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火车站规划图

2024-04-08

宜章火车站规划图(通用6篇)

篇1:宜章火车站规划图

襄樊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环境整治规划

简要设计说明

为了解决火车站站前广场存在的问题,优化火车站站前广场布局,合理组织交通,充分展现襄樊市现代化的窗口形象,根据襄樊市政府要求,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委托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襄樊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环境整治规划》的设计。规划主要从布局调整、环境美化、照明设计、站前广场周边建筑整治等四个方面对站前广场的环境风貌进行整治。目前,站前广场功能分区比较混乱,平面布局也不合理,规划就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了以下调整:调整站前广场的功能分区,将火车站候车大厅、售票处北侧区域规划为全步行空间的站前集散广场,在行李托运处和出站口北侧区域安排停车场区;拆除卧龙饭店南侧的公厕,以扩大公交站场用地,设置集中的公交站场;撤销1路车站,建设街头绿地,将1路车站位置迁至集中的公交站场地;结合周边建筑,在公交站场北侧、售票处北侧、火车站出站口东侧各设置一处公厕,方便乘客和过往行人。规划还采用了建设街头绿地、点缀道路和广场绿化以及增加广场铺装等措施来美化站前广场环境。在照明设计中,规划采用了广场灯+路灯+道口灯组合的方式解决站前广场的照明问题,并从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两方面进行考虑。规划还提出整治站前广场周边建筑物上杂乱无章的广告,对已破旧的建筑外墙进行包装、改造,并增加周边建筑夜景照明,突出窗口形象。

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是本次规划任务的重点,在进行了多方案比较之后,最终决定采用以现状交通组织模式为基础,对现状交通进行梳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即取消现状1路车站点,将其位置移至卧龙饭店南侧的集中公交站场内;将非机动车道的位置从现状公交站场的南侧调整至其北侧;完善各条道路的人行道,构建完整、连续的人行线路系统;进一步明确划分出租车、社会车辆的停车区,并对其出入口行车路线进行了合理的组织。

该规划正式成果已于2005年8月5日由襄樊市人民政府批复,将于明年实施。

篇2:宜章火车站规划图

第1条 规划背景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历史渊远,民族文化底蕴浑厚,是杭城第一古村落,为最精美的客家古民居、最古朴的梦里老家、最典型的客家文化、最美丽的朦胧诗发祥地,2012年12月院田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为补充完善传统村落信息档案,有效保护院田村村宝贵的自然、文化资源及其特殊的历史环境,科学引导、适度发挥院田村在未来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受上杭县太拔镇人民政府委托,由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厦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接了《上杭县太拔乡院田村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将本规划作为院田村保护与管理的依据。

14、《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2004 年 9 月)

15、《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2011 年)

16、《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整治导则》(2014)

17、《福建省村庄整治技术规程》(DBJ/T13-179-2013)

18、《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年,国家旅游局)

19、《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21、《上杭县总体规划》(2002.12);

22、上杭 县“十 二 五”旅游发展规划,23、《上杭 县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 》

22、《上杭县太拔乡总体规划(2012-2030)》

23、《上杭县青水畲族乡院田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

24、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规范。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年 7 月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国家建设部)

7、《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2)

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3)

10、《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

11、《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07)

12、《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2014)

13、《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9 年 8 月 2 日修订)

第3条 规划属性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上杭县青水畲族乡沧海 传统村落村镇建设指导性文件。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本 规划。

第4条 规划原则

1.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

2.坚持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原则。3.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协调发展原则。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4.延续沧海村传统聚落功能的传承性原则。5.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6.分类保护原则。

7.立足长远,远近结合,逐步实施原则。

第8条 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1.村落历史格局价值

(1)龙盘虎踞,负阴抱阳的聚落选址与格局

沧海村四面环山,南面为村落主入口,虎头山从东南角探入,守住村落水口,对面山-下篮岬以及后门坑山体对冲,犹如双龙戏珠(化 龙桥),扼住村落水尾,苏坑溪自南向北贯穿而过,水流清澈,与周边的群山构筑了沧海村藏风聚气、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

(2)巧用地势,逐水而居的建筑布局 沧海村因四面环山,大多沿山脚向阳面修建住宅,中间平地作为农田耕种。建筑或逐水而居,沿苏坑溪展开;或依山就势,层层叠

叠;绿色的稻田、碧水溪流、白墙灰瓦与葱茏的山体形成错落有致的田园聚落风光。(3)独一无二,闽中明清畲族乡土建筑的杰出代表 沧海传统建筑以畲族风格为代表和独特地域文化相结合,传统建筑大多始建于唐、宋、明、清时期,木构框架,建筑为传统“合院

式门楼围屋格局” 形制布局,依地理条件,房屋沿龙脉山脚而建特色,错落有致,以木构竹蔑白灰粉墙构架为重要特点,柔美卷棚青砖 青瓦大屋面,飞檐翘角,在各地罕见。是闽中地区典型合院护拢形制对称格调的代表之一,是闽中少数民族典型传统建筑特色的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专家考察时评价:“古建森林,多看维妙”,堪称中国民间乡土建筑的瑰宝。

2.特色文化与民俗艺术价值

(1)区域要冲,文化多元繁荣 沧海历史上是青水政治、经济的中心,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历史以来曾出过五品官二名,丈田官一名,地理师三名,万金十三名,探花一名,贡元八名。沧海地处闽中西要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较早时期的宗教文化、山歌文化、饮食文化、古建筑文化、少数民族等主题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层次丰富、缤纷繁荣,与汉文化兼收并蓄,多元交融。

(2)红色抗战文化特色突出

沧海村是在北上抗日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永安红色文化形成、发展、壮大的重要场第5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南至青水村,北至孔陵路-官印山,西以对面山-上光坑-后岬墘等一系列山体的山脊线为界,东以虎形山-打石湾-后门 坑为界。本次规划不仅包括沧海村居住聚集地,还将周边作为自然环境的部分绿化山地纳入控制范围,总面积 38.24 公顷。

第6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的确定,主要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接轨,与太拔镇乡域体系规划接轨,以更好地指导村镇协调发展,保护和发展沧海 畲族传统村落。本规划在根据以上原则确定规划期限的同时,也不过分强调时间节点,考虑为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留有一定的弹性。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 2014~2030 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 2014~2016 年,中期规划期限为 2017~2020 年,远期规划期限为 2021~2030 年。

第7条 规划目标

规划的目标是切实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风貌特色,保护、延续和提升历史文化价值,改善传统村落的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救灾设施,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使沧海村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保护框架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所。1929 年至 1934 年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 农红军第十七军、第十九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有多支部队曾几度途径青水畲族乡驻扎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北上抗日,开展打土豪、分 田地活动,掀起了红色革命斗争浪潮,而后挥师北上,沧海村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的第一个少数民族乡村。1934 年,朱 德的一支主力军总部设在沧海附近,其中工农红军第十七军从沧海经过,在龙长坊、龙昌坊等民居停留住过两次,在民居墙壁上留有大 量红军标语,在全国少数民族乡中极为罕见。

(3)民俗文化风情浓郁 院田村是青水畲族乡历史文化相对集中的传统村落,传统黑狮舞十八般武艺、传统织绣、民间剪纸、七仙鼓乐、唢呐曲牌、大

腔曲艺、山歌文化、舞龙灯、传统特色美食 100 多种类,素有“家家酿酒、户户飘香”习俗,家家都有民间艺人,户户都有酿酒设备,历史上曾是“银坊”、“粉坊”,“豆腐坊”、“腌菜”系列,“养殖”名村等畲族民间传统文化。有迎龙灯、传统礼仪、七星鼓、水 碓、廊桥戏馆、农耕美食、打黑狮十八武艺、“畲族山歌”、大腔曲等丰富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如原生态畲族山歌古朴动听,曾在 CCTV 音乐频道《民歌世界》栏目展播;打黑狮获邀参加上杭县申报 2006 《中国魅力城市》进京展示,并在福建省第五届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二等奖,而声名远扬。沧海村是上杭县民俗特色村,闽中西文化生态圈,目前已成为福建省民间艺术成员单位,香港•中国宗祠文化研究会特约会员单位。

第10条 保护要素及保护框架

1.保护要素

本次规划从人工环境和物质形态要素、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确定各项保护要素,并针对各要素重要的特点分别采取有效的 保护措施,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展示。

分类 分项要素 名称 人工环境和物质形

山水空间格局 虎头山、对面山、上光坑、后岬墘、后门坑、打

石湾、下篮岬、苏坑溪

态要素 历史街巷格局 三横两纵格局(车行)

三横:下车碓路、洋中-洋面路、车碓头-大家圆路 两纵:下篮岬-沧海路、桥亭头路

步行古官道两条:龙归路-溪边路-孔陵路、东发堂-龙昌坊卵石路(300 年)

省级文保单位 化龙桥、龙长坊、龙昌坊、龙德堂

市级文保单位 东发堂

建议历史建筑 积庆祠、龙归祠、长盛堂

遗址

众安堡遗址

历史环境要素 红军标语

祭祀建筑:民主庙、土地公庙 官印山、水车碓 古桥:化龙桥 传统建筑院落前半月池

石旗杆遗址、水车碓遗址、古酒井遗址 古树名木:古枫树、古红豆杉

历史及民俗文化

乡土建筑文化、畲族文化、乡土生态文明文

人文环境和非物质

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

文化

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方言俗语、食俗、婚俗

历史人物故事

传统戏曲工艺 代表性戏曲工艺:大腔戏(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腔傀儡戏(省级非遗项目)、打黑狮(省

级非遗项目)

地方代表性工 艺

传统织绣、民间剪纸、七仙鼓乐、唢呐曲牌、山歌文化、舞龙灯

传统民间特色

小吃 米仔汤、九重粿、鹤算龟龄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2.保护框架

保护框架的结构包括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其相互间的有机关系共同构筑村落景观特色。本次规划形成了“九区七轴四节点” 的空间保护格局。

(1)节点──人们感觉和识别村落环境空间的重要参照物。如村落南主入口、洋面桥村落中心绿化广场、化龙桥等。

(2)轴线──村民及外来游客体验村落自然人文环境的主要脉络。包括了如畲族传统建筑博览轴、苏坑溪滨水景观轴(含部分古官 道)、村庄历史发展轴、自然山水景观轴等 7 大轴线。

(3)区域──指具有某种典型特征或共同特征的地段或区域。由沧海畲族古村落历史文化特征和现状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形成的区域 特色风貌,所构成的地段特征及景观特色。包括了以下九大区域:

行政商业中心区——位于村落洋中区,由村委会、老人活动中心、卫生所等公共设施及传统商铺集中形成的区域,设置游客服务点。农家休闲体验区——位于村落西北靠近南主入口,利用现状现代形式民宅打造休闲农家乐。

宗族追根区——位于村落南端,积庆祠为沧海村钟姓最早的一座建筑,龙归祠是际头村、汀海村所有的钟姓的总祠。因此,以积庆 祠、龙归祠为主要建筑,形成具有祭祀意义的水口空间,可在此追溯钟氏客家祖先艰辛的发展历程,祭拜先祖。

红色文化展示区——位于村落中部,以龙长坊、龙昌坊为代表,展示北上抗日期间的革命历史遗存,将其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的主要基地。

畲族文化展示区——位于村落中部,龙德堂处于村落中心地带,是畲民族代表性的建筑,门前宽敞空坪,给畲族婚礼表演等民俗文 化带来空间。因此,以龙德堂为代表建筑,在南侧的长庆堂、长发堂传统民居前方建设小型的畲族广场,并在长庆堂、长发堂内进行具 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畲族文物和史迹的收集、整理、保护、展示。

传统民俗活动区——位于村落水尾化龙桥,以化龙桥戏台为核心,集中了龙兴宫、土地公庙、民主庙、长旺堂、水车碓等一大批各 具特征的传统建筑,从中可透射出传统村落的民俗社会形态;同时,化龙桥及其戏台为村落举办“傩面舞”等民俗仪式与祭祀活动创造 了条件。

驿路寻踪区——位于沧海居住聚落外围的东北角,沿着龙归路-溪边路-孔陵路古官道寻踪至龙壮坊(开发为特色驿站旅舍),作为 驿路上休憩的小站,在此观赏洋洋洒洒、开阔的田园景观。

生态农业观光区——位于村落外围的北端,是沧海村主要的农业种植用地,一片平坦、开阔的绿色风景线,苏坑溪蜿蜒其间,在此 将领略到可耕可读的乡村自然环境。

旅游服务中心区——位于村落外围的西北角,711 县道两侧,是村落北部的主入口。设置旅游观光车及外来车辆停车场,入口广场 及游客管理中心。

第三章 保护区划与保护控制要求

第11条 保护范围的划定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本次规划根据沧海古民居遗存性质、内涵、分布及其相关历史环境的分析,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景观协调 区三个层次进行保护管理,总面积约 38.24 公顷。

第12条 核心保护区范围的划定

核心保护区是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历史建构物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地区 因沧海村落格局呈带状分片,较为分散,因此核心保护区划分为大小两片区。大片区东面为龙德堂-龙长坊-龙归祠一线及其向东延

伸至东发堂,向西至苏坑溪西岸外拓 8 米,南至龙太堂-兴仁堂,北至众安堡遗址-化龙桥-长兴堂一带。规模:7.19 公顷。小片区为长

盛堂、发盛堂、余庆堂 3 处传统建筑集中区。规模:0.59 公顷。

第13条 核心保护区范围的控制要求

1.不得进行除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展示工程、必要的村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之外的任何可能影响古民居建筑群本体、总体格局和相关环境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2.该区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 坏性的影响;

3.凡在本区内执行任何一种保护和更新模式,其方案须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县文物行政部门中的专门机构审定同意,方可执行;

4.所有推荐历史建筑一律不得拆除;传统风貌建筑允许修缮和原样翻建,修缮与翻建要求尽可能采用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对多户 人家住于一栋建筑的情况,以保持建筑原有内

部格局为前提,多余住户迁出另行安置;

5.区内已有危害古民居建筑群本体及整体环境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应根据其危害程度在不同时限内予以拆除。

6.以规划中重点保护古民居建筑特征为参照,对区内影响整体景观风貌的建筑进行立面、风格、高度整饬。对与传统风貌严重冲突 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个别建筑可拆除重建。新建建筑应严格控制建筑形式、高度、体量、材料、色彩及比例、尺 度;鼓励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布局和传统造型,鼓励采用地方材料、运用传统工艺。其建筑层数不得超过文保单位建筑檐口 高度,沿主要街道的建筑不得超过 2 层(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 6.5m),造型、色彩、尺度、材料等应与古村传统风貌相协调。

7.文物保护单位按有关法规保护,推荐历史建筑一般外部按历史风貌要求保护整修,内部可进行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更新改造,改 善使用条件。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原有的设施条件,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并延续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8.对于核心保护范围内部的园林绿地以及水系进行整治规划,不得擅自建造有碍景观的破坏性建筑,历史延续至今的庭园绿地和菜 园地应予以保护、修缮;

9.各种基础设施管线(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等)应尽可能埋地敷设,不得影响沧海古民居建筑群整体景观风貌。拆除一切有损 村落传统风貌的构筑设施,拆除户外杂物房、牲畜棚、旱厕等;

10.区内各种展示、宣传标识等形式,应体现古民居建筑群历史文化内涵,并与整体环境风貌相协调,标识设立或安装位置不应影响 整体景观风貌。

第14条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的划定

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核心保护区范围以外,综合考虑景观、风貌完整性等,允许建设但应严格控制其建(构)筑物的性质、体量、高 度、色彩及形式的区域。

因沧海村四面环山,建设控制地带东西两面至山脚外扩 15 米,南至青水村界,北至龙壮坊-众安堡-后坑垅一线。规模:13.17 公顷。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第15条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的控制要求

1.不得建设任何对古民居建筑群本体和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项目和设施。

2.不得进行任何有损古民居建筑群整体环境和历史景观风貌的建设活动。

3.严禁开山采石,大规模垦山造田,侵占农田,改变河道,污染水源等一切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4.新建项目应对古民居建筑群及相关环境的干扰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要求办理报批程序。

5.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应以文物古迹用地、居住建筑用地、农林种植、公共设施用地用地为主。

6.以区内现有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为最高限,超出部分应予以搬迁。

7.区内新建建筑规模、风格、色彩均应以重点保护古民居建筑特征为参照,并不得影响整体景观风貌,檐口高度不得超过 6.5 米。

8.拆除区内严重影响整体景观风貌的建(构)筑物,对区内建筑进行整饬改造,整饬后建筑以重点保护古民居建筑特征为主,主要 为小青瓦、白灰墙、坡屋面、翘屋脊,白墙等传统材料外墙。檐口高度不得超过 6.5 米。

9.展示服务设施应以满足游客最基本需求为主,不得建设与古民居历史文化价值展示无关的设施。

10.区内各种展示、宣传标识等形式,应体现古民居建筑群历史文化内涵,并与整体环境风貌相协调,标识设立或安装位置不应影响 整体景观风貌。

11.区内相关历史环境的修复应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绿化植被应尽可能采用历史植被品种或当地特色植被品种。

第16条 环境协调区范围的划定

环境协调区是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为保护村落传统格局和与之休戚相关的自然环境,划定环境协调区以保证风貌、景观的一致性 和完整性。

区域范围东至后门坑-打石湾-虎头山山脊线,西至对面山-上光坑-后岬墘山脊线;南至青水村村界南扩 300 米;北至沧海桥 711 县 道。规模:27.75 公顷。

第17条 环境协调区范围的控制要求

1.保护古民居建筑群所依托的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充分展示村落选址特征。

2.严禁开山采石,大规模垦山造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侵占农田,改变河道,污染水源等一切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 活动。保持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点,增加植被;保护好水体和村落风水林。

3.不得建设任何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项目和设施。

4.区内新建建筑应符合历史文化氛围和具有地域特征,其色彩、体量、风格应与古民居——————————————————————————————————————————————————————————————————————————————————————————————————————————————————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建筑群历史风貌、整体环境风貌相协调。

5.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应以居住建筑用地、农林种植用地、绿化用地为主,可做适当的体验性旅游开发,严格限制各种有污染和不良 环境影响的建设。

第18条 单个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划定

序号 名称

化龙桥

以建筑外屋檐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20 米

以建筑外屋檐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50 米至孔田

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龙昌坊 以建筑外墙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12 米至 以建筑外墙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34 米至钟祝旗

钟祝旗农田;南面向外延伸 14 米与龙长坊 农田;南面向外延伸 26 米至龙

长坊;西面向外延

交界;西面向外延伸 17 米至钟祝煜农田; 伸 62 米至洋面河堤边;北面向

外延伸 38 米至长发

北面向外延伸 2 米与长发堂交界小路。

堂。

龙长坊 以建筑外墙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30 米至 以建筑外墙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50 米至龙长坊

龙长坊后背山;南面向外延伸 10 米至龙长 后背山山脊;南面向外延伸 20

米至龙长坊后背山

坊后背山脊尾;西面向外延伸 19 米至钟祝 脊尾和钟祝煜农田;西面向外延

伸 34 米至洋面河

煜农田;北面向外延伸 12 米与龙昌坊交界。堤;北面向外延伸 25 米与

龙昌坊交界。

至孔陵墓山;南面向外延伸 29 米至洋面河 墓山脊;南面向外延伸 39 米至钟少华、钟祝雄农

堤边;西面向外延伸 10 米至钟祝祥农田; 田;西面向外延伸 20 米至钟祝祥、钟垂迭农田;

北面向外延伸 50 米至水碓房。

北面向外延伸 60 米至钟杰清农田。

第四章 保护规划

第19条 山水格局保护 2 龙德堂 以建筑外墙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10 米至 以建筑外墙为起点,东面向外延伸 60 米至钟杰和、钟杰和农田;南面向外延伸 16 米至村道; 钟育堡农田;南面向外延伸 58 米至长庆堂;西面

西面向外延伸 45 米至钟祝得农田;北面向 向外延伸 55 米至洋面河堤;北面向外延伸 25 米至

外延伸 15 米至龙德堂右护厝外墙。

钟育堡、钟少华、钟祝雄农田。

1.山形水势的保护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1)严格保护虎头山、对面山、上光坑、后岬墘、后门坑、打石湾、下篮岬等山体轮廓线、制高点等自然景观特征,严禁开山采石、挖沙取土等破坏山体景观的行为。对于已破坏的山体,通过山体修补、梯级绿化等生态修复手段恢复自然山形山势和植被。

(2)河流水系应尊重其本来的面目,不得随意更改流向和河道的既有尺度;不得随意占用驳岸,河流两侧设置 5-8 米宽的生态绿化 防护带。不得向河内投放影响生态环境的任何杂物、垃圾及化学制剂并严格控制上游水源的质量;禁止河道渠化,应采用生态驳岸;须 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的,堤岸应采取毛石或卵石砌筑、坡度自然、绿化过渡,尽可能保持亲水性。

2.农田林地的保护

(1)严格保护农田的用地性质达到总量平衡和占补平衡,保护和利用相结合,避免过度开发利用农田林地。

(2)保护农耕种植的生产方式,谨慎更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使之成为 500 年客家耕读文明的载体。

(3)严格保护山体植被和古树名木,严禁山体植被的破坏,在保护的基础上可成片成团种植观赏林木和风水林。

(4)保护农田,严禁旅游服务设施任意侵占农田;保护山体的绿化,加强苏坑溪两岸的绿化,改善滨河步道,既有利于村民的耕作,又改善了旅游环境。

第20条 村落格局保护

1.村落规模的保护 应维持村落现有建筑密度及人口密度,有利于保障传统生活氛围的延续,保护村落历史风貌。

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除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展示工程、必要的村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之外的新建、改建、扩建工 程。

2.村落空间格局的保护

沧海村的建筑依山逐水而建,形成“川”字格局,村落呈环状围合形态。禁止在村落内进行任何破坏、改变自然山体形态的建设行 为,严格保护、修缮青瓦坡屋面,保护古村整体的天际轮廓线。

保护古村内文保民居建筑、古桥、宗祠、和宫庙的空间格局,严禁随意改变其原功能;不得随意改变其历史原貌与历史信息。

保护村内街巷、滨水空间网络的完整性、连通性。

3.街巷格局的保护

(1)古官道的修复与利用

沧海村现有步行古官道两条,龙归路-溪边路-孔陵路大部分已翻新建设,但违反修旧如故的原则,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反对道路修整 宽度一刀切、位置走直线的做法,应按照原有的路面宽度、位置、材质进行维修。东发堂-龙昌坊 300 年卵石路段目前仍是田间石径,风 貌犹存,应在规划中将其纳入村落旅游休闲步道体系,崭露历史风采。

(2)步行系统的完善 沧海村内目前没有完善的步行系统网络,很多景点无法顺畅连通,应总体规划旅游线路,加强可达性和通达度,提升文物古迹的环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境品质和价值。步行系统尽量采用村落原有铺砌材料与方式,步行道两侧尽可能地多留绿化,造就优美的村落空间环境。

(3)街巷家俱 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有地方乡村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的做法。门头、墙界石、树木及

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特色空间(如门头空间、桥头空间)应予以恢复、保留,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更新或拆除。

(4)车行交通 沧海古村落内部保持其传统步行及摩托车通行的特色,小汽车交通应限制在村落外部,防止其对村落路面和空气环境的破坏,以及

对旅游交通的不安全影响。车行道路仅供消防使用和紧急状况下通车。

第21条 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

沧海核心保护区内现存的古桥、古树、农田、半月池、卵石路、宫庙、水车碓等等,都是传统村落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这些要素,本次规划制定了保护、修整、更新、废弃、修复等方式加以保护与整治。

1.保护

适用范围:现存自然历史环境要素。即:苏坑溪、半月池以及名木古树等。措施要求:尽可能维持其历史自然原状。

2.修整

适用范围:现存人工历史环境要素。即:古官道、宫庙、化龙桥等。措施要求:原址保留,按照历史形貌、传统工艺、传统材料进行修复性整治,包括周围环境。

3.更新

适用范围:需要改造的传统和非传统环境要素。措施要求:原址改造,按照使用功能要求和视觉协调效果进行。

4.废弃

适用范围:形貌不协调的人工环境要素,对村落风貌造成明显不和谐作用的列为首批考虑对象。如养殖家禽的棚屋及一些临时搭盖 构筑物等。

措施要求:原址废弃,包括清除。5.修复

适用范围:现已不存在的历史环境要素或者不完整的环境要素。如古酒井遗址、石旗杆遗址、水车碓遗址等。措施要要求:修复要有充分历史文献依据,并尽可能在考古勘查工作的配合下进行;允许原址重建,提倡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形式。

第22条 建筑分类保护与整治

对古村内建筑物提出分级保护与整治措施。1.保护

对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和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要依据文物保护法进行严格保护,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的根本原则按照法定程序实施文物保护工程。

属于保护建筑共涉及:4 幢,建筑占地面积 2105.46平方米。2.修缮

对历史建筑和建议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即对与传统风貌不符合的部分给予

改造;对破损部分,例如门窗栏杆檐口屋顶等使用原材料与原工艺对历史进行必要的修复与加固,以保证历史建筑与风貌建筑的延续性 和完整性。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属于修缮建筑共涉及 3 幢,建筑占地面积 1501.12平方米。

3.改善

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特别是保护建筑原有的院落形式、外观样式、内部结构、建筑材料及雕刻工艺等。在保证木构架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可对建筑内部进行适当改造,增加必要的现代化设施,改善居住条件。

属于改善建筑共涉及:13 幢,建筑占地面积 3489.61平方米。4.保留

对于与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质量评定为“好”的,可以作为保留建筑。属于保留建筑共涉及:5 幢,建筑占地面积 1462.13平方米。

5.整治改造

对那些与传统风貌不协调或质量很差的其他建筑,可以采取降层,整治沿街立面和第五立面等措施,使其在高度、体量、样式、色 彩方面与周边历史环境相协调。对与传统风貌严重冲突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个别建筑可以进行拆除重建。新建建 筑应传承历史文脉,鼓励创造能够代表畲族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建筑形式,使其符合历史风貌要求。

属于整治改造建筑共涉及:32 幢,建筑占地面积 7525.08平方米。6.拆除 严重影响村庄传统风貌的建筑、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安全的建筑应予以拆除。例如违章搭盖建筑、临时建 筑、早期破旧的土木建筑、烤烟房以及牲畜棚等。

第23条 建筑高度控制

高度控制规划是在充分研究和分析传统特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建筑情况和用地规划,确定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点以及各古 村内外部空间景观通廊的高度控制要求。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由于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一般都比较重要,往往也是所在区域内的 景观控制点,要严格限制其周围的建筑高度,以保证这些重要建筑物在该区域内的控制性主导地位。假定文物建筑的底层标高为±0.00m。

1.核心保护区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本身及其附属建筑的建筑高度控制为原高。2.建设控制区的高度控制——建设控制高度为 2 层(檐口高度控制为 6.5m)。3.环境协调区的高度控制——规划视其保护性质和内容以及周围具体现实情况,建筑控制高度为 3 层(檐口高度不宜超过 9 米,建

筑总高不宜超过 10 米)。4.其他在视点与视景连线上的建筑高度除了要符合以上高度限制条件外,须依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上述控制范围内,对于已经建成的妨碍视线景观的建筑,规划建议采取拆迁和降层等方式进行改造。新建或改建的建筑风格在体 量、色彩上与邻近的历史建筑应相协调。

第24条 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保护

1.保护原则

(1)“有形化”原则。

(2)整体保护原则。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对其本身及其生存空间实施整体保护。

(3)活态保护原则。为遗产传承人和传统文化营造出一个更宽松、更适合其成长的生态环境。应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通过 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利用传承,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村落文化发展。

(4)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与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成为特色的旅游名片,又成为 地方产业的特色。

2.保护措施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1)组织力量,对沧海村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的记录、建档、认定等措施予以保存。

(2)建立专题展示馆等各种静态展示和“参与、体验、娱乐”的动态模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保护。对已经消失的历史场景或事物,借助有关历史记载进行复原,重现历史面貌。

(3)加强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全面研究和抢救整理工作,成立民间文化研究机构,充分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如:传统生产习

俗、生活习俗、岁时习俗、节令习俗、宗法习俗、营造习俗、婚丧习俗等民俗文化。(4)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文化的展示和宣传,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进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创作,开发具有民间和地方文 化特色的传统文化产品,拓展民间民俗文化旅游服务。

第五章 村庄建设规划

第25条 性质与定位

沧海古村落定位为——“田园沧海、魅力畲乡”,以畲族古建遗存和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的兼有民俗和休闲功能的传统村落。

第26条 村庄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预测沧海村村域近期至 2016 年总人口约 767 人,远期至 2030 年总人口约 829 人。

第27条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沧海村现状村庄建设用地 8.42 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146m2/人,规划远期至 2035 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调整至 120m2/人,村庄 建设用地面积为 10.01 公顷。

第28条 土地利用规划

1.村庄总体布局 沧海村总体上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功能结构。

一心——即由村委会、老人活动中心、特色商铺、中心绿化广场、卫生所构成的行政商业中心。

两轴——即贯穿村落南北的苏坑溪绿化生态景观轴、贯穿村落中部东西向的村庄历史发展轴。三片区——即旅游服务区、畲族古民居及红色文化游览区、田园游览区。

2.村庄住宅用地

规划村庄住宅用地 4.3 公顷,占建设用地 11.24%。规划保留村内建控地带范围内原有居住建筑,局部增加住宅用地;对村域范围内整体环境综合整治,保留仓海村原有建筑的风貌格

局,保持村落特色文化的延续性。建筑形式以坡屋顶、翘屋脊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白、灰为主色调,建筑的组合尽量避免呆 板、千篇一律。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村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采取集中布置方式,以节约用地,同时方便村民的使用,形成全村的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务设施用地 2.68 公顷,占建设用地 26.77%。

1、行政办公设施:规划保留现状村委会,占地面积 600平方米,并对建筑进行外立面整治,与整体风貌相协调。

2、文化设施:原有老人活动中心拆除,规划在村洋中路永吉堂旁边;将长旺堂进行功能置换,结合化龙桥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心;将龙德堂-龙昌坊一线 5 处古建、长盛堂、东发堂进行功能置换,规划成为畲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展示中心。

3、医疗设施:保留现有的卫生所,占地面积 1500平方米。

4、文物古迹:规划保留村内现状文物古迹用地,包括龙德堂、龙昌坊、龙长坊、化龙桥等,同时整治周边环境,按照文物保护级别 要求,保护各文物古迹。

5、宗祠用地:村内宗祠用地 4 处,规保留现有的民主庙和土地公庙,整治建筑周边环境,对损毁部分进行修缮;积庆祠、龙归祠进 行功能置换,规划成为祭祀、崇宗敬祖的活动中心。

6、规划范围共设置 4 处公共厕所,对周边环境进一步整治、美化;保留现状各垃圾收集点(箱),并按服务半径、结合村道路进一 步完善,覆盖全部村庄居民点范围。

4.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0.12 公顷,占建设用地 1.2%。规划拟将永吉堂进行功能置换,建设沧海村特色商业服务中心,并结合旅 游发展及村庄服务需求,在村内重要节点如广场、居住节点设置小型商业服务设施。

特色餐饮、住宿结合东部新建住宅设置农家乐等体验区。

5.绿地与广场用地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 0.84 公顷,占建设用地 8.39%。规划结合村内整体整治的开发,主要沿苏坑溪两侧的游线设置,在重要文物古 迹、推荐历史建筑、村落主要出入口等周边开辟绿地、广场,规划在范围内共设置有 5 处的广场,并结合重要旅游节点为村民、游客

提 供集会、集散空间、休闲绿地,以提升村内整体综合环境。

第29条 道路交通规划

1.规划原则

(1)保护古村落原有的空间格局和比例尺度,对村庄道路进行适当的功能调整。(2)尊重古村落原有的历史性土地划分和交通模式;

(3)充分保证古村落内外应有的交通可达性,打通内部尽端路,强化集散功能,做到“路路相通,户户相连”,新开辟的街道或巷 道应该是原有网格的延伸与发展。

2.交通路网规划

规划区的道路分成过境路-即 711 县道、村庄干路、村庄支路和村庄步道四个等级。711 县道现状路幅宽度 5 米,规划拓宽为 10 米。

村庄干路规划宽度 5 米,串联各功能区,满足居民摩托车出行、旅游电瓶车、步行和消防车等的使用要求。非必要情况下,禁止小 汽车进入,以保障村庄环境的景观风貌不被破坏。

村庄支路规划宽度 4 米,为居住用地尽端路。规划古村落内以步行交通系统为主,在人流集散点设置公共广场,满足居民和游客休憩交往的要求。

3.公共停车场规划 规划外来机动车辆主要停靠在村北停车场,结合村庄北主入口设置,古村落内不设置停车场,换乘电瓶车或步行入村。停车场位于

核心保护区外围,避免机动车的引入造成保护区风貌的破坏。用地面积约 2200 ㎡。

第30条 绿地景观规划

1.绿地景观规划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1)结合村落主入口设置绿化广场,作为门户景观节点。

(2)充分利用周边山体支脉作为视线对景,引入村落形成山水景观轴线。

(3)在现有村落公共绿地基础上结合公共服务设施扩大绿地面积,设置中心绿化广场。

(4)利用文物古迹点如化龙桥、毁弃遗址及规划公共设施用地等设置公共开放绿地。

(5)结合景观步道两侧设置绿化带。结合山体绿地进行公园建设,并设置观景平台。

(6)绿化种植应多采用单株及多株观赏树种的传统手法,避免使用大片草坪绿化。

(7)强化“近人尺度”的庭院绿化,种植单株观赏植物形成视线吸引点;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提倡村民对各自的庭院进行自赏绿 化布置,为村落内部的老屋旧巷增添绿色的生机。

2.水系景观规划

(1)整治村落内东发堂、长盛堂半月池周边环境,梳理村落内的灌溉水渠和排洪渠,形成古村内独特的开放式水域系统。

(2)村落内部苏坑溪作为生活岸线进行设计,在两侧设置 5-8 米绿化景观带。位于村落北部穿过大片农田的苏坑溪两岸预留 8 米生 态岸线,对溪流的原生态状态进行保护。

3.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严格保护村域内所有古树名木,对村域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应由乡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古树名木的档案和标志,进行拍照、挂牌,标明树名、学名、科属和负责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养护管理。

(2)严格保护村落周边山体绿化与山体轮廓,特别是成片林区,严禁随意进行任何性质的建设,应广泛绿化,加强水土保持。

(3)充分保护和维持水体原有的历史景观风貌,通过对村庄生活环境的改善,提高村民和游客的卫生意识,加强对河道水系的管理 和清洁工作,对苏坑溪加以整治和疏通,保证水上景观视线通廊的清洁与畅通。对苏坑溪的渠化驳岸进行整治,设置生态驳岸,修复溪 流原有生态群落。

第31条 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计算

经计算,沧海村远期最高日用水总量约为 456m3/d。日变化系数按 1.6 计、时变化系数按 2.2 计。

(2)水源选择

①近期采用地下水、泉水供水。沧海村地下水水质很好,而且水量丰富,近期沧海村用水量不多,可以集中开采地下水。

② 远期由集镇统一供水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本村位于集镇的东北方向,离集镇 1.5 公里,待远期自来水管敷设好之后,可以统一由集镇自来水厂统一供水。

(3)管网布置 对现状村庄内部的给水管道进行改造整治,使给水管网尽量沿着道路敷设,主干管网尽量呈现环状布置,支管呈放射式布置,尽量

使用户能就近接管引水。

(4)消防规划

室外主干管上每隔 120m 设室外消防栓,保护半径不大于 150 米,消防栓用水量 15L/s,采用低压制。给水管网水压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防栓的水压不小于 10m 水拄,流量不小于 15L/s。

2.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采用分流制,雨污分流。3.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

本区污水主要来自村庄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取 0.85 的排供系数,则本区最高日污水总量 388m3/d,日变化系数取 1.6,则平均日污 水量为 242m3/d。

(2)污水系统规划

规划按照每一户(或者邻近几户)设一座化粪池的要求收集生活污水,考虑效果的维护,污水停留时间按 24 小时,清淤间隔按 360 天进行一次。污水管道采用一般 HDPE 塑料排水管,沿道路或者房前屋后埋设,结合尘落地形地貌,重力流自流排放,接至污水处理站。

(3)管网布置

污水管道沿道路和建筑物周边平行敷设,并尽量减小管道的敷设埋深。接入主干污水管道的地块污水支管为 d300。污水管道布置于 道路的西、北侧,敷设在车行道下,埋深控制 0.7-3.5m。

4.雨水工程规划

(1)暴雨计算 采用上杭县暴雨强度公式采用下列公式 2635.188(1+0.536LgTe)q=

(L/s.hm)

(t+8.508)0..789

其中,P :管道设计重现期,取一年;

t : t1 mt2 雨水汇水时间;

t1 :地面集水时间,根据不同情况一般取 5-15 分钟;

t2 :管道内雨水流动时间;

m :管道延缓系数,暗管一般取 2.0。

(2)雨水系统布置 雨水系统主要是结合现状排水沟进行梳理整治,不做大的调整。主要根据现状排水沟进行梳理,采用排水明沟、暗沟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改造,尽量避免改变现状风貌。雨水主要布置形式是:村落建筑区内一般采用矩形的小型排水沟、道路排水边沟收集雨水;出建筑区外一般利用现状排水渠、灌渠

整理后排水,可以是梯形、复合断面形式,尽量保留其原有尺度。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5.电力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沧海村总用电负荷 540kW,按照年利用小时数 4800 小时,折合人均用电量 4500kWh/人.a。

(2)设施设置

需增配 2~3 处变压器。配变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配置,一般公用三相柱上变压器容量不超过 315kVA,在合作社、公建集中区等负荷密集区配备 315kVA 变压器外,其它区域按照低压线路供电长度不宜超过 500 米来配置变压器。

(3)配电网络及线路敷设

规划 10kV 电源1回,由太拔镇市政电力网引入,为保证沧海村供电可靠性,该线路与周边 10kV 线路形成多分段单联络接线,主干 导线截面选用 240平方毫米,中压线路供电长度不宜超过 10~15 公里;低压配电网一般采用树状辐射式结构,低压线路长度不超过 500 米,主干线截面一般不宜小于 50平方毫米;导线应采用绝缘导线,线路一般采用架空线方式,在景观需求及主要节点处、排灌区采用下 地敷设,架空线路一般沿道路架设,高低压线路宜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电力线路不应穿过村庄住宅、危险品仓库等地段,应避开 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电力电线应减少交叉、跨越,禁止从学校跨越,供电回路宜将工业线路和农业线路分开接户线 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截面应根据用户负荷确定,一般不小于 10平方毫米。

6.通信工程规划

(1)通信业务量预测

固话需求量为 230 门,移动通信用户 288,数据通信用户 115 线,有线电视用户 180 个终端。

(2)网络及设施设置

通信主干网采用光缆网。农村通信设施一般采用多接入方向发展,通信用户按照 300-600 户设 1 处光电交接间,全村需设电信光节

点 1 处,有线电视广电接点 1 处,通信交接间应采用多家运营共同使用原则设置,通信交接间面积按照 25平方米预留;移动通信基站视

信号情况按照半径 500 米设置;村庄通信设施设置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应便于架设、巡察和检修。

(3)通信管道 本区乡村主干道路上需规划通信管道,沿电力线路走向另一侧敷设,电信、有线电视、移动、通等通信管道应综合建设形成综合管

道以减少重复建设。一般主干布设 4~6 孔,次干预留 2~4 孔。

7.燃气工程规划 沧海村近期采用液化气瓶装供应,部分家庭可以考虑利用沼气。远期由太拔镇燃气系统供应。规划远期气源主要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作为补充。

第32条 环卫设施规划

在后坑垅(停车场以西)设置垃圾处理站。规划 2 处垃圾收集点,即进村的南入口、中入口附近偏僻处各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点,占

地面积约 30平方米/处。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规划村内垃圾箱的设置间距建议为:主街道 70 米,次街按 120 米设置。

以 150 米服务半径布置公共厕所,规划在入口停车场边设立一处,村内设立 3 处,局部结合公建进行设置。

第33条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水资源保护

(1)注重水源涵养和水系保护,维护自然水系的形态、水量、水质。

(2)制定水资源使用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2.水土流失防治 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保护途径,防止水土流失。重点防治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景观协调区内的山坡地,通过历 史环境保护与修复和各种管理措施制止毁林毁草、过渡垦山造田等不合理生产活动,防止植被破坏。

3.防治自然灾害 通过综合运用土壤保持、植被保护等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缓解旱、涝、洪等自然灾害,防治重大破坏性影响。

4.遏制人为破坏 禁止开山采石、挖地取土、破坏性垦山造田、建设污染性项目等人为干预破坏行为。

5.建设项目生态化

保护区划内各种建设项目提倡生态化设计,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6.固体废物处置规划控制

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实现科学化和企业化;垃圾收集实现 100%容器化,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垃圾粪便清运机械化率达到 90%以上; 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80%。

7.环境质量保护

(1)防治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景观协调区内的环境污染,包括物质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与能量污染(噪声、震动),使之符合或超出国家环境标准。(标准可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相关内容)

(2)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景观协调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各种设施。

(3)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设置垃圾填埋场和垃圾转运站;

(4)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景观协调区内禁止生产、生活垃圾及各种污物的随意丢弃,应设置垃圾收集设施,每一收集设施的 服务半径宜为 50-80 米。

(5)重点地段及主要旅游路线实行家禽及牲畜圈养。

第34条 综合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沧海村消防整治应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用水、消防通道和消防通信网。提高村民的消防意识,逐步实现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技 术装备良好、队伍强大的消防体系。强化防火分区,扩大防火间距,设置消防栓、沙箱等防火设备,间距不大于 120 米,重点地段不大

于 80 米,便于及时消除火灾苗头。文物古建筑灭火器具、报警设施的配置以及照明——————————————————————————————————————————————————————————————————————————————————————————————————————————————————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烧纸、焚香需满足古建筑消防规划,重点要害场所设置“禁止烟火”标志,缺乏

水源地区设置消防水缸或修建蓄水池。文保单位周围的公共设施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和灭火器具、报警设施满足规范要求。村内道路应满足消防车的通行,在村庄干路上按 80 米间距规划布置消防栓。居民点内适当的布置消火栓和灭火器。

2.防洪(山洪)防潮及排涝规划

沧海村平均海拔 700 多米,处于较高的地势,同时苏坑溪位于村落中较低地势,因而沧海具备抵御较大洪水的能力。通过访问调查 得知沧海村历史上未曾发生过河流洪灾或山洪危害,所以沧海村的防洪规划需提高防汛意识,保持河道通畅,整修河岸,疏浚河床,保 持苏坑溪上游的水土和植被。村庄河道按相应的防洪堤设标高控制,过河桥涵建设和道路建设必须保证在洪水位以上,建筑室内地坪高 于设计洪水位+0.5 米以上,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规划设计洪水位为+3.0 米。加固村落四周山体,增加植被种植面积,减少砍伐林木活动,防止水土流失。

3.防震规划

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 6 度。避震疏散场地结合规划布局统一布置,设置室外避灾点和室内避灾点。对生命线工程如交通、电力、通信、给排水等设施应提高一

级设防。4.古建筑防雷系统

(1)根据村内现存重点古建筑的现状,设防雷、接地系统安全措施;

(2)古建筑顶部设避雷针,屋面檐口等突出部位,均应按层次设避雷带、成环状,与引下线(不少于两根)相接延柱子引下,埋设 于地下。引下线做法参见 JD10-107。

(3)接闪器采用镀锌圆钢做避雷针或镀锌钢管,屋檐避雷带采用Φ10 热镀锌圆钢连接成环型与引下线相接;屋顶避雷针做法参见 JD10-106;

(4)引下线可从建筑物柱子或外墙(隐蔽处)采用镀锌扁钢 40x4 入地面下 1 米伸出户外,距外墙不小于 5 米。

第六章 历史文化传承与展示利用规划

第35条 历史文化传承规划

坚持“原真性、发展性、尊重性、共享性”原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 的变化而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并为全社会所共同享用。

宗族文化、畲族文化、风水文化、节庆习俗、古建筑文化、地方方言、地方饮食、土特产等地方文化系列,是古村落保护和传承的 重要内容。

第36条 展示内容和方式

1.展示内容

包括各种类型建(构)筑物、遗址,古街巷,半月池,古桥梁,古树名木,生活设施,附属文物等构成沧海古民居建筑群聚落的各 要素。

包括闽中山区畲族客家传统农业村落景观特色和独特的聚落空间艺术特征的历史环境艺术特色,以及与沧海古村落选址、历史演变、价值构成直接关联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周边山体、植被、农田、溪流等自然环境要素。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包括畲族文化、耕读文化、宗族文化等,以及通过古民居建筑建筑选址、材料、工艺、结构、装饰、风格、形制等反映出的建筑群 历史文化内涵。

2.展示方式

包括古民居及古村落格局现状展示、环境综合展示、陈列馆陈列展示、场景模拟展示 4 种方式。

第37条 展示项目规划

1.设置沧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心设置在长旺堂里,以保护和开发沧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本中心包括:

一、展示沧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发展历

程以及相关物件等;

二、将现有的各类民间艺术传人和民间艺术团体组织起来,对传统的演出方式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适应现代

文化市场的需求,并定期在本中心或者外出进行文艺演出或宣传活动;

三、着眼于文化的传承,应该与教育机构相互配合,将其发展成 上杭县学生课外素质学习基地。

2.设置宗族与民俗文化展示馆 以龙归祠、积庆祠为中心,形成宗族与民俗文化展示馆,用以展示畲族钟氏宗族家法与民俗的发展过程、名人事迹、文化遗存,以

及开展游龙、游神、祭拜祖先等特色民俗活动和纪念活动。3.设置红色文化展示中心 以龙长坊、龙昌坊为代表,展示北上抗日期间的革命历史遗存,将其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4.设置畲族文化展示馆

以龙德堂畲族代表性的建筑为中心,与长庆堂、长发堂传统民居联合进行畲族民俗文化、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和史迹的收集、整理、保护、展示。并举行表演活动,提高民众参与性。

5.设置乡土建筑文化教育基地 以长盛堂为基地,结合沧海古建筑群作为古村落乡土建

筑技术与工艺和工匠队伍培养教育基地。

6.设置驿站旅舍 在古官道上设置驿站休闲旅舍,寻迹沧海古代繁华时期对外信息与物质交流的相关物件与记载,饱览历史文化的同时欣赏村落外围

开阔怡人的田园景观。7.设置民俗文化广场

结合规划与旅游,于重大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化龙桥区域中开展特色民俗活动,开展特色民俗活动和纪念活动,并集中在文化展示广场进行表演。

第38条 展示路线

1.出入口

全村共设 3 处出入口,原村南出入口为主要出入口,游客可通过步行方式进入沧海村游览;另外一个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村北公共停 车场对面,方便乘车的游客从不同方向的进入与离开沧海村。村洋中区有一处次要出入口,为村委所在地。

2.步行展示路线

(1)主要展示路线 宗祠寻祖游:沧海村南村口——积庆祠——旺兴堂——龙太堂——兴仁堂——钟秀堂——龙归祠 红色抗战文化及畲民俗文化游:龙长坊——龙昌坊——东发堂——长发堂——长庆堂——龙德堂 畲族古建游:余庆堂——发盛堂——长盛堂 非遗文化欣赏及田园风光游赏:长兴堂——龙壮坊——化龙桥——长旺堂——水车碓——众安堡遗址——出村

(2)辅助展示路线 古官道生态景观游览线路:沿苏坑溪从南虎头山至溪边路,在村落中部欣赏层层叠叠的古建群落,至下篮岬山观景台,观赏村落整

体景观风貌。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第39条 游客容量控制

考虑到保护和开发之间平衡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村庄原有的生活的延续等,建议日接待游客容量不宜超过 11060 人,较适宜的游客

数量为日均 625 人。

第40条 服务设施配套

展示设施本着结合景点设置的原则,以满足游客休闲、游憩、娱乐为主要目标,结合村内现有建筑,更新原有建筑的配套设施与建 筑功能。

规划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一处,位于新建停车场处,提供全面、综合性游客服务,如售票、咨询、寄存、电讯电话设施、公共盥厕等 相关服务,并避免对村落整体风貌形成不良影响。规划设立游客服务点 2 处,分别位于永吉堂、余庆堂南边的新建住宅内,提供必要、基础性游客服务。

配备适量的公厕、问询、休憩、垃圾箱、住宿、卫生所等服务设施。

第七章 规划实施管理

第41条近期建设规划

1.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 2014-2016 年。2.实施内容

近期主要对已处于濒危状态的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历史建筑和重要历史环境要素实施保护性抢救,重点保护和改造龙长坊、龙昌坊、龙德堂、化龙桥、东发堂等省级文保单位;对主要街巷实施景观改造与整治,修复古官道旧貌。遏制核心保护范围内拆旧建新情况,引 导部分居民向新区转移。逐户排查消除火灾隐患,改造道路、市政管网、环卫等基础设施。进行河道疏通和堤岸建设,打造苏坑溪滨水 旅游观光休闲道。改善村落居住环境,提高环境品质,增建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初步建立对外接待能力。同时,初步构建古村旅游 线路,开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寻根谒祖游,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第42条 中期规划实施内容

1.规划期限

中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 2017-2020 年。2.建设内容

中期主要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全面修复和整治工作,整治核心保护范围内风貌不协调建筑。重点建设古村内主要出入口、中心广场 等重要景观节点。植入旅游、商业业态,引导旅游经济发展。如在古建筑引入文化展示与传承项目,在农田耕作区引入生态农业观光与 体验项目;新村引入特色餐饮与住宿,打造传统手工业态、特色美食体验街;建造旅游服务中心区,完善导览系统,在各个景点和公共 活动空间配置游客休息座椅。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第43条 远期规划实施内容

1.规划期限

远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 2021-2030 年。2.建设内容

远期全面建设古村各景观节点,整治核心保护范围外围建筑,使其呈现符合传统风貌的建筑形式,构建完整的古村形象。古村环境

得到全面整治,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古村旅游得到大力发展。实现文物管理机构合理配置,管理制度科学完善;建立完善的展 示设施与展示、服务体系,实现沧海古民居建筑群的全面展示开放;完成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实现沧海古民居建筑群的 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和谐的遗产环境氛围。

第44条 规划管理

1.管理方法

加强保护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制,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强调保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遵章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认真做好保护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把古村保护、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到认识、目标、措施、资金四个落实,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监督规划实施的制度,使人人为古村的发展 出力,献策。进行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措施广开资金渠道,保证比较稳定、正常的建设资金来源。根据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的原则,应注重环境效益,要把环境意识贯穿在古村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2.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由地方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

护条例》、《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及本规划建立,建议设立沧海村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保卫部、保护修缮部、展

陈宣传部、研究部、环境检测部等主要业务部门,管委会统一负责保护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工作。在制度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福

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本规划要求执行。3.管理措

(1)日常管理 1)全面负责经过审批的保护规划中各项内容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2)直接负责沧海古民居保护项目的实施、展示设施的建设、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治安和有偿经营服务等事务。

3)做好沧海古民居及其环境的经常性保养维护工作,提高日常保养工程的技术含量,对可能造成的损伤采取预防性措施。

4)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按照巡查分区,保护范围内每天 2 次,建设控制地带内每天 1 次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不安全因素。

5)建立健全“四有”档案制度,收集、整理沧海古民居建筑群相关历史信息及保护工作资料。

6)开展日常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规范游客行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沧海古民居保护工作。

7)建立自然灾害、文物本体及载体、环境以及旅游开发强度等监测制度,积累监测数据,为日常保养及保护修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2)工程管理

1)严格执行“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工作程序。

2)全面落实规划报批与公布,推进保护、利用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

3)落实保护区划管理规定的实施工作,对保护区划内的建设工程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4)按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条例履行管理报批手续;实施所有保护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管理;执行工程资质管理。

5)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估标准,监督实施进展与问题。

第八章 附则

第45条 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的规范指导意义。

第46条 报批与公布程序

(1)本规划必须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办理报批程序。

(2)本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

第47条 规划变更

有关保护区划、管理规定和利用功能等强制性规划内容若需变更,必须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规定办理。

篇3:火车站占地规划思路分析与探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它既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 又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 人们对于土地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土地资源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珍贵。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不断发展, 预计在10年内, 我国铁路的客运专线总长将超过一万两千公里, 这必将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 加强对铁路建设用地, 尤其是火车站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合理开发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既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土地利用率, 又与我国铁路的建设和发展的总趋势相适应。

1 车站的用地的基本组成

通过对我国京九、京广、哈大等铁路干线上的主要车站的设计用地进行分析, 车站用地的基本组成为客运设备、铁路车场及辅助设施。

客运设备包括了旅客进入车站所需的地上和地下通道、站台以及车站内的各种道路;铁路车场主要包括站区内的各种线路;辅助设施则包括供水、供电系统。

除了以上这些维持车站正常运作的必须设施以外, 车站用地还包括诸如绿地等附属设施, 在一些大型和特大型车站还会包括机车维修工区等设施。

2 车站用地指标

根据对京九、京广、哈大等主要干线上的主车站的设计用地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后, 确定车站的用地指标。

2.1 车站的分类

规模的不同决定了火车站占地面积的不同, 为了便于对车站用地指标进行确认和划分, 可以将车站分为4类:小型站、中型站、大型站和特大型站。各类车站的车站规模和站坪长度见表1。

2.2 车站用地指标的确定

车站用地包括铁路车场、站内生产房屋、咽喉区、综合维修工区、牵引变电所和配电所以及站内生产房屋等。所谓车站的用地, 指标就是在根据对车站的各种设施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使这一指标能对绝大多数车站的建设起到指导和限制作用, 使其既能满足车站的工作需求, 又不会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一般情况下的车站用地指标见表2。对于表中没有涉及到的功能区项目用地, 以及因为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安全运输需要或因其他原因而需要的土地,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3 我国车站占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3.1 盲目追求规模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车站的建设和扩建当中, 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无视实际需求和自身的经济实力, 一味追求“东北第一、华北第一、长江以南第一、亚洲第一”等虚名, 导致工程完工后实际使用率还不到一半, 在浪费了巨额建设资金的同时还要承受日后高昂的维护费用。

3.2 没有对已有的站区进行合理的利用

有些火车站的占地面积很大, 但是相应设施的建设工作却很不到位。更多的土地换来的仅仅是更大的面积, 并没有换来功能的提升。以辽西某车站为例:宽敞的候车大厅里空空荡荡, 只是在中部摆放了四排座椅, 排与排之间的距离居然有2、3m之多, 以至于绝大部分旅客只能在候车大厅里徘徊而找不到座位。

3.3 设施分布不合理

火车站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旅客的乘降和货物的装卸, 但是有不少地方的火车站站前广场以及附属设施过于巨大, 远远超出了车站功能部分的建筑面积, 造成本末倒置。

另外, 对于站区中的建筑垃圾或废弃零件没有及时进行清理而任其占用宝贵的车站空间, 也是我国火车站经常出现的问题。

4 解决措施

火车站是铁路旅客乘降的主要场所, 与城市交通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 在不影响车站基本功能和列车对车站作业要求的前提下, 应将如何节约和控制车站占地规模列为车站建设设计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使车站对于建设用地的要求更加合理, 整体设计更加科学, 因此车站的占地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要与当地土地使用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节约土地的指示, 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土地的使用。同时,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最大努力加大对已有的站场的利用, 尤其要避免在车站的建设过程中占用耕地和良田。

2) 在满足工程建设、养护维修和铁路运输安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提高对车站建设工程的施工要求, 坚持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农田尤其是保护地的原则。综合考虑车站的站区分布、施工组织、生产布局和平纵断面设计, 以便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优化配置, 合理、科学的利用土地。

3) 站型和站址的选择会对车站占地数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车站的设计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布置方式, 建筑之间应尽量紧凑, 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建筑, 在考虑火车站未来客运量增长幅度的时候不要一步到位, 而是要根据相关需要对占地规模进行统一的规划, 分期实施, 以免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4) 车站路基的宽度应参照以下标准

(1) 路堤用地宽度:在无排水沟的情况下, 护道边缘外以2~3m为宜, 采用坡脚矮挡墙时, 坡脚矮挡墙边缘外以3至4米为宜;在有排水沟时, 排水沟外缘以3~4m为宜。非耕地宜林地段以5m为宜。

(2) 路堑用地宽度:天沟外以2~3m为宜;如果没有天沟, 路堑堑顶边缘外宜为5~7m。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铁路客流量的逐年增加, 很多地方都开始了新车站的建设工作以及老车站的改造工程,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 出现了不少不合理用地的现象, 既增加了成本, 又浪费了土地。通过分析和确定各类型车站的占地指标, 会对火车站的新建和改建工程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最终实现节约建设用地的目的, 使火车站的整体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2.

[2]郑健, 赵奕, 徐尚奎.铁路旅客车站设计集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4.

[3]郑健.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

[4]上海铁路局.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岗位工作指南[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1.

篇4:宜章火车站规划图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 无障碍设施 弱势群体 城市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47-02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行是每个人日常重要的活动内容之一,城市交通系统就承载着人们出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为1.1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的人口为1.1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8.87%。经残疾人联合会调查,我国残疾人达到6000万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这些人在社会中是需要我们关注与帮助的,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我们应该消除一切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建设无障碍设施系统,能够使他们也像我们健全的人一样享受轨道交通的便捷与舒适。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对残疾人的关爱中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要求我们在对残疾人出行方面的设施进行设计与规划。该文就针对一些无障碍设施进行归划整理,并有一些探讨结果与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分类与组成

2.1 根据服务对象分类

2.1.1 服务于言人的无障碍设施

在轨道交通中,盲人是最需要关注的对象,他们因为失去了视力,直接失去了最重要的从视觉上获取位置等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大大增加了其不安全与不方便的因素。因此,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构建和完善与其协调一致的无障碍设施非常重要。

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主要分为两种,为盲人建立盲道、盲文、声音等引导信息。盲道引导盲人顺利进入,向候车区进发,而盲文、声音则在移动过程中为其提供资讯。

2.1.2 服务于行动不便者的无障碍设施

所谓行动不便者,则是指老人、轮椅使用者、拄拐者、轻度残疾者以及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行动不便的一类人群。像这样一类人群,在出行过程中则需要借助无障碍设施以及其他人的帮助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对此类人群车站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分为两大类:

(1)无障碍专用电话、专用卫生间等。

(2)特殊交通行为人出行过程中的服务设施,如无障碍坡道、垂直升降设施、专用售、检票设施、可供轮椅通过的专用通道、有固定轮椅装置的专门车厢等。

前者主要是针对这类人群在车站的需要进行的设计,后者则是根据其行动方面进行的设计。

3 根据无障碍设施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位置分类(见表1)

见表1所示。

4 无障碍设施设计

4.1 坡道

4.1.1 设计范围

车站站台、站厅、楼梯、地下通道等公共区域的轮椅通道和盲人通道。对于盲人,应该设计盲道,对于视力残疾者,设置声音导向。盲道可从地面入口或者地下路口进入。

4.1.2 轮椅坡道:地下通道的轮椅坡道与楼梯相对布置,采用1:12的坡度。

4.1.3 特殊地段:地下通道内在变高处也应该设计了全宽的1:12大坡道。

4.2 车站出入口及坡道

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残疾人选择门时,应该首要考虑使用自动门,也可以考虑使用推拉门、平开门或者折叠门,不应该考虑使用弹簧门,弹簧门力度太大,弱势群体容易推拉不便,也容易被弹簧门弄伤;(2)在旋转门一侧应加设残疾人使用的门;(3)对于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4)对于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 m的护门板;(5)门扇在一只手操縱下应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 mm,并且应该以斜面过渡。

4.3 扶手的选择:

楼梯处设单层不锈钢扶手;轮椅坡道处设双层不锈钢扶手,上层高0.85 m,下层高0.65 m。

注:对于盲人,扶手的起点与终点处都应该预留盲文说明牌,位置如图1。

4.4 楼梯与台阶

应采用对比色,以便色弱或者视弱者使用。

4.5 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厕所的通道的地面应该设置防滑并且没有积水,避免弱势群体滑倒。洗手盆的两侧应该设有安全抓杆,还应设有乘轮椅者专门使用的面积。小便器的下口,男、女应各设置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男厕所的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有安全抓杆,门扇内侧应设有关门的拉手,坐便器靠墙面的一侧,应该设有垂直的安全抓杆,并且安全抓杆应安装牢固。

4.6 升降平台

无无障碍垂直电梯时,即可以通过设计无障碍升降平台。无障碍升降平台一般设置在出入口或站厅至站台,专门供残疾人或者轮椅使用者使用。无障碍升降平台由轨道和升降台板组成。升降平台的轨道镶嵌在通道出入口的墙壁上,并且沿顺着电梯的坡度逐渐向下延伸,平台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贴靠着墙壁,不占用楼梯使用的空间,轮椅使用者使用无障碍升降平台时,轮椅的四个轮子能固定在台板上,轻轨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操作指示完成,安全又方便。

4.7 无障碍车厢

无障碍标志在无障碍车厢入口处的设置应该醒目易视,使残疾人和弱势群体能够轻易醒目的看到,列车的车厢内部设置报站语音提示和到站显示屏,设置轮椅席位应该1~2处,轮椅席位应设置轮椅固定装置,以免轮椅因惯性而滑动发生事故或伤及他人。为了使无障碍系统具有连贯性,对于列车与站台,应该尽量减少列车与站台边缘之间的缝隙,这样可以方便残疾人和弱势群体无障碍地上下车。

5 结语

在轨道交通建筑中,轨道交通车站的无障碍设施是城市无障碍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障碍设施设计要与工程建设设计同时设计,要与城市交通体系相配套设计,为所有公民创造出安全、平等、自强、共享、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而且残疾人在身体的残缺与不灵便的情况下,心里已经蒙受很大的阴影,构建完善的轨道交通无障碍系统,不仅使他们能够独自完成安全、快捷的出行,也能使他们心灵受到安慰。残疾人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也能为他们的家庭缓解精力。能够使残疾者与弱势群体真正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安全顺利的出行,不再受到歧视和鄙夷,让他们与普通健康人一样享有同样的权利,这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毛红军,李兆君,张甫仁,等.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J].郑州: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张传鸿.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设计[J].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2004.

[3]田伟利,宁碧波,刘勇.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工程设计标准和服务需求指标的调查研究[J].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

[4]赵六珍.基于乘客角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使用后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篇5:宜章火车站规划图

为进一步加强我站精神文明建设,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 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断完善新机制、积极探索新举措。以“树文明服务形象,展海西交通风采”为主题,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提高队伍素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为基础,坚持共建文明、共铸诚信、共创和谐,把武夷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顺昌汽车站文明建设推向更高层面。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武夷交运的企业使命,围绕“创一流服务,强质量管理”的战略目标,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坚持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坚持旅客至上,提升旅客感知;坚持用心服务,提高服务技能。以共铸诚信、规范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对社会负责、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的行业新风,谱写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二、创建工作思路

以保持创建省级文明行业荣誉为基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落实工作措施,来推动创建工作向薄弱点和难点延伸,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更加扎实地把顺昌汽车站的创建文明工作落到实处,在建设区域领先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汽车站文明行业的品质,保持“市级文明窗口”称号,并向更高目标冲刺。

三、创建目标

具体奋斗目标:

1、班子团结一致,思想作风正派,干部勤政廉政。干部、员工无违反刑事、党纪、政纪案件;

2、业务发展综合指标在同类地区领先;

3、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用户满意度较高;

4、强化企业管理,注重安全生产,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5、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全员培训率达 95%以上,文明部室达95%以上,文明员工达95%以上。

四、落实措施

(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着力点,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创建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确保创建机构的有效运转,落实创建目标,制定创建规划,明确创建机制,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创建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创建部门具体抓,全体员工合力抓,党、政、工、团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形成环环相扣,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创建工作机制。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和月度工作计划。细化创建目标,量化创建任务,每年对各部门的文明创建工作进行综合评分,做到创建工作与公司综合目标考核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二)、以诚信服务为基本点,重点实施服务精品战略深入开展诚信服务放心消费活动,打造顺昌汽车站品牌。树立精品意识,持续改进服务,规范经营、诚信服务,让旅客放 心乘坐,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尤其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处理情况,维护企业良好信誉。从解决人的观念入手,开展服务文化建设。通过服务文化案例和服务格言征集评选、窗口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站务员文明用语培训、驾乘人员服务承诺签名等活动,使服务文化真正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和自觉行动,做到持续改进、精益求精。开展各类创建示范点、服务先进单位的培育和评比、满意服务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市场观,确立精品意识,强调诚信服务内容,提升车站服务品牌形象。

(三)、以素质提升为整合点,全面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自身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企业转型需要。加强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以及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通过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干部员工的思想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抓好基层部门的理论学习,定期下发月度学习计划。在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广大员工等层面开展读书活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的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定期召开思想分析会,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保证员工在全业务发展中思想不乱,干劲不减。每年针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性。

(四)、以品牌工作为聚焦点,大力提升车站社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塑造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公民形象。联合宣传、文化等部门做好青少年绿色上网工作的建设。服务社会公益事业。

(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推进点,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容运用企业文化来塑造员工的个人魅力,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工作氛围。从不同角度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从不同层面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大力宣传企业全业务发展的新成就和标杆员工的先进事迹,开展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树立一批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岗、共产党员示范岗和服务标兵。努力做好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投身到电信全业务发展的大潮中去,发挥共青团员的生力军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宏扬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美誉度,打造车站品牌。

(六)、以环境建设为闪光点,努力营造和谐发展氛围。美化车站站容站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净化、美 化、绿化”为标准,大力整治工作环境。做好创建氛围布置,做到有文明创建宣传橱窗、文明公约标牌,每个显眼处有文明创建宣传标语,并开展相关活动。强化企业细节管理,提升精神风貌,提高效率和效益。继续执行员工统一着装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生产区域禁止吸烟,机动车辆统一停放。坚持勤俭节约办企业,坚持发扬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向效率要效益,向节约要效益。继续开展好“节电”活动,达到公司控制目标。畅通互动平台,创造良好的舆论宣传软环境。

(七)、以载体创新为关键点,构建完善思想文化体系。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 美德。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义务献血、志愿者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继续开展弘扬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劳动竞赛、岗位标兵和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要按照“三优、三化”的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手抓转型创新,统筹协同发展全业务,一手抓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教育培训,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的“细胞工程”。继续开展好创文明部门、建文明班组、做文明员工活动,创新开展好员工压力释放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深入地做好员工心理承受力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采取多种形式缓解和释放员工压力,特别要加强渠道对驾驶员安全教育,文明行车。

(八)、以民主法制为切入点,保障企业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公司职代会制度,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扩大企务公开渠道。坚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多层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好廉政简报、廉政参观、廉文荐读、廉政格言等教育活动。继续做好预防职务犯罪的各项工作。按照平安创建的要求,做好维护企业稳定工作。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检查,整改事故隐患,将安全生产任务落到实处,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尤其要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的力度,杜绝员工交通违法行为。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好普法教育,提高员工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大力提倡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断自我完善,快速发展。作为“市级文明窗口”示范点,顺昌汽车站始终把“旅客至上,用心服务”作为座右铭,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实施品牌战略,把旅客的需要作为我们永远的追求,把发展地方经济作为我们的责任,一如既往的做好工作,向文明、创建的更高层面冲刺。

武夷交运顺昌汽车站

篇6:宜章一中高一学生执勤检查细则

为促使高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年级启动学生会、班委会执勤检查制度。学生会成员每天对各班早晚自习、午休、大课间跑操、晚就寝进行常规检查,并且每日进行通报(仪容仪表检查每月一次)。

希望全体学生会、班委会执勤人员本着“服务于同学,服务于学校”的宗旨,注重检查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发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保证学生自我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具体检查方案如下:

1、早晚自习:早读(7点20)、晚自习(6点45)进各班教室检查缺席情况并

登记座位号(第几列第几排)。

2、午休:学生在午休期间只能在教室或寝室休息、学习,严禁在教寝室打

闹,严禁打篮球,严禁在校园其他地方嬉戏。

3、课间跑操:主要检查各班出操是否有同学缺勤,或拖拖拉拉,不及时到指定

位置整队。检查跑操期间是否队形不整,嬉戏打闹、散乱退场等

行为。检查是否有未参加跑操的班级。

4、晚 就 寝:协助老师检查晚自习的纪律,并于10点20左右进寝室检查各寝

室学生的到位情况,并准确登记空床的寝室号、床位号。

5、仪容仪表:协助老师每月不定期进教室检查各班学生的仪容仪表情况,并准

确记载。

注:希望全体学生会班委会成员在检查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绝对不能有任何包庇、偏袒或报复行为。如有此类事件发生,年级将严肃处理。

上一篇:郭平的求职简历下一篇:在VB5.0下,如何用程序改 变中文与英文的输入方式?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