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财实训二最终

2024-04-25

高财实训二最终(共1篇)

篇1:高财实训二最终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

实训二报告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 12140911 赵君兰(12123941)童徐丹(12123927)李佳怡(12123918)

李嘉豪(12031213)

谢会丽 实训二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确定合并范围,并陈述理由

(1)合并范围阐释

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编报的子公司的范围。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乃至于其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都收到合并范围的直接影响。明确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前提。(2)合并范围确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即为一个企业有权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判断控制权,可以从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两方面看。

1、数量标准——控制权对应持股比例大于50%,即当投资企业拥有超过被投资单位50%的股权时,被投资的子公司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加法原则、乘法原则)

2、质量标准——分为法定控制权与实质性控制权。这两种控制权均是在不满足数量标准的前提下可能存在的控制权。就我国而言,也可表述为:

①拥有另一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形成的控制关系(相当于数量标准)

1、直接控制——一方直接拥有另一方超过半数以上(超过50%)的表决权

2、间接控制——一方通过其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表决权。

3、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形成的控制——一方虽然只直接拥有另一方半数以下的表决权,但通过与子公司对另一方所拥有的表决权合计,而达到拥有另一方过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②通过拥有表决权与其他方式相结合形成的控制关系(相当于质量标准)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与经营政策。

3、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或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

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被投资单位:

1、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包括:联营企业、合营企业。(3)结合案例分析

从A、B、C、D四家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中“关于关联方关系披露”中可以得出如下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A公司拥有B公司60%的股份(>50%),所以A直接控制B。A公司拥有C公司80%股份(>50%),所以A直接控制C。

B公司拥有D公司70%的股份,D为B的子公司;A公司通过B公司间接拥有D公司70%股份,所以A控制D公司。(加法原则)

A 对 B、C、D 三家公司是控制与被控制关系,B、C、D是A的子公司,所以B、C、D公司应纳入A公司的合并报表。(依据:母公司应当将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因素进行判断)

又X公司为A公司的联营企业,P公司为B公司的联营企业,甲公司为A公司的母公司。所以均不纳入A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

综上所述,合并范围为B、C、D公司应纳入A公司的合并报表。

2、编制合并范围内各公司之间发生的权益投资及内部交易事项的合并抵消分录;

一、会计政策统一

1、固定资产都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不需要调整。

2、母子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不一致,母子公司统一采用按照5%来计提坏账准备。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①B公司没有计提坏账准备,调整如下: 1、2009年调整以前年度的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资产减值损失)12.5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2.5 2、2010年当年的补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1.5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5 ②C公司按5%计提坏账准备,不需调整。③D公司2010年度按10%计提坏账,应该调整为按5%计提坏账准备,调整入下: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5 贷:资产减值损失 2.5

二、各公司间的合并抵消分录

(一)B公司与D公司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消处理

1、B公司对D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10万元,B对D控股70%,我们可以计算得出合并日形成的商誉为110-144*0.7=9.2万元,其中144万元为D公司合并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

2、D公司账面价值调成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乙4

贷:资本公积——年初 4 借:管理费用 0.4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0.4

3、从成本法调成权益法 借:投资收益 7.28 贷:长期股权投资 7.28 本年未分配利润,不需调整。

4、抵消B的长期股权投资与D的所有者权益 借:股本 100 资本公积 9=5+4 盈余公积 15 未分配利润——年末 9.6=10-0.4 商誉 9.2(借贷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D 102.72=110-7.28

少数股东权益 40.08=(100+9+15+9.6)*0.3

5、B投资收益与D利润分配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9.6

投资收益 7.28

少数股东收益 3.1 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

1、应收应付的抵消(D应收B)

借:应付账款——D

贷:应收账款——B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0.5

贷:资产减值损失

0.5

2、内部交易的抵消(D向B销售)(1)合并前交易不要用抵消

(2)本期内部购入商品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将本期内部销售的营业收入及其相应的销售成本全额抵消,借记“营业收入”,贷记“营业收入”;同时应将内部构进形成的存货价值中包好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贷记“存货”。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22.5(75*30%)

存货

7.5

(二)B公司与C公司

因为B与C不存在控股关系,即不存在长期股权投资。仅需考虑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

1、应收应付的抵消(C应收B)借:应付账款 -

C

贷:应收账款-

B 对于10万的应收款计提10*5%=0.5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0.5

贷:资产减值损失

0.5

2、内部交易的抵消(C向B销售)(1)合并前的交易不用抵消

(2)本期内部购入商品部分实现对外销售:将本期内部销售的营业收入全额抵消,再将期末内部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冲减“存货”项目,将两者差额抵消“营业成本”项目。

借:营业收入

400000

贷:营业成本

31.817存货

8.1825

期末内部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15*(1-15/33)]

(三)C公司与D公司

因为C与D不存在控股关系,即不存在长期股权投资。并且C与D之间不存在内部交易,所以也不存在内部交易事项的抵消。所以不需编制任何合并抵消分录。

(四)A公司与B公司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消处理

先来还原09年1月1日取得B公司控制权的数据,因为是子公司,采用的是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900万元,A对B的持股比例为60%,B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所以其中包含商誉900-1100*60%=24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

1、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贷:资本公积——年初 100 借:管理费用 5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2、调整母公司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 135=(230-5)*60% 贷:投资收益 135 借: 投资收益 18=30*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8

3、抵销分录 借:股本 800 资本公积——年初 150=50+100 盈余公积 15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95 商誉 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17=900+135-18 少数股东权益 518 2010年12月31日

1、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贷:资本公积——年初10 100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5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借:管理费用 5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2、调整母公司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 117=135-1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17 借:长期股权投资 117=(200-5)*60% 贷:投资收益 117 借:投资收益 90=150*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90

3、抵销分录.借:股本 800 资本公积——年初 150 盈余公积——年初 150 ——本年 3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10 商誉 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44=900+117+117-90 少数股东权益 536 借:投资收益 117=(200-5)*0.6 少数股东收益 78 未分配利润——年初 195 贷:提取盈余公积 3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15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10 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

1、应收应付的抵消(A应收B)借:应付账款 - A 20 贷:应收账款- B 20 因为A公司的坏账准备都是今年计提的,没有以前年度,抵消本年的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5 贷:资产减值损失 5

2、内部交易的抵消(A向B销售)

(1)年初内部存货在本年度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期初存货包含的为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已经在销售企业的年初未分配利润中反映,本期销售期初存货,购入内部存货的企业按照对外销售收入确认营业收入,并按内部购入成本确认营业成本。从整体看,该存货销售的全部损益应该在本期得到实现,上期内部未实现损益在本期得到确认,应按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销售损益,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营业成本”。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1.1538 贷:营业成本 21.1538 上期内部未实现损益21.1538=50*(1-30/52)(2)本期内部购入商品部分实现对外销售:将本期内部销售的营业收入全额抵消,再将期末内部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冲减“存货”项目,将两者差额抵消“营业成本”项目。

借: 营业收入 200 贷:营业成本 183.0760 存货 16.9240 期末内部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40*(1-30/52)]

(五)A公司与C公司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消处理

1、A公司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32万元,A对C控股80%,我们可以计算得出合并日形成的商誉为232-290*0.8=0万元,其中290万元为C公司合并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

2、从成本法调成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 64=80*0.8 贷:投资收益 64 本年没有分配利润

3、抵消A的长期股权投资与C的所有者权益 借:股本 50 资本公积 100 盈余公积 6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96=232+64 少数股东权益 74=(50+100+60+160)*0.2

4、A投资收益与C利润分配抵消 借:投资收益 64 少数股东收益 16 未分配利润——年初80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160 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

1、应收应付的抵消(A应收C)借:应付账款 - A 20 贷:应收账款- C 20 因为A公司的坏账准备都是今年计提的,没有以前年度,抵消本年的坏账准备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 贷:资产减值损失 1

2、内部交易的抵消(A向C销售)(1)合并前的交易不用抵消

(2)本期内部购入商品部分实现对外销售:将本期内部销售的营业收入全额抵消,再将期末内部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冲减“存货”项目,将两者差额抵消“营业成本”项目。借:营业收入 80 贷:营业成本 54.6154 存货 25.3846 期末内部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60*(1-30/52)](3)内部交易的存货跌价准备抵消,C公司计提跌价准备,但对集团整体而言没有跌价。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0.6897(1*60/87)贷:资产减值损失 0.6897

(六)A公司与D公司

因为A与D不存在控股关系,即不存在长期股权投资。仅需考虑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

1、应收应付的抵消(A应收D)借:应付账款 -

A

贷:应收账款-

D A原先没有计提坏账准备,抵消会计政策调整所计提数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内部交易的抵消(A向D销售)(1)合并前的交易不用抵消

(2)本期内部购入商品部分实现对外销售:将本期内部销售的营业收入全额抵消,再将期末内部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冲减“存货”项目,将两者差额抵消“营业成本”项目。

借:营业收入

400000

贷:营业成本

31.538

5存货

8.4615

期末内部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20*(1-30/52)]

3、编制2010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上一篇:岗位大练兵培训小结下一篇:团委爱心捐赠仪式主持人、领导、代表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