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2024-04-29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精选9篇)

篇1: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肖海山,从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今日白城市膨润土厂的厂长。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勇气和诚信,在商海中奋战搏击,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经受磨砺

1967年,年仅16岁的肖海山,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可是,就在初中第一个学期结束,第二个学期还没有开学时,他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艰难的决定——辍学务农。是什么原因迫使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就在他上初中的那年,他看到过年包饺子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从袋子里倒出后,把口袋翻过来,又仔仔细细的扫两遍,当饺子端上桌来,父母看着他们兄妹六个高兴地吃着,而自己却舍不得动筷时,他的心像针刺一般地难受,他再也吃不下。当他抬头看见父母额头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时,他体味到了父母的艰辛,作为长子,他感到自己应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决定辍学务农。辍学后,肖海山回到平安三甲村当了一个“半拉子”,虽然每天只拿一半的工分,但他终于能用自己年少的肩膀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的重负!这份责任感,让年少的他多了一种动力。在生产队里,为能早日不当“半拉子”,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干什么,学什么,学一样,精一样。干活时,别看他年纪小,可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干什么都要抢个头,占个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1969年,刚满18岁的肖海山便当上了生产队长,从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分责任。在队上,别看他年纪轻,可处理起事情来,却显得少年老成,透着一种精练。干活时,他总是把重活、脏活留给自己;队上有什么好事,他总是想着别人;平时无论对老对小,他都以诚相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主动帮助解决,用他的话说:“一家有难,大家都伸伸手,难关也就过去了。如果有难的是自己,没人来帮,你想想那是什么滋味。”凭着自己的吃苦和为人,肖海山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工作积极,努力向上,但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又加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他家生活过得依然十分清贫,一年到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苦干。但16岁务农,18岁当生产队长的经历,却磨练出了他的才干和胆识,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商海行舟

1986年,时任三甲村村主任的肖海山,由于工作出色,被镇党委调到镇建材厂任厂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一没抓工业的经验,二没搞经销的经验,要经营管理好一个刚刚起步的工厂,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靠不服输的劲,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摸索,积累各种生产、销售经验。为了抓好生产,他吃住在厂子,同工人一道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为了产品销售,他风里来雨里去,亲自跑市场。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产品,他就耐心的向人家宣传。他把产品赊给人家,靠他的诚信,市场慢慢的打开了,产品销售有了门路。经过他两年多的苦心经营,建材厂共创利17万元。1988年,建材厂的生产经营刚刚步入正常轨道,他又被调到镇办植物油厂任厂长。又得一切从头来,4年下来,共创利60多万元。1993年,他又被调到镇办企业白城市特种耐火材料厂任厂长。当时,耐火材料市场萎缩,产品的销路不畅。他上任后,根据所做的市场调查,做出停止生产其它产品,专攻市场前景看好的膨润土生产的决定,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与膨润土的使用大户长山化肥厂建立起了供货关系,经过几年努力,到,膨润土的销量突破了两千吨,工厂有了良好的收益。19,他荣获了“白城市质量管理十佳厂长”称号。十年的商海闯荡,肖海山家里的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让肖海山的眼界更开阔了,胆识更大了,才干增强了。

艰难创业

,镇集体企业实行改制,镇政府决定用以资抵债的形式,将特种耐火材料厂通过竞拍的方式卖给个人经营,经营者通过分期分批替镇政府及镇办企事业偿还群众的集资款及利息的办法,取得经营权和所有权。当时特种耐火材料厂被竞拍到137万元,有两个城里人竞拍成功。不料,办交接关系的那天,债权被转到特种耐火材料厂的200多户群众,来了一多半,将厂子的大门堵住,不让办理交接手续,并说还是让老肖来经营,我们放心,他是本乡本土的人,靠得住,别人我们信不过。竞得经营权的人一看这阵势也撤走不干了。但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必须进行,于是,镇党委当晚召开党委会,研究解决的办法,并派人征求肖海山的意见,看他想不想接过手来经营。让肖海山把刚刚好转的企业交给别人经营,他还真是从心里往外的舍不得,这工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倾注过他的心血,他怎能忘记,自己在机器旁边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又怎能忘记带着方便面与销售人员一同跑市场,找销路。现在,大家想让他来接手这个厂子,镇党委也有这个意思,他还真动了心。镇领导找到他,让他把厂子接过去经营,但要再多为镇里还20万元的债。他深知,这157万元的本金加利息多达234万元,对刚刚好转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包袱。但作为有一定经营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和党员,他感到这也许是一个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绝佳机会,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为镇里减轻负担,尽一个党员的职责。经过反复思量,肖海山决定接管经营耐火材料厂。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个人创业的道路。厂子是接过来了,但要偿还234万元的债务,不扩大生产不行,不上新产品不行,不开发新的市场不行,而这一切都要钱,不踢好这头三脚,厂子就没有前途,所说的一切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劳。面对这一切,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对原来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又购置了一套输送带、一台翻斗车,两台四轮车,新建了4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两个新库房,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库存能力。经过改建和扩建,工厂的膨润土年产量可达4000吨。生产中,他更加注重抓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产膨润土在被省质量万里行评为省级质量放心产品。为了给产品找到销路,打开市场,他一方面加强与老用户长山化肥厂的关系,帮助化肥厂在三甲村搞了三年的化肥试验,使农民认识了长山多元素复合肥,使化肥厂在当地打开了销路,在他的建议下,长山化肥厂在当地建了一个年收益100多万元的化肥分厂。为了增加膨润土的销售量和加快资金的周转,他又主动提出以货易货的建议,用生产的膨润土换回多元素复合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农民。这样,他不但帮助化肥厂增加了销量,也让自己的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加快了资金周转,又让群众买到了质优价廉的放心肥。同时,他又根据化肥厂的需要,上了生产硅钙镁的项目,现在年可生产销售硅钙镁600吨。另一方面,他不断的开拓新市场,由于在铸造、防水、钻井、型煤生产等上都需要大量的膨润土,他亲自到白城市的五个县(市、区)、突泉和通辽等地的膨润土用户处,推销产品,让人家免费试用,一次不行,就再去,直到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只要用户有用货的需要,不论用量的大小,他都保证按时送到,逐渐的,他在用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用户们与他建立起了信任。现在,这些地方都有他稳定的老客户,他用诚信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占有了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偿还了167万元的债务,自己的固定资产也增加了50余万元。

无私奉献

肖海山在努力经营,搏击商海的同时,没有忘记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用党员2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

在工厂用工方面,他一方面处理好原厂职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注意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户子女。现在,共从本乡镇招工18人,其中14人来自贫困户。他每月都按时为每名工人发放500至600元的工资。哪个工人家里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老工人潘贵财的房子不行了,他拿了一万多块砖,出工出资帮助他重新建了三间砖房,老潘激动地说:“这辈子我都没敢想能住上这样的好砖房,这全仗着肖厂长啊!”贫困职工郑庆武的父亲病了,是肖海山借给郑庆武4000元钱,帮他给老父亲看好了病,并说:“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工厂女工呼兰英两口子没有房子住,是肖海山借了3000元给她在镇上买了房子,去年,他还出工出料帮助她家重新维修了房子。(面试网)

对职工是这样,对贫困户和公益事业他同样十分热心。,平安村刘占海家,没钱买化肥,眼看着种不上地了,肖海山听说后,给送去了价值2400元钱的化肥;20,给平安村的贫困户宋宝军送去了价值1100元的化肥;,给三甲村的杨春林解决了1400元的化肥……几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户无偿解决化肥14吨。年,镇敬老院搞维修,他为敬老院更换了所有的照明灯具,并为一对新结合的老人购买了一套高级席梦思床垫。20,他又捐资2600元,购进10吨水泥,为镇中学硬化了篮球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场地。

肖海山,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商海中奋力搏击,以进取为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以奉献为荣。在他身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篇2: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XXXXXX XXX,男,XXX出生。是XXX的农民,文化水平低,又无特殊技能,看到村里、邻居们都发家致富很。他看到无人问津的大戈壁滩,就萌生了想开垦荒地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向所属XXX村委会提出要求开垦,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从下岗职工到开垦荒地带动村民从事产业化经营,XXX敢为人先、勤劳致富的事迹在当地成为美谈。

穷则思变,XXX的畅销使从未有种养经验的XXX萌生了开垦荒地种植梨树的念头。2004年,XXX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村南面无人问津的戈壁滩上开垦荒地,改良土壤,一次性把没人要的上千亩地推荒种棉,改良生产。

创业过程总是充满坎坷曲折,起步时可谓一帆风顺的刘水欣也不例外。2007年春季,大风天气来袭,连续几天气温都在零下摄氏度。有经验的农民都说,如果气温继续下降,一定会耽误播种时节,可是这个农时又耽误不得,大风将才播下的棉种大部分不能生长。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XXX欲哭无泪。此时,他却不能倒下,“种,接着种。” XXX坚定地说。第二天,他就前往种子市场选购棉种,并在春分前全面完成补种。在种植XXX的同时,XXX还在新村修建了一座100亩的牛羊圈,养殖了200多头牛羊。

XXX富起来以后,心中一直记挂着周围的乡邻,他通过传技术、借资金等途径,带动了一批种植养殖户。带动致富的名声传了出去,不但在村里出了名,在乡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一些农民纷纷与他联系,对于农民们提出的技术问题,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甚至上门帮助解决问题。2008年以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的农民都以他为榜样。

篇3: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潜心钻研他初获成功

邱成出生于甸尾乡跃进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中, 这里人均耕地面积少, 土地相对贫瘠。由于家庭条件等原因, 邱成在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但他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面朝红土背朝天的“老日子”。他告诉自己不能得过且过,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要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始时他种植烤烟也没有更大的发展。之后, 他又和几个伙伴合伙, 养鱼、养鸡, 但都由于受交通、市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最终, 投入的本钱都没能收回。

几次创业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邱成的斗志, 他静下心来, 认真分析村情和市场行情, 估量自身能力, 重树信心, 终于认清找准了一条好路子———养殖仔猪。在养殖仔猪之初, 没技术, 他就学。一方面积极参加农函大培训班和乡里、村里组织的各种科技培训, 向专家和技术人员虚心学习, 认真弄懂每一个关键环节。由于条件限制, 有次他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 骑上摩托车跑了两百多公里路到邻县一个养殖大户家中登门求教。

另一方面, 他努力自学, 长期订阅《云南科技报》、《农村实用技术》等报刊杂志, 并购买了大量科技书籍, 潜心研读, 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摸索, 努力成为养殖母猪的行家里手。没有资金, 他就多方争取支持, 并从小规模做起, 从饲养1头、2头发展到至今共养优良母猪35头, 年产仔猪1000余头, 从传统式的养殖到建立一整套科学养殖方法, 建立全封闭、半漏缝式母猪高床分娩栏8套, 母猪半漏缝式妊娠完全限喂栏30套, 仔猪保育栏10套。实现年经济总收入16万多元, 年纯收入4.8万元以上。由于周期短, 生长快, 他养的仔猪一直都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

为民致富他倾囊相授

“邱成养猪赚钱了!”在一个个朴实的群众中流传开来的时候, 就有许多农民慕名而来学经验。邱成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致富秘诀、仔猪养殖技术倾囊相授。

邱成于199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十年来, 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他帮贫济困, 积极参加了“党员互助组”和“十户一体”联帮带等活动, 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了让部分经济特困户能够养仔增收, 他采取了“先供仔, 后收款”的办法积极帮助困难户, 并负责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和生猪的收购、销售咨询。农户家养的猪病了只要找到他, 不论他有多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农户看, 并指导他们用什么药, 有时甚至无偿向农户提供用药。从他那里卖出的仔猪, 若买主在饲养过程发现不进食、生病等异常现象, 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去指导, 若是本村的有时甚至还会抱回自己家中进行照管。

在邱成的带动下, 以跃进村为主并辐射到全乡六个村的优质仔猪生产户越来越多。全乡30%母猪由他引种和供应, 有力地带动了全村仔猪产业发展, 他所在的羊街村, 也建立了优良母猪试验示范村, 全村共养殖母猪达到了60头之多, 年产仔猪1400多头, 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28多万元。

扩大规模他有更高追求

邱成所在的跃进村委会老羊街小组作为甸尾乡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邱成决定继续扩大仔猪养殖的生产规模。他又建成了一个布局科学、合理面积达500多m2的养殖基地, 能养母猪35头左右, 年产仔猪1000余头, 并且今后在养殖母猪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成品猪的养殖。同时他在推广现在的优质猪种“苏太猪”的基础上, 积极引进推广新的品种PIC母猪。使羊街村在仔猪示范村的基础上建成新的成品猪养殖示范村。现在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外地的老板参观甸尾乡的仔猪基地并进行洽谈, 解决好销售难问题, 消除农户后顾之忧, 这更坚定邱成在仔猪、成品猪养殖上的信心。

篇4: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分享

创新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30岁的是区街道村人,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年创产值达30余万元,为农民开阔出一条致富路。

看到农村的妇女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也赚到几个钱,吃穿不舍,生活拮据。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她,一心想闯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一个偶然机会,她和村里的一位妇女到一家加工厂打工,打工期间,她发觉所干的工种是一赚钱的门路,她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已干。于是她辞去工作,回到家苦口婆心说服丈夫及父母帮助筹措资金,在家中给别人代加工薯片,起早贪黑半年下来净赚5000元。这在当时收入并不富裕的农村来讲很不简单,一个农村妇女半年赚这么多钱,乡亲们都夸她有心计、能干。可谁知她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大规模。她要租赁村里一个大院,成立一个加工厂。原来发现给别人代加工,不但利润低,而且加工时间短,受天气影响大,原料产地又不在本村,小打小闹没有竞争力,所以决定自己成立加工厂。,是一个奋斗之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租赁了一处荒废的大院。夏日炎炎,院内杂草丛生,残墙断壁,她顶着烈日和家人拨草平地,同建筑队筛砂搬砖,劳累过度,曾一度虚脱,几次晕倒,历时三个月,硬是靠借贷来的六万元,修建起一处较标准的薯网片加工厂,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之旅。

阳光灿烂,秋风习习,看着薯片象金叶一样金光灿烂,的心里惬意极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际市场风云突变,价格大幅下滑,加之天公又不作美,阴雨连绵,致使薯片全部起了黑色的网印,成了废品干,仅此一项,损失高达万余元,并且因价格下滑每天还有二百余元的损失。突如其来的打击,蒙了,各种议论铺天盖地,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不少人对她说:快停产、转产吧,干薯片加工业利润薄,制约因素多,特别天气、市场又是不可控因素,实在太难了,风险也太大了。到底该怎么办,深思起来。

痛定思痛,她认为做生意应该贵中看贱,贱中看贵,市场是波动起伏向前发展的,只要练好“内功”注重质量,会有好市场的。她又说服丈夫及家人外出取经,她让丈夫上胶南加工厂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通过别人介绍自己三上青岛,最后用真诚和执着打动了朝日食品有限公司的肖经理,答应让的加工厂成为一个

免费

分享

创新

基地,并以基地为点,四周延伸带动一个面,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价格实行最低保户价,并签订回收合同。这样一来,吃了定心丸。依靠科技,通过节能技术降低煤耗,用快速红薯糖化法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奋斗,销售成本干60吨,产值20余万元,一年还清了家中的全部借款。

加工薯片能致富,给村里人闯出一条致富的门路,仅加工厂解决劳动力达50余人,人均增收近3000元,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向前进。这时发现,虽然加工厂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经济问题。于是,她就组织带动本村及周围村中的妇女在家搞加工业,原料由统一供应,产品统一回收,无偿提供技术。此招一出,顿时反应热烈。三庄镇台庄村民杨茂琴家庭贫困,听到这一好消息后,便找到向她陈述自己的困难,乐于助人的听了之后爽快的答应了她。

也许老天爷为了考验一下的承诺是否真实,杨茂琴加工薯片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薯片色泽发红、发暗,出成率低,并且有黑心,急的杨茂琴一家抓耳挠腮,紧急向求援,二话没说,急忙打车去了杨茂琴家。经过现场考察,分析原因,最后确定:

一、蒸煮红薯后期火太猛,导致糖份大量流失,致使薯片色泽发红、发暗;

二、蒸煮火候太小,是造成黑心的原因。现场讲解了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手把手的教这位憨厚的农村妇女。这一年,虚心好学的杨茂琴收入达7000余元,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又发展了5位加工户,帮助她周围的乡亲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由她发展的加工户已覆盖3个乡,8个村,26户,其中10户已跨入小康水平,还有16户已摆脱贫困。使薯片加工业在山区快速发展起来。

成功,使受到了众人称赞;热心,使得到乡亲们的拥戴。一位普通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的切身体会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只要有一番脚踏实地的闯劲,依靠科学技术,在农村也一样能大有所为。如今,信心更大了,她说:干,就得干出个样来,争取三年之内,在现有基础上规模扩大,利润翻番,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走向富裕的大道。

篇5:养猪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51岁的xx村村民xx是村里出名的致富女能手,xx从1998年开始在村里养猪,每年饲养十头左右的猪,一开始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采取了粗放的传统饲养管理方法,生猪生长缓慢,市场销售价格低,往往是辛苦一整年,挣不了几个钱。

xx认识到养猪一定要掌握养殖技术知识,此后,她开始搜集有关生猪高效饲养的新技术,有空就要去村里观看远程教育,学习上面的先进养猪知识,村里的农家书屋也成了她学习的好去处,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的帮助下通过电脑学习养猪知识和技术。平时更是会准时参加村部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而且还通过借阅光盘等更进一步了解《生猪养殖技术》《生猪疾病预防》等基础理论,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她一边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最新的养猪知识,一边在家里改变传统的养猪方法。通过学习到的技术她扩大养猪场的面积,将原有土种猪逐步换成良种猪,搞起了示范养殖。当她在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困难时,她就到远程教育网上查阅资料,看不懂时就请县里的技术员来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xx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模式,对猪生长中各阶段所需的营养和元素有了详细了解,并能按照猪生长的不同时期注射不同的疫苗,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同时又尽可能节省成本,减少开支。“要养好猪,防治猪瘟是关键。除每年的春秋两季,打防疫针外,夏、冬时的防疫针,我都亲自动手,从不马虎。每天早晨,我都坚持把猪粪撮好,用水把猪场冲得干干净净。夏天,我要给猪冲3个澡。最操劳的是每当猪下崽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在猪场内整天整夜的守护,就是冬天也不例外。”xx说,每天喂猪3顿,自己还没有吃一餐;给猪洗了3个澡,自己一天还没有洗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的养猪摸索和实践,xx不仅掌握了养猪的科学管理技术和防病灭病知识,也使家庭养猪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逐渐增加,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到现在,xx的养猪场已经从开始的两头猪发展到了现在的两百头猪,年出栏猪能达到xx头,一年利润xx万,俨然成了村里最大的养猪专业户。

xx饲养生猪成功后,她还利用自己家里现有的影音设备,组织养户殖观看光碟、交流经验等,义务地给养殖户们担当起技术指导员,村里的其她的养猪户纷纷向她取经,她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与经验一一传授给她们,并到养猪户的猪棚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从猪苗购买、饲料喂养、病害防治到成猪销售,她总是很热情地提供免费服务。遇到经济困难或一时手头紧的养猪户,她都是自己垫资帮她们买饲料、猪药。她和村里其她的养殖户一起认真研究养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懂就到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一起学习。她常说:“我能发展致富是远程教育培训了我,是村两委帮助了我,我应当回报于村里,回报于广大养殖户”。在学习中她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前来咨询的养殖户她总是耐心地讲并满足她们要求。在她的感染下,村里很多群众都积极主动到村远程教育室学习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发展种养致富项目,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依托科技致富的热潮。

篇6:创业致富能手吴峰松同志事迹材料

吴峰松,男、1970年2月出生,初中文化,是鹅湖村第五组村民。该同志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他是个不安“本分”的人,有经济头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还敢于用超前意识把握住发展机遇。当时,本地生猪养殖都是以家庭饲养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市场供应不足,吴峰松同志就瞄准了发展生猪养殖行业。经市场调查,家人讨论后、说干就干,九0年在家里搞起了小型养殖场,引进优良种猪2头,母猪6头。经他一年的细心喂养照料,当年就获得纯收入上万元。初战告捷,论常人可能是稳扎稳打,慢慢扩大发展。但是吴峰松是个不满足现状、“野心”大、有远大报负的一个同志,他这“一发”就不可收拾,先后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0多亩、建设规划比较科学的中型养殖场,又承包了村委会120多亩茶园和100多亩油茶,还建了一个水域面积20多亩的养鱼基地,在鹅湖街上开了一家饲料零售店。现在吴峰松的产业达到年出栏肉猪200余头、仔猪1000余只,出售浮红茶800余担、茶油1000多公斤,饲料零售额26万元,年家庭收入达到18万多元。吴峰松同志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种养专业户,在他的带动下,鹅湖镇的种养业迅速发展起来。

吴峰松同志的典型事迹,村支部、村委会非常重视,把他列为重点培养发展入党对象,2003年9月,吴峰松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吴峰松同志先后获得了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市农村种、养、加、销十佳大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农业结构调整典型户》、《两带标兵》、《种养专业户》、《优秀党员》以及镇党委、政府颁发的《发展特色农业标兵》等十多项荣誉称号。他的爱人童月香同志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篇7: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关键词:女性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云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1]。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发展现代农业, 改善农村面貌, 培养新型农民, 增加农民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等几个方面[3]。目前,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中, 女性人数低于男性人数, 女性非农转移中回流人数高于男性人数[4], 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 承担起农村生活的重任[5], 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6]。因此, 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女性农民进行培训教育, 提高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 提升她们的生产能力和从业水平, 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女性农民, 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7]。

一、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发展历程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 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她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维持农业基础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8]。因此, 培育培养新型农村女性农民, 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9]。

近年来, 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云南省妇联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 立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兴农, 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与培训, 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 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10]。根据云南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安排[11], 从1997年6月至2013年3月, 云南省妇联、云南省农业厅、云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了23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 累计培训农村女能手2299名。2010年11月8日, 云南省妇联在云南农业大学挂牌建立了“云南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12], 培训教育基地的建设更好地适应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十多年来, 云南农业大学根据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 面向广大农村女性农民开展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教育培训, 增强农村女性农民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 并开展创业培训教育, 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

通过十六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教育实践, 农村女性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涌现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种植、养殖女能手;面向农业产品市场营销妇女能手、女经纪人。广大的农村致富女能手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 发挥着农村女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实践情况

从2008年至今, 云南省妇联、省农业厅在云南农业大学举办了9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 共有1489名来自全省16个州 (市) 的从事种植和养殖农村女性农民参加了培训, 参加种植培训的人数为688人, 占培训人数的46.2%;参加养殖培训人数为801人, 占培训人数的53.8%。从2008年至今, 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情况为:2008年培训132人次, 2009年培训398人次, 2010年培训260人次, 2011年培训279人次, 2012年培训294人次, 2013年1-3月培训126人次。参加培训的农村女性农民中23.4%为云南省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 包括傣族、白族、彝族、哈尼族等18个少数民族。参加培训的农村女性农民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 其中:小学文化水平占5.3%, 初中文化水平占65.7%, 高中文化水平占24.5%, 大学专科文化水平占3.8%, 大学本科文化水平仅占0.7%。通过近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实践, 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 培训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16年来23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实践, 主办单位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总结, 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村女性农民的实际需要, 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法, 提高培训层次, 满足农村女性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不仅提供种植、养殖技能培训, 还增加了农产品营销、现代企业管理、创业技能等培训内容;在培训方法方面,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实地考察、实际技能培训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培训质量。

(二) 提高了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学习意识

通过多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累计培训来自全省16个州 (市) 的农村女能手2299名。培训不仅仅教给她们种植、养殖的技能, 经营管理方法、创业技能等, 更重要的是, 让她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她们的技能, 增长专业知识, 更能将她们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财富。这些来自各个州 (市) 的致富女能手回到当地, 她们的亲身经历影响着更多的女性农民, 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较大地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希望能通过不断地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 将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财富。

(三) 提高了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虽然云南省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但是目前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并不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年轻女性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 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女性大多数都愿意留在城市工作, 很少返回农村, 造成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学历较低, 整体素质不高。近五年来, 参加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种植、养殖女能手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总人数的71%, 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的仅占0.7%。可见, 农村女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 亟须提高她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通过近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让来自16个州 (市) 的种植、养殖女能手参加培训, 并将各自所学带回家乡, 带动当地的女性农民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并通过培养她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不断提高云南农村女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四) 提高了云南省农村女性农民的创业能力

农村女性农民由于长期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与外界接触较少, 更加缺乏经营管理知识, 往往不具备创业能力。通过近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不仅提高了她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更重要的是, 开阔了她们的眼界, 提供参观考察成功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机会, 使农村女性农民不仅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 还能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培训学习, 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创业能力。

三、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农村富余男性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农业生产出现了女性化趋势, 农村女性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13]。十六年来, 开展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 培养了2299名来自全省16个州 (市) 的农村致富女能手, 对促进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通过多年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培养了来自各个州 (市) 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种植、养殖女能手, 提升了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 并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农村生产发展。如培训班学员王世菊, 她在培训班学习了新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回到家乡后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 并对当地农户进行宣传, 介绍最新的种植技术, 已有150多户当地农户加入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采用新的种植技术, 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目前, 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6500亩, 并修建冷库和蔬菜加工工厂, 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村生产发展。

(二) 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多年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 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生产发展, 也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云南省各个州 (市) 的种植、养殖女能手, 通过培训学习种植、养殖的先进技术、了解前沿的知识、学会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 她们回到家乡后成为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性农民, 带领当地农民生产致富, 发挥着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培训班学员陈玉琼, 通过培训, 提高了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 在她所在的村, 带动842户村民加入专业技术协会, 创办养鸡场, 当地村民协会会员共存栏蛋鸡10.2万只。专业技术协会还定期为农户提供养殖培训, 累计培训人员1880余人次, 由于技术先进, 生产出的无公害鸡蛋供不应求, 大大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带领他们逐渐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 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有利于优化农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和管理民主

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教育实践, 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 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农村环境得到改善, 由于村民素质的提升, 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农村管理也更加民主。如培训班学员杨君芹, 由于她所在的村社, 田地全被征用, 许多农村妇女无所事事, 整天不是打麻将就是搬弄是非, 面对这样的情形, 杨君芹决定将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和经营理念传授给她们, 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 因地制宜, 带动村民种植高原特色农作物, 并寻求当时农业科技部门的帮助, 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成立了一个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公司,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许多村民都参加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工作中, 改变了以往无所事事的局面, 由于公司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和集体活动, 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农业企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也更加重视生态的保护, 生产也更加规范, 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条件, 随着村民们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农村管理也更加民主。

篇8:农村致富先进人事迹材料

王洪伟,男,1965年出生,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利街五星村农民。现任五星村治保主任、民兵连长,现在五星村大力发展种植业,现在是新利街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5万元左右。

现年47岁的王洪伟,一名看似普通且看似文质彬彬的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现在村经营了一家为人服务的食杂店,承包了三十多亩的果树地也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为农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了村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王洪伟说过,他的内心里很早就有了要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个很广阔的市场,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前些年他和妻子石文丽商量,开起来一家小食杂店,不仅能为自己带来些利益,也可以为周围的邻居带了方便。他一边干着自己的小店一边还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不断的观察着发现种植果树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就萌生了种果树的念头,于是在经营食杂店的同时,王洪伟还承包起了30多亩地来种植果树。刚开始种植由于树种选择不好、技术的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很多树苗甚至病死,产量很低,没赚到什么钱,还倒贴了不少钱。终于遭到了妻子和家人的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只开个小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呢,但是他还是用他的坚持说服了他们,他认为有了梦想,而且向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开始思索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其是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村里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技术员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他对的种植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三十多亩果树有了很好的产量,年收入可达到5万多元。

篇9: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

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烤烟生产,发展特色经济

李春山同志紧紧把握发展农村经济产业,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村民要效益这个工作重点入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春耕期间,许多贫困户缺乏资金,无力购买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李书记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奔走,先后与农技站、镇供销社及个体农资店取得联系,为村民解决了10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村民及时、顺利的完成了春耕生产,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李春山同志就是这样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处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春耕期间又为农户解决了7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今年庆先村的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完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李书记,单靠种植大粮作物想脱贫难,庆先村交通方便,土质好,很适合烤烟种植,而且市镇为扩大烤烟生产,每年都给予优惠政策。庆先村距烤烟收购站较近,发展烤烟生产大有可为。可目前的农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怎么办?一连几个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着,自己领航包扶的那几户的条件他很清楚,一个想法在大脑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帮扶对子中头脑固执的李军的思想工作,并与信用社和农技站取得了联系,为烤烟户解决了5万元贷款,十余吨化肥,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他和烟农的一年的辛苦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烤烟亩产220斤,均价3.17元。他的领航户一年脱贫,并全部还清贷款,很多农户尝到了烤烟的甜头,今春又有5户要求种植,烤烟面积由去年的650亩,发展到800亩,烤烟生产在庆先村前景喜人,成为庆先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农活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三、领航工程推动三个文明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庆先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的带领下,去年43名党员与38名农户结成了领航对子,今年有5人加入了被领航的队伍中。其中有8户一年脱贫。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事情增多了,从而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帮贫致富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整个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全体党员干部经过认真分析村情、民情、地情,又确定了下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措施;一是发展养殖业,全村养奶牛12头,黄牛728头(其中:改良牛190头),养羊户共24户,共养羊1700多只,养猪1500头,家禽4000多只;二是根据庆先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处潜山区的优势,大搞退耕还林,建造绿色银行。截止XX年春全村共造林1400亩(其中人造林600亩,经济林800亩,同时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有20户栽种了果树,22户栽种草莓,7户种植大棚甜瓜;三是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庆先村有一批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可以为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使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使庆先村的经济水平和集体集累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李春山同志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开展了党员与农民搞好“一带十”式的对接“领航小组”,积极为农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使“领航工程”工作持久稳定,不走过场,一抓到底,支部建立了“领航工程”记录簿,实行党员与困难户进行帮扶活动,确定了“领航”任务、目标及“领航”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任务目标一定三年。

上一篇:准爸妈给宝宝的取名宝典下一篇:时序型简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