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否该上大学?

2024-04-08

神童是否该上大学?(通用3篇)

篇1:神童是否该上大学?

神童是否该上大学?

前段时间,我回家,邻居一阿姨也在我家玩,正好电视里在播放一个节目,说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考入了大学,应不应该去。她说起她女儿,如今在高二,学习不好,假设有个那样的天才孩子多好。

其实,当时我听了,我就说了反对的意见。神童固然好,但是,人为地培育,又有什么用呢,况且,一个12岁的孩子,心志还不成熟,让他与一些成年人一同上大学,是个莫大的困难。

曾经有媒体报道,被誉为“神童”的东北男孩王思涵,当年以14岁的年龄,高考成果572分的超高分数,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入学后成果日薄西山,却由于多门成果零分,而被学校“责令退学”。

可以说,很多家长稳扎稳打,常常都是希望本人的.孩子早日成才,但是却不尊重生长的自然规律。有一家培训机构号称“只需孩子从小承受他们的培训,10岁时就能赶超一个大学生。”理论上,这种做法完好是违犯规律,是不能让孩子真正生长。

《培育最棒的男孩》这本书,提到一个案例。该书内容说到,“塞达斯曾是美国众所周知的一位神童。塞达斯出生之后,父亲便在他的小床四周挂满了英文字母,并在他耳边不时地发出这些字母的读音。6个月后,父亲的教育初显”神效“,小塞达斯曾经可以把26个英文字母全部记住了,而且可以读出声音。父亲对本人的教育成果感到非常的骄傲,在12岁那年,塞达斯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了。合理人们羡慕地议论着这个天才神童的时分,塞达斯却在14岁那年因患病而住进了肉体病院。

一个12岁的孩子就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但是这种”奇观“到他14岁就幻灭了。可以说,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要晓得,神童也是一个普通人,承受才能也是有限。可是有一些家长却不顾理论,给所谓的”神童“超凡规的开展,从而把他逼到绝境。可以说,一旦这种压力打破某个界限值,天才神童的孩子就会被毁掉。

要晓得,人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因此,每个人都需求全面开展。当然,这里所谓的全面开展,并不是样样东西都学会,而是一个正常人都具备的要素。懂得和别人相处、生活自理才能、心理安康等东西,这都是每个人具备。可是天才教育理念,常常把这些东西抹杀了,过火强调智商教育,以致读书成果好坏作为标准。因此,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通常都是有缺陷的。

有一些学生读书成果很好,但是对学问运用才能很差。他们交际才能很差,不懂如何学会生疏人打交道,更没有洞察力。他们缺少很多生活学问,经常在日常生活里弄出来笑话。由于长期注重考试成果,对心理承受才能锻炼方面缺乏,遇到什么曲折,就不敢面对,以致想不开,看看那些创业或者工作失败的人就晓得了。cssyb0005

因此,神童也是一个普通孩子。关于孩子来说,什么样年龄,做什么事情,家长应该尊重这个规律,不要人为去超前。否则,当孩子承受东西到某个临界点时,危机就迸发出来。

在中国,有时分我们不得不说,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许多人自觉地追求最好、最棒,却无视了太多的东西。也希望中国的爸爸妈妈们,能正确地对待培育本人的孩子,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优点的,我们应该按照他的优点来培育,而不是自以为是地灌输。

篇2:神童是否该上大学?

作为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的副校长, 同时兼任“八校联盟”董事会主席的弗雷德·希姆勒 (Fred Hilmer) 先生指出:“目前高校财政资金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原本利润丰厚的国际留学生市场上, 澳大利亚的高校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以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为例, 我们的财政赤字已经高达1亿澳元。”“如果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不能持续增长, 仅仅依靠澳大利亚本国学生所缴纳的费用是很难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 学校的各项开销也都在不断大幅递增。如此继续下去, 未来3年内我们学校的财政赤字将突破1亿澳元, 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澳大利亚独立政策研究组织———格拉顿研究所 (The Grattan Institute) 发布的一份最新分析报告中提出, 大学已经开始重新审查自己的财务状况, 并针对财政赤字问题开始商讨解决方案。格拉顿研究所在分析报告中建议, 为了缓解高等教育的财务红色危机, 一方面政府应该重新对大学的资金资助政策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学生的学费额度。

希姆勒教授指出:“以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为例, 如果没有足够的运转资金, 该大学将被迫停止在更新学校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更为严重的是, 在资金短缺的影响下, 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会出现严重下滑。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 学校为了节省开支, 会不断扩大班级人数, 精简教师队伍, 小班教学逐渐被大班授课所取代, 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间深入探讨交流的机会就减少了, 学生所受的教育质量必然大不如以前。”

希姆勒教授进一步解释道:“目前大学每年为维持学习系统的运转所花费的基本费用是6, 000万~8, 000万澳元。如果这笔资金不足, 在当今的世界大环境里学校是无法正常运行的。当然, 资金的不足不会让学校迅速关门, 但是它会让学校的能力慢慢地消减直至难以继续维系。我们一直在寻找解决资金短缺的方案,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 如果大学仍旧不能享有适当的收费自主权, 那么想要维持大学的教育质量将会变成一项越来越难以完成的任务。”

在OECD国家中,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经达到了0.7%, 作为OECD国家的一员, 澳大利亚的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各成员国中最低的。但是面对大学的抱怨和学者的质疑,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部长认为实施大学自主制定收费标准这一政策建议并不可行。因为自2007年起, 政府已经提升了对高校学生的资助金额。此外, 政府还新增加了一些高等教育资助项目, 对于外界所认为的政府没有履行高等教育资助责任的承诺并不成立。

篇3:神童是否该上大学?

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

2011年9月1日,16岁的张炘炀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报到——正式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除他之外,该学院当年最年轻的博士生是23岁。

被誉为“神童”的张炘炀不断刷新着自己创造的纪录。但是2011年10月,媒体却爆出这位16岁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为其买房。

于是,关于天才的话题再度起争议……

神童的跳级传奇

1995年7月8日,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盘山县。天赋异禀的他,尽管在20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但两岁半时却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2000年秋,张炘炀的爸爸张会祥通过熟人将刚满5周岁的儿子送进小学。一个月后,张炘炀就升入了二年级。结果二年级读了一个月,三年级读了四个月,跳过四年级,五年级读了两个月,便升入六年级。一年后,7岁的张炘炀考入了盘锦市第三初级中学。算下来,他只用两年便完成了本应花费六年才能学完的小学课程。

升入初中的张炘炀继续着跳级的传奇。初一念了半年,初二念了半年,直接升入初三。同一年,学校组织高中化学竞赛,求知欲极强的张炘炀自己跑到教务处报名要求参加比赛。为了准备化学竞赛,张会祥在家里帮助儿子学习高中化学。两本高中化学课本,张炘炀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看到张炘炀的潜力,在备战中考的半年内,张会祥又协助他学完了高中的其他课程。

2004年中考过后,张炘炀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了一场考试,并且成绩还很不错。于是,不到9岁的他跳过高一、高二,在盘锦市高级中学直接就读高三。

2005年6月参加高考的时候,张炘炀离10周岁还差一点儿,他没有身份证,而是拿着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在媒体的闪光灯下,走进了高考考场。考试一结束,他就蛮有把握地对爸爸说:“考得一般,比模拟考的时候好点儿,上个二本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发榜了,正如张炘炀所料,他的分数比辽宁省二本分数线高了近50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而和他同龄的大多数孩子,此时正在过着小学四年级的暑假。

没有天才不特立独行

7岁的时候,张炘炀说“吃肉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杀生,是不仁慈”,开始拒绝吃肉。

10岁的时候,他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扬,因为我觉得张炘扬比其他人都好!”

11岁的时候,他说:“矿泉水为什么贵?因为它占用了人类的劳动。”判定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他会去看垃圾处理得如何。

13岁那年,他曾在课堂上站起来问老师:“老师,你说我牛不牛?我是不是全班最牛的人?”在数学分析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带领同学感受数学之美,讲到欧拉公式时,张炘炀发现,他之前所学的不相关的公式全都由此关联起来了,他起立鼓掌,导致同学纷纷侧目。

16岁的张炘炀读博很忙。“除了功课外,还要做《工科数学分析》这门课的助教,每周要批改六十多份本科生作业,每周四晚上还要去沙河校区做一次答疑。”对于哥哥“学弟”的学业,张炘炀表示很无奈,“很多人基本定理都不懂,作业很糟糕,批改起来很累。”

至今,张炘炀依然坚持上课不做笔记,只用脑记。当记者问他“那么多庞杂的定理和公式你全能记得住么”时,他说:“当然能记得住!”“那为什么大家都还在记笔记?”张炘炀说:“也许是他们喜欢练字,也许是他们不喜欢动脑。”

天才的爸爸和妈妈

张炘炀被称为“神童”“奇迹”“天才”。张会祥觉得儿子聪明的主要原因是遗传,“我没有采用特别的方法,不过比较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爱学习、爱动脑子,经常思考,对孩子有好处。”

张会祥是一名公务员,曾经做过企业的车间副主任,街道办事处干部。他出生在农村,1978年考上大学;1990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MBA班,但因拿不出一万五千元的学费,被迫放弃。36岁才做了父亲的张会祥给儿子起了一个很火旺的名字,希望儿子能走出自己这一代平淡的生活,实现非凡的理想。

张炘炀的母亲吴慧娟是辽宁省盘山县一名高中地理教师。2005年9月,张炘炀考上天津的大学后,为了照顾儿子,吴慧娟把工作调到了河北廊坊。十几年来,家里一直严格坚持一个原则:当张炘炀处于学习状态时,夫妻俩绝对不做任何可能让他分心的事。张炘炀自习时,他们不看电视,不待客。

对此,吴慧娟也抱怨过丈夫:“我上了一天班这么疲倦,回来开小音量看一会儿电视调剂调剂你也不许!他在另外一间屋学他的,我看我的电视,互不妨碍,你这样做未免小题大做了吧?”但张会祥说:“隔开一间屋,表面上是互相不影响了。可是孩子的心是隔不住的,他会一边学习一边想,爸爸妈妈在别的屋看电视,我学习结束了也要看电视。心里有这么一个杂念,学习就不专心。大人这种无形的妨碍,会给孩子造成‘孤悬感’,就像细菌的作用一样侵染他的心灵,这种干扰,可能比吵架拌嘴式的干扰更可怕。”

邻居们对张会祥的评价是:“他爸啊,我的天啊,谁也做不到,这世界上都少有。从小孩子走到哪儿,他爸拿个棍就写到哪儿。小不点儿两三岁就会念报纸。他爸功劳大!” 张炘炀童年时候的学习,全部由父亲指导完成,他们24小时呆在一起,张炘炀几乎没有同伴。张炘炀考上大学后,张会祥出过一本书,叫《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

16岁的偏激与固执

16岁的张炘炀不负重望,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但几乎与此同时,他也被爆出完成硕士论文后,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为他买房,否则就不参加硕士答辩,也不考博的消息。吴慧娟回忆道:“那段时间,他就逼我们,说你要不买房子,我就不读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为了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张会祥在北京租了一个房子,骗儿子说是买的。

一直被父亲搀扶着成长的张炘炀认为,自己的梦想继承了父母的梦想,说白了他就是在为父母实现理想——

“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而努力。”

“当时天津房价也就7000多元一平方米,我说再不买就涨上去了。”

“当时在大兴买房的话,还能落北京户口,而且房价也不贵。我和他们也说了,可他们就是不听。”

“他们不是跟我说现在钱不够,就是说以后房价会跌,不过我不认可(这种说法)。”

“如果没钱,他们就不该带我来北京,如果没房子,我毕业肯定不留京,回东北老家工作。”

念研究生期间,张炘炀曾经受到过同学们的刺激,当时他抱怨北京房价高,他的同学就说:“你要嫌北京的房价高,就滚回你的老家去!”这些年来,张炘炀不断地重复这件事情,张会祥都有些不耐烦地责备道:“你说你老这么说有意思么?”

生活在比他大十来岁的同学中间,张炘炀内心的焦虑都是超越自身年龄的成人式的。大多数16岁的孩子正在为考一个什么样的高中而绞尽脑汁或者正在高中里摸爬滚打,而张炘炀却拿着MP4里自己PS的他和其暗恋的、大他8岁的大学同学的照片考虑着北京户口、买房和一个好工作。他觉得在北京没有户口、房子和好工作,自己就没有资格谈恋爱。

生活中,张炘炀十分节俭,为了省钱,他熟记各条公交路线,能坐4毛钱的公交,就绝不坐6毛钱的;他用5毛钱去楼下接2.5升的纯净水,可以喝两天;他把每一个空瓶子都拿回家积攒卖钱……他只有一双有品牌的运动鞋,是二姨送给他的礼物。张炘炀在租来的房子里,指着自己的活动简易衣橱说:“这就是家徒四壁了!”

事实上,张炘炀家里尽管并不富裕,也远算不上拮据,父母都有工资,而且张会祥出的那本书还有版税,只是在京津见多了浮华与奢侈之后,这个16岁的少年突然觉得心理失衡了,自己不“牛”了。

ilook: 期待下一季天才

任何天才都躲不掉神童季的结束,长大后,曾经的神童们有人保持了天赋异禀,继续独领风骚;有人变成了随大流的普通人;而有人甚至还远不如普通人。曾经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都在14岁左右因为天分过人而考上大学,但最终因无法与环境相容,沉迷网络,先后中止了学业。大学阶段的张炘炀最害怕的就是重蹈他们的覆辙。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意思是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坚定的心志,不为外物所打扰,依然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有“士”能做到。至于普通老百姓,假如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坚定的心志,这是常情。

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尽管他曾是神童,尽管他已经是博士,我们依然无权指责他的世俗。他有权选择下一季做一名“士”,还是普通老百姓。小博只是更愿意看到,张炘炀的下一季依然上演天才篇。

[编辑:付洋]

fyjiejie@163.com

上一篇:2009通风队导师带徒管理办法下一篇:年脱贫攻坚巡察整改对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