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情绪分析及其纠正措施

2022-09-10

1 厌学的表现

近年来,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 在学校教育这块园地里, 厌的现象愈来愈重, 厌学儿童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不主动, 没有足够的时问念, 丧失学习兴趣, 调皮贪玩, 听课坐不住、听不进, 从不举手发言, 不懂也不问老师, 作业常常不交, 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并逐步发展到逃学, 这使父母和老师的大伤脑筋。

2 厌学情绪的主要成因

2.1 家长压力大

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父母都希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种氛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更有甚者, 有的家庭使用家庭暴力, 认为孩子成材是打出来的。有些家长说:“我小的时候, 学习成绩就是我父亲用皮带抽出来的。棍棒不但出孝子, 而且还出好成绩。”这种“一根筋”思想在家长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希望我们的家长改变“因为我是老子, 老子的话不管对与错, 孩子必须听, 必须服从”。“孩子是满足自己虚荣心, 光宗耀祖的工具”的错误理念。

2.2 学习兴趣转移

小学生的制止能力较弱, 只要干扰因素强烈, 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兴趣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 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 逐渐荒废了学业。一位父亲对我说:“我的儿子在上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还行, 但是自从考上高中后就出现了变化。他开始逃避学习, 利用上网来填补空虚。两个月后, 发展到旷课、逃学, 不到睡觉的时候绝不回家。”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怎么可能会好好学习。

2.3 学业繁重

造成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量过大。据调查, 有近3 0%~4 0%的学生认为课外作业多、课外资料多, 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 除用老师指定的资料外, 再给学生买一些资料。而现在的很多课外资料常常把一些难题、偏题及一些竞赛题加进去, 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调查显示有近8 0%的学生每天学习超过1 0~1 2个小时, 另外有8 0%的学生周六、周日两天上课的时间超过一天半, 并且作业不比平时少。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从而产生“厌学”的原因。还有个别学生因为性格孤僻, 缺少交际,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自己感到很孤独无助, 这些都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

3 厌学心理的矫正措施

3.1 争取家长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要严格要求自己, 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 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 保持身心健康, 精神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 更要切忌急躁, 要看到孩子的优点, 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3.2 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因此, 教师和家长要找到厌学孩子的兴趣点和闪光点。针对他们的兴趣和优点, 教师和家长进行赏识教育, 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 激发他们求学上进的愿望。教师和家长要找到学生兴趣与知识学习的相通点, 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兴趣迁移。这样, 一方面, 可从孩子学习中取得的成绩或展示的特长给予鼓励和肯定, 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感、自尊和自信感, 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另一方面, 要对孩子们进行学习目的和前途理想教育, 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理想也更加远大, 求知求学的欲望日益强烈。

3.3 创造成功机会, 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学习上, 气可鼓而不可泄, 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 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 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 创设情境, 让学生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同时, 孩子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这样他们回有自己的自信心。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就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独立行使他的选择权, 如双休日可让孩子选择出去游玩的地点, 到书店让孩子选择他喜爱的图书, 买鞋子时让他选择他喜爱的颜色等。在原则范围内,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4 改变学习方法及指导体制

通过集体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例如:意图“国王生病了”这个语言活动以往是遵循以阅读画面、问答讨论为主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的。但是, 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看着画面, 看一回文章然后提一些问题学生来回答.整个活动过程未免有些枯燥, 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如果借用“学生戏剧表演”这一形式来组织本次语言活动, 通过画面欣赏、对白设计、问题讨论、动作模仿、即兴表演等方式, 避免让孩子简单刻板地识记作品要点和内容, 使孩子能主动参与作品表现, 在与教师、同伴互动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还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结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是教师的最高境界, 其实“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 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厌学学生也不是天生的, 后进生也是可转化的。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 只要教育者能充分尊重学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学生厌学情绪能够对症下药, 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快乐, 则学校就可以真正成为每一个青少年无比向往的乐园!

摘要:学生厌学是困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心理问题。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 艰苦, 复杂的工作, 需要社会, 学校, 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 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 深化改革, 确实减轻学生负担,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 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 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压力,兴趣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

上一篇: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下一篇:特大桥桩基础水下施工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