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2024-04-17

《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精选11篇)

篇1:《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监利县实验高中

万平方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知道“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在算法概念的表述中,有范围限定词 “在数学中”,因此学习的内容均为数学中的问题.有一个有前缀限制的基本特征词“步骤”,前缀中,“按照一定规则” 指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依据和表达方式,关注的是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也表示算法具有有序性.“解决某一类问题”,强调的是算法适用对象的常态,突出算法的研究价值以及它的普遍适用性,也表明特殊问题的解题与一般问题的算法,存在联系又有区别.“明确和有限”,表示算法的每一步都是明确的、可执行的,总的步骤是有限的.在算法概念中,还特别指出,“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这对高中学习的算法提出了要求,也决定了高中算法学习的范围.即仅提出算法概念,认识算法基本逻辑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计算机能执行的算法程序,能用程序表达算法,让计算机来验证我们解决问题的算法是否可行.在我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设计计算机程序,在设计计算机程序时我们首先要画出程序运行的流程图,使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直观化,使抽象的问题十分清晰和具体.有了这个流程图,再去设计程序就有了依据,从而就可以把整个程序用机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程序框图是我们设计程序的基本和开端,也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算法有三种表达方法:算法的自然语言、程序框图和算法程序.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即算法步骤,是与人的表达最接近算法表达方式;算法的程序表达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但与人的表达距离较远;而算法的程序框图表达能直观、明确表达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又能在前两种算法表达之间架设桥梁,形成编写程序的基础.由此可见,程序框图是算法的直观、准确的表达,是自然语言表达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算法基本语句的基础.程序框图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目标及其解析

[课程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教学目标] 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顺序结构,了解算法的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目标解析] 1.知道用程序框图表达算法可以使算法的结构更直观、更条理、更明确,知道算法程序框图的设计顺序是先用自然语言表达算法步骤,再一一对应的翻译成程序框图,然后仔细推敲,使程序框图简化、细化和精确化.2.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理解算法的顺序结构特征,会正确画出算法的顺序结构框图.3.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算法的顺序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4.认识到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更强调思维的条理化、逻辑化和程序化,更注重问题解决的一般性,初步体会算法思想.5.通过程序框图画法规则的学习,体会程序化、规范化的算法思想,渗透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6.了解算法的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程序框图,可能会感到陌生,因此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举函数图像的例子,让学生感到程序框图并不神秘,让学生感觉到程序框图表达算法更直观、更条理、更明确.2.由于学生对算法思想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从算法的角度给熟悉的问题一个解决办法.但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对很自然的、熟悉的问题不重视,因此要明确算法解决的是一类问题,算法是程序化的步骤,要强调算法适用对象的常态,突出算法的研究价值以及它的普遍适用性.3.由于程序框图是算法的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因此要明确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与程序框图表达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掌握算法程序框图的设计顺序是先用自然语言表达算法步骤,再一一对应的翻译成程序框图,然后仔细推敲,使程序框图简化、细化和精确化.另外程序框图的符号表示可能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需要给学生以消化的时空.4.由于学生没有上机操作,学生可能会对设计的程序框图是否正确心存疑虑.因此,教学上要强调程序框图只是把算法步骤的自然语言表达翻译成了程序框图表达,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能把一类问题的解题步骤程序化,再按照规范操作就不会出错.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新内容,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神秘.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需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学习算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要将此部分内容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生程序框图的目的,列举生活中与函数的例子,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由于算法程序框图的设计顺序是先用自然语言表达算法步骤,再一一对应的翻译成程序框图,然后仔细推敲,使程序框图简化、细化和精确化.所以教学中必须通过实例进行,通过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与程序框图表达的对照学习,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和语句.至于学法,《课程标准》说的也很明确,那就是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算法?算法可以怎么表示?想过这样表示有什么缺点没有? 问题1.1:我们在高一学习过函数,请问函数的表达方法有几种? [设计意图]

比较迁移.教师说明:比较一下,我们可以将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看作“列表法”,那么算法的“图像法”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并不陌生,刚才我们进教室看到实验高中新生报名流程图就是例子.问题1.2:你能感觉流程图有什么优点吗?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流程图的优点.问题2.1: 上节我们学习了“判断整数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还记得是哪些步骤吗?它用图形怎样表示呢?

[设计意图] 学生画出程序框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感受流程图是算法的直观的、准确的表达.先整体认识,后面再局面分析.问题2.2: 观察所给的流程图,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几何形状? [设计意图] 促进对前面算法自然语言表达的理解,为程序框图的定义的得出打下基础.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初步感受算法的程序框图.问题2.3:对照课本程序框图表自制作表格并填写,包括各程序框、名称、功能.[设计意图] 培养自学能力和识记能力,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认识程序框图里出现的基本图形符号,并且能很好地掌握他们,是接下来学习程序框图的前提,所以在学习用程序框图来描述算法之前,必须先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那样才能让后面的学习更加顺利.问题3.1: 观察所给的程序框图,说明什么是程序框图? 程序框图又叫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培养分析归纳能力.问题3.2:程序框图是怎么表示算法的? 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表示算法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设计意图] 感受程序框图是建立在算法自然语言表达基础上的图形表示.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来认知系统中.练习1:1.流程图的判断框,有一个入口和n个出口,则n的值为()(A)1

(B)2

(C)3

(D)4 2.下列图形符号表示输入输出框的是()

(A)矩形框

(B)平行四边形框

(C)圆角矩形框

(D)菱形框 3.下列图形符号表示处理数据或计算框的是()

(A)矩形框

(B)平行四边形框

(C)圆角矩形框

(D)菱形框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悉程序框图的符号.问题4: “判断整数n2是否为质数”的程序框图有哪几种逻辑结构? [设计意图] 初步向学生们介绍在程序框图里存在的三种不同的基本逻辑结构.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新接触到的内容,所以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一同找出图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逻辑结构,根据它们各自所呈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之后由老师说出它们的名称.这里对逻辑结构的初步认识,也是为后面对它们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教师说明:(1)三者的特点:①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②条件结构在程序框图中是用判断框来表示,判断框内写上条件,两个出口分别对应着条件满足和条件不满足时所执行的不同指令;

③循环结构在程序框图中是利用判断框来表示,判断框内写上条件,两个出口分别对应着条件成立和条件不成立时所执行的不同指令,其中一个要指向循环体,然后再从循环体回到判断框的入口处.(2)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循环结构有重复性,条件结构具有选择性、不重复;

联系:循环结构中必定包含一个条件结构,用以判断循环的条件.问题5: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设计意图] 例题选自课本的例3,它针对的只是顺序结构.在题目里涉及到一个学生不熟悉的概念,那就是海伦公式,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那是什么,否则将无从解题.之后就引导学生分析算法,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然后由学生自己作出这道题的程序框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顺序结构的理解.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设计意图] 这是对课本第5页的练习第1题提出的新要求,旨在让学生体会算法的两种表达方法的联系,进一步体会设计程序框图的步骤.问题6: 写出下面程序框图的运行结果.[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算法的顺序框图.练习3: 根据右边的程序框图所表示的算法,输出的结果是______.

答案 2

解析 该算法的第1步分别将X,Y,Z赋于1,2,3三个数,第2步使X取Y的值,即X 取值变成2,第3步使Y取X的值,即Y的值也是2,第4步让Z取Y的值,即Z取值也是2,从而第5步输出时,Z的值是2.[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初步感受赋值的含义

.问题6: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里疑问?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1.程序框图的概念与意义.2.顺序结构的程序框图的基本特征:(1)必须有两个起止框,穿插输入、输出框和处理框,没有判断框.(2)各程序框从上到下用流程线依次连接.(3)处理框按计算机执行顺序沿流程线依次排列.3.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在后面学习.作业:

1.画出今天学习的程序框图.2.已知x=4,y=2,画出计算w=3x+4y的值的程序框图.(这是一道要求作出具有顺序结构的程序框图题,很基础,一般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

篇2:《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平和县大溪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江文权,我说课的题目是活动八《体验顺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福建教育人民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顺序、分支结构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对 Visual Basic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Visual Basic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 了解变量和赋值语句格式的操作练习,熟练使用语法;

(2)学生通过IF语句操作练习,熟练使用分支结构;

(3)结合前面知识,感受顺序、分支结构程序的作用。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顺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激发学生对Visual Basic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可视化作品 ;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VB 技巧,并做到与数学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3、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4、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VB可视化程序设计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求N层立方体的表面积”。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体型判断”。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视频,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我提出:这样的视频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任务一:感受顺序结构程序的作用,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15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任务二:如果“求N层立方体的表面积”,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感受分支结构程序的作用,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后,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 分支结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 “体型判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体型判断”。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体型判断”例题。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总结:

篇3: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

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 掌握顺序结构语句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用算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结构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便捷性;明确结构化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1.顺序结构实现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编写简单的程序过程;3.变量的特点。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开始的学习, 我们对VB编程有了初步的体验, 知道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三种描述算法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应如何来实现算法和进行编程呢?

例如, 有一次在上体育课的时候, a同学想和b同学做一个换球的游戏, 同学们能不能帮他们出出主意? (如a原来拿篮球, b原来拿排球, 交换后, a拿排球, b拿篮球) 游戏规则:要求每次交换只允许每人手中最多有一个球。

依照人的正常逻辑, 必有学生想到直接互抛法来交换两个球的方法。分析算法, 引出程序。

算法1直接互抛法

Step1:a (或b) 拿篮球;

Step2:b (或a) 拿排球;

Step3:a将篮球 (或排球) 给b;

Step4:b将排球 (或篮球) 给a;

Step5:结束

程序可描述为。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a=1

b=2

Print"交换前:a=";a, "b=";b

a=b

b=a

Print"交换后:a=";a, "b=";b

运行程序不正确, 设下疑点

提问:程序运行结果为什么会和我们交换的结果不一致呢?

讲解:变量的特点, 每个变量占用一个内存空间, 有新的内容被送到这个变量中, 旧的内容就被冲刷掉了。

结论:上述程序运行结果不能满足要求, 直接互抛法程序不成功。

算法2“第三人”交换法:第三人就像一个邮递员

Step1:a (或b) 拿篮球, b (或a) 拿排球

Step2:输出交换前a、b的值

Step3:第三人<-a (或b)

Step4:第三人<-a (或a)

Step5:b (或a) <-第三人

Step6:输出交换后a、b的值

Step7:程序结束

程序程序可描述为。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a=1

b=2

Print&quot;交换前:a=&quot;;a, &quot;b=&quot;;b

c=a

a=b

b=c

Print"交换后:a=";a, "b=";b

结论:第三人就像一个邮递员, 它是a和b换球的中转站, 交换真方便.

巩固练习

有两个锥形瓶, 1号瓶里面装的是溴水, 2号瓶里面装的是水, 如果我们要交换两个瓶子里的液体, 该怎么办?

学生练, 老师讲: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 交换的过程如下。

C=A

A=B

B=C

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流程图:由学生上讲台完成。

编写程序代码:师生互动完成。

算法3 (拓展题) 针对体育课的那个题, 若允许某一瞬间有人可以同时拿着两个球, 程序应该怎么编写?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算法复杂, 学生可能无法想到, 理解程序的运行结果即可。

a=1

b=2

Print“交换前:a=&quot;;a, &quot;b=&quot;;b

a=a+b

b=a-b

a=a-b

Print&quot;交换后:a=&quot;;a, &quot;b=&quot;;b

随堂练习

1.以下是一段VB程序。

a=1

b=a+1

c=a+b

它的基本结构属于 ()

A、顺序结构B、选择结构C、循环结构D、树型结构

2.下列VB程序运行后, 变量x的值为 ()

x=2

Print x+l

Print x+2

A、2 B、3 C、5 D、8

●课堂总结

总结 (师) :纵观上述三个程序, 运行程序, 不难发现代码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这种结构叫顺序结构。

篇4:《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晋城中学信息技术组 魏应华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

2、能够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写出正确的程序 新课部分: 我们在第一章第三节中已经学习到任何程序都可以由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 构、循环结构组合而成。今天我们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顺序结构。知识回顾:

一、知识回顾: VB程序一般包含哪几部分?(求圆的面积)

数据类型说明部分

Dim a,r As Single r=InputBox(“r=”,”输入r的值”)

数据的输入部分

数据的处理部分

s=3.14*r*r

数据的输出部分

Print “圆的面积s=”;s

二、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

(一)、赋值语句 1.格式:变量=表达式 2.含义:这里的“=”是赋值符号,它的含义是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赋值语 句具有赋值与计算双重功能,并且是先计算后赋值。注: “=”不代表等号 几种形式:(1)A=B(2)A=123(3)A=A+10(4)如果 A=30,B=40,则执行 T=A,A=B,B=T 后,A=40,B=30 说明:(1).赋值符号“=”: 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例: X=X+1(2).赋值符号左边必须是变量,不能是常量、或表达式(3).变量名类型应与表达式类型相容。(4).变量未赋值时,数值型变量值自动为 0,字符型变量值自动为空串“ ”。

(二)、输入数据的函数 InputBox()1.格式为: InputBox(提示信息,标题,默认值,位置)2.含义:提供从键盘输入数据的函数产生一个输入对话框,等待用户输入数据,并返回 输入的内容。InputBox()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字符串 参数说明: 提示信息:指对输入数据的提示,显示在对话框中,不能省略。标题:指运行此函数后弹出的对话框的标题。默认值:指默认的输入数据值。位置:指运行此函数后弹出的对话框的左上角在屏幕上的位置与提示信息和标题是

用引 号引起来的字符串。如:a=InputBox(“a=””输入”,12,100,20)观摩:运行情况(VB6.0 环境验证运行)

(三)、输出数据的方法 Print 语句 1.格式: Print 输出内容 2.含义:是将变量或表达式的值输出到窗体上的方法,它具有输出和计算双重功能,对 于表达式先计算后输出。注意:输出内容可以是数、变量、表达式,也可以是用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说明:(1)如果输出的内容是数、变量、表达式,则输出的是数、变量、表达式的值。如果是 引号引起来的字符串,则原样输出。例如:Print “s=” 结果:s= Print 100 结果:100 x = 5 y = 10 Print(x + y)/ 3 结果 5(2)输出内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果是多个输出内容,则各输出内容之间可以用逗号 或分号分隔;如果用分号,则后面一个输出内容紧跟前一个输出;如果是逗号,则按照分区 格式输出。例如:Print “s=”,s 结果:s= 3.14 Print “s=” ;s 结果:s=3.14(3)输出内容后面没有符号,表示下一个 Print 换行输出。如果末项有符号,表示下一 个 Print 语句不换行按标准或紧凑格式输出。例如:Print “A=” ;A Print “B=” ;B(4)如果 Print 后面没有输出内容,则输出一空行。问题:P38 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编写程序求长方体的全面积和体积 分析:设长、宽、高分别为 a,b,c,则全面积 S=2*(a*b+a*c+b*c),体积为:V=a*b*c 设计算法:(1)输入长、宽、高 a,b,c(2)计算 S=2*(a*b+b*c+c*a)(3)计算 V=a*b*c(4)输出 S、V

编写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C As Single, S As Single, V As Single A = InputBox(“A=”, “输入”)B = InputBox(“B=”, “输入”)C = InputBox(“C=”, “输入”)S = 2 *(A * B + A * C + B * C)V = A * B * C Print “全面积 S=”;S, “体积 V=”;V End Sub 调试程序

三、小结 在以上的程序中,执行时按语句出现的顺序执。即当执行第一条语句后,必然从第二条 语句继续,顺序执行所有的语句,直到执行完最后一条语句为止。像这样的控制结构称为程 序的顺序结构。顺序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在这个结构内按由上到下的的书写顺序执行,它只有 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

篇5: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程序的分支结构。(2)了解编程思路。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解力和注意力。(2)能根据问题设计界面和编写程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独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使用visual basic语言的条件语句来实现分支结构,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程序中流程的代码描述。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学生用机需要安装好visual Bastc语言环境。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演示导出课题“分支结构”通过链接到“体型判断”小程序,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推荐同学来测试是否偏胖或偏瘦或正常。学生的兴趣度很高,积极的配合。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名课题。2.讲授新课

(1)给出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并简介如何评判体型。

(2)列举生活中需要进行条件选择的例子来讲解,帮学生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3)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简介。(4)画出if语句流程图,了解简单的if语句。

(5)教师操作“体型判断”的案例,介绍框架控件的使用,编写部分程序,回忆旧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构思,写出“体型判断”源程序,让学生对分支结构的理解更深刻。

3.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以书本上的典型案例“体型判断”让学生操作,有不懂的看书本或任务卡。(巡回指导,及时帮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总结,加强记忆

先让学生们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强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

篇6:集体合同程序顺序

(1)关于集体合同的内容,不同时期、不同企业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过去,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集体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的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与发展计划的各项指标;

<2>企业行政方面为实现各种计划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及为实现计划应当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

<3>有关劳动竞赛中如何组织职工改进技术、提高技术的问题;

<4>有关贯彻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的问题;

<5>有关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安全卫生状况的问题,确定如何使用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基金以及劳动保护的具体措施与计划;

<6>有关巩固劳动纪律的`问题,制定本企业的厂规,确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给予制裁的措施和制度;

<7>有关职工技术培训的各种制度,举办技术培训班、技工学校等促进职工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措施;

<8>有关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的具体措施,以及实施劳动保险的办法。但就现阶段我国各企业实行的集体合同,特别是三资企业的集体合同,其内容是劳动报酬、工作时间长短、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规定。

(2)订立集体合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原则。订立集体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合同的内容、形式、订立程序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只有这样,集体合同才能既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以能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切实履行。

<3>结合实际原则,订立集体合同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合同。

(3)为了使集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以下程序:

<1>制度集体合同草案。集体合同应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一般情况下,各个企业应当成立集体合同起草委员会或者起草小组,主持起草集体合同。起草委员会或者起草小组由企业行政和工会各派代表若干人,推行工会和企业行政代表各一人为主席或组长和副主席或副组长。起草委员会或者起草小组应当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提出集体合同的初步草案。

<2>组织全体职工认真讨论集体合同草案。集体合同草案制定出来以后,应组织企业行政和全体职工或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对集体合同草案进行讨论、修改和补充,使集体合同充分反映企业行政和广大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1><2><3><4><5><6><7><8><1><2><3><1><2>

★ 雅思阅读高分做题顺序

★ 人教版顺序结构程序教学设计

★ 考研数学 你的做题顺序正确吗?

★ 关于做题顺序的雅思A类阅读误区

★ 写作顺序

★ 说明文的顺序

★ 开学典礼讲话顺序

★ 个人简历顺序怎样写

★ 形容词排列顺序

篇7:《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一、我国现行破产程序中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与不足

新《企业破产法》第113条则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 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是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 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是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是普通破产债权。新《企业破产法》第132条规定, 新破产法施行后, 破产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 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依照该法第113条的规定清偿后不足以清偿的部分, 对已设定担保的特定财产优先于对该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上述规定表明:新破产法颁布 (2006年8月27日) 之前已经产生的劳动债权可以优先于担保物权受偿。可以说, 赋予了劳动债权超级优先权的地位。新破产法如此规定的理由是:对企业破产法公布前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等费用,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 采取一些特殊措施较为彻底的解决, 是必要的。由于这部分历史欠账已是一个定量, 其优先于有担保的债权受偿可能带来的风险基本上是可预期、可控制的。[3]

新破产法第132条采用“新老划断”的规定是劳动债权和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双方利益博弈的无奈之举。其一, 新法公布之前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这与债权的平等性相矛盾。劳动债权是指因破产宣告前的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债权, 而有财产担保的债权是指在破产程序中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优先受偿的权利。两者的性质同为债权, 债权具有平等性。可见, 若不引入优先权, 承认劳动债权优先权, 则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债权很难自圆其说。其二, 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这与新破产法第109条的规定相矛盾。新破产法第109条规定:“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 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该条规定表明:在企业破产后, 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不列入破产债权进行分配。在一部法律当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规定, 可见132条的规定的确值得商榷。

二、我国破产程序中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的完善

(一) 引入“优先权”制度确立劳动债权优先权

优先权是指特定债权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特定动产、不动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4]优先权可分为一般优先权和特别优先权。一般优先权是指对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享有优先权, 特别优先权是对特定的财产享有优先权。优先权确立的意义主要在于解决权利冲突及其实现顺序、从根本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优先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的继受过程中, 各国对优先权的制度的认识有所不同。以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认为优先权是担保物权的一种, 在民法或物权法中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优先权制度。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 (地区) , 包括奥地利、匈牙利、瑞士、我国台湾地区, 都不承认优先权的物权地位, 将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债权, 并未建立完整的优先权制度, 有关这些特殊债权的规定仅散在民法或其他法律的有关条款中。”[5]我国《物权法》规定担保物权仅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而将优先权排除了担保物权的体系, 由此表明我国接受德国法的观点。我国虽然没有规定统一的优先权制度, 但特别法上的优先权已有规定, 如《海商法》确立了船舶优先权、《民用航空器法》确立了民用航空器优先权、《合同法》确立了建设工程款优先权等等。

劳动债权优先权属于一般优先权, 是一种法定的、具有担保性质的物权。劳动债权优先权赋予劳动债权人优先于一般债权人甚至于某些担保物权人受偿的权利, 它能有条件地对抗第三人。确立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受偿, 是基于社会政策的考量, 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企业破产后, 职工是最大的受害群体。职工所享有的劳动债权是维系其自身及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若不优先保护职工的劳动债权, 则与我国的“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相违背。但我们也应当看到, 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交易安全, 一个完备健全的担保体系, 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信用状况, 可以提高弱势企业的竞争能力,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 笔者认为, 未来我国的破产立法修订应承认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的同时, 还要兼顾两个规则来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 确立劳动债权优先权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的清偿规则

1. 确立劳动债权优先权限额优位规则。

笔者认为, 在未来破产法修订中破产法应确立劳动债权优先权限额优位规则, 即劳动债权并不能全部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受偿, 应当将劳动债权优先权的数额限定在一定的额度范围内。

限制劳动债权优先权数额的目的, 就是在劳动债权和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防止劳动债权数额过大对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构成的风险无法预测, 从而影响担保物权的信用功能, 进而阻碍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至于如何限制, 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各国立法对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劳动债权均设有数额限制, 具体做法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从时间上进行限制, 如《法国民法典》第2101条第4项、第2104条第2项规定, 受雇人享有优先权的债权为过去1年及当年的报酬、薪金雇员与学徒为最近6个月的工资等。[6]《日本民法典》第308条规定, 受雇人报酬的先取特权 (即优先权) , 就受雇人应受的最后6个月的报酬而存在。[7]另一类是同时采用时间和最高限额的双重限制, 如美国破产法将工资及其他劳动报酬债权列为第三顺位的优先权清偿, 但规定未支付的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债权应限于雇工在破产前90日内发生且不超过2000美元。[8]笔者认为, 我国未来破产立法修订应对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受偿的劳动债权优先权进行数额限定时, 以采用时间和最高额的双重限制方法为佳, 这种方法更有利于防范破产人恶意提高一定时期内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以增大劳动债权数额的诈欺行为。至于在时间上限于破产案件受理前多长时间内以及在该时间内的最高受偿额以多大为宜, 需由立法者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确定。

2. 确立劳动债权优先权在担保物权标的物上有限存在规则。

所谓劳动债权优先权就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标的物价值有限度受偿规则, 即劳动债权优先权可以存在于已设为抵押权等担保物权的标的物之上, 但仅能及于该标的物价值的一定比例 (例如10%或其他比例。具体确定为多大比例较为适宜, 应由立法者综合多种因素斟酌确定) 。

如果劳动债权优先权可以在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标的物上无限扩张, 担保物权人就无法对交易风险做出预测, 则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制度就会遭到根本性破坏, 社会信用和交易安全就失去了保障。设置有限度受偿规则, 不但可以使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人知悉劳动债权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而且事先能够对风险的最大化程度进行预测, 从而为交易者提供了规避风险的选择机会, 仍然维系了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制度对信用制度和交易安全的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文.论破产法上劳动债权优先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2) .

[2]王欣新.破产别除权理论与实务研究[J].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07 (1) :31-47.

[3]徐向前.企业破产法讲话[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4]崔建远.我国物权法应选取的结构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 (3) .

[5]秦亚东.论劳动债权优先权—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J].学术交流, 2008 (7) .

篇8:《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四川省宣汉中学

杨桂林

一、教材分析

所选教材为四川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BASI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易于学习和掌握的计算机高级语言,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入门课。

该教材采用第三代BASIC——QBASIC,它是完全模块化、结构化的计算机语言,是学习程序设计较理想的入门语言,其中的分支结构程序作为高中会考的重要考试内容。

2、课程的主要特点(1)

突出算法的概念

(2)

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流程图则主要采用N-S结构化流程图

(3)

例题丰富,叙述通俗,便于自学

(4)

书中没有引入过多的有关高等数学的内容,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序的读者均可掌握本书的主要内容

3、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a.建立起程序的概念; b.初步建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路; c.掌握QBASIC的基本语句,等。

(2)

能力目标:通过程序设计的讲解、练习及上机运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QBASIC语言编程技巧和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验上机操作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3)

发展目标: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4)

情感目标: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QBASIC语言这门学科更加热爱。

4、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a.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基本结构之一分支结构程序; b.QBASIC的基本语句等等;(2)难点: 多重分支结构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QBASIC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的几中方法:(1)

讲授法(口述法);(2)

演示法;

(3)

实验法;(4)

谈话法(问答法)和讨论法;(5)

练习法;(6)

自学法;(7)

比喻法;(8)

成果激励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上述几种方法往往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而是需要几种方法灵活地组合使用。

2、教学手段

教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结合使用,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现状分析及学法指导

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学生刚从初中步入高中,对QBASIC语言非常陌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数学功底不好,但QBASIC语言这门课与数学又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肯定是非常有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

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除了教育学生养成“课前仔细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材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析,错误让学生议,实验让学习做,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程序

1、课时安排:教学总课时约为4学时,在这4学时中,用1—2学时上理论课(结合多媒体),用1—2学时在机房上机实验。

2、教学进度:

第一节:上理论课(结合多媒体)第二节:程序的初步练习(边讲边实践); 第三节:让学生独立在机房上机实验 第四节:综合练习并评价,结束全部内容。

3、每课时的教学过程:(1)

激情导入,引发兴趣;(2)

艺术精讲,启发诱导;(3)

激活练习,培养能力;(4)

归纳总结,加强记忆;(5)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4、板书设计。

五、教学效果预评估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牢固建立起程序的概念,进一步建立起结构设计程序的思路,掌握QBASIC的基本语句,掌握一定的QBASIC语言编程技巧和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验上机操作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篇9:c语言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课程教案

班级:12级计科1班 姓名:卜倩倩

一、教学背景

知识基础: 在前段时间的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下知识: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顺序程序设计等。

教学方法:以教为主的课件讲解,包括:回顾—讲授—举例—讨论—评价五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几种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的特点,清楚没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2、了解条件与程序流程的关系;

3、了解不同数据使程序的流程覆盖不同的语句、分支和路径;

4、了解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if语句编写条件选择程序;

2、能够使用嵌套if语句和switch语句编写多分支选择结构程序;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If语句、switch语句、条件运算符; 难点:

嵌套if语句的使用方法,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策略:

1、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情境和充分的学习效果展示机会,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2、根据主讲内容,教师用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让同学们在对概念的了解上,学会了怎样具体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通过知识回顾,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2、讲授新的学习内容;

3、利用例题的形式,让同学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篇10:《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1 LED显示的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 (I0.0) 后, 由8组LED发光二极管模拟的8段数码管开始显示 (图1) , 先是一段段显示, 显示次序是A、B、C、D、E、F、G、H, 随后显示数字及字符, 显示次序是0、1、2、3、4、5、6、7、8、9、A、B、C、D、E、F, 断开启动按钮程序停止运行。根据上述动作要求, 可以通过起保停法、置位与复位, 以及SCR指令等方法写出其控制程序。程序顺序控制不仅大量引用了步的存储器和定时器, 而且通过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会造成对PLC中CPU的长时间占用, 程序扫描周期比较长。如果要改变LED数码显示的频率, 工作量会比较大, 不利于修改。所以笔者基于移位、比较、传送指令的基本功能, 以LED数码显示控制为例, 提出根据输出的状态变化, 画出时序表。其特点是按输出动作的要求在表中“置1”、“置0”, 然后依据动作时序表输出即可。

2 顺序控制

依据要求可以把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中前面8个段是一段段亮;另一部分是数字的显示部分。对程序启动按钮 (I0.0) 时, 首先引用一个变量存储器通过移位传送指令对其赋一个扫描起始值二进制 (0001) , 用0、1表示其段的亮与灭 (1表示亮, 0表示灭) 。引用移位指令中左移指令的特点在一定的间隔内对这个数据值进行移位, 因每次显示的频率值是固定的, 在此把频率设定一个特殊存储器为SM0.5, 每间隔其设定的时间, LED数码管根据移位顺序依次亮。例如第一次启动按钮 (I0.0) 时, 起始值是0001, 代表LED显示A段亮, 当过了1s时通过左移指令变成0010, 表示B段亮, A段灭。依次类推。因此, 在此部分只要左移8位, 即可完成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后又要经过1s移位开始进行第二部分显示。同理, 在此仍然选用1、0来表示其段的动作。而且选用同样的时钟脉冲进行移位。例如:当完成第一部分H亮经过一个设定的时钟脉冲时, 显示要求是0数字, 可以依据ABCDEF 数码段都置1来组成0的显示。同理,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数字的显示。当完成数字显示时, 经过同样一个设定的时钟脉冲, 回到起始的赋值, 重新移位, 进行下一个扫描周期, 依次循环, 当断开启动按钮 (I0.0) 时, 对赋值和移位清0, 回到初始态。在此, 因控制的任务不同, 其要求的脉冲的频率也不同, 通过比较指令中的相等来实现各频率输出的信号。例如:只有当VD100的值等于16进制200时, 对应的输出才会动作, 其它VD100赋值不动作, 处于复位状态。依据上面所描述的思路, 可以画出动作时序 (表1) , 并设计出梯形图 (图2) 。根据控制要求其输出16个数, 加上8个段管赋值和左移位时因为都超过了字 (16位) 需要选用双字 (32位) 的数据地址。为方便输入梯形图, 时序表中的数字都是16进制。

3 结束语

篇11:《程序的顺序结构》教案

目前很多PLC教材和专业资料, 在讲解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进行PLC程序设计时, 通常将每一步的转换程序写在程序的前面, 而将每一步的动作程序写在程序的后面。一般情况下, 这样编写的PLC程序执行没有问题。但在工程实践中, 发现某些步的动作应该被执行, 但没有被执行的现象。所以需要对使用顺序控制设计进行PLC编写程序的步骤进行分析。

以西门子S7-200 CPU226系列PLC为例, 使用置位复位指令的顺序控制设计法编写PLC测试程序, 进行实际调试, 分析使PLC可靠运行的顺序控制设计法编写程序的步骤, 以确保每一步的动作程序都可以可靠执行。

1 一般的顺序控制设计法编程步骤

查阅一些PLC教材和专业资料, 一般的理解是在上一步的动作执行完成之后, 转换条件才会接通, 然后再跳转到下一步。所以在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进行PLC程序设计时, 将每一步的转换程序写在程序的前面, 而将每一步的动作程序写在程序的后面。但在工程实践中, 发现有些步的转换条件, 可能在PLC通电时、程序前面的一些步运行时就已经接通了, 或者发生一些故障而使转换条件误动作了。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编程习惯来编写PLC程序, 可能出现有些步的动作没有被执行, 就立即跳转到下一步的现象, 导致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现, 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设备运行异常或发生事故。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一方面在画顺序功能图时多考虑转换条件的情况, 另一方面优化PLC程序的编写步骤。

通过对Q0.0置位、复位的程序测试, 来分析一般的顺序控制设计法编程步骤的PLC程序的执行情况。为了能够方便查看测试结果, 使用了2个10s的定时器。测试程序的顺序功能图如图1所示。

期望的执行结果应该是, Q0.0断开10s, 接通10s。期望的PLC程序运行情况是PLC通电运行跳转到M0.0步, 执行复位, Q0.0断开, 10s后跳转到M0.1步执行Q0.0置位, 转换条件满足再跳转到M0.2步, Q0.0仍然接通, 10s后跳转到M0.0步, 然后循环执行。

按照一般的顺序控制设计法编程步骤, 将每一步的转换程序写在程序的前面, 而将每一部的动作程序写在程序的后面。测试程序1的梯形图程序如图2所示。

将编写好的PLC程序, 下载到PLC通电运行, 实际调试发现, M0.1步的动作没有执行, Q0.0一直没有接通。实际的PLC程序运行情况是, PLC通电运行跳转到M0.0步, 执行复位Q0.0断开, 10s后跳转到M0.1步, 由于转换条件满足直接跳转到M0.2步, M0.1步的动作 (Q0.0置位) 没有执行, 10s后跳转到M0.0步, 然后循环执行。

测试程序1中输出Q0.0一直没有接通的原因:在同一个扫描周期, 如果某一步的转换条件信号在执行上一步时就已经接通, 直接跳转到下一步, 导致上一步的动作没有被执行, 没有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2 调整后的顺序控制设计法编程步骤

PLC扫描过程如图3所示。PLC通电后, 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因为PLC的扫描工作方式, 所以在PLC编程时, 应该合理安排PLC程序结构, 避免受到PLC扫描周期的影响。

对测试程序1的程序结构进行一些调整, 按照每一步的动作程序、转换程序的步骤编写梯形图程序,通过对测试程序2的实际调试, 分析顺序控制设计法编程的步骤。测试程序2的梯形图程序如图4所示。

将编写好的测试程序2下载到PLC通电运行, 实际调试的情况, PLC通电运行跳转到M0.0步, 执行复位控制, Q0.0断开, 10s后跳转到M0.1步, Q0.0置位, 转换条件满足跳转到M0.2步, 10s后跳转到M0.0步, 然后循环执行。测试程序2的M0.1步的动作程序得到了可靠的执行, 整个PLC测试程序的执行达到了预期的编程效果。经过进一步的实际调试和分析, 确定如果按照每一步的动作程序、转换程序的步骤编写PLC程序, 可以可靠地执行每一步的PLC程序。

图4测试程序2的梯形图程序

3 结语

通过对测试程序1、测试程序2的实际调试和分析, 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进行PLC程序设计时, 将每一步的转换程序写在程序的前面, 而将每一步的动作程序写在程序的后面, 将可能使某些步的动作程序没有被执行。总结相关工程实践的经验, 确定了顺序控制设计法在PLC编程时, 需要严格按照每一步的动作程序、转换程序的步骤来编写PLC程序, 以避免受到PLC扫描周期的影响, 导致部分步的动作没有执行。

顺序控制设计法提高了PLC程序设计的效率, 但不建议所有的PLC程序全部严格按顺序控制设计法来编程, 那样会将简单的程序写得很复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建议程序的主体框架、顺序控制的工艺要求等部分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 合理融合经验设计法的设计, 这样在提高PLC程序设计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PLC程序的灵活度。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 (第4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廖常初.S7-300/400PLC应用技术 (第3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廖常初.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4]刘华波, 何文雪, 王雪.西门子S7-300/400 PLC编程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上一篇:以创新为动力下一篇:B类安全员考试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