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律的名言中国的

2024-05-09

有关法律的名言中国的(共14篇)

篇1:有关法律的名言中国的

1) 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2)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3) 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4)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5) 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6)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7)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8)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9) 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10)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1) 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12)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13)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4)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15)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6) 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17)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18) 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19) 事断于法。——邓析

20)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篇2:有关法律的名言中国的

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

——(美国总统威尔逊 W)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

——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

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

种行为,而是惟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

篇3:有关园服事件的法律分析

【问题一】幼儿园是否有权要求幼儿统一购置园服?

幼儿统一穿着园服, 有利于培植校园文化、规范幼儿行为, 减少幼儿攀比现象;有利于为幼儿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但幼儿园并不能以此为据, 强行要求家长购买园服。

【问题二】幼儿园变相强收园服费是否属于乱收费?

幼儿园变相强收园服费应属违规收费。一般来说, 幼儿园收费项目大致有两种:应收费和代收费。保教费、寄宿费、伙食费等为应收费, 这类收费应经主管机关批准或备案。《广州市幼儿教育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公民个人及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或个人与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合作举办幼儿园的, 可自行制定收费标准, 但应报物价管理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其他各类幼儿园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 按级收费, 不得擅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本案中该园为公办幼儿园, 任何收费均应获得收费许可证。根据广州市物价局的相关规定, 在公办幼儿园核准的收费项目里, 园服费并不在此列。因此, 该园向家长收取的园服费不是应收费而应归入代收费。

代收费是幼儿园代为收取的与幼儿学习生活有关的费用, 如各类书本费、保险费等。幼儿园若能坚持“幼儿自愿, 据实收取, 及时结算, 定期公布”的原则代收园服费、书本费、保险费等费用, 则并不违反规定。但该园在《新生园服明细和操作提示》中明确要求家长“于家长会当天在班主任处领取园服订购回条, 并于新生家长会后交回”, 从字里行间看不出任何可自愿选择的意思表示, 实际上是利用优势地位而实施的一种变相强制收费行为。

【问题三】幼儿园若存在吃回扣现象, 则应受何种处罚?

篇4:有关学校的“名言”

学生把课堂搞成情景喜剧表演场,老师想把课堂搞成神圣肃穆的教堂。

妈妈们到学校,一般干三种事:送衣服,送早餐,送文具。虽然很温暖,但没一件是体面而且受到亲生儿热烈欢迎的。

我发现,人在订计划时,像被终极催眠一样,变得不清醒而激动,体内流淌着一股新鲜的血液,以为自己是假面超人。就像我们订“新学期新打算”时一样,在打算里,自己过的是干净用功的生活,于是,我们便真的以为自己的人生可以从此“翻开一页崭新的篇章”。

在学校,没有人的尊严不会被伤害。我的后座太过敏感,什么型号的伤害都用尊严来挡,也难怪她的尊严伤痕累累。

我们班的调皮男生有两种:一种是在老师背后竖中指,然后等待众人哄笑,最后认为自己很帅;另一种是在老师的背后竖中指,然后埋怨众人为什么还没开始哄笑,等众人反应过来了之后,认为自己很帅。和老师作对,也许是因为老师的权力比他们大,所有神圣的、严肃的、尊严的、比自己优越的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嫉妒和调戏的——用来平衡自己的心理。

学生跟老师作对,原因可能很难被老师理解:只不过为了挽回上次被老师大声数落之后,在同学哄笑中损失的尊严。

老师所在的位置——高人一等的讲台,风水实在特殊。我每次下课时站在讲台上,总是感觉到自己的整个气质都不一样了,陡然被拔高了一截,渴望拿着教鞭指点江山:“冯圆,闭上你的嘴!”“杨非雪,把头缩回去!”“何伟业,你给我滚出去!”

当学校里有帅哥的时候,不仅学校有看点了,人生都变得有希望了。所以,我提议咱们学校应该招一些超级帅的帅哥,把长得帅也作为一项特长。

只要女朋友的团体超过4个人(含4个人),就一定会破坏铁三角,出现“你要是跟谁玩,我就不跟你玩了”之类的话语。不会像刘邦的几个拜把子兄弟一样亲如手足。

在校园里,只有两件事可以干,那就是看和被看。看上和被看上的过程变得很简单,你和一个五官完整的异性不小心对视一眼是邂逅,对视两眼是艳遇,对视三眼就可以准备进行恋爱长跑了。

篇5:跟法律有关的名言

2) 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3)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作家 伏尔泰

4) 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

5) 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 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7) 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8) 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9) 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

10)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1)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12)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13)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14)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15)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16) 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17)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18)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19) 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篇6:古人与法律有关的名言

2) 事断于法。——邓析

3)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5)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6)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7)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10)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1)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12)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13)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14)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5)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6)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17)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18)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9) 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篇7:有关法律与人情的名言警句

2) 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一样。――雪莱(英)《人权宣言》

3) 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远任重也。刑罚者,民之鞭策也。――尸佼(战国)《尸子》

4) 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5)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6) 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7)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8)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9)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10)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11)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12) 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13) 在一个国家中, 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14)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15) 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16) 没有永恒的法律,适用于这一时期的法律决不适用于另一时期,我们只能力求为每种文明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柯勒(德)《法律概念》

17) 法律应该是铁的,像铁锁那样。――高尔基(苏)《我的大学》

18) 法律必须依靠某种外部手段来使其机器运转,因为法律规则是不会自动执行的。――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19) 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霍姆斯(美)《普通法》

篇8:有关“一票否决制”的法律思考

“一票否决制”本是联合国安理会特殊的表决方式。在联合国安理会, 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有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 决议就无法通过。这里的“一票否决”是群体决策时的一种表决计票方式, 即某人的否决票会导致备选决策方案不能通过, 实行一票否决的计票方式本质上是实行全体一致的决策方式。

然而, 本文语境下的“一票否决制”则是另一番天地, 在中国大陆“一票否决制”作为一项绩效考核的重要方式在诸多行业中适用。所谓“一票否决”, 就是上级机关为了强调某项工作重要, 就规定此项任务如果完不成, 就要对下级单位或某个责任人全年的工作成绩实行“全面否决”:不能评先进, 不能晋级升职, 不能得奖, 不能调动, 不能……, 甚至要降级、免职、受到黄牌警告等。自中央政府对省级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信访社会治安和发展经济三项“一票否决”绩效考核指标以来, 各级政府在对下级政府实行绩效考核时, “一票否决”的考核指标越来越多, 有的竟然有十多项, 相关政府部门在对下级部门进行考核时, 也设置了相应的“一票否决”考核指标。适用一票否决制的领域包括如下:计划生育、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信访上访、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税费征收、城市建设、物价涨幅、档案管理、林业管理等, 甚至还包括:厕所改造、家畜养殖、报刊订阅、禁烧秸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学校师德考核、学校安全、水土保持、消防工作等各项工作。

如此众多的“一票否决”指标, 让基层被考核的地方政府及相关领导者应接不暇, 在这种情况下, 有必要弄清楚“一票否决”的具体规定及现实状况, 进而从行政法的角度去明辨该制度的合法合理性。下面就以《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和《贵州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规定》为例, 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第一, 被否决的具体情形, 从浙江和贵州的规定中列出了四到六项应该一票否决的情形, 其中一部分是属于目标考核未达标的、未能很好履行职责的情形, 另一部分是属于有违反法律法规情形的。第二, 有否决权的主体是哪些, 一般为上级党委政府, 此方面的规定很模糊。第三, 否决掉了什么, 大概包括: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取消综合性荣誉称号、评先评奖资格, 其党政一把手、分管工作的负责人不被授予个人荣誉称号、评先评奖、晋职、晋级和提拔。连续两年被“一票否决”的单位, 对其党政第一把手、分管工作的负责人予以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 直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第四, 否决的程序是怎样的, 在上述地区的规定中没有相应的具体程序, 只是强调了对一票否决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五, 否决后如何救济, 很少有这方面的规定, 有的地方只是简单提一句可以提起申诉。

2 适用一票否决制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定性不明确

根据上述具体的分析看来, 一票否决制虽然适用范围广泛, 却并不是很成熟的制度, 首先其制度的性质就不明确。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票否决源于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提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当时采取此制度是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相关联, 是基于首长负责制中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进行全面负责的内容。而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 一票否决制似乎顺理成章, 在首开综合治理的先河后, 各项事项均进入“重要事务”的范围中, “负责”的表现就成了接受否决。然而, 首长负责制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种模式, 一票否决制已经渐渐超脱, 成为绩效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既然作为一种制度, 将如何进行法律定位呢, 试图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2.1.1 考核制度?

一票否决制能否定性为对于公务员的一种考核制度呢, 首先因为一票否决制类似于考核制度中的定期考核, 都以一个年度为考核的时间点。其次, 一票否决的结果类似于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级的结果, 根据《公务员考核规定 (试行) 》第18条: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 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第19条: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一) 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二) 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 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四) 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予以辞退。所不同的是《公务员考核规定 (试行) 》规定的这套考核制度是针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 一票否决制恰恰是针对领导成员公务员, 这是否就说明一票否决制正是对于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制度呢?如果答案肯定的话, 作为领导的公务员的考核就显得非常苛刻。比较发现, 一票否决制中只有不称职之说, 没有优秀、基本称职等;再者, 评定的标准较单一, 不是从德能勤绩廉这些方面综合考察, 而是只看政绩只看是否触碰“一票否决制”的高压线。

2.1.2 问责制?

既然将一票否决制定性为对领导成员公务员的一种考核制度显得不大合适, 那么是否能定性为行政问责制的一种呢?所谓行政问责制, 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 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 贻误行政工作, 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从概念看来, 两种制度的追究主体和责任主体类似, 都是上级对下级主要负责人;应当负责的情形也很类似, 都包括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形式也存在类似之处, 都包括通报批评、撤职、免职等。但是, 在很多规范性文件中常出现这样的措辞:“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这说明中央层面并不想将这两个制度归为一类, 问责制是强调了权责统一原则, 一票否决制是强调了高效行政原则;前者多含有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等多重责任, 后者主要是内部监督为主的对职责的负责。目前有关问责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在问责的主体、问责的范围、问责的条件、问责的程序及问责的后果等方面给出了基本明确的界定, 而一票否决制本身缺乏相应的一套体制, 归于问责制中还是自成体系尚不明确。

2.2 有关一票否决制的现有规定法律效力等级不高

利用北大法宝法律检索系统, 标题中含有“一票否决”字样的只有1991年的关于综合治理的规定。所有规范性文件中出现“一票否决”字样的, 全国人大的发布的有一个 (即《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 国务院发布的规定有27个, 部门发布的规定有182个。这其中没有全国人大出台的法律, 国务院的规定都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以“通知”“办法”为名的具有行政法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部门出台的也是属于非部门规章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规定颇具有政策的意味, 这就难免出现定性不明确和制度不成熟的状况。

于此同时, 国务院和部门的规定并没有统一, 常常是将某事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定程度后, 就将在此领域的行政管理加上一票否决的砝码。后来层层加码, 不断有其他事务都开始使用一票否决, 其范围日益扩大, 被考核的地方政府及相关领导者往往不堪重负, 十多项实行“一票否决”的事务难分孰重孰轻, 而没实行“一票否决”的事务自然被抛到一边。上游规定的不协调直接导致下游具体操作的混乱, 容易引发政绩至上、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等。

2.3 否决的标准模糊, 拥有否决权的主体单一

“一票”的事项在各种规定中已经明确下来, 但是具体的情形不太好把握。否定的标准模糊, 除去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外, 到底什么样才算“没履行职责、未很好地履行职责”。有些指标是可以量化的, 有些指标无法量化。现实中往往是上级自由裁量作出决议。标准不明确就难以保证公平, 难以保证不弄虚作假, 更容易滋生腐败。即使是有可以量化的指标, 指标设置则是以数量化、刚性化、客观化为显著特征, 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甚至直接取决于上级政府的意愿导向。

另外, 参与否决的主体单一, 确定考核标准的是上级部门, 评价主体还是上级部门。这样的考核机制容易滋生人为地舞弊行为。评价指标制定、具体考核、评价执行的程序的决定权在于行政内部系统中, 体制外的组织和个体很难参与其中。除了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县长、其他政府领导或同级党委外, 人大、公民、其他组织和新闻媒体也都应该参与进来, 可以对于否决事项、否决的主体及被否决的个体提出相关建议。

2.4 否决程序不规范

正当的程序是实现实体正当的保证, 正当程序制度为任何良好制度所要求。一票否决制也在运作过程中也反映了其在操作程序上的不规范。一是何时因何事开始, 启动程序不得而知;二是调查取证方面, 没有规范可供遵守;三是否决过程中的决策程序没有民主化、科学化的程序保证;四是否决后的处理程序也不健全, 被否决的官员不知是何去处, 是否能提出抗辩、是否有申诉的机会等事项还处于真空状态;五是行政机关做出的人事处分决定与人大的任免程序如何衔接也不清楚。

3 如何规范一票否决制的适用

3.1 合理控制适用的范围

目前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制度创新, 但是创新一个制度需要理论上的支持和科学的实践, 不是臆想出来什么就规定什么, 随意地扩大使用的范围。一票否决制不是一个筐, 什么事情就往里装。现在一票否决制在中国实行了很多年, 不可否认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面对日益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必须谨慎使用一票否决制。

3.2 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建设法治政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这就需要杜绝实行一票否决制过程存在的人治的可能性, 不让人治有可趁之机。但“一票否决”似乎隐藏着一个极为自私的逻辑:即处于上位的政府机构和官员,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己的责任风险和管理成本。这个逻辑体现在具体事件则是:对上, 以政府已经严格实行了“一票否决”来搪塞, 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对下, 则以“指标不达标就否决”来免去自己应该做的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 并顺势也免去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样的逻辑显然不符合依法行政中的合法合理原则。这就要求在适当的时间应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 对一票否决制进行专门的规定或者在其他法律中进行明确的规定。探索制度化建设的细节, 以法治理念来推行行政管理。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务员间的权责关系, 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 尽量做到职责法定、行为法定、决策法定。

3.3 加强制度化建设

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代替一票否决制所取得的成效, 需要继续推行一票否决制的时候, 就应该加强其制度化的建设, 使其规范化。首先是明确其法律定位, 说明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对于一票否决的主体、否决的标准、否决的程序、否决的救济、否决的监督等事项应作出具体的规定, 扩大否决主体的范围, 明确否决的标准, 加强各方面力量对否决的监督;三是应该有相配套的一系列规定, 能和其他制度相衔接。例如, 与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衔接, 与行政问责制的协调, 与人大任免、质询、弹劾、罢免制度的衔接等。制度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既要保证行政高效, 又必须坚持行政合理合法, 这样所有的行政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 (2007年8月20日) 。

[2]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暂行规定》 (2001年1月31日) 。

[3]陈慧卉, 吴慧灵:《从“一票否决”制谈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 载于《知识经济》, 2009年第18期。

[4]姜明安:《法治政府与问责制》, 载于《政府法制》半月刊2008年第23期。

[5]《县市“一票否决制”扩大化的副作用》, 载于《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3月31日第008版。

[6]孔是非:《“一票否决制”到底能吓唬住谁》, 载于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2526494, 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6月8号。

篇9:有关代孕问题的法律浅谈

关键词:代孕;法律问题;立法完善

一、代孕的概念

代孕,俗称“借腹生子”。目前在医学界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其基本概念是明确的,即指将受精卵子植入非妻子的女性的子宫,替代妻子对受精卵进行孕育,或者是将丈夫的精子植入非妻子的女性的行为。广义的代孕一般可以被划分为四种情况:1.丈夫提供精子,妻子提供卵子而委托他人实施代孕;2.丈夫提供精子,由第三人提供卵子,再由其他人实施代孕;3.丈夫提供精子,由代孕母亲提供卵子进行代孕;4.由夫妻外的第三人提供精子和卵子委托他人实施代孕。

二、代孕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我国的立法现状

关于代孕,仅以卫生部的规章形式标明了我国目前禁止的立场。卫生部2001年出台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卫生部2003年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准则和伦理道德》也明确禁止代孕的实施。总体说来,关于代孕的有关法律规定,不仅内容上难以覆盖周全,法律效力也较弱,难以起到应有的制约和保障作用。

(二)代孕子女亲自关系的确定问题。

代孕子女,是指经过代孕而出生的下一代。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则是指代孕子女与其父母的法律关系。如上文的分类,代孕子女的父母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基因父母”,即提供精子和卵子的男女,也就是代孕下一代的基因提供人。其二是孕育母亲,即为代孕子女提供孕育条件的妇女。其三则是养育父母,顾名思义,是抚养代孕子女长大的人。此三类父母的角色会有相互重叠的可能,因此也会引发道德和法律上的冲突。按照法学界的传统学说,父母和子女关系的确定原则是“谁分娩谁为母”,父亲的确定则是按照母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来推定的。这样的判断方法是基于传统时代孩子出生的唯一途径就是从受孕者(此时也是孩子的基因母亲)的子宫中出生的。那么,在代孕的语境下,应该如何合理的判断代孕子女的法律父母呢?目前理论界对代孕子女亲子关系的确定主要有分娩说、血缘说、合同说、子女最佳利益说几种观点。各个国家与地区对代孕的立法态度不同,故立法安排也就各有特色。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做法:第一,采分娩说,禁止代孕,代孕母亲是法律承认的代孕子女的母亲,被代孕的夫妇可以通过收养等程序与代孕子女建立亲子关系。第二,采用其他三种学说,适当开放代孕,以被代孕父母为孩子的法律父母,一般由法院颁布“亲权命令”建立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有关代孕的法律各国各不相同,这与各国的历史文化等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缺乏,亲子关系难以认定。

(三)代孕协议的法律规制问题

代孕的显示关系存在。“代孕”商业化不az可否认。但是我国对于代孕协议是否合法?代孕主体、代孕双方的权利义务、违反代孕协议的法律责任、终止妊娠的法律责任、因必要费用和合理报酬的给付二产生的法律责任等问题都亟待立法的解决。

三、代孕的立法完善

(一)确定“代孕”的法律性质

确定代孕的性质是代孕相关立法的基础。本人认为在当今时代,适当的开放代孕的相关规定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进行严格的规定,不能使代孕利益化,违反公序良俗。

(二)对代孕子女的亲子关系进行规定

代孕子女是现实的存在,不管“代孕”如何被法律规定,代孕子女的权利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对于代孕子女的亲子关系的规定势在必行。

(三)保障代孕子女知情权的实现

代孕子女式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相关法律的出台,是对其基本尊重。同时也有利于避免一些有悖于伦理道德的事件发生。

(四)确立非商业化的原则。

代孕的出现之时满足人们能够拥有子女的美好愿望。各国允许代孕的存在也是为了人们的幸福。确定代孕的非商业化原则,才可以使代孕的开放有价值。同时对追求利益的不法行为进行打击惩治。

“代孕”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育观念同时,其带来的价值冲击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对“代孕”进行合理有效的规范。(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民法学》(下),四川大学出版社

[2]杨芳.潘荣华.台湾地区代孕合法化之争.台法研究论坛.2006(3)

[3]李志强.代孕生育的民法调整.山西师大学报.2011(5)

篇10:有关法律名言

2) 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3) 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4) 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5)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6)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7) 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8)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9)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10) 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11)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12) 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13) 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14) 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15)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16)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7)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18)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19)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篇11:有关自由与法律名言

〔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第173页

不以平等和理智为基础,不给一切人以自由,而只偏袒个别人的法律,……我们肯定地说,应该砍掉。

〔英〕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第46页

法律必须成为人类一切行动的守则和准绳,以保持普遍的和平和自由。

〔英〕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第128页

只要立法者把实现国王的意志和特权作为自己的目的,被压迫的平民就不能享有共和国的自由。

〔英〕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第189页

一个人遭到生命危险而不许其自谋所以保护之道,那就等于把他置于法之外,他的生命既被剥夺,他的全部自由也就被否定了。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30页

义务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义务就是达到本质,获得肯定的自由。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68页

好的法律可以使国家昌盛,而自由所有制是国家繁荣的基本条件。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237页

遵从命令而行动在某种意义之下确是丧失了自由,但是并不因此就使人成一个奴隶。这全看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行动的目的是为国家的利益,不是为行动的本人的利益,则其本人是一个奴隶,于其自己没有好处。

〔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第171页

当为了保卫我而制定的法律不能对当时的强力加以干预以保障我的生命,而生命一经丧失就无法补偿时,我就可以进行自卫并享有战争的权利,即杀死侵犯者的自由,因为侵犯者不容许我有时间诉诸我们的共同的裁判者或法律的判决来救助一个无可补偿的损害。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4页

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就是除经人们同意在国家内所建立的立法权以外,不受其他任何立法权的支配。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6页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36页

人的自由和依照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动的法律,并使他知道他对自己的自由意志听从到什么程度。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39页

如果不能确定能予以确切说明并得到可靠承认的犯罪行为,法律就不应当加以任何处罚;否则,公民的命运就要受到任意的决定,而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

〔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第54页

必须永远记住这一原则,即公民应该有权对于社会活动家的行为发表意见和写出文章,而不受任何法律的裁判。

〔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第61页

自由是人所固有的随意表现自己一切能力的权力。它以正义为准则,以他人的权利为限制,以自然为原则,以法律为保障。

〔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第137页

在一切自由的国家里,法律应当特别保护社会自由和个人自由,使之不受当权者滥用权力的侵犯。

〔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第139页

谁若不受人们管束,很快也就会放弃自己的职责,而做事无所顾忌则是犯罪的母亲和护身符;人民一旦被恐怖笼罩着,便总是受到奴役。

篇12:中国的法律名言

2)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3) 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4)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5)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6)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7)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8)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9)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10)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11)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12)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13)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14)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15) 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16)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17)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18)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9)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篇13:有关法律的名言中国的

(一) 在建船舶抵押关系当事人

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在建船舶的抵押关系中一般为抵押权人。关键问题在于在建船舶的抵押人是谁。抵押权按照物权法的理论, 是以所有权为讨论前提的一种担保物权。我们可以从《担保法》的第三十三条及第三十四条看出, 在建船舶的抵押人, 必须是该艘在建船舶的所有权拥有人。在《物权法》中有明确规定抵押人必须有处分该财产的权利。这就涉及到了所有权和抵押权的问题。而对于在建船舶来说, 事实上抵押人不一定就是所有权人。在明确船舶建造的合同性质之后, 才能辨明在建船舶的抵押人、所有权人以及抵押权人。

(二) 范围及特点

抵押权人在其行使抵押权的时候, 所提供的优先受偿的财产范围, 就是在建船舶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在建船舶抵押与一般传播抵押相比在这一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1.作为抵押的船舶, 具有其特定性。但是在建船舶抵押权的客体具有不确定性, 从最初建造船只时分离分散的材料, 到交付之前已经成为了一艘完成的船舶, 其形态不断地变化, 需要经过一个变化的过程。同时, 在建船舶的债权数额也是无法进行确定的, 只能对债权的最大额度进行确定。所以, 船舶抵押权具有特定性的这一特点, 在在建船舶抵押权中并没有明显的表现。

2.在建船舶的抵押权效力是随着建造的进度而改变的, 并不是静止不变。所以说, 在建船舶所形成的抵押权担保相对来说更类似是一种浮动担保, 而在建船舶的抵押权, 自然也应该是一种浮动抵押权。

3.由于在建船舶还不具备使用价值, 所以在孽息方面是不可能跟整艘船舶相同的, 比如说, 运费或者是租金等方面的收入, 这些内容自然也就无法包含在在建船舶抵押权的效力当中。

4.在《担保法》的第五十八条中有这样两条规定:抵押权人只能优先受偿就抵押物灭失所得的赔偿金;抵押物灭失。在《海商法》的第二十条中也有两个规定:其中之一仍然是关于抵押船灭失, 另一条则是把效力缩小到灭失后所得的保险金。由此可见, 代位物的法律限定对于在建船舶抵押人的利益保护方面是十分不利的。《物权法》在随后对此方面做了一定的变更, 代位求偿的范围有所扩大。但是在代位物求偿方面, 无形中还是缩小了在建船舶抵押权物上的代位性, 当前, 现行的法律范围仍然限制在了赔偿金和保险金等方面的金钱补偿方式上, 其他的变形物和代位物等都没有被囊括在其中。

(三) 有关在建船舶抵押权的登记问题

按照《物权法》及传统民法理论规定, 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效力是我国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接受, 摒弃了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我国立法原则上对物权变动采取了债权的形式主义模式。机动车、飞行器以及船舶 (包括建造中的船舶) 等一些特殊的交通工具在物权变动上, 动产物权的变动交付主义是需要首先遵循的, 同时还要遵循《海商法》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设定船舶的抵押权, 办理抵押权登记需要由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申请;没有经过登记的, 不可以对抗第三人。由此可见, 登记对抗主义模式仍然用在在建船舶抵押权上。登记对抗模式登记与否可以自己进行选择, 当然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如果不进行登记, 那么所有权的变动效力就只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如果进行登记, 那么则具有一定的对外效力, 可以请求对抗第三人。

二、我国在建船舶抵押权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 实务与法律规定的冲突

在实务当中, 建造中的船舶建造合同, 往往只是被视为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合同。我国的大多数船厂所采用的都是CSTC所制定的合同范本。此合同在第七条第四款中有明确规定:在交船之前, 买房承担风险, 其他设备和本船的所有权为买房所有, 只在交船时本船的风险和所有权才会转移到买方。但是, 此条规定与我过的其他相关法律规定有着明显的冲突。在《海商法》的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中规定, 为了保证修船费用或造船的费用得以偿还的权利, 修船人及造船人可以留置在所占有的船舶。在《合同法》的第二百六十四条中也有规定, 定做人在未向承揽人支付材料或者报酬等价款时, 对于完成的工作成果承揽人是享有留置权的。既然我国的相关法律认可根据造船合同造船厂获得留置权, 那么实际上就是已经默认了造船合同也就是承揽合同。船厂并不是所有人, 所以这与国内外务实界认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与此同时《合同法》与《海商法》的相关规定也和《办法》的具体操作规定有着明显的不一致, 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应该根据务实的要求进行变更。

(二) 国内外法律方面的冲突与接轨

世界各国关于在建船舶的抵押制度在效力和设定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法律冲突。在我国的《海商法》中相关的冲突规则由于在建船舶船旗国的缺失导致无法适用, 法律方面的冲突没有办法解决。当今的航运行业与造船业的国际化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船舶的登记注册地与船舶的建造地往往都是不同的,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于在建船舶抵押方面的做法都各不相同, 法律冲突必然会存在很多。如何解决及整合这些法律冲突, 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摘要:当前, 将建造当中的船舶进行抵押, 已经成为了国际通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在我国, 有关船舶抵押方面的规定, 有着较为明显的调整缺位和法律冲突。在建船舶抵押权制度的完善, 对于解决船舶建造企业融资贷款难担保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船舶,抵押制度,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新, 王圆圆.船舶企业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模式研究[J].船舶工程, 2003 (6) .

[2]杨良宜.船舶融资与抵押[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3.

篇14:与家庭有关的名言

All happy families are like one another;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Leo Tolstoy, Russian writer)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俄国文学家 托尔斯泰L.)

All I am, or can be, I owe to my angel mother.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president)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美国总统 林肯)

As a modern parent, I know that its not how much you give children those counts, its the love and attention you shower on them. A caring attitude can not only save you a small fortune, but also even make you feel good about being tight-fisted and offering more care than presents. (OHare Noel, American writer)

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美国作家 诺埃尔 O.)

Be it ever so humble,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 (John Howard Payne, American dramatist and actor)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美国剧作家、演员 佩恩 J. H.)

Every soil where he is well is to a valiant man his natural country. (Masinger Phillip, British dramatist)勇敢的人随遇而安,所到之处都是故乡。(英国剧作家 菲利普 M.)

Go where he will, the wise man is at home. His harth the earth, his hall the azure dome. (R.W.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明智者四海为家——地球是他的壁炉,蓝天是他的客厅。(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R.W.)

Happy are the families where the government of parents is the reign of affection, and obedience of the children the submission to love. (Francis Bacon, British philosopher) 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英国哲学家 培根 F.)

He is the happiest, be the King or peasant, who finds peace in his home.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German dramatist and poet)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德国剧作家、诗人歌德J.W.)

Home is the place where, when you have to go there, it has to take you in. (Frost Robert, American poet) 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美国诗人 罗伯特 F.)

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is 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 (William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 逆子无情甚于蛇蝎。(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W.)

I dont know who my grandfather was. Im much more concerned to know what his grandson will be.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president) 我不知道我爷爷是什么样的人,我更关心的是,他的孙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总统 林肯 A.)

If you want your children to keep their feet on the ground, put some responsibility on their shoulders. (John Brnyan British essayist) 你若希望你的孩子总是脚踏实地, 就要让他们负些责任。(英国散文家 班扬 J.)

It was the policy of the good old gentlemen to make his children feel that home was the happiest place in the world; and I value this delicious home—feeling as one of the choicest gifts a parent can bestow. (Irving Washington, Father of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美国文学之父 华盛顿 I.)

Marriage may be compared to a cage: the birds outside despair to get in and those within despair to get out. (Michel de Montaigne, French thinker and essayist)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蒙田 M.D.)

The brotherly spirit of science, which unites into one family all its votaries of whatever grade, and however widely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different quarters of the globe. (Franklin Roosevelt, American president) 科学的博爱精神把分散在世界各地、各种热心科学的人联结成一个大家庭。(美国总统 罗斯 F.)

上一篇: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下一篇:专转本大学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