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2024-04-20

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共14篇)

篇1: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教室是我们求知的殿堂,宿舍是我们生活的圣地,操场是我们健身的乐园。我们在这方土地上学习生活,我们在这片绿荫下快乐成长。然而,在我们这个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校园里,一些不文明行为正浊蚀着我们美丽的校园,正污染着我们纯洁的心灵!那些随手丢弃的废纸和零食袋,在校园中肆意飞舞;那些脱口而出的脏话不时在我们的耳边回荡。我们是先进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是文明时代的传播者。讲究卫生,是我们的义务;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爱我校园,是我们的美德。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我们需要一个优美、和谐、温馨、干净、有序的校园环境,而这个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为此,学校倡议同学们做到如下几点:

1、诚实做人、信守承诺,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的习惯,主动告别陋习。

2、心怀感恩,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热心公益。

3、团结友爱、宽以待人、语言文明、举止优雅。避免与他人发生不文明的争执,要从大处着眼,不因小事斤斤计较,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友好亲善的文明学生。

4、衣着得体、举止大方,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随地吐痰,不在校园墙壁、课桌上乱涂乱画。及时、彻底打扫好公区卫生,认真搞好教室与宿舍内务整理。

5、爱我学校,爱护公物。不践踏花草,不攀折花木,不破坏课桌、门窗、床、墙壁、电灯等校园内一切公共设备设施。

6、增强安全意识,不随意攀爬,不打架斗殴,食堂就餐、用水自觉排队,楼道、路途行走、上下车船有序,不冲闯,不拥挤。

7、勤俭节约,珍惜水电,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爱惜粮食,不乱倒饭菜。

8、有集体荣辱观,时刻谨记自己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着班级和学校的文明形象,以构建校园的和谐文明为己任。

9、远离烟酒、赌博、盗窃、早恋等不良行为;文明上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是每个当代学生必备的素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彻底改掉生活陋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为提升我们坦溪小学的形象,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争做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篇2: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绿草茵茵,歌声萦绕,书声琅琅。这里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但是,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正污染着我们纯洁的校园文化,污染着我们天真的心灵:乱扔的纸屑和随意丢弃的食品袋随处可见,不堪入耳的脏话随时可闻,还有一些同学随意损坏学校的公物„„

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应该自觉告别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如下倡议:

1.爱护公共卫生环境,不随地吐痰,不在校园内吃零食,不乱扔废弃物,认真做好值日。

2.言语文明,不说脏话。自觉使用“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

3.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4.爱护学校公物,不践踏、攀折花草树木,不在校园长廊、墙壁和课桌凳上乱涂乱画。

5.课间做健康有益的游戏,不在楼上做游戏,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攀爬体育器械。

6.讲究个人卫生,仪表整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7.节约用水,用完后拧紧水龙头,杜绝“细水长流”。

8.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宣传好人好事,勇于纠正不文明行为。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争做校园文明之星。

青口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篇3:分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指旅游者从常住地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主要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不符合旅游者身心愉悦和旅游活动效率最大化的相关行为。在“吃”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在吃自助餐过程中肆意插队,大包大揽浪费食物,而且在公共用餐场所大声喧哗,甚至不顾自身形象语言粗俗或将吃完的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乱扔乱丢,对景区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在“住”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夜间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注意保护接待地的公共设施;在“行”的方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乘坐交通工具和景区购票过程中插队抢队,横冲直撞,扰乱公共秩序;在“游”的方面表现在有些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过于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随处乱刻乱画,肆意攀爬景区建筑物,违章拍照,还有很多旅游者在公共游览区域席地而坐脱鞋袜,或袒胸露背的在人多的地方游走,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景区公共环境;而在“购”的环节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购物时你争我抢,有的为了一件商品不惜恶言相向,大打出手,不但降低了旅游者的素质,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在“娱”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部分旅游者为寻求娱乐,在旅游目的地聚众参与“黄、赌、毒”等违反法律的活动及做出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行为。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很多,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旅游者素质低下、自身的自律意识薄弱、道德观念弱化、环保意识不强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影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直接因素。而间接的影响因素是外在的大环境,包括旅游者从小生活的环境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及受教育的程度。可以说外在的大环境影响旅游者内在的心理,间接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举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在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每天接待成百上千的旅游者,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接待量可能会超过它最大的环境承载容量。如果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有不文明行为,以丢垃圾为例,那么可以想象旅游旺季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的产生,这对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还可能影响景区基础设施的损耗,环境卫生的下降,使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威胁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寿命,严重降低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二)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游客与目的地的居民频繁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利益的冲突及口角方面的矛盾。不同的游客将多种多样的文化带到旅游目的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观念。所以旅游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目的地道德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这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自身的旅游感受造成影响,大大降低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舒适度。另一方面,旅游者会把这些惯性思想无意识的带到旅游目的地,将会对当地居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知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甚至会给当地的旅游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域之间的距离正在日渐在缩小,世界多元化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日渐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游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国旅游亦是屡见不鲜。当旅游者走出国门领略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时,也必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呈现给了目的地的居民,使之成为对客源地的印象,所以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将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会降低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不利于目的地和客源地进行经济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损害。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社会道德弱化的一种现象,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三、针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对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不利影响,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这些和旅游者直接接触的行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如旅游景点适当增设垃圾桶,设置专门的吸烟区,并配备相应的提醒标示物,如禁止吸烟、禁止拍照、不得大声喧哗等,导游将游客带入景区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如在向大家宣告行程或注意事项的同时,也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鼓励大家文明出行、文明旅游。

(二)加强相关舆论的监督

如今,人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被传到网络上让公众知道,不文明行为也会曝光与大众面前,这些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将受到无尽的舆论指责与批评,为了自身的声誉,已经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游客会感到有压力,进行改正,对于潜在的能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来说,他们会更加谨言慎行,尽量避免自己触碰舆论的这条高压线。除此之外,媒体也应报到一些正面人物的例子作为典范,让更多的人效仿,更好地弘扬文明精神。

(三)对游客的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工作

旅游部门或教育机构应适时组织相关的培训讲座,将正确的旅游的理念及意义,旅游中应有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每个公民,提升他们的自律意识。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多播放些有关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人们文明旅游的意识,引导人们摒弃不文明的行为,使旅游活动更加文明有序的开展下去。

(四)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法规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去约束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如旅游者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中可以规定旅游者有依法享受旅游目的地产品设施的权力,但不得破坏目的地的任何设施设备,不得损害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企业等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设置最低的道德底线及奖惩措施,再由相关部门监督执法,更为有利的控制人们的旅游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鼓励社会的各界人士,企业部门开展相关提升文明行为与自身知名度及声誉有关的活动,参与到文明旅游的行列中,倡导人们文明出游。

篇4:网络评议铁路乘车不文明行为

与此同时,铁路暑运青年志愿者们在火车站深入开展“摒弃乘车陋习”文明引导活动,广泛传播文明出行新风尚,引导社会公众创造文明环境,形成维护良好乘车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

Recently, the national railway Youth Commission initiated a vote in Xinhua micro—blog. This selection is mainly focus on the uncivilized behaviors when taking the trains, arousing widespread concerns. Spitting everywhere, throwing rubbish everywhere and not flushing after using toilet are the top 3 uncivilized behaviors in the vote.

篇5: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十月份我们少大队的教育主题是告别不文明行为,做文明少年,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这里充满了生气,充满了希望。但从同学们最近在文明行为习惯上进行的调查看出,乱扔纸屑和随意丢弃零食袋时有发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大有人在,言语不文明,出口成脏,随处可听……不文明的行为正蚕食着我们丰富而纯洁的校园文化,正污染着我们美丽而纯洁的心灵。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为了使我们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清净、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为此,少大队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1、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倒垃圾,不在墙面、桌面乱涂、乱画、乱刻,不损坏花草树木。

2、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谎话,不打架斗殴。

3、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同学。

4、爱护公共财物,不人为损坏课桌,拒绝“课桌文化”。

5、自觉维护公共利益,不在教室吃零食。

6、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休息时间不在教室内喧哗。

7、讲究个人卫生、仪表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8、增强安全意识,不攀爬围墙,不骑自行车上学,不带管制刀具到校,不做危险的游戏。

9、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公约,积极宣传好人好事,勇于纠正不文明行为。

篇6: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坪山新区,五年蝶变;东部新城,魅力初绽。

这里是我们播种梦想的土地,这里是我们携手共建的家园。我们在这里创业打拼,我们在这里扎根圆梦,我们是这座新城的建设者和主人翁。

文明举止,为个人赢得尊严,为城市赢得尊重。优雅礼仪,让生活更加美好,让社会更加和谐。树立新风尚,创造新生活,向外界展示坪山文明形象,是全体坪山人的共同愿望。

我们是坪山人,我们向往文明,我们崇尚行动。

我们倡议:做尚德明礼的文明坪山人。礼貌用语,春风拂面;文明举止,优雅大方。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遵从道德规范,注重礼仪修养,礼貌待人,谦和用语,举止得体。

我们倡议:做崇法守信的文明坪山人。国无法不治,民无信不立。诚信在心,守法在行。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培育法治信仰,树立法治思维,践行法治精神,诚信守法,严于自律,让遵守规则、依法办事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我们倡议:做公共场合的文明坪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具体生动。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争当文明使者,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

我们倡议:做邻里相处的文明坪山人。善气迎人,亲如弟兄。尊重理解,互惠互利。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都以邻为友,真情守望,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携手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我们倡议:做行路驾车的文明坪山人。交通安全,关系你我。文明出行,恭谦有礼。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都文明驾车,文明行路,共同营造文明、安全、畅通、有序、和谐的交通秩序。

我们倡议:做旅游观光的文明坪山人。文明旅游,彰显城市文明形象。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都成为坪山的形象大使,在旅游观光时,尊重当地习俗,维护景区秩序,爱护景区环境,展示坪山人的文明风采。

我们倡议:做弘扬公益的文明坪山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彼此关心关爱,守望相助。

我们倡议:做网上交流的文明坪山人。君子慎独,无论现实与虚拟。我们希望,每个坪山人都争当文明网民,践行网络道德规范,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篇7: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公民素质是文明之魂,每一个公民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无不折射出个人的修养、心灵的阳光,无不展示着家园的形象。为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单位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国最美小镇”韩家园林业局文明办、招商旅游办、市政房产办、爱卫办、交警大队、韩家园工商分局共同向全局广大公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文明养成从我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良好的文明行为,为自己带来愉悦,给别人带来温馨,为家园增添亮色。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重礼仪、讲文明、守公德的良好习惯。

二、告别陋习从我做起。不在旅游景区景点乱刻乱画、随意攀爬拍照;不高空抛撒杂物;雨中行车减速慢行,不让污水溅行人一身;遵守“门前三包”责任制;不随地吐痰、口香糖,随地便溺,公共厕所用后要冲水;不乱扔垃圾、乱倒污物;卖东西不以次充好、短斤少两、随意涨价;节约公共资源、聚会就餐时点菜不铺张浪费;破坏城市绿地,踩踏草坪,攀折花木;娱乐活动不扰民,不影响他人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家园的环境更加优美整洁。

三、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家园是我们生活的处所,我们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小镇,每个公民都要热爱自己的家园,都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园的一张名片,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家园的形象,要争做文明公民,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精心呵护我们的家园,

篇8:关于大学课堂不文明行为的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和获取信息渠道日益丰富的同时, 大学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自制力和注意力下降;同时, 高校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 课堂教学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多方因素导致大学课堂不文明行为频发, 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这种现象已引发国内外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并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的两大主体, 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构成了整个课堂的主旋律。 早期的研究中, 大学生常常被认为是课堂不文明行为的主体。 大学课堂不文明行为 (Classroom Incivility) 通常特指学生故意破坏和影响教学秩序的行为[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往往容易被忽略。而研究表明, 课堂不文明行为通常是相互影响的, 教师和学生都是不文明行为的制造者。 从广义上讲, 课堂不文明行为是指由教师或学生参与的, 违反教学环境中相互尊重这一准则的行为[2], 也是指与课堂教学的和谐一致性相违背的, 干扰教师或其他学生, 破坏课堂教学活动, 阻碍教师教学和其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使教学活动偏离目标的行为[3]。

2 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课堂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 也有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 从对教学秩序的干扰程度来看, 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文明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消极怠慢的行为。 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对授课内容无动于衷、对老师提问无任何反馈等无意识地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影响的消极行为。

2) 漠视纪律的行为。 包括迟到早退、与他人聊天、接打电话、发短信、手机上网、做其它课程作业、看其他书等行为。

3) 敌意行为。 包括对老师的教学表现出明显的厌烦情绪、中途出入教室、针对老师或其他学生的言语攻击乃至身体上的威胁行为等行为。

学生不文明行为直接破坏课堂的整体学习环境, 对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一种公然侵犯, 也会使教师上课思维受阻, 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发挥。 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 最初的两三个学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课堂教学, 一旦教学上失败了, 会很容易造成额外的压力、不满和倦怠, 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与学生的课堂不文明行为不同, 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甚至是出于良好动机, 而效果却适得其反。 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上课迟到、未提前通知取消课程。

2) 教师以快速地、拒绝参与的讲述方式漠视学生。

3) 擅自改变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甚至将讲台作为个人情绪的宣泄地。

4) 用冷淡的、疏远的态度对待学生, 言语中透露出对学生的歧视或不尊重, 甚至人格侮辱。

5) 用考试和分数恐吓学生, 或试图通过引发学生的内疚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5]。

教师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对学习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固定时期, 教师的一些严重不文明行为甚至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不文明行为频发的课堂, 通常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老师的教学热情、清晰性、组织性和直观性较弱。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的课堂不文明行为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使课堂教学趋于无效甚至负效。 其影响甚至可以波及到课堂之外, 影响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 降低学生对于老师和学校的尊重和认同感, 影响学校教育质量, 最终损害学校的声誉。

3 产生原因分析

形成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社会和学校的因素, 也有学生和教师的因素。

从社会和学校的方面来看, 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 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大学生群体在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方面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使得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 各种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碎片信息极大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再次, 从高校管理方面来讲, 学校考勤制度实施不力,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监管和约束力有限, 对教师的工作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使教师忙于科研而忽视了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部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意识仍停留在初等教育阶段, 对教师管理的依赖性强, 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2) 学习态度不端正, 认为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考试, 平时上课开小差, 考试临近抱佛脚;3) 大学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学生若不提前预习, 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 导致注意力下降;4) 与老师交流有限, 特别是公共课程的教学,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也助长了课堂不文明行为;5) 同学相互间构成影响, 少数人的课堂不文明行为可影响他人。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一是, 教学态度。教学和科研都是高校教师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而后者往往对教师本人的职业发展有更重要的影响。这导致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处理二者的关系, 忽视课程准备和课堂管理。 教师以完成任务而不是传授知识为目的, 更注重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效果, 更加关心传授而不是学习。部分老师担心对课堂的管制会招致学生反感, 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因而对课堂不文明行为采取放任态度。二是, 教学技能。教师忽视教学技能的提升, 上课内容枯燥, 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讲课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忽视与学生的互动, 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讲课节奏。这些都是引发课堂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4 预防和应对

预防和应对课堂不文明行为, 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 更应是主动的发起者。

学校需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保证规定的有效执行。同时, 也应完善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和师生教学互评机制。 使教师安心于教学并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对于教师而言, 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降低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影响:

1) 上好第一堂课。 每学期第一堂课明确课程要求、课程安排、考评方法等重要信息,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范。同时, 教师的亲和态度和言行举止也会产生影响, 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课堂行为。

2) 注意授课技巧。 课前准备充分、授课内容丰富充实、条理清晰, 有合适的例子。授课时精力充沛、语速适当,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节奏。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 对教学过程不断总结, 更新教学理念, 在所属学科领域不断充实自己, 完善知识体系, 不断改进教学。

3) 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 对已发生的课堂不文明行为及时予以制止, 对即将发生的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及时提醒和适当包容。 适当地包容无伤大雅的不文明行为并予以善意提醒, 或从自身找原因并谦虚回应, 往往会对其它不文明行为的产生起到事倍功半的抑制作用。

4) 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 除了直接的讲授法教学外, 教师应灵活运用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善于应用多种平台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如高校内部的网上教学平台、各种即时通信工具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的良好工具。

5) 给予更多理解与共情, 避免说教与抱怨。 一直保持亲切感和积极激励的态度, 如果师生关系是积极的、鼓励式的、亲近的, 教师就能运用激发因素和亲近关系去减少课堂不文明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 尤其是被动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学生, 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 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若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或方式有意见, 积极沟通而不是消极对抗, 都有助于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杜绝课堂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5 总结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课堂不文明行为, 都严重影响着大学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从学校、老师、学生多方面努力, 才能有效预防与应对课堂不文明行为, 保证大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Morrissette, P.J..Reducing incivility in the university/college classroom[Z].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for Leadership in Learning, 2001:5 (4) :1-12.

[2]Clark, C..The dance of incivility in nursing education as described by nursing faculty and students[J].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2008, 31, E37-E54.

篇9: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本之道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国人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接触“他者”文化,同时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个性,中外文化在碰撞中寻求共存的普适伦理。然而,有悖于“文明古国”形象的“中国式旅游”让世界错愕,接踵而来的有关国人素质的负面报道激发了全社会的自省与反思。

一、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类型及影响

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可谓层出不穷,随地吐痰、随意拍照、乱刻乱画、不修边幅、不讲秩序等等不一而足。概而言之,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不外乎三种类型。其一为无知型,指由于对异质文化的无知造成的无意识的不尊重,反映出国人对异质文化认知的欠缺;其二为习惯型,尽管国人认知并接受主客不同文化的差异,但由于行为举止习惯化导致与目的地社会道德规范的矛盾或冲突,这些行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如酒文化)的符号表征,在国人道德准则之下并无越界,将之界定为“不文明”反映了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和中国文化权利的弱势;其三为放纵型,指以自我满足为原则,为追求“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而随意释放非道德本能和私欲的行为,凸显了国人基本道德素养和文明自律意识的缺失。

尽管个别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足以损害国家形象,但是,各种类型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断积累和叠加,所展现的中国和中国人的文明符号势必影响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认同和接纳。进一步地,这种“文化展现”将损害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并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绊脚石。

二、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根源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国式旅游”已成为映射国人道德素质的一面镜子,加之部分西方国家对该问题的聚焦与放大,国人“道德滑坡”、“道德沦丧”等论调甚嚣尘上,“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消损殆尽。其实,旅游文明问题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出行文明、观影文明、观赛文明等现象有着共通之处,同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外显,“中国式旅游”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困境。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时期,无论是经济体制、社会制度乃至道德观念,都在经历着变革和调整。在这一特殊时期,各种体制、机制等都在变化发展之中,传统的制度和观念逐渐消退,而新的规则、规范仍在建构之中,这无疑会对社会道德规范产生深刻的影响。道德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道德表现,社会道德体系的变革是对社会转型的道德反映。新旧社会道德体系的转化过程中,道德价值选择紊乱,评价标准多元,社会调控功能明显弱化,因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几乎是一种常态,是这一特殊时期的固有特征。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建立于血缘亲情和宗法伦理之上,向来注重“私德”的培养,把父子、夫妻、兄弟和邻里等私人领域的伦理道德关系规定得十分详细,而对脱离传统血亲纽带的公共领域应恪守、奉行的道德规范,即“公德”的型塑几乎付之阙如。一旦社会形态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在多元化价值观面前,道德共识难以达成,道德压力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显得捉襟见肘。国人不文明旅游现象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功能弱化的具体表现,这并不意味着国人“道德滑坡”或“道德沦丧”,只是道德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动荡,或“道德爬坡”之前的短暂迷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逐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及社会公德的全面建立,国人不文明旅游现象必将淡出历史舞台。

中国旅游业发展所处阶段及其国际影响力是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另一成因。首先,中国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大众旅游所追求的体验仍停留在以物质消耗为主要构成的感官满足上,旅游者更以消费者的姿态在“快乐原则”指引下肆意而行,从而引发旅游过程中的拥挤、嘈杂和无序等不文明行为,一旦旅游者认识到旅游真谛在于心灵感知和情感升华,把追求精神上满足和依归的旅游愿望内化于心,“中国式旅游”将逐渐消散。其次,国人大规模走出国门的时间尚短,缺乏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旅游技能”的学习与锻炼相对滞后,由此造成“他者”意识的缺场直接导致了旅游者不知亦不畏、自我而不自律的行为表现。最后,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国际旅游为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提供了空间,形成特定的“文化边际域”,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间往往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某些文化符号容易被错误解读并贴上“不文明”标签。

三、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本之道

世界对国人素质的批评引起国家及国人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谴责和文明旅游的呼吁。谴责和呼吁虽属必要,但无法解决实质问题。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需多管齐下,内行教化,外施惩治,方可重塑国家“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形象。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从“仓廪实”、“衣食足”转向“知礼节”、“知荣辱”并非自然而然,国民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根本途径。文明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养成。因此,国民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将养成教育作为实施文明旅游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突出道德准则的规范教育和文明陋习的纠正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不仅要包括基本文明礼仪的通识教育,如不随地吐痰、不高声喧哗、自觉排队、衣着得体等;还应涵盖文明观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尽管不同文明之间没有统一的准则,但尊重是通用的规范,可具体外显为文雅行为、礼貌礼节以及对他人的友善和关怀。此外,对成年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应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主体作用,利用公益广告、影视作品和企业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倡导“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旅游通常是跨地域、跨文化的活动,文化的差异性及人们的猎奇心理构成了产生旅游吸引和形成旅游活动的原动力。主客交往中,文化隔阂容易造成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冲突,认同和尊重是唯一化解之法。认知差异、承认差异是尊重差异的前提,只有旅游者正确识别客体文化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才能自觉自律。行前说明会、印发旅游手册等普遍做法被认为是消除国人第一类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有效途径,但收效甚微。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移动终端APP,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以及宗教禁忌等信息,供出境旅游者随时查阅;根据实时定位,即时通知旅游者所处地区或场所的禁忌行为和文明警示;在出游中外文化冲突严重的国家或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重灾区”之前,要求旅游者学习客体文化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则,通过在线考核方可发放签证。

文明旅游不仅有赖于旅游者内心的自觉,制度约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第三类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更是不可或缺。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震慑力,对于规范旅游者行为有积极意义。但是,该制度仍存在界定标准模糊、惩治力度不够等问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一方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判定不能一概而论,应制定等级标准和判定依据,对各等级采取不同的惩戒措施。另一方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监管应遵循“违必管,惩必严”原则,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俗称“旅游黑名单”)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对上榜人员的生活切实地产生影响。如此这般,才能使“旅游黑名单”制度摆脱“田间稻草人”形象,有效遏制国人旅游行为的诸般乱象。此外,由于出境旅游规模日益扩大,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实施直接监管存在一定难度,可依据《旅游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建立旅行社全程文明教育责任制,强化导游和领队提醒与引导文明旅游的义务,为国人文明旅游保驾护航。

篇10:告别校园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告别校园不文明行为倡议书”。菁菁校园,学子圣地,碧树芳草,一花一木,需要我们全体同学共同呵护,才能春意常在;灯火辉煌,莘莘学子,苦读不辍,优良学风,需要我们全体同学孜孜追求,才能硕果累累;师生和睦,自尊自爱,民族美德,崇德尚纪,需要我们全体同学言行相随,才能蔚然成风。

我们的校园,草地茵茵,环境优美,歌声萦绕,书声朗朗,这里充满着生气,充满着希望。但是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正蚕食着我们丰富而纯洁的校园文化,正污染着我们美丽而纯洁的心灵。那些被主人随手丢弃的废纸和零食袋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无声的哭泣,那些脱口而出的脏话也会隐约在耳边回荡。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校园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清静,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而这个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创造,为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友爱同学;珍惜荣誉,不做可耻行为。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争取好成绩。

二、养成主动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考试不作弊。

三、爱护公共财物,不人为破坏桌椅,拒绝“课桌文化”。

四、维护公共利益,不在教室里吃零食,休息时间内不再宿舍里喧哗打闹。

五、节约用水,用完后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节约用电,按学校规定时间熄灯,杜绝“长明灯”。

六、就餐时要排队购餐,不大喊大叫,不浪费粮食,珍惜别人劳动成果。

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言行得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八、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乱丢废弃物,不损坏校园绿化设施。

九、举止文明,主行得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告别污言秽语。谈吐斯文,礼貌大方,见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

篇11: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广大市民共同的心愿,更是“加强老区崛起,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双城联创”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倡议:

一、争做文明交通的宣传者。

自觉学习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主动向身边人员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

二、争做文明交通行动的实践者。

自觉摈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交通拥堵时插队,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公益活动,主动劝阻与文明交通不协调的各种行为,自觉监督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做文明出行使者。

三、争做文明交通的推动者。

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坚决抵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超员超载、闯红灯、强超抢会等危险驾驶行为,拒绝驾驶无牌车辆、无证驾驶车辆、驾乘摩托车无头盔,禁止行人和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随意闯红灯,特别是行人任意翻越道路隔离护栏、在机动车道骑自行车甚至逆行等不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出行习惯,建立和谐的交通秩序,形成“人人参与文明交通、处处彰显交通文明”的良好氛围。

篇12:告别不文明行为建议书

一: 随地吐痰、乱扔乱倒。 不管是在操场上,还是在教室里,有时不愿观瞻的恶习总会发生,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表演他的“痰功”,大有金庸先生笔下武侠的功力。孰不知你这一爽你的杰作,不仅不符合中学生的道德标准,影响自身的文明形象,还让病毒由此滋生漫长,四处传播,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二:抄作业,练习作弊,丢弃诚信。 有些人总是想吃“嗟来之食”,甚至在班内放肆地宣言抄作业作弊的壮举。姑且不论此类同学考得怎么样?就算赢得了高分,却输掉了立人之本的诚信之心。对个人而言,作弊就是自欺欺人,是不诚信之恶习滋生的温床,是培养不自信心理的摇篮;对同学而言,一人的作弊对多人的不公平;对于整个学校而言,作弊之风一旦形成便关系到社会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的优劣。

篇13: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在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旅游产业总体收入3.2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2%,出境旅游总人次达1.17亿人次,旅游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旅游活动中的游客不文明行为问题渐渐浮出水面。2014年国庆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收集各类垃圾近50t;高速公路堵车过后出现大量长短不一的“堵车垃圾带”;广东某地动物园游客向动物投食;安徽宣城出现攀爬历史名人雕塑等。景区景点刻字留言、随地吐痰、脏话连篇等行为更是常见。随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负面影响逐渐扩大,无论是国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还是旅游行业自身和舆论媒体都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及背后暗藏的巨大危害。各路媒体开始积极呼吁,旅游业本身也在积极加强对游客的约束和管控,国家旅游局对较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开出大“罚单”,并推出旅游者“黑名单”。

通过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者行为不文明的表述、不文明行为的表现、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形成原因、矫治对策五个方面。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主要有“非道德行为”、“道德弱化行为”和“不文明行为”三种表述方式。田勇、邱剑英分别从“旅游非道德行为”角度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胡传东将旅游者行为不文明表述为“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李萌、何春萍最早使用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这一表述。关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2006年之前的文献多讲述不文明行为的部分内容,在此之后的文献则多数引用国家旅游局发布的10大不文明行为或18种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学术界的争议较少,大部分文献都将其概括为影响中国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形象、影响旅游相关的双边或多边国家的友好往来、损害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古迹的破坏等几个方面。关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大多是从旅游者自身角度和旅游外部环境角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旅游者自身角度来讲,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者自身的自律意识和意志较差。此外,客观存在的旅游外部环境也是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其中既有旅游管理组织以及能对旅游者施加影响力的机构管理缺位问题,也有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针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矫治措施,学者们的观点众说纷纭,但基本上还是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来研究,“推力”方面主要是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进行前期的宣传和教育;“拉力”方面主要有对不文明游客的处罚和加强监督监管。

综上所述,虽然学术界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尚未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关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结构、特征和发生机制的研究还非常少见。因此,本文较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内涵、特征、发生机制以及矫治对策。

2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内涵解读

2.1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定义

关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有学者使用“非道德行为”概念,也有使用“道德弱化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表述。田勇认为,旅游非道德行为是指游客表现出来的与社会主义道德不相符合的行为;邱剑英同样使用这一概念将这种行为表述为不规范的言行举止,而且这些言行举止与社会主义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是相背的;胡传东认为,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是一种介于正常行为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容易对当地居民及其他游客造成不好后果的失当行为;李萌、何春萍将旅游不文明行为定义为旅游者在游览活动中的一切危害旅游景区和旅游环境的可能行为;林育彬则将旅游不文明行为定义为旅游者在整个旅游环节过程中一切与旅游活动效率最大化和旅游者身心愉悦不相符的行为活动。

根据以上学者关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相关概念表述,并结合“行为”和“旅游行为”的定义,笔者认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的不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行为。该定义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一种介于文明行为与违法行为之间的道德失范行为;(2)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行为;(3)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对其他旅游者、旅游环境、旅游地居民等均有消极影响。该定义综合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主体、环境、结果和生成过程,但没有考虑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行为手段,具有明显的结果导向。即无论旅游者采用的是什么工具或方法,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具有了行为结果就生成了不文明行为。

2.2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划分为相应的类别。按照旅游者内心思想意识可划分为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两类,前者是指旅游者在内心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做出的不文明行为,这种行为危害更大、结果更严重、影响更深远;后者是指旅游者在不经意间做出的不文明行为,这种行为只有行为结果,没有行为动机和主观恶意。按照内外部表现来讲,可划分为内在心理活动与外在能动反应两类,前者是指旅游者心中存在或即时产生的不文明态度和观念,后者是指已产生的外在行为表现。根据行为发生的旅游环节不同,又将其划分为餐饮不文明行为、住宿不文明行为、交通不文明行为、游览不文明行为、购物不文明行为和娱乐不文明行为六大类。从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角度,可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分为不讲卫生、不讲秩序、不讲尊爱、行为粗俗、不讲规则、法制意识淡薄六大类。

2.3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结构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具有对象性和方向性,有明确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即旅游者;客体是不文明行为的影响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或旅游氛围。分别讨论如下:(1)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主体。主体是具有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具有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主体自然是旅游者,是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起者和传播者。一个不文明行为的产生首先要有旅游者实施,然后将这种不好的旅游行为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有意或无意地传播给其他旅游者或准旅游者。主体在整个不文明行为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2)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客体。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客体多种多样,可以说只要是受到旅游主体实施的不文明行为影响的一切对象都是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客体。这些对象包括以其他潜在或现实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服务提供者甚至是旅游主体本身为代表的人,也包括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氛围等在内的物,如景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动物园里的动物、旅游地的好客旅游氛围等。(3)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主客体关系。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作为行为主体的旅游者是不文明行为的发起者,作为行为客体的人或物是不文明行为的承受者。主体通过实施不文明行为作用于客体,客体通过对不文明行为抗诉反作用于行为主体。具体来说,主体通过实施不文明行为破坏旅游环境和旅游氛围,影响旅游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使其他旅游者感到压抑、反感、身心疲惫;然后,客体通过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表达不满,向旅游管理机构控诉,进而采取实际行动矫治不文明行为来反作用于主体,迫使其减少或停止实施不文明行为(图1)。

3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特征分析

3.1 随机性

由于旅游空间的开放性和异地性,因此不文明旅游行为可发生在任何旅游开放空间和时间,针对任何旅游客体,具有显著的随机性特征。随机性也给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遏制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管理部门或组织要随时随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成本大幅增加。

3.2 从众性

人的活动总会吸引其影响范围内的其他人,使受影响的人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参与倾向:要么参与其中,要么具有明显的参与意向,这便是人的“从众心理”。旅游者行为也具有明显的从众性特点,无论是旅游者文明行为还是不文明行为,会吸引大量其他旅游者效仿。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从众性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好的行为更好或坏的行为更坏。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矫治过程中要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以点带面,发挥某一类群体的示范作用,扭转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3.3 多样性

旅游者随时随地可能实施多种多样的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涉及到旅游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旅游餐饮中的自助餐随意浪费到旅游住宿中的客房随意污染,从旅游交通中的乱扔垃圾到旅游游览中的恶语相向,从旅游购物中的只“尝”不买到旅游娱乐中的黄赌毒泛滥,任何一个旅游环节都是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可能发生的地方。每一个环节也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不文明行为,以游览环节为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高声喧哗、不守秩序、插队逃票等都是这一环节可能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3.4 类聚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旅游不文明行为产生过程中也是如此。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某一类旅游者往往表现出某种共同的不文明行为,呈现出类聚性。如年轻人在旅游活动中经常出现攀折花木、恶语相向的行为,而老年人则很少出现这类行为,这主要是由于两类人群的身体生理机能和生活阅历不同。此外,由于生活空间和生活条件的差异,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在传统文化风俗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类聚性。

4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机制

一般来说,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是以一定刺激作为基础的,这种刺激可能来源于旅游内部环境,也可能来源于旅游外部环境。在这些刺激因素中,旅游者的客观需求往往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旅游者有了客观需求之后,就会采取措施来满足这一需求,这时如果需求通过正当途径不能及时或不能有效满足,旅游者就会观察周围环境,看是否能通过其他“便捷”途径来及时满足,如果周边环境许可,旅游者就会采取此“便捷”途径,导致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产生。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后会发生传导,传导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传导到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客体上,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物化客体造成破坏性影响;另一个传导路径是直接作为“周边环境”传导到其他旅游者上,导致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再次发生。当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传导到其客体上后,会对旅游环境和其他旅游者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负面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受害旅游者会对旅游管理组织申诉,使其采取措施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矫治(图2)。

从图2可见,整个示意图中形成了两个封闭的环线,这两个环线的焦点在“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上,图左半部分形成的封闭环线构成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生成的恶性循环;右半部分形成的封闭环线构成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矫治良性循环,即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矫治,不断降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发生的频次和程度,直至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消失。

5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矫治对策

5.1 矫治原则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矫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遵循一些基本的矫治原则是实现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扭转的前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标本兼治防止复发。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矫治不能简单停留在表面上,需要采取持续性的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真详细研究造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深层次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釜底抽薪。同时,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反复性也要求矫治措施贯彻到底。(2)多种手段综合使用。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必然是多种多样的,采取单一的措施、使用单一的手段是不可能根治这一顽疾的,必须使用多种方法、多种措施、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研究、分析和矫治。这些手段既包括旅游主管部门的制度设计、宣传教育,也包括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的监督和管理。(3)惩罚与鼓励相结合。根治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既要有强有力的“推力”措施,也不能缺少“拉力”措施,需要在前后两个方向同时用力。“推力”措施是实现行为改变的惩罚性措施,可减少或遏制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频率;“拉力”措施则是实现行为改变的鼓励性措施,更加柔和人性。(4)对症下药措施得当。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行为外显样式繁多,因此在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进行矫治时,一定要先弄清行为的“来龙去脉”,找出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试想如果一个缺少垃圾桶的景区,在解决乱扔垃圾问题时,不是去想方设法增加垃圾桶的数量,优化垃圾桶的布局,而是一味采取说服教育,甚至物质处罚,会有什么效果?

5.2 矫治措施

保障性措施:(1)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实施不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旅游服务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文明行为就是旅游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报复性行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矫治根本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关键在于高压整治不法商贩,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旅游氛围;提升旅游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行业地位[7];运用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惩恶扬善,让高质量旅游服务提供者得到好处、得到利益。(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也是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旅游景区景点和其他旅游服务提供商要完善并优化旅游设施设备配套,为旅游文明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载体。如针对内急时找不到卫生间造成随地大小便,走累了找不到休息座椅席地而坐等不文明行为,应通过配置足够的旅游厕所、休息座椅来解决。(3)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创新游客管理模式,使用更加人性、更加高效的管理方法。(4)优化旅游制度设计。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矫治和管理一定要强化顶层制度的设计和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旅游管理水平。这里讲的制度设计既包括旅游主管部门等政府管理机构的顶层设计,也包括微观设计上的旅游规章、旅游合同、旅游公约等,如景区景点的游客管理章程和旅行社旅游合同的规定等。

鼓励性措施:(1)积极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加强旅游伦理宣传教育、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公共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修养水平和自觉遵守各类旅游规章制度的意识[4]。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有学校宣传、媒体呼吁、景区环境教育。(2)塑造培养模范人物。旅游者有一个共同的从众心理,无论是在旅游活动或是其他活动时都是如此。因此,可积极塑造旅游文明模范人物,通过模范人物的文明故事和亲身实践,影响旅游者行为,激发旅游者的文明意识,进而减少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产生。(3)强化旅游礼貌礼仪。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在部分人文明意识、社会公德缺失的今天,有必要仔细梳理并颂扬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伦理价值,倡导中华礼仪和文明风尚,积极宣传那些强调人敬畏自然、尊重他人的伦理规范,并在旅游交往过程中贯彻传统文化中的“入乡随俗”、“宾至如归”等强调主宾互动的人际交往礼仪和价值观念。(4)努力融入地方文化。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空间转移,这种空间上的变化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变化。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要积极努力融入地方文化,与目的地居民在文化交流上进行积极互动。旅游服务提供者要通过积极营造旅游参与氛围满足旅游者的这种文化互动需求,以增强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理解乃至认同。在活跃旅游气氛的同时塑造文明的旅游者。

惩罚性措施:(1)持续强化监管监督。旅游不文明行为具有很强的反复性,需要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监管监督,迫使旅游者改变不文明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这里的监管监督不是单方面的景区景点行为,而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和企业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监督网。(2)及时批露不当行为。“没人知道,不丢人”是游客行为不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通过各类传播媒介进行及时批露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尤其是可建立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数据库,使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能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3)限制不当行为祸首。文明旅游行为,大家会争相模仿;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大家一样也会效仿。如果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始作俑者过度宽容,就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文明行为的蔓延。因此,对不文明行为的祸首一定要严加限制,消除大众对不文明行为的模仿现象。

摘要:在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相关背景分析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内涵,并对其分类和结构进行了解读,厘清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行为特征和发生机制。按照标本兼治防止复发、多种手段综合使用、惩罚与鼓励相结合、对症下药措施得当的矫治原则,从保障性措施、鼓励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矫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内涵,机制,矫治

参考文献

[1]李萌,何春萍.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26-28.

[2]田勇.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旅游道德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5-16,28.

[3]邱剑英.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新世纪的道德建设[J].长春大学学报,2001,(2)∶83-86.

[4]王婷婷.矫正公民旅游失范行为对策探究[J].才智,2008,(7)∶252-253.

[5]胡传东.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推拉因素与形成机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6-100.

[6]林育彬.昆明旅游景区游客社会公德不文明行为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丁志鹏.乡村旅游不文明行为研究——以湘乡市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8]Gorsuch.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to God:An Interaction of Religious Beliefs and Outcomes[J].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1983,22(4)∶340.

篇14:告别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名列“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档案第一、第二位的是安徽人张艳和江苏人王声。中国康辉南京国际旅行社组织的赴泰团队游,2014年12月11日晚乘坐泰国亚洲航空公司航班由曼谷飞往南京。在飞机上就餐时,张艳取出自带方便面,要求空服人员提供热水,空服人员告知热水需要收费,张艳不悦,双方发生言语冲突,后来,张艳将泡好的方便面泼向该空服人员,与空服人员激烈争吵,并对其进行谩骂、恐吓。因事态危害航空安全,机组决定飞机中途返航,飞机落地后张艳被泰国警方带走。在这一事件中,张艳的同伴王声也与空服人员激烈争吵,并对其谩骂、恐吓和威胁。这两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信息保存期限为2015年3月24日至2017年3月23日。

排在“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档案第三位的是北京人周跃。该游客在2015年1月10日凌晨,在昆明飞往北京的MU2036航班上,强行打开飞机两道应急舱门。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他予以治安拘留15日的处罚。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记录保存期限为2015年3月24日至2017年3月23日。

排在第四位的是陕西人李文春。国家旅游局称,2015年“五一”假期前夕,在吴起县胜利山景区内,李文春攀爬红军雕塑照相,被其他游客拍照后把照片传到了网上。他的行为引起公众谴责,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信息保存期为2015年5月4日至2025年5月3日。

上一篇:公司日常奖惩制度下一篇:wlan基础培训扫盲篇