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重点必修一知识点

2024-05-14

高一化学重点必修一知识点(共14篇)

篇1:高一化学重点必修一知识点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篇2:高一化学重点必修一知识点

铁的化合

酸式电离碱式电离当与强酸反应:Al(OH)3+3H+=Al3++3H2O当与强碱溶液作用:Al(OH)3+OH-=AlO2-+2H2O3、Al(OH)3的制取:(1)铝盐与碱反应:用铝盐与可溶性弱碱氨水反应制Al(OH)3:Al3++3NH3·H2O=Al(OH)3↓+3NH4+说明:制取Al(OH)3也可用铝盐与强碱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强碱过量会使制得的Al(OH)3转化为偏铝酸盐:Al(OH)3+OH-=AlO2-+2H2O。所以,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制Al(OH)34、Al(OH)3的用途:净水。Al(OH)3胶体中胶粒有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作用,使其质量增大,沉降水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铁的氧化物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化学式FeOFe2O3Fe3O4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化合价+2还原性为主+3只有氧化性+2,+3水溶性不溶不溶不溶类型碱性氧化物————共性与酸都能与酸反应如Fe2O3+6H+=2Fe3++3H2O与还原剂都能被还原如Fe2O3+3CO=2Fe+3CO2(高温条件下反应)(二)氢氧化物名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e(OH)2Fe(OH)3分类碱碱性质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不溶于水不溶于水与酸反应Fe(OH)2+2H+=Fe2++2H2OFe(OH)3+3H+==Fe3++3H2O还原性稳定性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受热分解)制法原理Fe2++2OH-=Fe(OH)2↓Fe3++3OH-=Fe(OH)3↓现象白色絮状沉淀红褐色沉淀(三)铁盐与亚铁盐铁盐(Fe3+)亚铁盐(Fe2+)颜色黄色淡绿色与碱反应Fe3++3OH—==Fe(OH)3↓,Fe2++2OH—=Fe(OH)2↓

篇3:高一化学重点必修一知识点

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过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B) 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D) 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 n A

2.1 mol O2在放电条件下,有30%转化为O3,(提示3O2=2O3)则放电后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A) 35.6 (B) 18.4

(C) 17.8 (D) 16

3.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④Fe与HCl,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③④

4.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②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③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④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A)④(B)③(C)①④(D)③④

5.钢铁“发蓝”是指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化学方程式①②③表示钢铁“发蓝”的变化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产过程会产生污染

(B)反应②中氧化剂是NaNO2

(C)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D)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16.8 g Fe参加反应转移0.8 mol电子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7.质量分数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xg,加热一定时间后质量变为yg,当y为何值时表明NaHCO3已完全分解()

8.下列各物质混合之后,可生成a mol沉淀的是()

(A)含a mol AlCl3的溶液与含a mol NaOH的溶液

(B)含a mol AlCl3的溶液与含a mol Ba(OH)2的溶液

(C)含a mol NaA1O2溶液与含a mol AlCl3溶液

(D)含a mol NaAlO2溶液与a mol CO2

9.用热的稀HNO3和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Fe(NO3)2,并放出N2O气体4.48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

(A) 25.2 g (B) 100.8 g

(C) 50.4 g (D) 18.9 g

10.在相同状况下,将下列四种气体:①体积比为3:1的NH3和N2,②体积比为1:1的NO和NO2,③体积比为1:1的NO2和O2,④体积比为4:1的NO2和O2,分别置于完全相同的试管里,并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11.对下列反应:①Na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K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O2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最古老的硫酸的生产方法:是把绿矾(FeSO4·7H2O)装入反应器中加强热,会流出油状液体,并放出刺激性气体,反应器中的固体变为红色.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流出的油状液体是硫酸

(B)放出的刺激性气体为SO2

(C)反应器中红色固体可能为Fe2O3

(D) 1 mol绿矾分解时,有2 mol电子转移

13.汽车尾气(含有气态碳氢化合物、CO、NO和SO2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气态碳氢化合物(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CO2的增多,会使空气的酸度大大提高

(C)汽车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都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 CO、NO都难溶于水,不能用水来解除其毒性

14.如图3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CO、O2②Cl2、H2③NO2、O2④N2、H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5.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浓、稀H2SO4都有氧化性,二者与锌反应的原理是一样的

(D)将S0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二、非选择题

16.在盛有淀粉NaI的溶液中,滴加少量NaClO溶液,立即看到溶液变蓝并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产生,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在盛有淀粉和碘所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Na2SO3溶液时,又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对比以上两组实验所得结果,得出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17.室温下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图4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18.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9.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其纯度,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样品w1g,②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试回答:

(1)BaCl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______.

(2)BaCl2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______.

(3)判断操作③是否完成的方法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

(5)Na2SO3纯度的表示式Na2SO3%=______

20.A和B在常温下都是气体,A和B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大,若在B的水溶液中通人A气体,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继续加入Ba(NO3)2溶液,得到一种不溶于稀HN03的白色沉淀.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1.由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1:1)组成的化合物A是一种黑色色固体.A在高温下煅烧生成固体B和气体C,由C最终可制得酸D,D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酸,常用于制取有机炸药(三硝基甲苯).D的稀溶液与A.反应时,生成气体E和溶液F,E通人C的水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在F溶液中滴入溴水,再加入K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加热又能转变成B.

试根据上述事实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_;E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A煅烧生成B和C______

b.C通人E的水溶液中:______

c.在F中滴入溴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

1.(B)解析:Fe过量可使Fe3+还原为Fe2+,(A)错误:3NO2+H20=2HNO3+NO,易知(B)正确.(C)中,1mol Cl2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歧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应为nA,(C)错.由有关方程式可知(D)错误

可知尚余0.7体积O2,同时生成0.2体积O3

3.(A)解析:①浓HNO3还原为NO2,稀HNO3还原为NO.③稀H2SO4产生H2,浓H2SO4产生SO2.②和④不受浓度、温度等影响,都只有一种反应.

4.(D)解析: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可得H2O2的氧化性>Fe3+的氧化性,H2O2的还原性>Fe2+的还原性,①错;2H2O2=2H2O+O2↑,分解过程中,Fe2+作催化剂,溶液pH值不变,②错,H2O2分解Fe3+或Fe2+作催化剂,所以总量不变,③正确.因为Fe2+可导致H2O2分解,所以H2O2生产过程要避免混入Fe2+,④正确.

5.(C)解析:根据Fe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可知反应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反应③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纵观三个反应方程式可知,即168 g Fe转移8 mol电子,16.8g Fe转移0.8 mol电子,故(D)正确.

6.(A)解析:氢氧化钡溶液过量,Al3+转化为,完全转化为沉淀,(A)项正确;硝酸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硝酸被还原为NO,(B)不符合客观事实;(C)项错误,应是:;(D)项应写成

7.(B)解析:

8.(D)解析:(A)、(B)中OH-均不足量,生成沉淀a mol;只有(D)符合题意.

9.(A)解析:根据题给条件列出化学方程式:

由方程式可知还原2mol HNO3时生成1mol N2O,生成0.2mol N2O需还原0.4 mol HNO3,即还原25.2 g HNO3.

10.(C)解析:①NH3完全溶解,液面上升高度为;②3体积NO不溶,3体积NO2溶于水,又生成1体积NO,故气体总体积减少2体积,液面上升高度为;③根据关系式:4NO+3O2+2H2O=4HNO3,若NO2和O2各取4体积,气体总体积可减少5体积,液面上升高度为;④根据关系式:NO2+O2+2H2O=4HNO3,液面上升高度为.故正确答案为(C).(④>①>③>②).

11.(B)解析:①若2:1生成两种碳酸盐,若按1:1则生成一种碳酸盐;②若按1:2有SO2生成,若按1:1则无SO2生成;④若铁不过量生成Fe3+,若铁过量则生成Fe2+;③只有一种反应.

12.(D)解析:(D)错,应有1 mol电子转移.(A)、(B)、(C)的描述均正确.

13.(B)解析:CO2的增多,不会使空气的酸度大大提高,因为H2CO3酸性很弱,且易分解.

14.(D)解析:①与④中的气体在光照下不能反应;②与③均能反应且使气体被吸收,集气瓶中压强减小.

15.(A)解析:明矾可溶于水并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A)正确;金刚石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错误;浓H2SO4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Zn反应,不生成氢气,稀硫酸与Zn反应可生成氢气,(C)错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能复原;SO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能恢复原来颜色,(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NaClO有强氧化性;2NaI+2NaClO+2H2O=4NaOH+Cl2↑+I2;Na2SO3有还原性,Na2SO3+I2+H2O=Na2SO4+2HI;NaClO>Cl2>I2

17.(1) Fe,Cl2,H2 (2) 2Fe2++Cl2=2Fe3++2Cl-解析:此题的突破口是B,黄绿色气体只能是Cl2.能和B(Cl2)化合又是无色气体的C(单质)不可能是O2和N2,而只能是H2,由此推出E是盐酸能和盐酸反应生成H2的A应是较活泼的金属,且该金属的阳离子可被B(Cl2)氧化,这只有变价金属Fe,经逆推知D为FeCl3.

19.(1)为了防止BaSO3沉淀的产生,而引起误差.

(2)为了使试样中的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

(3)将混合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滴加稀H2SO4,若有白色沉淀,则操作③完成.

(4)取洗涤液少许,滴入AgNO3溶液,若无沉淀,则沉淀已洗净,反之则未完成.

篇4:高一化学重点必修一知识点

【关键词】高一化学     必修课程      探究性      研究;

高一化学是必修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又比高二的选修内容略显简单。鉴于其特殊性,因此,教师需要对人教版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的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外,还要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标准》进行认真研读;同时抽时间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科研意识。要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充分体现教师引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其思维能力,探讨问题。在以往的课堂上,由于担心学生知识能力不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拓宽了知识度,同时也加深了知识深度,但是效果甚微,出现了“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的局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重新旧教材编排体系的区别。旧教材:注重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要求高,难度大。如先学习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建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铺垫,再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形成理论体系。而新课材在知识编排、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把握不好,就会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局面。新课标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第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陕西省于2007年开始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不少教师在高一教学中有很多困惑,与新课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经过这几年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笔者觉得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型”教学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强,学生时常出现“讲的时候听懂了,而做题时束手无策”的情况。为此,笔者使用了探究式教学。课前将打印好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抽时间完成后并检查;课堂上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先阅读教材,再结合导学案分小组讨论,并将问题罗列出来,而后在班上一起交流,最终再由教师做出点评,充分体现教师引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地位!

第三,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要想真正落实这一点确实有一定难度。首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虽说学生的基础差,但是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一定大有所获。其次,教师要下大功夫学习,夯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平时多与同行同班级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更要多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反馈意见,对意见整理后,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最后,作为化学教师,更应充分展示实验的魅力。通过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习题的选择和训练。新课标为了实现“减负”,在习题的选择和训练方面与旧教材不相同,题量过少,并且代表性不足。而学习化学学科,只有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才能掌握解题的方法并提高运算的准确率。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的选择上下大功夫,尤其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难度上要有所区别。为此,我校高一化学备课组教师利用每周一下午自习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筛选习题,并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一定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第五,把握好初高中的衔接、必选修的结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教材包括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既比初三的化学内容更深入,又比选修的内容浅显一些。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必修内容的讲授中把握好“度”,一部分内容既要讲,但是难度又要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因此,我们既要了解初三化学所学的内容,还要熟悉选修内容及高考中的知识点,即:高一必修化学既要把握好与初三化学的衔接,又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尤其是要熟记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的化合价、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只有熟记这些基本的化学用语后,才能正确地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才能顺利地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式的书写,以及选修中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平衡等。

通过几年的教学,笔者感觉到“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与新课标“减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通过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做出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洪明.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2004(9).

[2]夏正春.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探析[J].化学教育,2002(6).

[3]李远蓉.中学化学学习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范建军.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篇5: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

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

移动,这个半球的昼 就渐长。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 莫霍界面 ? 古登堡界面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篇6: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篇7: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1.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_家,社会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_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

_

.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3)作用:

①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条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1)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2.标志:1871年春,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1)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2)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

4.实质: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_实,立宪是虚。

5.影响

(1)积极: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很快世界强国之列

篇8: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西汉时期:

1、汉朝初年,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以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但结果是地方诸侯国权力膨胀,在公元前154年,发生“七国之乱”(实质: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2、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加强监督;强干弱枝。

二、唐末五代:节度使权力膨胀,造成藩镇割据(实质:中央与地方矛盾),国家分裂。

三、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强化

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袍加身,建立宋朝,为宋太祖。

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1)收精兵:

A、中央:将实力最强的禁军划归互不统属的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统兵权),发兵权归枢密院。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于皇帝控制军队。

B、地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削实权:

A、中央:削夺宰相和武将的权力,实行二府三司制度。

B、地方:削夺节度使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影响:

A、改变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已处绝对上风。

C、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四、如何看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效组织大规模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篇9: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1、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

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

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侧

③街道两侧

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③人口昼夜差异大

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工业区同类工厂:

①城市边缘

②交通干线两侧

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

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

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

①环境不好

②商品房,环境好

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

①单独区域

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

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

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

(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

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

②嵌套包围

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

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

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

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

篇10: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篇11: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篇12:高一化学重点必修一知识点

1、地域文化: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多要素

状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断变化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建筑空间布局

美国:中心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现代城市布局

欧洲: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

围墙,中国:保守,建筑外一般有围墙;西方:很少有围墙

园林,中国: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内向、封闭;西方:整齐划一、对称、和盘托出、外向、开放

建筑风格

中国:宫廷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

篇1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1、正确的学习方法。想要提高化学成绩,就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化学虽然是理科科目,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背的,如: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等。所以,高三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能全靠做题,也要花时间去背。

2、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化学这一学科,而是学习高三其他科目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你提高化学成绩的前提。高三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将老师要讲的内容自己先预习理解看看,上课的时候把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然后把卷面整理的干净些,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3、上课认真听。高三学生化学成绩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之后自己学不懂,然后就把问题越积累越多。要知道学生每天最多的学习时间都是在上课,而且老师讲解的知识,都是有助于你学习的,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的话,那么,化学成绩就很难提高了。

4、重视实验。高中化学学科中有很多实验,日常或是考试中做的题目中考察实验的也是比较多的。所以高三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化学实验的学习,掌握实验的过程、原理、结果及实验所用器材的作用及用法等等。

化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化学选择题一般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能力,题目不是很难,但分值较大,错一题丢6分,这需要考生答题时思维一定要严密。

选择题的题干一般会有很多限制性条件,如“无色的”“通常情况下”“标准状况下”“说法正确的”“说法错误的”等。考生审题时不妨将这些关键词划出来,避免答题时忽略。对题目涉及的一些特殊物质,不要忽略其特殊性质。

篇14: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上一篇:企业办公室内勤个人的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2021年七五普法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