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2024-04-30

鹿寨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鹿寨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鹿寨县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根据《鹿寨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鹿发〔2017〕2号)精神,全面推进鹿寨林业法治建设,提升林业改革发展水平,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开创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结合我县林业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深刻认识推进林业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林业法治建设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加快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并将其提升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举措的战略高度。林业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法治政府建设在林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推进林业法治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林业法治建设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等资源的保护,守住生态红线,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必须推进林业法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推进林业法治建设是加快深化林业改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林业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着力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破解林业改革发展难题,扫清推进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充分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必须推进林业法治建设。

二、推进林业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大力推进林业法治建设,全面提升林业法治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基本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林业法治建设的各项主要任务,切实将林业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监督制度健全;涉林纠纷有效化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法制工作机构健全,法制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更加坚定,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权法定,行政效能和报务水平显著提高。

措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按照法律职责必须为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在全面梳理、清理调整、审核确认、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将林业主管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权力运行流程的编制、监督方式等事项以权责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不得实施行政许可。

责任单位:林政办、林管站、森防站、野保站、防火办(2)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及时做好国务院、省政府、省林业厅取消、下放事项的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后续监管和衔接,确保不出现管理真空。

责任单位:林政办、林管站、森防站、野保站、防火办(3)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事项。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禁止设定行政许可,严禁以备案、登记、注册、年检、认证等形式变相设定行政许可。对作为审批事项设定依据、当前已不适应改革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时提出修订的建议。

责任单位:林政办、林管站、森防站、野保站、防火办(4)开展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推进事项名称、申报材料、办理环节、办理时限和审查工作细则的标准化,建立环节标准、时限标准、材料标准,推行编码管理。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和网上办理,落实办理时限承诺制,以标准化促规范化。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一个行政许可事项涉及林业主管部门多个部门的,应当统一受理,联合审批。

责任单位:林政办、林管站、森防站、野保站、防火办 2.加强市场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透明规范、高效、协同监管机制,实行综合监管,探索信用监管、智能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参与相关信息平台建设。

责任单位:执法大队、林政办、林管站、森防站,野保站

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等资源的保护,守住生态红线,完善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管。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执法大队、林政办、公益林办、防火办、森防站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目标: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明显提高,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措施:

4.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1)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公布、备案程序,代县人民政府草拟的规范性文件,未经本单位法制部门或法律顾问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提交县人民政府讨论,未经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实施;规范性文件不得创设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及其他越权事项;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责任单位:规范性文件制定部门

(2)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制度。未经“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评估制度,有效期届满的规范性文件自行失效,有效期届满后仍需继续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制度部门要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按照相关程序修订后重新发布。

责任单位:局办牵头,相关股室配合,2017年底完成。5.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没有有效期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清理并按照规定重新发布。开展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专项清理。建立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清单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实行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列入继续有效目录但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责任单位:档案室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目标: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落实行政决策制度和程序,决策质量显著提高,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高。

6.措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行政决策机关要在依法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决策调研、咨询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宝程序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含专家论证事项清单)、法定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审议林业中长期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林业改革措施,起草规范性文件,安排林业重大工程项目等,应当列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建立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记录、存档制度。

责任单位:办公室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7.增加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实效。

实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涉及林业改革发展大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前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方式广泛听取工作意见。行政决策机关要加强公众参与决策平台建设,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应当主动公开信息、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完善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推行生态环境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

责任单位:提出重大决策事项的股室

8.提高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行政决策机关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选择论证专家要注重专业性、代表性、均衡性,支持其独立开展工作,逐步实行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责任单位:提出重大决策事项的股室 9.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

严格执行有关合法性审查的具体规定,完善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法制机构(或法制工作人员)应当通过书面审查、实地调研考察、公开听取意见、组织法律顾问进行咨询或者论证等多种方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决策方案及相关材料的审查,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重大行政决策涉及合法性问题的,未经法制工作机构合法性审查或者合法性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提交集体讨论、作出决策。

责任单位:提出重大决策事项的股室、法制组 10.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

完善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机制,部门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行行政首长末位表态制,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要如实记录、完整存档。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目标: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违法或者不当行为明显减少,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措施:

11.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深化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逐步完善与行政执法任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执法力量配置标准和执法保障体系。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林业行政执法职能。确保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打击。林业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坚持权责一致,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做到政策制定职能与处罚职能相对分开,技术检验职能与处罚职能相对分开。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强化林业综合执法力量的整合。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局、执法大队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12.完善林业行政执法程序。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行政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并向社会公开。编制行政执法流程图,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职权、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和监督方式。健全行政执法立案、调查取证、告知、罚没收入管理等制度,明确听证、集体讨论决定的适用条件。建立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不得作出决定。规范和统一林业行政执法文书,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规范林业行政执法数据统计,按照“谁执法,谁统计”的原则,确定一个部门统一汇总、统计分析林业行政案件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统一。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局、执法大队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13.创新行政执法方式。

(1)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公示主体、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和时间节点的具体规定,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提升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建立林业行政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强化现代科技、装备在林业行政执法中的应用,确保所有行政执法工作有据可查。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积极对接全区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行政执法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局、执法大队牵头,相关股室配合(2)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执法手段。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制度,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局、执法大队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14.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界定林业主管部门有关内设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强化林业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度。根据实际需要,主动与人大常委会、政府法制部门等开展专项法律法规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建立执法检查、重大案件督查等监督制度,定期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坚决排除对正常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查处执法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责任追究机制。适时开展行政执法效果评估。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局、执法大队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15.加强行政执法保障。责任单位: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的氛围。对妨碍行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责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加强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执法经费足额拨付。改善行政执法条件,合理安排执法装备配备、科技建设方面的投入,强化科技、装备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严禁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挂钩。完善行政执法人员保障机制,推行岗位定期轮换等工作制度,逐步建立符合行政执法特点的保障体系,建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职业风险保障制度

责任单位:财务室、执法大队、森林公安局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目标: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机关对行政机关的专门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制度,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损害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受到严肃追究。

措施:

16.自觉接受党内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坚持党委对党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责任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责任单位:机关党总支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17.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报告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等。认真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有关意见,及时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工作。健全知情明政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向政协定期通报有关情况,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责任单位:办公室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18.自觉接受法院的司法监督和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则》,切实解决“民告官不见官”现象,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依法积极出庭应诉。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研究依法行政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让依法接受司法监督理念切实转变为行政机关的自觉行动。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局、执法大队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19.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工作特点,设置举报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公开联系方式,畅通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的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行政行为。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监督作用,加强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互动,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监督,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推动网络监督规范化、法制化。

责任单位:办公室、处纠办、林改办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六)依法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目标: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推进行政应诉、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人民调解的信访工作,全面尽快形成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措施:

20.健全预防化解纠纷机制。强化依法应对和处置涉林群体性事件机制和能力。依法加强涉林重点问题的治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涉林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各部门要及时收集分析热点、敏感纠纷信息,加强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警监测。通过走访、排查等多种形式,尽早发现涉林纠纷的苗头,将涉林纠纷解决在基层。建立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互协调、有机衔接的多元化涉林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不同制度解决纠纷的优势。建立健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依法及时调解和仲裁农村林地承包经营纠纷。将涉林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健全完善网上受理信访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引导通过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渠道,化解涉林纠纷。探索建立健全林业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处纠办、林改办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21.加强林业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坚持依法复议,坚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林业行政行为,增加复议案件办理的透明度,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作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信息告知等行政行为后,要提前研判复议应诉工作形势。对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问题,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完善林业行政复议应诉内部工作机制,经过行政复议且复议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为主进行应诉;没有经过行政复议或者经过行政复议但未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业务工作机构为主进行应诉。建立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严格执行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和法院裁决。实现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促进行政管理规范化、法治化。配备、充实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人员,切实提高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人员素质,落实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专项经费。

责任单位:林政办、林改办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22.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健全行政裁决工作机制。明确行政裁决主体和适用范围,规范行政裁决程序,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

责任单位:处纠办、林改办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七)全面提高林业部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目标: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守法诚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在法制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措施:

23.加强对政林业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

(1)完善并坚持林业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切实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要通过各种会议等方式,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好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自己所承担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领导班子每年举办两期以上法治专题讲座。

(2)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行政执法大队每年应当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一次以上,确保行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行政执法依据和流程,努力提升行政执法素养和水平。把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责任单位:办公室、执法大队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24.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林业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林业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守法律、重程序、受监督,牢记职权法定,切实保护人民权益。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使执法人员在执法普法的同事不断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责任单位:森林公安、执法大队牵头,各股室配合。

四、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目标:强化党对法制政府建设的领导,法制政府建设标准和考核制度完备,依法行政体制运行顺畅,良好的法治环境氛围基本形成。

措施:

25.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谋划和落实好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

26.落实主体责任。林业系统党组织要认真履行政治领导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林业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工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林业局班子要研究部署林业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本系统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上一部门法治建设情况,并向社会公开。林业系统干部要深刻认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性,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本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内设机构和所属单位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时,要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确定合理权重。

局各股室要把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林业法治建设工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健全林业法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五、实施步骤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细化阶段工作任务。每年12月15日前,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要将本单位牵头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书面报送局执法大队(法制办)汇总后县委办、县政府办,并抄送县法制办。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要说明理由。

全局各责任单位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开拓进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改革法治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为实现鹿寨“三个建成”目标作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篇2:鹿寨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近日,由县司法局承建,全市六县首个以“法治”为主题的大型群众性普法阵地——鹿寨县法治文化公园正式向群众开放。该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承载的法治元素,既是县域文化品质的提升,又是县域法治宣传的创新。

该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依托县世纪小广场,占地面积约1.5公顷,投资近50万元,公园设计本着尊重广场原有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紧紧围绕以“法治”为中心,秉承“寓学法于休闲中”的理念,利用广场的地域、环境和人气优势,融入大量法治元素进行提升改造而成,主要由标志性“《宪法》主题雕塑”、“法治活动填词墙”、“法律之门”、“法治故事长廊”、“法治文化灯箱”、“法治警示标语”、“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立牌”、“法治路径”等8组法治文化系列作品,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法,将涉及法律发展进程、古今中外的法治典故、法治格言、法治警言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等内容,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户外休息学习一体化空间。

“六五”普法以来,鹿寨县司法局以建设法治鹿寨为目标,扎实推进“法律六进”,创新推出“一园一廊一站一书三基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而其中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就是该县法制宣传教育的一张新名片。这不仅是构建县域特色法治文化形式的一次有效探索,更是鹿寨县开展现代化建设的一道法治风景线。

篇3:鹿寨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心, 住建部的落实方案在“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上提出了28条具体要求, 阐述了将全面落实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提高住房城乡建设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方案中最大的看点是有关房地产的表述被归结为“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这被认为是自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以来, 住建部在文件中首次谈及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与此同时, 9月9日, 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就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时着重要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 落实城市政府调控责任。凡此种种, 均预示着中央近期的楼市“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政策没有发生变化。

尽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任务之后, 一些房价上涨过快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一些调控政策, 但是部分一二线城市地王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房价涨涨不休;另一方面, 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仍在竭力“去库存”, 无所不用其极地妄图重振楼市。人们观察到, 目前一些热得有点过的二线城市已经相继出台了楼市调控的措施, 包括限制土地价格、分区域设房价红线、提高购房门槛、实行限贷、限购政策等, 比如像郑州、合肥、苏州、南京等, 但是, 这些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未起到防止楼市过热与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严峻的现实让中央政府、部门调控的相机抉择和相地抉择变得更为重要。否则, 任由市场之手毫无节制地发展下去, 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极大损害。

住建部的实施方案提出, 未来将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的实际, 坚持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是2015年年初中央确定下来的调控原则, 也是我国十几年房地产调控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把这条原则纳入到未来五年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中, 可见“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已经成为一条长期性的施政原则, 并且上升到“法治”高度。住建部确立的“分类”“有序”化解楼市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原则, 顺应了今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 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 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 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法治化建设比地方政府高官被“中央约谈”更具有制度性意义。

9月14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 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项目1233个, 总投资约2.14万亿元, 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个领域。截至今年7月底, 发改委两批公开推介的PPP项目中, 已有619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过万亿元。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 进行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现实中, 中国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结构性投资机会, 比如, 城市基础设施如地下铁路、地下管网等还严重不足, 这方面的投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提高经济效率, 社会回报和经济回报都很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城镇需要大量住房、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投入, 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 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做出决定, 下一步我国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 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

住建部在落实方案中首次承诺“建立全国房地产库存和交易监测平台, 形成常态化房地产市场监测机制”。实施住宅用地分类供应管理, 完善和落实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等。目前, 住建部对于部分房地产市场数据尤其是200多个重点城市的库存和交易数据有比较明确的跟踪, 对于此类城市数据的监测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精准性调控。据认为, 建立全国房地产库存及交易平台, 这在之前住建部的文件中较少提及。政策的明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可以提前预判市场走向, 储备政策调控;其次, 未来房地产市场已经不仅是城市之间的分化, 甚至一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源的分化, 这种情况下, 监测机制可以给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化的数据和市场依据, 并更精细化地执行分类调控政策。

在土地使用方面, 住建部强调坚持分类供应原则, “实施住宅用地分类供应管理”。分类供应, 主要是指保障房和商品房用地的分类供应;另一方面, 在土地供应时, 根据市场情况, 根据城市核心、城市边缘、远郊区等区域的不同而有意识地调整土地供应数量和节奏。换言之, 如果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就应当加大土地供应, 如果库存过大, 就应当收紧土地供应。同策咨询研究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8月份全国302个城市土地市场成交的平均楼面地价环比大幅上扬46%至1591元/平方米。而从同比情况看, 一线城市地价已经呈现翻番的局面。一线城市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是房价高企的基本面因素。

今年4月14日, 国土资源部在其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房地产用地的方向和原则予以了明确, 要求结合房地产去库存, 实施有效用地调节政策,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 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允许尚未开工房地产项目用地按照有关规定改变用途, 用于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不过, 据观察, 目前中央政府比较担心的是土地价格过高会增加企业成本, 尤其是制造业, 降低投资效率。因此提出限购措施, 减少需求, 希望维持房地产价格相对平稳。

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重点领域立法。围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规范建筑、房地产市场秩序, 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部署, 分别在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工程建设、建筑市场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等行业和领域,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进一步完善住房城乡建设法规体系。根据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 研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住建部的实施方案确定从2016年正式开始启动, 到2019年年底结束。住建部把落实方案划分为三个实施阶段。其中, 2016年下半年。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方案要求, 结合本地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实际,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每年要制定年度计划, 突出年度工作重点, 对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按照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 将根据情况给予约谈、要求整改和通报批评。2019年下半年,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组织总结检查。

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五项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 按照国务院部署, 中央部际联席会议组织了10个督查组, 从8月下旬起, 陆续赴各省区市开展去产能的实地督查。目前实地督查工作已经结束。但是“三去”中的去库存, 不但效果不彰, 而且远未听到督察组的下楼声。中央政府好像仍然在忧虑剩下来的几个月保增长问题。这也是解析今天中国楼市调控政策的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逻辑。

篇4:鹿寨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

二是全面落实国务院的新要求、新部署,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

三是体现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改革和法治举措,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实践需要。

四是反映各地方、各部门建设法治政府的创新经验和成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先行先试。

五是与近些年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相衔接,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起草过程:

2013年3月,国务院法制办启动了纲要起草工作。先后广泛征求意见,召开10余次专家论证会,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纲要草案。

2015年7月31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纲要草案。

2015年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纲要草案。

2015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纲要草案。

二、制定实施纲要背景

(一)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只有建设法治政府,才能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

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在国务院党组会议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为适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解决当前依法行政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亟须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总体设计和全面规划,确定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蓝图和路线图、施工图。

三、制定实施纲要的意义

制定实施纲要,确保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小康,同时也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小康。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目标要求。未来5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时期。没有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就难以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法治是改革发展的可靠保障,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破解改革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使国家和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近些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法治政府建设在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和严格公正实施法律法规等方面亟待加强。

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要求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具体化、措施系统化,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四、实施纲要的总体框架

纲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衡量标准;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共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三部分是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共4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3.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4.衡量标准: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二)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

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行政权运行的基本轨迹和依法行政的内在逻辑,纲要提出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目标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全面履行。

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目标是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目标是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质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切实保证,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明显减少并得到及时纠正,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

四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目标是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违法或不当行为明显减少,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五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标是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各方面监督形成合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受到严肃追究。

六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目标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形成,行政机关在预防、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比率大幅提升。

七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目标是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每方面任务都规定了具体目标和实现举措,努力做到可细化、可操作、可评价。

(三)落实主要任务的具体举措

新一届政府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纲要规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结新一届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要求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取消和下放许可事项的“含金量”,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坚决整治“红顶中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明确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公布权力清单的要求和时限以及国务院部门开展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试点。强调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要求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

三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要求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四是完善宏观调控。要求健全发展规划、投资管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制度,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制定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清单。制定并公布政府定价目录,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2015年年底前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抽查,探索“智能”监管。

六是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加强社会治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

七是优化公共服务。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

八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时限要求

省级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府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2015年年底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一律停止执行。

2015年年底前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检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自2015年起用3年时间,对国务院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017年年底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完成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2016年年底前要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

2016年年底前,各地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严格清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各项工作任务除本纲要有明确时间要求外,原则上应当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

五、贯彻落实纲要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要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每年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法制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是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本地区本部门一年内发生多起重大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政府部门每年第一季度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要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要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

四是加强理论研究、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建设法治政府先进典型。定期通报和曝光违法行政典型案例,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工作部署、先进经验、典型做法,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执笔人:傅增强)

篇5:鹿寨林业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2018林业法治宣传教育实施计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七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执行《甘肃省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张掖市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全市安全生产“法律八进”活动实施方案》、《张掖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张掖市深化“法律八进”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好《张掖市林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强化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全站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贯彻实施《甘肃省林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甘肃省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及《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为主线,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创新方法举措,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各类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林业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学法、用法、遵法推进依法治林,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提供 法治保障。

二、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学法用法工作,提高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推进局直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提高单位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通过学法用法和践行法治,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法律权威的意识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掌握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法律知识,提升依法治林能力水平,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具体安排

1.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认真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为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依法治国重要讲话论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深入学习宣传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等林业法律法规规章。扩大种苗法律法规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将林木种苗管理的宣传普及到了每一个

育苗单位,使广大苗木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都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合法性,提高了林木种苗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形成依法制种、依法用种的良好法制氛围。

3.认真学习依法行政等法律法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公务员法》等行政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4.突出安全生产法治学习重点。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突出学习宣传并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和《中共张掖市委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支部集体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每年不少于4次,组织专题法治讲座不少于2次,定期开展系统内安全生产管理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考试,每人每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

5.深入学习宣传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政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部分;学习宣传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宣传林业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桥头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和生态文化传承的源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首要位置。

6.全面加强普法宣传。结合湿地日、“3.12”植树节、宪法日、“6.26”禁毒日等集中力量开展宣传,发挥普法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组织开展种苗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全市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学习制度,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张掖市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行机制综合改革方案》《张掖市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以及领导干部法治讲座、会前学法、集体学法、日常学法、法律知识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学法制度。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学法,要把法制学习纳入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每年集中专题学法不少于5次,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前专题学法,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前,结合议题邀请法律专家、学者解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切实把决策前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前置程序。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一把手”带头讲法治课,做学法表率,以上率下。要结合实际严格落实学法计划,组织专题法治辅导不少于2次。要坚持以自学为主的方法,坚持撰写学法笔记或学法心得体会,增强学法用法实效。按照工作要求,突出重点,对干部有

计划地进行法律培训,每位参学人员全年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少于40学时。严格按计划的要求,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二)强化法制教育,深化依法行政。要结合当前林业行政执法实际,通过开展执法培训班、案例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林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履行执法职责,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转化具体执法实践。要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执法活动。要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重大执法决定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要全面推进林业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将执法的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行政处罚决定等事项信息公开。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细化各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执法责任。要强化执法监督,经常性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案件质量跟踪评判工作,落实责任追查制度,努力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

(三)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普法宣传。要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认真梳理本单位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靠实普法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结合单位职责和业务特点,针对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在管理、服务过程中不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法

律八进”活动,切实做到普法对象、内容和重点全覆盖,尤其要加强分布在各重点林区、保护区内或周边区域的涉林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利用国家宪法日、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3.12”植树节、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森林防火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普法宣传活动。要注重新技术在学法用法中的运用,依托政务网、林业网、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资源,搭建和完善普法平台,不断拓宽普法宣传渠道,增强可视化和吸引力,推进普法宣传形式创新。

张掖市林木种苗管理站

篇6:浅析林业生态建设方案应用模式

在林业生态建设环节中, 我们需要了解到正确的林业生态建设理念, 其以人为本,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 要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 进行生态的改善, 满足社会的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的林业需要, 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农民在内的经营者的收入问题, 保证其合法权益的实现, 更有利于进行林业干部职工的自身收入的提升, 进行其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进行林业利益关系人员的生活改善, 更有利于进行基本设施的建设, 保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其早日进入小康社会。

在林业生态观念的优化过程中, 需要进行正确的林业生产发展权利的树立, 当代人不能过渡的使用当代资源, 从而使其资源的枯竭, 环境破坏, 从而导致后代人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谓的正确林业生态观念就是现代人能够进行当下森林资源的良好利用, 又能进行当下森林资源的良好保护, 进行新型的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 为后代人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应用系统。

这就需要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保证其良好价值观念的应用, 保证人与自然的良好和谐, 保证人类社会生态资源效益的实现。在以前的工业时代, 人们往往倾向于过分的征服自然, 无节制的进行自然环境的索取, 其对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如果任由其发展, 必然会加剧当下人与自然的压力, 从而导致自然文明的衰落, 人类自身的灭亡, 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因此应该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落实, 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 避免其对于自然无节制的索取, 避免其对于环境不合理的破坏。在当下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 人们必须抛弃那种人与自然冲突的模式, 必须积极的进行融合, 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保证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保证森林植被的有效恢复, 避免劳民伤财情况的出现, 保证自身的求真务实性, 从而有利于当下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

通过对木材生产生态建设方案的优化, 更有利于进行人工伐木林策略的优化, 满足林产品的多样化工作需求, 更好的进行生态状况的改善, 满足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 保证社会林业需求的满足。目前来说,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面临着调整及其蜕变, 可以说这个时代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变革及其转型期, 这里面的木材生产面临着生态建设的历史性的转变。

为了满足社会的生态工作需要, 进行木材生产的生态建设策略的优化是必要的, 从而进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优化, 通过对这一战略的实施, 更有利于进行森林资源的挖掘, 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及其森林功能, 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进行相关经营行为的优化, 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策略的优化, 进行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建设, 保证生态建设质量的提升。

这里面需要进行生物多样性森林多种功能利用的优化, 进行科技的研究, 积极做好成果的推广控制, 进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积极做好相关的技术指导工作, 保证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利用, 保证林业各个领域的新技术的推广, 保证其管理体系的概念, 进行投资经营政策的优化, 必须进行林业建设的生态体系的健全, 将自然及其市场经济进行结合, 保证市场调控体系的健全, 适应当下林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为了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 进行人工林的培育应用是必要的, 从而进行人工林的采伐转变, 这里面也可以进行强制性措施的应用, 保证天然林资源的良好保护。在当下的人工林建设过程中, 可以进行森林利用结构的优化, 进行发展模式的优化, 积极做好相关的调整, 保证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的解决, 保证天然林的有效保护, 这就需要进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其利用, 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开展, 更好的进行政府宏观调控的结合, 保证林业生态建设及其社会建设的协调。

2 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生态建设方案

在当下市场经济体系下, 生态建设需要进行生态服务市场的培育, 进行生态效益货币化的展现, 保证其有效资本化。这就需要进行自然资源及其环境的消耗水平的分析, 进行产品及其服务的价格构成的分析, 进行其保护环境成本、资源获取成本、环境损坏成本、恢复成本等的分析, 更好的进行用户成本的分析。

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 进行生态林的建设是必要的, 这里面包含着合理化的采伐利用。一般来说, 世界上森林发达的地区往往是林业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比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这种经营模式印证了一个道理, 造林及其管护和人们的经济利益相一致, 就会起到良好的生态建设效益, 如果仅仅进行消极的保护及其被动建设, 往往取得非常低的效益, 甚至出现非常大的负效应, 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通过对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加强, 更有利于进行政府的财政金融的利用, 更有利于进行合法性的组织管理, 毕竟从根本上来说, 林业发展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其涉及到国家、政府、企业、单位、个人等, 需要我国全体人民进行广泛的参与, 其具备非常高的社会性。为了做好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工作, 进行建设工程的管理落实是必要的, 这需要引起中央及其各个地方政府的重视, 积极的进行生态的改善, 更有利于林业生态林的建设, 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开展, 这涉及到世界各界及其全体公民的自身利益。

生态建设的开展, 是涉及到子孙后代利益的事情, 其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基础工程, 也是一种巨大的系统工程, 其投入水平比较高, 周期性比较长, 回报时间比较长, 正是受到这种林业建设特性的影响, 很多单位及其个人都不会进行很有效的投资, 这就需要落实好经济建设的内在化的工作。政府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 宏观调控工作的开展, 其依法性的组织及其管理, 保证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生态建设的良好开展。政府应把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 纳入政府组织生产公共物品的范畴, 将生态建设和林业行政管理以及执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对规模造林的大户以及带动营林业发展的制浆造纸业、人造板加工业、竹藤加工业等龙头企业, 不分所有制, 不分地区, 不分内外商, 加大政府贴息货款扶持, 延长贷款期, 扶持工业用材林的发展。

为了满足上述工作的开展, 进行依法治理方案的强化是必要的, 我国的人口是非常多的, 经济欠发达的面积是非常广泛的, 人为破坏资源的情况比较多的, 生态建设的任务非常重, 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行政机构进行法律性手段、经济性手段、社会性手段等的应用, 这需要依靠我国整个社会的力量, 保证其整体性的参与。因此, 国家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 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运作的机制, 调动全体公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作机制。政府在生态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加快生态建设。转换国有森工企业经营体制, 发挥国有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 结束语

通过对林业生态建设方案的优化, 更有利于实现其内部工作环节的协调, 保证当下林业生态体系的健全, 实现其整体利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乌东峰.论农村社区机制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学术论坛, 2005 (1) .

[2]邹明洪.论农村社区的道德建设[J].社科纵横, 2004 (5) .

上一篇:电厂化学专业试题库下一篇:开采矿产资源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