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2024-04-30

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精选8篇)

篇1: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梁希森,山东希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希森17岁外出打工,23岁回乡创业,先后办起了面粉厂、五金厂、棉纺厂、建材公司等,1995年组建了希森集团。

这位山东汉子,1997年以3.98亿元成功竞买了北京高档楼盘“玫瑰园”,创下中国农民闯京都的传奇故事,成为新闻人物。

2002年,梁希森投资4亿元在家乡山东乐陵建立了鲁西牛业公司,发展养殖、屠宰和深加工。目前希森集团下辖12个分公司,成为总资产达20亿元的企业集团。

多年的创业体会,梁希森深感:“企业小了是个人的,大了是社会的”。他靠智慧和实力让自己的企业融入社会。

把公司发展和渔民增收结为一体的施性江

施性江,福建晋江市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位28岁的年轻人,在总经理职位上已有5年。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于1992年,从事水产加工、冷藏、冷冻及水产品销售。

施性江任总经理之后,公司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品牌产品为龙头,以低值原料加工为依托的高效经济结构,成为闽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供应基地和水产品加工企业。

近年来,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造三艘冷冻船,直接从海上收购和加工水产品,既保证了产品鲜度,又缩短了渔民的作业周期,节省了渔民开支,通过节约成本,增加了渔民收入。与此同时公司还开发浅海养殖,为渔民扩大了增收渠道。2003年,公司总资产达5000多万元,年增长率达29.7%

篇2: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长。

生产责任制到户,大多数农民都把眼睛盯在好田好地上,而却把眼睛盯到了运输行业和加工行业上。他买来拖拉机、磨面机、碾米机,搞起了运输、加工,成为了村一个“不安分”的农民。其结果是,的田丰地丰,粮食有余,经济宽裕,被成都军区评(来源:好范文 http:///)为“民兵退伍军人成长致富先锋”。,方圆54.6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26.5亩。1994——1995年,县在南伞镇筹建南伞糖厂,这是当地农民种蔗致富的大好机遇。但很多农民不理解、不支持,县里派出一批又网一批的工作组到南伞镇组织发动种植甘蔗,农民不愿意种。省委“村建”工作队从省甘科所请来专家教授讲课,很多农民不愿意去听。不同,他不仅去听了,而且行动了。他根据省甘科所专家教授传授的经验在自家的地里试种了8亩,亩产达6吨多。他被中共县委、政府评为“县甘蔗种植先进个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1995云南省工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分子”。随后,他种植的甘蔗发展到了150多亩,村种植的甘蔗也发展到了25000多亩。

只有小学文化,但他致富不忘教育。1998年,完小想修建学校的活动场地,但苦于没有资金。知道后,请来技术工,找来10吨水泥,发动群众凑石料、投义务工,最后建成了7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建成了4个总长为60多米的花台。,完小计划建设一个标准篮球场,经过向上级反映,上级拨给资金1万元,但还缺1万元。再次发动群众集资1万元。,完小要建盖教学楼,资金紧缺,地基无法平整。知道后,把自家在外做工程的推土机开回来,帮助学校平整地基,使学校教学楼建设如期开工。然后,他动员社会各界向完小捐资助学,仅砖厂老板他就动员向学校捐砖2万块,折合人民币6000多元,保证了完小教学楼工程如期交付使用。

篇3: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做给乡邻看,领着乡亲干,泰兴两千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成为百万农民致富路上的“灯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10月,该市农民在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下增收4500多万元,预计占农民全年增收总额的四分之一。

农村专业大户多有效益好的项目。泰兴农民张继忠1998年租赁姚王镇的一座闲置厂

房办起了种鸽养殖场,当年2000对鸽子给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附近的林祝山、黄习生、毛幸福等13个农民看到他养鸽发了财,也大胆进厂搞起了鸽子养殖,去年,效益最好的一户纯收入达3万多元。闲置厂房中一下子冒出14个种鸽养殖大户,名声不胫而走,前来观摩的农民络绎不绝。短短一年时间,姚王又冒出了80多个养鸽户,饲养总量5万多对,年产值达600多万元。镇上为了把这块蛋糕做大,还成立了特种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专门为养鸽大户服务。

随着分工的细化,专业大户的优势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农民与其配套,使项目走向产业化。黄桥镇小二房村的猪头加工堪称一绝,一只不起眼的猪头竟能分解成13个产品。村民张桂萍是这个村猪头加工的第一人,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涌现出60多个猪头加工户,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每年消化猪头近10万只。围绕这一项目,在60多个大小老板的指挥下,近千个农民有条不紊地从事市场采购、猪头分割、真空包装,从事产业配套的农民一年收入最多的有2万多元。

篇4: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年仅20,岁的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自主创业,养猪致富。一个中专生当女猪倌,这无疑在全村掀起轩然大波。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父母亲人更是接受不了她的选择。但认定的目标就要闯一闯,这是的性格。她千方百计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毅然走上了养猪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为了选择养猪场厂址,她不顾疲劳四处寻找,人一下子憔悴了很多。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出面与有关村联系,最终将街道村村西的荒山定为养殖场的厂址。为了筹措资金,她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跑了多家银行,终于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有了第一笔资金。她建起了猪舍,购买了猪苗、猪料和兽药,开始了艰难创业。养猪的活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猪舍粪便臭气熏天,苍蝇铺天盖地,让人恶心。一般人见了都会敬而远之、绕道而行,但正处于爱美年龄的她却毫不顾忌,一门心思扑在创业上。她自己动手清理粪池、药杀苍蝇、打扫卫生,使场内外保持的干干净净。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她便查资料、找书籍,有时专门跑到甚至更远的地方找专家咨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养的猪没病没灾、膘肥体壮,甚是喜人。但出栏时,意外却出现了。由于养殖品种全是本地杂草猪,很难进入大中城市的猪肉市场,出售价格很低,虽然辛苦了一年,但她基本没赚到钱。

有了第一年的经历,第二年吸取教训,对市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认为养猪市场前景是好的,自己养猪没有致富,关键原因是养的猪品种差,生长慢、出瘦肉率低,不被市场所接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改良猪的品种,从外地引进优良纯种猪繁育。经过多方考察和市畜牧局推荐,她一次性从湖北国家级优良种猪场引进纯种母猪50多头,产下的二元母猪进一步杂交。但没想到纯种猪对饲料、疫苗等要求非常高,用养殖本地草猪的技术进行养殖,不仅产仔率低,配种也成问题,又辛苦了一年,她还是没挣到多少钱。这时亲朋好友劝她转行,有人还帮她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她笑笑婉拒了。她认为自己虽然没挣到钱,但通过两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良种猪饲养技术。在养猪这条路上她还想一直走下去。

篇5: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在**区**村后山的羊肠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眉清目秀、勤奋善良的青年妇女,每天背着一个小孩再一手拿着锄头、一手牵着另一个小孩,早出晚归,整整在这条小道上走过了五个春秋。她就是33岁的**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张建菊。

张建菊从小就家境贫寒,全家人只靠善良勤劳的母亲,挑着凉粉小担走村串乡、赶庙会、跑集镇赚来的一点钱苦苦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张建菊望着瘦弱的母亲,含泪离开了学校,在家帮母亲承担家务活。面对困窘的家境和家乡的穷山恶水,她彷徨过、怨过自己命苦。母亲看到她终日愁眉苦脸,便对她说:“孩子,人穷志不能穷啊!再说你正赶上党的好政策,人人都有用武之地的好时代,只要有决心、有信心,什么事都能干成!”母亲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勇气。16岁的那年春天,她跟着村里大人到金昌市一家大酒店打工,由于她好学上进,工作积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成了酒店的骨干,担任了会计兼大堂领班。四年后,她用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在金昌市自己开办了一家酒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在当地享有盛名,成了打工妹中的佼佼者。

张建菊结婚后,随丈夫回到老家农村,她看到不少乡亲们成天游来逛去,怨天怨地,认命受穷,无所作为。她想改革开放近30年了,还有这么一些人,思想不解放,总是只靠旧观念种庄稼过日子,只要观念变,黄土地也能生出金来。我应该带头在农村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农村同样大有作为。后来,她在山上承包了10多亩地,建起了桃园,挖坑种树,打井盖房,架线修路,挖沟护园,搞基本建设。春季她带着两个小孩上山,一锄一锄把10多亩桃园翻了一遍,套种香菜、西瓜、大白菜、萝卜等农作物。数九寒冬,她顶着凛冽的北风刨开冻土,给桃树施上基肥。她还刻苦学习钻研园艺知识,熟练地掌握了剪枝、施肥、防病灭虫等技术。第一年,仅套种的香菜、大白菜两项收入3500元,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

第三年,她的桃园硕果累累,四面八方的客户前来购买,运往南方大城市,村里人称她是“桃老板”,有的还叫她“富婆子”。在她的带动下,不少农民跟她上山承包土地,建起了桃园,她教他们管理,搞推销等。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五年后,正当桃园进入收获黄金季节时,谁也没想到,她却毅然把桃园无偿转送给本村一位苦于找不到致富门路的困难户。不少亲朋好友有点想不通,说什么:“摇钱树白白送给别人,你自己怎么办?”她充满信心地回答:“致富的路很多,什么地方都可以闯出一条致富路来。”

XX年春天,张建菊带着几名贫困户妇女去广东闯天下。

篇6: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男,30岁,1982年2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小关镇张庄村。2008年他创办了郑州嘉豪置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0年创办了郑州市中州铝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1年3月公司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2200万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12年3月,他当选为巩义市人大代表。他本人连续两年荣获小关镇党委政府新建设项目重大贡献奖。

立志创业 情系家乡

×××,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创业者,一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他自参加工作以来,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有较高思想觉悟。他从小就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么的眷恋。在家乡上小学和初中时,他学习刻苦,尊重老师,成绩优良,一直是班干部和三好学生。他父亲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闻名巩义的农民企业家,曾获得过全国农民企业家称号。1995年在×××13岁时,其父带领他们全家到美国创业发展11年并有了一些资金积累。期间他先后在美国完成高中、大学学业企业管理专业。

篇7: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孙学明,男,41岁,永登县武胜驿镇烧炭沟村农民,也是烧炭沟村村委会主任。孙学明思想解放,头脑灵活,他于2008年开始进行生猪养殖,经过多年的技术和财富的积累,于2012年创建了永登县武胜驿镇正华养殖农民专业,该合作社总投资220万元,目前,投资104万元,养殖生猪500头,年出栏1600头。为农村发展生猪养殖和农民致富做出了示范带头作用。

孙学明在发展养殖业以前的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以高危爆破为主,生活非常困难。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和养殖业结构的有利时机,他开始想:怎么能使自己和村民尽快地致富呢?考虑到自己的现有条件,他决定把生猪养殖作为发家致富的主要项目。于是在2008年初孙学明就大胆的搞起了家庭生猪养殖,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养殖事业办的有声有色。经过多年的财富和经验积累,他于2012年初创办永登县武胜驿镇正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开拓创业精神很强的孙学明抢抓双联机遇,于2013年5月在兰州市科学技术局的帮扶支持下,贷款25万元投入生猪养殖,并邀请科技局专家深入圈舍进行技术指导,为科学养殖和增收创造条件。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孙学明已经是武胜驿镇生猪养殖专家,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致富的同时,孙学明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为本村38家困难户低价提供幼猪,无偿为村上养殖农户提供生猪配种和养殖技术指导,等。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另外孙学明帮助本村的养殖户售卖生猪,仅2012年,全村就有20多户养殖户通过孙学明卖掉了100多头生猪,多收入了近2万元。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孙学明的养猪场已具规模,基本达到科学饲养的标准。但他总是说:尽管自己的养猪场有了一定规模,但与大市场接轨,这样的规模还很不够,与农民发家致富的强烈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相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同时,孙学明也表示,要把生猪养殖合作社办好,并愿意帮助更多贫困青年发展养猪生产,从资金和技术上进行帮助,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篇8: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市先后组织100多个调查组深入到村、组和农户中,或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全

面了解情况。该市将农村党员干部划分为致富能人型、一般致富型、无力致富型,将帮带对象分为帮贫和帮富两种。对有能力致富的党员干部,帮助他们破除“满”的思想,引导他们做强致富项目,做群众的引路人。对没有致富门路的党员干部,帮助他们寻找项目,“逼”他们致富。

在调查摸底基础上,××认真组织村级班子、村级干部制定活动规划,明确了相关的目标和措施。全市300个村级班子2587名村级干部根据自身实际,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制定了班子及个人的活动规划,确立了“双带”目标和具体措施,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双带一促”主题活动的主体是村党员干部,关键是带头富,重点是带领富,目标是共同富。为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致富本领,××市委、市政府分4批对全市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集中轮训。市各涉农部门紧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面向基层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场次。各基层党组织也充分发挥党校、科技培训学校的作用,培训数千人次,为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双带一促”提供了保障。不少镇还通过组文秘杂烩网织外出参观、典型示范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启迪村党员干部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

活动中,许多党员干部敢冒风险、勇闯难关、乐于奉献,勇当“科技先锋”和“调整模范”。张甸镇朱顾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养鸡业蓬勃发展,在去年养鸡15万只的基础上,今年已达到60万只,60%以上的村民成为养鸡专业户。白米镇曹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顺荣投资500多万元,综合开发本村的废塘,兴建多功能水上娱乐中心,建成后可安置100多人就业。苏陈镇唐宁村支部书记唐如峰,利用即将倒闭的村工业电炉厂,切块承包,把本村和外地人引进来,让他们分别承包车间。另外,还引进浙江私营业主刘士根投资200多万元,创办冲件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该村的徐文勇家庭较困难,唐如峰得知后,将一个车间承包给他,现在该户年收入达1.6万元。

为使“双带一促”活动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镇汇报交流活动情况、检查督促。所有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挂钩联系一个村和一名村干部,切实解决“双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把“双带一促”活动列为党员干部实绩考核,选拔后备干部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围绕“双带”活动的主题,××制定出台一些特殊鼓励办法,给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从信息、技术、资金、营销等方面全方位服务。有关部门创办《致富信息动态》,发放到党员干部手中,并为各镇的典型群体明确科技联系人。市金融部门专门建立村党员干部个人信用档案,为他们办理“客户一证通”,及时提供资金服务,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

“双带”实现了“双强”,即带头富的能力加强,带领富的能力加强。今年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没有项目的主动找项目,有项目的积极把项目做大做强。苏陈镇东石羊村党支部书记徐湘根主动跑起营销,预计今年可新增纯收入近2万元。他还计划年内帮扶两个贫困户。张甸镇花彭村党员李书平夫妇,原先办了一个机器家具店,生产的都是桌椅之类的“土制货”。“双带”活动开展后,为实现新的规划目标,他新建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从苏州请来11名技工,形成年产5000张高档办公桌的生产规模。

目前全市300个行政村中,村组干部带头富的比例达66.4%,共帮富总户数2799户,帮富项目1778个,帮贫总户数2991户,帮贫项目1675个。

上一篇:钻井公司安全生产年度宣传稿下一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