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有关法律法规

2022-07-03

第一篇:护士有关法律法规

禁毒有关法律法规

一.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练、配制、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二.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2)非法持有毒品罪;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5)走私制毒物品罪;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10)强迫他人吸毒罪; (11)容留他人吸毒罪;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一)什么是走私毒品罪?

1.走私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2.走私毒品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刑法》对走私毒品分别情形,规定了不同的刑罚: (1)走私鸦片1000克以上的、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走私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走私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走私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贩卖、运输、制造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或者其他毒品,违反国家禁毒管制的行为。 4.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刑事责作:

(1)依照《刑法》第347条规定,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挽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贩卖、运输、制造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3年以下有期处刑、拘役或者管理,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非法持有毒品罪:

1.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持有一定数量毒品的行为。 2.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348条之规定,非法持有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为其进行窝藏或者帮助掩盖其罪行,以逃避刑罚处罚的行为。

(四)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1.窝藏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或者毒赃,而为毒品犯罪分子藏匿、转移、隐瞒的行为。 2.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依照《刑法》第349条的规定,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于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走私制毒物品罪:

1.走私制毒物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其他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国(边)境,数量较大的行为。

2.走私制毒物品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依照《刑法》第350条之规定,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单位犯该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同一规定处罚,对单位判处罚金或予以罚款。

(六)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1.所谓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管理法规,非法买卖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和配剂,数量较大的行为。 2.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1)依照《刑法》第350之规定,犯买卖制毒物品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犯该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同一规定处罚,对单位判处罚金或予以罚款。 3.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中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分类: 一类:(1)麻黄素(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3)1—苯基—2—丙酮(4)苯乙酸(5)胡椒醛(6)黄樟脑(7)异黄樟脑(8)醋酸酐

二类:(9)三氯甲烷(10)甲苯(11)乙醚(12)丙酮(13)甲基乙基酮(14)邻氨基苯甲酸(15)N—乙酰邻氨基苯酸(16)麦角酸(17)麦角胺(18)麦角新碱(19)哌啶(20)高锰酸钾

(七)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私自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行为。

(八)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本罪是指违反国家对毒品原植物种植的管理法规,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数量较大的行为。

(九)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是指违反国家禁毒法规,以引诱、教唆、欺骗为手段,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十)强迫他人吸毒罪:

强迫他人吸毒罪,是指违背他人意志,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迫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十一)容留他人吸毒罪:

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的住房或者其他场所,召集、收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十二)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是指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行为。

第二篇: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

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第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公布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0号公布

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公布

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2004年2月25日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令第399号公布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

11. 教师资格条例

(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令第188号发布)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6号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1989年10月1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6号发布)

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管理办法

(1996年5月10日发布)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令第20号(2004年6月2日 教育部令第20号发布)

15.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1988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

根据1993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决定修正)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幼儿园管理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 0号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7号教育行政处罚暂1989年9月11日发布 17. (1986年12月15日发布) 18. 1990年6月4日发布 19. 1990年3月12日发布 20. (1993年12月29日发布) 21. (2004年5月19日教育部令第18号发布) 22.

行实施办法

1998年3月6日发布

23.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1997年7月14日发布)

24.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1998年3月16日发布)

25.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

(1995年6月21日发布)

26. 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

(1998年3月2日发布)

27. 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

(1987年6月6日发布)

28. 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

(1988年4月9日发布)

29. 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

(1988年5月16日发布)

30. 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

(2000年3月15日发布)

31.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1997年3月24日发布)

32. 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1995年2月23日发布)

33. 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1998年6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

审议通过 1998年7月3日发布)

34. 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10月2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

3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管理试行办法

(1996年3月27日发布)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6号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 2003年5月21日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2 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规定

(1992年10月26日发布)

38.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令第13号发布)

39.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2002年9月20日教育部、卫生部令第14号发布)

40.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号发布)

41.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 K )办法

(1992年9月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1号发布)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8号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1999年12月30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1 8 号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处罚暂行规定

1992年2月2日发布

4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 1999年9月13日)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2月4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46.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

1998年1月8日发布

47. 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

(1990年9月18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3号发布)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号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1998年12月1日教育部令第1号发布

第三篇:有关法律法规的思考

论立法原则与社会价值取向标准的背离

交管法无过错赔偿与提升人和社会素质及秩序 破产法与法官裁量权

非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对受害人和社会以及判决的影响(伪证) 自卫过当行为造成的社会冷漠。

对于如何定义立法原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

立法基本原则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立法者在立法活动中始终必须遵循的原则。

--李培传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23页。

所谓立法基本原则是指在立法活动中所要遵循的主要准则。

--张根大等:《立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85页。 立法原则就是决定于社会经济关系和执政阶级政策的,反映立法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立法本身的规律和方式的,集中法的内容的准绳和标尺。 --张善恭主编:《立法学原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66页。

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266页。 立法基本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主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反映立法主体在把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什么,是执政者立法意识和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

--周旺生:《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241页。

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立法者在法的创制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法的创制过程中的具体化、实践化。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344页

但是,从这些不同的表述当中,我们能看到他们之间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既立法原则是指导立法实践的根本,立法实践必需要体现出立法原则的根本内涵。那么,如何才能说明立法实践体现了立法原则了呢,或者说要遵循哪些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第一,立法必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第二,立法要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念。第三,立法要以公平公正为前提。第四,立法要尽可能杜绝社会弊端,不能带来社会消极影响。

立法的现实意义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而立法的长远意义则在于,通过法律约束,来培养人们建立更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个人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从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如果一项法律的制定没有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或者与这些目标相反,则说明立法没有遵循立法原则,或者遵循了错误的立法原则,这项法律本身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甚至于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新出台之际,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在我国的法律史上,还没有哪部法律的出台曾带来如此大的争议和怀疑。而作为争议的焦点,就是第76条,更准确的说是第76条第二款关于交通事故赔偿的规定。交通安全法第第七十六条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争议的核心就是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赔偿。为了明确起见,可以这么理解:第一,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机动车一方负责赔偿非机动车和行人一方;第二,在机动车一方无过错,而非机动车和行人有过错的情况下,仍然是机动车一方向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赔偿。

我们可以从立法原则这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项条款会引起争议的原因。 首先,这一条款对于机动车驾驶人而言是不公正的。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时候由一方赔偿另一方首先就是不公平的;而在对方有过错时,由没有过错的一方来赔偿有过错的一方,显而易见就更不公平了。立法者可以以机动车一方是强者,而行人是弱者为由来解释这一法律条款的出发点,但是显然是很牵强,如果从人身安全角度来说,机动车一方自然是强者,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机动车驾驶人如果是个打工司机,而行人如果比较富有,那么从经济赔偿层面来说,行人就是强者,机动车就是弱者,因此,所谓强者或弱者是一个划分不清的概念。在制定法律时,要首先考虑公平公正原则出发,不能从强者弱者这些根本分辨不清的角度去考虑法律问题。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的前提下,应该由有过错的一方来承担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应该依据过错大小来共同承担责任;如果双方都没有过错,则应该由有过错的第三方来承担责任,如果没有第三方,那么,这就属于社会责任,应该有国家来承担责任。 其次,立法要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法律的最终意义并不是为了惩罚违法犯罪,而是给人们以约束,给社会以方向。让人们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养成更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从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交通安全法上述条款之所以被批判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对于无责赔偿不仅不会对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从某些方面还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而言,不管他是否遵循了交通法规,在与机动车发生事故时,他都可以保证获得赔偿,而不用考虑自己会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去赔偿对方,这样,从心理上给了他违法交通规则这种行为的支持,从而从客观上鼓励了非机动车和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在我国目前这种道路状况下,如果法律法规一方面约束一小部分人去遵守秩序,而鼓励多数人不遵守秩序,显而易见这样的后果只能是交通秩序越来越难以维持,非机动车和行人违章难以控制,从而会提高交通事故率。这样不仅不能保护所谓弱者的利益,而且,非机动车和行人由于心存被保护的意识,会不自觉得增加违反交通的行为,最终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危害。这是与交通管理法的立法目的是违背的。这也是我国多数地方的交通秩序一直得不到改善的原因之一。

再次,作为立法原则,要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念。法律的一般意义在于制定一个约束所有人的行为规则,并对那些遵守规则的人和行为加以保护,对违反规则的人和行为进行惩罚。因此,法律所制定的行为规范要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法律要提倡和保护那些正确的,代表社会先进性的行为,打击和惩治那些错误的,落后的,影响社会前进的行为。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和进步。而不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歪曲事实,对错不分。很显然,《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就带有这种明显的倾向。对于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在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即便是本身没有过错,也要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对于一个毫无过错的机动车驾驶员来说,赔偿就直接可以理解为法律惩罚,不管有多少托词可以进行掩饰。那么他的利益如何得到保护?难道法律就是为了惩罚守法者吗?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来说,即便是他有过错,他也能或多或少的得到赔偿。难道这不能理解为对非法者的鼓励吗?在这样一个法律环境下,如何才能够让人们认识哪些是我们提倡的社会价值观?如何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如何才能让人们遵纪守法?在人们心里失衡的情况下,又如何建设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因此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必须要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为前提。不要随便从国外拿些东西就认为是先进的东西,来运用于我国的法律建设。

第四,立法要尽可能的去杜绝社会弊端,不能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去人为创造滋生腐败和黑暗的环境,而给社会带来危害的隐患。很显然,无责赔偿这种条款就存在这这些方面的弊端。其一,无责赔偿这种条款很现实的降低了某些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间接地鼓励了这些违法犯罪行为,比如,通常所说的“碰磁”。虽然说从名义上来说有对这些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款,比如“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从实际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认为只是表面文章。因为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认定是非机动车和行人是故意行为?需要什么样的证据才能判定他的主管意愿?这样的证据有多大的可能性取得?在这种境况下,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来说不是很无助的吗?怎么能体现出机动车驾驶员相对于非机动车或行人而言的强者身份?因此,这种法律条款从客观上来说不是鼓励违法犯罪又是什么?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立法过程中,遵循正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立法原则一定要满足我们所分析的这些要求才能使我们所制定的法律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向发达国家学习是我们应该做的,但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否则会适得其反。

立法机制本身具有一般性、抽象性的特点,因而,其规范不能直接成为人们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不可能是对每一社会事实和法律关系的预设。立法权垄断于立法机关,体现了对单独和个别行为做出评价的武断。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完全排除了其他国家机构的创法权。 在我国,反对采用判例法的主要的理由在于恐怕法官恣意擅断。特别在我国法官的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正像立法在形成权利的时候要受到立法程序的约束一样,司法在形成权利的时候也受到一定的约束。首先是司法人员自身的约束。这是一种身份的约束,资格的约束,可以通过严格的选择程序来使司法人员受到一种角色保全机制的约束,任何从事与法官身份不相符的行为的人都应该被排除在司法人员的范围之外。法官的荣誉感是约束其恣意行为的最有效的力量。其次,程序的约束,法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由于程序法对当事人提供了相当充裕的救济或弥补手段,这也将使得法官只能在程序的舞池内跳舞。第三是判例的约束。下级法院受上级法院判例的约束,同一法院受自己以往判例的约束。因此,判例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对决策的一种约束,而不像有人想象的是构成了对立法权的侵蚀。第四,判例法还受制定法的约束。在层级上,制定法的阶位高,其效力高于其他类型的法源,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如果制定法已经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则法院不得突破制定法的规定,即使该规定显得多么的不合理。法院只能创造性地突破判例法所确定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情势不符的原则。而且,制定法经常把判例法所确定的规则立法化,这在事实上起到了约束法院的作用。

不赋予法院的判例以约束力的一个根本性的理由是:不承认法院的造法功能,确立不同形态法的层级结构,从而保持立法机构在创法方面的垄断和权威地位,以防止法出多门,从而维护法治的纯洁性。但是在实际上,由于没有权威的判例作为参照和约束,全国各地的法院,同一个法院的不同法官在不同时期会就基本相同的法律事实做出截然不同的裁决,这恰恰无原则地扩大了法官们的自由裁量权,这在侵蚀着立法的权威。

另外一种反对判例法的引入的理由是与我们的历史认同有关的。因为历史的原因,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大多自我认同为大陆法系。

判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地位十分的奇特。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编辑的人民法院公报中对在全国范围内的经典案例进行刊登,以示垂范。由于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处于对下级法院业务上的指导地位和事实上的影响力,这些范例的实际约束力还是有的。另一方面,我们不承认判例作为法的渊源。判例不能作为法的渊源体现在:在司法裁决中不能引用以往的裁决;法学理论界也众口一词,不承认判例的法律渊源的地位。实际上,与其羞羞答答地、半遮半掩地希望或承认判例的约束力,不如干脆揭破这层纸,在建立判例制度上多下些工夫,看看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判例制度要受哪些条件的约束,需要哪些制度的建设与其相配合,这样才是比较务实的态度。老是惯性地、用一些套话去怀疑一个制度的正当性,这是我们裹足不前的原因。

不管我们的宪政理论如何论证我们权力设置的合理性,立法的优先和垄断地位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离学说的基础上的。在理论上论证立法的优越性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立法机构是代表民意的,其所“立”之法,也就在最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民意,因而是公平的。立法机构的立法权的优越性还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但是,好像没有谁还在固守立法权是唯一法源的立场。严格地按三权分立原则对法的渊源的评价是法律上的形而上学。法坚持的是形式理性,对法官造法功能的承认并不会否认法的权威和稳定,并不会否认法在构建秩序方面的显著作用。

如果采用一种广义的立法权的概念的话,我们可以把立法权定义为一种社会事务决策权。那么立法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决策过程。在选择由谁来决策的时候要考虑两个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立法决策的失败风险和权利(权利内容和权利形成程序)的合法化。非民主的决策机制把决策权授予了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代表少数人利益的人,虽然如此,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由于这种决策机制适应了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在漫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它并不是不效率的,因而其正当性也没有受到更为有力的挑战。其合理性受到挑战也只是晚近的事。所谓非民主的决策机制败落的历史,就是西方民主革命的历史。西方的各种宪政理论在其产生也是基于为某一种国家治理模式提供合理化论证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在强调立法合理性的时候,是为了论证立法机构是民意机构,它体现了人民的授权,所以有更大的合理性,借以与“朕就是法”的君权神授观念相对抗,对抗的结果,是民主的立法决策理论顺应了历史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正当性在任何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永恒正确的。在某种意义上,正当性并不能天然地取得,它有时候需要被锻造。法学理论需要的就是去锻造这种合理性。

民法的授权性,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视为国家立法权的下放。这种授权是普遍存在的。根据教科书的经典描述,民法承认契约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的约束力,这相当于承认当事人具有立法的能力。而其他的授权机制被忽视了。法院事实上拥有的造法功能同样可以被视为经过国家的授权。由于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突然事件和情势处理上对效率的追求,行政机关被授权在有关事务上有一定限度的立法权。公司管理结构中,为了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的股东授权董事会,甚至董事会有进一步授权经理人员以决策权。这些决策权的下放一方面有利于风险的分担,避免不胜任的人进行决策,这构成了对立法权的稀释,或者干脆就是立法权本身的下放或分担。

整天要保护所谓的弱势群体,不管行人和自行车做什么,有了问题都是你开车的错~~ 看看街上,红灯对那些人有用吗,从10岁的到60岁的,哪个不闯红灯,按理说,我们的国家没有这么多色盲和盲人呢~~ 现在的一些助力车,比我开的还快,明明是一样用汽油的,它就算非机动车,还可以上机动车道,屁股后面还挂个狗P的"极速""集结""速",号码还要带"8"~~ 看看现在碰瓷,居然成了一种职业,稀奇~~~ 所以我说,与其说是保护弱势群体,不如说是保护弱智群体~~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自由裁量权,如果不设定行使这种权力的标准,即是对专制的认可。 ——弗兰克•福特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法律是指统治阶级制定的,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则。法律是立法者制定的,是白纸黑字的东西,法官是执法者,这是毫无疑问的。人们常常喜欢设想法官是位于法律之下的,是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1]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发现,法官可以自由裁量,可以改变规则。比如下面的例子。

案例(1):1903年,美国法院审理一起劳资纠纷:达维斯诉莫尔根。一个公司雇主和雇员莫尔根签订一份雇佣契约。莫尔根的工资为每月40美元。契约签订不久,另一家公司说,只要莫尔根肯来,每月的工资就多25美元。于是莫尔根要求原来公司加工资,否则就走人。原公司只好答应每月增加20美元,但是要求在年底付清。莫尔根就留下来了,但是每月依然领取40美元。年底的时候,原公司拒不付给那120美元。于是,莫尔根告到法院,法官认为莫尔根一直领取每月40美元,实际上就接受了这个工资条件,既然这样,再判给他120美元是不应当的。

案例(2):1921年,美国法院又审理了一个类似案例(1)的案件:施瓦兹雷池诉鲍曼•巴池公司。服装设计师施瓦兹雷池与鲍曼•巴池服装公司签订了一份契约。服装公司答应每星期90美元的报酬。不久,另一公司以每星期100美元的报酬聘请他。施瓦兹雷池要求原公司提高工资,原公司也要求一样年底付清。施瓦兹雷池每月依然得到90美元的报酬。年底,原公司一样说话不算数。施瓦兹雷池告到法院,法官判决原公司支付应补的工资。

于是,疑问便在我们脑中形成:为什么相似的案件会是截然相反的判决,法官不是都依照法律来断案的吗?在规则与具体判决之间,我们发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正是裁量权的存在,才导致了判决的截然不同。于是,我们就在想,法官根据自己的自由裁量所得到的判决,都会是公平,正义的吗?

一、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否应该存在

西方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孟德斯鸠说:“任何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都要到边界时才停止,没有边界的权力便是一种无休止的任意性的权力,必然弊害无穷。”[2]社会契约论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形式主义论者认为,法律条文是神圣的,一切都必须按照法律条文来办,法官只不过是机器,是“法律的喉舌”。如此看来,法官并没有自由裁量权,只是机械的运用法律的法匠。但是往深层方面去想,这似乎出现了问题。我们发现,无论立法机关多么伟大,制定的法律多么包罗万象,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只能是幻想,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总是有限的,又是滞后的,而案件是千变万化的,无论怎样总会出现一个案件找不到适用的法律,总会出现一个真空状态,这个真空状态又如何解决呢?

也许有人会说,当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法官就先别判决,等立法机关立法后再判。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现实的,试想一下,当事人双方焦急万分等待法官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哪知道法官大手一挥:“对不起,此案件所涉及的法律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本院暂不受理。”你想想,假如所有有疑问的案件法官都这么处理的话,纠纷又如何解决?人民又如何信赖国家?社会是否还进行得下去?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庄子就说,用有限去制约无限,殆矣。于是,我们发觉,强求立法机关制定所有法律是不现实的,法官的自由裁量似乎有它存在的必要。

但是,现实当中还有一种情况,假如说法官面对的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案件,完全可以依照法律的明确规定来判决,那么,法官闭上双眼,大笔一挥,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自由裁量啊?问题是,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知道,社会上的疑难案件远远多于非疑难案件,法官的自由裁量的机会远远多于完全依据条文的机会,基于此,我们可以说,需要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二、法官是在造法吗

我们承认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是否意味着法官的自由裁量出来的判决是法律,法官是否在造法? 我们知道,立法的规定是抽象的,法律文字难免要由法律执行者来解释,谁解释,谁就可以说了算。法律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司法机关的解释,而这就给法官提供了一个天地。西方法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派别,叫现实主义法学派,在他们的眼里,法律或者是:(1)实际的法律,即关于这一情况已作出的判决;(2)大概的法律,即关于未来判决的预测。[3]正如约翰•格雷所说:“归根结底,立法机关所说的只是语言,而这些语言的真实意义是由法官来说的。……人们有时说法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另一部分是法官制定的法。而实际上;所有的法律都是由法官制定的,只有法官才能给法规——这些死文字以生命。在一个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分立的社会中,什么是法,什么不是法,有发言权的只能是司法机关。[4]现实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弗兰克认为:“普遍的命题不能决定具体的案件,因此,从法官处理具体案件的角度讲,法律规则是不确定的。事实上,一个具体案件可能适用多种不同的法律,很难说哪一个规则是必须执行的。[5]照这样说的话,我们会觉得法律是没有确定性的,我们无法去把握,而决定权在法官的手里,我们会对权力的制约产生疑问,法官僭越了立法权,法治的基础岂非受到挑战?孟德斯鸠指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6]再者,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会受到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此,又如何能够保证法官的公正?正如格雷列举了大量案例说明一些“法外的因素”也必须作为法律渊源去考虑。例如:历史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思潮的影响以至法官个人的思想信绪、性格爱好等等。[7]由此延伸,我们会觉得我们受控于法官,受控与具体的判决,而不是规则。

现实主义法学派的说法也许太过于偏激,甚至将自由裁量引向了极端,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们看到了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看到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在审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乃至最终影响力。这也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制度本身的不可避免的缺陷。

三、法治?人治?法官之治?

西方法治的假设前提是人性恶,正因为人是趋利避害的,所以需要一个制度来制约人的恶性,在经过漫长的比较之后,人们舍弃了人治,选择了法治。因为人治让我们的生命和自由陷入危险,我们知道,法治是为了排除人治的专断,为了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8]在法治的状态下,司法权是绝对独立的,不受任何的制约,法治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力的专断,但我们发现,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让法官有足够大的权力去解释法律和创造法律,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其实制造出了一个新的权力,正如霍不司所言:“如果你相信法治,那你不过是在权力之上又设置了一个权力,这就是法官的权力。”[9]而这个权力是我们难以控制的。杰佛逊说:“信任是专制之母”,沉痛地指明了在权力的运转过程范畴中,对权力的拥有者必须有所制衡,否则必然形成专断。[10]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如何去判定法官所行使的自由裁量权是公正平等的?

法官的判决具有强制力,无论对错,人们都一定要遵守,不然就强制执行。如果法官由于误解而出差错,由于误解而导致某人被捕,那么,法官要承担赔偿责任吗?法官个人的情绪在影响着判决,我们是否还能认为法官永远是公正的?如果不能,法治是否成了法官之治,又走回了人治?

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自由是法治秩序下的自由。”[11]但是,我们无法去制约法官,一切由法官说了算,在这样的法治之下,我们的自由又如何保障呢?

四、简短结语

尽管我们可以找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种种不足,找出法治的诸多缺陷,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在权衡了种种制度之后才做出了我们认为最好的选择——法治。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是古代的人治,那种人治是一般规则上的人治,而法官的人治是一般规则下的人治。[12]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前提。法官可以自由裁量,这是我们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而做出的选择,但是,自由裁量并非是毫无限制的。自由裁量权是法官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和本意指导下灵活运用法律的权力。正如日本宪法所规定的,所有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本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可见,法官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当我们承受过无限制的权力带来的后果的时候,有理性的人们又怎么会重蹈覆辙呢?正如有学者所说的:“绝对的自由裁量权使人民失去安全,并破坏法治的统一。”[13]但适度的自由裁量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体现法的灵活性,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社会发展的条件,有限的自由裁量权与自由主义并不矛盾。进一步说,在一般案件中,法官是能够遵循法律的,而且通常也是愿意依据法律的。我们不能否认,法官有时候会不诚实,会有专断的可能,但正如托克维尔说的:“美国总统职位总是只能吸引二流人物,而法官职位却吸引着这个社会最聪明的大脑。”[14]我们愿意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法官本着心中的公平正义,凭着规则进行的自由裁量绝大多数时候是不违背社会大多数人的意愿的,是不违背法治社会的要求的。给予法官一定限度的自由裁量权,是我们做出的最好选择。

第四篇:我国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

一、宪法中关于经济的部分: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 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条 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二、关于经济法的部门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2002年6月29日通过,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2008年10月28日通过,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4年3月22日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2006年8月27日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通过. 1999年12月25日第一次修正, 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三次修订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7日通过,2001年10月27日第一次修订,2010年2月26日第二次修订。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通过,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6月30日通过,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995年5月10日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一次修订。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008年12月27日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001年10月27日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年2月22日通过,2000年7月8日第一次修正。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993年10月31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2日通过,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2000年7月8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007年12月29日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

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年8月30日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997年2月23日通过,2006年8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994年10月27日通过,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年7月1日通过,1990年4月4日第一次修订,2001年3月15日第二次修订,2001年3月15日实施。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2000年10月31日通过,2000 年 10 月 31 日起实施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1994年5月12日通过,2004年4月6日修订通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1991年6月29日通过,2009年8月27日修正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2003年12月27日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三、关于经济法的行政条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根据

1995年11月2日通过,自1995年11月22日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007年11月28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2008年11月5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2008年11月5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2008年11月5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2006年12月31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1986年9月15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1993年11月26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1993年12月25日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9月30日修订,2011年9与30日发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1988年8月6日发布,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

2006年4月28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1987年4月1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

1997年4月23日过,1997年7月7日发布,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2000年10月22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1985年2月8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1991年4月16日发布,在发布之日起生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2003年10月29日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1994年6月24日发布, 2005年12月18日修订,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禁止传销条例

2005年8月10日通过,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21.直销管理条例

2005年8月10日通过,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22.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已经2002年12月18日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2005年6月29日通过,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1983 年 9 月 20 日发布,1986 年 1 月 15 日、1987 年 12 月 21 日国务院修订。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2001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2001年10月31日通过,2002年1月1日颁布施行。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2001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2004年3月31日公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2004年6月1日颁布施行。 30.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2007年1月31日通过,2007年2月6日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

由1983年6月15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2.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1988年9月8日发布,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修订。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维护

1999年12月28日通过,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34. 储蓄管理条例

1992年12月11颁布,自1993年03月01日起施行。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1996年1月29日发布根据1997年 1月14日修订,2008年8月1日第二次修订。 36. 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2001年11月14日通过,自2001年12月15日起施行 37.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000年6月21日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关于经济方面的规章制度

1.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1997年12月19日发布,2007年12月1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2.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

2005年10月19日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3.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2006年11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4. 原油市场管理办法

2006年11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5.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4月26日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6.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22日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7.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22日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8.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2005年8月17日通过,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9. 拍卖管理办法

2004年11月15日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10.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2007年7月25日通过, 自2007年7月26日起施行 11. 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

2007年12月20日通过,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12. 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2008年4月16日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13. 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标识使用规定

2007年1月30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14. 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

2004年9月23日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15. 洗染业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30日通过,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16. 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

2004年7月15日通过,自2007年8月25日起施行。 17. 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

2004年4月9日通过,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18.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20日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19. 典当管理办法

2005年2月9日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20.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2006年7月13日通过,自2006年11月15日起施行。 21. 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

2006年7月13日通过,自2006年10月15日起施行。 22. 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12年1月18日通过,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23. 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7日通过,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24. 旧货流通管理办法

1998年3月9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5.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26. 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23日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27. 商标代理管理办法

2010年7月12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8. 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

2010年1月29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29. 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补充规定

2007年11月5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0. 进出口许可证证书管理规定

2011年12月22日通过,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 31.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7日通过,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32. 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

2011年8月29日公布,自2011年9月5日起施行。 33.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2011年4月12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4.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

2010年5月31日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35. 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

2007年3月6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有关护士辞职申请书

有关护士辞职申请书范文合集七篇

在如今这个年代,各种申请书频频出现,申请书可以使我们的愿望和请求得到合理表达。为了让您不再为写申请书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士辞职申请书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护士辞职申请书 篇1

尊敬的xxx:

xxx年初至今,进入医院工作两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医院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医院各位同事。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医院里工作的很开心,感觉医院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医院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的东西。并在医院的过去两年里,利用医院给予良好学习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医院两年多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在经过20xx年下半年的时间里,医院给予了很好的机会,让自己学习做市场方面的运做,但由于自己缺乏市场等方面的经验,自己没有能很好的为医院做好新的市场开发,自己身感有愧医院的两年的培养。

由于我个人感觉,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表现不能让自己感觉满意,感觉有些愧对医院这两年的照顾,自己也感觉自己在过去两年没有给医院做过点贡献,也由于自己感觉自己的能力还差的很多,在医院的各方面需求上自己能力不够。所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为了自己和医院考虑,自己现向医院提出辞职,望医院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日期护士辞职申请书 篇2

尊敬的医院领导:

在 递交这份辞呈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此刻 医院的发展需要大家竭尽全力,由于我母亲前段时间身体不 是很好,家里的生意需要人照顾。此刻 由于我的一些个人原因的影响,无法为公司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请求允许离开。

当前医院正处于繁忙的阶段,同事都是斗志昂扬,壮志满怀,而我在 这时候却因个人原因无法为医院分忧,实在 是深感歉意。

我期望医院领导在 百忙之 中抽出时间商议一下工作交接问题。本人在 200_年2月13日申请离职,期望能得到医院领导的准许!

感谢诸位在 我在 医院期间赋予我的信任和支持,并祝所有 同事和朋友们在 工作和活动 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收益!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护士辞职申请书 篇3

敬爱的xx医院:

在此,我首先祝xx医院一切顺利,万事如意;其次我祝各位院领导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安康!

我感谢两年多来医院给我个学习进步的机会,更感谢科主任对我教导,感谢给予帮助过的老师们以及科室同事们对我的工作、生活中的照顾,在此我非常衷心地感谢大家!

我对我所做的工作以及在工作中所做的不足表示歉意,

由于時间的流失与俱进,岁月的沧桑和人间的蹉跎。这使我与远在老家年世已高的父母亲,多年没有团聚一起狂欢!为尽父母亲的孝道和养育之恩,我打算辞职回家工作,陪在老人们身边让家人安享晚年,去享受美好的生活与未来!经过深思熟虑,我现在决定辞职,在此敬请医务科领导调备工作。

望谅解请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护士辞职申请书 篇4

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间阅读我的辞职信。

我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医院之后,由于各位领导、同事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在护士岗位上获得了很多收获。经过这段時间在医院的工作,我在护士职业领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积累了一定经验,对此我深表感激。

由于我自身身体不适,及方便照顾家庭之原因,在短期内自感难以全身心投入护士岗位。为此,我经过了慎重思考,为了不因为我个人原因而影响集体的高效运作,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辞去目前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集体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在这段時间里对我的教导和照顾。在医院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時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XX市人民医院的一员而感到荣幸。今天,请允许我在此正式向医院辞职,请领导们批准!

祝医院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次对我的离职给医院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同時我也希望医院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特此报告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护士辞职申请书 篇5

尊敬的xx医院领导:

20xx年xx月进入医院实习至今,进入医院工作实习两个月的时间里,得到了医院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医院各位同事。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在医院里工作的很开心,感觉医院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医院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的东西。并在医院的过去两个多月里,利用医院给予良好学习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公司两个多月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在经过在xx医院两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医院给予了很好的机会,让自己接触了各色各样的病人,但由于自己缺乏护理实践等方面的经验,自己没有能很好的为医院做好护理工作,自己身感有愧医院的两个多月的培养。

由于我个人感觉,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表现不能让自己感觉满意,感觉有些愧对医院的两个多月的照顾,自己也感觉自己在过去两个多月没有给医院做过点贡献,也由于自己感觉自己的能力还差的很多,在医院的各方面需求上自己能力不够。所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为了自己和医院考虑,自己现向医院提出辞职,望领导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护士辞职申请书 篇6

尊敬的院领导:

你们好!很遗憾在这个時候向医院正式提出辞职,我是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写下这份辞职申请的,请相信我,这并非一時冲动,而是我经过慎重考虑所做出的决定。

来到医院已经三年多了,正是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完成了自己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可以说,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在这里度过的,三年的学习,使我对以前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业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重要的是,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医院平等的人际关系,开明的工作作风,人性化的管理也一度让我有着找到了依靠的感觉,在这里我能开心的工作,开心的学习,在我遇到困难時,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并给予关怀之情。然而护理工作的毫无挑战性,护士工作的乏味与机械性以及护理人员地位的极度低下,总让自己彷徨,这是真的。由此我开始了思索,或许只有遭遇磨砺与挫折,在不断打拼中努力学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人生的下一步选择。

敬献上辞呈两天之内,我就会离开医院,离开那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谆谆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但是既已决定,挽留只会让我最终离开的時候更加难过,请领导批准!谢谢!

最后,真诚祝愿医院一如既往一路飙升!领导及各位同仁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护士辞职申请书 篇7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申请书的。自我进入儿童医院之后,由于得到您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在护士的工作中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经过这段时间在医院的工作,我在护士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表感激。由于我自身能力的不足,近期的工作让我觉得力不从心。为此,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觉得医院目前的工作安排和我自己之前做的职业规划并不完全一致,而自己对一个新的领域也缺乏学习的兴趣。为了不因为我个人能力的原因而影响医院的运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辞去目在医院和护士组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

非常感谢您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教导和照顾。在医院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医院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医院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祝医院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对我的离职给医院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同时我也希望医院能够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申请人:xxx

申请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上一篇:黄山出发旅游攻略下一篇:护士资格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