着上好这样一节课就很轻松很容易,它也有着潜在的难度,当然,如果这个难度处理好,就会在课堂中呈现出很多亮点。

1、点评很重要。点评要及时。学生口头作文完后,教师须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这个点评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口头作文与普通的堂上作文很大的区别就是作文的学生能够马上得到老师的分析,及时的点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效率更高。传统的堂上作文,学生写作完成作文,常常要等到下一节作文课才能评讲,学生往往会对这篇文章失去热情,甚至是遗忘,对老师的评奖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收效很低,而一分钟口头作文则改善了这样的弊端。

点评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当然要评讲,但是,一分钟口头作文本身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和提升思维的活跃程度,如果在作文评讲时成了“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受到遏制,应此在作文点评环节,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在作文点评的形式上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对文章的评价能力。在评讲作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有教师评价式、同学评价式、对手互评式、自评式;讨论评价式、评分评价式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学习的互动中能锻炼自己的文章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方向是关键。像这种讲究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的课程,教师常常会认为只有在尖子班、重点班,才能上出“像样子”的课来,如果是差生,作答的文章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点评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一个重点班上课的确会出现很多好文章,通过演讲、点评和讨论,同学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在他人身上也可以获得很多启发,这样的课可以上得很精彩,应该说在这样的班级上一节成功的课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普通班,同样可以上得很精彩。如果你的学生在口头作文时做的文章不好,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自己基本想法的基础上如何把这篇文章经修改后转为成功的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底和能力,而这样的修改文章训练给学生的学习写作启发也是很大的。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引导过程中可以以教师指导或师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例如我让学生做过的一个题目“一个人的精彩”,这个学生上台回答内容很简短,就说了自己很喜欢写日记,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他往往会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排解,感觉就是自己喜欢写日记然后就没有了。于是我引导学生像这篇文章应该接下来写自己在如何日记里建立了一个平衡的、丰富的、多彩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写着自己成长的印记,这个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一本书,是一个首歌,他属于我一个人,在日记的世界里,我咀嚼人生百味,我感受一个人的精彩。这样一来,这篇文章就完整了、点明题意了,写出深度了。这位学生听完我的点评指导后,说自己终于明白原来文章是这样构思的,原来模糊的想法一下子清晰了,很有收获,同时也明白了自已的想法并不是无用,经过修改也可以成为好文章,受到很大的鼓舞。

3、发现亮点是智慧。在教师的点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文章的亮点,这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也是需要的,但是口头作文的点评要求教师在学生演讲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要做出分析评价,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反应能力,这比普通的作文批改要有更多的智慧。

例如,在一次的训练中,有一位学生用“第一次上台”为题目做口头作文,他就是讲了篮球赛输了的事。他的主要内容是:昨天是我们班的篮球赛,那是我第一次上场,可我实在是太没用了,身为队长的我没有带好球也没有传好球,整个人也失魂落魄似的,我第一次上台班级的比赛就输了,我感到十分难过和自责,可是后来,同学们没有责怪我的鲁莽,而是安慰我鼓励我,我得到了关怀和问候,第一次上台,我面临的是失败的打击,但却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阳光温暖,第一次上台如此难忘,感谢大家!这位学生在演讲这篇文章时可以看到是一篇即兴作文,他讲这篇文章时自己已经哽咽落泪了,而听完演讲后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看来同学们被他深深感动了,感动之余还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被打动,掌声背后有什么启示?于是我对这篇文章做了点评:1.这篇文章十分扣题,“第一次上台”首先作者对上台的理解是多元化的,上台可以是讲台,可以是舞台,可以是一次新的场合,而作者的解释是篮球赛,这是符合题意的,而且很灵活,很聪明;2.文章很有真情实感,作者是用自己的真情来作文,所以也能打动读者;3.文章很深刻,“第一次上台”本是件失败的事,却因为集体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使这个不愉快的第一次变成了幸福的第一次,表现出团结精神和力量是人间美好的情感。

后来又有一个学生写篮球赛输了的事。命题是“我终于笑了”,这位学生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上周的篮球赛结束了,我们班输了,我们全班都沉浸在失败的沮丧中,但这两天,同学们在失败渐渐振作起来,大家都说,我们不会轻易被打败,等期末考完试我们再挑战过,我听了,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团结、向上、永不言败的集体中,我为这个集体感到骄傲自豪,我终于笑了。乍一听篮球赛,大家以为是老生常谈,实际上这篇文章很有新意,于是我点评说:这篇文章也谈到了篮球赛输了的事,但却在“老调”中挖掘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我看到一个处于劣势的集体如何振作,如何不断争取永不言弃,我为这样的集体感到骄傲,我被这样的精神感动,所以原本沉浸在失落中的我终于笑了。作者很突出题目的要求,就是“终于”二字,有转折意味,也表明了事件有特殊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理解得很透彻,因此文章很切题。

三、“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其他妙用

“一分钟命题作文”并不是仅仅用在作文教学,同样也可以用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课教学中,通过关键词提炼法,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对文章的分析或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就用“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在准备阶段,我给学生三个题目:孔乙己是个______人、孤独者、游戏国里的看客,学生任选一个展开一分钟口头作文。之所以定这个题目是原因的。“孔乙己是个______人”这个题目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分析和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小说文本有认真和多元的阅读,例如一分钟作文里就有各种答案,有的说孔乙己是麻木、不觉醒的人,他是热衷功名利禄的人,他是穷困潦倒,但又好吃懒做的人,他是个死要面子,而且又自欺欺人的人等等,其中就有不少是针锋相对的想法,但不管是怎样的说法,关键是紧扣文本和自圆其说。鲁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孤独者》的文章,再看鲁迅的作品、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以及鲁迅本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孤独”情愫在鲁迅作品的意义,因此我定的第二个开放性议题是“孤独者”,在这个题目的作文,学生有很深刻的解释,有的说鲁迅是孤独者,孔乙己是孤独者等等,每一个不同的解释都仿佛看到学生在探测鲁迅作品的本质和窥视自己的灵魂。第三个题目是“游戏国里的看客”,“看客”是鲁迅作品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对“看客”的讨论可以深入理解鲁迅创作的深沉目的。

用“一分钟命题作文”形式开展阅读课教学中关键是命题的确定,在这点上,普通的口头作文就没有这样讲究,而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好的命题可以贯穿作品,这个题目就像一把钥匙,学生拿着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一道道神秘之门,进入作品的精神世界。

篇4:一年级语文闫思兰一分钟教学实录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上一篇:李渊只买500匹马的历史典故下一篇:关于表彰丽水市优秀工会工作者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