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伴侣选择

2024-05-07

最终伴侣选择(精选四篇)

最终伴侣选择 篇1

1 自营配送中心概况

在我国,许多大中型连锁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在国际上,以大型零售商为主导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代表企业是沃尔玛。另外,家乐福、麦德龙、西尔斯等国际大型零售商,都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国内连锁百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达到9 693平方米。目前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有74%是由供货方完成的,13%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13%的企业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零售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我国相当数量的连锁企业是从传统的副食品公司、蔬菜公司、粮店以及其它配套网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企业自身拥有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建立配送中心的资源和基础。但从总体看,目前这些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部分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配送效率也不够高。

其次,尽管与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具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合作双方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地域、文化、法律、价值观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合作中伴随着许多风险。比如可能会导致管理风险,包括外包决策失误、外包契约不规范、外包价格过高、外包服务水平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差等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虚拟组织形式弱化了管理机制,使得不确定性加大。另外还有可能导致合作风险,它是合作双方未达成共识,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相互信任缺乏而产生的不确定性。这些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预期的降低成本、缩短反应时间以及创造新市场价值等合作收益无法取得。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1)物流企业数量多,经营规模小,服务单一,进入门槛低,管理体制落后。没有能力参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一体化、综合性的现代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竞争力较弱。(2)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服务能力落后。由于运输车辆、仓库选址、现代物流技术等硬件设备的投资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且回收周期较长,造成部分企业在物流设备的拥有量上较少。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低,无法开展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3)物流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目前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从传统运输行业转型而来的,因此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知识结构滞后,缺乏现代物流知识和市场观念等问题。另外,多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内部物流程序再设计能力较差,标准化程度较低。

上述原因导致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尽管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零售业的物流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国内零售商的缺货率在10%左右,每年因商品缺货造成的损失为830亿元。零售企业商品缺货状况会引发消费者的各种反应,48%的人会购买替代品,15%的人不再购买,31%的顾客会到另一家店购买实施消费行为,顾客的转店率为37%。

2 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

近年来,一些国际大型零售商逐步尝试立足主业经营,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逐步将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委托给社会上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日本,大约有30%的连锁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企业。例如日本的711便利店和伊藤洋华堂等。在日本,单体分散经营的零售店约占店铺总数的90%以上,出于竞争的需要,这些零售店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进行商品配送。从我国零售行业看,虽然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并不多,但有些连锁超市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北京某商业集团委托和黄天百对其店铺进行物流配送。该集团在北京有便利店和便利超市300多家,而和黄天百是一家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该集团与黄天百合作,让其为所属的多家便利店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库房面积1万平方米,年配送能力500万箱,配送金额10亿元,可以满足200家便利店两天一次的配送要求。物流成本占销售比例为2%左右,这是我国零售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方式。

从发展的战略考虑,连锁零售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时,除了能获得专业服务能力、技术和成本优势外,还可以获得战略层面的好处。首先,能集中能力发展核心业务。零售企业的核心是如何选点开设门店、拓展销售网络、促销、商品布置和采购,通过物流外包,连锁零售企业才能将自己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去。其次,连锁零售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减少投资,降低风险。现代物流领域的设施、设备、信息系统等的投入是相当大的,由于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

发展连锁经营,离不开现代物流配送。连锁零售企业配送要求满足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适合第三方物流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性质。零售企业借助第三方物流的力量完善的配送体系,能实现进货统一口径、商品统一管理。对商品的验收工作进行统一把关和对库存的统一管理,便于压缩分店库存,减少财务核对和结算单据的数量及逐家分店送货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残损或者滞销商品回收的工作效率;另外可强化储存功能,可有效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进货与销售”之间的时间差。集中储存比商场的前店后库的分散储存,大大降低库存总量;对人力和车辆的统一调配,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作成本。合理、经济地组织商品运输;为连锁企业提供开箱拆零、拆包分装、流通加工方面的服务,让门店集中精力做好、做足生意。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再造及单品管理,可大大减轻配货工作量,缩短配货时间,压缩配货成本寻求压缩库存和降低商品缺货率的最佳点,最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双方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有人曾说,零售企业之所以“冷落”第三方物流,是因为国内不存在能够满足要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那么,随着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兴起和成熟,将商品的配送业务部分甚至全部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完成,将会成为零售企业日益增加的一种选择。相对而言,一些具有自身物流配送中心的连锁企业,也将开始利用自身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开展社会化的物流配送。

摘要:主要研究了零售业的物流发展状况,通过比较自建配送中心与选择第三物流各自的利弊,以及借鉴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的成功案例,认为第三方物流将是未来零售物流的发展方向。中国大多数零售企业曾经纷纷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然而仍然面临许多物流配送问题。近年来,一些国际大型零售商逐步尝试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零售业,自建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徐从才.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王焰.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许胜余.发展中的零售业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46-51.

[5]王芳芳,张永,毛海军,等.考虑风险因素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8(2):51-54.

选择伴侣,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篇2

在德国,年轻人在决定结婚之前,往往有过很多次的恋爱经历,每一段经历都可以让他们知道更多,什么样的人是不适合自己的。所以,一旦决定结婚,他们的婚姻可以非常稳定,可以保持几十年的活力!未来的伴侣,一定不要选择这几种人!

01
不要选择一个太过俭省的人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当一个人有经济能力仍舍不得吃一顿特别点的饭、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时,他可能不愿满足的不只是你的需要,更有可能他的内心缺少活力,也没有能力爱惜自己。

当他不能爱惜自己时,就谈不上能够爱惜你了。

一个人对生活没有什么欲望,可能也不会去努力创造生活,就会安于现状,在原本应该奋斗的年纪,太早地让自己停止下来,成为一个生命无趣、生活单调的人。

太过节俭的背后,还有要命的一点,是缺少对未来的确定感。

当一个人能够确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时,他就有勇气投入更多。当你未来的伴侣不能在当下给你确定的答复,让你有安全感。还怎么谈以后拥有舒适的生活呢?

02
婚姻最好讲究门当户对

中国有句老话,婚姻要“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并不是钱财、权位上的相当,而是文化积淀、人生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模式等等的相似。三观不合的人,以后生活在一起,交流沟通都是问题。甚至,你们都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当你们在这些对人生的基本理解越相似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相互理解。有冲突,也容易达成妥协。

如果你是一个相信人生需要不断奋斗的人,就不要去选择一个贪恋生活安逸的人,因为那会让你觉得他不知进取、太过自私无赖.

如果你在城市中长大,没见过农村大家庭的清苦和彼此依靠的人,就不要轻易选择一个由整个大家庭供养下奋斗到城市中的人。因为当他不断回报他的大家庭时,你可能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不断入侵。

03
慎重选择对食物归于贪婪的人

从心理学上讲,年轻时太过于肥胖,除开生理因素,可能意味着他是一个人格发展不那么健康的人:

首先,他可能是一个贪婪的人。不要小看“吃”这件事,人一生下来与母亲最主要的连接就是吃,是吃才能让一个婴儿活下去。

所以,吃的背后,有许多心理、情感的`需要。

一吃就停不下来的人,可能意味着内心有太多关于被爱、被接纳、安全感等等的缺失,所以,会用吃来填补。他在吃东西的同时,也可能会不断吃掉你的情感和生命,会让你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欠他太多。

他心里有一个巨大的洞,为了填上它,他会不断索取你的情感,就像要吸干你最后一滴血。但事实上,你是满足不了他的,因为那个洞如果他自己没有去织补漏洞,就会填进去多少漏掉多少。

04
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求

据我对身边诸多婚姻的观察,这个世界上每对伴侣都是不同的,每一对伴侣都需要在生活中摸索自己的相处方式。

但是如果一味顺从、不提要求,显然是有问题的。伴侣,就像养育孩子一样,同样是需要教化的。

对于男人来讲,他们从妈妈的怀抱投入你的怀抱,会期待你像妈妈一般给予他精心照顾,最好他还不必承担什么责任。

在有十几年、二十几年婚姻的人群中有一句话,好丈夫都是被老婆逼出来的。如果可以偷懒,没有人愿意那么费力地去挣生活。

而对于女人来讲,当她从父母身边离开的时候,就意味着她不得不放弃一些童话般的幻想,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

所以,好的伴侣关系,不是牺牲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对方,而是要尊重对方的不同,同时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要。

在关系中,不管哪一方牺牲太多去满足对方,关系都会出问题。

因为所有的牺牲都会从其他地方找到补偿,比如一个为家庭做出很多牺牲的妻子可能会变得很唠叨,或者是一副忍气吞声的样子。

让跟她一起生活的人时时感受到自己像个加害者,这就会消耗家人太多的情感能量。

所以,婚前是一个耐心筛选和等待的过程,而一旦进入婚姻,就需要责任和承诺。当你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多留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

结婚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是生命的归宿,但我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结婚。在德国,年轻人在决定结婚之前,往往有过很多次的恋爱经历,每一段经历都可以让他们知道更多,什么样的人是不适合自己的。所以,一旦决定结婚,他们的婚姻可以非常稳定,可以保持几十年的活力!未来的伴侣,一定不要选择这几种人!

不要选择一个太过俭省的人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当一个人有经济能力仍舍不得吃一顿特别点的饭、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时,他可能不愿满足的不只是你的需要,更有可能他的内心缺少活力,也没有能力爱惜自己。

当他不能爱惜自己时,就谈不上能够爱惜你了。

一个人对生活没有什么欲望,可能也不会去努力创造生活,就会安于现状,在原本应该奋斗的年纪,太早地让自己停止下来,成为一个生命无趣、生活单调的人。

太过节俭的背后,还有要命的一点,是缺少对未来的确定感。

当一个人能够确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时,他就有勇气投入更多。

关于门当户对

中国有句老话,婚姻要“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并不是钱财、权位上的相当,而是文化积淀、人生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模式等等的相似。

当你们在这些对人生的基本理解越相似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相互理解。有冲突,也容易达成妥协。

如果你是一个相信人生需要不断奋斗的人,就不要去选择一个贪恋生活安逸的人,因为那会让你觉得他不知进取、太过自私无赖;

如果你在城市中长大,没见过农村大家庭的清苦和彼此依靠的人,就不要轻易选择一个由整个大家庭供养下奋斗到城市中的人。因为当他不断回报他的大家庭时,你可能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不断入侵。

慎重选择一个对食物太过贪婪的人

从心理学上讲,年轻时太过于肥胖,除开生理因素,可能意味着他是一个人格发展不那么健康的人:

首先,他可能是一个贪婪的人。不要小看“吃”这件事,人一生下来与母亲最主要的连接就是吃,是吃才能让一个婴儿活下去。

所以,吃的背后,有许多心理、情感的需要。

一吃就停不下来的人,可能意味着内心有太多关于被爱、被接纳、安全感等等的缺失,所以,会用吃来填补。他在吃东西的同时,也可能会不断吃掉你的情感和生命,会让你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欠他太多。

他心里有一个巨大的洞,为了填上它,他会不断索取你的情感,就像要吸干你最后一滴血。但事实上,你是满足不了他的,因为那个洞如果他自己没有去织补漏洞,就会填进去多少漏掉多少。

其次,他可能会是一个没有节制力的人,太过贪婪,就难以节制。对一个人来讲,可能就会有一些危险,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他能拒绝吗?

面对各种欲望的膨胀,他有能力克制吗?

如果他缺少节制的能力,就有可能允许自己沉迷于一些有危险的需要,比如药品、赌博。

我想,你一定不愿意在伴侣关系中一直照顾他,因为你也是需要被照顾的。

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求

据我对身边诸多婚姻的观察,这个世界上每对伴侣都是不同的,每一对伴侣都需要在生活中摸索自己的相处方式。

但是如果一味顺从、不提要求,显然是有问题的。伴侣,就像养育孩子一样,同样是需要教化的。

对于男人来讲,他们从妈妈的怀抱投入你的怀抱,会期待你像妈妈一般给予他精心照顾,最好他还不必承担什么责任。

如果你是一个顺从的好老婆,你的纵容他的期待,也会纵容他的不成熟,让他太晚才学会承担责任。

在有十几年、二十几年婚姻的人群中有一句话,好丈夫都是被老婆逼出来的。如果可以偷懒,没有人愿意那么费力地去挣生活。

而对于女人来讲,当她从父母身边离开的时候,就意味着她不得不放弃一些童话般的幻想,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

只有当你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时,你才会舒服;只有当你可以在这段关系中舒服时,你才能真的给予对方情感上的满足。

所以,好的伴侣关系,不是牺牲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对方,而是要尊重对方的不同,同时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要。

当你开始选择伴侣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去寻找人格相对健康的人,他/她可以不富有,可以不美貌,可以不是公主和王子,但是他/她至少是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

有这个基础在,你们就可以去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选择合伙人像选伴侣一样重要 篇3

竞争扼杀创新,“产品会说话”是谎言,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PayPal创始人、《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用自己的亲身创业经历告诉我们:过去,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从0到1,从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入手,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每个伟大的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做好每个事业,有些事情在起步阶段就必须做好。我经常强调这一点,以至于朋友们戏称它为“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

开头很特殊,它在本质上有别于之后的阶段。138亿年前宇宙的形成便是如此:诞生的最初几微秒里,宇宙增大到原来的1030倍。在天体演化的新纪元到来的那一瞬间,物理法则与今天我们知道的大相径庭。

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至关重要的决定是和谁一起做。选择合伙人就像结婚,而创始人之间的矛盾就像离婚一样令人不快。每段关系开始的时候都很乐观,而冷静地思考以后,出现的问题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愉悦了。如果创始人之间有不可调解的矛盾,公司将深受其害。

1999年,卢克·诺塞克成为我在PayPal公司的一个合伙人,现在我和他仍然在创始人基金共事。但在PayPal创立的前一年,我投资了卢克和别人合伙开办的公司。那是他的第一个初创公司,也是我首批投资的一个公司。那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从一开始这个企业就注定失败,因为卢克和他的合伙人是糟糕的搭档。卢克才华出众、想法奇特,而他的合伙人则是典型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不想错失20世纪90年代的淘金热。他们在一次网络活动中相遇,相谈甚欢,决定一起创业。那就像和在拉斯维加斯赌场的老虎机前遇见的第一个人结婚一样糟糕:也许有机会一拍即合,但更可能会不欢而散。他们的公司最终倒闭了,我的钱也打了水漂。

现在我考虑投资一家初创公司时,会考察其创业团队。技术能力和才华互补固然重要,但创始人之间的了解程度和他们合作的默契程度也同样重要。创始人在共同创业前应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在碰运气。

对于管理者薪酬,应当给予适当报酬。每当有企业家让我给他的公司投资时,我都会问他打算付给自己多少报酬。公司做得越好,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就越少——投资过数百家的初创公司,我发现这一点最为明确。任何情况下,有风险资本注入的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年薪都不应超过15万美元。他以前是否在谷歌赚更多钱,或者他是否有大额抵押贷款要偿还和高额私立学校学费要付,都不是重点。如果一个首席执行官的年薪为30万美元,那他就变成了政客而不是创始人。高薪会诱使他保持现状,维持目前的收入,而不是与其他人一起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相比之下,低薪的首席执行官则致力于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首席执行官的低薪,也为别人设定了标准。Bo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阿龙·利维曾特意给自己全公司最低的工资——他创办Box公司4年后,依然居住在距离公司总部两个街区的小公寓内,那里除了床垫外,没有其他家具。员工看到他把全部身心都扑在公司发展上,都纷纷仿效。首席执行官不一定要以领取最低薪来树立榜样,对薪酬设定最高上限也有相同效果。

现金报酬的魅力十足,它提供了纯粹的可选择性。也就是说,一旦你拿到手,想怎么花都可以。但是高额的现金报酬会让员工取走公司已有的价值,而不是投入时间为未来创造新的价值。现金红利比现金薪酬要好——它至少取决于工作完成的好坏。但即使是所谓的激励报酬,也鼓励了短期想法和价值掠夺。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酬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初创公司不需要支付高薪,因为它们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股票是报酬的一种形式,它能有效引导人们在未来创造价值。

然而,对于鼓励员工奉献而非制造冲突的股票,你务必小心分配。给每个人相同的份额是错误的:每个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才能与职责,还有完全不同的机会成本,因此,从一开始等额分配是不公平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司,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早期的员工得到的股票较多,因为他们冒的风险大,但是后来的员工可能对公司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摇滚歌手鲍勃·迪伦说:“一个人不是忙着出生,就是忙着去死。”如果他是对的,那么出生并不是一刹那的事。而公司的建立确实只有一次,只有在刚建立时,才有机会制定规则,使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创造价值。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实习生张宇豪对本文刊载亦有贡献)

企业家推荐

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推荐人:卢纯健

bacodes快时尚眼镜创始人

彼得·蒂尔通过回顾他的亲身经历,来诠释创新如何更有效地打开社会商业新格局。

他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只是战胜同类的格斗好手,企业之间比拼速度和执行、比拼谁能更好地复制和翻版新潮产品和别人的商业模式,只是“从1到N”的宿命,就像国内盛行的定位理论,教人如何从竞争对手那里夺食,从惨烈的竞争中做到第一,但这还只是零和游戏,并没有所谓的“垄断”利润。

而互联网时代创新项目的创始人应具有某种不同的特质,能从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入手,打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人也许思想古怪,一门心思想去颠覆传统,或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他们从技术革命出发,或从社会组织结构重组着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只有创新才能带来从0到1的变化,才能推动社会飞速发展。彼得·蒂尔所推崇的是从无到有的智慧,通过创新给人类带来更多可能性,创造更新更高的价值。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对“垄断”唱赞歌的论述,当然彼得·蒂尔认为他所定义的“垄断资本主义”在动态的世界里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

近20年来,金砖国家的发展,大多是模仿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模式,进而形成替代红利,这当然称不上创新,就像我们看到大部分国内的新兴模式,绝大部分都能在西方找到原型一样,这就是微创新为何在国内风生水起的原因。

从长远来说,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动力,是企业的生命。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技术男,是思想精英,还是工薪一族,都一定会被这朵创新思想的火花所照耀!(支点杂志2015年6月刊)

最终伴侣选择 篇4

外部审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审计师是连接资本提供者 (所有者) 和资本需求者 (经营者) 之间的桥梁。如图1所示, 经营者聘请审计师对其报表进行审计, 并将审计后的报表提供给所有者。

资本市场上的资本提供者与资本需求者所做出的决策都是自愿的。资本提供者对其是否提供资本给相关企业完全拥有自主权, 资本需求者凭借自身的“实力”在市场上争取资源, 而选择何种类型的审计师也是其自身“实力”的一种体现。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 哪个企业“实力”强, 哪个企业就更容易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审计师是连接资本提供者和资本需求者之间的桥梁。理想的状态下, 企业内部人员选择审计师是以外部人员的需求为出发点的, 即选择符合外部人员要求的审计师。但上述关系中隐含着一个假设:企业向外部融资存在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存在一定的困难, 致使内部人员主动向外部人员提供相关的信息, 而且这种信息经过高质量审计师的审计, 以满足外部人员的要求。当这一假设不存在, 资本的供求状态发生改变, 企业内部人员易于从外部融资时, 内部人员选择审计师的情况将偏离理想状态。

国外的研究都是基于竞争的资本市场环境进行的, 在竞争的资本市场下, 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合理配置资源, 使资源流向效率高的企业, 从而得到最优利用。因此, 资本市场上的资本需求者有动机聘请高素质的审计师, 以向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二、审计形式需求者与审计实质需求者

Jensen和Meckling (1976) 研究发现, 经理人员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经理人员会在与外部投资者缔结的契约中自愿给予外部投资者以监督的权力, 因此经理人员和外部投资者均为审计需求者。但是企业经理人员对审计的需求是一种被动需求, 外部投资者与债权人对审计的需求是一种主动需求。因此, 本文提出审计形式需求者与审计实质需求者两个概念。具体如图2所示:

本文简要地将资本需求者视为审计服务提供者, 而将资本提供者视为审计服务需求者。从广义上来说, 资本提供者又分为三类:最终控制人、外部投资者与债权人。最终控制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提供者。

资本需求者本身也存在审计需求, 但其审计需求是因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约束而产生的。当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时, 作为“经济人”的管理层可能会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外部投资者预测到管理层存在这种机会主义行为, 一旦管理层没有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外部投资者将调整其购买证券的金额, 由此而导致的企业价值的下降部分将由管理层承担。这不仅会降低投资报酬率, 而且还会降低管理者自身的收益 (Jensen和Meckling, 1976) 。而管理层为了避免遭受这种损失就会向外部投资者承诺, 他们会像拥有百分之百股权一样勤勉, 不过多地进行在职消费等。而这些承诺是否会实现?这就需要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 而审计正是这样的一种监督机制。因此本文称资本需求者为审计形式需求者, 资本提供者为审计实质需求者, 审计实质需求者又可称作审计最终需求者。

张立民等 (2007) 指出, 审计形式需求者通常为具有委托人资格却希望控制审计意见类型的被审计单位及少数大股东。

从理论上来说, 作为最终控制人的战略投资者, 其应该最为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审计师来进行审计。但是, 作为企业最大的资本提供者, 他们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控股股东身份获取相关的财务信息, 而不必像外部投资者一样从公司年报中获取信息。在公司中最终控制人还可能控制着公司管理层, 当然也存在最终控制人与管理层合一的现象。由于在很多上市公司中拥有50%以上股份的大股东便可以绝对地控制公司, 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效果是完全等同的, 因此最终控制人已经从外部信息需求者蜕变为内部信息的生产者。资本提供者与管理层的双重身份弱化了最终控制人对审计服务的需求, 最终控制人异化为审计服务提供者, 本文称之为审计形式需求者。

三、最终控制人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力

当最终控制人蜕变为审计形式需求者时, 由于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现象, 大多数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管理层都被最终控制人所控制, 从而导致内部治理机制发挥的作用有限。另外, 由于我国要素市场发育迟缓以及竞争机制的不完善, 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和控制权转移机制等外部治理机制同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 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完全属于拥有契约优势的一方, 最终控制人对审计师选择也拥有契约优势。

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170条规定: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 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 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但我国的股东大会决议是“多数同意”机制, 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通常利用股东大会决议为自己提供“方便”。因此, 最终控制人作为契约中有优势的一方, 其有动机也有能力干涉企业的审计师选择。

四、最终控制人选择审计师的理论分析

审计形式需求者作为契约中拥有优势的一方, 是否有动机聘请高素质的审计师, 取决于其对自身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若聘请低素质审计师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 他们就有动机聘请高素质审计师。审计师选择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审计形式需求者与审计实质需求者之间需求的差异, 这两者之间力量大小的对比决定了公司所选择的审计师素质的高低。

在理想的状态下, 出于对外部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考虑, 最终控制人和管理层应该从审计实质需求者的角度出发来选择审计师。只有满足了审计实质需求者的需求, 他们才会提供资本或者继续提供资本。这是因为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通过控制资本流动来改变管理层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本的成本与数量。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 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成本会由其自身承担。

在我国, 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 理性投资者增加, 外部投资者与债权人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也逐渐增加。但这些审计实质需求者在与最终控制人和管理层等“内部人”博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作为分散的投资者, 他们仍然难以对审计师选择施加直接影响。在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 审计实质需求者主要通过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 如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和产品市场等来影响最终控制人与管理层的审计师选择, 但这些外部治理机制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在我国, 大股东的股票仍然没有流通, 致使中小股东难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对上市公司施加实质性影响。并且, 我国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仍然存在过多的政府干预行为, 从而削弱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作为外部监控机制的作用。同时, 由于激励机制和家族控股等现实因素的影响, 我国远未形成竞争激烈的经理人市场 (黄彤, 2005) 。因此, 从宏观上来说, 我国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仍然不足,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仍然不大。

另外, 审计师选择还会受到市场现实条件的影响。当资本供过于求时, 企业较容易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企业筹资成本较低, 这时对审计实质需求者来说, 他们自身也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审计形式需求者更加没有动机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在国外资本市场上, 资本的供给与需求趋于理想的状态, 资本市场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工具。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却有其特殊性, 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并不能合理地配置资源。

政府作为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 导致了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来说, 仍然是资本供给与需求状况决定最终控制人与管理层对审计师的选择;而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来说, 由于证券市场上对首次上市交易的“国企优待”以及银行的优待, 其更容易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由上可知, 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所受融资约束不同, 审计实质需求者所提供资本对最终控制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审计师选择。

参考文献

[1].Jensen,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3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儿科下一篇:性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