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

2024-05-24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精选8篇)

篇1: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课时1

教学目的:

1、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知道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加深对混合物分离、提纯等实验的认识

3、初步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重点、难 点 :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

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方法

5、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实验安全标识、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进而掌握实验的基本准备常识,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初步学会模仿、移植现有的例子,撰写实验报告

3、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能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4、初步尝试在实验探究中与人合作与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离&物质的提纯

2、操作原则:四原则&三必须

3、基本实验方法: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一)过滤和蒸发(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实验1—1粗盐的提纯实验1-2SO42―等离子的检验与除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那么大家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就是“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投景实验室全景)[引]这就是我们准备做实验的化学实验室,看到实验室,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精灵,我们做为新世纪的高中生,要有良好的实验品质,在做实验前,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讲]做实验前,要先读实验室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明确了实验室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实验室。有的同学一定认为化学实验很难并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的同学认为做好实验很好玩。其实,化学实验是用来检验、探索物质的操作,是学术性的研究,不能依靠个人的一些喜好、情绪来做实验,实验有一定的安全要求,只要你能做到安全要求,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实验,那么,实验的安全又有些什么内容呢?[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以及你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生讨论并投影总结]

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按用量取药,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

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4)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

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

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

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

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板书]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

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

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

分离出来。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

来。)[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

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

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 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

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四原则:(1)不增------提纯过程

中不增加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

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三必须:(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2)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3)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3、基本实验方法: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设问]大家初中时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过滤、蒸发、结晶等)[设问]过滤使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固液分离。)

[讲]现在我们来利用初中学习的过滤和蒸发的方法来提纯粗盐。

[板书](一)过滤和蒸发(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实验1—1粗盐的提

纯仪器 :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现象1.溶

解:称取 4克 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粗盐

逐渐溶解,溶液浑浊。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

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

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

1、过滤原理:利用物

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方法。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操作要点:“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

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

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

体外溢。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

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

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注意: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

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2、结晶原理:利用溶剂对被

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

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1)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

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

(2)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

晶。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注意:通常我们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1)进行蒸发时,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以免加热时

溶液溅出。(2)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致使液

滴飞溅。[思考题]如何将NaCl 和KNO3 分离?将两者的混合物置

于烧杯中,加少量100摄氏度热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不断少量加入热水并搅拌,直至混合物

完全溶解;停止加热,冷却(可以用冰水水浴),当温度降至30摄氏度时硝酸钾晶体析出;

过滤混合溶液得到较为纯净硝酸钾晶体;蒸发滤液,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钾晶体 [思考与

交流]从上述实验中我们所制得的实验是纯净物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

法可以检验出它们?[讲]海水中含有可溶于水的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所

以食盐中也可能含有这些物质,而它们可溶于水所以在过滤中无法除去,也即是我们现在所

得的产品中含有这些杂质,那我们该如何检验出它们是否存在。请大家先思考一下,在进行

物质检验时,我们采取的步骤是什么?(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颜色、状

态、气味等。当试样是固体时,有时需要先将少量试样配成溶液,再进行鉴定。)[思

考与交流]我们现在要设计实验来鉴定食盐中有可能含有的CaCl2、MgCl2 以及一些硫酸

盐。[实验设计]现在有一份经过过滤蒸发提纯的实验,要除去其中的CaCl2、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请你设计实验将它们除去。[实验步骤]将0.5g 盐放入试管中,加

入2ml的水,先滴几滴盐酸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现象: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离子。加盐酸酸化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影响,改用硝酸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为硫酸根)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

过滤。最后加入Na2CO3 溶液。[投影总结] 杂质加入的试剂化学方程式硫酸盐BaCl2 aqBaCl2 + Na2SO4==BaSO4↓+ 2 NaClMgCl2NaOH

aqMgCl2 +2 NaOH ==Mg(OH)2 ↓+2NaClCaCl2Na2CO3 aq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思考与交流]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改变,你设计的实验有引入其他杂质离子漏斗。

么,如何除去?(能改变,只要保证Na2CO3 在BaCl2 之后,盐酸加在最

后就可以;因为BaCl2 +Na2CO3 ==BaCO3 ↓+2NaCl;最后会剩余OH―、CO32― 这两种杂质,为除去,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边加边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气泡

为止)[总结]我们这节课进行了的提纯实验,主要是练习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用化学方法鉴定物质,请看下面的练习:[自我评价]

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

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酒精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C. 实验室中进行可燃性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D. 配

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2、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______________③③③冷却结晶。(2)用托盘

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C.右盘重,砝码轻D.右

盘轻,样品重(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

_______(4)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_____等课后作业:P10—2、3、7 通过实验室的全景的感受,学生自己提出有关实验室的一些想法,很容易就能让学生自己走进实验教学,为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观察、思考、讨论、提

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实验安全知识比教师讲的要深刻得多,通过学生自己得到的东西能在学生的头脑中有长久的印象,并能成为以后受用的知识。通过对实验的一些安

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

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卡片与提示,讨论并设计实

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填写课本P7上的表B、D(1)③过滤,③蒸发结晶(2)B

(3)滤液浑浊(4)液体飞溅(5)K2CO3、K2SO4、KCl等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二)课时1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

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

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1、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重 点萃取与蒸馏的原理;萃取与蒸馏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难 点萃取与蒸馏的操作(二)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1、蒸馏实验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2、萃取实验1-4 碘的萃取

3、分液萃取与分液的步骤:a.检

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c.静置分层d.分液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

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

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展示]海水变淡水[引]做

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

汽凝结?为什么水蒸汽会凝结成水珠? [讲]汤沸腾后,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成水

珠附于锅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我们在化学中应怎么称呼?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

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

蒸馏和萃取[板书](二)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过]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板书]

1、蒸馏[引入]我们引用的自来水

是纯净的水吗?不是。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进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

Cl―。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实验演示]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讲]有明显白色沉淀生

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

向上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应除

(不能。加入试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达不到我们实验目的。要想得到纯净水。可以使

用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小结]实验室

就是使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投](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

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

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2)仪器:铁架

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

管[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投](3)蒸馏时的注意事

项: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

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

气体的温度。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d.实验开始时,先开

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讲]

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实

验演示]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投影小结实验]实验

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

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

淀不溶解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

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 液体,停止

加热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到100℃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于蒸

馏水中,无沉淀 [思考]

1、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

2、为

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对于蒸

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而蒸馏烧瓶支管口的温度正是

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酒精沸点低,先蒸

出的是酒精。)

4、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投](4)蒸馏的使用范围:

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思考]蒸馏与蒸

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

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

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方法,叫

做萃取与分液。[板书]

2、萃取[过]我们先来认识这

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

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

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投](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

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

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一种溶剂加把溶质

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投](2)

萃取剂的选择: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

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4ml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

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强调放

气的重要性)。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讲解]静置后,大

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

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

萃取。[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

弄走的?(勺子舀,吸管吸。。。)[讲]我们试想一

下,可不d.分液[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

个条件),以及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自我评价]

1、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

沙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

中的碘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2、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的方

法分离B、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氢气

C、用碳酸钠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及硝酸钙溶液D、将氯化钾和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3、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

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

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

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

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

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_____→_____→_____→ A → G →_____→ E → F。(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3)能选用CCl4从

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课后作业:随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

论 提醒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出蒸馏的概念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考与讨论研究,强化

蒸馏的操作(1)C→B→D→A→G→H→E→F(2)使漏斗

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

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3)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面有通

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

液漏斗的结构。[板书]

3、分液[讲解+实验演示]最

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首先,打开盖子(塞子),为什么?

(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漏斗下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

倒出,为什么?(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篇2: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 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

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 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解;另一个就是参考系与运动关系了。

随堂练习

参考系的理解题:

1.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它物体

参考系与运动的题目: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词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换位思考:站在哪个角度上,你看到的情况是符合诗中情形的。)

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冒雨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择汽车为参考系,雨滴是静止的

B、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C、选择汽车为参考系,路旁的树木在向西运动 D、选择乘客为参考系,刮雨器一定是静止的

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以甲为参考系,乙和丙都是运动的。那么以乙为参考系,则()

A、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静止的 B、甲与丙一定都是运动的

C、甲与丙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不确定的

D、甲一定是运动的,丙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不确定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与他相对静止的“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竞是一颗子弹。这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小 C、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大 D、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且速度与飞机一样

总结:参考系的理解方面,有两点是很关键的,第一那就是它的选取是任意的,第二、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是被认为静止不动的。在参考系与运动的关系里面,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同一物体在用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三、质点

思考: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中,任何物体都是有大小和形状的,其上面各点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大相同,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如果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考虑进去的话那么描述的运动可能会很复杂。

在研究某些特殊运动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给忽略了?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给忽略了?

其实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所谓的质点了。基本知识: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主要命题方向是“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质点”,和“质点的性质”。

随堂练习质点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2.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是,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研究什么问题的时候,物体可以被看做是质点:

3.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研究绕地球运行神舟六号飞船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4.在下述问题中,被选作研究对象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是质点()A.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绕太阳的公转 B.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自转

C.选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开门时的受力情况

D.选万吨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

总结: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是质点这和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其核心的判断标准时,在我们物体运动研究方向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物体是质点,否则不可以。在做这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下面进入我们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坐标系”

教师引入:现在全球定位系统发展得非常快,在我们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那么请同学想一下全球定位系统是基于什么原理的呢?很简单,就是我们现在要学得内容——坐标系。

1、坐标系即参考系的具体化,是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具体有: ① 一维坐标: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A B O

X/m-2 0

图1—1—1

② 二维坐标:

③ 三维坐标: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2、注意

(a)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b)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c)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d)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下面请同学们为老师总结一下这节课说学的内容。

学生总结:机械运动

参考系

质点

坐标系

教师详细总结: 一、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照物的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板书设计:

一、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特性: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三、质点:忽略物体形状和大小,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

四、坐标系

篇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及探究反应原理, 了解实验设计, 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组织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 自主探究、发现、感悟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形成个性体验, 培养学习乐趣。本节设计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又用对比讨论的方法了解不同活动性的金属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条件、现象和产物的差异。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内容趣味化, 达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目的,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亲自实验, 了解实验设计方法,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掌握金属铁与水反应的条件, 了解铁与水蒸汽的反应原理, 学会分析现象及探究反应原理。

2. 在亲自实验或实验装置的对比分析中, 体验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思考、设计、交流,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为高一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打下基础。

4. 通过动手实验和讨论实验现象体验化学的奥秘, 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Na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及产物的检验

四、教学难点

Fe与水反应实验的探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六、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1) 设问:你相信一滴水能点燃一盏灯吗? (2) 表演魔术:滴水点灯 (魔术说明:事先在酒精灯焰心上放一小粒钠, 然后滴一滴水, 就可以看到酒精灯被点燃了。) (3) 设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索与发现。

2. 观察回忆。

(1) 投影金属与酸反应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 (2) 分析金属与酸的反应, 回忆初中知识。 (3) 在观察中回忆:金属与酸可以反应;反应程度逐渐减弱。 (4) 点拨:在活动性顺序中, 氢前金属遇酸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 且金属越活泼, 反应越剧烈。 (5) 以镁为代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邙。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 回忆初中知识, 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将已知与未知进行有机结合, 便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分析金属与酸的反应, 既是对分析能力的培养, 又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兴趣的有效激发;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及时总结成规律, 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又便于识记知识和推动今后的学习。】

3. 实验感悟。

(1) 板块过渡自然衔接。镁可以和盐酸电离出的H+反应, 水是一种电解质, 能微弱的电离出H+, 那么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作为活泼金属代表, 钠遇到水又会怎样?

【设计意图:板块之间进行有效过渡能让课堂组织变得更自然流畅, 这是从教的角度思考;从学的角度思考, 有效的过渡便于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从过渡语言组织方面既强调对上一板块知识的总结, 使学习主体形成知识小结, 又顺势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下一板块的课堂组织引入思考, 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进入学习, 并在学习中回应思考。】

(2) 阅读报道初步感知。 (投影一篇关于纳与水反应的报道)

师:同学们在阅读报道中发现了什么?

生:纳容易与水反应。

师:想亲自验证一下吗?

生 (欢呼) :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快速阅读, 在阅读中初步感知, 为实验作准备, 这是实验的前奏,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 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 还需要教师的课堂造势, 同时通过快速阅读,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形成体验。

师: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

生:钠、水、酚酞试剂、滤纸、小刀、小烧杯、镊子。

师:同学们先自己说说操作步骤。

生:第一步是用镊子夹取小块钠, 在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 用小刀切绿豆大的钠, 其余放回原瓶;第二步是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 滴入1~2滴酚酞试剂, 将钠粒投入小烧杯中。

师:根据所说的实验步骤我们开始实验, 注意观察金属钠和溶液的变化等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

【设计意图:在学生实验前, 教师应指导其作好充分准备, 包括思考准备的器械和材料, 也包括实验步骤的预热, 这是成功进行实验的必经步骤。】

(4) 实验分析形成结论。

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探究写出反应方程式。

师:请回忆实验过程, 小结以下问题:实验步骤是否与你实验前所说的一致, 如果不一致, 以后需要怎么做?实验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些现象你有哪些推测?如果要验证这些推测你怎样验证?这个实验从分类的角度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引导分析、解释原因, 推测并验证产物,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反应类别, 强化新课标中提示的物质类别、反应类别进行学习的这条主线。) 再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揭示反应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课堂延展形成迁移。

师:了解了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再看熟悉的金属铁, 日常生活中用铁桶盛水、铁锅做饭, 探究铁与水能否反应。

生:铁在冷水热水中不反应, 但在高温加热时可以反应。

师:了解了铁与水反应的条件, 我们能在实验室里用一只试管设计完成铁与水高温下的反应吗?

生:能。

师:根据钠与水的反应, 对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条件, 设计方案完成实验任务。

(学生准备实验方案并实验)

师:引导学生谈实验, 并写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延展,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 优化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激发求知欲, 培养探索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 自我总结整合知识。

师:我们能对我们今天的实验作一个小结吗?首先, 我们从科学实验需要哪些精神方面进行小结。

生:做实验前要有充分准备, 这是严谨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这是认真的精神;实验后要作好分析推断, 这是实验推测的精神;进行推测以后要用理论或者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断, 这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尊重实验结果, 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师:同学们再从实验收获的角度进行小结。

生:大多数金属与冷水热水不反应, 活泼金属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 中等活泼金属在高温条件下才能与水反应。

师:显然, 金属与水的反应条件及程度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你能在课外设计相关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结论吗?

【设计意图:既包括对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精神的总结, 也包括对实验效果和实验结论的总结。总结科学精神便于从科学态度上引导学生, 总结规律性结论, 便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整合, 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总结后,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 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金属化学性质完成课外探究,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巩固拓展。

(1) 请叙述金属与水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2) 金属钠比铜活泼, 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请通过实验验证。

(3) 探究“滴水点灯”的实验原理。

篇4: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一)

1.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定郡县之制。其设官定律,均为汉所因袭。其在政治上之设施,关系可谓极大。”以下朝代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

A. 西周 B. 唐朝

C. 隋朝 D. 元朝

2. 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这说明( )

A. 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B. 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C.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D. 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3.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 血缘亲疏 B. 尊卑有别

C. 长幼有序 D. 兄终弟及

4.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

B. 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

C. 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

D. 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

5. 开皇三年(583年),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应该实施的措施是( )

A. 建立三省六部制

B. 重用文官管理地方

C. 建立科举制度

D. 合并郡县、裁撤冗员

6.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根据“上下相维,大小相只,防耳目之壅蔽,谨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的理念,建立起了一套“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包括( )

①废除行中书省 ②地方设立三司

③废除宰相 ④建立内阁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7.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8.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对市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继承法,也是继统法。这种继统法,必须首先严格区别嫡庶关系。”“由于西周奴隶制国家体制是与宗法制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各奴隶主贵族十分重视‘宗子’的特殊地位,十分注意树立牢固的‘尊祖’观念……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就成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三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材料四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3)试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篇5: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预习作业

14.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 → →A→G→ →E→F

⑵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 。

⑶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15.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

(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 ;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

(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选做题10分)16. 常温下,将20.0 g 14%的NaCl溶液跟30.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 g/cm3的混合溶液。计算:(简要写上步骤保留一位小数)

篇6: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答案

解析:第1题,①②③围绕太阳转,为行星,④围绕③转,所以为卫星。第2题,天体②的地表温度高可能是由于距离太阳近,或者自转周期长,白昼时间长。答案:1.D 2.B 解析:第3题,目前人类已经实地考察的宇宙天体有月球和火星,在图中分别是d和e。第4题,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及地月系两级。答案:3.B 4.B 解析:第5题,图中1表示水星,2表示金星,3表示地球,4表示火星,5表示木星,6表示土星,7表示天王星,8表示海王星,9表示彗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即位于4和5之间。第6题,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答案:5.B 6.A 解析:第7题,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系中的重要成员是太阳及木星等行星,而月球是卫星,是地月系重要成员。地月系中心天体是地球。第8题,银河系、地月系都包括月球;恒星世界并不是天体系统。答案:7.D 8.D 解析:第9题,M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为地内行星,即水星或金星。第10题,图示箭头反映出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即同向性。第11题,M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液态水存在,也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没有生命存在。答案:9.D 10.B 11.C

12B 13A 14.15解析:由表可知,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自转周期的长短决定着昼夜交替周期的长短。科学考察火星上没有发现生命;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太阳系的八颗行星都有昼夜交替现象。答案:14.D 15.D 16.D 17.C [第16题,月壤是由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对岩石破坏作用强烈,形成月壤。17题,注意关键词“人类难以预估”,说明这种威胁具有偶然性,而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引力太小,都是月球较稳定的、确定性的因素,但陨石具有偶然性。] 18.B 19.B [第18题,年太阳总辐射量与纬度、海拔、云量等相关,该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是东北部低,西南部较高,是受纬度和地形影响。19解析:太阳打这个大“喷嚏”,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当它闯入地球圈层时,不会直接引起岩石的剧烈活动,A、D两项错;也不会直接引发水圈的异常,使气候异常,C项错;③圈层高空有一个电离层,太阳活动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20.A [第20题,某一地点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有关。该地7~8月受锋面雨带影响阴雨天较多,云量多,因此日照时数少,故A项正确。海拔、下垫面均不会有季节变化,故B、C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能够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但不会影响日照时数,故D项错误。

21.D 22.B [第21题,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第22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易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极昼与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相关;不同地区梅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 23.D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 24.A 25.A [第24题,读图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分布可知,b地太阳辐射量多于a地。两地纬度相当,故非纬度影响;两地均位于沿海地区,地形相同;a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b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5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分析,太阳辐射能存在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规律。大陆较同纬度近海的数值高。主要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 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能较少。南北纬30°大陆东岸均较大陆西岸少。] 【解析】26选B 27选B。第26题,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第27题,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解析】28选C,29选A。第28题,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催生的气体为太阳风。第29题,太阳剧烈活动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应适当调整人造卫星的运行;此外,为了减小影响,应适当减少室外活动;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和所有大型发电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

【解析】30选A,31选B。第30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第31题,塔劳群岛地震的震源深度约30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

【解析】32选A,33选D。第32题,地壳的厚度平均是17千米,“松科1井”深度只有5 000米,所以其还在地壳。第33题,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34选D,35选D。第34题,据图可知,乙地的太阳辐射虽然经过大气的路程较短,但太阳辐射强度较小,这可能与当地多云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有关;也可能与该地位于阴坡有关。由于不知该地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因此无法判断乙地阴坡是南坡还是北坡,所以排除③④。

【解析】36选B,37选12。第36题,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气象条件好,安全性强。第37题,“天宫二号”围绕地球飞行,是在太阳系中。【解析】38选C,39选D。第38题,软流层被认为是火山岩浆的发源地,故火山熔岩来源于软流层。39题,火山喷发,熔岩流凝固转化为岩浆岩,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解析】40选D,41选D。第40题,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太阳系。第41题,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

42【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之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吸收和反射)少,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强)。

(2)赞同。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

不赞同。格尔木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交通条件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遥远;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44答案:(1)C B D(2)E F 巨

(3)两 太阳系 太阳 质量巨大,引力大,太阳系天体都绕着太阳转(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45.答案:(1)色球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2)黑子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4)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

(5)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水分;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46.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被山地环绕,降水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篇7: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

1教学目标 评论(0)

1.了解天体类型及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了解恒星、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认识宇宙的物质性。

2.了解太阳系的成员(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彗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3.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重点难点 评论(0)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地球在宇宙中 评论(0)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古老的宇宙观

地是一块平板,天是一个盖子,(天圆地方)—— 天圆如张盖,地阔如圆盘。公元2世纪

托勒密(地心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地球外于中心,在这之外还存在很多个天层,月球天处于最内层,而恒星天处于最外层。它无法解释木星和土星的回旋。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18世纪

天文学家引入星系一词,其实是指宇宙。20世纪以来

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彗星撞地球》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2000多亿颗恒星。这种恒星集团叫星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分布成扁平的盘状。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盘的中心有一球状隆起,称为核球。盘的外部由几条旋臂构成。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就其光度,质量和位置讲,都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普通的成员。并非天穹上一切发光体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实际上,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

总星系: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所有的星系的总和,即为总星系。它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以上这些天体系统是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九大行星分类:类地,巨、远日);金星离地球最近。表1-1-2对比九大行星数据:图11-3 地球所处的位置

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与自转周期等各方面,地球没有一项是最大值或最小值,这说明地球仅仅是太阳系中一颗最普通不过的一颗行星。

2、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问题]为什么? 因为地球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唯一存在生物,特点是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原因:(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说: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例:A、九大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同面性、及公转轨道的近圆性。B 太阳光照条件的稳定性。

篇8: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二)

1. 《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B. 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3. 秦国之所以国强民富,具有其它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是因为它( )

①确立军功爵制,军队战斗力强 ②较早地“以牛田”,用牛耕种 ③兴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④建立郡县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严格的户籍制 B. 君主专制

C. 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

6.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

A. 九品中正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行省制

7.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 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 三公制、九卿制、内阁制

C.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D. 三省制、六部制、内阁制

8. “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明代内阁大臣的权力很大

B. 张居正是明代的权臣

C. 张居正是阁臣中的佼佼者

D. 内阁不属于国家正式行政机构,原则上不能掌握实权

9.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A. 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B. 加强了君主专制

C. 增加了军机大臣的权力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为路二十九,州八,属府三,属州①九十一,属县三百四十六……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什么制度?其具体内容是?

(2)材料二中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反映的现象各出现在哪个朝代?结果如何?说明什么问题?

(4)请根据四则材料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从这几则材料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上一篇:模联国家立场文件下一篇:魔方奇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